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孙子兵法(国学大书院)
62060600000005

第5章 形篇

原文

孙子曰: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可胜。故曰:胜可知而不可为。

不可胜者,守也;可胜者,攻也。守则不足,攻则有余。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故能自保而全胜也。

见胜不过众人之所知,非善之善者也;战胜而天下曰善,非善之善者也。故举秋毫不为多力,见日月不为明目,闻雷霆不为聪耳。古之所谓善战者,胜于易胜者也。故善战者之胜也,无智名,无勇功。故其战胜不忒,不忒者,其所措必胜,胜已败者也。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是故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为胜败之政。

兵法:一曰度,二曰量,三曰数,四曰称,五曰胜。地生度,度生量,量生数,数生称,称生胜。故胜兵若以镒称铢,败兵若以铢称镒。胜者之战民也,若决积水于千仞之谿者,形也。

译文

孙子说:从前,善于用兵打仗的人,先要做到不会被敌方战胜,然后,等待可以战胜敌人的时机。不会被敌人战胜决定于自己,战胜敌人则取决于敌人的有机可乘。所以,善于打仗的人,能创造不被敌人战胜的条件,但却不可能做到使敌人一定被我军战胜。所以说:胜利可以预知,但是不可强求。

想要不被敌人战胜,在于防守;想要战胜敌人,在于进攻。实行防御,是由于兵力不足;实施进攻,则是因为兵力有余。善于防守的军队,隐蔽自己的兵力如同深藏于地下;善于进攻的军队,展开自己的兵力就像从九霄而降,所以,既能够保全自己,又能取得胜利。

预见胜利不超越一般人的见识,这算不上是最高明的。通过激战而取得胜利,即使是天下人都说好,也不算是最高明的。因为能举起秋天鸟兽新长的毫毛称不上力气大,能看见日月的光辉算不得眼睛亮,能听到雷霆算不上耳朵灵。古时候所说的善于打仗的人取得胜利,都是战胜那些容易战胜的敌人。因此,善于打仗的人打了胜仗,既不显露出智慧的名声,也不表现为勇武的战功。但他们取得胜利,却是不会有差错的。他们之所以不会有差错,是由于他们采取了必胜措施,战胜那些已经处于失败地位的敌人。所以,善于打仗的人,总是确保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同时,又不放过任何击败敌人的机会。所以,胜利的军队总是先创造获胜的条件,而后才寻求同敌人决战的机会。而失败的军队,却总是先盲目地同敌人交战,而后企求侥幸取胜。善于打仗的人,注意修明政治,严肃法制,从而能成为决定战争胜负的主宰者。

用兵的基本原则有五条:一是“度”,二是“量”,三是“数”,四是“称”,五是“胜”。敌我所处地域的不同,产生双方土地幅员大小不同的“度”;敌我土地幅员大小的不同,产生了双方物质资源丰瘠不同的“量”;敌我物质资源丰瘠的不同,产生了双方兵员多寡不同的“数”;敌我兵员多寡的不同,产生军事实力强弱不同的“称”;军事实力强弱的不同,最终决定了战争由何方取胜。失败的军队较之于胜利的军队,有如“铢”和“镒”的区别一样,处于绝对的劣势。胜利者指挥军队与敌作战,就像从万丈高的山顶决开积水一样,势不可挡,这就是“形”——军事实力强大的表现。

评论与点评

本篇论述用兵作战要先为自己创造不被敌人战胜的条件,以等待敌人可以被我战胜的时机,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孙武认为:战争的胜负决定于敌我双方力量的大小,要想战胜敌人,就必须在力量的对比上使自己处于绝对优势,造成一种迅猛不可抵挡之势。除此之外,还要等待敌人可以被我战胜的有利时机,善于抓住敌人的弱点,这样,就能轻而易举地战胜敌人。孙武认为,要在作战中取胜,必须善于对待攻与守的问题。兵力不足就防守,兵力有余就进攻。防守时要十分严密地隐蔽自己,进攻时要杀得敌人措手不及。这样,就能达到“自保而全胜”的目的了。

善战者,先为不可胜

孙子曰: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可胜。故曰:胜可知而不可为。

军事谋略的阐释与应用

孙子从“军形”的角度论述了“先为不可胜”的战略思想。两军交战,从根本上来讲其实是双方综合实力的较量。因此孙子强调两军交战时,要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必须首先加强自身的实力。具体说,就是要重视国内的经济发展,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从而为发动战争做好充足的物质准备;还要重视军队的训练与素养,拥有精良的装备、训练有素的士卒,再任用通晓兵法的将帅等,在此基础上才能具备强大的军事实力,从而不被敌人战胜。

唐高祖武德二年(公元619年)八月,刘武周攻取太原、龙门,然后企图直取关中。十月,刘武周派大将宋金刚进占浍州(今山西翼城),同时隋朝将领也纷纷起兵响应,整个关中地区形势危急。

