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言败——马云论创业精神
当时真受不了,但还是扛下来了
马云语录
“当时真受不了,但我还是把它扛下来了。”
精彩解读
马云在宣传推广自己的中国黄页时,为了拿下一家杭州企业的生意,他一连跑了五趟。但这家企业的老板总是怀疑电子商务是骗人的东西。马云为了说服这位老板,收集了大量有关电子商务的资料,不厌其烦地向他讲解电子商务是一种新型商业模式,在网上做广告比在其他媒体上做有更广泛的效应。任凭马云费尽口舌,这位老板还是将信将疑。面对这块难啃的骨头,马云没有放弃。走时他向老总要了一份企业的宣传材料,几天以后马云带着一台笔记本电脑又杀了回来,当企业老总看到了电脑上显示的自己企业的网页时,终于同意付款。
草创时期拿下的每一单几乎都是如此艰难。接着,马云团队又艰难地发展了钱江律师事务所、望湖宾馆、杭州第二电视机厂的业务。其后,他们又把生意拓展到外省,把无锡小天鹅和北京国安足球俱乐部的主页放到了网上。
草创时期的几个月,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做成了几单生意,局面也慢慢打开了。到了年底,经过8个月的苦苦打拼,公司的账目已经接近平衡,营业额也已突破100万元。
1995年12月,中国黄页四个股东之一的宋卫星对中国黄页失去了信心,提出撤资,虽然公司还没赚钱,但马云还是给了他1.5万元。马云的大度在这时候就表现了出来。
几个月后,黄页推行代理制。按协议代理金是不能退的。但有的代理商交了钱后没多久又往回要,马云还是全部退还了。马云的大度再次表现出来。
宋的抽走资金,表明他对中国黄页没有信心。代理商讨要代理金,说白了,也是不看好中国黄页,不相信马云。但马云坚信自己能成功,当时的黄页团队也相信马云能成功。
草创时期,马云团队几人兜售的实际上是一种在国内还看不到的商品。几份美国寄来的打印纸和一个美国电话,并不能让所有的客户信服。有人怀疑这些打印纸是马云他们自己在电脑上制作出来的,并不在网上,于是有人便开始怀疑马云是个骗子。也许是因为马云太超前了,也许这就是一个网络先锋一个互联网开拓者必须付出的代价。
1995年7月,上海开通了44K的互联网专线,马云终于有了洗刷自己骗子罪名的机会。1995年8月的一天,在西子湖畔一间普通的民房里,马云找来一台486笔记本电脑,找来了杭州明珠电视台的记者,找来了望湖宾馆的老总;马云让记者把摄像机对准电脑,然后从杭州打长途到上海联网,三个半小时以后,终于从网上调出了望湖宾馆企业的主页。马云终于洗去了骗子的罪名。从此,杭州人相信了马云。但不仅是杭州的客户怀疑马云是骗子。当马云第一次北上到京城,游说中央各部委和新闻媒体时,仍有人怀疑他是骗子。甚至当上海、杭州开通了互联网业务后,在那些没有开通的省市拓展业务时,当地人还把马云当骗子。
马云最终摆脱骗子的罪名一直等到1998年网络潮起。马云被当成骗子从一开始就是误解和猜忌的结果,但马云被骗从一开始就是难以避免的残酷现实。
由于资金匮乏,中国黄页举步维艰。马云为了寻找资金,煞费苦心。1995年下半年,五个深圳老板主动到杭州找马云,说愿意出资20万元,做黄页的代理。马云一听非常感激,没有多想就将公司模式,技术支持和盘托出,老板们听完后说还没弄明白。马云为了尽快解决资金问题,立即派技术人员到深圳,昼夜不停地为其建立系统,老板们终于满意了,通知马云三天后到杭州与黄页签合同。然而马云苦等了三天,却没有等到任何消息,后来得知这几个老板刚刚开过新闻发布会,拿出来的东西与黄页的一模一样。马云这时候才知道自己被骗了。事后马云说:“当时真受不了,但我还是把它扛下来了。”
商道智慧
当一个人遭遇了无数次打击,承受过无数次委屈和痛苦,依然不改初衷,那么我们可以肯定这个人是坚强和自信的。信心来自信念和眼光,而长远的眼光并非人人都具有,坚定的信念更不是人人都具有。马云之所以成功,就在于他不但有长远的眼光,而且有极为坚定的信念。
打碎了牙咽到肚子里
马云语录
“我觉得最大的经验就是千万不要放弃,要勇往直前,而且不断地创新和突破,突破自己,直到找到一个方向为止。”
精彩解读
在创建中国黄页的几年中,马云被商人、企业、甚至媒体骗过不下四次。
不管有多少损失和委屈,也不管有多大打击和压力,马云都扛下来了。马云从小练就的抗击打能力,“打碎了牙咽到肚子里”,马云在残酷的商战中得到了不断提升。不管被多少人骗,马云从一开始就坚守诚信的道德底线。
1995年底,中国黄页经过数月苦战,成功地发布了杭州电视机厂、望湖宾馆、无锡小天鹅、北京国安足球俱乐部等中国第一批互联网主页,为互联网商务应用播下最初的火种。12月,中国黄页和浙江省合作,成功地把浙江省的“金鸽工程”发布到互联网上,此事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连美国都发来了贺电,祝贺中国政府上网。
尽管如此,这一年,中国黄页还是没能摆脱亏损。虽然中国黄页成功地把一些中国企业的主页发布在互联网上,虽然不少被送到网上的企业收到了反馈,甚至也有企业从网上得到了订单,但总体效果仍不理想。访问中国黄页的人太少是一个重要原因。中国黄页做的全部是企业广告,访问者自然很少。马云为了扩充丰富网站内容,为了把新闻、信息、体育、文化等搬上中国黄页,决定北上进京,因为北京才是信息的大本营。同时马云也感到杭州这个城市太小了,既不是全国的经济文化中心,也不是全国的信息中心。当他们到外省市发展业务时,上海、广州等大城市根本不买杭州小公司的账。马云感到杭州已经制约了中国黄页的发展,于是开始考虑将公司总部迁往北京。
马云开始是只身赴京的。在北京他得到一个叫钱锋的朋友的帮助。钱锋为了帮马云,放下了自己的生意,开着一辆捷达车,全天候陪同马云,真有点舍命陪君子的劲头。
从此在北京街头,在各个部委的大楼前,在几大媒体的大门前,多了两个永远是脚步匆匆的人。个子较矮的是马云,肩上老是背着一个笔记本电脑,个子较高的是钱锋,手里老是握着把汽车钥匙。
那时的北京还没人知道中国黄页到底为何物,更无人知晓马云是何许人。马云为了在北京造势,首先想把从杭州带来的资料拿到北京一家媒体上发表。这在当时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因为当时中国政府对于互联网的态度还不明朗,所以北京的媒体还不敢大张旗鼓地宣传互联网。
当时,有关网络高速公路的争论也刚刚开始,两种观点针锋相对。一种观点认为,中国必须加快发展互联网,否则中国将被数字鸿沟挡在信息时代之外;另一种观点认为,中国不能发展信息高速公路,否则将被西方发达国家所控制。
政府没表态的事,媒体当然不敢轻举妄动。
马云最后还是通过一个报社的司机找到了当时《中国贸易报》的副总编辑。马云那天依然是背着那台386笔记本。他从电脑中调出中国黄页的主页,一页一页演示给报社的副总编。面对电脑屏幕,马云神采飞扬,云山雾罩地侃了几小时,马云的真诚和口才打动了他。
几天以后,报社的这位副总编把《中国贸易报》一位记者写的5000字长文《走近马云》发表在《中国贸易报》上,这是北京媒体第一次报道马云和中国黄页。
一次,马云在回忆以往这些经历,总结自己成功经验时,感慨地说:“我觉得最大的经验就是千万不要放弃,要勇往直前,而且不断地创新和突破,突破自己,直到找到一个方向为止。”
商道智慧
在一个信用缺失的年代,被骗几乎是每个企业家的宿命,是其必经的磨难。尽管马云曾被人骗过,也曾被人当作骗子,但他绝不骗人。他奉献给客户和社会的,是货真价实的东西,是崭新的观念、产品和商业模式。我们没有理由不相信:一个这样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一定会得到大家的认可,一定会创造出非凡的成功。
创业者就是要面对困难
马云语录
“从创业的第一天起,你每天要面对的是困难和失败,而不是成功。我最困难的时候还没有到来,但有一天一定会到来。困难不能躲避,不能让别人替你去扛。9年创业的经验告诉我,任何困难都必须你自己去面对。创业者就是要面对困难。”
精彩解读
马云创办的中国黄页启动时的运营模式是租用美国的服务器,将中国企业的资料翻译成英文用EMS寄到美国西雅图,让美国的合作者将其主页送到网上去;然后把网上的主页用彩色喷墨打印机打印出来后再用UPS寄回杭州。接下来,中国黄页派人拿着打印件再去向企业收钱。如果企业不相信,马云团队会把主页的网址和美国的电话号码给企业,让他们查询。如果有,就收钱;没有,就不收钱。每个主页收费2~3万元。
马云团队推出的中国黄页是当时中国的第一个商业网站。中国黄页(chinapage.com)页面,也是互联网上第一个中国商业网页。中国黄页在互联网上推出以后,许多海外华人看见后兴奋地纷纷致函,给了马云团队很大的鼓励。然而中国黄页在国内业务的开展却是另一回事。
