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个意料之外的红包又递了过来。
真不嫌麻烦,四个红包合成一个不就得了吗?
可是,合在一起,员工会有意外之喜吗?
这位老总真不愧是位出色的领导,其实他并没有多花一分钱,就买到了员工的心。
在平常,他派员工去做事情,做完了他也会来一个意外的奖励,虽然那是员工分内之事。
有一回,总务部的办事人员把一个不小心写错了价格和数量的商品邮件寄了出去,董事长知道后,马上命令另一个员工将它取回来。
可是,要在那么多的邮筒当中找一份邮件谈何容易。“我怎么知道他投在哪一个邮筒里了,别人犯下的错误为什么要我去给他收拾?没道理的。”这个员工小声地发着牢骚。
“我想他很有可能是投在附近的邮筒中了,附近邮筒的邮件全部集中在船场邮局,你先去那里看看吧。”
董事长都这样提醒了,他也只好去了。那个员工在船场邮局果然找到了那份邮件,并把邮件放在了董事长的面前。
“辛苦了,”这位老总露出欣喜的微笑,“这是给你的礼物”。
他拿出一份精美的礼物奖赏给那个员工。
原本一肚子牢骚的员工,再也没有牢骚了,反倒充满感激。
其实,这份礼物也不见得破费多少。
这位能让员工做事之后还心怀感激的老板,真是罕见的情商高手。有这样一位老板是员工的福气,当然受益最大的还是他自己——只有如此他才能获得更大的利益,取得更加不平凡的成绩。
说到情商之高,不得不提到一位人物,他就是战胜许多不利条件而最终取得辉煌的罗斯福总统。
他是一个真正的公关高手,懂得如何引导公众舆论的走向。他当上总统后立刻加入了新闻俱乐部,以此拉近与新闻记者的距离。他对每一个采访他的记者都一视同仁、以诚相待,和新闻界建立起一种合作互助的关系。记者们不断从他那里得到真实、权威的消息,他则借助媒体将他的决策、政见传达给公众,有效地控制了舆论走向。维护总统的形象,似乎成了记者们的义务。罗斯福在国内政敌如云,经常遭到来自各方的猛烈抨击,但是他因小儿麻痹症导致的残疾形象几乎从未见报,就连最乐于捕捉花边新闻的记者也从未将他在轮椅上被人抬来抬去的镜头拍下来,他在公众心目中始终保持着高大、坚强、富于人情味的形象。
为了从情感上赢得公众的支持,罗斯福入主白宫后发表了一次广播讲话,他一改过去播音时正襟危坐的做法,而采取了围坐在壁炉边拉家常的形式,在轻松的气氛中分析局势,畅谈政见。这种讲话方式让公众感到十分亲切,被人称为“炉边谈话”。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美国国内反战呼声很高,罗斯福以炉边谈话的方式安抚对战争心有余悸的国民,向他们保证美国不会介入冲突。但是,当法西斯暴行愈演愈烈时,罗斯福在炉边谈话中号召国民抛开同法西斯势力和平共存的幻想,随时作好战争准备。他的呼吁从情和理两方面都得到了多数国民的支持,得以两次修改中立法以适应形势的需要。当战火终于从珍珠港烧向美国时,罗斯福再次发表炉边谈话,到了这时候,“美国参战”不仅是总统的命令,也是公众的强烈呼声。
在罗斯福走向成功的过程中,情感因素起到了非常典型的作用,情商中的各项能力在他身上得到了近乎完美的体现。
工作中的高情商绝不是指单纯的认真,辛苦到把工作当作生活全部的人,并不就是会成功的人。
有三个商人,他们死后一起去见上帝,讨论他们在世时的功绩,并请上帝打分。
第一个商人说:“尽管我经营的生意很不理想,公司差不多快倒闭了,但我和我的家人都不在意,我们把钱看得很轻,我们生活得很愉快。”
上帝给这个人打了50分。
第二个商人说:“我的大部分时间都花在生意上,很少有时间和家人呆在一起,我只关心我的生意,在我死之前,我已经是亿万富翁了。”
上帝给他也打了50分。
第三个商人说:“我在世时,虽然每天都忙于生意,但我更看重家庭,尽力抽时间照顾家人和陪伴家人。我的朋友也很多,我和他们很谈得来,我们经常去打高尔夫球,在娱乐中把生意就谈成了,我觉得活在世上很有意义。”
这个人得了100分。
除了工作,还有家庭和朋友,这是上帝打分的原则。
高情商的人除了能把工作做得出色,还会调整好家庭与工作的关系,他们清楚这二者可在自己的调理下和谐发展,绝不是一个互相矛盾的冲突关系。
情商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一个人事业能否成功、成就的大小,在懂得了情商的内容之后,我们或许可以学习一下,让自己的情商也得到提升。