唐高祖李渊担心无力抵抗,打算放弃河东等地,秦王李世民则力谏不可放弃,且表示自愿带领精兵3万扭转战局。李渊遂命其率部迎敌,在柏壁(今山西新绛县西南)与刘武周部将宋金刚相持。李世民部将纷纷向其请战,李世民分析说:“宋金刚大军深入,精兵强将云集,兵锋甚锐;但其补给困难,粮草主要靠攻城略地获取,所以无法进行持久战争。我方应先稳住阵脚,把守好营寨,养精蓄锐,准备挫败强敌进攻。还要想办法进攻宋金刚的后方腹地。这样,宋金刚外无所掠之困,内有失地之忧,必然退兵。那时,我们再重兵出击,必然会夺取胜利。”至次年4月,宋金刚部已与李世民对峙5个月之久,粮草将尽,被迫撤军。李世民乘势追击,连战连胜,宋金刚、刘武周兵败投向突厥,先后被杀。

李世民“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最后以弱胜强,取得大捷。李世民随李渊南征北战,最终建立了唐朝,可谓一位大智大勇的善战者。他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避免了与敌人的主力部队作战,而是采取了令将士守营备战的策略,先保存了自己的实力和士气,然后等到敌人兵疲马困时,再全线出击,从而一举夺得战争的胜利。

三国时期的诸葛亮,神机妙算、聪明一世,但也曾吃过几次败仗。他几次出师北伐,试图以弱胜强,与魏军背水一战,但多数徒劳无功,最后出师未捷身先死,留下了千古遗憾。他失败的原因不在于他的智谋不足,而是因为他违背了战争的规律,犯了“胜可知而不可为”的兵法大忌。

商战谋略的阐释与应用

当今社会,商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要为自己赢得一席之地,成为最终的胜利者,必须根据不断变幻的市场行情随时做出应对策略。只有不断发展创新,增强产品竞争力,掌握竞争的主动权,才能创造不被战胜的条件。

皮尔·卡丹是世界著名的服装品牌,这一品牌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1950年,年轻的皮尔·卡丹在巴黎租了一间简陋的门面,挂上了“皮尔·卡丹时装店”的牌子,从此开始了他的服装梦想之旅。1953年,他举行了第一次女式时装展示会,结果大获成功。1959年,他又举办了男装系列展示会,由于当时男性时装没有市场,在服装业界是不入流的,所以他遭到了业内人士的强烈谴责,最后还被赶出了服装业的“雇主联合会”。不过他并没有灰心,而是认真分析了当时的市场行情。他发现当时的巴黎青年追求独特、张扬的个性,于是大胆创新,设计了时代感强烈的“P”字牌服装,这一款式的服装马上吸引了挑剔的巴黎顾客。一时间,演艺界名流、社会上层人士、达官显贵等争相前来订制服装,以至于皮尔·卡丹时装店每天都门庭若市。三年后,皮尔·卡丹重返“雇主联合会”,而且还获得了“联合会主席”的头衔。20世纪60年代以来,皮尔·卡丹一直是法国时装界“先锋”派的代表人物。他的时装突破传统,追求创新,式样新颖,色彩鲜明,做工精细,质地华贵,因而备受世人青睐。

皮尔·卡丹时装开始曾遭受重大挫折,但是皮尔·卡丹本人并没有灰心气馁,而是“先为不可胜”——认真研究市场,顺应时代潮流,积极推出了新款服装。他的创新求变适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消费者。

从政谋略的阐释与应用

政治争斗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残酷角逐,要想在这场争斗中胜出,就必须先下手为强。

隋朝末年,太原留守李渊起兵反隋。武德元年,李渊称帝,立长子李建成为太子,李元吉为齐王,李世民为秦王。唐高祖坐镇长安,运筹帷幄,指挥全国战事,扫除隋朝残余势力。李建成稳坐东宫、不临战事,李世民则东征西讨、浴血疆场,立下赫赫战功。二人的力量和威望渐渐发生了变化,他们之间的矛盾也越来越尖锐。李渊为此采取了一些制约措施,但无济于事。同时,李元吉也站在了李建成一边,两宫冲突一触即发。正在此时,突厥入侵。李渊令李元吉率军出征,李建成想从秦王府中调兵,借机削弱李世民的势力。而李世民此时又得知李建成想借为李元吉饯行之时杀掉他。李世民知道,骨肉相残已在所难免,这也是他最后一次获得强权的机会。长孙无忌等人劝他立即动手,李世民有些犹豫,最后得知秦府上下同归一心,肯为自己卖命时,马上令长孙无忌密召房玄龄、杜如晦入府议定部署。