中国黄页启动时步履维艰,因为绝大多数企业都没听说过互联网,并对这种网上广告的作用半信半疑。在这种情况下,马云团队采用了“兔子先吃窝边草”的策略,几乎所有的朋友所在的公司和企业都被当成了目标。中国黄页上的第一个网页是海博网络公司自己。后面所做的几个网页都是朋友的企业,为了感谢大家的支持,开始所做的这几个网页也大都是免费的,只有一家朋友企业象征性地给了6000元。
杭州的一个四星宾馆是第一个付费的客户,宾馆老板是马云的朋友。这一单收了2万元,但因为按协议美国的合作方分成60%,因此他们拿走了其中的1.2万元。
“兔子先吃窝边草”,窝边的草是有限的,开始的时候可以拉拢自己的朋友上网,但朋友再多也是有数的。要想自己的事业有所发展,终究不能仅靠终究的朋友“支持”,必须要有常规客户的突破。
由于互联网的不为人知,马云团队不得不承担起宣传和普及互联网的重任。他们没钱做广告,就一家一家地演示游说。那时候,马云为了宣传互联网,从不放过任何机会,也不管时间和地点。一位朋友曾在杭州的大排档里见到马云,据说当时马云喝得有点醉,手舞足蹈,向身边的市民大侃互联网。马云像着魔一般宣讲互联网,遇人便说,逢人就讲。同时一家家公司,一家家企业扫过去,向他们推销互联网,推销中国黄页。现在来看马云当时的角色,他简直就是一个狂热的义务宣传员和疯狂的推销员。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一连数日不知疲倦地的奔波,终于让马云团队拿回了第一单生意。这一单的支票是一家民营衬衫厂付的,虽然只有1.5万元,但毕竟是中国黄页业务的第一次真正意义的突破。它第一次向中国黄页的三个创始人看到了希望。
显而易见,马云在创业时是多么的艰难,但马云从来没有害怕过困难与失败。马云在谈到以往的经历时,一直在试图告诉创业者们一件事:
“从创业的第一天起,你每天要面对的是困难和失败,而不是成功。我最困难的时候还没有到来,但有一天一定会到来。困难不能躲避,不能让别人替你去扛。9年创业的经验告诉我,任何困难都必须你自己去面对。创业者就是要面对困难。”
商道智慧
创业就好比要在这个世界开辟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困难会很大,要想开路成功就必须披荆斩棘,逢山开道,遇水搭桥。这些困难是不可避免的,而且既然要开辟属于自己的一条道路,就必须要自己去面对这些困难,如果有困难就躲避或让别人去扛,那么创业是无法成功的,即使成功了,也可能成为别人的,因为困难是别人克服的,成功是别人打造的。
在京何其苦,率队再回杭
马云语录
“在北京那一年多吃的苦胜过在黄页时……”
精彩解读
马云的第一个秘书是李芸。李芸见证了马云一路走来的艰难与成功。马云在夜校教英语时,李芸是马云的学生。1995年9月,李芸加入中国黄页并成为马云的秘书。李芸除了做专职秘书外,还负责公司财务和招聘。她在这个岗位工作了两年多。
1997年11月马云决定北上,泪别桐庐时,李芸也在场,但那时她还没结婚。几周后,李芸结婚。新婚的李芸不顾两地分居还是跟随马云到了北京。但李芸在北京只待了一个月就回到了杭州回到了黄页,原因是她觉得家庭的稳定更重要。
1998年2月,马云夫妇回杭,由何一冰牵头,包括李芸在内的黄页老员工一起请马云夫妇吃饭。宴会上的气氛很融洽,会上还谈到把EDI的业务分给黄页一些,帮助黄页度过发展期的话题。但不久李芸就发现马云和何一冰渐渐产生了矛盾。马、何的矛盾让李芸很为难。
1999年初马云重回杭州创建阿里巴巴时,打电话叫李芸参加。马云知道李芸的难处,建议她先回家待三个月,然后再到阿里巴巴来,这样压力会小一些。李芸思索再三最后还是没有去。
几个月后,收购马云股份的10个员工中有李芸。2003年8月,李芸离开中国黄页来到一家化妆品公司任职。李芸没有去阿里巴巴,也没有再回到马云身边。假如李芸去了阿里巴巴,她的人生轨迹就会完全不同。
5年之后,当马云谈起此事时,依然充满感伤和遗憾。而5年以后,李芸重提旧事,眼圈里依然会有泪水。她说:“有时候去看看他,一起聊聊天,这样也蛮好。”
1997年,马云二次北上进京的目的不是去找信息而是与官方合作二次创业。这一次,马云没能把黄页的总部迁到北京,但把他的部分团队带到了北京,可谓移师京城易地再战。
这次马云和他的团队在北京只待了一年零两个月。他们做成了许多事:做了外经贸部的内网,也做了它的外网;搞了合资公司,并做到了一年盈利。似乎一切都很成功,但这次马云还是失败了。他最后还是放弃了北京,率队再回杭州创建阿里巴巴。
马云并不愿过多透露他在京的细节,但从他的话中我们能够感觉到他在京的日子似乎并不快乐。他感慨地说:“在北京那一年多吃的苦胜过在黄页时……”
商道智慧
“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自然有四季,人生也有晴暖与严寒,人生难免会遭遇寒冷和苦难,积极地来讲,苦难也是一种财富,苦难也有“营养”,当我们认真地去品尝苦难,吸收它的养分后,我们往往会收获很多,会慢慢长“胖”,长“胖”了,自然就可以更加地抵御严寒。
不是“海归”,却不输于“海归”
马云语录
“当时甚至不敢说自己是中国的公司,因此还取了‘阿里巴巴’这样非中非西的名字,因为当时大家都认为,中国不可能有好的互联网公司。”
精彩解读
1999年,马云在参加完亚洲电子商务大会以后,很快意识到一个巨大的机会正在出现。当他决定建立阿里巴巴电子商务网站时,他明白这个机会存在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海外买家,一方面是中国供应商。中国的工厂在当时还未成气候,商业模式中所有成功的关键因素都集中在海外。
马云很坦诚地说:“当时甚至不敢说自己是中国的公司,因此还取了‘阿里巴巴’这样非中非西的名字,因为当时大家都认为,中国不可能有好的互联网公司。”
当时有一个很客观地事实,那就是像沃尔玛、家乐福这样的“超级买家”以及互联网的核心技术和核心企业都在西方,能向互联网投资的主流资金也都在西方,因此马云决定利用一切可以找到的机会,首先将外国人“搞定”。
马云要实现这个目标,阿里巴巴只能做成全球性的网站,马云没有退路。如果阿里巴巴不做全球性的网站,只做国内就变成没有买家的卖家。
目标确立了,阿里巴巴的总部设在哪里成了马云必须要考虑的问题。1999年,马云将阿里巴巴总部定在香港,因为香港是国际化色彩很浓的都市,有利于阿里巴巴向国外发展。有人发出这样的疑问,既然阿里巴巴要做一个全球性的网站,为何不把阿里巴巴总部定在国外呢?马云有自己的主张,他始终坚持将阿里巴巴留在中国,因为马云要让全世界人知道,阿里巴巴是中国人创办的公司,阿里巴巴是一家让全世界华人骄傲的中国公司。为了吸引全球技术人才,马云在美国建立技术基地,在伦敦设立分公司。有一次马云去德国演讲,还有英国会员专程从英国飞往德国参与交流。
我们从满地球跑的马云身上,很容易推断出马云要加速实施阿里巴巴的全球战略,让阿里巴巴走向世界,成为一个全球的顶尖企业,让全世界的人使用阿里巴巴,要把全世界网民带入网商时代!其实这个目标一直埋藏在马云心中,为这个目标的奋斗他从来没有停止过。
马云之所以有自信让阿里巴巴走好全球化战略,是因为马云本身就是一个很善于与外国人交往,很有“全球缘”的人。
我们在马云办公室的墙上能够看到一张他与一对澳大利亚夫妇的合影,照片上年迈的夫妇是马云早年求学生涯中在宾馆门口所认识的戴维·摩利的父母亲,摩利夫妇后来成了马云的义父义母和西方文化的启蒙恩师。
马云在与摩利一家人交往过程中,收获很大,他收获了一套完整的西方思维。这种思维逻辑带来的帮助,不仅仅只是推动了他的语言学习,更重要的是让他学会了从西方人的角度看待人生和世界,看待人与人的交往。
神秘而广阔的中国市场对于西方商业社会来说有着很大的诱惑力,因此很多“海归”找到了自己的创业机会或者成为了海外企业的代理人。从未留学海外的马云自然称不上是“海归”,但他从各种渠道获得的这类意识形态上的帮助,让他绝不输于竞争对手,在事业上终身受用。
商道智慧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知己”是一种个人的修为,而“知彼”则需要智慧和眼光。要想做到知彼,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和手段,并不一定非要与“彼”如胶似漆,朝夕相处。还可以通过一些间接的手段来认识和了解对方。马云虽然不是“海归”,但他通过各种手段,在自己的地盘上就已经了解到了西方人的思维和市场状况,因此,我们说马云不是“海归”,却不输于“海归”。
黑暗之中一起摸索
马云语录
“黑暗之中一起摸索,一起喊,我喊叫着往前冲的时候,你们都不会慌了。你们拿着大刀,一直往前冲,十几个人往前冲,有什么好慌的?”
