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每天懂一点净化身心的禅心佛语(圣严法师开示心理减压秘法)
6205400000023

第23章 禅与现代生活:向上向善(1)

现代人的生活禅

跨入现代社会,每个人的生活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物质水平得到了提高,精神世界更加丰富,但与此同时,现代人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外界困扰。高度紧张的生活让所有人都像是一个陀螺,身不由己地高速运转,责任或者欲望像是一根鞭子,不断地抽打在每个人身上,剥夺了稍作休息的机会。

现代人生活非常忙碌,整天忙着工作忽略了家庭,忙着看电视忽略了自己的内心世界,忙着去KTV而忽略了大自然的和谐。忙着做更多的事情,却忽略了比这还要重要的很多很多的事。

一切的事情都是忙,因为忙,连玩都显得很忙。但是圣严法师却指出:多半的人,往往不知道为何这么紧张,为何如此忙碌。因此,现代人仍然需要禅法的帮助,禅能够帮助人在忙碌的现代社会中得到解脱。

“禅是智的、安定的、清净的。智慧是不被环境所困扰,安定是不被环境所混乱,清净则是内心不随外境杂乱而杂乱,不随外境的污染而污染。”所以,禅法能够帮助人在忙碌、紧张、疏离、物质、焦虑的现实生活中寻到自己的心灵净土。

有一些因忙碌而心理焦躁的人常去向圣严法师求教,他常劝他们打坐学禅,而那些人却说:“师父啊!我们都忙成这个样子,哪里还有时间去打坐?打坐,是你们和尚们应该做的事情。”圣严法师却说:“现在的和尚和过去的和尚不一样了,现在的和尚也是很忙的,但是因为忙,所以要打坐,只有打坐之后,才有更多的时间,去做你想做的事情。”所以,在法师眼中,将禅学与现代生活融合起来,能够更好地掌控自己的生活,也能够在禅法学习中得到更多的启示。

现代人之所以焦虑、苦恼,很多时候就是因为想要的太多,以至于无法放下,自然就会因为得不到而痛苦,然而大多数人都是“需要的很少,想要的太多”,却忘记了知足常乐这样一个简单的道理。

圣严法师曾在台北出席一个会议,参加会议的大多是商界或者政界的上层人士,会议中心附近的停车场停满了各位与会人员的豪华轿车。

会议结束之后,有服务人员向圣严法师问道:“您的车停在了哪里?请您在这里等候,我们去请司机帮您把车开过来。”

法师笑着回答道:“我的车停得很远哪!而且你们无法让它自己过来,因为那是公共汽车,司机怎么会听你们的呢?”

“您这样一位德高望重的法师,怎么会没有自己的车子呢?”服务人员非常诧异。

法师笑了笑,并未回答。

圣严法师正是得到了禅学智慧的智者,他既不想让自己沦为必须依靠现代物质手段的人,同时也不想因为自己的奢念而受环境影响,失去了自我。因为在他的心中,参加会议坐公共汽车就来得及,为何非要开自己的车去呢?如果只是作为一种身份尊荣的炫耀,就毫无意义甚至有些可笑了。

生活中,每个人其实都拥有了让自己获得幸福的法宝,只是兜兜转转忙忙碌碌的生活让人无法静下心来体悟自己已有的财富,更多时候仍是向上了发条的机器盲目地追求着自己也不确定的目标。

有一位女施主,家境非常富裕,不论其财富、地位、能力、权力及漂亮的外表,都没有人能够比得上,她却郁郁寡欢,连个谈心的人也没有。于是她就去请教无德禅师,如何才能获得幸福。

无德禅师告诉她:“你能随时随地和各种人合作,并具有和佛一样的慈悲胸怀,讲些禅话,听些禅音,做些禅事,用些禅心,那你就能成为有魅力的人。”

女施主听后,问道:“禅话怎么讲呢?”

无德禅师道:“禅话,就是说欢喜的话,说真实的话,说谦虚的话,说利人的话。”

女施主又问道:“禅音怎么听呢?”

无德禅师道:“禅音就是化一切音声为微妙的音声,把辱骂的音声转为慈悲的音声,把毁谤音、哭声闹声、粗声丑声转为称赞的音声,那就是禅音了。”

女施主再问道:“禅事怎么做呢?”

无德禅师:“禅事就是布施的事,慈善的事,服务的事,合乎佛法的事。”

女施主更进一步问道:“禅心是什么呢?”

无德禅师道:“禅心就是你我一如的心,圣凡一致的心,包容一切的心,普利一切的心。”

女施主听后,一改从前的骄气,在人前不再夸耀自己的财富,不再自恃自我的美丽,对人总谦恭有礼,对眷属尤能体恤关怀,不久就被夸为“最具魅力的施主”了!

