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我们的成功可以复制
6206900000030

第30章 李开复:世界因你而大不同(1)

超越自己,每天进步一点点

“我们要树立人生目标,这样我们才知道生活的航向,才能懂得生活还有新的追求。但是比树立目标重要的是用行动去实现所谓的目标,只有下定决心,历经学习、奋斗、成长这些不断的行动,才有资格摘下成功的甜美果实。”

——李开复

李开复在苹果公司工作一年后,有一天,老板突然问他什么时候可以接替自己的工作。李开复当时非常吃惊,连忙向老板表示,自己缺乏像他那样的管理经验和经营能力。但老板说,这些经验是可以培养和积累的,而且,老板希望李开复在两年之后就可以做到。有了这样的提示和鼓励,李开复开始有意识地加强自己在这方面的学习和实践。果然,通过自己的积极努力,李开复在两年之后接替了老板的工作。

自从老板让他接替工作以来,李开复就开始学习很多成功人士的管理之道。那时候他在《财富》杂志上看到了李嘉诚的一个生活细节,他深为感动。文章是这样写的:

李嘉诚虽然逐渐衰老,但依然精神矍铄,每天要到办公室中工作,从来不曾有半点懈怠。据李嘉诚身边的工作人员称,他对自己业务的每一个细节都非常熟悉,这和他几十年养成的良好的生活、工作习惯密切相关。

李嘉诚晚上睡觉前一定要看半小时的新书,了解前沿思想理论和科学技术。据他自己称,除了小说,文、史、哲、科技、经济方面的书他都读,每天都要学一点东西。这是他几十年来养成的一个习惯。

李嘉诚回忆说:“年轻时我表面谦虚,其实内心很‘骄傲’。为什么骄傲?因为当同事们去玩的时候,我在求学问,他们每天保持原状,而我的学问日渐增长,这可以说是我一生中最为重要的。我现在仅有的一点学问,都是在父亲去世后几年相对清闲的时间内,每天都坚持学一点东西得来的。当时公司的事情比较少,其他同事都爱聚在一起打麻将,而我则捧着一本《辞海》、一本老师用的课本自修。书看完了卖掉再买新书,每天都坚持学一点东西。”

俗语说得好: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既然一天建不成辉煌的罗马,那我们就应当专注于建造罗马的每一天。这样,把每一天连起来,终将建成一个美丽、辉煌的罗马。李开复从李嘉诚身上学到要不断超越自己,在一点一滴中逐渐完善自己、超越自己。

李开复认为,要超越自己,就要在工作中承担责任。勇于向“不可能完成”的工作挑战,是获得成功的基础。在苹果这样的大公司,很多人虽然颇有才学,具备种种获得老板赏识的能力,却有个致命弱点:缺乏挑战的勇气,只愿做职场中谨小慎微的“安全专家”,对不时出现的那些异常困难的工作,不敢主动发起“进攻”,而是一躲再躲。他们认为:要想保住工作,就要保持熟悉的一切,对于那些颇有难度的事情,还是躲远一些好,否则,就有可能被撞得头破血流。结果,终其一生,他们也只能从事一些平庸的工作。

李开复清楚地认识到了这一点,遇到看似“不可能完成”的艰难工作时,他从来不抱着“避之唯恐不及”的态度,不会花过多的时间去设想最糟糕的结局,更没有“根本不能完成”的念头。在李开复的眼中,那等于在预演失败。就像一个高尔夫球员,不停地嘱咐自己“不要把球击入水中”时,其脑子里已出现球掉进水中的画面。李开复总是怀着感恩的心主动接受,他用积极行动赢得了“职场勇士”的称号。周围的人和老板都认可他,觉得他是一个意志坚定、富有挑战力、做事敏捷的好员工。这样一来,李开复很快便接替了老板的工作,担任了互动多媒体部全球副总裁的职务。

后来,在李开复写给大学生的一封信中,他提到这件事。他建议大学生们要不断超越自己,他说:“或许像我一样,你会惊讶自己在这一方面的潜力远远超过了想象中的那样。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要把我们的潜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接受教育的目的,也就是寻找‘最真实的自己’,而一个‘真实的自己’往往比‘想象中的自己’更好。”

