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地图愫眼看世界
6237600000008

第8章 瑞士采风

离开浪漫、闷热的名都巴黎,我们乘车六百公里“急行军”,钻进了山地小国瑞士。

地球人都知道,瑞士保持长达百余年的中立政策。正是这个中立,瑞士避免了外强的侵入,给国家和人民创造了和平与安宁;同样是中立,使这个资源匮乏、山大沟深、一度为欧洲穷国的瑞士,有了得天独厚的发展机会。在长达半个世纪的世界一次、二次大战中,整个欧洲几乎遭到灭顶之灾的时候,瑞士却放开手脚大踏步的发展自己。他们以制表业、金融业为龙头,带动全国各业发展,使国家经济实力快速发展壮大,一跃成为欧洲乃至世界富国。

翻开瑞士的历史画卷,人们不难发现,瑞士1291年建国,1848年成为统一的联邦国家。处在阿尔卑斯山脉深处的山地小国,全国90%以上是山地,其中海拔在3000-4000米的山区就占了国土面积的六成,且境内多河流、湖泊,自然资源缺乏。

瑞士又处在法、德、奥、意等欧洲大国的中心位置,促使这个山国成为有影响的贸易中心。水力资源丰富,电力开发卓有成效。技术产品——钟表、精密仪表与机器制造极为出色。作为财经要地,国际有影响的银行和保险公司都在瑞士设有他们的机构,使瑞士蜚声海内外,也使瑞士有基础跻身世界富国行列。

见证日内瓦

穿行法国的中东部平原,越过瑞士西部的高山峡谷,我们到了瑞士的第一站—日内瓦。

瑞士的中立,使外国游人多了一道手——签证。欧盟国家的签一证走天下的政策,到瑞士就行不通了。我们这次出访办了两份签证,一份是奥地利,对付所有欧盟国家;一份是瑞士签证,对付瑞士和列支敦士登。其实真正到了瑞士边境,我们连车都没有下,由导游一人拿上所有人的护照代劳了,而且几分钟就过关了。

长距离的赶路,到了日内瓦已是华灯初上时分。在这里我们住在一家四星级酒店,设施尚好,房间的后窗户正好对着日内瓦湖。第二天早上,同室住的李维新主任把我从梦乡中叫醒,欣赏晨曦下的日内瓦湖光山色。清晨的日内瓦的确很美,靠着窗户,我们互相照了像,没料想,这张照片居然成了艺术照。

日内瓦,瑞士西部的第二大城市,世界著名的都市。特别是联合国欧洲总部的所在地和重要的国际会议举办地。这些众多的要素构成了日内瓦城市的特殊地位。

在日内瓦漫步,日内瓦湖中的人工喷泉定会吸引你的目光,风平浪静时,喷泉的水头能打高140米,相当于40层楼那么高。喷泉作为日内瓦的标志,已有100多年历史。湖与桥交界处的勃朗峰大桥,是全市最繁忙的桥梁,站在桥的北端,可以隔水眺望法国境内勃朗峰的雪顶,这是日内瓦的胜景之一,也是全瑞士的胜景之一。桥西边的水中,有一个16世纪人工建造的小岛,现名叫卢梭岛。

向湖的南岸眺望,就看到了日内瓦的高级商业区,附近的新广场上有三座代表日内瓦的建筑:大剧院、音乐学院和现代艺术博物馆。不远处还有著名的日内瓦大学。

市区最高点是圣彼得大教堂,是一座建于12世纪、集罗马式和哥特式于一体的混合式建筑,登上大教堂的北塔楼,可以环视日内瓦的全市景致。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只在塔下照了像。

日内瓦市区有星罗棋布的公园,规模都不大,一般都有喷泉、雕塑、草地、咖啡厅、餐馆等。在英格兰公园,我们一行集体参观了“花钟”,观赏了日内瓦喷泉。

日内瓦有10多个大小博物馆、展览厅,藏品也较多。遗憾的是我们没能有时间和机会去欣赏这个中立国的宝物。

日内瓦建筑融合了传统与现代的双重风格。整座城市建在罗纳河两岸,城市大多是五六层、七八层的楼房,也大多是哥特式风格,和欧洲其他国家城市的风格没有太大区别。城内主要公共交通靠有轨电车,行驶起来又慢响声又大,双向电车轨道占据了街道中心,其他车辆和行人就只能挤到两边,这样的街面让人看了不怎么舒服,总觉得太古板了点。联合国机构数以百计的国际组织、办事机构和代表处先后设在这里,他们的办公楼各具特色。如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办公楼是一座用全封闭的玻璃钢建起来的16层大楼,阳光照耀下,大楼金光闪闪与古色古香的日内瓦当地的主体建筑形成鲜明的对比。

