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籍宋词三百首大师导读
6200700000053

第53章 秦观(1)

【词人简介】

秦观(1049-1100)字少游、太虚,号淮海居士,高邮(今属江苏)人。少有才名,研习经史,喜读兵书。熙宁十年(1077),谒苏轼于徐州,苏轼认为他“有屈、宋姿”。元丰八年(1085)进士及第。后累迁秘书省正字,预修《神宗实录》。与黄庭坚、晁补之、张耒同游苏轼之门,人称“苏门四学士”。绍圣元年(1094),坐元祐党籍,出为杭州通判,再贬监处州(今浙江丽水)酒税。后再贬雷州(今广东海康)。徽宗即位,允其北归,后卒于北还途中,年五十二。存《淮海集》、《淮海居士长短句》。其诗、词、文皆工,而以词著称。词属婉约派,内容多写男女****,颇多伤感之作。词存90首。

望海潮(梅英疏淡)

梅英疏淡,冰凘溶泄,东风暗换年华。金谷俊游,铜驼巷陌,新晴细履平沙。长记误随车。正絮翻蝶舞,芳思交加。柳下桃蹊,乱分春色到人家。

西园夜饮鸣笳。有华灯碍月,飞盖妨花。兰苑未空,行人渐老,重来是事堪嗟!烟暝酒旗斜。但倚楼极目,时见栖鸦。无奈归心,暗随流水到天涯。

【赏析】

绍圣元年(公元1094年)春,时值朝局大变、新旧党交替之际,秦观被贬官即将离开汴京,作此词感旧伤怀,在追忆往昔盛况时,也有对现状的感叹和对前途的担忧。

上阕前三句先描写了一派初春时的场景:寒梅淡落,冰雪消融,好风东来,新年又至。接下来三句,写词人看到这美丽的春色,想起了往昔游赏王都的景致。金谷园、铜驼路本是西晋都城洛阳的名胜,词人借以象征北宋都城汴京的繁华——让作者“长记”的不仅是“金谷俊游,铜驼巷陌,新晴细履平沙”的美景,还有昔日游乐、骋行时轻松惬意的心情。

“正絮翻蝶舞”,春景依旧美好,作者因景生情,惹起“芳思交加”。“柳下桃蹊,乱分春色到人家”的景象同“絮翻蝶舞”的美景一起,皆是触发“芳思”的根由。

下阕,词人的思绪从白日妙境转到了夜宴情景。“西园夜饮鸣笳。有华灯碍月,飞盖妨花”,灯火辉煌,飞盖罗裙,有佳人正翩翩起舞。人、月、花、灯交相映衬,真是一派繁华盛景。这几句承续上文继续写往昔繁华,欢乐气氛被推向极致,与后文“行人渐老,重来是事堪嗟”形成鲜明对比,以乐景衬哀情。再通过“兰苑未空”的过渡,思绪从美好的过去回到清冷的现实,感旧伤时的主题被引出。

“烟暝酒旗斜。但倚楼极目,时见栖鸦。”良辰美景都是过眼烟云,回到现实,只有黄昏倚楼、昏鸦悲啼。作者叹道:“无奈归心,暗随流水到天涯。”人事无常,宦海沉浮,由感旧而引发的思归之情,终于流露出来。前文中追忆的胜景,经过“行人渐老”和“无奈归心”两番渲染,愈发显示出今昔殊异、盛衰无常的悲凉。

从结构而言,词人没有依循常规上阕写景、下阕抒情,或是上阕写昔,下阕写今,而是上阕开篇就写今时春色,既而追忆往昔盛况。从“金谷俊游”到“飞盖妨花”,都是对往昔的追忆。同时,上下阕里的情感转化也十分顺畅:下阕以夜饮开头,既体现了追忆中白天与夜晚的转化,也以此极盛景象为后文的盛衰对比、情感转向作了铺垫。

此词起于感旧,终于思归,表达了丰富的感情,关于今时之感与人生无常的慨叹也贯乎其中。

【大师导读】

秦少游词体制淡雅,气骨不衰,清丽中不断意脉,咀嚼无滓,久而知味。

——宋·张炎《词源》

借桃花缀美化,风光百媚。停杯骋望,有无限归思隐约言先。

——明·李攀龙《草堂诗馀隽》

“柳下”两句,可人风味在此,语意殊绝。

——清·秦元庆《淮海后集》

前段纪昔日游观之事。转头处“西园”三句,极写灯火车骑之盛;惟其先用重笔,故重来感旧,备觉凄清。后段真气流转,不下于“广陵怀古”之作。

——俞陛云

“柳下”诸句,皆思路沉着,极刻画之工,非如苏词之纵笔直书也。

——吴梅《词学通论》

满庭芳(山抹微云)

山抹微云,天连衰草,画角声断谯门。暂停征棹,聊共引离尊。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

销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谩赢得青楼,薄幸名存。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惹啼痕。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