次日凌晨,李世民率长孙无忌、尉迟敬德等人领兵伏于玄武门内,天一亮,李建成、李元吉入朝面见李渊,行至临湖殿,感觉有杀气,欲拨马回府。李建成刚刚掉转马头,便被李世民等人一箭射死;李元吉慌忙逃跑,仓皇之下被尉迟敬德射死。至此,李世民为自己登上皇位彻底扫除了障碍。

公元626年,李渊被迫退位,李世民登基称帝,为唐太宗。

李世民在得知大难将至之时,并非真的优柔寡断,而是在试探部属是否齐心协力;然后在保证万无一失的情况下,主动出击,发动政变,为夺得大唐统治权铺平了道路。

不可胜者,守也

不可胜者,守也,可胜者,攻也。守则不足,攻则有余。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故能自保而全胜也。

军事谋略的阐释与应用

“攻”和“守”是两种基本的战争态势。孙子在这里详细论述了“善攻”和“善守”的战争策略,“攻”就要像“动于九天之上”,迅猛出击,让敌人措手不及;“守”就要“藏于九地之下”,蓄势待发,以不变应万变,从而达到“自保而全胜”的目的。战争中是采取“攻势”还是采取“守势”,要求将领根据己方的实力和战争中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对策。实力强大,具备胜利的条件,就要果断进攻;实力不足,不具备取胜的条件,就要严阵以待,以保存实力,寻求战机。但无论是攻是守,其最终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要保护自己而战胜敌人。

南朝宋文帝元嘉七年(公元430年)十一月,宋国派兵北上伐魏,诸军受挫,相继南撤。魏军乘势南下,兵临历城(今山东省济南市)。防守历城的是宋国历城太守萧承之,当时他手下只有几百人的兵力。面对强大的魏军主力,一些守城官兵不禁大惊失色。太守萧承之却从容不迫,下令偃旗息鼓,大开城门。部下对此大惑不解,以为敌众我寡,如此一来,只能是自取灭亡。萧承之却认为当时敌众我寡,情势危急,如果向敌人示弱,敌人势必乘势攻城,后果将不堪设想。所以唯一的办法就是向敌人示强,或许还有一线生机。萧承之大开城门之后,魏军见历城城门大开,以为宋人设有埋伏,不敢贸然入城,后犹豫一番,引兵退去。

历城守将萧承之在大军攻城之时,临危不惧,权衡利弊,果断下令大开城门迎敌,上演了一场名副其实的“空城计”,不仅保全了自己,而且战胜了敌人。当然他这样做是十分危险的,可是在当时的情况下,这也许是最好的出路。事实证明,萧承之的做法使他与全体将士最终得以“自保而全胜”。

商战谋略的阐释与应用

在商战中,同样也需要适时地进攻和防守。经营者要根据自身的经济实力、技术条件以及所处的市场环境等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进攻要求企业迅速抓住商机、果断出击,在对手猝不及防之时占领市场;防守则要求企业修明内政,防范风险,伺机而动。

壳牌公司是当今世界上几大石油能源公司之一,它有100多年的生产和销售经验,它的业务遍布全球,年总收入1000多亿美元。当然,这么大的一家跨国石油公司所面临的风险也是其他行业所无法相比的。为此,壳牌公司为自己设立了三道防御体系。第一道就是采油、炼油以及售油的地理分散。这种分散可使石油业务的发展不致因某个地区的政治、经济动乱而受到致命的影响。产品的多样化是壳牌公司设立的第二条防线。壳牌公司除了生产石油外,还经营煤气、化工和有色金属。这样可以规避因产品单一化而带来的市场风险。除此之外,壳牌公司还设有第三道防线,那就是:快速反应。壳牌公司密切注意世界各地政治、经济形势变化给石油市场带来的影响,并做好充分准备应付一切不测。壳牌公司的这种风险意识,使他们加强了对各种风险的防御能力,同时也为壳牌公司赢得了潜在的经济效益。

壳牌公司能稳步发展100多年,成为全球几大能源公司之一,与他们强烈的风险意识是分不开的。壳牌公司在变幻莫测的市场竞争中,不仅“善攻”而且“善守”,他们构建的良好风险防御体系使他们长盛不衰。

从政谋略的阐释与应用

权力场上,每个人的实力和势力时时都在发生着变化,当自己的实力不如对手时,就要采取相应的守势,以此来迷惑对方,积蓄自己的力量,这样才能“自保而全胜”。

公元934年,正是中国历史上的五代时期,蜀后主孟昶即位,时年16岁,将相大臣都是先主的老臣旧将,他们为所欲为,根本不把年幼的皇帝放在眼里。其中以李仁罕、李肇、张业、赵廷隐最为过分。

孟昶刚即帝位不久,大将李仁罕便提出非分要求,目无幼主,犯上作乱。孟昶迫于形势,表面上接受了李仁罕的条件,任命他为中书令,主管六军。然后,等李仁罕进宫朝见时,命令武士将他捉住,当场处死。