精彩解读
1999年2月,马云的阿里巴巴之行在杭州市湖畔花园,一个没有任何标志、没有半点张扬、普通得不会有人注意的小区住宅里“羞答答”地提上了议程。
之所以选择杭州,马云的理由非常简单:“由于远离北京、深圳这些IT中心,人力资源相对便宜。”而对于阿里巴巴,其实更加准确地说,马云要做的事就是提供这样的世界,将全球中小企业的进出口信息汇集起来。
“中小企业好比沙滩上的一颗颗石子,通过互联网可以把这些石子全黏起来,用混凝土黏起来的石子们威力无穷,可以和大石头抗衡。而互联网经济的特色正是以小博大、以快打慢。”
循着这个思路,时不我待的马云从新加坡刚下飞机到杭州,就立刻召集了团队所有的人,紧锣密鼓地开始了他们的又一次创业历程。
马云在湖畔花园的家中召开了第一次全体会议,18位创业成员或坐或站,神情肃穆地围着慷慨激昂的马云,马云则站在一张桌子后,快速而疯狂地发表他那激情洋溢的演讲:“黑暗之中一起摸索,一起喊,我喊叫着往前冲的时候,你们都不会慌了。你们拿着大刀,一直往前冲,十几个人往前冲,有什么好慌的?”
在这次全体会议上,马云从精神上给予大家极大的鼓励,与此同时他也提醒大家,要做好面对困难的心理准备,他说:“启动资金必须是pocketmoney(闲钱),不许向家人朋友借钱,因为失败的可能性极大。我们必须准备好接受‘最倒霉的事情’。但是,即使是泰森把我打倒,只要我不死,我就会跳起来继续战斗”。
马云和他的伙伴把各自口袋里的钱掏出来,筹了50万元本钱。同时,马云约法三章——大家不要想靠资历任高职,“你们只能做个连长、排长,团级以上干部得另请高明”。每每回忆起当初的这段经历,马云的脸上总是不自觉地浮现出一丝张扬的笑意:“那天,我就像一个疯子般地讲话。我当时说,把你们的钱放到桌子上来。最后,我们一共凑了6万美元,那就是我们的第一笔资金。”当时,马云让团队中的人和自己全部没有了退路,那么在他们面前也就只剩下了一条路:不成功便成仁。
马云在这个历史性的时刻发表了他颇具激情的演讲:
“我们要办的是一家电子商务公司,我们的目标有三个:
第一,我们要建立一家生存102年的公司;
第二,我们要建立一家为中国中小企业服务的电子商务公司;
第三,我们要建成世界上最大的电子商务公司,要进入全球网站排名前十位。”
也就是从那一天起,马云开始铁下心来做电子商务。
为了实现马云提出的三个目标,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团队成员似乎从所有的公共场合中销声匿迹了。当时由于资金有限,他们没有去租写字楼,而是在马云家办公,最多的一次房间里坐了35个人。
马云不断鼓动员工,“发令枪一响,你不可能有时间去看对手是怎么跑的,你只有一路狂奔”,又告诫员工“最大的失败是放弃,最大的敌人是自己,最大的对手是时间。”。他们每天16~18个小时野兽一般在马云家里疯狂工作。他们日夜不停地设计网页,讨论创意和构思,困了就席地而卧。正是马云团队这种不怕吃苦、坚持奋斗的精神铸就了阿里巴巴日后伟大的成功。
商道智慧
一个缺乏斗志的团队必然是一个缺乏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团队。就好比一个丧失斗志、意冷心灰的人一样,他的心死了,自然也就不会去积极努力地投入到具体的某项事业中。如何评价一个领导者是否优秀,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看他是否能让自己整个团队的成员团结一致,斗志昂扬地去做事情。
只要不把我打死,还会再来过
马云语录
“只要不把我打死,还会再来过。霉运当头时,要跳出来看,放弃不等于用头撞墙。搞不过就绕一下。学会放弃,才开始成功”。
精彩解读
马云读中学时,一次,深受马云和学生们爱戴的地理老师对他们说:你们要学好地理,更要学好英语,不然当有外国人问你的时候,你会给中国人丢脸的。
老师的话深深地触动了马云,从那时候起,12岁的马云开始了他的英语学习之旅。
马云起初学英语遇到了许多的困难。但他凭着对英语的热爱,将困难一一克服。那时候,他经常去西湖边老外多的地方,凑上去和那些外国人讲英语,不为别的,就是和老外练口语,有时也会充当一下英语导游。
日复一日,马云就这样练就了一口纯正、流利的英语,而且结识了许多的外国朋友。马云的英语在那时是出了名的。
马云对自己的学生时代还是有些怀念的。如果说他作为学生还有什么让自己自豪的话,那就是他的英语成绩特别好。13岁时,他就能给老外当导游,用自行车带着老外满大街跑了。仅此,便足以羡煞许多同龄人。
马云坚信:有了兴趣,才能做好。而在兴趣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实力,“就是一次次失败的积累。只要不把我打死,还会再来过。霉运当头时,要跳出来看,放弃不等于用头撞墙。搞不过就绕一下。学会放弃,才开始成功”。
虽然让别人看起来,马云总是很“狂”,但马云说的每一句话,都很真诚和本色,绝不是为了哗众取宠。马云在任何场合都敢于表达自己的激情和自信。
马云第一次到伦敦的时候,他的公关经理告诉他,下午6点15分,BBC电视台要采访,是录播,不是直播的,请准备一下这5个题目。但马云从来不准备,说:“没关系,我不看。”下午3点BBC又发一个传真,请马云一定要仔细地看。6点进了BBC,还是拿出那5个题目,一定要马云仔细准备,马云于是就准备一下。
等到了上演播台,主持人说现在是BBC总部全球直播。当时有3亿人在观看。当主持人把镜头切过来问马云问题时,马云才发现,这些问题跟他准备的那5个问题一点儿关系都没有。主持人问:“你是中国的公司,你在英国创办公司,你会成功吗?你想当百万富翁吗?你认为你可以当百万富翁吗?你当得了百万富翁吗?”
这突然的一连串问题把马云也问得有点蒙了。马云当时心里也不免有些紧张,但思维敏捷、“久经大敌”的马云还是很快调整好自己,微笑着跟主持人讲了起来。结束之时马云说了这样一句铿锵有力的话:“我们会证明我们会活下去,而且活得还不错。”
商道智慧
困难和霉运无所谓大小,对于一个悲观而颓丧的弱者来说,一个小小的磨难,就会轻易将其打倒;而对于一个自信而坚韧的强者来说,再大的困苦他都坦然和积极地去面对。强者不会畏惧打击,就像马云所说“只要不把我打死,还会再来过”。
不放弃第一天的梦想
马云语录
“我们是坚持梦想的人,所以能走到今天。我们今天没有放弃第一天的梦想,我们还要走下去。”
“大家都是在同一个行业内,大家都沟通这么好,没有网络这一切是很难做到的,但是我们今天做到了。网络给大家带来的是精神、财富、物质上的东西,在今天仅仅是刚刚开始。”
精彩解读
马云在2005年“阿里巴巴社区大会”上的演讲:
“我们把雅虎的首页彻底改变,600个人在600个不同区域同时打仗,赢的概率很小,600个人集中在一个区域打仗,胜利的希望会很大。如果,做版主的脑子想的是赚钱,想的是拉帮结派,往往会在文字里显露出来,你心里有这样的想法时,你的语气、语态都会显露出来。”
今天我们依然坚持创业时的梦想,唯一的区别是我们往前走了一步,离梦想近了一步,每个人初次创业的时候理想是好的,他走着走着,后来会找不到这条路在哪里,你的第一个梦想是最美好的东西。
“我们创业时有30几家与我们竞争的公司,我记得现在全部关门了,只有我们一家还活着。我们是坚持梦想的人,所以能走到今天。我们今天没有放弃第一天的梦想,我们还要走下去,我们还要走96年。从我们第一天说要把阿里巴巴持续发展80年起,我们就没有改变过,今天我们说要做持续发展102年的公司,成为世界最大的互联网电子商务网站。”
“……我们阿里巴巴前5年完成第一个目标,是‘meet at alibaba’,我们跟我们员工做了汇报,电子商务谁也说不清楚它是什么东西,专家太多了,我刚刚参加教育部的电子商务教科书的研讨会,据说全国有278所大学都开设了电子商务专业。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毕业出来以后很头痛,这些专家真的不知道从哪儿讲,我觉得真正说要是讲电子商务,你们(论坛版主)去讲是最合适的。”
对于电子商务最专业的人是第一批版主,是阿里巴巴和淘宝网这样的网络客服人员,未必是技术人员,不管他们讲什么理论,你不信去网上卖点东西看看。如果我们在阿里巴巴上搞一次网上知识竞赛的话,我们的员工肯定不如你们懂的知识多。
“实际上电子商务专业的教科书应从你们这里写起,实际上教科书就应讲怎么做生意,怎么交流。大家都是在同一个行业内,大家都沟通这么好,没有网络这一切是很难做到的,但是我们今天做到了。网络给大家带来的是精神、财富、物质上的东西,在今天仅仅是刚刚开始。”
商道智慧
在不同的时期和时间段,每个人往往会有不同的梦想。而在这众多的梦想当中,往往最初的梦醒是最美好的,因为它可能比较理想化,实现起来不容易,正因如此,很多人在实践过程中每遇到一些困难,就会让自己最初的梦想打些折扣,长此以往,当把自己后来的梦想与最初的梦想相比较时,两者已经面目全非了。而这些总是因为困难而改变自己最初梦想的人往往是很难成功的。
唯一不变的是变化!
