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我在宁寿官司房,本管的师傅马双禄,字斌亭,五品首领,乃光绪元年侍候慈禧太后的老人。有张寿图者,司房大师傅(阶级)七品官职太监,二人之文学极深。太后文字根本不深,自垂帘后,奋志求学,对于读过书的太监,皆另眼高看。故派马双禄、张寿图二太监上去伴读。
白天正午十二时前后、太后睡午觉时,晚夜十一时前后、太后入寝宫安眠时,共同上去教读,或说笑,或研究诗文、编戏词。时有南方某孀居之贵妇、女画家缪嘉惠共同陪读,一日二次,名之曰“坐更”,实则太后藉此增长自己学问。
庚子后又续了两位读书的女学生,庆亲王之寡女四格格,太后之内侄妇、德垣之寡妻垣大奶奶。好在某贵妇及缪嘉惠、四格格、垣大奶奶她们上去时间太少,不能像太监坐更一般样。
后来太后招待各国洋人,愿意得通点洋文洋话的人,经某王爷举荐了裕庚之妻(德国女子)。裕庚之女三姑娘德龄、五姑娘容龄,又有一个德国女子克姑娘善油画,给太后画真容。她们都是上海流氓,施展拆白技能,骗出太后若许金银珠宝,后来出了宫。
德龄自称“公主”,著作了《清宫二年记》,编造了什么德龄女士《清宫秘史》。我曾见过此书,读之令我作呕,惜我一时愤怒,将书焚化无存。她们又在东交民巷以慈禧太后为号召讲演,骗外国人之钱,我又生了一回气,要找她们对证一下,指斥她们那些胡说的事实。有人劝我,我才罢休。然而,每追思太后,70岁的人还要学洋文洋话,盛德之累,偏于好胜,实不能为其讳言。
当时,我本人的工作,因是一个阶级最低的太监,学习公事,在案子上写戏本,到后台排戏是正差。司房很复杂的事太多,听着师傅马、张二公讲在寝宫伴读坐更,太后的起居动静,有时也谈论,听到耳中,记在心里。老佛爷一辈子不容易,这是对她的真确定评。
我十天才轮流坐一个更,无论冬夏,就在殿廊子底下,安牌子题名。首领曰“更老爷”,大师傅曰“更达”,所有责任是不能错的。当殿的首领一名,大师傅一名,带班的一名,太监若干名,无定额(殿上分两班,以殿上人为准),一班人盯一日一夜,太后入寝宫接班下班。
下班的一班人,将公事先交代换班的首领太监,最重要的是点交陈设有无损伤,其次,上传明天的差使。交代已毕,下班的首领太监等,到殿院冲着大殿磕三头,以谢殿神爷保佑一天没出错。下去无事了,那接班的首领太监等,方进殿院也冲着大殿磕三头,求殿神爷保佑一班不出事,天天如是。凡为太监者,没有不信殿神爷的。
以上所述说的是各处坐更的事。当上差的,除去大总管不坐更,二总管同四位御执首领轮流查更、代坐更。铺盖(大褥子、斗篷)搭在大殿内明间。回事太监二名、小太监八名在殿内明间,搭铺(褥子、斗篷)分前后夜两班,寝宫里太后的帐子内,一个妈妈在床上给太后捶腿掐腰,一个宫女跪在床脚下侍候,她们分前后夜,不止两三人。坐更念书的人们离帐子三两尺,地上放一小桌,不能太远了,说话须听得见。俟太后睡着了,床上妈妈一招手,坐更念书的人就下去了,到廊下稍候。走早了太后醒来也是麻烦。每到夜间,殿内殿外,多数的太监和少数的妈妈、女子,星罗棋布。如一群蜜蜂将王子裹在中心一样,我在太后宫所经、所见、所闻的,不过如是。
及至内殿(皇上所居)皇后、妃嫔的事,随侍等处事,有八旬余的老太监刘和才,他从13岁侍候光绪皇帝,都说得很详细。
他说:“清朝定制,都是遵着祖法。以我所知道的,就愿意跟你说。我在内殿多年,常听老前辈们说,清朝没有荒怠的皇上,咱们老万岁爷(指光绪)病得那么沉重,临宾天前日,在床上还看折子呢!万岁爷素日的起居是有规律的,每日早起,以老佛爷(慈禧)请驾为标准,比老佛爷早起四刻,起来漱口洗脸毕,到东西佛堂拈香。回来时,早点已摆好(不是传膳,名曰‘要吃的’),换衣裳入座,剃头的太监,四执事按摩上(专门剃头梳辫太监)。按摩太监将辫子解开了。万岁爷吃饭最快,饭吃完了,辫子也梳完了,静听太监回话:‘老佛爷请驾了!’时乘轿已然安好(春夏凉轿,秋冬暖轿),两位九堂总管在头里摆队子。一个敬事太监前行,轰人开道。御前带班的、小太监等搀扶万岁爷上了轿,随侍等处首领、太监等蜂拥着大轿,一直至太后宫,到殿院下轿。此时太后已然在大殿次间床前梳头,殿内小太监向太后回话:‘奴才万岁爷上来啦!’殿上太监开门,太后扭身端坐。执事房提黄垫的太监将黄垫端正,铺在太后面前,皇上向前跪安,先说:‘儿臣请皇太后安。’起来侧身在皇太后前曰:‘皇爸爸夜间睡得好吧?昨天晚膳皇爸爸进得可口吧?’太后也很客气地答言‘很好’。问皇上近来身体好不好,有没有冻着、热着或累着,吃大夫的药见效不见效(因皇上素日体弱多病),皇上随口答之。太后说‘皇上歇歇去吧’!(日日不改口的两宫应酬话,听之似不厌烦)皇上说着‘是’,倒退出殿。东配殿就是皇上的御座房,看折子,批折子,静候奏事处太监报告。军机大臣上来啦,太后出殿乘轿头走,皇上乘轿在后边,两宫侍从拥护在后。以上所说是光绪皇帝、慈禧太后勤政的事实。”
前代的皇上都是圣明之君。据前辈太监们所传,没有一位无故临时怠政的皇上,宫内督总管管理四十八处,就是前明宫内府。它的机关名敬事房,分三事:曰满洲案,须懂满文;曰随侍案,报差回话听差,侍候总管;曰下司房,管全宫库所。所管的处项各有专司,统统的有互相联系,互相监视。例如在养心殿坐更(养心殿,皇上所居),随侍处大总管、首领、太监,各有固定的地处,各有固定的人数。上安牌子,敬事房有账。侍候皇上的御前太监有一两班人。大带班的带一班御前小太监值昼夜。完毕,换二带班的所管一班御前小太监。两班昼夜轮流更换,夜里坐更的地点在养心殿明间丹陛下。皇上寝宫限内是后妃坐更的地处,没有太监坐更。宫中现行则例,太监不够身份者不得与后妃或宫女无故交谈。关防之严,犯之则获罪。我有时向吾先师马公斌亭询问:“充当一位后妃主子,怎么这样不随便呢?还不如一富家翁的太太呢!”先师嗔之曰:“傻子,你才明白:你须向太监两字寻求滋味。不如此,皇上家单用我们这类人干什么?”到如今我想起此话,真是有理。