李仁罕被诛,孟昶的侍中李肇才知道新君的厉害,吓得魂不附体。因其曾假称有病不跪,孟昶勒令他退官隐居,他才有幸保全了性命。

李仁罕被杀时,他的外甥张业正在执掌禁军,如果他以替舅报仇为名义造反,后果将不堪设想。孟昶怕他反叛,当时不但没有动手处置他,而且还千方百计加以笼络,甚至把他封为宰相,兼管全国财政。为此,张业更加肆无忌惮,百姓难以承受,怨声载道。到了后蜀广政十一年(公元948年),孟昶已经积聚了一定的势力,认为诛杀奸臣的时机成熟,遂与禁军将领官思廉密谋,又用诛灭李仁罕的办法,处死了张业。

卫圣都指挥使兼中书令赵廷隐见势不妙,忙以年老为由辞官还乡。至此,孟昶才真正掌握了蜀国的政权。

孟昶作为一国之主,竟被群臣欺弄,实在忍无可忍。可是势力有限,弄不好就会翻船,因此他只好采取守势。作为一名政治家来讲,他绝对是一个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能让那些逆臣毫无察觉,最后达到了“自保而全胜”的目的。

善战者之胜也,无智名,无勇功

故善战者之胜也,无智名,无勇功。故其战胜不忒,不忒者,其所措必胜,胜已败者也。

军事谋略的阐释与应用

善战者之所以战无不胜,是因为他们善于抓住有利战机,时时把握着战争的主控权。他们的胜利,既不显示功名,也不表现勇武的战功。他们所取得的胜利是不会有什么差错的,因为他们的胜利有着切实可靠的必胜基础。他们高瞻远瞩,绝不会好大喜功,他们才是真正的大智大勇者。

春秋时期,楚怀王准备攻打宋国,墨子劝其打消这个念头,他认为楚国进攻宋国不过是幼稚之举,宋国对于楚国来讲是“杀不足而争有余”,不必为此而大动干戈。但楚怀王不服,墨子又拿了一条带子当作城池做示范演习,楚怀王九攻九败,墨子说他的学生已运用他的守城方法等待楚国的进攻了,楚怀王听了墨子的辩驳,看到了他的示范,不得不放弃攻打宋国的念头。看似墨子只是稍费口舌,就说服楚怀王放弃攻宋。其实墨子的劝说是以宋国的实力作后盾的。只有充分了解宋国实力,墨子对楚怀王的劝说才能更加有效。否则的话,一旦真正打起仗来,楚国岂不呜呼哀哉!

商战谋略的阐释与应用

“厚积而薄发”才能更有把握取胜。高明的经营者往往独具慧眼,不露声色,考虑周全又能避开市场热点。他们暗中研制新产品,开发新方案,却从不虚张声势。不过,一旦时机成熟,他们又能够做到一鸣惊人。

英特尔前首席执行官葛洛夫就是这样一位经营者,他总是为公司设定一个明确的方向,然后再根据这个方向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最后由大家共同埋头苦干来完成它。1993年,英特尔制定PCI晶片组的业绩目标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葛洛夫觉得英特尔能够把晶片组的业务提升到100万套;但是部门的总经理依照他自己的经验,预估当年的业绩是20万套。葛洛夫向他指出,PCI将会广泛地被业界接受,所以100万套的业绩并非天方夜谭。最后经过综合考虑,一致认为60万套是一个可以接受的目标。经过一年的努力,在不停推动PCI规格与新产品之后,终于在年底达成了预定的目标。在产品生产方面英特尔公司也是这样做的。1994年,英特尔计划生产出600万片Pentium(奔腾)微处理器。首席执行官把年度目标张贴在会议室,每天,每位员工都为当天的进步而兴奋不已,他们踏踏实实、勤勤恳恳地工作了一年,年底终于达到了这个目标。如今,英特尔的电脑芯片已经遍布全球的每一个角落,它们的产品成了电子时代的象征。

英特尔所取得的成就与其前任首席执行官葛洛夫勤奋务实的精神是分不开的。葛洛夫和他所领导的员工在做出成绩之前没有虚张声势,可是在他们的心中却有一个必胜的信念,在这种信念的支撑下他们成功了。

从政谋略的阐释与应用

古语说,“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由于政治本身固有的险恶性,因此臣属,只能与君王共患难,而难以与其同安乐。明白此义,可以明哲保身;不晓此理,就会尸骨难全。

张良是刘邦的心腹谋臣,在楚汉战争期间,正是他的足智多谋,才使得刘邦一次次化险为夷,反败为胜。对于西汉的建立,张良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汉初大封功臣时,刘邦亲自提议封他为三万户侯,让他在丰饶的齐地自行选择封地,张良却婉言谢绝了。他最后只要了最初和刘邦相会的一个小小的留县。待到天下大势已定,刘邦坐稳江山时,他又称病不朝,闭门谢客,不问朝政,学起了自己都未必相信的道家之学。