马云语录
“我们认为,除了我们的梦想之外,唯一不变的是变化!这是个高速变化的世界,我们的产业在变,我们的环境在变,我们自己在变,我们的对手也在变……我们周围的一切全在变化之中!”
精彩解读
互联网最大的特征是变化,因而能够预测到变化,抢在变化之前采取行动就是最好的办法。
马云在建立阿里巴巴时,不少电子商务公司是面向大企业的。然而马云却做出了与众不同的大胆预测,网络的普及可能就是大公司模式的终结。因为,在网络时代,一家公司要进入他国市场并不需要太多资金,中小企业可以从网络的大量即时性信息中获得更多的市场机会。当其他人还没有意识到互联网这个动向的时候,马云就已经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变化。因此,马云想:“我为什么不能给这些企业一个网络出口呢?”于是这个不同于当时任何电子商务模式的、专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阿里巴巴”就这样诞生了。
对于变化,马云感慨地说:
“我们认为,除了我们的梦想之外,唯一不变的是变化!这是个高速变化的世界,我们的产业在变,我们的环境在变,我们自己在变,我们的对手也在变……我们周围的一切全在变化之中!”
阿里巴巴对于“拥抱变化”的详细阐述是:突破自我,迎接变化。对于本行业的特点有深刻的认识,坚信变化是我们的日常生活。对于公司的变化,认真思考,充分理解,积极接受并影响和带动同事。对于变化对个人产生的影响,理性对待,充分沟通,诚意配合。在工作中善于自我调整,具备前瞻意识,建立新方法、新思路。面对变化后产生的挫折和失败,能够重新调整,以更积极的心态投入到改进中。
善于捕捉变化的马云在2000年时,再一次敏锐地捕捉到了危险的信号——互联网的又一次变化。这一年,网络经济泡沫破灭,国内外互联网公司惨淡经营。当时,有创办企业的朋友问马云:“今年在干什么?”
“一个是在阿里巴巴搞大生产,一个是在建抗日军政大学。”马云如是作答。
马云在谈起这件事时说:“他们多半在想我这个回答是在用大而化之的说法蒙他们,实际上我说的完全是真的。”事实上,这确实是阿里巴巴在2001年时的任务,而就在这一年,阿里巴巴完成了它的“中国供应商”项目。9月,马云向新闻界宣布:“今年,阿里巴巴一定要赚上一块钱。”
商道智慧
世界上没有一成不变的东西,所有的事物都是在变化的。面对这些变化我们不能畏惧或逃避,而应该积极地去迎接这些变化,认识这些变化,并相应地对自身做出调整和改善,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强者。
我们不要起个大早赶个晚集
马云语录
“我觉得我们不要起个大早赶个晚集,我不会因为Google和百度的股票上涨,就也想做什么,就像四五年前我不相信短信会改变互联网,也不相信游戏会改变生活,我不希望我的儿子玩游戏,我也不想别人的儿子玩游戏。”
精彩解读
马云是个很专心的人,当他确定了一个目标以后,他会全力以赴,专心致志地去把它做好,做成功。
为什么马云一直孜孜不倦地坚持“专心做一件事”呢?我们不妨从马云更早的讲话中寻找答案:
“一个公司在两种情况下最容易犯错误,第一是有太多钱的时候,第二是面对太多机会的时候。一个CEO看到的不应该是机会,因为机会无处不在,一个CEO更应该看到灾难,并把灾难扼杀在摇篮里。”
2005年8月,阿里巴巴完成了对雅虎中国的并购,这一事件所引起的争议甚至盖过了不久前在纳斯达克成功上市的百度公司的风头。
当时,有人猜测,阿里巴巴收购雅虎中国是因为看到百度的股票上涨了,也想在搜索上分一勺羹。而马云在北京大学的这段话,可以看成是对这一类说法的一个回应:“我觉得我们不要起个大早赶个晚集,我不会因为Google和百度的股票上涨,就也想做什么,就像四五年前我不相信短信会改变互联网,也不相信游戏会改变生活,我不希望我的儿子玩游戏,我也不想别人的儿子玩游戏。我坚信电子商务会影响中国经济,中国正因为缺乏诚信体系,缺乏网络基础的建设,所以它会有一个蛙跳式的发展。”
在这次演讲中,马云实际上已经不单单是为了反驳“跟风百度”之说了,而是将他和阿里巴巴所做的事情,确定为了公司的发展目标。
阿里巴巴并购雅虎中国是其扩充自身实力的一个有利机会,而马云似乎更愿意将它定义为一个扼杀灾难于摇篮之中的必要措施。其实早在2005年以前,马云就已经意识到了搜索引擎技术对互联网公司发展的重要性。阿里巴巴要巩固自己的“中国最大的电子商务网站”的地位,并更快更稳地向国际市场扩张,通过并购获得当前最先进的搜索引擎技术,显然是必要的,也可以说是一个很不错的捷径。
一切皆为目标服务,一切皆为“专心做一件事”,正是因为马云的这种专心做事的精神造就了今天阿里巴巴举世瞩目的辉煌。
商道智慧
如果一个人做事情三心二意,朝令夕改,那么他肯定是做不成大事的。因为一个伟大的事业,一个伟大的目标,不是一两天一两个人就能完成的,这需要有“甘于寂寞和枯燥,把板凳坐穿”的坚持和耐心。我们不但要做有志的人,还需要做有长志的人。
你要学会左手温暖你的右手
马云语录
“永远是在形势最好的时候改革,千万不能弄到形势不好的时候改革,下雨天你要修屋顶的时候一定麻烦大了。所以阳光灿烂的时候借雨伞,修屋顶。我记得我们比别人先动了一下,然后果然到后来互联网冬天到了,所有投资者开始收的时候,我们突然发现自己还有两千多万美金。”
“我们必须自己给自己,在没人温暖你的时候你要学会左手温暖你的右手。”
“竞争者是杀不掉的,他们一定是自己杀掉自己的。环境会杀掉它,产业的变化会杀掉它;自己自狂会杀掉它;自己看不起自己会杀掉它;自己踩错点更会杀掉它。所以我认为最大对手还是自己你不要忙着去替社会清理这些事情,它自己会清理的。”
精彩解读
当互联网遭遇困境,进入冬天的时候,很多人都惟恐避之不及,都希望互联网的冬天越短越好,此时,马云却说了这样一句话:希望互联网的冬天再延长一年。
当有人问及此事时,马云说:“第一,我想我们比较运气,我们先比别人判断到了冬天的到来。永远是在形势最好的时候改革,千万不能弄到形势不好的时候改革,下雨天你要修屋顶的时候一定麻烦大了。所以阳光灿烂的时候借雨伞,修屋顶。我记得我们比别人先动了一下,然后果然到后来互联网冬天到了,所有投资者开始收的时候,我们突然发现自己还有两千多万美金。那在这个时候你会发现,你的竞争者的时候,你去跟他拼,谁能活着,谁能专注,不管多累多苦,说哪怕就是半跪在地下,你也得给我站在那,如果整个互联网公司都死光了,就剩下我们。所以2002年我在整个公司的员工大会说,今年的主题词,就是活着,所有人都得活着,如果我们活着,还有人站在那边的时候,我们还得坚持下去,冬天长一点,它会倒下去的。”
马云曾说过:“如果是所有的公司都死去,只要我们还跪着,其实那就是一种活。”
《对话》栏目主持人针对这句话问马云:“可是这样的活法跟前面我们感受到的这个风清扬的大侠风范不太像。如果是大侠的话常常是宁可站着死,决不跪着生。为什么在这样的时刻,你既希望互联网的冬天能够长一点,然后以这样的一种方式来过冬?”