二
我在宫内当太监,由光绪甲子起至民国十三年甲子止,将近25年。这不满的25年中,侍奉慈禧太后8年,侍奉隆裕太后6年,侍奉端康皇贵太妃10年。民国十三年秋,端康皇贵太妃八月宾天,在寿康宫停灵。九月,冯玉祥逼宫。我随宣统帝及端康娘娘的灵柩出了宫,回到家中,少为喘息。追思以往,我惭愧固当惭愧,然此20余年的工作,似有光荣自慰者。我欲坦白的,将自己的我,告知世之仁人君子。
我是给孔圣人作过10年揖、没有出身的书呆子。立志尚不凡俗,卧星相皆通。恨我没战胜穷神。年15岁,先父见背,床前遗嘱守业、求名、养母、教弟,结果没有办到,曾投考水师学堂,又考太医院,有阻挠都失败。年23岁,不唯家无隔宿粮,债主要谋买祖坟见逼,我忧愁地每欲投河了此一生。为两位母亲在堂,一妹妹、三小弟皆幼小,有妻生一子,不惟不忍抛掉他们,也不肯违了先父床前之遗命,在万无办法时,想起有一太监表兄张海波。御制名字,慈禧太后叫他谦和,自11岁侍奉太后,得掌案太监五品顶戴之职,在李莲英之次。我想,作为一个人,有大任大身,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圣人皆有此言。做一个大丈夫,难道就这样窝窝囊囊地生生困死吗?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春三月,决意自己当了太监,《易经》有言“或跃在渊,无咎”,竟不知渊是苦海。我的灾难正是方兴未艾,偏偏拳民大作,到了七月二十一日,光绪帝奉慈禧皇太后命避兵西巡。我闻信,能说不痛哭流涕而动心吗?想那佛经上说的话,苦海无边。到了此步田地,我还要沉下心去,研究研究苦海的边际有没有啊。到后来有人说两宫到了长安,我乐得了不得。再预备到长安投随扈当差去。盼到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三月初,由家结伴走洛阳,进潼关,到西安,两千里路走了整二十天。及到了长安城内,趋至行宫,我去见表兄张海波,谁想得到,我那佛心的表兄,他不欲招待我呢!苦也。幸而有另一表兄照顾我,我得暂住在行宫外边。我的表兄张海波对我没有意见。他是老实,不敢多事,也是我命中所造灾难未满。这另一表兄名张六,是一后投扈的穷太监,特别照顾我。我住在他的小他坦里。
每日无事,吃完了饭,在长安热闹有名的地处:大雁塔、小雁塔、八仙庵、城隍庙,郊外王三姐的寒窑去逛逛。热闹的人市在行宫前头。牌楼底下卖吃食的小贩最多。我方到了长安时,卖人肉丸子的一案正在吵嚷。我因不贪贱,不上牌楼底下去吃饭,我去到哪里呢?我问本地的人,他们说:“我们此地三年大旱,寸草不生,饿死的人太多了,幸亏太后老佛爷跟光绪爷到此,放了三回赈,人民稍微缓苏些。谁想到,我们此地冬天的雪很少,下雪也下不大。去年冬至月,连降三天大雪,冻饿而死的穷人太多了。富人无故死不了,穷人死了无人埋,抬到城外,向护城河边上一扔,就无人管了。那些忍心的匪徒弄了人肉来,卖人肉丸子,有人吃出指甲来。一个诈语,贼人心惊一跑,才犯了案。”
我闻言皱眉道:“太残忍了。”他接着说:“这还算残忍哪?公公把儿媳妇给吃了,犯了案还不算奇怪吗?因为儿子出外,公公想将儿媳卖了,儿媳妇上吊死了。公公将她的肉刮下吃了,犯了案官家定罪给杀了。”我说:“今年年景怎样啊?”(五月说话)那人笑着说:“哎!阿弥陀佛,今年可好了。太后老佛爷、光绪皇爷带了福来哩。陕西省的麦子普收,新麦子都上市了。老爷(称太监),我们此地如收成一年,能够三年吃的。富饶的关中,其他省是不能比的。听说和约成了,不久要回銮,我们此地人统统不愿意他回銮,离开西安省。长安是历代帝王都,东有崤函之险,那些洋鬼子绝不敢过来,我们此地的老百姓要联合起来,去见巡抚升允,拦驾不让老佛爷回北京去。已然有此动机了。”我听了这些话,也不高兴离开他们了。
到了七月末,真的听见有回銮的信息。我表兄张六哥跑了来叫道:“翰臣表弟,你预备预备,老佛爷有信回銮了。我向掌案的(张海波表兄)说了,让你给押行李车,叫我沿路照顾你,有事咱哥弟俩随时联络。”果然八月十八日,凡随扈的车马集中在校场(前代宫殿废墟),我押的张海波表兄的行李车是一席篷车,装着两箱子(他现用衣服铺盖载在他随侍的轿车上),我把自己衣服被褥铺在箱子上。沿路上有灯笼,支应局领的蜡烛,通夜点着。我爱看书,路上也不觉寂寞,也不觉累。一路上看完一部《东周列国》和一部《聊斋志异》。白天在路上领略些关山险隘、风土人情。八月二十三日夜中走前站起营,圣驾次日动身。路上形形色色,有记载的必要。
那长安的老百姓对于圣驾,多是恋恋不舍。在路旁跪着,有烧香的、念佛的。多半妇女、绅士们在御路旁摆上一张桌,桌上有茶水,有干鲜果品或点心四盘。桌上插一面小四方旗,上书某县某村生员某某,桌旁放一跪垫,预备圣驾到来跪接磕头。有的是看热闹的老百姓,男的女的老的少的,都是面目黧黑,穿件新衣,领男携女,一队一队由几十里地奔到行宫来看太后的。慈禧太后、光绪爷每每特把轿帘打开,叫百姓观看。在长安早预备下老人的银牌子。太监总管崔玉贵专司发放老人牌子的事。那些七八十岁的老民都可以得一枚银牌子,是千百年不遇的光荣。真有得过一枚银牌子的老人,又连夜赶下数站,希再多得银牌。此种老人甚多。
在圣驾未到之前,行宫左右一群群的老百姓街谈巷论,异口同声地说:“大清家爱民,实在德厚”(义和团之口号“保清灭洋”,乃赤子之心,不能尽作妖言看)。单有一种投机说书的艺民,在人多的地处摆场子说大鼓书,说光绪爷私访,有来有去,真透新奇。艺民一站一站地连夜赶档子,无非欲多挣钱也。又见了些在各站(尖营、行宫)办差人员,候补府道县班子都有。他们这些人,不客气来说,都是吃太监后脑勺的好手。在路上公开讲:某某老爷(称太监)跟我最好,他在老佛爷驾前是最红的人,有什么事情都能办。官场现形,言之可耻。咳,大清国至此,我能不长太息吗!