张良是一个绝对的智者,他能悟透政治与人生,也能克服人性的弱点。他不求功名,功成身退。虽然没有得到萧何用谨小慎微所换来的显贵,但也没有韩信功成身诛的下场。他是一位大智、大勇的中庸者。

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

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是故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

军事谋略的阐释与应用

孙子一方面主张在战争中要抓住有利战机,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取胜的机会;另一方面也主张“慎战”,不可轻举妄动。他还强调在开战之前要想办法创造有利条件,让自己具备更多的胜利因素。他还反对先战而后求胜,认为这样没有准备、没有目的地与敌人交战,只会导致失败的恶果。

春秋时期,齐国与鲁国之间的长勺之战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齐国是春秋时期最强的诸侯国之一。公元686年,公孙无知杀死齐襄公而篡位,即位不久后,大臣们又将公孙无知杀死,所以齐国国君的位置空了下来。而齐襄公逃亡在外的亲属都想赶回来即位。最后经过一番争斗,公子小白赶回齐国即位,也就是后来的齐桓公。

然而逃亡在鲁国的公子纠与其师傅管仲并不甘心,而齐国与鲁国之间的关系也日渐恶化。后鲁庄公在齐桓公的要挟下,被迫杀死公子纠,交出管仲。齐桓公不念旧恶,拜管仲为相。齐桓公急于对外扩张,管仲劝其首先要改革军政、发展生产,待实力强大后再扩张势力。但齐桓公并未采纳管仲的建议,而是决定发兵攻打鲁国。鲁庄公面对齐国大军,手足无措。这时,谋士曹刿请求随鲁庄公一起出战,率军抗齐。当时,齐军倚仗兵强马壮,连续出击,深入鲁国。鲁国兵少国弱,避开齐军锋芒,采取守势,退至利于反攻的长勺(今山东莱芜北),以逸待劳,准备决战。齐将鲍叔牙一时得胜,产生轻敌思想,攻到长勺后,便向鲁军发动猛攻。面对这种情况,鲁庄公准备正面迎战齐军,曹刿却劝其要等齐军三次击鼓之后,再正面迎战。等齐军三次击鼓之后,鲁庄公下令鲁军冲向齐军阵营,打得齐军措手不及。鲁军又乘胜追击,终于把齐军赶出了国境。

长勺之战是一个典型的以少胜多的战例。鲁国作为一个弱国之所以能够打败强大的齐国,原因就在于鲁国在战前做了充分的准备,创造了必胜的客观条件。这正是“胜兵先胜而后求战”的很好例证。

商战谋略的阐释与应用

在商战中,一个成功的企业,既要保持现有的市场,先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而且还要适时出击,保证进一步提高市场占有率。如果在没有保证企业稳步发展的情况下盲目出击,就有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经济损失。

法国克隆堡牌啤酒进军美国市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克隆堡牌啤酒在法国占有稳定的市场份额,但是这并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在保证国内市场份额的基础上,他们准备进军美国市场。克隆堡啤酒公司首先通过一个别出心裁的广告作为开路先锋,他们经过充分的“调查分析”,针对美国人喜爱幽默的特点,录制了以下这段广告:当法国开始把克隆堡啤酒装上卡车准备运往美国时,许多法国人围着卡车,抚摸着酒桶,泪流满面,表现出依依不舍的离别之情。这种让法国人饱含深情的啤酒,引起了美国人的极大兴趣,他们认为这种啤酒一定别具风味。美国人翘首以待,热切地期待着这种新产品在美国上市。克隆堡啤酒公司见时机成熟,立即在美国隆重地推出了他们的产品,果然这种啤酒一上市就成了市场争相购买的目标。就这样,克隆堡啤酒顺利打入美国市场。

克隆堡啤酒首先使自己在法国“立于不败之地”,然后在充分做好市场调查的基础上,运用一则别出心裁的广告,成功地打入了美国市场。其实克隆堡啤酒在这一市场举措中运用的正是“胜兵先胜而后求战”的策略。

从政谋略的阐释与应用

要想不被对手击败,首先要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无论在军事领域还是在政治领域,都是如此。

明朝宣德元年(公元1426年),宣宗帝长兄汉王高煦谋反,朝廷一时哗然,文武大臣们纷纷请缨,要求平剿乱党,还天下苍生安宁。鉴于叛乱者是自己的兄长,宣宗皇帝决定御驾亲征,在出征的路上,他询问陪同大臣,汉王将采取什么计策和手段应付。

有大臣说,汉王必定先取济南;有大臣说,汉王一定会占据南京。但是宣宗却说,汉王既不会攻克济南,也不会占据南京,他必定会坐地投降。

大臣们有些不明白,宣宗解释说:“汉王虽然外表上傲慢,但内心非常怯懦,处理事情优柔寡断,他之所以敢造反,是因为看朕年纪轻轻就继承了帝位,臣民之心容易煽动。而且,他还以为朝廷会派别的将领去讨伐他,这样他就能够侥幸达到谋反的目的,现在听说朕亲自讨伐,早已经吓破了胆,恐怕大军未到,早就准备好投降啦!”

