书城古籍宋词三百首大师导读
6200700000123

第123章 吴文英(1)

【词人简介】

吴文英(约1200-约1260)字君特,号梦窗,晚年又号觉翁,本姓翁,入继吴氏,四明(今浙江宁波)人。绍定中入苏州仓幕。曾任浙东安抚使吴潜幕僚,复为荣王府门客。与贾似道友善。懂音律,能自度曲。其词作数量丰沃,风格雅致,多酬答、伤时与忆悼之作,号“词中李商隐”。而后世品评却甚有争论。《宋史》无传。有《梦窗甲乙丙丁稿》传世。存词341首。

浣溪沙(门隔花深梦旧游)

门隔花深梦旧游,夕阳无语燕归愁。玉纤香动小帘钩。

落絮无声春堕泪,行云有影月含羞。东风临夜冷于秋。

【赏析】

吴文英,号梦窗,《宋史》中无传,一生未第,游历四海,以布衣出入侯门。其词作无论数量还是质量,在南宋词人中都居上乘。这首《浣溪沙》感梦怀人,描绘在梦中寻觅情侣的情景,表达离别的苦痛。上阕记梦,描绘梦回旧游谷地的凄婉之境;下阕抒发月夜怀人之情。

开篇先写词人梦游深闺的情景。梦中那开满鲜花的庭院深处,隐藏着一道门,昔日词人总是携手爱侣在那里游玩,以至于现在连梦中也时常徘徊于旧地。一个“旧”字,既点明是追忆,也说明词人不止一次梦游于此,可见他对旧日情人的缱绻深情。“夕阳无语燕归愁”,夕阳西下,连归巢的燕子都为离别生了愁情。词人以拟人手法,渲染黯然伤感的离别气氛。“玉纤香动小帘钩。”一双纤纤玉手掀开帘幕,两个人携手走出,马上就要分别了。从“玉纤”、“香动”四字,隐约可见女子的美好姿容。

下阕进一步渲染离别的黯然销魂。词人首先把感情融入“落絮”、“行云”、“月”等意象,赋予其生命和情感,描绘其各自展现出的“无声”、“堕泪”、“含羞”等姿态,以自然之景衬托人物离别时的悲伤。

柳絮悠然飘落,寂静无声;满目凄凉春色,仿佛都在为离人黯然落泪。行云遮月,在地上投下阴影,月亮则害羞似的躲在云后。五代时韦庄《女冠子》中有“别君时,忍泪佯低面,含羞半敛眉”之句,表现女子离别时以手掩面的姿态,但“含羞”并非羞涩之意,而是为了掩饰泪水,以免徒增对方的悲伤。吴文英词中也是如此。

“东风临夜冷于秋”,夜晚来临,阵阵东风吹来,竟带来比秋寒还甚的冷意。从前文可知,此时当是春天,但词人却感受到了萧瑟的秋意,凸显了离别时心境的悲凉。

吴文英的这首离别词构思巧妙,语言清丽,意蕴十足。借梦抒情,更能显其情之深,情之痴。词中描绘的虽是梦中的离别情景,但大抵同于昔日的真实场景,词人没有以追忆表相思,而是把过去的片段移植到梦里,可谓匠心独运。

【大师导读】

《浣溪沙》结句贵情余言外,含蓄不尽,如吴梦窗之“东风临夜冷于秋”,贺方回之“行云可是渡江难”,皆耐人玩味。

——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

东风料峭,入晚添寒是实情,但春天有秋天的感觉,且似乎比秋天还要冷些,这就带有情感移人的作用。仍以景结,而情自见。

——俞平伯

梦窗词的语言生新奇异。第一是语言的搭配、字句的组合,往往打破正常的语序和逻辑惯例,与章法结构一样,完全凭主观的心理感受随意组合。如“落絮无声春堕泪”等,将主观情绪与客观物象直接组合,无理而奇妙。

——袁行霈

点绛唇(卷尽愁云)

试灯夜初晴

卷尽愁云,素娥临夜新梳洗。暗尘不起,酥润凌波地。

辇路重来,仿佛灯前事。情如水。小楼熏被,春梦笙歌里。

【赏析】

古人为了保证元宵节当天的灯会顺利进行,会提前一夜预赏新灯,俗称“试灯夜”。每逢试灯夜,南宋都城临安都游人如织,格外热闹。这一年,吴文英故地重游,想起昔日人月双圆的旧事,但现在自己年华已逝,佳人亦已不再,不禁感念世事沧桑。

试灯当日,天气阴沉,有阴风细雨,直到傍晚才雨停云散,故上阕首句曰“卷尽愁云”。“素娥临夜新梳洗”,雨后月色清明,明月像妆扮一新的佳人,垂挂天际。“素娥”是嫦娥的别称,此处指月亮;“新梳洗”意梳洗一新,表现月色的明净。