到日内瓦的第二天上午,我们参观了万国宫即国际联盟总部、国际红星月会,路过了世界贸易总部。

国际联盟总部即联合国欧洲总部,在日内瓦的西南角一片林木茂密的荫蔽处,1937年陆续投入建设,二战后,联合国加大了对这里的建设份量,使这座万国宫一再扩建。目前占地面积已超过巴黎的凡尔赛宫。从外围看,万国宫主体建筑不高,没有引人瞩目的标志性建筑,只是大而偏平。据说万国宫内一些大厅可以接待参观者。从万国宫的一些平台上可以鸟瞰日内瓦市美景。只可惜我们没能到里面去,是当天闭宫还是导游做手脚,我们不得而知,大家只在万国宫的东面外围及总部大门口待了半个来小时。在东墙外,透过铁栏杆,能清楚地看到几百面不同国家的国旗,大家找了半天中国国旗,却谁也没有找到。万国宫即国际联盟总部大门不失一个大字,确实很大,门口有瑞士军警执勤,我们不能太靠近他们,大家只在大门外留了影。

和联合国总部隔墙相望的是国际红星月会。参观完联合国总部稍向左一拐,就到了红星月会的门下。红星月会坐落在半山上,正面对着日内瓦市中心,本来就在半山上,加上高高竖起的会旗,让照相的人左照右照都找不到一个满意的角度。红星月会的主体建筑也不高,门前的美化绿化搞得非常好,仿佛给人感觉整个机构处在碧草繁花丛中。在马路通往月会的台阶下,有五六名手持横幅和标语牌的和平抗议者坐在那里,见我靠近,他们齐刷刷的站起来,向我示意手中的东西。我给他们摄了像,他们非常满意的连说了几声谢谢。从他们书写的标语看,是抗议美国践踏伊拉克人权。上到了车上,大家都讨论示威者的举动,越讨论越纳闷,这些人精神是好,可谁给他们发工资、保障他们的生活呢?

在日内瓦城里转一圈,你就会产生一个疑问,联合国组织咋就一味的垂青日内瓦这个地方呢?躲避战火,自然风景好,还是别的什么原因,反正,这个只有18万多人口的小城市具有无比的自豪。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世界气象组织、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救灾组织、联合国儿童组织等等组织机构近百个设在日内瓦,每年大约有7000多个国际性会议在这里召开,每年有比日内瓦人口多几倍的国际人士穿梭这里。

十分令人不解的是,这个拥抱联合国组织机构的瑞士,却自己反倒站在“万国宫”门外,一直没有加入联合国组织。

2005年7月12日兰州

路过洛桑

从日内瓦向洛桑进发的六十多公里行程中,让人始终感觉,车在路上走,人在画中游。

碧波荡漾的日内瓦湖,从日内瓦一直延伸到了洛桑。在去往洛桑的高速公路上,一边是湖光山色,另一边是瑞士的乡村美景。西方人的环境美化,在瑞士可以说达到了极致。即使处在乡下,瑞士居民的住房照样干净明亮,色彩艳丽,这里的人喜欢红顶的房子,房墙的色彩或黄或白各不相同。远远望去,整个村落红彤彤一片。绿树映衬其中,很是耀眼。和其他国家不大相同,瑞士村民散居的情况不多,他们大多居集在一片片的集中地方,这样有多个好处,群聚方便、节省耕地。出此原因,瑞士的农田规模化的程度较高,各种农作物混种,小麦一块、玉米一块或洋芋一块,由于机械化耕种的好处,不同的作物长势整齐,田边地头处理的有模有样,远处眺望,绿一块、紫一块,不同作物交织在一块,形成色彩明快的“交响曲”。有乡村美景的欣赏,车上的人很少有打瞌睡的,大家一个劲的往车窗外看。

高速公路四十多分钟的行程,洛桑到了。

洛桑,日内瓦湖畔的又一座美丽小城。由于依山坡而建,洛桑给人以较强的层次感,由于比日内瓦小了许多,她便多了几分城市的宁静。

落脚洛桑城,这个只有12万多人口的小城市,给人最深的感觉是更洁净,天空更蓝、空气更清新,花园的草嫩得能捏出水来,街道大多依山而上,两侧的建筑和北京长城一样,拾级而建,酷像山城重庆和维多利亚湾的香港岛。街上的楼大都不高,四五层、五六层居多,但外表粉刷得特别精细,淡红的、淡黄的、或淡绿的、或纯白的,一幢楼一个颜色,各不相同,看上去古朴典雅,又不失为豪华。若是小别墅、小单元,门前屋后,左邻右舍种上一洼花,植上一小块绿地,栽几种风景树,或建一个小规模的水池,简直美到了极点。

