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其人,《红楼梦》其书
曹雪芹其人
曹雪芹(1715~1763?)名霑,字梦阮,雪芹是其号,又号芹圃、芹溪。祖籍辽阳,先世原是汉族,后为满洲正白旗包衣人(“包衣”系满语音译,意思是“家奴”)。
曹雪芹的曾祖父曹玺、祖父曹寅、父辈的曹颙和曹頫相继担任江宁织造达60余年之久,颇受康熙帝宠信。曹雪芹的曾祖母孙氏还做过康熙帝的保姆,康熙六下江南,其中四次由曹寅负责接驾,并住在曹家。由此可见曹家的豪华以及与皇室关系的亲密。曹雪芹的家庭除了是一个百年望族外,还是一个具有文学素养的家庭。他的祖父曹寅是当时著名的藏书家,还会做诗填词写剧本。曹雪芹自幼就是在这秦淮风月之地的繁华生活中长大的。
雍正继位后,由于封建统治阶级内部斗争的牵连,曹家遭受冷落。雍正五年(1727)末、六年(1728)初,曹頫因织造差员勒索驿站及亏空公款等罪,被下旨抄家,曹頫被“枷号”,曹寅遗孀与小辈等家口迁回北京,靠发还的崇文门外少量房屋度日。曹家从此败落。经历这样家族变迁的曹雪芹,因此而获得对贵族之家种种黑暗与罪恶的深切体验,这便成为他创作《红楼梦》重要的生活基础。
晚年,曹雪芹移居北京西郊,广泛地接触了下层百姓,特别是生活无靠的残疾者。曹雪芹非常同情他们的困苦,尤其是在他们得病之后,无钱医治,更增加了他们的苦恼。曹雪芹为了给无助的病人解除病痛,经常上山为病人采药,以减少他们的负担。就这样雪芹为许多贫苦的百姓,治愈了多种顽症,人们交口称赞雪芹的医术高明、医德高尚。
香山地区曾经流传着关于曹雪芹为贫苦百姓治病的传说,《香山的传说》中就有张宝章、严宽先生搜集整理的《芹圃先生的医德》。崔墨卿先生搜集整理的《雪芹的由来》也有这方面的记载。《北京清代传说》中还有张宝章先生记载曹雪芹为香山百姓治病的《手到病除》。
有关曹雪芹的生平资料流传下来的很少,根据现在一些零星的记载,我们大概知道曹雪芹“身胖,头广而色黑”。他性格傲岸,愤世嫉俗,豪放不羁;嗜酒,才气纵横,善谈吐;能诗善画,嗜酒狷傲。他的诗立意新奇,风格近于唐代诗人李贺。他的友人敦诚曾称赞说:“爱君诗笔有奇气,直追昌谷破篱樊。”又说:“知君诗胆昔如铁,堪与刀颖交寒光。”但他的诗仅存题敦诚《琵琶行传奇》两句:“白傅诗灵应喜甚,定教蛮素鬼排场。”
在绘画方面,曹雪芹最喜欢画突兀奇峭的石头。敦敏《题芹圃画石》说:“傲骨如君世已奇,嶙峋更见此支离。醉余奋扫如椽笔,写出胸中块垒时。”可见他画石头时寄托了胸中郁积着的不平之气。而曹雪芹的最大的贡献还在于小说的创作。他的小说《红楼梦》内容丰富,思想深刻,艺术精湛,把中国古典小说创作推向最高峰,在文学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相传他在写作《红楼梦》时生活非常穷苦,“满径蓬蒿”,“举家食粥”。他以坚韧不拔的毅力,专心致志地从事《红楼梦》的写作和修订。“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乾隆二十七年(1762),幼子夭亡,他陷于过度的忧伤和悲痛,卧床不起。到了这一年的除夕(1763年2月12日),终于因贫病无医而逝世(关于曹雪芹逝世的年份,另有乾隆二十八年和二十九年两种说法),入葬费用由好友资助。
可惜,在曹雪芹生前,《红楼梦》全书没有完稿。今传《红楼梦》120回本,其中前80回的绝大部分出于他的手笔,后40回则为他人所续。80回以后他已写出一部分初稿,但由于种种原因而没有流传下来。
《红楼梦》其书
《红楼梦》成书于清代乾隆年间,章回体古典长篇小说,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之一,我国古代最伟大的长篇小说之一,世界文学经典巨著之一。又名《石头记》、《情僧录》、《********》、《金陵十二钗》、《宝玉缘》等。