美国著名作家威廉·福克纳说过:“不要竭尽全力去和你的同僚竞争。你更应该在乎的是:你要比现在的你更强。”李开复把这句话告诉大学生们,然后说,只在一所学校取得好成绩、好名次就认为自己已经功成名就,是可笑的。“要知道,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在21世纪,竞争已经没有疆界,你应该放开思想,站在一个更高的起点,给自己设定一个更具挑战性的目标,才会有准确的努力方向和广阔的前景,切不可做‘井底之蛙’。”

【复制成功:没有够好,只有更好】

张涛和王雷同时进入一家开发、销售电子产品的公司。张涛是一所电子工业大学的毕业生,学历是本科;王雷学的是贸易专业,学历是专科。两年后,王雷升为销售部的主管经理,张涛却仍然是一名普通员工。

在元旦的宴席上,一位老员工小声问身边的总经理:“张涛是本科毕业,所学专业又对口,你为什么提拔了王雷而不提拔他?”

总经理微微一笑:“虽然王雷的学历没有张涛高,但他身上有一种强烈的成功欲望。无论交给他什么任务,他总是尽力完成得十全十美。”

是的,一个总是以为自己做得够好了的员工,觉得只要能保住现在的饭碗,即使工作和人生毫无意义也无所谓。这样的员工忽略了一个事实,那就是不敢挑战自我、不敢接受新任务,只会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到头来得到的却是老板给自己的解聘书。

只要你相信你可以做得更好,你就一定能做到,关键在于,你一定要改变态度!当你将“做得更好”变成一种习惯时,就能从中学到更多的知识,积累更多的经验,就能从全身心投入工作的过程中找到快乐。永远不说做得够好,才有不断进步的可能。

Make a difference——让企业因你而不同

“对我来说,对这世界有影响力就是生命的意义。这影响力不是说出名或是权利,而是说make a difference,这就是因为有我,世界能更好。”

——李开复

李开复有一条著名的生存警言:Make a difference(让世界因你而不同)。这不仅是对自我价值的一种追求,更是职场生存之道:当你已经可有可无的时候,就意味着很快会被替代了。

李开复的这条生存哲学在他身上就可以体现得很明显。从哥伦比亚大学毕业后,他选择了去卡内基·梅隆大学读博士。刚进卡内基·梅隆博士班时,根据学校的规定,学生可以挑老师。在入学的第一个月里,他通过跟老师的接触和了解,最后非常肯定地挑选了瑞迪教授,选择了他的博士研究方向——语音识别。当他投入瑞迪门下时,正好赶上瑞迪一个规模宏大的科研项目。他告诉李开复说:“我准备组建一个15人的团队,用专家系统来解决不特定语者语音识别的难题。”

经过学习和实践后,李开复大胆地告诉瑞迪:“我已对专家系统失去信心,我认为统计方法可以解决问题。”李开复的方法与瑞迪的截然不同,但是瑞迪被他的大胆和激情所感染,语重心长地对他说:“尽管我不同意你的看法,但我支持你用统计方法研究下去。看得出,你很有想法,所以我可以全力支持你。如果你需要大型语料库,我可以去找国防部,让他们出钱建立一个足够大的语料库。不过,我提醒你,过去有人曾用统计方法做过类似的工作,都没有成功。”

“谢谢您的提醒,我觉得我可以取得突破。”李开复在瑞迪的帮助下,得到了一台最新、运行速度最快的计算机,然后他就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中。那段时间,他每天工作约18个小时,写了至少10万行程序。1987年12月,在他所坚持的方向上,语音识别的研究终于出现了曙光。他把语音系统的识别率从原来的40%提高到80%,最后又提高到96%。

开创性地运用统计学原理开发出世界上第一个“非特定人连续语音识别系统”,李开复被《商业周刊》授予当年“最重要科学创新奖”,确立了他在信息技术研究领域的泰斗地位。

后来,罗杰·瑞迪回忆起这一事件时,仍十分赞叹李开复当时敢于反对他的勇气。李开复后来回忆当时的情景说:“我很清楚,第一步的成功给我提供的只是一个机遇,而不是一个答案,因为80%的识别率绝不是最佳的结果,我使用的方法还有很多可改进之处。而且,我已经公开发表了我的研究成果,每一个研究机构都会学习、使用我的方法,所以,如果我此时放松下来,不再做实验,埋头写论文以求尽快毕业的话,别的学校或公司很快就会超过我。所以,我不但没有放松,反而更加抓紧时间研究攻关,甚至为此推迟了我的论文答辩时间。最后,专注的研究让我的语音识别系统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识别率从80%提高到96%。在我毕业之后,这个系统仍多年蝉联全美语音识别系统评比的冠军。如果我当时在80%的水平上止步不前,随随便便就毕业的话,后来《商业周刊》颁发的‘1988年最重要科学创新奖’肯定会让别人抢走。”