我头一站住临潼,沾着皇恩到温泉浴池洗了澡。次日从华阴的尖营远远望见华阴仙掌,神为之驰。哎呀!快出潼关啦,回北京啦!母亲不知怎样盼我呢?(她的难过我是知道的。我离家时,在亲戚家借了银子二十两。到长安后剩下十两,有回乡的人,托他带回家去交给母亲,减少她的困苦)及过了潼关,离不开说书的那句话:晓行夜宿,一路无话(哪能无话,不紧要的话少说点也就完了)。
不几日到了洛阳(在洛阳住了多少日我都忘记)。在洛阳逛龙门,隔河大香山为洛阳名胜。到了洛阳,我张六哥怕我长途天冷,用30块大洋给我买了一件羔皮的皮袄。我不要,我说:“母亲尚没穿皮袄,我如何能穿?”六哥说:“以后上了路恐怕你受不了!”一再地劝说。结果,他用10块大洋给我买了一件老羊皮的皮袄。很万幸,据他人说,较羊羔皮暖和得多。一路上在露营中车上睡,我太得实惠了。
离开洛阳,前往汴梁。汴梁有信陵君祠,姓信的是他的后人,我哪能不去祠堂拜谒参观?偏我想起千家诗来,高咏“曾为大梁客,不负信陵恩”。旁观者咸以为稀奇,他如何知道我心中思念张六哥对我的好处萦念不忘呢?我六哥在圣驾回北京的前夕,得一暴病死去,呜呼哀哉!生我父母,知我鲍叔。我虽对他侍生送死立碑还债,至今书此,我的眼泪在眶中。
圣驾在保定庆祝万寿,住了一个月。我们的行李车早回到北京了,我住在张海波家中。给张六哥办完了丧事,有人告诉我,此后皇上家为了和约的条件,不招募新太监了。苦也!心中叫苦又横住心,且看一看一个人究竟怎么死法?不久有人来告知我,张海波表兄将我荐在孚敬郡王府(九爷府)当差。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十一月到府中认差,教郡王之孙女岫格读书,上下待我甚好。因我通相术,各府王公及王妃命妇、格格、阿哥、与府中有来往者,多叫我谈谈相,身价日高。方知书内有黄金则不虚也。在九爷府当差六个月,教岫格念了《许氏三种》《大学》《中庸》等五本书。
闻言宫内有变通招募太监之议。凡为太监未入旗档者,准顶逃亡太监之名,投慎刑司交进承差。我不得已离开九爷府,找朋友代为办理。用银二十两买了名字叫张献喜,认旗投司(清朝制度,凡为太监者,须入内务府三旗管领挂档)。投司时,尚须取得供词。问:“张献喜,你为什么事逃走?”答曰:“外边剃头回来晚啦,怕挨打逃走了(同一供词)。”问:“逃走过几次?”曰:“一次。”(一次板责交进;二次罚南苑吴甸喂马三个月,再交进当差;三次罚黑龙江与官兵为奴,三年已满,回来交进当差)皇家制度如此,绝无自供二次三次者。自供都说逃走一次,官家恩典,也不责打。行杖是某太监。因剃头未回,自己悔过投司,责打四十交进当差,官样文章也。
我于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八月十二日,由慎刑司冒名张献喜,头顶着刑事,进入了皇宫,酸心哉!至今将父亲给的名字,为了吃饭给混丢了。想我先父命名信连甲,心高爱子之心,古今同情。师友送号翰臣,都是希望我上达。谁想得到我这样无出息,改了姓名当太监,惭愧无比,徒呼天一声,在暗地里掉泪而已。天可怜我从此不在深渊,大有飞龙在天之象。厄运已去,泰运转来。交进日,上人见喜,慈禧太后将我派在宁寿宫寿膳房侍膳。未几,又转在本官司房。司房是管银的处所。靠山的有柴烧,靠水的有鱼吃,在司房吃银子总比在膳房吃剩菜剩饭强得多。我想官场中人,古今概括说,多是为了银子,不犯法的是好手。我当一个太监,舍身抛家,犯着财迷来的,还有别的话说吗?然而,我的财迷心是有限度的,是守规矩、知自爱而本分的。夫子温良恭俭让,我如何比得?吃亏让人,埋首苦干,我是做到了。
因为我通星相易卜之学,各王妃命妇不断进宫朝见太后,她们对太后说,张太监会相面算卦。太后闻言,即将我传进殿去算卦问卜。太后用手绢包上一件玉暖手,作射复之戏。我跪在地上畏畏瑟瑟,用六壬金口诀测中是一玉器。太后大笑,一抖绢子说:“他真是神仙!”我闻言,惶恐无比,不敢作声。太后自知失言,当即令我出殿下去。殿内笑声不止,我甚害怕,不一定惧怕太后,恐招上级之忌也。从此太后给我起了一个小名儿,全宫的太监无论大小都呼我“神仙”,或“神仙张”。本来我是一个不开窍的书呆子,群众起哄叫我神仙,我就红了脸。天长日久,我也就不在乎了。老佛爷及上差总管、首领等有事,告之听差的太监:“去叫神仙去!”好像神仙两字成了我的官名。太后有时用我写几个字,或进殿有其他工作,没有不得赏的。有时其他殿内有果子饽饽盒子,叫殿上太监搬来赏我两盒或一盒。我磕头谢恩,心里想:太光荣了。到了下面我都分给同人吃了,同人们还不乐吗?