《红楼梦》是一部奇书,内中乾坤与玄妙非一时所能道尽。全书共120回,前80回由曹雪芹所作,后40回则由高鹗等人续写,续书从思想、语言等各个方面要远逊于原作。《红楼梦》从18世纪中叶(清代乾隆年间)开始在封建士大夫和市民阶层中辗转传抄,到作者曹雪芹去世(1763年前后),不过30年左右,就已风靡全国,不久即传入日本。1892年,英国驻澳门副领事裘里翻译了《红楼梦》56回,分两册在香港和澳门出版,这是迄今知道的《红楼梦》最早的英译本。20世纪20年代以后,《红楼梦》的不同文字的译本逐渐增多,在国外传播日广。到80年代末,《红楼梦》在世界各国已有16种文字的30多种译本,在许多国家发行。《红楼梦》成就了中国古典章回小说的顶峰,亦是世界文坛的一朵东方奇葩。数百年间,围绕着《红楼梦》的各路研究渐成章法,汇聚成“红学”,显盛一时。
《红楼梦》为什么有那么大的魅力?其价值具体体现在什么地方?对这些问题已经有了许许多多答案,目前比较普遍的看法是:
1.《红楼梦》是反封建小说,它无情地批判了封建制度,预示了封建社会必然灭亡的历史命运。《红楼梦》描写了封建大族的腐朽现象;封建社会的命运是由兴盛到衰亡,贾府也是从兴盛走向灭亡。曹雪芹还对那个时代的爱情问题、婚姻问题、妇女问题、道德法律、思想艺术、文化宗教等都做了不同程度的接触,并给予了艺术的判决。
2.《红楼梦》体现出了作者卓越的艺术胆识和水平。《红楼梦》描写了贾府这个封建大家庭的日常生活状况。作者善于从表面看来极平常的生活现象背后,展示不平常的意义,笔锋直指封建社会的本质问题,穿透力强,艺术效果大,那些经作者艺术提炼后写出的家庭琐事,都和主题有联系,产生因小见大、见微知著的艺术效果。
3.《红楼梦》打破了传统的人物描写方式,也打破了传统的表现手段。小说的结构,人物的活动交替,时序的变化,情节的产生、展开,都自辟蹊径,不落前人窠臼。小说的大量内容看起来平平谈谈,然而作者写得绚丽多姿,内中包含着起伏的波澜。小说用含蓄的笔法,使许多情节内容前后呼应,很多文字语言所蕴含的意思没有点破,需要读者去体味、思考。可以说整部大书没有游离的情节,没有多余的废话。再加上作者忠于生活的创作态度,使《红楼梦》读一遍有一遍的新体会、新收获,说它百读不厌一点也没有夸大。一部小说能够如此耐读,是其他小说无可匹敌的。
4.《红楼梦》充满了美学的光辉。曹雪芹以他的美学理想和审美识力塑造人物形象和他们的精神世界,启迪人的智慧,提高人的情操,开拓人的视野,使人获得审美的愉悦。《红楼梦》出场的人物共四百多个,其中个性显明,形象生动的主要人物有数十个,这些人物值得反复研究、探讨,这说明小说是非常了不起。还有评论者说曹雪芹在书中“描绘勾勒了九百多个人物形象……历历尽致,个个肖然。”
5.《红楼梦》是一部百科全书。《红楼梦》一书,以贾宝玉、林黛玉和薛宝钗的爱情悲剧为主线,通过对“贾、史、王、薛”四大家族荣衰的描写,展示了广阔的社会生活视野,森罗万象,囊括了多姿多彩的世俗人情。全书中有很多关于佛教、道教、儒家的思想,富含神话的色彩,并且反映著作当时的政治礼教、社会生活、经济制度及文化发展,乃至服装穿戴、饮食药膳、建筑亭阁、舟车行轿等层面。让人们不得不佩服曹雪芹功底之深厚,涉猎之广泛。有学者称其为“一代杂家”,这是绝不为过的。
《红楼梦》好比一座巨大的宝山,人们可以在此发掘无数的宝藏。所以,《中国大百科全书》评价说,红楼梦的价值怎么估计都不为过。《大英百科》评价说,《红楼梦》的价值等于一整个的欧洲。甚至有评论家这样说,几千年中国文学史,假如我们只有一部《红楼梦》,它的光辉也足以照亮古今中外。
纵览《红楼梦》中的养生之道
鲁迅先生曾说《红楼梦》:“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可见,《红楼梦》就像是一个万花筒,每转换一个角度都有异样的奇情可观。我们则从中医养生的角度,看见了《红楼梦》中所蕴含的博大精深的中医与养生文化。曹雪芹所谓的“满纸荒唐言”,字里行间蕴藏他深厚的中医学造诣。
《红楼梦》描写了大量的医学活动。据统计,《红楼梦》中涉及的医药卫生知识共计290多处,使用的医学术语161条,描写的病例114种,中医病案13个,方剂45个,中药125种,西药3种。一部小说中包含如此丰富的医药知识,这在中外文学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更令人称绝的是,这些药物浑然天成地溶于情节之中,而非单纯的罗列。曹公在《红楼梦》中目的鲜明、详略得当的安排这些医学活动出场。如第十回中的“益气养荣补脾和肝汤”等,辨证精当,用药合理,效果确实;第八十三回中,宝钗之母被儿媳夏金桂气得肝气上逆,左肋疼痛,在来不及请大夫的情况下,宝钗令人买来勾藤几钱煎服,当场立即奏效。勾藤在此回中出场,并不是作者妄言,而是它的确具有清热平肝的作用。另外《红楼梦》中还记载有很多民间偏方,如宝钗的“冷香丸”。这些医学知识被曹雪芹信手拈来,合情合理地融入情节之中,再加上对各位太医诊病的细节描写,构建了一幅完备而深刻中医诊疗图景。