经过禅师的教导,这位女施主心念一转,魅力立刻就在她的身上呈现出来了。原来幸福距离每个人都是这么近,急于向更远处寻找幸福的人,何时才能悟到这个道理呢?生活中就有禅法,只要你能够将禅理融入到自己每一天的生活中,每一天都会被快乐包围。

将禅的精神、禅的智慧普遍地融入生活,就能在生活中实现禅的超越。生活中的禅本就是现成的,而且有着丰富多彩的姿态:释迦牟尼佛看到启明星即能开悟,满天星斗中莫不含着禅意;洞山良价禅师溪上过桥,目睹水中倒影而打破疑团,潺潺溪水中也自有禅机。生活中处处有禅,挑水砍柴,吃饭睡觉,我们的每一分钟都不曾与禅疏远。天公造物,缘灭缘生,无处不呈现着禅的生命。现实生活虽日益繁乱,但是如果我们从生活中发现禅的精神,让禅与生活融为一体,便能享受到如诗如画、恬适安详的生活了。那时候,“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恬淡心境就不仅存在于陶潜的千古绝唱中,而“溪声尽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的禅苑清音也将在我们每个人的身边唱响。

莲心禅韵:

生活禅:即将禅的精神、禅的智慧普遍地融入生活,在生活中实现禅的超越,体现禅的意境、禅的精神、禅的风采,主张在现实生活中运用禅的方法,以解决人们遇到的各种烦恼和困惑。其创始人是净慧法师,他秉承赵州禅师以“平常心、本分事”著称的禅风,于1991年提出了“生活禅”的理念。

净慧法师,祖籍湖北新洲,生于1933年。一岁多时即由父母送入尼庵抚养,十四岁在武昌三佛寺拜师学经,十八岁时到广东云门寺受比丘戒,得以亲侍中国现代禅门泰斗虚云老和尚,因敏悟过人,深受器重,1952年即成为虚云老和尚传法弟子。后在北京中国佛学院学习,是新中国第一批佛教研究生。1993年当选为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至今,是“生活禅”这一重要理念的宣传者。

佛学青年应有的价值观

人的一生,走走停停,跌跌撞撞,争取到多少又错过了多少,都发生在不知不觉中,成在一瞬间,败亦在一瞬间。人总是很难摆脱对名利的追逐和对得失的在意,往往奋斗一生,也不知道生之为何。有时候,人是迷茫的,不知道自己一路奔波的意义何在,也不知道自己踮起脚尖努力想触及的目标究竟是什么;还有时候,一直抬头仰望着的本就是一个错误的角度,即使注视到脖颈酸疼,又怎么能能看到刹那间点亮天际的璀璨流星?

在浮躁、焦虑、郁闷、迷茫之风盛行的现代社会中,青年人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也身处在前所未有的困境中。领悟到禅宗智慧的青年们,不能做一只挣扎的困兽,而要做一只展翅的大鹏,绝云气,负青天,击水三千,扶摇而上九万里。

展翅的大鹏也需要方向,否则飞翔就会沦为一种姿势而失去了意义。圣严法师倡导人间佛教,每一个有佛心的青年都应该找到自己的价值定位,才能够在这一方人间净土施展自己的抱负。

良宽禅师终生修行修禅,从来没有懈怠过一天,他的品行远近闻名,人人敬佩。

但他年老的时候,家乡传来一则消息,说禅师的外甥不务正业,吃喝嫖赌,五毒俱全,快要倾家荡产了,而且经常危害乡里,家乡父老都希望这位禅师舅舅能大发慈悲,救救外甥,劝他回头,重新做人。

良宽禅师听到消息,不辞辛劳,立即往家乡赶。他风雨兼程,走了半个月的时间,终于回到了家乡。

良宽禅师终于和多年没见过面的外甥见面了。这位外甥久闻舅舅的大名,心想以后可以在狐朋狗友面前吹嘘一番了,因此也非常高兴,并且特意留舅舅过夜。

家人也很高兴,心想禅师可以好好规劝一下自己的外甥了。外甥却寻思,久闻舅舅大名,要是他真的对我说教,我可要好好捉弄他一下,日后就能在别人面前吹嘘了。

出乎意料的是,晚上,良宽禅师在俗家床上坐禅坐了一夜,并没有劝说什么。外甥不知道舅舅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惴惴不安地勉强熬到天亮。禅师睁开眼睛,要穿上草鞋,下床离去。他弯下腰,又直起腰,不经意地回头对他的外甥说:“我想我真的老了,两手发直,穿鞋都很困难,可否请你帮把我草鞋带子系上?”

外甥非常高兴地照办了,良宽慈祥地说:“谢谢你了!年轻真好啊,你看,人老的时候,就什么能力都没有了,可不像年轻的时候,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你要好好保重自己,趁年轻的时候,把人做好,把事业的基础打好啊,不然等到老了,可就什么都来不及了!”

