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情商决定成败
6203700000058

第58章 情商与影响力(1)

第一节 情商是巨大的影响力

情商决定你的命运

美国前总统比尔·克林顿其他小时候智商很高,小学的时候就一直品学兼优,但是他并没有注意培养自己的情商。有一次学校把成绩单拿回来了,克林顿各项成绩都是A,也就是优秀,但是有一项成绩不是A,是D,哪一科呢?行为。为什么行为是D,老师是这样解释的:每次老师提问,比尔都会抢着回答,他智商高嘛,但是这样抢着回答,没给其他同学机会。给他打D这个分,就是提醒他一下,今后要注意改进。“给别人机会”,这已经超出了智商的范畴,只有情商高的人才懂得。

克林顿吸取了教训,当总统后,他提出了给一个人最高的奖赏是给一把钥匙,一把什么钥匙?开启未来成功大门的钥匙。这个钥匙是什么呢?奖学金。这就是给别人一个机会。克林顿是高情商和高智商的结合,不仅是聪明,而且是非常聪明。

情绪控制的能力,也就是情商,包括如何激励自己愈挫愈勇;如何克制冲动,延迟满足;如何调适情绪,避免因过度沮丧影响思考能力;如何设身处地为人着想,对未来永远充满希望。

在人们越来越相信“智商决定你能否被录用,而情商则决定你能否被提升”的时候,情商已然成为我们生命的主宰。

中国三国时期的智者诸葛亮率领大军北伐曹魏时,迎战的魏国大将司马懿虽然也是三国时代的名将,可是面对诸葛亮灵活的战术常常觉得无计可施。吃了几次苦头后,干脆就闭城休战,采取不理不睬的态度来对付诸葛亮。因为他认定诸葛亮远道来袭,后援补给都很不方便,只要拖延时日,消耗蜀军的粮草,最后一定可以把握良机,反败为胜。

果然,诸葛亮耐不住他的沉默战法,好几次派兵到城下骂阵,企图激怒魏兵,引诱司马懿出城决战,但魏兵在司马懿的控制下,一直闷声不响。所以,诸葛亮就想出了一着“激将法”

,派人送司马懿一件女人的衣裳,并附上一封信说:“如果你不敢出城应战,就穿上这件衣裳,我们也就回去了。如果你是一个知耻的勇士,希望你堂堂正正地列阵决战。”

这封充满轻视的侮辱信,果然在曹魏的军营里激起很大的反应,那些年少气盛的部将纷纷向司马懿说:“士可杀不可辱,像这种欺人太甚的信公然送来,如果我们一味地沉默,未免太懦弱了。我们希望你赶快下令,出城和蜀军决一生死。”

司马懿虽然也被激怒了,但他毕竟老谋深算,知道蜀军人人怀着建功的心愿而来,斗志昂扬,在没有力竭以前,绝不好缠,所以在紧要关头,仍把心中的怒气压抑下来,讲了许多精神鼓励的话,把自己的军心稳住,终于没有让诸葛亮的计谋得逞。

就这样又坚持了数月,诸葛亮病逝军中,此时蜀军群龙无首,很快蜀军就分崩离析。

司马懿没有逞一时之勇,终于赢得最后的胜利,是因为其控制情绪的结果。如果他也如部下一样感到“士可杀不可辱”,那么势必会在一种不理智的情绪下混战一场,结局也可想而知。

许多当年在班里学习成绩并不是名列前茅的人,后来却比前几名取得了更大的成就,这样的人大有人在。于是当年的同学、老师都纳闷为何他们会取得成功。

其实是情商在引领他们走向卓越,超越平庸。智商对于绝大多数的人来说是差不多的,而后天的情商教育与情商培养可以改变我们的生命轨迹。

当你信任情商的力量时,情商就会带给你意想不到的奇迹。

高情商的人能更好地面对困境

高情商的人与低情商的人相比较,并不是高情商的人不会失败,或者说没有遇到人生的困境,而是他们与情商不高的人,在面对苦难时所表现出的态度和勇气不同。

情商高的人在遇到巨大的苦难和挫折时也会悲伤、失望,甚至绝望,但他们最可贵的地方在于能从灰暗的岁月中走出来。

1864年9月3日这天,寂静的斯德哥尔摩市郊,突然爆发出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滚滚的浓烟霎时冲上天空,一股股火焰直往上窜。仅仅几分钟时间,一场惨祸发生了。当惊恐的人们赶到现场时,只见原来屹立在这里的一座工厂只剩下残垣断壁,火场旁边,站着一位30多岁的年轻人,突如其来的惨祸和过分的刺激,已使他面无人色,浑身不住地颤抖着……

这个大难不死的青年,就是后来闻名于世的弗莱德·诺贝尔、诺贝尔眼睁睁地看着自己所创建的硝化甘油炸药实验工厂化为了灰烬。人们从瓦砾中找出了五具尸体,四人是他的亲密助手,而另一个是他还在大学读书的小弟弟。五具烧得焦烂的尸体,令人惨不忍睹。诺贝尔的母亲得知小儿子惨死的噩耗,悲痛欲绝;年迈的父亲因受刺激而引起脑溢血,从此半身瘫痪。然而,诺贝尔在失败面前却没有动摇。