当上差的总管首领、有角色的人们,时常找我相面算卦。我自己身上带的土物,拿它来应承事,太方便了。因此,在宫内二十余年没把信先生三字扔了。除去传上差,就没有人敢叫我一声张献喜的。
三
我初见太后是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太后67岁。她的头发已然脱光,剩下耳后的几根头发,脑袋成了秃瓢了,当顶粘着一个顶花。梳头时,像戏子梳妆贴头发片子。不这样她就是一位秃老太太。虽然这样,她的精神很好,两道眉有神采,一双眼的眸子光亮如星日,谁也不敢向她对对眼光。她若在朝上对军机大臣说话,温和可亲,其神态则显出不可侵犯的样子,有权有威。作为政治的中心40余年,能用曾、左、胡、李四大名臣,中兴天下,驾崩后各儒臣评论慈禧太后功多过少,德宗功少过多,诚正论也。
她的正气严峻,都在她气魄不杂上。她怒,则打太监、妈妈、女子;喜,则打老实糊涂人。
张表兄海波,挨了半辈子打,太后并不厌他,恩宠至老不衰。然海波对太后也不怒,亦是难得。太后不打新太监,不打司房的太监。我侍奉了太后八年,不曾受过责罚,得的好处最多,这并不一定是我能当差,大半是沾了识字的光。
宁寿宫是慈禧太后宫殿之总称。她昔年住过储秀宫、长春宫,都是在同治及光绪幼年的时候,有护持的责任与垂帘的任务。同治及光绪大婚礼,两次迁移在慈宁宫内寿康宫。慈安太后同时迁移在慈宁宫内(清朝定制,皇上大婚后,太后及老妃嫔等,都迁移在慈宁宫内之别所,名曰寿某所。东老佛爷、西老佛爷的名称就定于此时)。皇上每日早晚两次到太后宫请安,先东后西,不能有错。慈禧太后住海的殿上,总名称丰泽园。太后住仪銮殿(即今之怀仁堂),她每月朔望在纯一斋听戏。
纯一斋是水座,万寿时十月现搭暖台(住海的殿上一班太监,分名曰丰泽园殿上、宁寿宫殿上。太监一块当差,两统系办事,故凡慈禧太后所居,如颐和园乐寿堂,当殿的太监通称宁寿宫殿上)。太后住宁寿宫,前殿曰养性殿,中殿曰乐寿堂,后殿曰颐和轩,听戏在阅是楼正殿(台名“畅音阁”,匾曰“壶天宣豫”)。住颐和园,听戏在德和园,听戏的正殿曰颐乐殿。
我在司房专管慈禧太后所排的太监戏普天同庆班。这个差使很复杂、很吃力,不好当。尤其戏子难斗,因在社会上出名,若太监学了戏,说不清是怎么回事,也是非常的淘神,大人物有大脾气,小人物有小脾气。在我之前有三个在后台排戏管提纲的太监,因为难,逃走为民了。前者小辫张曾说过,这些因戏上升的小太监们,就是会盗佛藏(背地里骂太后)。然而也不尽然。张海波,太后打死他,他也绝无怨言。其他太监不骄傲而得福者也多有其人。
我的任务是管提纲,就是在案子上写戏本。一出新戏,总讲须写三份:一本上交,太后看戏时按本听看;一本交管戏的总管承应差使;一本存司房留底案。凡排一出新戏,须有提纲,画成格式,上边一幕一场地写着戏中人名、演唱的人名。临开演之前,先把提纲挂在后台,管提纲的一个个催他们来扮戏。在未唱之前,固当与后台的老板(明心刘、小辫张)联络,问新戏排练得熟不熟,固定了某日承应。
四
光绪三十年(1904年),我27岁。因为管提纲,得蒙总管老爷赞成,他呼我为信先生(长安路上有认识);太后老佛爷算卦,呼我为神仙,全宫的人,高级的差不多都称我信先生,普通的人都叫我神仙张。为此,我得到太后的恩宠、上级的高看,下级的人缘自然而然好起来。后台的老板明心刘、小辫张,都是太后宫忠实的老太监,都喜欢我。那些学戏的太监及外边教戏的外学先生们,当然也顺着风头尊重我。因我有昆腔填词的能力,教戏的先生有时因戏中有腔无词,求我按戏情给填上几句。我吃上了戏饭,大运亨通。
然而我本人最准确的妙诀是,不骄傲,不妄想,不强进,顺自然,守本分。多少次升官发财的机会我都让过去,保持自己的地位与四周的人缘。慈禧老佛爷最先选我当御前小太监,后传我上去读书,同本师马双禄一同坐更,我认为时机尚不到,托故避过。我除去专门管提纲之外,每日空闲时随司房其他太监上去听差及轮班夜间坐殿外的廊子更。不惟得旁观宫中组织规模与太后每天的行动究竟与世人之想象同不同,复得了些人生观的种种经验,增加了不少见识。
慈禧太后一生是好胜的人。在政治地位上,纯是环境给她造成的。同治元年(1862年),在热河应付肃顺,没有把大清国给灭亡了。她的主张坚毅,不为肃顺等所摇惑,卒将奸党诛戮。中兴大清,史家已有定论,其功不能不前列。
慈禧,我曾说她是最不幸的女子,惜她中年所遭际的太不济了。常听见刘、张两老板在后台闲谈及本师马双禄说,同治皇上相貌很英武,有中兴臣宰辅佐新兴国家,又有恭亲王在军机堂上领导,皇上终不敢怠政,所有中兴大事业,有清明之象。皇上大婚礼之后,两位太后(慈安、慈禧)遵制迁居慈宁宫居住,皇上每日晨昏两次到寿安宫、寿康宫请安。两位太后身居养老宫,养性纳福。这个乐,世间少有。同治皇上每在办完朝政的时候,两宫请晚安已毕的时候,身穿太监之便服,戴一顶红缨帽,带一个心腹太监,出前朝到娼寮去寻乐。到次晨早朝进禁内,绝不误了见军机早朝的时刻。到后来同治爷微行,满城风雨。太监之负责任者,谙达范某,对万岁爷劝谏不听,暗地里到恭王府报告王爷。王爷上来劝说,指出皇上微行冶游的害处,很不相宜。同治爷经恭亲王数次劝说,怒曰:“恭亲王你来劝我,你回到府里去管一管你家载澄,何必来管我呢?”(载澄,恭亲王之长子,爱唱戏,浪荡有名)恭亲王被闹得闭口无言,没有法子,去寿康宫禀奏慈禧太后。太后有时劝说,皇上不惟不听,面颜上似感不悦,因此母子之间感情不甚愉快。太后也感觉无法而迁怒在皇后身上,嗔怪皇后不能劝阻皇上,因而在宫中又有太后对皇后不悦的风声。是谁能想得到,同治爷染上了花柳病,最后又耽误在太医院大夫那儿。大夫不敢说皇上得的是花柳病,议方时,说皇上生天花,按天花治,结果送了皇上的命。同治皇上英武气概有名,竟过早驾崩,岂非天命乎?