禅师说完这句话后,掉头就走。

但就从那一天起,他的外甥再也不花天酒地地去浪荡了,而是改邪归正,努力工作,像换了个人似的。

良宽禅师并没有用什么大道理规劝他的外甥,只是貌似不经意间让这个“不务正业”的年轻人明白了光阴的可贵,年轻之时若不能准确把握自己生命的航向,如何能在生命的终点看到盛放的莲花?

圣严法师主张现代青年应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主要应该从以下方面着手:

青年人要在现实中把握理想。现在的年轻人多半理想多于现实,而生活正是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的艺术,所以应该将二者合理调和。学佛的年轻人切忌眼高手低,不切实际,应该理想与现实兼顾,因为我们现在所受的、所遇的,都是过去所带来的福报和罪报。所以,如果我们希望改良社会,改变环境,就必须付出努力。不努力而要求环境适合理想,可能得来更多的苦报,结果是苦多于乐,失意多于得意。

青年人要以理性智慧处理感情。感情和理智的选择需要拿捏一个分寸,太理性则冷漠不近人情,太感性则没有原则。所以年轻人在处理任何事情的时候,都必须以清凉的智慧为依准,悲智并用,才能站在佛教徒的立场上处理好理智和感情的关系。

青年人要将有原则的个体融入到群体之中。每个人都是与群体相连的,任何一个人离开社会的链条都无法正常地生活,所以,要能够以一颗付出与包容的心融入其中。但是,佛教徒并非没有原则的乡愿,他们不计较、不争功、不诿过,却也并不是丧失原则的步步后退,不是要做一个想忍辱而又负不得重,忍气吞声之后又处处抱怨的人。学佛本意在消除烦恼,不要烦恼未曾消缺,反而被一些不必要的麻烦缠绕了心神。

青年人既要有所作为,而又不为名利心所障。圣严法师认为,真正的佛教徒是真正地在贡献,并非为了名和利。所以年青人在制定自己的人生目标时,应该要有正确的心态,既要追求生活的充实与快乐,同时又要摒除凡尘浮名与虚利的捆绑。但是,不求名利不等于过分的谦虚,对于那种水到渠成、实至名归的名,我们不必推。事实上,很多执著于名利的人往往一事无成,而很多不求成名的人最后反而为人推崇。

太虚大师曾说过,“人成即佛成”,现代社会中心中向佛的青年人只要守住自己的责任,尽到自己的义务,敦伦本分,人即成佛。

莲心禅韵:

太虚大师(1889--1947):近代高僧,以倡导人间佛教而著称。俗姓吕,名淦森,法名唯心,号太虚。16岁时进入苏州小九华寺剃度为僧。出家后即往宁波天童寺依寄禅和尚受具足戒,后前往永丰寺随歧昌和尚学经。

已展不收

马祖禅师坐在路边的石凳上,将双腿伸向路中央,恰逢一个小和尚推着小车从路上经过。

小和尚恭恭敬敬地说:“禅师,请您将腿收回,我好过路。”

马祖禅师回答说:“伸出去的怎么能收回呢?”

小和尚说:“伸出去的不能收回,已经前进的自然也不能后退。”说完,他推着小车从马祖禅师的腿上碾了过去。

做一个幸福的居家人

在传统观念中,中国人追求“叶落归根”,根在哪里?根在家乡。几千年的农耕传统造就了民族特质中安土重迁的心理惯性。中国人非常重视家庭与亲情,君与父的角色向来是合而为一的,家国同构的传统使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梦,渴望稳定的社会环境与融洽的家庭氛围。

家庭就像是一个个单独的小社会。作为人间佛教的倡导者和践行者,圣严法师非常重视每个家庭的和谐关系,他认为净化人间要从净化家庭开始,也就是要从建立佛化家庭开始:提升自己,净化家庭,进而影响周遭的亲人、朋友,再扩及社会,才能达成净化人间、建设人间净土的目标。

社会的转型以及家庭价值观的变化影响了传统的大家庭制度,许多小家庭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虽然小问题不会在短时间内引起社会秩序的混乱,但是夫妻之间,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矛盾也不容小觑,家庭问题的积累不仅是对小家庭和谐氛围的破坏,同时也会影响其他相关的人,从而引起连锁反应。所谓积重难返,得不到及时的解决,小小蚁穴也会毁掉万里长堤。

仙崖禅师外出弘法,路上,遇到一对夫妇吵架。

妻子:“你算什么丈夫,一点都不像男人!”

丈夫:“你骂,你如再骂,我就打你!”

妻子:“我就骂你,你不像男人!”

这时,仙崖禅师听后就对过路行人大声叫道:“你们来看啊,看斗牛,要买门票;看斗蟋蟀、斗鸡都要买门票;现在斗人,不要门票,你们来看啊!”

夫妻仍然继续吵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