洛桑境内的日内瓦湖,少了日内瓦市的杂乱,像弯弯的月牙儿,依洛桑城摆开一个规整的半圆,这一点,又像美丽的西湖边的杭州湾,只是洛桑湖边的人性化设计更优美更壮观,湖水更清更蓝。规模庞大的奥林匹克博物馆就坐落在弯弯的湖畔。正值中午时分,我们沿湖边前行集体到奥博参观。

洛桑不大,奥林匹克博物馆不小。这是个非常上档次的建筑。楼高三层,展厅也由一层布置到三层,从服务态度到服务设施、到展示内容,都是很上档次的。走进大厅,工作人员给每个人一件直译通,走到哪个展厅,在哪就有汉语女声讲解,展室从一楼就开始,通过平缓的上升通道自然过渡到二楼、到三楼。百年奥运、万件展品,从一百年前的希腊奥运故事到一百年中的奥运赛事、运动员穿过的运动衣,每届比赛中的英雄故事、趣事,第6届至27届奥运奖牌的展出,以及历届奥委会组成人员的生平介绍,加上历届比赛精彩画面的回放,整个展出内容十分丰富。从21届开始,就有了中国运动员的身影,且此后的几届一发不可收拾,从体育小国一跨到体育强国,展馆展出的中国份量不轻。奖牌展览是最令人赏心悦目的,从第六届起,奖牌收集到今,在展出的形形色色的奖牌中,1936年的柏林奥运会和1988年的汉城奥运会制作的奖牌最大,1964年的奖牌最美观。在奖牌展台,北京2008年的奥运奖牌已预留位置。上面写到“2008·北京”的字样。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只能走马观花的看一遍。

奥博馆被茂密的绿树掩映着,大门上方密密麻麻的挂着200面世界各国旗帜,在中间靠后的位置,我们找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

走过大门口一块倾斜的碧绿草坪,就可以回到日内瓦湖边。

除了奥林匹克博物馆外,国际奥林匹克总部也设在这个小城市里,奥运使这个小城更时尚、更有名气。

洛桑也是瑞士的法权重镇,瑞士联邦的最高法院就设在这里。同时洛桑也是酒店餐饮专业学府的集中地,每年外国派往这里学习这项专业的人源源不断。这里更是前往雪山滑雪的理想地,站在日内瓦湖边,往东南方向远远望去,皑皑雪山,峻峭入云,在明媚的阳光下晶莹闪亮,显得巍峨壮观,沉稳安详,给人以视角清新和远离尘嚣超凡脱俗之感!

小住伯尔尼

真让人有些难以理解,瑞士人选国都,不考虑第一大城市苏黎世,也不选万国垂青的日内瓦,却偏偏选了名不见经传的小地方伯尔尼。当时他们作何考虑,一般人不大清楚,只觉得伯尔尼居中一些。其实对于瑞士这样一个四万多平方公里领土的小国,只考虑首都的地理位置,是有些小题大做了。

伯尔尼,瑞士联邦中部的一座小城市。它远不及苏黎世那么繁华,不及日内瓦那么驰名,不如洛桑那么富有生气。联合国机构瑞士到处都有,唯独伯尔尼还就没有。连瑞士的联邦法院也不在这里,只是联邦政府和议会设在这里罢了。

按照预定日程安排,这天早上从日内瓦出发,经停洛桑和硫塞恩,赶太阳西斜到了伯尔尼。

伯尔尼处在群山环抱之中,全市12万人口,虽贵为首都,但缺少著名的建筑。从1848年起这里就定为首都,但到现在发展的规模不大。

到伯尔尼几乎没什么可参观的,就看了一座全瑞士最高的哥特式教堂和联邦议会大厦。其余就没什么著名的了。倒是摊上另一个用项——休整,因为以前的行程和以后安排都很紧张,大家伙都很疲惫了,恰巧这天的项目不多。

下午,我们早早住进了伯尔尼老城区的一家三星级宾馆。

住在瑞士首都,大家自然想到了瑞士的国体,说起这个国家的体制,觉得有许多耐人寻味的地方。就说瑞士的政体吧,瑞士是一个联邦国家,立法机构由同等权限的国民院和联邦院组成。联邦委员会是国家的最高行政机构,联邦委员会主席就是国家元首,这个委员会由七名委员组成。分别担任内政部长、外交部长、国防部长、财政部长、交通能源部长、公共经济及司法部长等七个部长。这七个部长轮流担任联邦委员会的主席,任期一年。联邦委员会是由几个大垄断集团支持的激进党、社会党、天主教民主党和中间民主联盟四党按2:2:2:1的比例联合轮流坐庄。如此频繁的更换国家元首,国际社会很难熟悉瑞士联邦的元首究竟是谁,想必就连瑞士的国民也恐怕未必就能记得住。但频繁更迭领导人,并没有影响这个国家的政局和稳定,也没有影响瑞士国家经济和对华政策。