同年,他所开发出的“奥赛罗”人机对弈系统,因为击败了人类的黑白棋世界冠军而名噪一时。

和唐骏极为相似的是,李开复也是研究员出身,他有自己的专利发明,这一点就胜过了很多人。无论是在微软还是在后来的谷歌,既是技术专家又是管理大师的人,并不多。所以李开复才格外抢手,也无人能够取代。对微软来说,失去李开复实在是一大损失,对谷歌来说,李开复的离开也几乎等于闯荡中国市场的一个小低潮。

公司有你和没有你,情况越不一样越好。员工最愿意听到上司的夸奖就是:“不敢想象这个团队没有你会怎样”这样的话。如果你总是一个可有可无的角色,金融危机和公司亏损等危险情况下,你很有可能就成为第一个被开掉的人了。

对于大多数的职场人士来说,make a difference是一种生存的智慧。也许你的技术并不过硬,口才也不是最好,也不善于搞活气氛,但只要你还有一项别人没有的本事,或者有几个铁杆的朋友,就还算是相对安全的。或者你敢于突破自己,主动去尝试一个新的项目,在公司需要人的时候挺身而出,这些都能增加你与众不同的几率。

【复制成功:相信自己,你是独一无二的】

曾有这样一个事件,复旦附中高三女生汤玫捷,在校成绩排在100名左右。在国内的许多老师看来,汤玫捷并不是一个特别出色的学生。但是,汤玫捷却因为自身优异的综合素质,成为2004年唯一被哈佛提前录取的中国学生并获得全额奖学金。

顿时,汤玫捷的成功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来自上海的“哈佛女孩”炙手可热。那段时间汤玫捷每天都会接到不少电话,希望她出书介绍成功经验。但汤玫捷告诉记者,她不愿出书,不愿把自己的经历简化成抽象的“成才公式”,因为“我们是野生植物,不是园林植物。每个人独特的优点就是自信的源泉”。

影响力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别人对你的实力的认同。换言之,富有影响力的人之所以不同于一般人,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他被别人看成是独特的,甚至是独一无二的。这种信念一旦产生,人们不仅会心甘情愿地接受他,而且会做出异乎寻常的决定去追随他。因为一旦拥有对这个人坚定不移的信念,人们就会坚定地认为,他是如此非凡,他肯定知道问题的全部答案,有办法变理想为现实。

从90%到99%成功的冒险

“世界上每一位成功的商人都是风险管理家,他们不会因为害怕风险而放弃千载难逢的赚钱机会,很多时候,仅仅因为这个机会,他们会走向成功。做节目的时候,我也抱着希望冒了一次险,没想到咱们公司的股票还真的上涨了。”

——李开复

李开复在苹果电脑公司任语音组经理的时候,和公司CEO史考利得到美国当时最红的早间电视节目《早安美国》的邀请,演示他们新发明的语音识别系统。

上节目前,史考利问他:“开复,你对演示成功的把握有多大?”那时,他们的系统刚刚搭建,因此李开复回答说:“大概90%吧。”史考利说:“你能想办法让这个几率达到99%吗?”他马上回答说:“可以!”

第二天,他们上了节目,一切都很成功,甚至公司的股票都因此涨了两块钱。节目结束后,史考利对他说:“辛苦你了,你昨天一定改程序改到很晚吧!”这时李开复把真相告诉他:“其实,今天的系统和昨天没有任何差别,你高估了我的编程和测试效率。”史考利惊讶地说:“你不是答应我说成功率可以提高到99%吗?你该不是冒着这么大的风险上节目吧?”他说:“没错,成功率保证在99%以上,因为我今天带了两台电脑,而且把它们连接起来,如果一台出了问题,我们可以马上切换到另外一台。根据概率原理,一台电脑失败的可能性是10%,两台独立的机器都失败的可能性就是10%×10%=1%,成功率自然是99%了!”

做完节目回到办公室,史考利向同事赞扬了李开复大胆的做法,事实上,大家都知道一个晚上修改程序是根本办不到的。他的大胆冒险为公司赢得了名誉和财富。当同事纷纷惊讶于他的冒险精神时,他幽默地说:“关于冒险,是因为受到一个漂亮女孩子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