除了药物,曹雪芹还将众多中医传统疗法溶于情节之中,如香疗法、饥饿疗法、针灸、贴敷疗法等,后面的内容会详细叙述这些妙手回春之法。而《红楼梦》中所涉及的中医养生之道,如茶养生、酒养生、食养生、性养生等,更是为现代人的养生提供了可借鉴的、确实有效的方法。
世人皆称《红楼梦》是“古今第一奇书”。它的神奇之处,若只说是文学造诣则显得褊狭,而是在它百科全书式的内涵上。我们现在管中窥豹,仅其在医学方面的叙述与您共享。
从贾宝玉的养生之道谈养生
贾宝玉是《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贾府的中心人物、林黛玉的梦中情人、小姐丫头的青春偶像、贾母的心肝宝贝,在贾府可谓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他的健康更是牵动着贾府每一个人的神经,稍有不适,上至老祖宗,下至丫鬟仆人,每个人都会焦急万分、愁眉不展。他的日常起居均有人精心伺候,而他自己也是深谙养生之道的。
1.饮食有节,喜茶限酒
以贾府的富贵、奢靡来说,贾宝玉的日常生活是真正的“高消费”,但他却很注意饮食的营养和调节,吃东西是“少而精”,注重清淡、易消化、富含营养。比如第五十二回中宝玉早起外出,先喝了两口“建莲红枣儿汤”,又“噙了一块”法制紫姜。我们知道莲子有安心养神、健脾益肾之功,常吃莲子能滋养交感神经。红枣则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一定的矿物质,入脾胃经,能健脾胃,益气血。紫姜,明朝药学家李时珍曰:“凡早行、山行宜含一片,不犯雾露清湿之气及山岚不正之邪。”这就是说,紫姜也是一种很好的保健食品。
贾宝玉喜欢饮茶,经常喝的是普洱茶。也是在第六十三回中,林之孝家的对袭人等说该给宝玉“沏些个普洱茶吃”。袭人晴雯二人忙笑说:“沏了一盅子女儿茶,已经吃过两碗了。”女儿茶也叫普洱茶,是川、黔西部的草药,别名女儿红、黄茶根、岩果紫。闷此茶时,可加入少许糖,泡一夜即可服之。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讲道:“普洱茶膏黑如漆,消食化痰,清胃生津,功力尤大也。”
对于酒,贾宝玉更有节制,他从一个饮烈性酒,经常喝的养生酒是“绍兴酒”。第六十三回中“宝玉生日那天,袭人和平儿说了,已经抬了一坛好绍兴酒藏在那边了。”绍兴酒即黄酒,是宝玉特别爱喝的养生酒之一。而黄酒性平和,不伤人,又有营养,系优质糯米酿造,深受大观园里的人喜爱。荣国府除夕有献“屠苏酒”习俗,这屠苏酒是赤木桂、防风、蜀椒、桔梗、大黄、赤小豆等浸泡而成,具有祛风寒、清湿热作用。贾宝玉外出游玩时,喜欢喝点来“促生”。
2.淡泊名利,情商卓越
出身富贵和官宦之家的贾宝玉就像一朵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对一切名利、荣辱皆不放在心上,而是坦然自若地去追求属于自己的那一份真实。他很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即使遇到让他愤怒的人和事,他也能很快克制自己;即使有时他很伤心难过,但他也不会长期悲戚疑虑。这种卓越的情操让他始终能保持清醒的头脑,愉悦的心情,而好心情使他的健康状况一直都很好。相反,整日以泪洗面的林黛玉却疾病缠身,最后愁闷而死。这正与中医“情气上升,浊气下降,气顺血和”的养生理论不谋而合,“恬淡虚无”的贾宝玉,外邪和内邪都难以侵害他的身体,他身体好也就理所当然了。
3.知识渊博,深谙医药、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