再说一说瑞士的银行业。瑞士是一个小国,按瑞士的人口比例算,每1300人就有一家银行。瑞士银行经营的私人财产高达1.8万亿美元,吸引了全球35%-40%的资产。瑞士的银行之所以能够吸引世界如此多的私人存款,与瑞士银行的保密法的严格执行有直接的关系。瑞士银行的保密制度始于20世纪30年代。由于国际时局的动荡不安,当时许多德国人将财产转移到了中立的瑞士银行。希特勒得知后,采用美人计等伎俩,得到了德国人在瑞士银行的密码,存款人中有500多名犹太人因此被秘密杀害,其他人也被投进监狱。此案对瑞士银行业打击甚大。为恢复银行的信誉,瑞士当局严惩了泄密人员,并于1934年颁布了西方第一部银行法。该法规定,瑞士银行一律实行密码制,一切因职务关系涉及银行秘密的人都必须为储户绝对保密,否则,将受到法律的严惩,严密的法律制度,成就了瑞士金融的持久繁荣。

在瑞士有两种商品让人念念不忘。这两种商品就是瑞士的手表和军刀。瑞士的军刀其实产自德国,而瑞士的手表确是地地道道、久负盛名的瑞士货。历史上,瑞士的钟表业地位就很高,现在,钟表业在整个工业中仅次于化学医药和机械制造,居第三位。瑞士的手表最高年份产量达1.04亿只,全世界出口手表中,每10只中就有7只来自瑞士。近年,日本和香港的手表出口超过了瑞士。几百年间,瑞士手表创造了众多个世界驰名品牌,像劳力士、欧米茄、梅花、浪琴、雷达等,在世界各地很有影响。像劳力士、梅花、雷达等品牌的手表在中国影响广大。

在瑞士,教育业是非常发达的。即使这样,进入高等学校的人数相对较少,不能进入高校深造的,多数人走上另一条成才的道路——当学徒。

在瑞士,全国大约有400种行业,每个行业相当多的人才,都是通过工作岗位上学徒渠道培养出来的。瑞士的学徒行当起源于古代,一直沿袭至今。即使现在,瑞士人只要初中毕业后,会有75%的男性,55%的女性选择学徒。当学徒不必进行考试,只与用人单位签订合同,学徒期2-4年不等。期满只要经严格的考试,合格者为正式工人,每次有10-20%的人不能过关,需要再学再考。走这条路子的确比较特殊。

瑞士的经济发达,旅游业尤其旅馆业管理很有影响。但真正到酒店住宿,并不是样样都好。首先电梯容量太小,也不好使,在瑞士住过三家酒店,有两家酒店的电梯总体不到四平方米,按一间房子两个人计算,每人只带一个大旅游箱的话,每趟电梯只能容纳两人上下,勉强挤上三人,就会出现摩肩接踵的窘境,尤其是遇个男女混合就更不用说了。还有就是电梯除了二楼外,到其它楼层,客人要拿钥匙打开电路,否则电梯你怎么操作,它都纹丝不动。所以在瑞士住店,客人手上一般有两把钥匙,一把开门一把开电梯,怪麻烦的。有人戏说,在瑞士这个小国家,连电梯都小。

伯尔尼的夜晚比较凉爽,大家都睡了个好觉。

2005年7月12日兰州

到瑞士访问和观光旅游,苏黎世是最大的亮点。

苏黎世是地处瑞士东部的最大城市,人口接近40万。整座城市怀抱苏黎世湖,背靠阿尔卑斯山余脉,是典型的湖边花园城市。

苏黎世由古罗马人创建于公元前15年,1351年加入瑞士联邦。此后一直顺利发展,如今成为荣居瑞士最富裕城市的宝座。

两千年的城建历史,使苏黎世的城市建筑,既有古老韵味,又蕴含时代气息。现代的建筑物,通过像迷宫般的小径,与旧建筑联结起来。城市的靠北部分被利玛特河分为两部分,这里是苏黎世最繁华的街区,也是不少历史性建筑云集的地方。如建于十三世纪的圣母玛利亚教堂及其珍贵的壁画艺术,在欧洲负有盛名。南岸的圣彼得大教堂,还有十六世纪建造的钟楼,都构成苏黎世的标志性建筑。苏黎世城内同时有中世纪城堡、艺廊、国家博物馆,形成了漫长历史的珍贵写照。