果然高煦听到宣宗御驾亲征,早变得恐惧不已,体如筛糠,大军还没到,就做好了投降准备,哪里还谈什么攻济南、占南京呢!

其实,宣宗皇帝等于没费一兵一卒,就平息了汉王高煦的叛乱。原因就是宣宗已经十分准确地把握住了汉王的心理,他没有派普通的大臣去平叛,而是御驾亲征,首先从气势上、心理上击败了对手,不过是“先胜而后求战而已”。

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

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为胜败之政。

军事谋略的阐释与应用

孙子在这里提出了“修道而保法”的思想,它强调了军队取胜要修明政治、严肃军纪。这虽然不是战争取胜的决定性因素,但也是其必要条件。如果一个国家政治腐败,军纪废弛,那么很难想象,这样的军队能够取得战争的胜利。孙子把修明政治的“道”放在首位,认为它是决定战争胜败的关键因素。“修道”要求国家政治清明、经济强盛、君民上下同心、士兵上下同欲。而“保法”也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之一,有了严格的军纪,才能使军队的运作有章可循,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军队的战斗力。

公元1053年,宋朝名将奉命远征侬智高。狄青向前敌将士下令,不得轻率出兵迎敌。当时,陈曙恐怕狄青独得战功,乘狄青未到之前,抢先发兵进击到昆仑关,即被敌人打败,袁用等将领狼狈逃回。狄青到了宾州,得知陈曙兵败的事情后,决心严申军纪。次日,诸将都到齐后,在堂上列坐。狄青起身向陈曙行军礼,陈曙马上还礼。然后狄青召袁用等人,叱责陈曙违犯号令,按军法当斩,袁用等遇敌即逃,罪也当斩,遂令卫士一一捆绑,推出辕门,斩首示众,其余将领,大为震惊。从此其他将士再无违令者,而狄青所率大军以军纪严明著称,战斗力也大大增强。

如果狄青纵容部将陈曙擅自出兵,不“修道保法”,那么不但陈曙本人有可能重蹈覆辙,而且其他部将也有可能效尤。这样,将会引起士兵们的不满,从而导致军心涣散,战斗力大大降低。那么狄青也只能成为一个败军之将。

商战谋略的阐释与应用

企业要想不被战胜,首先要建立完善的内部管理机制。企业的管理不外乎人、财、物、技术与信息等几个方面,经营者只有通过计划、组织、指挥、调控等手段强化对以上几个方面的管理,才能建立有效的运作机制,从而在竞争中稳操胜券。

日本的八佰伴商社是从沿街叫卖蔬菜起家的,经营这家商社的是和田良平和他的妻子加津。他们创业之初,规模很小,为了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站住脚,夫妇俩把“童叟无欺”作为自己的经商信条。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和田良平夫妇终于有了自己的店铺,店铺取名为“八佰伴热海分店”。可是不久,热海市连遭大火,很多商铺都葬身火海,化为灰烬,这当然也引起了“热海”市蔬菜价格的暴涨。此时“八佰伴”正好有一批进货是在大火后运到,可是和田良平夫妇并没有趁火打劫——提高菜价,而是仍以平价出售蔬菜。他们认为现在大家都很困难,不能趁机赚取不义之财,这一举动很快使他们获得了良好的市场信誉,而夫妇俩也赢得了市民们的好感和尊敬。大火后,凭着这种“童叟无欺”的信义,他们在废墟上建起了二层楼的商店!和田良平夫妇在事业有成的基础上又对经营方针进行了改革,他们大胆实行了明码标价的营销方式,这在当时的日本尚且为数不多。不仅如此,他们还对顾客实行让利的政策——将商品的毛利下调百分之一。消息传出去后,“八佰伴”的顾客又增加了一倍。正是凭着这种不懈追求、不断创新、一心为顾客服务的精神,“八佰伴”为自己赢得了一次又一次发展的良机。

“八佰伴”由沿街叫卖蔬菜起家,发展成一家国际大商社,成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重要的原因是其注重“修道保法”,恪守良好的经营原则,这才获得了良好的市场信誉,赢得了一次次的发展契机。

从政谋略的阐释与应用

儒家思想,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而它的政治思想核心就是“仁政”和“以德治国”。这种思想,对每一个朝代的统治者都有着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战国时期,魏将吴起公正廉洁,善于用兵,颇得将士欢心。魏文侯便拜吴起为西河郡守,以抵御秦国和韩国的进犯。魏文侯死后,吴起便辅佐魏文侯的儿子魏武侯。

有一次,魏武侯来到西河,看到地势险要奇伟,感慨不已,不禁回首对吴起道:“山河环抱,地势险要,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这真是魏国的荣幸啊!”

