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决定一生健康的九型人格
6202900000003

第3章 性格决定健康(2)

(4)自制力的特征:人为了达到既定目标,有时需要抑制自己的某些内心冲动和外部行为,有时出于外部的社会约束也需要如此,于是表现出各人行为方式上的差异:有的人自制力强,令行禁止,表现出较好的纪律性和自我约束能力;有的人则自制力差,表现出行为的冲动性、任意性和散漫性。

4.情绪特征

性格的情绪特征又被称为性情。一个人经常表现出的情绪活动的强度、稳定性、持久性和主导心境方面的特征就是性格的情感特征,它直接控制、影响人的自我状态。

(1)情绪强度的特征:经受同样的刺激,各人经常出现的情绪强度不同。有的人多愁善感或易于大喜大悲;有的人则不易动情或惯于产生微欢淡愁;有的人情绪难受约束,动辄喜形于色;有的人情绪则常受理智和意志的抑制,表现甚为平和。

(2)情绪稳定性的特征:一种情绪产生了,其持续的长短因人而异;两种性质对立情绪之转换的难易程度,也存在差异。这就造成不同个体间情绪稳定性的区别。有的人喜怒无常,瞬息万变;有的人则相反,一旦沉入某种情绪体验,就不易摆脱。

(3)主导心境的特征:指不同的主导心境在一个人身上表现的程度,如:有的人受主导心境支配的时间长,有的人受主导心境支配的时间短;有的人愉快,有的人忧伤等。

总而言之,性格的各种特征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它们在个体身上结合为独特的统一体,从而形成一个人不同于他人的、独有的性格。而我们在认识自身性格的同时,更应该注重去改进和完善自我的性格。

第四节 性格类型学说

尽管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性格,但人们仍可以从复杂的性格中找到许多相同的性格特征,再依据不同的标准,就可以将纷繁复杂的性格归纳为几种性格类型。下面,我们就来简单介绍一些影响较大的性格类型学说。

1.心理功能优势分类法

英国的培因(A.Bain)和法国的李波特(T.Ribot)根据理智、情绪、意志三种心理功能在性格中所占的优势,提出了心理功能优势分类法,将性格大致分为三类:

理智型:通常理智地评价周围发生的一切,并以理智支配和控制自己的行为,处世沉稳冷静。

情绪型:通常用情绪来评估一切,言谈举止易受情绪左右,这类人最大的特点是不能三思而后行。

意志型:行动目标明确,主动、积极、果敢、坚定,有较强的自制力。

其实,生活中大多数人的性格属于混合型,比如理智—意志型等。

2.心理活动倾向分类法

瑞士心理学家荣格(CG.Jung)根据一个人力比多(libido,荣格认为力比多指个人内在的、本能的力量,表现于生长、生殖和其他活动)的活动方向,提出了心理活动倾向分类法,将性格分为两大类:一个人的力比多活动方向如果指向于内部世界,则其性格属于内倾型,其特点是处世谨慎,深思熟虑,交际面窄,适应环境能力差;如果指向外部世界则属于外倾型,其特点是心理活动倾向于外部,活泼开朗,活动能力强,容易适应环境的变化。

荣格还将力比多心理活动倾向分类法与心理活动功能(感觉、思维、情感和直觉四种基本功能)相结合,描述了八种性格类型:

(1)外倾思维型:执拗于以客观资料为依据,以外界信息激发自己的思想过程。情感压抑,缺乏鲜明的个性,甚至表现为冷淡和傲慢等。

(2)内倾思维型:除了思考外界信息外,还思考自身的精神世界。情感压抑,冷漠,沉溺于幻想,固执,刚愎和骄傲等。

(3)外倾情感型:情感符合客观情境和一般价值。思维压抑,情感外露,好交际,寻求与外界和谐。

(4)内倾情感型:感情由内在的主观因素所激发。思维压抑,情感深藏,沉默,力图保持隐蔽状态,易忧郁。

(5)外倾感觉型:头脑清醒,积累外部世界的经验,对事物并不过分地追根究底。寻求享乐,追求刺激,情感浅薄,直觉压抑。

(6)内倾感觉型:处世远离外界,常沉浸在自己的主观感觉世界中。其知觉深受心理状态的影响。艺术性强,直觉压抑。

(7)外倾直觉型:力图从外界中发现各种可能性,并不断寻求新的可能性。这种人可以成为新事业的发起人,但不能坚持到底。

(8)内倾直觉型:力图从精神现象中发现各种可能性。不关心外界事物,脱离实际、善幻想,观点新颖,但有点稀奇古怪。

3.人的社会生活方式分类法

从文化社会学和价值观的角度出发,德国的心理学家斯普兰格(E.Spranger)根据人们对生活方式的价值认同感,将性格分为六种类型:

(1)经济型:一切以经济观点为中心,以追求财富、获取利益为个人生活目的。实业家多属此类。

(2)理论型:以探求事物本质为人的最大价值,但解决实际问题时常无能为力。哲学家、理论家多属此类。

(3)审美型:以感受事物美为人生最高价值,他们的生活目的是追求自我实现和自我满足,不大关心现实生活。艺术家多属此类。

(4)宗教型:把信仰宗教作为生活的最高价值,相信超自然力量,坚信永存生命,以爱人、爱物为行为标准。神学家是此类人的典型代表。

(5)权力型:以获得权力为生活的目的,并有强烈的权力意识与权力支配欲,以掌握权力为最高价值。领袖人物多属于此类。

(6)社会型:重视社会价值,以爱社会和关心他人为自我实现的目标,并有志于从事社会公益事业。文教卫生、社会慈善等职业活动家多属此类型。

4.特质论分类法

美国心理学家奥尔波特(Gordon V Auport)最早提出人格特质学说。特质是指遗传与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对刺激发生反应的一种内在倾向。他认为,性格包括两种特质:一是个人特质,为个体所独有,代表个人的行为倾向;二是共同特质,是同一文化形态下人们所具有的一般共同特征。

在奥尔波特观点的基础上,美国心理学家雷蒙德·卡特尔(Raymond Cattell)采用因素分析法,将性格分为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

(1)表面特质只反映一个人外在的行为表现,是直接与环境接触、常随环境变化而变化的,不是特质的本质。经研究,卡特尔把性格概括为35种表面特质。

(2)根源特质是一个人整体人格的根本特征,每一种表面特质都来源于一种或多种根源特质,而一种根源特质也能影响多种表面特质。卡特尔对人格特质理论的主要贡献在于提出了16种相互独立的根源特质,并编制了《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测验》(16Personality Factor,简称16PF)。卡特尔通过多年的研究,找出16种根源特质,它们是乐群性、聪慧性、稳定性、支配性、怀疑性、兴奋性、有恒性、敢为性、敏感性、幻想性、世故性、忧虑性、实验性、独立性、自律性、紧张性。

5.性格A、B、C、D分类法

1987年美国心脏病专家迈耶·弗里德曼(Meyer Friedman)根据对众多冠心病患者的观察发现了A型性格:激动、发怒和急躁。随后,一些医学家和心理学家又发现了与A型性格相反的B型性格,内向、压抑、自怜、脆弱、易得癌症的C型性格和冷漠、忧伤、孤僻、易患糖尿病的D型性格。

6.九型人格分类法

分为九种类型:1号完美型、2号给予型、3号实干型、4号浪漫型、5号观察型、6号怀疑型、7号享乐型、8号领导型、9号调停型,这些性格的特征会在第二章《从九型人格看健康》中详细介绍。

第五节 性格与气质的关系

许多人常常将性格与气质混为一谈,其实二者都是一个人基本的个性心理特征,相互联系,却又有着本质差别。前文说过,性格是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相应的行为方式中比较稳定、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即一个人“典型性的行为方式”。而气质则是一个人生来就具有的典型、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人的心理活动的强度、稳定性、灵活性和指向性)。也就是说,气质具有天赋性,是与生俱来的,从婴儿出生的那一刻就表现出来了。比如,有的婴儿出生时哭声响亮,这表明他对外界刺激的反应迅速;有的婴儿出生时哭声微弱,比较安静,这表明他对外界刺激的反应较缓慢,这些都是一个人气质特征的表现。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无论他所处的环境如何改变,无论他参与哪些活动,这种气质特征都不会改变。

最早的气质理念记载出自中国战国时期的《黄帝内经》,书中根据阴阳五行学说,将人心理上的某些个别差异与生理解剖特点相联系,按阴阳的强弱,分为太阴(水)、少阴(木)、太阳(火)、少阳(金)、阴阳和平(土)五类,五种类型各具有不同的体质形态和特征:

太阴人:反应较迟钝,但认识客观事物比较深刻,行动也较谨慎,自我克制力较强。

少阴人:善于用脑,有特殊的才干,富有进取心,但嫉妒心重,对人难有同情之心。

太阳人:善于思考问题,分析问题明快敏捷,但往往对事物产生疑惑,常常好高骛远,夸夸其谈。

少阳人:善于观察和认识客观事物,能力较强,但容易产生自高自大的骄傲情绪。

阴阳和平人:能够顺从事物发展规律去认识事物的本质,勤奋好学,思维灵活,能随机应变。

圣人孔子也曾从类似气质的角度,把人分为狂、狷、中行三类。狂者言行强烈外露,狷者行为拘谨孤僻,而中行者则介于两者之间,依中庸而行。

在公元前5世纪的古希腊,也有一位学者,医生希波克拉底提出了气质理论的雏形——液体病理说,它指出人的身体里有四种液体:来自心脏的血液,来自肝脏的黄胆汁,来自胃部的黑胆汁,来自胸部的黏液。每一种液体和一种气质类型相对应,黄胆汁对应胆汁质,血液对应多血质,黏液对应黏液质,黑胆汁对应抑郁质。一个人身上哪种液体占的比例比较大,他就具有和这种液体相对应的那种气质类型。

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医学和心理学著名学者、近代心理学之父威廉·冯特(Wilhelm Wundt)对“四气质说”做了进一步的研究,提出由感情反应来判断人的性格:情绪反应弱而快是阳刚的“多血质”;情绪反应弱而慢的是平淡的“黏液质”;情绪反应强而慢的是忧郁的“黑胆质”;情绪反应强而快的是急躁的“胆汁质”。

了解了气质的概念后,人们会发现:性格与气质都与人的神经活动有关,因而两者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这种联系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1.气质对性格的影响

首先,神经活动的类型对暂时神经联系的形成有重要的影响,因此气质会影响性格的形成和具体表现。比如,胆汁质的人,由于其神经过程的兴奋强于抑制,容易形成果断、勇敢的性格特点;但由于其本身抑制过程过弱,因而较难形成细致、谨慎的性格特点。

其次,气质会影响性格的具体特征的表现形式。比如,不同气质的人都能形成勤劳的性格特点,但他们会因气质的不同而对勤劳做出不同的外在表现:胆汁质的人表现为急切或迅速地完成任务;多血质的人表现为充满热情,灵活地完成任务;黏液质的人表现为不动声色、长期坚持地完成任务;抑郁质的人则表现为周密、细致地完成任务。

2.性格对气质的制约

已形成的暂时神经联系会改变神经活动类型的某些特征的具体表现,因此性格对气质有一定的制约作用。比如,一个胆汁质的人,可能在生活中缺乏耐心,但如果她是一位非常热爱儿童的幼儿教师,就会对幼儿非常有耐心。

也就是说,在性格的制约下,胆汁质的人往往可以克制自己急躁的弱点,多血质的人也会改变自己不踏实的弱点,黏液质的人则会改变自己固执的弱点,抑郁质的人则会克服自己情绪的波动。所以说,在气质基础上形成什么样的性格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性格当中的意志作用。

第六节 性格对健康的影响

医学专家认为,一个人的健康状态往往跟一个人所承受的压力有关。心理学家也指出,一个人的个性特征对健康方面具有明显的影响作用,因为一个人对压力的感受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性风格。英国研究人员发现:从消化道溃疡、糖尿病到老年痴呆症,各种疾病都与性格特征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从某个角度来说,培养完善的性格对于防治心身疾病非常重要。

而在性格的四大特征中,以情绪特征对健康的影响最大。早在我国远古时期,人们就掌握了“情绪影响健康”这个理念,并广泛运用于对人体疾病的治疗实践中。《黄帝内经》中曾记载:“古之治病,惟其移精变气,可祝由而已。”大多数专家倾向于将“祝由”解释为一种用精神力量来防治疾病、鼓励病人对抗病魔的方法。这就是中国传统医学中“情志疗法”的雏形。

情志疗法是中国最早的心理疗法,情指情绪和情感(也称心情或心境),属于无意识心理活动;志指意志和行为,属于有意识心理活动。现代心理学也认为,情主要受感性控制,与先天遗传有关;志主要受理性控制,与后天培养相连。情志疗法就是人们对情绪和行为的调节与控制。

在《黄帝内经》中,情志疗法的概念被首次提出,它是在中医心理学的七情、中国哲学的五行的基础上归纳出来的: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恐。直至今日,这种传统的中医情志疗法仍有积极的医学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