马云:“其实我的跪是指你站不住了,你给我跪在那,不要躺下、不要倒,是这个意思。但是所谓冬天长一点,春天才会美好,细菌都死光了,边上的声音噪音都会静下来这时候,你说我还站着你就会成为所有投资者最喜欢的,你也会成为整个互联网界最喜欢的人。所以我们那时候是自己给自己安慰,就因为我们总讲这句话,在整个员工里面,所以我们在2002年的关键字就是说坚持到底,就是胜利。我们必须自己给自己,在没人温暖你的时候你要学会左手温暖你的右手。”
在《对话》栏目现场,马云还说:“我倒是这两年我有新的想法。就尤其这两年内,我对互联网冬天的看法发生了变化。我认为其实现在要比互联网冬天更痛苦。冬天没人关注你,被关注是痛苦的。尤其2004年阿里巴巴被关注以后,还会关注,我不适应被关注。用显微镜一照,越照越难看,没办法关。但是我永远坚信冬天并不一定每个人都会死,春天不一定每个人都会发芽。你每一天做企业都是在做冬天。所以我坚信今天很残酷,明天跟残酷,后天很美好,但是绝大部分死在明天晚上,没机会。”
主持人:“所以过冬,虽然对于日新月异的互联网的发展来说,它已经成为久远的昨天。但是今天马云先生一提,我们还是明白了,马云先生之所以愿意在当年跪着生活下去,是为了期待更多的人从此趴下去。这大概是您的一个过冬理念的精髓。”
马云:“是,竞争者是杀不掉的,他们一定是自己杀掉自己的。环境会杀掉它,产业的变化会杀掉它;自己自狂会杀掉它;自己看不起自己会杀掉它;自己踩错点更会杀掉它。所以我认为最大对手还是自己你不要忙着去替社会清理这些事情,它自己会清理的。”
商道智慧
记得有首歌中这样唱道:“最孤独的时候不会有谁来陪伴你,最伤心的时候也没有人来呵护你,只有你自己经历着一些必经的经历……”很多时候,当我们遭遇了挫折和苦难,不可能每次都有人能及时提供给我们帮助,这时候我们不能“坐以待毙”,而是要学会自我安慰、自我救赎,自己给自己温暖和力量,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在没有别人温暖的情况下度过“寒冬”。
找到所有的出口——论史玉柱的企业家特质
如果下海失败,我就跳海
史玉柱语录:
如果下海失败,我就跳海。
精彩解读:
被誉为“20世纪世界奇人”的美国盲聋作家、教育家海伦·凯勒,信奉这样的座右铭:“人生要是不能大胆地冒险,便一无所获。美国哈佛商学院心理分析专家亚拉伯罕·扎莱尼克曾经说过,要想了解企业家,首先应当了解少年罪犯的心理,即追求自主和摆脱束缚,有一种内在的叛逆和不怕风险的精神。叛逆,乐于冒险,必是企业家具备的特质。”
只有充满胆略的冒险,才能为我们带来通常难以企及的成功。企业家对现状总是感到不满,对常规和惯例总是有着天然的抵触情绪。有人描述说,史玉柱有巨大的勇气和胆魄以及敢于冒险的精神。
万科集团董事长王安曾说过:“企业家与其他人的不同点就是偏执,执著还不能说明问题。企业家除了偏执之外,偏执里面包括执著,别人认为不可以,他却认为可以。”
1989年,史玉柱从深圳大学研究生毕业,年仅27岁,回到了原单位安徽省统计局。在这个年龄做到处级干部,再加上有高学历、领导赏识,如果史玉柱继续留在统计局,未来的仕途可以用“不可限量”来形容。
可是,真正的成功者是不会安于现状、更不会甘于现状的。史玉柱正是一位不安于现状、不甘于现状的勇士。回到单位的史玉柱作出了令所有人意料不到的抉择——辞职。他办理了辞职手续,告诉家人:“我要下海。”这是一个让周围人惊讶的选择。
在1989年,拥有研究生学历的人还相当少,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这一年全国毕业研究生仅为37232人。政府机构的工作人员拥有这么高学历的就更少了。而这时的他,如果本分安稳的踏实工作,从一个年轻的处级干部,一步步上升,可以过着旁人羡慕、称赞的舒适生活。
因此,他的辞职引起了领导和同事们的惋惜。连平素最了解他的父母那时也觉得他是一时冲动。放着稳稳当当的“官”不做,舒舒爽爽的日子不过,偏要跟着起哄,一旦他下海失败,又丢了统计局的工作,会“竹篮子打水一场空”。但这没能阻止史玉柱的决心,他明白,自己的心里正涌动着一股不可遏制的创业冲动。
“下海不成功,我就去跳海。”史玉柱决定下海时对朋友如是说。这句话所透露出的义无反顾足以震撼很多人。
史玉柱天生就有一种冒险精神。
小时候的他看了《十万个为什么》之后,迷上了科学技术,千方百计地去研究和试验里面讲的东西。小学五年级时,史玉柱按照《十万个为什么》中的方法,组装了一个收音机。
之后史玉柱一天天都忙忙碌碌,大家都不知道他在忙什么。直到有一天,爆炸声传来,人们才知道他在调制土炸药。原来,看了《十万个为什么》里关于“一硝、二磺、三木炭”的炸药配方,史玉柱久久不能忘怀,于是大胆地开始尝试。
几经反复,终于配制成功了。但是他还想试试自己亲手做炸药到底有多大的威力,于是在天黑的时候,他悄悄把炸药埋在了路边。
果然,炸药爆炸了。这一响,吓坏了正巧路过的邻居,也震怒了望子成龙的父母的心,更是让史玉柱成为了一个响当当的人物!从此,史玉柱有了一个威风凛凛的外号:“史大胆”!这个称号在史玉柱居住地的附近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也许正是因为从小就胆大,以至于后来在商场上拼杀的时候,他依然是胆子大,敢于做高风险的行业。从保健品到网游,史玉柱都在追逐暴利,涉足风险极高的行业。
我们也应该知道:冒险制造奇迹的背后,还存在着一些必然的因素。如果没有这些原因,就算有再好的运气,奇迹也不可能转化为长久的成功。
一个真正的冒险家肯定不是一个莽夫,就算是孤注一掷,也绝不是在逞匹夫之勇。我们进行人生冒险,真正能够依靠的只能是过人的胆略,而非仅仅胆量。
史玉柱是个敢想敢干的人,年仅27岁的史玉柱,拿着4000块钱开始了他的创业生涯。
1989年8月,在没有资金,没有队伍的情况下,史玉柱赊了一台电脑和半个广告版,开始销售自己开发的中文软件M—6401,4个月之后,便收入百万。
史玉柱第一次创业冒险成功。
1994年巨人的产值是10亿元,而他随即制定了一个百亿计划。
1994年,巨人集团的年产值不到10亿元人民币,史玉柱却要求1995年产值达到50亿元人民币、1996年跃过百亿大关。这样的高速度,只有在中国50年代末的“大跃进”时代听说过。
在史玉柱心中“做个商界最强的人”,用实力去建立商界的规则是他孜孜追求的目标,正是这种性格使然,造就其狂热不羁。难怪有人说:“正是史玉柱本人,狂写了90年代中国企业家的一段兴衰史。”
而过分的狂热也会变成冒进,即使史玉柱知道,“必须要实事求是”。不能头脑发昏,根据一些不切实际的东西去推理一些虚无缥缈的东西。对外对内都得客观地评估。
现在,斥巨资进军网游行业的史玉柱怀揣《征途》高调露面,并且已经放出了“两年内在纳斯达克上市的目标”。因为,史玉柱觉得既然投广告、砸钱能把脑白金卖疯,网游也能这么干。
商道智慧:
经济学家柯兹纳说:“机会源于信息不对称。”创业家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对机会具备天生的敏锐感和判断力,正是这种“精细和敏锐”使创业者能够抓住眼前稍纵即逝的机会,并且常常先于平常人看到这些机会的苗头,从而为采取行动赢得先机。
我与网络游戏绑在一起了
史玉柱语录:
我的下半生不会再关注别的,只与网络游戏绑在一起了。
精彩解读:
安德鲁·格鲁夫说过:“唯有偏执狂才能生存”。史玉柱似乎不断用自己的事实在证明这一点。尽管当年倒在了巨人集团上,他从来没有放弃做一个巨人的梦,征途网络仅有的两款游戏就有一款叫《巨人》,他新成立的海外公司也叫巨人。
