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差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而且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特殊的做事方式和方法。贸易经济使大家的成果能够互相交换,不必亲自去生产却能从他人那里得到自己需要的东西,这远比各自为战,孤立生产要好得多。就像一辆汽车,由瑞典提供发动机、美国提供车框架、泰国提供轮胎、日本提供保险杠、韩国提供车灯……最后在中国进行组装加工。这其中,贸易经济使各国的优势都发挥了出来,并生产出了更为优质的汽车,真是一举两得。
现实证明,贸易能使我们每个人生活、工作、学习状况变得更好,因此当你在尽情享受生活带来的乐趣时,请不要忘记背后贸易经济带给你的好处。不妨自己做个小测试,在你生活中的每一天,存在着多少贸易,而自己又参与了多少贸易经济活动呢?想必,了解了贸易,你的生活也会变得更加多姿多彩了吧。
经济学家
卡尔·马克思(KARL MARX )
马克思1818年诞生于普鲁士莱茵省特利尔市的一个律师家庭。父亲是律师。卡尔17岁时进入波恩大学功读法律,随后又转入柏林大学,最后在耶拿大学获得哲学博士学位。马克思毕生大量的时间都在伦敦搞研究,撰写有关政治学和经济学著作。《资本论》第一卷于1867年问世。1883年马克思去世,另两卷还没有写完,后来恩格斯根据马克思遗留下来的笔记和手稿编辑整理出版。消费者与商家的双赢——市场经济生活中,我们每天都与市场接触,是市场这双无形的手将我们日常出现的经济活动组织起来。而正是有了这种组织,才让我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为了让大家了解多彩的背后,经济学家昆曼经过研究,为大家呈现出了“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Markets are usually a good way to organize economic activity.)”这一重要经济学原理。
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日益进步,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越来越快,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几乎所有行业、所有产品都在降价,从彩电、冰箱到服装、手机、电脑等等,降价对消费者来说无疑是好消息,因为消费者可以用更低的价格买到更优质的商品。对生产者而言,降价迫使生产者改善管理,改进生产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使企业的竞争力增强,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从经济学角度讲,上述双赢的经济现象体现的正是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Markets are usually a good way to organize economic activity.)这一重要原理,此原理其实解释的就是市场经济(Market Economy)体制在组织经济活动中的重要性。从例子中不难看出,市场经济与我们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因此,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了解这一原理是至关重要的。我们的日常生活充满了市场经济的影子,国家经济的发展和进步更是离不开市场这一经济组织形式,因此放弃计划经济这一束缚经济发展的经济体制是一种明智的决定,而市场经济制度的运用取得的巨大成就是有目共睹的,市场所发挥出的神奇魔力恰恰证明了我们的选择是完全正确的。
那么,市场到底在经济获活动中有什么样的神奇魔力呢?
市场是通过价格机制、竞争机制、供求机制等调节经济活动,指引个别决策者做出正确的经济决策,从而实现对资源的最优配置,是一只调节市场经济“无形的手”;另外,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的同时,增加社会整体利益。而市场经济则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主导作用和基础作用的经济基础,是一种经济制度。了解市场经济这一重要原理,有利于我们在经济生活中做出更利于自己也更利于社会的选择。
为了更清晰地理解这一重要的经济原理,让我们先看一个平价眼镜超市的例子。随着眼镜零售行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曾经被媒体列为十大暴利行业之一的眼镜行业,其发展也面临着重重阻碍。为了吸引更多的顾客,眼镜生产企业不得不改变传统的高价经营模式,开始想尽一切办法降低生产成本,通过以“超市”模式进行销售减少销售渠道,同时更加注重眼镜的加工和服务质量,眼镜生产企业的这一低价策略使顾客得到更多了的实惠,同时眼镜企业也成功地实现了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平价眼镜的低价经营策略,正是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指引和促进的结果,那么市场为什么能够对经济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呢?这是因为它是依据经济人理性原则而运行的,在市场经济体制中,消费者根据效用最大化原则自主选择购买什么产品,而生产者根据利润最大化原则选择生产和销售何种商品。市场根据价格的变动,促使生产者展开激烈的竞争,优胜劣汰,从而实现引导资源向最具效率的方面配置。
市场经济原理告诉我们,物美价廉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作为消费者,我们不能片面地认为“便宜没好货,好货不便宜”,而是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琳琅满目的商品中选择最实惠的商品。这样才不会错过市场经济带给自己的折扣,合理分配自己的每一分钱。作为生产者,明白市场经济原理之后,应该努力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进而不断降低产品价格,给消费者提供最物美价廉的产品,让利于消费者的同时,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在市场经济的指导下,无论是消费者还是产品生产者,只要对各自的利益做出理性的考虑和选择,都会带来合意的市场结果,实现社会整体利益的最大化,实现国家的经济繁荣。
经济学家
约翰·斯图亚特·穆勒(JOHN STUART MILL)
穆勒是 英国著名经济学家,李嘉图国际贸易学说的著述者与补充者。生于伦敦,为历史学家、经济学家詹姆士·穆勒之子。13岁时已完成相当于大学的学业,并开始攻读政治经济学。1820年14岁时去法国,颇受萨伊、圣西门的影响。翌年回国,继续钻研。1823年起任职于英属东印度公司,长达30余年。1848年出版《政治经济学原理》,是现代经济学的第一次综合 。 有形手的威力——宏观调控庞大的经济市场上,难免会出现一些运转不正常的现象,当这种不正常扩大化,就会影响到我们的生活,影响到整个经济市场的快速发展,这时,政府将会站在大众的利益和整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高度出面协调。这也就印证了经济学家昆曼提出的经济学原理之一:政府在一定时候可以改善市场结果(Governments can sometimes improve market outcomes.)。
亲眼目睹过或者经历过2005年的房地产行业的人肯定会知道,对于房地产行业,2005是一个政策年。以3月16日央行突如其来的一纸规定为讯号,房地产行业就开始遭受政策的严重影响,很多房地产公司惨遭损失。
此次,政府对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比以往来的都要猛烈。2005年3月初,政府将“调控房价”列入了政府工作的重点内容;17日,央行正式取消了实行的房贷优惠利率政策,并且在漫长的160天内,各自调控房产市场的政策频频出现。比如国八点、国八条、七部委新政等,接二连三的袭击着房产界,让人应接不暇。
政府为什么要对房地产经济行业做出这么多的干预呢?