事情发生后,警察局立即封锁了爆炸现场,并严禁诺贝尔重建自己的工厂。人们像躲避瘟神一样地避开他,再也没有人愿意出租土地让他进行如此危险的实验。但是,困境并没有使诺贝尔退缩。几天以后,人们发现在远离市区的马拉仑湖上,出现了一只巨大的平底轮船,轮船上并没有装什么货物,而是装满了各种设备,一个年轻人正全神贯注地进行实验。毋庸置疑,他正是在爆炸中死里逃生,被当地居民赶走了的诺贝尔!

无畏的勇气往往令死神也望而却步。在令人心惊胆战的实验里,诺贝尔依然持之以恒地行动,他从没放弃过自己的梦想。

皇天不负有心人,他终于发明了雷管。雷管的发明是爆炸学上的一项重大突破,随着当时许多欧洲国家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开矿山、修铁路、凿隧道、挖运河等都需要炸药。可是,人们又开始亲近诺贝尔了。他把实验室从船上搬迁到斯德哥尔摩附近的温尔维特,正式建立了第一座硝化甘油工厂。接着,他又在德国的汉堡等地建立了炸药公司。一时间,诺贝尔的炸药成了抢手货,诺贝尔的财富与日俱增。

有人说“好事多磨”,的确如此,初试成功的诺贝尔,好像总是与痛苦的不幸相伴。毁灭性的消息接连不断地传来。在旧金山,运载炸药的火车因震荡发生爆炸,火车被炸得七零八落;德国一家著名工厂因搬运硝化甘油时发生碰撞而爆炸,整个工厂和附近的民房变成了一片废墟;在巴拿马,一艘满载着硝化甘油的轮船,在大西洋的航行途中,因颠簸引起爆炸,整个轮船葬身大海……

一连串骇人听闻的消息,再次使人们对诺贝尔望而生畏,甚至把他当成瘟神和灾星。随着消息的广泛传播,他被全世界的人所诅咒。

诺贝尔又一次被人们抛弃了,不,应该说是全世界的人都把自己应该承担的那份灾难给了他一个人。面对接踵而至的灾难和困境,诺贝尔不是没有怀疑过,只是他内心的巨大信念让他没有一蹶不振,他身上所具有的毅力和恒心,使他面对困境的人生义无反顾,永不退缩。在奋斗的路上,他已经习惯了与困境朝夕相伴。

大无畏的勇气和矢志不渝的恒心最终激发了他心中的潜能,他最终征服了炸药,吓退了死神。诺贝尔赢得了巨大的成功,他一生共获专利发明权355项。他用自己的巨额财富创立的诺贝尔奖,被国际学术界视为一种崇高的荣誉。

应该说每一个成功的人本身就是一部伟大的励志书,因为没有任何一个人天生就是上帝的宠儿。没有一帆风顺的人生,只有不断战胜苦难的人,才能寻找到成功之门的钥匙。

海明威说:“人只能被消灭,但不能被打败”!

乔妮·埃里克森就是这么一位不平凡的人,她用自己的经历向人们展示了战胜苦难的坚强意志。

1967年夏天,美国跳水运动员乔妮·埃里克森在一次跳水事故中身负重伤。除了脖子之外,全身瘫痪。

乔妮哭了,她躺在病床上辗转反侧。她怎么也摆脱不了那场噩梦,为什么跳板会滑?为什么她会恰好在那时跳下?不论家里人和亲友们如何安慰她,她总认为命运对她实在不公平。出院后,她叫家人把她推到跳水池旁。她注视着那蓝盈盈的水波,仰望那高高的跳台。她再也不能站立在那洁白的跳板上了,那蓝盈盈的水波再也不会溅起朵朵美丽的水花拥抱她了。她又掩面哭了起来。从此她被迫结束了自己的跳水生涯,离开了那条通向跳水冠军领奖台的路。

她曾经绝望过。但现在,她拒绝了死神的召唤,开始冷静思索人生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

她借来许多介绍前人如何成才的书籍,一本一本认真地读了起来。

她虽然双目健全,但读书也是很艰难的,只能靠嘴衔根小竹片去翻书,劳累、伤痛常常迫使她停下来。休息片刻后,她又坚持读下去。通过大量的阅读,她终于领悟到:我不可否认已经瘫痪了,我将告别跳水台,而且是永远!但人生就是要接受一些无法改变的事,并且我还可以做点别的。因为有许多人即使身体受到了巨大的摧残,却在另外一条道路上获得了成功,他们有的成了作家,有的创造了盲文,有的创造出美妙的音乐,我为什么不能?于是,她想到了自己中学时代曾喜欢画画。为什么不能在画画上有所成就呢?这位纤弱的姑娘变得坚强起来了,变得自信起来了。她捡起了中学时代曾经用过的画笔,用嘴衔着,开始练习画画。