追随史玉柱十余载,巨人集团副总裁程晨无疑是最了解史玉柱的人之一。程晨记得史玉柱一直说“巨人神话”的核心是一种精神,一群年轻人执著追求自己选择的事业并为这种追求不顾一切地拼搏精神,是追逐太阳的精神。夸父这种精神也就是格鲁夫所讲的“偏执狂”的精神。
她认为,史玉柱对于任何事情都是偏执而疯狂的。甚至包括喝酒,她说:“疯狂的喝了一阵子黄酒以后不喝了,就改喝蓝带,疯狂地喝蓝带过去以后,就开始疯狂地喝葡萄酒,直到现在没有变化。”
在经历失败以后,史玉柱也曾疯狂地热爱旅游行。史玉柱说,那个时候,这是我的一种爱好。说起当时的那辆奔驰500,史玉柱依然很激动。所有的名山都去过了,包括唐古拉山、天山、西藏。全中国他唯独没有去过的地方也只有台湾和澳门了。
史玉柱的“偏执”不仅是表现在生活上,在工作上,史玉柱这种偏执狂的精神表现得尤其突出。与其他大多数企业家不同的是,他把工作看成了一种娱乐。除了对公司事务的热爱之外,史玉柱没有任何爱好。
史玉柱的偏执还体现在他不断地挑战权威,无论是当初进入保健品行业,还是后来进入网络游戏行业,他都不是先入者,但是通过其独特的营销方式,他一样能把一个不怎么出色的产品做到极致。
即使在保健品行业里做出了惊天动地的成就,史玉柱依然没有放弃曾经的梦想——在IT行业出人头地。史玉柱说:我的下半生不会再关注别的,只与网络游戏绑在一起了。
在开发网游《征途》时,他充分地与《征途》玩家沟通和互动,给自己规定了任务:每天要接触多少个玩家,在他们被杀的时候上去安慰,在他们愤怒的时候上去了解缘由。在游戏里“国战”即将开始的时候,史玉柱总是身先士卒冲锋陷阵,形成了和玩家泡在一起的习惯,对玩家的理解让史玉柱有了偏执的“本钱”。
面对史玉柱的偏执,《征途》的研发人员都不敢掉以轻心,有个研发人员笑着说:“老板是最难侍候的一个玩家,这个偏执的玩家经常在半夜三四点发现游戏中的问题,然后电话督促我们起来修改。”也正是因为偏执,才有了《征途》产品质量的保证。
除了对产品的苛刻之外,史玉柱的偏执还体现在“给玩家发工资”的营销策略上。在这个策略出来之前,中国网络游戏业内从没有“发工资”这种理念,史玉柱敢于这么干,大家说是赌性。
但他敢这么干,更多的是他知道玩家需要什么,玩家的切身感受在哪。并且,他能突破常规,给竞争对手一个措手不及。这已经是竞争的智慧,不是赌性了。
大胆的背后是缜密的思维,赌性的习惯却夹着谨慎的步骤,这两种气质非常奇怪地杂糅在史玉柱身上,造就他偏执的性格,而这种性格正是外人不能看透史玉柱的地方。
曾经有位著名的学者把企业家的这种执著精神比作是“激光”的光头:光头的力量很强是因为所有的光线都集中在那一点上。企业家的偏执和执著就像一支激光枪,让他们集中毕业精力追逐并实现他们的梦想。古今中外历史上,许多著名的企业家都是偏执狂,不但对自己的事业充满自信,而且不轻易受外界影响,在挫折面前坚忍不拔、永不放弃。
商道智慧:
作为一个企业家,拥有大胆、执著的精神是不败的秘决。一位商界高手曾说过,一个新的商机,有一半有机会,有一半的风险。有胆识的人,能够先抓住那一半的机会,剩下的一半风险就由意志力来坚持。只要能挺过来,前面就是一片光明。
摆脱逆境依靠的正是执著
史玉柱语录:
人在成长中所经历的大部分是逆境,而摆脱逆境依靠的正是执著。
精彩解读:
有了执著,生命旅程上的寂寞可以铺成一片蓝天;有了执著,孤单可以演绎成一排鸿雁;有了执著,欢乐可以绽放成满圆的鲜花。
马云说,“我认为要成功的话,永不放弃的精神是非常重要的。”执著而认真,会让你握有一张人生之旅的座位票。
水滴石穿的道理大家都懂,世上有什么东西比石头还硬,或比水还软呢?然而软水却穿透了硬石,只因坚持不懈而已。所以,古谚云“败后或反成功,故拂心处,莫便放弃”。宽容的背后时刻渗透着史玉柱在一次次失败后对成功向往的坚持与偏执。
史玉柱的这种偏执正如他一如既往地穿着白色和红色的运动服一样。即使是在巨人网络上市敲钟的时候,他居然也能得到特批,穿着白色运动装就上去了,而这是纽交所自创办以来绝无仅有的。
“送礼就送脑白金”这个恶俗的广告,大概是最能反映出史玉柱偏执性格的案例了。让全中国13亿人民听了近10年,史玉柱依然偏执地坚持着这个广告的投放。
对于史玉柱来说,烦归烦,销售力才是硬道理。
史玉柱坦白地承认:“这个广告质量非常差,很难看,只能在县级台或者市级台播放,省一级的电视台根本不让播出。但是很奇怪,这个广告播出后没几天,脑黄金的销售量就上去了。后来我们研究得出的结论是:观众是因为讨厌才印象深刻。脑白金真正地打开市场和这个广告密不可分。”
史玉柱之所以坚持这个广告的投入,并不是因为他的口味低下,而是在学数学出身的史玉柱眼里,广告的投放需要一个“沸点”:只要让这个广告达到一个“沸点”之后,只需要不多的火力,水就会保持在“开”的状态。相反,有很多广告则因为缺乏偏执,总是达不到“沸”点,最终功亏一篑。
但是,正是把脑白金做到了火爆之致,史玉柱成功地打了一个翻身仗。走出了困境,出人意料地还债,开始他新的事业。
再之后的网游,同样是出于对广告的偏执,史玉柱以打企业形象的方式,巧妙地规避现在的政策管制,即使遭到很多人的批评也在所不惜。
史玉柱的偏执也不是无缘无故存在的,偏执的背后是成竹在胸。
应该看到,其实史玉柱在坚持广告轰炸的同时,也是讲究了一定的技巧的。史玉柱采用的是脉冲式的广告投放策略:
每年只集中在春节和中秋节这两次高潮上。2月至9月初的广告量很小。而到了中秋节倒推十天,春节倒推二十天,是广告密度最大的时间。两者加在一起,一共是三十天。
“天空没有留下翅膀的痕迹,但我已飞过。”泰戈尔的话或许是广告的最高境界。史玉柱很明白这一点,于是将对广告的偏执,从脑白金到黄金搭档最后延伸到了《征途》:
一个身着白衣的少女,对着“征途网络”这四个字开怀大笑,这个广告丝毫没有美感可言,却给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从表面上看,《征途》这个电视广告很有步脑白金后尘的痕迹,许多评论人士也作此判断。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这个广告巧妙地规避了现有的广告政策管制,本身就体现出史玉柱偏执的性格,他就是要让观众讨厌这个广告,从而下意识地选择这个游戏。
最主要的是,大家看到史玉柱舍得花钱在中央电视台上打广告的时候,可能不曾想到,这个广告的制作成本其实很低;不曾想到,这个广告的播出,对《征途》当时的渠道建设的重要性;不曾想到,《征途》在亚运会中播出这个广告,是想借机提醒,网络游戏本身也是一种健康的娱乐,并积极进行体育营销的尝试,等等。
商道智慧:
想到这样就去做和敢于做是两码事。信念是一种需要,它是激励人按照自己认为正确的观点、原则去行动、去实现目标的一种强大的内在力量。而执著是企业家的最主要的精神,是在遇挫时走出困境的精神法宝。
我的长处是勤奋
史玉柱语录:
我从来没有想过自己有什么光辉的一面。我的长处是勤奋。
精彩解读: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这个世界对竭尽所能的人报以的是阳光大道,对只出一半力气的人给予的是弯曲小径。这是一条亘古不变的真理。
而企业本身就是一部勤奋的历史。无论是创业的领导者还是追随者,在创业史过程中都扮演着不屈不挠、勤奋努力的角色。在相对稳定的企业发展中,更是要用勤奋的精神激励自己和同仁。
事实上,尽管业界对史玉柱为人褒贬不一,不过,他的勤勉和用心却是外界和巨人内部一致公认的。
可以说,史玉柱是一个在寂寞中劳心劳力的磨练者。史玉柱说:“我多半时间都呆在办公室里。每天10点起床,看报纸看新闻,吃完午饭到办公室,晚上12点离开。”
用他自己的话说,是“我将我绝大多数的时间花在了工作上,哪有什么空闲去娱乐。”“没有生活,只有工作,除此之外读书,或者打打游戏可能就是我最大的乐趣了。”
