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幼儿情商与教养0~3岁
6251300000009

第9章 注意事项

注重孩子的童年经验

大脑决定着人的智慧和才能,也是情感的物质基础,但它也不是一生下来就是定型的,它随着宝宝的成长而不断完善,但最快捷的发展时期则是在童年。

童年是养成一生情绪特征的重要阶段。这段时期的经验一经形成,便不会因日后的经验轻易改变。童年的经验会在情绪调节中枢中形成恒久的联结,而所谓童年经验又与父母给予的情绪教育很有关系。

心理学家高特曼指出:“父母的确可透过情绪教育改变孩子迷走神经被激活的门槛。譬如说可教导孩子客观辨识情绪,而不采取批判的态度,遇到困境时尝试不同的解决方式,而不一定要动手打斗或退缩自卫。”在适当的教养下,孩子能抑制迷走神经的活动,进而避免过激反应,具体的结果是孩子比较乖。

每一项情商都有其关键的发展期,多占据幼时数年的时间,这是很有道理的。每一个时期都是协助孩子培养情绪习惯的契机,如果错失良机,长大后便很难弥补。正因为童年时期留下的创伤长大后仍会留下恒久的伤痕。因此,你要特别留心孩子的童年经验。

事实证明,最重要的情绪经验来自亲子的互动,有的父母能充分认知婴儿的情绪需求,时时注意培养孩子的同情心。

同样,发现有些父母根本无视孩子的情绪变化,凭大人的意志安排孩子的一切。

以上这两种父母教养出来的孩子是完全不同的。事实上,孩子早年扭曲的性格或被忽略的情绪在长大后只能用心理治疗来解决。

但如果我们能在一开始就悉心培养孩子的情商,又何必等到以后来补救?

培养中的最大障碍

现代的孩子大多迷恋电视,且迷恋程度令人担忧,许多年轻父母对此不以为然,认为那只是小事一件,不会影响孩子健康的。专家认为,电视和香烟一样有害。尽管电视不像香烟对身体的危害要在较长时间里才能看出来。但是有人认为,看电视导致儿童肥胖症的人数增加,而肥胖又会引发许多严重疾病,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

看电视不会使人的肉体上瘾,却会使人的精神上瘾。尽管电视本身并不坏,但是被动地在电视上花许多时间,不利于提高情商技能。事实上,孩子们除了睡觉以外,花在电视上的时间最多了。到五岁,每个孩子平均看电视的时间相当于大学里上课的时间。

因此专家建议,全家每天花一点时间(两小时为宜)看电视。这个规定适用于全家每一个人,不仅仅是孩子。拿着电视时间表,和孩子们一起坐下来看,选择他们喜欢的节目。看电视太多只是消磨时间,并没有那么多让孩子兴奋入迷的节目。

尽管刚开始要费点劲才能控制住孩子看电视的时间,但是,一旦他克服了这个毛病,你会发现,孩子的创造力马上提高。第二步便是如何安排省下来的时间了。把棋类从壁橱里请出来吧,去图书馆借些书来,培养点画画等艺术方面的习惯,参加体育项目等等。但是,玩电脑并不和看电视一样有害,因为前者是主动积极而非被动的,有助于培养孩子的高情商。尽管如此,电脑只是现实世界的翻版,并不能代替亲人的拥抱、大自然的气息,因此花在电脑上的时间也应限制。

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

作为孩子的启蒙老师,父母对孩子的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望子成龙心切,但教子无方或方法有偏差是家庭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由此在家庭教育中出现了不同的教育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

溺爱型

把孩子放到了受特殊照顾的地位,对其十分溺爱,不考虑经济条件是否允许,不适当地满足孩子生活上的要求和欲望,想方设法为孩子安排舒适环境,提供优越的物质条件。对孩子的言行没有严格的要求和必要的约束,孩子做错事时,父母总是寻找客观原因,对孩子的散漫、霸道等不良行为不及时纠正管教,无原则地宽容甚至庇护。受这种教育影响,孩子娇气严重,意志薄弱,以我为中心,固执、任性,甚至蛮不讲理。

管制型

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对孩子提过高的要求,强迫孩子按照父母的意志办事,不许有差错,如果孩子犯了错误,无休止地训斥、说教、揭短,甚至讥讽打骂。

不为孩子考虑,总是一味地这也“不许”,那也“不让”,对孩子正当、合理的要求不支持、不引导,不能持平等态度,常常是父母说了算,从不允许孩子提出意见,处理问题不公正,还不允许孩子说明理由,父母自己有错或失误时,也不肯做自我批评。这种教育使孩子和父母关系紧张,导致孩子心理不正常,易恐惧、胆怯、消极或执拗、冷酷无情、粗暴,有时孩子还容易表现两面,当面一套,背后一套,慢慢养成说假话的恶习。

放纵型

对孩子放任自由,对孩子的学习、生活不关心,不具体管理,总强调自己工作忙,没时间,或强调孩子的学习就该由学校管,生活就该由自己管,所以对孩子的情况很少过问,对孩子的表现采取放任的态度。这种教育,使孩子性格孤僻、冷漠,得不到家庭温暖和具体帮助,也很容易染上不良习气。

总之,父母只有不断调整教育方法和方式,克服存在的弊端,才能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