有湖光山色的映衬,苏黎世名副其实的成为美丽的城市。漫步苏黎世街头,花园遍布,且保持着洁净的状态。徜徉苏黎世湖边,湛蓝的湖水,峻峭的山势,青色的森林,浪漫的古堡等美景一览无遗,尽收眼底。

在瑞士,苏黎世有美食城的美誉。世界名厨美食广集于此。全城1300多家餐馆可提供任何可以想象到的各国美食。来到瑞士当然首先要品尝瑞士风味的奶酪火锅及煎马铃薯饼。世界上其他美食如法国大菜、地中海小吃、日本料理、中国菜肴等等,应有尽有,游客可尝尽不同风味的各国美食。当地人喜吃甜食,因而甜味品种更多,不胜枚举。

苏黎世有多姿多彩的夜生活,酒吧、餐厅、电影院、爵士吧到处都是,还有赌场。有些餐厅还有歌舞表演。在这个喧闹繁荣的城市,各种娱乐魅力无比,令人眼花缭乱。

苏黎世还是欧洲乃至世界有影响的金融业都市和资本证券交易圣地。阅兵广场和班霍夫大街靠湖的一段,是瑞士主要银行与一些国际知名银行的总部所在地。然而,苏黎世最吸引游客的还是这里的购物。苏黎世到处都是繁华的购物街坊,以班霍夫大街,也就是火车站大街最为著名。据说有人由于向往苏黎世的班霍夫大街,宁愿为得到一个下午的疯狂购物时间,不惜飞越半个地球。这条1.4公里长的大街,两旁商店林立,装潢高贵,销售名贵皮革、高级时装、高档手表、珠宝首饰、法国香水、德国化妆品等等,是久负盛名、名副其实的追求顶级名牌者的圣地。

班霍夫大街不仅仅是购物天堂,著名的富有影响力的手表及宝石设计公司、高等时装设计公司、古董鉴定公司大都分布在这条大街上,这些都为古朴的鹅卵石路平添了现代而豪华的色彩。

这次出访,到苏黎世已有10多天了,紧张的访问观光,使我们没有太多的时间转商场,去购物。荷兰阿姆斯特丹、比利时布鲁塞尔和法国巴黎有几小时购物外,其余就没有时间光顾商场。比如说在巴黎,只安排了三四个小时购物外,其余时间全安排到观光考察上。尤其是欧洲大国各有各的特色商品,德国的化妆品、荷兰的木鞋、比利时的巧克力、法国的香水、瑞士的手表等等,每到一地不买点东西,心里总觉得缺点什么。

这次到苏黎世,团里有几位同志准备要好好购买几块瑞士表。

用少量的时间参观了苏黎世的规定项目外,导游这次给出了很宽裕的时间,让大家购物。苏黎世的商业大街很长,店面也很多,但出售的商品大同小异。我们自由组合,男男女女分几拨,到几个大商场里采购。说实在的,瑞士的手表,高档也好、中低档的也罢,对中国人来说都不怎么新鲜,因为,像劳力士、梅花、雷达、欧米茄,中国市场上有的是,瑞士市场上这些表并不便宜,最高的标价7万多瑞士法郎,合人民币约45万元,大多能看过眼的也要3.4千瑞郎,合人民币约2万多元。就是瑞士人认为最廉价的石英表,要价也要2~3百元,合人民币1千多2千块钱。国内的同类表比,瑞士的本地价似乎还高了点。一比价格,买表的人一下子就少了许多。

我没有打算买什么大件东西,原因是瑞士的东西比其他欧洲国家的东西更贵些,瑞士人的收入多高啊,人家买一块两、三千元的表等于我们买两、三百元人民币的表,怎敢出手呢?所以,在这段时间,我基本是挨着商店一家家的转。外面热的够呛,商店空调很凉爽,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

如同德国一样,瑞士也十分注意环境整洁和美化、这在苏黎世的各个商店里就能充分地反映出来。在一家食品店里,五光十色的金属包装纸把各种食品包装得金灿灿的,就连瓶装酒上也特意用彩纸包扎,用红绸子打个花结。包装精美的咖啡、巧克力、糖果更是眼花缭乱。大家都有一种感觉,在瑞士买到东西,价值高不高,包装都非常精美。我在一家小商品店花几块瑞郎买了一只小金属盘,也同样得到了精美的包装。

是不是物质生活达到一定境界,精神生活也就升华到一定的高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