同治爷宾天后,满朝的王大臣为立嗣君,主张不一致。有人主张溥伦继承嗣君,因溥伦在溥字辈中,为道光爷之皇长子奕祎之长孙。按次序应立溥伦。有人提出异议,道光皇长子因未成人而殇,在宗室中选来载治为继承子。载治袭爵贝勒,生子溥伦,血统上不是道光位下。当时老王爷们多不主张,溥字辈的近支又无人。有人提议,近支中唯醇亲王世子载湉可以暂摄其位,将来嗣君成年生子,再继承穆宗毅皇帝之祧。因为老王爷们都赞成此议,东老佛爷也赞成,西老佛爷也不得不随众赞成。定议之后,将醇亲王世子载湉(三岁)抱进宫来,慈安、慈禧两太后两次由慈宁宫迁回宫内垂帘听政。慈安仍住钟粹宫,慈禧住储秀宫。事前皇后绝食以殉。其余的,如敦宜荣庆皇贵妃、瑜妃、殉妃、瑨妃,都是迁至慈宁宫妃嫔所中去住。
大行皇帝的大事奉安东陵。其中不幸的事是,暗中有两条人命:皇后绝食是一件事,吴可读在东陵遗折奏尸谏是一件事。折奏之内容“一误而不可再误”,仅是吴可读一片忠心,究其真实,他所挂念的,就为光绪皇上日后生了阿哥,早定继祧之明文。殊不知,此事已然在诏书上有了明文,而吴可读又多一层顾虑。因此,慈禧的不幸藉此而发生出来了。二次垂帘听政,仍然是慈安、慈禧两位太后当权。当的是什么权?有事军机大臣共同会议。主谋者,军机首座也。首座为谁?此时为恭亲王也。听政是何事?军机将国事议妥奏上来,两太后代行皇上主权,用印执行也。
慈安太后,处处让步,乐得一好好老先生。慈禧不知让步,然而这也是她的环境给造成的,四围的人都对她吹毛求疵。溥伦不得继承,溥伦一方面的人说慈禧有偏心。皇后绝食殉节,是因为不得慈禧之欢。吴可读的折子本是他求死的一篇文章,事实上,为穆宗立后的事已有明文,假若将来为穆宗立后没办到,也不是慈禧一人的责任。那盲从及道听途说的人们,尤其宫内无知的太监,全不细想,穆宗是慈禧亲生的儿子,世间之做母亲者,叫自己的儿子绝了后,有这个理吗?皇后绝食殉节,那是皇后自己的事,不是慈禧所愿意的。以后敦宜荣庆皇贵妃(同治东宫)终身得慈禧之恩宠,由此可以看出慈禧太后爱屋及乌的心肠来了。乃至戊戌政变,太后并无再出来垂帘听政的心思。曾见太后当时痛哭流涕地说:“自古太后垂帘,没有得世人之好评的。我好容易脱开苦恼,国家大事办好办坏有皇上他一人主张,我是不回宫内了。”荣禄说:“皇太后为自己主张,对列祖列宗就不顾了吗?”老佛爷听荣禄之言,这才哭着连夜回到宫内,二次垂帘听政。这次又跑了一趟西安,老了还歇不了心,真是她一生的大不幸啊!(明心刘、小辫张和马双禄等,都是这个论调。其他上岁数的人,也有这么说的)
我是一个讲求真理的人,对于慈禧太后,没有特恩特怨。在宫中二十余年,上至主子,下至太监,我对于上下级的人们,同事当差,要直笔记事。出奇的无有,偏僻决绝的不敢下笔,千百年之后,做一铁石般的信史。七旬有七的人,方从苦海深渊里钻出来,不欲随着不平的波浪荡漾,顺从不平的逆流漂泊。我要寻出普度慈航一条航线,以明天地无私德之意,叫那过去不幸的人,得一长出气的安慰法,以做千万年后之补天石耳。
庚子后的慈禧太后,将七旬尚要奋志图强,每日里读书、写字、画画,又善默诵东西《两都赋》,与马双禄等比赛。她又让裕庚之妻,裕庚之女三姑娘德龄、五姑娘容龄进内教外语。太后的用意是需要翻译人才、通外国风化的人才、外交上的交际人才。前者用了一名能说洋文的中国女子,名贵福,英语说得很流利,但其作风欠点洋味,不能应酬洋人,太后不十分重视她。德龄、容龄两个姑娘长得漂亮,洋气十足,差不多每月两三次请洋人在颐和园吃大餐。外交部的厨茶役预备吃喝,闲散的笨太监请小轿逛颐和园或逛海,不逛宫内。好在都是使馆的女眷,特选衣服新整的青年小太监伺候。太后的衣服装饰也较寻常华贵。裕庚之妻、德龄、容龄她们,又举荐了一擅油画的德国女子克姑娘为慈禧太后画像,兼作迎宾,以便翻译洋话。又加入宫会亲的王妃、命妇及四格格、垣大奶奶等为招待员,贵福姑娘也随大众招待(自从裕庚之妻女等进宫后,贵福姑娘受排挤,受宠日衰,自请假出宫了)。
裕庚出使德国回来,双目失明,闲住上海,因缘高位的人,将妻女荐进宫内,正值慈禧太后为了战败国外交低头的时候,处处对外要讨好。朝中臣宰的主张除卧薪尝胆外,而毫无善策。只靠着太后这样一位秃老太太,任她生来聪明圣智,不幸的末路也只可随着群臣卧薪尝胆了。
在这时,太后就无法应付。她的好胜之心始终不败,所以她终身想不到的魔皆应运而生。每当外国有照会文件先递到外交部,再奏上来,定于某日某国使臣或参赞觐见。庚子后,外交部是最红火最肥实的衙门,如洋厨役、洋茶役、翻译和职员的薪水都是丰厚的。当一名茶役头目都比一任县官挣得多。外交部,因洋人觐见,大小执事的官员自然都是忙的。