吴起听了,认为魏武侯不识安邦定国之策,摇摇头说:“国家的兴盛衰败,在德而不在山河之险。”

魏武侯不解其意。吴起援引历史上一些国家尽管山川地势险要,而国君却不施恩德于民,政治腐败,终遭失败的例子。魏武侯及时纳谏,内修德政,外练强兵,支持吴起变法,改革兵制,终于称雄一方。

“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政治统治也要注意修道保法,因为这才是稳固统治的根本。吴起正是深切体会到这一点,才将此番道理讲授于魏武侯,促使魏武侯内修德政,外强军事,终于使其称雄一方。

兵法:一曰度,二曰量,三曰数

兵法:一曰度,二曰量,三曰数,四曰称,五曰胜。地生度,度生量,量生数,数生称,称生胜。

军事谋略的阐释与应用

从诸葛亮辅佐刘备兵定益州直到刘备去世,整整10年时间,诸葛亮基本上用兵不断。他运筹帷幄而能决胜千里,不仅仅是因为他具备超常的军事谋略,还在于他重视发展农业生产。众所周知,农业是封建社会的根本,在封建经济中自始至终占据主导地位。诸葛亮深刻体会到经济对军事的决定作用,他从经济上治蜀的主要措施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他注意轻徭薄赋;重视水利建设;统一钱币;发展盐铁生产;重视商业。正是由于诸葛亮重视综合国力,发展农业生产,繁荣经济,弱小的蜀国才有能力支持连年不断的战争,也才具备了北伐中原的实力。这些都充分证明了孙子“五环相生”“地生度,度生量,量生数”的作战原理。

商战谋略的阐释与应用

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也应该以“称胜”为指导方针,量力而行,根据企业自身的实力来确定企业的发展规划。如果好高骛远,自不量力,不但达不到预期目标,而且还会使企业背上沉重的经济负担,甚至导致经营的失败。

在这里还是以“八佰伴”为例来说明这个道理。日本的“八佰伴商社”曾经叱咤东南亚,辉煌一时,可是后来由于种种原因而逐渐走下坡路。1962年,33岁的和田一夫从父亲和田良平手中接下了八佰伴董事长的位子,那时的八佰伴还只是小型连锁超市。在当时,日本的商品零售业极不稳定;另一方面,国际性的连锁店也冲击着日本的零售业市场。和田一夫意识到他的连锁店规模太小,无论从哪一方面都难以与强敌抗衡,经过认真权衡之后,他决定将发展重心转移到国外市场,为八佰伴树立长远的发展目标。于是,他立即着手于国外市场的开拓,选择先在巴西、新加坡等地设立分店。至1986年,和田一夫已在海外建立了12家分店,八佰伴也已成为了一家跨行业的国际集团。八佰伴以和田一夫的卓越见解造就了成功,然而却在20世纪80年代受到日本经济衰退的影响而逐渐走向了下坡路。当时和田一夫并没有预见到日本流通业的下滑,再加上他的亲弟弟做假账蒙蔽他,因而错估了公司的实力,竟在经济衰退时期进行大规模扩展,结果加剧了八佰伴的失败,以至于最终倒闭。

和田一夫准确的判断,使八佰伴成为风云一时的知名企业,却也因为他错估了当时的经济形势和自身的实力而使八佰伴走向了灭亡。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了解自身实力,量力而行,科学地规划企业前景,才能避免危机的发生。这就是孙子所说的“称胜”之道。

从政谋略的阐释与应用

任何一个白手起家而最后又达到成功顶峰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道理,那就是“地生度,度生量,量生数,数生称,称生胜”。

元朝末年,起义军四起,朱元璋曾经追随割据濠州的郭子兴队伍进行抗元斗争。但时间一长,朱元璋认为郭子兴治军无方,难成气候,只有招募自己的队伍才有出路。

于是他向郭子兴禀明欲回乡招募士兵,郭子兴同意了他的请求。回乡不久,朱元璋就招募到700多人。他将队伍带到濠州,交给郭子兴,郭子兴非常高兴,提升他为镇抚,并把这700人交给他统领,不久,又升他为总管。但是,朱元璋是一个有远大志向的人,他并不满足于这些。过了一年,他把自己统率的700人交给别人,只带着徐达、汤和、吴良等24人离开了濠州,前往定远发展自己的势力。可是出行不利,还未发展,朱元璋就患了重病,只得返回濠州治疗。病情好转后,他又获得了一个好消息:张家堡屯居着一支3000人的民兵,主帅与郭子兴相识,现在正断了粮,处境艰难。