这是一个多么艰辛的过程啊,用嘴画画,她的家人连听也未曾听说过。

他们怕她不成功而伤心,纷纷劝阻她:“乔妮,别那么死心眼了,哪有用嘴画画的,我们会养活你的。”可是,他们的话反而激起了她学画的决心,“我怎么能让家人一辈子养活我呢?”她更加刻苦了,常常累得头晕目眩,汗水把双眼弄得很痛,甚至有时委屈的泪水把画纸也淋湿了。为了积累素材,她还常常乘车外出,拜访艺术大师。

好些年头过去了,她的辛勤劳动没有白费,她的一幅风景油画在一次画展上展出后得到了美术界的好评。

不知为什么,乔妮又想到要学文学。她的家人及朋友们又劝她了:“乔妮,你绘画已经很不错了,还学什么文学,那会更苦了你自己的。”她是那么倔强、自信,她没有说话,她想起一家刊物曾向她约稿,要她谈谈自己学绘画的经过和感受,她用了很大力气,可稿子还是没有写成,这件事对她刺激太大了,她深感自己写作水平差,必须一步一步来。这是一条充满荆棘的路,可是她仿佛看到艺术的桂冠在前面熠熠闪光,等待她去摘取。

是的,这是一个很美的梦,乔妮要圆这个梦。又经过许多艰辛的岁月,这个美丽的梦终于成了现实。1976年,她的自传《乔妮》出版了,轰动了文坛,她收到了数以万计热情洋溢的信。两年又过去了,她的《再前进一步》一书又问世了,该书以作者的亲身经历告诉残疾人,应该怎样战胜病痛,立志成才。后来,这本书被搬上了银幕,影片的主角就是由她自己扮演,她成了青年们的偶像,成了千千万万个青年自强不息、勇于战胜困境的榜样。

不错,挫折与苦难随时会找上我们任何一个人,我们不是要被他们打倒、打败,而是把它们当作激励我们前进的动力,面对困境时需要巨大的勇气,有这种直面人生苦难的勇气,就有超越苦难,迈向成功的魄力。

高情商的人能管理他人的情绪

能够管理他人情绪的人是高情商之人,所谓管理他人情绪是指在准确识别他人情绪的基础上,用自己的情商影响他人的能力。

这当中识别他人情绪是管理他人情绪的首要环节,不能正确认识别人的真正意图就不能很好地施加影响力。

清末陈树屏有急智和快才,善于用几句话解开化解纠纷。他在江夏任知县的时候,清朝著名大臣张之洞在湖北做督抚,张之洞与抚军谭继询关系不太好。

一天,陈树屏在黄鹤楼宴请张、谭二人。宾客里有人谈到江面宽窄问题,谭继询说是五里三分,张之洞却故意说是七里三分,双方争执不下,谁也不肯退让。

陈树屏知道,他们是借题发挥,对两个人这样闹很不满,但是又怕扫了众人的兴,于是灵机一动,从容不迫地拱拱手,言词谦逊地说:“江面上涨就宽到七里三分,落潮时便是五里三分。张督抚是指涨潮而言,抚军大人是指落潮而言,两位大人都没有说错,这有何可争论的呢?”

张、谭二人本来是信口胡说,由于争辩又下不来台,听了陈树屏有趣的圆场,自然无话可说了。

众人一齐拍掌大笑,争论不了了之。

陈树屏能够机智化解张之洞与潭继询之间的尴尬,在于他能敏锐地捕捉到问题背后的关键信息,也能正确摆正自己的位置。相反,情商低下的人则不清楚自己的角色,也看不到自己言行给对方带来的影响。

战国时代的弥子瑕以无与伦比的谦恭和知书达理著称,并因此得到了魏王的宠爱。

一天,弥子瑕的母亲生病,情急之下,他谎称大王给予了特许令,便乘着国王的马车回家探望母亲。而当时魏国法律规定,不经国王同意,偷驾国王的马车就要被砍断双足。

魏王知道了此事,不但没有怪罪他,还说:“弥子瑕多么孝顺啊!为了母亲,他宁愿犯断足之罪。”

又有一天,国王和他在果园里漫步,弥子瑕摘下一颗桃子,吃到一半,竟然把剩下的桃子给魏王吃。魏王感叹道:“你的心中真的是时时都有我啊!自己先尝尝桃子的味道好不好,才给我吃!”

朝臣们看到国王如此宠爱弥子瑕,都对他嫉妒不已。他们纷纷传言弥子瑕依仗国王的宠爱而目空一切,为非作歹。国王在谗言中逐渐改变了对弥子瑕的看法,重新审视弥子瑕以前的种种行为:“这家伙曾经假冒我的命令乘我的马车!甚至给我他吃剩下的桃子!”从此,国王不再宠爱弥子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