“暗尘”出自唐朝苏味道《正月十五日夜》中“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之句,“暗尘不起”描写雨后地面湿润,尘土不起。“酥润凌波地”中“酥润”暗含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里“天街小雨润如酥”的句意。“凌波”取自曹植《洛神赋》中“凌波微步,罗袜生尘”,原本形容洛神亭亭玉立的体态,后借指步履轻盈的女子。吴文英词中的“凌波地”,指的是女子轻歌曼舞经过的街道。上阕后两句意为:女子们行走在被雨水打湿的街道上,步履轻盈,不会带起一丝灰尘。

上阕写雨水、月色、人影,但未用“雨”、“月”、“人”中任意一字,读罢却让人觉得灯月辉映、地润无尘,仿佛能看到游人欢声笑语地携游而来的情景,由此可见词人词语借代精准到位、遣词造句功力深厚。

下阕思忆往日情事。“辇路重来,仿佛灯前事”,词人再次来到都城繁华的街道上,当年与佳人灯前赏玩的情景历历在目。“辇路”本指皇帝车驾经行之路,此处借代都城街道。“仿佛”二字引发睹物思人、触景生情的心境,隐隐有物是人非的感慨。

词人的心情由雨过月清的欢喜转变为伊人难觅的落寞。“情如水。小楼熏被,春梦笙歌里”,柔情似水,往事如烟,佳人不再,无奈的词人只能颓然而返,独回小楼,拥着被香熏染过的枕被独眠,希望梦中能听到悠扬的笙歌,或许还能给予自己一点安慰。不过,到底是街上的笙歌将愁闷的词人带入了梦里,还是词人在梦中听到了当年有佳人作陪的乐声?虚实交错,朦胧难辨。

据唐圭璋先生考证:吴文英一生有两妾相伴,一在苏州,后被遣去,原因不详;另一妾在杭州,后病逝。两妾分别与吴文英相伴十年,这首词所忆之人当是后者。词的语言清丽明净,不见繁复堆砌,情感真挚且悲伤,正可体现出梦窗词的本色。

【大师导读】

起稍平,换头见拗怒,“情如水”三句,足当咳唾珠玉四字。

——清·谭献《谭评词辨》

此词亦纪灯市之游。雨后月出,以素娥梳洗状之,语殊妍妙。下阕回首前游,辇路笙歌,犹闻梦里,今昔繁花之境,皆在梨云漠漠中,词境在空际描写。

——俞陛云

此首赏灯之感。起言云散月明,次言天街无尘,皆雨后景色,换头,陡入旧情,想到当年灯市之景。“情如”三句,抚今思昔,无限感伤,而琢句之俊丽,似齐梁乐府。

——唐圭璋

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

听风听雨过清明,愁草瘗①花铭。楼前绿暗分携路,一丝柳,一寸柔情。料峭春寒中酒,交加晓梦啼莺。

西园日日扫林亭,依旧赏新晴。黄蜂频扑秋千索,有当时、纤手香凝。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生。

【注释】

①瘗(yì):埋葬。

【赏析】

这是清明节西园怀人之作。西园在吴地,既是作者与情人的居所,也是两人分别之地,诸多悲欢离合在此上演,对词人意义深远。

“听风听雨过清明”,开篇既点出时间,也暗寓环境之凄凉和词人内心的愁绪。连用两个“听”字,表现风雨交加的凄凉氛围,再联系下句“愁草瘗花铭”,可知词人不写“见”而写“听”,有不忍之意,他不忍心去看院中花朵在风雨中飘落的景况,只能在屋内听风听雨,愁风愁雨。南北朝时期,诗人庾信有名篇《瘗花铭》,吴文英借用来代指葬花词。“草”为动词,即起草之意。看到满地落花,词人愁绪万千,想要葬花,甚至还想为其书写铭文,流露出浓郁的惜春情怀。

楼前绿荫路下,正是当年惜别之地。杨柳意象,自古便承载着离人的柔情与衷肠。词中虽以“一丝”、“一寸”形容别绪,实则词人胸中有万千情绪,令其不堪重负。柳丝仍在但伊人不归,怎能不令词人伤心痛苦?“料峭春寒”中,词人想借酒消愁,以期在梦中与情人相会,无奈“晓梦啼莺”,更觉愁思难言、伊人难觅。

“西园日日扫林亭,依旧赏新晴。”清明过后,天已经放晴,词人扫林观赏,触景生情。很多人为了避免触景生情,往往会远离伤心地,但词人恰恰相反,“依旧赏新晴”,对情人的深深思念,让他忍不住前往,表现出词人的痴情。

词人旧地重游,见到秋千,就想起了昔日在这里荡秋千的人。不过,他没有明确道出,而是以“纤手”指代佳人。“黄蜂频扑”四字妙绝,词人认为,黄蜂之所以扑向秋千索,是因为上面凝聚着佳人的芳香。这自然并非事实,而是词人的奇想,既侧面烘托了对方的美好形象,也以黄蜂对佳人的留恋表达自己的思念。