朱元璋决定借机扩充势力,他不顾大病初愈,找到郭子兴,请求派自己前去招降。民兵主帅听他说明来意,有些犹豫,但迫于形势,最后勉强答应了他的条件。可是过了三天,主帅又改变了主意,朱元璋设计使主帅归顺于他。紧接着,朱元璋又带兵去豁鼻山,招降了一支达800人次的占山为王的草寇。

朱元璋对收编而来的队伍进行了集中训练,在较短时间内,就使他们的战斗力有了明显的提高。不久,他又率领这支部队攻克了屯居横涧山的一个武装集团,从此朱元璋的队伍发展到了十几万人。

朱元璋是一个很有远见的政治家,他从一个小乞丐爬上了权力的顶峰,成为一个卓有建树的开国皇帝,实在不是偶然。首先,他有远大的志向和超前的眼光。其次,他特别会利用现有的一切资源为自己捞取政治资本。他明白,在当时的社会,“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道理。他先是借助郭子兴的信任,为郭子兴扩充势力,而他本人也从中收益不小,以至获得更高的威望。然后他又利用获得的信任和威望继续扩充自己的势力,就这样像滚雪球一样,他的势力越来越大,以至于脱离了郭子兴的控制,最终建立了属于自己的大明王朝。这其中所蕴含的正是“地生度,度生量,量生数,数生称,称生胜”的道理。

若决积水于千仞之谿者,形也

故胜兵若以镒称铢,败兵若以铢称镒。胜者之战民也,若决积水于千仞之谿者,形也。

军事谋略的阐释与应用

明朝后期,后金逐渐强大,屡次骚扰明朝边境。公元1618年,明神宗派大将杨镐率兵11万进攻后金都城赫图阿拉,试图灭掉后金,以解心腹大患。杨镐兵分四路进攻,努尔哈赤却采取了各个击破的方针,集中八旗全部兵力6万余人攻击明军西路杜松部,一举歼灭3万余人。解除了西路威胁之后,努尔哈赤又兵击北路,北路统帅马林不战而逃。先后灭掉西路、北路两路大军后,努尔哈赤又设法围歼刘为所部。四路大军被灭掉了三路,杨镐急忙撤军。努尔哈赤采取各个击破的方针,以6万胜11万,取得萨尔浒大战的胜利。

按常理来讲,以6万兵力对11万大军,无异于“以铢称镒”。而努尔哈赤面对明军的围攻并没有全线出击,而是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相当于以6万兵力对3万兵力,这无异于以“以镒称铢”。当然这也得益于努尔哈赤大军“若决积水于千仞之谿”,所向披靡,战无不胜。

商战谋略的阐释与应用

提起恒基伟业,人们都会不由自主地想起他们的商务通掌上电脑。恒基伟业在1999年,只用了半年的时间,就把商务通这个品牌从零做到了第一。究其原因,主要是他们采取了强大的宣传攻势。他们用2亿元巨额资金投入广告宣传,以空前的强势迅速进入了掌上电脑市场,并借此迅速扩张市场规模,其市场占有率竟然一下子达到60%;接着他们又迅速建立起销售网络,短短半年时间,他们就在大陆400多个县级以上的城市设置了3000多个销售网点。而且,为了让每一个代理商能迅速开拓当地市场,恒基伟业还在全国各据点投入相当的人力,对代理商进行全面支援。恒基伟业以这种迅速、及时而又非凡的气势,造就了商务通这一品牌的成功。

恒基伟业非凡的成功,源自于它那种非凡的气势。那么强大的宣传攻势,那么雄厚的资金支持,那么广泛的销售网点,能做到者寥寥无几?它“若决积水于千仞之谿”,在滚滚的市场大潮中,以其强大的冲击力,毫无悬念地坐上了市场的第一把交椅。

从政谋略的阐释与应用

秦统治被推翻后,项羽分封诸侯王,把战功卓著的刘邦封为汉王,并拨给他3万兵马,随同他前往汉中。名义上是分封,其实是在削弱刘邦的势力。因为他的兵力原有10万之众,现在却只分给了他3万兵马。刘邦与诸将心中十分郁闷,但苦于势力不及项羽,只好咽下了这杯苦水。刘邦既没有马上与项羽开战,也没有意志消沉,而是决心养精蓄锐、蓄势待发。

在秦末起义军众将领中,刘邦是一位声望甚高、宽厚仁慈、有长者之风的人。因此当他前往汉中时,各路诸侯中因仰慕而甘愿随从他前往的,竟有数万人之多。有了这些归顺的势力,有了萧何、张良等人的精心辅佐,刘邦的势力一步步地发展壮大,这为后来的楚汉战争积蓄了充足的力量。

刘邦在失意之时,不忘积蓄力量。而就是这一点一滴的积累,才使他具备了后来那种“决积水于千仞之谿”的气势。在这种气势下,他终于击溃了那位“西楚霸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