据说,在《征途》开发过程中,史玉柱曾经坚持和2000个玩家聊天,按2小时计算,2000个人,就是4000个小时。一天按10个小时算的话,也要聊天400天。这是多么浩大的工程!他本可以找十几个人聊聊天就行了,其他凭借想象,也可以有个八九不离十。
但是史玉柱不这样想。他认为每个人都是一个宇宙,都有闪光点。如果能把分散在许多人身上的闪光点汇集在一起,就有了无人匹敌的竞争力。
跟人聊天很容易,尤其是目的性不强的聊天,很可能是难得的消遣。可是真要咬定目标去与新新人类聊天400天而不生出厌倦来,史玉柱怕是第一人。
一位跟随史玉柱创业至今的伙伴评价史玉柱时说:“他有时工作起来太可怕,完全忘记他自己只是一个普通人。他可以一连几天很少睡觉,一连几餐吃盒饭,但决不会容忍计划的事情没有按时完成。”
“我们都盼着史总早点结婚,节假日少点加班开会。”史玉柱的一位下属“抱怨”,她的独身上司有时候是个工作狂。
有一个有趣的小故事说,一次,四通的董事长段永基在打完高尔夫球之后就劝史玉柱说,“你该去参加体育锻炼了。”史玉柱马上回答说:“我每天都骑马四个小时。”当然,史玉柱的骑马,是在游戏中。
据说,史玉柱精力旺盛,常常凌晨还不睡,即使把《征途》游戏做到了美国上市,他仍会花费大量时间在自己和竞争对手的各种网络游戏上。
而曾经一位与史玉柱打过交道的财经记者在一篇文章中这样描写史玉柱:“在和他接触的有限几天的时间里,他的生活似乎只有工作、开会和与下属一对一会面。这样的日子在我看来单调得有些可怕,但或许在他眼中却是种幸福的体现。”
商道智慧:
勤奋是个人成功的要素。干任何事都需要艰苦奋斗。不管是在创业史过程中,还是在相对稳定的企业发展中,领导者都要用勤奋的精神激励自己和同仁。
我每天呆的地方只有3个
史玉柱语录:
我每天呆的地方只有3个,办公室、家和车里。
精彩解读:
多年之后,几经沉浮的史玉柱,生活方式并没有多少改变。史玉柱不爱应酬,除非万不得已;也不爱运动,喝茶和抽烟是史玉术柱的两大爱好。最经常的运动是“在游戏中骑马”;整天想着工作那点事,还老盯着别人干活。他通常是开着一辆巨大的白色通用房车上下班。
“我有一些朋友,但也都是生意上的。公司的管理层十几年来几乎没有变动过,但他们全都是我从人才市场上招聘来的,没有一个是以我哥们身份进入公司的。”
史玉柱说,与陌生人接触会让他感到“不自在”,除非有投资项目要谈,否则他轻易不参加应酬。“他的生活很简单,应酬很少,不太爱和外人接触。”与史玉柱共事十余年的秘书汤敏这样总结她的老板。
经过了巨人事件历练的史玉柱曾这样评价自己:我从来没有想过自己有什么光辉的一面。我的长处是勤奋,是坚强。别人用5个小时做的事,我会攻它3天3夜。
史玉柱当初的副手刘伟,如今已成为巨人网络总裁,她认为,史玉柱能够重新爬起来,主要原因有三方面:“特别勤奋、心无旁骛、坚持不懈。”
史玉柱特别爱看书,常常是通宵看。厚厚的一摞,到第二天刘伟给他整理桌子时,说都看完了。
脑白金的很多宣传文章他要自己写。曾经有一次,为了一个项目花去他整个五一长假,纯手写,铅笔都写凸了好几根。
刘伟这样评价自己的老板:“他确实是个很有销售才华的人,但这是建立在他非常了解市场的基础上的,所谓营销奇才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很多人轻描淡写在说他是营销大师,能够把一个普通的东西卖得很好。其实,光靠点子是没有用的。他虽然是个高智商的人,但他同时也是一个特别勤奋的人。”
在脑白金的开发过程中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史玉柱天天跑药店,跑农村,去跟他的未来消费者们交流。开拓无锡市场时,当地几百家药店他都跑过一遍。接下来每次启动一个市场,他都这么干。
他认为,老板冲在第一线了解到的情况,跟听汇报来决来决策,完全是不同的两回事。
正是因为如此,才有了下面员工即使在大年三十,也仍然坚守在全国50万个商场和药店里面,别人早回家过年了,史玉柱的9000名员工依然顶着寒风在那里一丝不苟地搞脑白金促销。
商道智慧:
往往很多时候,行动要比口号有力得多。老板勤奋,整个公司的员工都会看到,并受到影响。
如果有一天我不干了
史玉柱语录:
如果有一天我不干了,那肯定是因为企业不需要我了,或者身体不行了,否则我不会停下来。
精彩解读:
大凡成大器者,聪明是其一,最重要的还是勤奋,是后天不懈的努力。台湾的经营之神王永庆是在世界华人中数一数二的人物,勤奋是他的成功秘诀。
李嘉诚少年时代为了生活,曾做过推销员。他曾说:我17岁就开始做批发的推销员,就更加体会到挣钱的不容易、生活的艰辛了。人家做8个小时,我就做16个小时。
“一勤无难事”,王永庆的这句话贯穿了他整个奋斗的人生。王永庆最早的生意是开米店。但是,他的米店却能在社区中有口皆碑。
为什么呢?秘决在于,王永庆可以做到对社区居民了如指掌。当某一户居民即将吃完家中的米时,王永庆就会自动送上门,而且当时并不收钱,到了居民发薪的日子,王永庆才登门上访。
正是因为有了这样艰苦细致的工作,才成就了今天的大企业家王永庆。即便是到了90多岁,王永庆依然每天晚上10点睡觉,2点半起床办公,每周工作100多个小时。
同样,史玉柱是一个勤奋的人。有位长期跟踪史玉柱的专家说:“如果把中国所有做网络游戏的企业老总集合起来,史玉柱肯定还是头儿,因为他最了解市场,最了解消费者,他的模式最有效。”为什么呢?归根结底,也许就是两个字:勤奋!因为史玉柱一直在坚持不懈地研究着他的消费者。
也许,从一个流传已久的小事故中,我们就能感受到这一点。据说,在开发《征途》的过程中,史玉柱曾经坚持和2000个玩家聊天。按2小时计算的话,2000个人,就是4000个小时。若一天按10个小时算,也要聊天400天。这是多么浩大的工程!
按常理来年,他可以找十来个人聊聊天就行了,其他的凭借想象,也可以猜个八九不离十。但是史玉柱不这样想,他认为每个人都是一个宇宙,都有闪光点。如果能把分散在许多人身上的闪光点汇集在一起,就有了无人匹敌的竞争力。所以他一定要坚持把这项“工作”做完,做好。
跟人聊聊天,尤其是目的性不强的闲聊,可以成为一种难得的消遣。可是真要咬定目标去与新新人类聊天400天而不生出厌倦来,史玉柱怕是第一人了。在网游行业中,能“每天做10个小时的网游客服”的老总有几个呢?史玉柱做到了这点,所以他收获了更多。《征途》毫无疑问地成为了2006年网游界最成功的游戏之一。
商道智慧:
有时候成功的秘决非很简单,勤奋就可以,但是很多人不容易坚持到成功的时候。
我最大的品质是坚强
史玉柱语录:
我最大的品质是坚强。我的长处是勤奋,是坚强。别人用5个小时做的事,我会攻它3天3夜。
精彩解读:
被誉为“垃圾广告”的脑白金、让青少年沉迷的网络游戏,这些充满争议性的话题,总是围绕在史玉柱这位中国富豪的身边,毫不夸张地说,他算得上是目前中国最具争议的富豪之一。
一本英文杂志评论说,史玉柱最大的本事是“销售一些本不值钱的玩意儿,同时挣得盆钵满盈”。
他酷爱白色运动服装扮,在自己公司组织的记者招待会上总是戴着墨镜上台演讲;参加各种活动时,他常带着数个黑衣保镖;最喜欢跟人强调自己如何从“首负(中国最大的负债者)”翻身的故事;他的公关承认对他永远直言不讳头痛不已,而他的直爽又使他成为媒体眼中最受追捧的采访对象。
“史玉柱,我终于见到你了,而且还是活的!”在一场名为“中国经济的未来”的互动论坛上,有人这样表达对史玉柱的崇拜之情。此话一出,台下哄堂大笑。
在马云抛出“过冬论”之后,到场中小企业者尤其关注史玉柱是如何从低谷重新站起来的。
“我想问您是怎么站起来了?”有人提问。
“总结经验教训。”史玉柱回答道。
“怎么总结经验教训,能说得详细点吗?”