工作中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
美国心理学家对全世界300多位各行业的成功人士进行研究,发现他们驾驭自己情绪的能力要远远高于普通人,这种自控能力在商界成功人士中尤为突出。意大利著名企业家安东尼·迪比奥坦言:“我的天赋其实很一般,从小到大,我身边的许多人都比我聪明。和他们相比,我惟一的优势就是冷静,我很少为那些情绪化的事情浪费时间。我的意思是说,多愁善感对于一个天赋不高的人来说未免太奢侈了。”
安东尼·迪比奥所说的“冷静”,就是指用理智和意志来控制情绪活动,对正面情绪加以维持和利用,对负面情绪进行消解和转化。
大学毕业后,赵宇应聘到一家公司做助理。刚开始,他很难受,特别是老张、小李什么的动不动就唤他去打杂,他就会发无名火,觉得很没尊严。他觉得他们在把自己当奴才使唤。不过,事后冷静一想,又觉得他们并没有错,他的工作就是这些。刚进来时,王经理也这么事先对他说过,但一旦涉及具体事情,他的情绪就有点失控。有时咬牙切齿地干完某事,又要笑容可掬地向有关人员汇报说:“已经做好了!”如此违心的两面派角色,他自己都感到恶心。有几次,他还与同事争吵起来。从此以后,他的日子更不好过了,同事们都不理他,赵宇在公司感到空前的孤独。
有一天,女秘书小吴不在,王经理便点名叫赵宇到他办公室去整理一下办公桌并为他煮一杯咖啡。他硬着头皮去了。王经理是很厉害的,他一眼就看出了赵宇的不满,便一针见血地指出:“你觉得委屈是不是?你有才华,这点我信,但你必须从这个做起。”
他叫赵宇先坐下来,聊聊近况。可赵宇身旁没有椅子,他不知道该坐在哪里,总不能与王经理并排在双人沙发上坐下吧!
这时,王经理如有所指地说:“心怀不满的人,永远找不到一个舒适的椅子。”难得见到他如此亲切和慈祥的面孔,赵宇放松了很多。
手脚忙乱地弄好一杯咖啡后,赵宇开始整理王经理的桌子。其中有一盆黄沙,细细的,柔柔的,泛着一种阳光般的色泽。赵宇觉得奇怪,不知道这是做什么用的。
王经理似乎看出他的心思。伸手抓了一把沙,握拳,黄沙从指缝间滑落,很美!王经理神秘地一笑:“小伙子,你以为只有你心情不好,有脾气,其实,我跟你一样,但我已学会控制情绪……”
原来,那一盆沙子是用来“消气”的,那是王经理的一位研究心理学的朋友送的,一旦他想发火时,可以抓抓沙子,它会舒缓一个人紧张激动的情绪。朋友的这盆礼物,已伴他从青年走向中年,也教他从一个鲁莽少年打工仔,成长为一名稳重、老练、理性的管理者。王经理说:“先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才会管理好其他。”
美国总统布什说:“你能调动情绪,就能调动一切”,足见布什对于控制情绪的把握与信赖。
有个简单的实验研究情绪对健康的影响。美国生理学家艾尔玛将一支支玻璃管插在摄氏零度、冰和水混合的容器里,借以搜集人们不同情绪时呼出来的“汽水”。结果发现,心平气和时呼出的气凝成的冰澄清透明、无色、无杂质。如果生气,则会出现紫色的沉淀,研究者将这些“生气水”注射到白老鼠身上,几分钟后,老鼠居然死了。
工作中我们尤为要重视控制情绪,因为工作需要的是一个充满理性光辉的人,而非凡事听凭感性的动物。
用理智和意志来控制情绪,从表面上看是对自己的天性和自由的约束,实际上这种约束却能使你获得更多的自由。因为在某种程度上,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就意味着能主宰自己的命运;一个放任自己情绪的人看上去似乎很自由,实际上他已经沦为情绪的奴隶,这样的自由不过是一种假象。不能控制自己情绪的人很容易被别人操纵。比如,易怒的人,别人可以通过激怒他使他犯错;胆小的人,别人可以用恐吓的手段使他退却。因此,一个真正理解了自由的人,也是懂得如何驾驭自己情绪的人。
情绪是人对事物的一种最浮浅,最直观、最不用脑筋的情感反应。它往往只从维护情感主体的自尊和利益出发,不对事物做复杂、深远和智谋的考虑,这样的结果,常使自己处在很不利的位置上并且为他人所利用。本来,情感离智谋就已距离很远了,情绪更是情感的最表面部分、最浮躁部分,以情绪做事,焉有理智?不理智,能有胜算吗?