【赏析】

秦观的《满庭芳》写与歌妓的离别,融情入景,其情愈深;同时“将身世之感打并入艳情”(周济《宋四家词选》),使词作的情感不局限于歌儿舞女的旖旎情怀,显得更为深沉。

上阕的景色描写是全词最出彩处。开端三句如一幅暮色郊野图,不但点明了离别的场景,也奠定了悲远、苍凉的情感基调。“山抹微云”,一个“抹”字,巧妙形容出山与云的关系,隐约可见水墨画中远山隐现于白云间的动人风景;“天连衰草”中“衰”字渲染出悲凉意境;“画角声断谯门”一方面点明具体时间——古人常在黄昏以角声报时,另一方面角声清寒,更添悲愁。

接下来秦观便点明了离别与怀旧的主题。“暂停征棹,聊共引离尊。”离别时几多不忍,一度暂停征棹,引樽共饮。共饮则生怀旧之情,引人想起“多少蓬莱旧事”,然而回首顾盼,只能徒然叹息往事难回,前路茫茫——“空”字表明茫然之状,“烟霭纷纷”则用黄昏的凄凉景色渲染心境。

“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夕阳西下,连飞鸟都欲归巢,何况人呢?斜阳、寒鸦、流水、孤村等意象,都能唤起归家之念。这“万点”寒鸦和“绕孤村”的流水,都可视为词人内心复杂情感的写照。

上阕通过刻画场景、渲染气氛,奠定了鲜明的情感基础,下阕将词人的情感又推进一步。

“销魂”二字直接道出词人此时此刻的心情,之所以黯然销魂,是因为“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香囊”与“罗带”都是闺阁之物,表明秦观是与女子作别,而“暗解”和“轻分”二字,则怀有依依不舍之意。“谩赢得青楼,薄幸名存”化用杜牧《遣怀》诗中“十年一觉扬州梦,留得青楼薄幸名”的名句,杜诗表达的是仕途不顺的怨愤,秦观沿用,并将身世幽愤与离别艳情相融合,仕途失意与离别之苦一并袭来,词的悲剧美得到了加强。

“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将“空惹啼痕”的男女离别和“薄幸名存”的身世悲慨再次融入景色里。“高城望断”呼应“天连衰草”、“灯火已黄昏”呼应“画角声断谯门”,结尾句描写景色,显得余味无穷。

在艺术上达到情景交合的圆融境界,在内涵上则为香艳词体注入了深沉的身世感慨,这首《满庭芳》历来被视为秦观的代表作之一。

【大师导读】

近世以来作者,皆不及秦少游。如“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虽不识字,亦知是天生好言语。

——宋·晁无咎

少游叙旧事,有寒鸦流水之语,已令人赏目赏心。至下襟袖啼痕,只为秦楼薄幸,情思迫切。坡公最爱此词。

——明·李攀龙《草堂诗馀隽》

其伤离念远之作,类此者甚多;而其技术之精进,则在“情景交炼,得言外意”,如此阕之“斜阳”三句。

——龙榆生

八六子(倚危亭)

倚危亭,恨如芳草,萋萋刬①尽还生。念柳外青骢②别后,水边红袂分时,怆然暗惊。

无端天与娉婷,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怎奈向、欢娱渐随流水,素弦声断,翠绡香减,那堪片片飞花弄晚,蒙蒙残雨笼晴。正销凝,黄鹂又啼数声。

【注释】

①刬(chǎn):同“铲”。

②青骢(cōng):青白色的马。

【赏析】

“秦淮海词,古今绝唱,如《八六子》前数句云‘倚危亭,恨如芳草,萋萋刬尽还生。’读之愈有味。”这是宋代张侃在《拙轩词话》对本词的评价。秦观在回首往时缠绵的同时,融入了对今日茕独现状的慨叹。

“倚危亭,恨如芳草,萋萋刬尽还生。”上阕先交待词人独倚高亭,望尽天涯时寂寞的心境。将孤独萧索的心情与芳草意象连接,加一“恨”字,既写出萋萋芳草的形神,又将芳草刬尽还生之状与愁苦心情相联系,写出深愁浓苦的无法消解。

接下来交待了词人有“恨”的原因,原来是因离别。“念柳外青骢别后,水边红袂分时”,当初离别在水边柳旁,骢青袂红,佳人依偎身旁。这幅画面中色彩极为鲜艳,更以丽景衬托出情之苦。当词人突然从回忆跌入现实,不由“怆然暗惊”。

下阕中“无端天与娉婷,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化用杜牧《赠别》中“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的诗句,写与佳人的缠绵往事。“一帘幽梦”与“十里柔情”对仗极工,隐约可见佳人绰约美好的风姿。词人埋怨老天“无端”赐予她“娉婷”姿容,以至于让自己神魂颠倒,表面看来是怨,且怨得无理,实际上正是借词人对其着迷之深表达对长久分离的怨念。