“就是天天开批斗大会。”
2007年,史玉柱以“坚韧之魅”入选“2007年中国魅力50人榜单”之六大经济人物。失败之后能够再度崛起是他获得此奖项的一个原因。
善于广告宣传的史玉柱很少评价自己,但他却明确表示,自己最可贵的优点就是“坚强”。他认为:“一个人倒下去之后,这个人的价值应该是增加的,因为教训能够使一个人成熟,成功能够使一个人头脑发昏,失败能使一个人更有价值。”
新华社曾评价史玉柱说:“失败有两种,一种是事业失败,另一种是精神失败。很多企业在事业失败后,精神上也失败了。但巨人在事业上失败后,精神不败,所以可以站起来。”
“这个世界上,没有人能够使你倒下,如果你自己的信念还站立着的话……”马丁??路德如是说。其实一个人一生能做成一件事很不容易,世上没有什么诀窍,只不过是坚持一下,再坚持一下。史玉柱正是用他的实际行动和辉煌成绩,诠释了“坚强”的真正含义。成了为当代中国“凤凰涅槃”式的样板。
在《对话》节目中,张树新曾问史玉柱:“你有没有垮?”史玉柱回答说:“没垮,肯定没垮。我是没垮,垮了就不敢坐这儿了,珠海巨人集团可能是史玉柱一生办的其中一个企业,所以这个垮了,不能证明史玉柱不行了。”
从1997年到2000年这几年中,用“死而复生”、“卧薪尝胆”、“东山再起”这些词来形容史玉柱的商业做传奇一点都不过分。在史玉机柱的身上,突显出“执著与毅力”的魅力与价值,而“坚强”也正是对史玉柱的最好注脚。
曾有一些企业家说,如果是现在把我归零,我可以再来一次。然而,史玉柱是把资产归为负数,甚至负得还很多的时候一还能够再起来。
骨子里希望自己重新站起来的史玉柱,正如越王勾践一样,势必重新崛起。他这样评价自己:做事越少越好,一旦决定要做一件事情,碰到再大的困难都要迎头赶上往前冲。
史玉柱是坚强的。如果说,史玉柱不足够坚强,那么就不会有脑白金、黄金搭档以及后来的巨人网络。在1997年初败得一无所有的时候,史玉柱也没有想过要放弃。他用实际行动印证了他的同行马云的那句话:“没有放弃,放弃是最大的失败。”
在那样的处境下,经过深思熟虑,史玉柱迅速抽身,决定离开珠江三角洲这个“白区”,开辟“苏区”。
史玉柱说:“等‘苏区’发展起来以后,我们再来解救‘白区’。”史玉柱选择的“苏区”是长江三角洲地区。后来证明,这里的确是后来十几年来中国经济增长最快的地方之一。我们不得不佩服史玉柱的眼光。
于是,史玉柱就去了江苏、安徽一带隐居,并秘密进军保健品市场。直到2000年5月,史玉柱出现在那篇叫《南京街头雄心勃勃的神秘客》的新闻专访中……
再后来,有记者叫史玉柱评价一下他自己,什么东西自己最满意?史玉柱只回答了两个字——“坚强”。
商道智慧:
古今中外,无论哪个领域的成功人士,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有超人的毅力、百折不挠的坚持力。不放弃,是最大的坚强,处于困境的时候,更要坚强。
最快乐的事
史玉柱语录:
从很低的起点一步一步往上爬,是最快乐的事。
精彩解读:
性格是人生的指挥官,你拥有什么样的性格,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性格主宰着一个人的行为,性格决定着一个人的一生。永不言弃的执着的史玉柱将不断造就新的辉煌。
加里宁曾说:只有向自己提出伟大的目标并以自己的全部力量为之奋斗的人,才是幸福的人。
史玉柱说过“人在成长中所经历的大部分是逆境,而摆脱逆境依靠的正是执着。”史玉柱还说过,商战的残酷,对他来说,乐趣在于“你的计划最后变成了现实。不在成功的一刹那,在过程里。”
1994年,史玉柱的巨人集团因成功开发脑黄金,赢得市场满堂喝彩而“晕头转向”,不能客观评价自己的真正实力,仓促上马巨人大厦。开始设计为18层。而后史玉柱觉得不过瘾,加到38层、64层、72层。然而在这“大跃进”的背后,巨人集团埋下了危机的种子,终于在1997年1月集团崩溃。
在那时,史玉柱除了身边几个最亲近的人外,没有人相信他还能重新站起来,但史玉柱没有放弃自己,他执着依旧,失败后没有倒下,而是卧薪尝胆,奋发图强,转战各地,另谋出路。在隐忍中积聚着爆发的力量,终于有一天史玉柱因为其永不言弃的精神再一次成为国人瞩目的焦点。
“脑白金”做得更大之后,史玉柱把它的部分卖掉换回现金,投资更加保险的银行股份;剩下的“脑白金”资产也都同时变成了随时可以套现的两个上市公司股份。
“成鱼翻身”的史玉柱依然执着和追求着,他没有抛弃创业时的梦想——在IT领域出人头地。“如果有一天我不干了,那肯定是因为企业不需要我了,或者身体不行了,否则我不会停下来。”于是,2亿人民币的大手笔砸向网游,史玉柱开始了他新的追求旅程。
跌倒之后又重新爬起,史玉柱说:
从很低的起点一步一步往上爬,是最快乐的事。
柳传志认为,史玉柱跌倒了能够再起来,最关键的一点是他个人的意志、品质。
他说:“企业家本身是不是有一定的先天性呢?我就老在琢磨这些事,因为在我们投资以后是需要有好的企业家出现的。总体来讲,应该两个方面都有,一个人先天的意志、品质可能不是学得来的,有的人他有好的意志、品质,他自己也没发现,他要被激发。这个被激发的过程并不是说他学来的,他实际本身具有的,只是他不知道。就像现在演的一个电视剧叫《士兵突击》中的许三多一样,他可能本来有很好的潜质,他自己也不知道,父母也不知道。他要被激发出来。我觉得做得好的企业家,特别是一个创业者,要设立目标然后拼了命地去追求,这一点我觉得是一个首要地位条件。”
喝茶和抽烟是史玉柱的两大爱好。此外,“习惯放点东西在手里,否则心神不宁”一一如果用心理学知识来解析,这是内心焦虑和缺乏安全感的行为表征之一。毕竟史玉柱尝尽了人间冷暖和隐姓埋名的无奈。
史玉柱最难过的一段日子是1998年上半年,即使脑白金项目上马前后。“那时,我连买一张飞机票的钱也没有。有一天,为了到无锡去办事,我只能找副总借,他个人借了我一张飞机票的钱,1000元,飞到上海,当天直到无锡,住在30元一晚地招待所时,女服务员认出了我,但她并没有讥讽我,相反还送了我一盆水果。那段日子,我是一贫如洗。”
那时候,史玉柱已经交不起手机话费,直到1999年,才重新用上手机。出差时主要是坐火车,硬坐。
史玉柱曾经在一次采访中说过,在人们视线消失的两年里,是我的剥茧重生之时,也是我命运大劫之时,曾经有三次差一点“看不到明天的太阳”。
一次是在1997年,他在西藏开车时遇到公路塌方,车头都埋入了石堆里,再差几秒钟就完了;一次是在1999年9月,在安徽黄山附近,他开着丰田吉普,车子以120公里的时速前进时,摔入了7米深的山谷。但是,他每次都奇迹般地活了下来。
还有一次是在1997年8月,在攀登珠穆朗玛峰时,到了海拔6000米的高度,筋疲力尽的他把氧气袋里的氧气吸空了,差一点去见了“马克思”,所幸的是最终平安度过了鬼门关,活着回来了。
巨人的残留问题,成了史玉柱超越自我、重新开始不能绕开的坎,但时间和社会的宽容成了史玉柱“复活”的关键因素。
在中央电视台经济年度人物颁奖晚会上,国际奥委会委员何振梁对史玉柱的颁奖词为:“第一次,他上演了一个成功的版本;第二次,演绎了一个失败的案例;这一次,他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并完成了对企业家精神的定义——执着、诚信、勇于承担责任。”
史玉柱是难以捉摸的,他看起来“文质彬彬,甚至有些腼腆和害羞”,实际上却“执着,精明,而且具有极强的表达和鼓动能力”。
《中国企业家》:改革开放30年,中国终于生成了自己的企业家阶层。你认为在企业家阶层的进化史中,自己处于一个怎样的节点?你觉得自己和前后出现的企业家相比,最大的不同之处是?
史玉柱:任何人的故事都由所处的时代、历史做背景。我从一个出生在县城的学生,到有机会读名牌大学、去当时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深圳、到从开发软件开始做企业,到今天拥有一点成就和对办企业的认识,其中的沉沉浮浮、悲欢艰辛,都有深深的时代和历史烙印。无论如何,都应该感谢发轫于1978年的改革开放给了我们这代人巨大的机会。正是因为中国社会大转型,制造了无数的机会,才让年轻人有可能在历史潮流中实现自我价值。
我可能要算是改革开放之后第二批创业的企业家吧,第一批大概是1984年之前所谓的“个体户”时代,而到了1989年那个时候,机关干部或是知识分子下海经商已经十分普遍了,我既是机关干部又是知识分子,当然也就属于这个群体。
很多人给我贴过各种各样的标签,我想最贴切的应该是创业者。下海创业,可以说是因缘际会吧。最初的创业是在深圳做汉卡,那时的感觉特别好,从很低的起点一点点往上爬,是最快乐的时候。说到与其他企业家最大的不同:我的创业经历可能比很多企业家更富有戏剧性,成功和失败都轰轰烈烈。
商道智慧:
成为一个好的企业家,特别是一个创业者首要条件,就是要设立目标然后拼了命地去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