末两句中,“双鸳”指的是绣有鸳鸯的鞋子,指代佳人。柳荫路上,望而不见伊人的身影,只有满阶幽暗的青苔,令人心生无限惆怅。对情人的思念越深,“双鸳不到”的失落就越浓。“一夜”是夸张之辞,以青苔生长速度之快突出离恨之长;“幽”字更将愁情渲染得更令人心魂俱伤。

这首词语言清雅素淡,不加雕琢,情感细腻委婉,颇具特色。清人陈廷焯在《白雨斋词话》中以“情深而语极纯雅,语中高境也”赞词境之高妙,可见本词实为难得之作。

【大师导读】

此是梦窗极经意词,有五季遗响。“黄蜂”二句,是痴语,是深语。结处见温厚。

——清·谭献《词综偶评》

思去妾也,此意集中屡见。“西湖清明”,是邂逅之始;此则别后第一个清明也。“楼前绿暗分携路”,此时觉翁当仍寓居西湖。风雨新晴,非一日间事,除了风雨,即是新晴,盖云我只如此度日扫林亭,犹望其还赏,则无聊消遣,见秋千而思纤手,因蜂扑而念香凝,纯是痴望神理。“双鸳不到”,犹望其到;“一夜苔生”,踪迹全无,则惟日日惆怅而已。

——陈洵

“丝柳”七字写情而兼录别,极深婉之思。起笔不遽言送别,而伤春惜花,以闲雅之笔引起愁思,是词手高处。“黄蜂”二句于无情处见多情,幽想妙辞,与“霜饱花腴”、“秋与云平”皆稿中有数名句。结处“幽阶”六字,在神光离合之间,非特情致绵邈,且余音袅袅也。

——俞陛云

高阳台(宫粉雕痕)

落梅

宫粉雕痕,仙云堕影,无人野水荒湾。古石埋香,金沙销骨连环。南楼不恨吹横笛,恨晓风、千里关山。半飘零,庭上黄昏,月冷阑干。

寿阳空理愁鸾。问谁调玉髓,暗补香瘢?细雨归鸿,孤山无限春寒。离魂难倩招清些,梦缟衣、解珮溪边。最愁人,啼鸟晴明,叶底青圆。

【赏析】

文人雅士都喜梅花,作诗填词以赋梅者众多,佳作不在少数。吴文英这首《高阳台》题为“落梅”,与一般文人多吟咏盛开凌寒之梅不同,显得较为特别。

上阕开篇“宫粉”、“仙云”指代落梅,前者表现梅花的颜色,后者刻画梅花的姿容。“宫粉雕痕,仙云堕影,无人野水荒湾。”落梅铺地,地上好像飘洒着后宫佳丽的脂粉,又像云间仙子投映下来的翩翩倩影。一树梅花在空寂无人的野水荒湾孤零飘落。上阕前三句离没有出现一个“梅”字,却把仙姿绰约、香魂冷放的落梅刻画得栩栩如生。

“古石埋香,金沙销骨连环”化用《续玄怪录之锁骨菩萨》中关于锁骨菩萨的传说,据说锁骨菩萨“来度世上****之辈归于正道”,其死后“众人即开墓,视遍身之骨,钩结如锁状”;黄庭坚也有诗曰“金沙滩头锁子骨,不妨随俗暂婵娟”。吴文英词中之意是,古石掩埋了落梅的香魂,就好像金沙滩头埋葬着那位化身艳妇入世悦人的锁骨菩萨的清净化身,借以说明落梅本质高洁,污泥不染。

“南楼不恨吹横笛,恨晓风、千里关山”意为:我不恨南楼横笛吹奏那幽怨哀伤的《梅花落》的笛曲,只恨无情的晨风越过千山万水,把一树梅花吹得四散飘落。“半飘零,庭上黄昏,月冷阑干”,梅花落尽,庭院里残阳映照,因为无人观赏,所以月色下栏杆边的残梅显得格外清冷。

“寿阳空理愁鸾”一句中,“寿阳”指寿阳公主,《太平御览》中记载:“宋武帝女寿阳公主人日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公主额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去,皇后留之,看得几时,经三日,洗之乃落。宫女奇其异,竞效之,今梅花妆是也。”“鸾”指古时女子梳妆所照的鸾镜。“问谁调玉髓,暗补香瘢”,这两句用的是三国时期吴国孙和与邓夫人的典故。孙和因醉酒误伤邓夫人,大夫建议用白獭髓、杂玉与琥珀屑敷之,可灭斑痕。这几句的意思是:寿阳公主顾镜自叹,对着额头的梅花妆暗自伤神,又有谁能借来邓夫人的杂玉琥珀屑,悄悄将梅花妆无法遮掩的斑痕修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