国际投资银行摩根士丹利的一份研究报告就是铁打的依据。报告认为,当时衡量房价高低的办法是房价收入比,即购房人在当地购买一套住房的价格与当地居民户平均收入和之比。在当时,如果房价高过当地居民户收入的6倍的地区,就被经济学家视为房产“泡沫区”,可是令人惊叹的是,当时的中国,这个比例已经达到了10-20倍,甚至超出这一比例,比欧美地区高7-14倍。在美国,一套普通住宅大约需要消耗居民3-5年的收入,而在中国,居民需要10-15年的时间才能赚回一套房的钱。也就是说人均收入不足美国1/30的中国在购房时,却承担着和美国人一样的房价。从这个报告中,我们不难看出,中国房地产市场存在泡沫已经成了一个无需争论的事实;另外,中国的购房者的收入与高的离谱的房价比例相差十分悬殊,很多人已经无力购买住房了。
的确,当时,中国的房地产市场确实非常火爆,房价一路上扬,给房地产经销商和一些投资炒房者带来了很大的收益,但却让自助购房者惨遭经济压力和更多的精神负担。我们以上海为例,来看当时房价的上涨情况,据相关数据显示:2004年下半年,上海商品住房价格比上半年平均上涨14.6%,市中心内环线地区的房价涨幅比高达27.5%。到了2005年第一季度时,上海房价同比增长19.9%。
一路高歌的房产市场背后,已经隐藏了严重的市场经济问题。这时,单凭市场本身对房产经济的调控已经不能起到实质性作用了,真正能够发挥威力的是宏观调控。******办公厅下达了多种文件,来调控房价。首先,出台的国八点以“稳住房价”为主旨,从房价、土地供应、供应结构、拆迁、消费观点、市场监测、检查等多方面切入,起到了一定的威慑作用,其次,国八条将房地产投资的规模和价格攀升的首要问题作为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另外,七部委也发表了八条意见,意见中明确,严禁炒地、转让期房行为,遏制投机炒作行为,并且鼓励支持普通百姓自住房的购买,完善租房制度,保障了低收入者的住房需求。
2005年下半年,上海很多一手楼房都开始打折销售,降幅超过了20%,金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张华纲说:“一个比较明显的现象,打折的卖得快,价格不动的卖不动。”房价下降了,但是银行贷款期限却逐日逼近,而银行仍然严格控制房地产投资的贷款项目,于是地产商一时间陷入了窘地。
二手房交易也同样面临严冬。2005年,上海二手房的交易面积由上半年的1164.4万平方米迅速减少到807.15万平方米。比2004年下降了27.7%。很多房产中介公司破产,就连全球最大的房地产综合服务提供商——21世纪不动产的上海区域,也遭到了严重的冲击,而且作为品牌中介,他们承担的运营压力更大,因为一般的中小型中介公司的月运营成本为1-3万元,可是,21世纪旗下的大多门店运营成本就高达6-10万元。
国家的一系列调控政策,最终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对房地产界以沉重的打击,稳定了房地产供求的基本平衡。“房子”是我们每个人有形的“家”。因此,房子问题理所当然的成为了我们所有人应该关注的话题;另外,了解房地产背后政府关于房地产行业的政策也会显得尤为重要了。“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即“宏观调控”这一经济学原理则是我们最好的学习教材。
宏观调控(Macro-economic Control) 指国家对国民经济总量进行的调节与控制,是社会主义国家管理经济的重要职能。其主要任务是:保持经济总量平衡,抑制通货膨胀,促进重大经济结构优化,实现经济稳定增长。调控的主要手段有:价格、税收、信贷、汇率等。
从经济学角度讲,宏观调控就是宏观经济政策,也就是说政府在一定时候可以改善市场结果(Governments can sometimes improve market outcomes.)我们说,市场本身就是一只看不见的伟大的手,那么,为什么我们还需要政府的调控呢?因为,这只手再伟大,始终不能离开政府的保护。只有有了政府的保障,市场才能运行。从另一方面看,市场虽然是经济活动的主要组织方法,但是也会出现一些市场本身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情况,经济学家把其成为“市场失灵”(Market failure )。当然,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并不是说它总是能够调控市场。那什么时候能够调控,什么时候不能呢?这就需要这一经济学原理帮助我们判断什么样的政府政策在什么情况下能够促进经济的良性循环,形成有效公正的经济体系,而什么时候又不是宏观调控所能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