怀旧情绪被触发,俱是“欢娱渐随流水,素弦声断,翠绡香减”的伤感。词人感叹欢聚时日实在太短暂,转眼离散,“素弦”、“翠绡”代指美好的时光,而一切美好,皆“断”、“减”,只给人留下无穷遗憾,让人长叹“怎奈何”。

“片片飞花弄晚,蒙蒙残雨笼晴”既是对“往昔如梦”的进一步渲染和拓展,又是词人勾连回忆与现实的手法。“飞花”与“残雨”是实景,同时也有虚幻迷蒙的色彩,蕴含词人惆怅的心绪。

“正销凝,黄鹂又啼数声”,化用了杜牧“正销魂,梧桐又移翠阴”之句。词人“销凝”沉思,忽然听到黄鹂啼鸣,再次从回忆回到现实,虽未交待他魂归现实后的情形,但联系前文,难免再生“怆然暗惊”之感。

这首词的题材虽是婉约词中常见的男女离别,但词人在谋篇结构时,周密地考虑了思绪转换与情感渐进的关系,使得全词叙述生动而无凝滞的弊病。

【大师导读】

离情当如此作,全在情景交炼,得言外意。

——宋·张炎《词源》

全篇句句写个怨意,句句未曾露个怨字,正是“诗可以怨”。

——明·李攀龙《草堂诗馀隽》

结句清婉,乃少游本色。起笔三句,独用重笔,便能振起全篇。

——俞陛云

此类最为少游出色当行之作。

——龙榆生

他写离情并不直说,而是融情于景,以景衬情,也就是说,把景物融于情感之中,使景物更鲜明而具有生命力,把景物附托在景物之上,使感情更为含蓄深邃。

——缪钺

观的词是北宋婉约词的代表,在意境、文字、音乐三方面都精美,当年风行一时。在这一首词中,作者怀念一位歌女,寓情于景,句句都写景,而又句句都是情。

——周国平

水龙吟(小楼连苑横空)

小楼连苑横空,下窥绣毂①雕鞍骤。朱帘半卷,单衣初试,清明时候,破暖轻风,弄晴微雨,欲无还有。卖花声过尽,斜阳院落;红成阵,飞鸳甃。

玉珮丁东别后。怅佳期、参差难又。名缰利锁,天还知道,和天也瘦。花下重门,柳边深巷,不堪回首。念多情、但有当时皓月,向人依旧。

【注释】

①毂(gǔ):本义指车轮中心可以插轴的部分,引申为车轮或车。

【赏析】

男女离别的题材并不鲜见,但这首《水龙吟》妙在其结构,上阕采用女子视角,下阕是男子视角,形成时空交错、交融的美感。

“小楼连苑横空,下窥绣毂雕鞍骤”,起首就交代了词的主旨和人物,这是女子所见:她在楼苑上向下俯视,看见情人骑着骏马奔向远方。“朱帘半卷,单衣初试,清明时候”三句,回转笔锋写楼内场景。“朱帘半卷”描写女子卷帘张望的情景;“清明时候”交代离别时间,也易触发读者对清明景色的联想,为下文景色描写奠定基础。

“破暖轻风,弄晴微雨,欲无还有”,既是对“清明时候”微雨熏风景色的描绘,又是对楼上女子摇摆不定的心绪的隐喻。当此阴雨缠绵之时,情人离她而去,因此词人以云雨无常,“欲无还有”之景,喻女子心中“欲罢还休”之情思,再恰当不过。写罢春情,画面转换到斜阳洒遍的院落:院外卖花女刚刚离去,院内落红成阵,飞鸟掠过。目睹这一幕景象的,仍是楼上的女子——朝夕意象的变化暗喻女子可能已在楼上苦等整日,情与景融合得简直天衣无缝。

下阕叙述转至男子视角。“玉珮丁东别后”是转变的标志。“怅佳期、参差难又”是对男子心情的描绘,也与上阕女子“欲无还有”的心情形成对照。“名缰利锁”,写男子心中功利与爱情的矛盾。“天还知道,和天也瘦”化用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中“天若有情天亦老”的名句,进一步表达了男子被“名缰利锁”束缚的无奈和对女子的深情。

“花下重门,柳边深巷,不堪回首”三句,写男子对往日绵绵春情的追忆。而“念多情、但有当时皓月,向人依旧”,转瞬人事已非,男子只好把一腔深情寄托于天上皓月。

通过两个人物的两种心境,词人写出闺妇之怨和游子之思。下阕对男子心绪的描写,既并列于上阕,又是对上阕女子思情的一种发挥和演进。这种情感在末尾天、人、月、情的交感中得到了升华。

【大师导读】

“天还知道,和天也瘦”二句,情极之语,纤软特甚。

——明·杨慎

“小楼连苑横空”,无名字之梦也,有头无尾,虽游戏笔墨,亦自有天然妙和之趣。

——清·郭麟《灵芬馆词话》

此词上阕“破暖轻风”七句,虽纯以清婉之笔写春景,而观其下阕,则花香帘影中,有伤春人在也。

——俞陛云

踏莎行(雾失楼台)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