我在太后宫司房也随着老佛爷忙了起来。如洋人觐见之前数日,外交部执事者先将见洋人时的问答之词作好随折奏上来,一个白折子上写:贵使臣好、贵国大伯理玺天德好(即英文“总统”之意译)等语,并预备太后临时按词说话。可太后偏偏要施展才华,总要自己动手改上几句,命司房太监另写,司房照词写上去。隔一天一夜,太后想自己前拟的词不妥,又重新改一套,再命司房重写。不知改了多少次,到了觐见的辰刻,再改写来不及了,好不好也将就了。殊不知临时翻译官以普通交际白话来对答,用不着文词。太后好胜要强的心可见一斑。她又叫年轻太监学习洋文洋话。司房同事姚某热衷此事,每夜下班便出去学习洋文,藉此投机进步。晚上随马双禄上去读书坐更,对太后传习洋话,人称之曰“洋小太监”。教洋文的人出了多次笑话。
在颐和园宫门外有一开照相馆的广东人,他是一个奸细,被官家查知,捉到宫里,供出内监姚某跟他认识,主管衙门。太后顾全面子,当时将姚太监交了打扫处,消弭了此案,声言宫内太监无此人。案子于姚之情由不严重,也就无形暗消。
裕家母女本是上海有名的大交际家,进宫内有至大的目的,总愿意与光绪爷接近,将来好做娘娘之选。她们不知道皇上不爱女色,常勾引与皇上接近的太监做引线的联络,不达目的不止。尤其藉以探听宫廷秘密,又叫德国女子克姑娘给慈禧太后画像。画像时对面动笔着色,十分逼真,及画衣服冠戴上所缀的珠宝,向太后讨要真大个的珠子或极贵重的宝石做样子。及骗到手,就是她们的了。后来给太后画了数张大像,倒是真好。裕家帮克姑娘讨要赏银,把老佛爷给要的心疼了,因而对裕庚之妻女疏远。
德龄、容龄有时招待外国女宾时,众人到万岁爷所居之湖上玉澜堂中参观,大殿内陈列着一架风琴。三姑娘特意询问某太监:“万岁爷会踏风琴吗?”某太监因先年侍候光绪爷者,便顺口说道:“会,先年珍妃娘娘爱唱,万岁爷踏风琴随着。”“太好啦!”三姑娘不待启禀,过去就请安磕头,道:“请万岁爷踏风琴,奴才们听一听以饱耳福。”光绪爷笑了笑,将风琴打开,整理了整理。果然万岁爷是踏琴的老手,三姑娘、五姑娘双双就在殿内跳上舞了。某太监恐怕太后知道后怪罪,赶紧将她们拉着走了。从此,太后宫的太监始知光绪爷会踏风琴,日久天长,太后也知道了此事。某太监惧怕太后怪罪,逃走了。
为此事,太后疏远了裕庚之妻女及克姑娘。她们自料不能存留,偏偏有一老太监李文太买了一个彩票,得了一个头彩,需到上海去取。裕庚之妻携带全家及克姑娘,拐着李文太连同他的积蓄,做上海的富家翁去了(到后来太后宾天后,裕庚之妻女将李文太之银钱丢净,将李文太哄回北京。李文太贫老致得疯癫而死)。裕庚夫妇死后,三姑娘嫁给了一个外国人,五姑娘嫁了一个中国官僚。她们闲得无聊,编造了些瞎话书,拿着卖钱。然而,慈禧的不幸,我以为她是自找的。
五
我一部《玉匣记》和一部《诹吉便览》,吃了皇上家二十余年。李文太知其术,他走了,我拿以上两部书继续侍奉慈禧太后、隆裕太后、端康皇贵太妃三位老主人。至于灵否,我不知。主人信服,就算我能当差。李文太老太监被拐走上海后,慈禧老佛爷将诹吉的责任委派给了我,我接受了。我是选择的能手,御封的“神仙”名字是不能含糊的,每年一到了腊月初一的前夕,我把自己的差使早预备出来了,用红纸黄里写一横单,上书:“某年某月某时祭殿神安坛大吉、次晨某时上祭大吉。”按祭殿神是宫内凡有殿座的处所普遍的祭殿神。闻上边祭殿神的信儿,各处错个日期自己私祭。太后祭殿神的日子一定,腊月二十前后,为历年之标准。司房用黄纸写神牌,上书宁寿宫各殿神之神位。佛堂预备香、蜡、黄钱、元宝锞子。膳房预备面供,核桃大小,摆二尺半高。炸面筋五碗,炸豆腐五碗。茶房预备干果五碗、鲜果五碗。皆用铁丝罩,供碗皆是黄磁(瓷)。大他坦预备生整猪、整羊各一只。是日安坛上祭,拈香,上祭毕送焚化。总管先进殿跪下回话:“祭殿神上香送了焚化啦!”殿院中职员等应声,老佛爷大喜。
祭殿神完了,尚有赏福肉的一段事。大他坦把上供猪羊搭下去,另外预备下十只猪、十只羊早下锅白煮了,次日把肉煮熟,选上好的猪羊五岔(脖子连后背肉厚处)选出两块。一块交寿膳房,老佛爷御用;一块交御膳房,光绪爷御用。其余的赏各王府。各王府吃福肉,派府太监上来,在门上见了太后宫太监,回事的报告赏福肉谢恩。皇上、皇后、瑾贵妃因吃了福肉,朝服整齐,上殿与太后道大喜,并叩谢食福肉之恩。以上是祭殿神的典礼。