但是我们在工作、学习、待人接物中,却常常依从情绪的摆布,头脑一发热(情绪上来了),什么蠢事都敢做,什么蠢事都做得出来。比如,因一句无甚利害的话,我们便可能与人打斗,甚至拼命(诗人莱蒙托夫、普希金与人决斗死亡,便是此类情绪所为);又如,我们因别人给我们的一点假仁假义,而心肠软,犯根本性的错误(西楚霸王项羽在鸿门宴上耳软、心软,以致放走死敌刘邦,最终痛失天下,便是这种柔弱心肠的情绪所为);还有很多因情绪的浮躁、简单、不理智等而犯的过错,大则失国失天下,小则误人误己误事情。事后冷静下来,自己也会感到后悔。
因此,如果想要取得卓越的工作成就,就先要学会控制情绪,会自控的人才能实现他控。
做领导绝不情绪决策
所谓情绪决策就是指我们做决策的时候不够理智与冷静,而是从一时冲动、个人喜好等来决策。这是做领导最忌讳的一点,也是情商不高的表现。
有一户人家的院子里种了一棵15年的老枣树,不料秋天的一场暴风雨把这棵树连根拔起。全家人又重新栽好它,可惜冬天一到,枣树不仅树叶掉得精光,连树皮也一块一块地脱落,好像一点儿希望都没有了。父亲刚好想弄些柴火,就把它锯断了。
到了春天,他惊异地发现,树桩上又萌发了一圈嫩芽,新绿新绿的。于是他很后悔地说:“我以为这棵树死了,但现在才知道,它还活着,早知道我真不该锯掉它。”
我们不要在情绪不佳的时候做出消极的决策,更不要在得出这种结论后进行任何重大的行动。因为人在情绪不稳定时做出结论,多半会在日后付出惨重的代价。企业家背负着整个企业的命运,在情绪不稳定的时候,更应该想办法冷静下来,在冷静下来之前,不要做任何重要的决定,这才是明智的。
但依然有的领导喜欢一生气就拍板“就这么定了!”,须知这背后隐藏着多么大的隐患。
为了做出正确的决策,首先必须认真考虑决策所依赖的事实依据。事实是指决策对象客观存在的情况,包括决策者对这种情况的客观了解和认识。事实是决策的基本依据,而领导个人的喜恶与情绪绝不能替代实际情况。在决策中,只有把决策对象的客观存在情况搞清楚,才能真正找到目标与现状的差距,才能正确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否则,如果事实不清楚,或者在对事实的认识和了解中掺进了个人偏见,不管是说得过好还是过坏,都会使决策失去基本依据,造成决策从根本上的失误。这种情况在实际中并不少见。
古时候,在现今山东省邹县一带曾有一个名为邾的小国。这个国家的将士所穿的战袍,一直用帛为原料。
因为用帛缝制的战袍不结实,所以邾国有个名叫公息忌的臣属向邾君建议说:“做战袍还是以丝绳作原料为好,战袍耐用的关键之一在于缝制必须严实。虽然用帛缝制的战袍从外观上看也很严实,但是由于帛本身不大结实,我们只需一半的力气就可以把它撕开。如果我们先把丝绳织成布,再用丝绳布制作战袍,即使你用尽全身的力气去撕它,也不能把它撕破。”
邾君觉得公息忌的话很有道理,但是担心一时找不到这种原料,因此对公息忌说:“缝制战袍的人上哪儿去弄那么多的丝绳布呢?”
公息忌回答说:“只要说是国君想用丝绳布,老百姓还有生产不出来的道理吗?”邾君看到改变邾国多年沿用的以帛做战袍的传统并不困难,于是说了一声:“好,就按你的想法去办吧!”随后邾君下令全国各地的官府立即督促工匠改用丝绳布做战袍。
公息忌知道邾君的政令很快就要在各地施行起来,所以叫自己家里的人动手去搓丝绳。那些因为公息忌在君王面前露了脸而妒忌他的人,看到公息忌家里的人又走在别人前面搓起丝绳来了,于是借故到处中伤他说:“公息忌之所以要大家用丝绳布制作战袍,原来是因为他家里的人都擅长制作丝绳的缘故!”
邾君听了这种说法以后很不高兴。他马上又下了一道命令,要求各地立即停止丝绳布的生产,还是按老规矩用帛做战袍。
邾君没有看到决策后的效果,仅以一些流言蜚语来决定政策的做法显然是不明智的。
判断一个领导的言行是否正确,不能以某领导自己的好恶为标准,而应该看一看它是否符合全公司的整体利益,以及是否具有卓越的市场价值。
或许我们能够从伟大领袖******身上,学习到作为一个卓越领导者应具备的冷静头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