祭殿神时,太后按年按顺星的神牌写妥,交佛堂承应,派总管或首领代太后上祭,回话向太后道吉祥。在天地桌上预备一统疏表,黄纸印成的表文,乃道教祈天伏佑五谷丰登的一篇文章。末写某年元旦上奉玉皇大帝,弟子广仁子,疏有印章。按,“广仁子”为慈禧太后受天仙戒之道号。昔年太后之生母薨逝,在白云观停灵一百天。白云观方丈峒元道士,为皇姥姥念了百天血盆经。慈禧太后派总管李莲英代太后传了三坛大戒,太后为功德主,占了戒坛天字号弟子,名曰“广仁子”,在宫内食素百日。她受了天仙戒之方便戒,事实上不得到白云观律堂受戒,名曰方便戒。慈禧为老子信徒,世人知者甚少。宫内一时风尚,差不多有地位之太监,当老道受戒者太多,如素云道人刘诚印等多人。极致全宫太监都成了老道。
慈禧太后年岁已高,我看她的心气还不弱。每过年节时,兴味甚大,唱戏照年例,年前五天,年后五天。除夕日,太监将膳桌抬上了,摆膳的小太监,一个个穿着新紫绣蟒袍,腕上挽白袖口,捧果盒摆膳。等太后入了座,皇后、瑾妃率众会亲的围了膳桌,与太后进晚膳。末轴戏演的是《青石山》《王老道捉妖》。罗百岁的王老道,叫天儿的吕洞宾。本家普天同庆班的太监扮神将,外学李五扮关公,杨小楼扮关平,钱金福扮周仓。末后起打,非常火势。等戏快演完了,太后也吃饱了,一阵乱捶后吹了“呜嘟嘟”,全班内外戏子齐呼“南无阿弥寿如来”三声,升平署全班出了禁门回家去了,明日元旦再道新禧。
太后用完了膳,会亲的共同辞谢请安磕头,招呼本府的太监出神武门乘车回府去了。在宫内久住的四格格、垣大奶奶,陪伴太后度岁。
除夕元旦,茶房备桌茶。太后进茶时,茶房先将荸荠皮削净,做成一个小墩,上边插一小竹竿。再选上好苹果一个,将红面用刀片下来,用笔写好了字,再用刀将字刻好,如除夕、元旦刻“岁岁平安”四个字,或刻“连年吉庆”四字,立春刻“新春新喜”四字,红皮白字,分外好看。将苹果面朝上插在茶碗荸荠上,再将茶倒上,茶香果香,饶有情趣。小太监捧茶碗跪在太后面前,太后饮之,名曰进果茶。元旦的果茶,连年吉庆。立春的果茶,新春新喜,都是同样做法。上元节之元宵,由冬至吃,过了正月十五就不食元宵了。茶房在腊月、正月两个月备果盒(内盛各种糖食乃至奶皮、奶酪等冷食),乃至零碎小吃,成盒的酱肉小肚、烧饼等。平常夜里备而不用,到了元夜迎神的吉时,佛堂业将斗香安置在喜神方向(斗香是香店里用香攒三层,如山,下边用香做一个四方香斗,以外有一铜丝的外罩保护),把喜神牌位供在喜神桌上,福神牌位供在福神桌上,贵神牌位供在贵神桌上,财神牌位供在财神桌上。把天地桌上供晶、香炉、蜡、表,一统供在正面当中。松树枝、芝麻秸撒在院中,为的是踩上嘎吱嘎吱响,名之“踩岁”。
太后按着吉时提前请驾了(较寻常略早一点),散差的太监报下去:“老佛爷请啦!”太后宫各处都上来应差了。总管李莲英及职员都是蟒袍补褂、朝珠,各执一柄如意在殿内外站立恭候。李莲英进了寝宫跪地,双手举如意道“老祖宗新春新喜,万年吉祥如意”。宫内外恭立的人们,随着总管的声音接呼,一片喧哗。老太后出了寝宫,再为盥漱梳妆、穿衣服。衣服是黄龙袍、八团龙褂,都是南绣缂丝的。轻而暖的天马皮,头戴九凤钿花冠,足下绣履,底高六寸(太后身矮,穿高底透庄严)。宝座上,身旁预备玉如意一柄。
太监跪禀道:“奴才的万岁爷上来啦。”太后升了座,皇上进前,双手高举金如意一柄道:“皇爸爸新春新喜,万年吉祥如意。”太后接过金如意,旋将玉如意递给皇上,道:“皇上新喜。”光绪爷躬身接玉如意退出殿去。皇后走近宝座前,双手举如意道:“皇爸爸新春新喜,万年吉祥如意。”瑾妃近宝座,双手举如意道:“老佛爷新春新喜,万年吉祥如意。”两位会亲的四格格、垣大奶奶常住宫内,也举如意前来向老佛爷道新禧。她们两人就不出殿,陪太后过新年了。皇后、瑾妃尚须到养心殿给光绪爷递如意,礼节与太后同样。皇后、瑾妃因西巡的时候皇上不喜欢她们,所以平日早晚给皇上请安就在太后宫别殿,不到养心殿。元旦道新禧递如意为省事,就此贺新年行礼了。太后应时迎神,出殿向喜神方向先点斗香,行叩拜礼。喜神桌前、福神桌前、贵神桌前、财神桌前拈香叩拜完,再到天地桌前焚香捧疏,太监们齐喊“老祖宗吉祥”。完毕,吃元夜的煮饽饽。至此才把太后过年的事述完。后之读吾书者,必曰“玄玄,太封建了”。然而我若离开封建,也就无书了。行年七旬有七,记忆力已然衰退,唯恐说不全耳。
升平署的戏,元旦自管在宁寿宫阅是楼承应,朝贺则在乾清宫。光绪爷在殿内率王大臣及各散帙大臣,尚书房、南书房高级的官员,分排分班站在本位上,及太后与皇上已入了乾清宫后门,执事的太监高唱,丹墀放炮,掌仪司仪仗在左右树起来,执鞭的打三下(金鞭三响),升平署总管一声起祝,升平署的大乐作起,太后升了宝座,皇后在丹陛正中,两边带刀的御前王大臣,在左右分班排立,站立在殿外,在最近之王公左右站立,用满语三跪九叩地唱道。皇上九叩方毕,两边带刀的御前大臣在乐声中排班向上行礼。升平署总管向殿内跪唱道。礼毕,太后、皇上在乐声中出了后门,两宫各回各殿。尚有一番小礼节点缀本宫殿的太监们的叩拜春喜。皇上没有人道之欢,皇后、瑾妃不得近御,他的新春热闹鲜少。王妃命妇按清制永不允许得见皇上,寡人孤家,她们的乐子从何而来呢?把一个帝王的欢乐情愿让给皇爸爸了,那些王妃命妇、王格格,谁不愿意求恩进宫会亲朝见太后呢?又得恩宠,听戏能饱眼福,吃饭能解年馋。轻易会不着的她们,借会亲都得相会,所以皆大欢喜就在此时了。过了破五再请假出宫,足吃足喝足听戏,那宗幸福太不易得了(清制王妃、命妇、大第女眷不准进戏园)。然而老福晋们不太感兴趣,使折胳膊站折腿,受着拘束,不大舒坦。所以寻个病由不进宫朝见者,亦大有人在。
五天戏唱完了,会亲的出宫了,太后按着吉日吉时,亲自操办裁衣、开笔。
正月初十前后,择吉日住西苑去过灯节了。花炮早早预备下,花炮盒子灯就在紫光阁前面,看烟火三天,宫中仍然张灯结彩。老道们由天穹殿、钦安殿进宫内念经,有各殿太监管理。乃至喇嘛、各大寺的僧人,元旦上之皆到禁内中正殿念经。中正殿有太监喇嘛率领到各殿院念经超度(在卯刻一小时)。老道们在宫内做完了法,大高殿、时应宫都有法事。清初,宫内各庙有太监和尚、太监老道、太监喇嘛,道光年免去太监僧道,仅存中正殿太监喇嘛。每朔望早晨,太监喇嘛率领各大寺喇嘛进内,在各殿院念咒超度。皇上所应祭的地处,外边尚有五坛八庙。在隆盛时,是日都要亲行。正月十五为上元节,观灯看烟火,与民同乐。古称“金吾不禁”,况二十年太平皇帝及他的圣母慈禧皇太后乎!
古云“安不忘危”,那是老生常谈。毕竟是人道应尽的责任,还是救不了天运分合自然的结果。光绪爷二十年的太平天子,闹日本是清朝将亡的由头。闹“戊戌政变”,紧接着闹义和拳,这就是天道将变。履霜坚冰至,《易》之象曰:履霜坚冰,阴始凝也;驯致其道,至坚冰也。怎么可以驯致其道?据我想:有的是现有的祖法,可以随时修整修整。这所祖遗下的房子,若不大拆大改,虽然受着风雨的摧残,即便倒塌了,我相信也不能这么快。再者由戊戌至辛亥,清朝十三年的时间,初受康党的骗局,再受袁世凯的骗局,把一所祖遗下的大房子给弄丢了。
光绪皇帝奉养慈禧于西苑,是天经地义的,皇上以孝而治天下,这一点我敢对神表白,光绪爷是一大孝的皇上。不但我说,宫廷中有知识无知识的太监,没有说光绪爷不孝的。临他病至垂危的时候,总是念不停声地对不起皇爸爸:“我不孝了,我不孝了!”慈禧太后病已沉重,御医报知皇上之病已加重。内殿总管尹义忠见老佛爷报告:“奴才的万岁爷,据太医说,脉象不好,请预备后事。”太后在病榻哭之曰:“怎么皇上的病也这样了?他还没有一个地方呢!(指陵寝)传庆亲王、醇亲王、世续、袁世凯上来。”在仪銮殿病榻上坐着传旨,预备皇上的后事,命醇亲王将其长子午格(乳名)兼祧穆宗嗣立皇上。醇亲王派人将午格从府中接上来,先见太后,次去瀛台见皇上。幸好皇上尚明白,午格跪安起来,光绪爷张开口直乐,含笑而崩。
我一个无地位的太监,当时的见闻,太后、皇上,母子天性的表现,我暗地不知流了多少辛酸泪呢!吁,奸党可杀,奸党可杀。以我的心里观察:慈禧、光绪母子并没有绝对失去感情。皇上后悔赎不回来,太后受着不自然的环境,无可奈何。太后到哪里去,皇上随到哪里去。太后在万机之暇,流连山水,住海住湖,皇上奉陪亦流连山水,并不是异样稀奇的事。那些政变失败的人们,在外边造君上之谣,掩自己之丑,直把太后、皇上真实的是非和感情欺瞒了天下人。
我虽然是一太监,对于孔子忠恕之道已然有些见解,所以随时随事留心向正确方面立论,不敢人云亦云,或道听途说,采用世俗邪说充满吾书,欺骗今人,欺骗后人。
本系列图书将清朝重要历史人物尽收其中,展现了清朝三百年的历史风云,披沙沥金,洋洋大观,出版社的编辑和本系列作者为此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和汗水。此书的出版,还得到了中国财富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在此,谨向社领导和编辑同志表示由衷的感谢!
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我们参考了大量的相关文献资料,引用了许多专家学者的著作和观点,我们已征求了部分作者的同意并支付了稿酬,但其中一些资料来自互联网和一些非正式出版物,无法联系到原作者,敬请作者见书后及时与此邮箱联系:724176693@qq。com,我们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支付稿酬并寄送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