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现实沿途坎坷皆风景
62548400000155

第155章

生产队和大队的人们,听说杨文军回来了。还是部队的医生,很多的人来找他看病。大院坝来了很多的人还排着队。农村人病很多,各种各样的病员都有。多数是慢性病,杨文军一时也解决不了。

没有处方签,开出去的处方是白纸处方,公社卫生院长不准拿药。卫生院长说,开这个开处方的人,是乱收钱搞资本主义。这些病员给他们说,开处方的人是解放军,部队医院的医生没有收钱。公社卫生院长不相信。亲自到杨文军家里面来看。卫生院长在杨文军家。看到杨文军确实没有收钱。他才相信了。同意一个人,只能拿一次处方的药,因为。药品是国家的计划物资,有些药品卫生院也采购不到。杨文军看了几天病员。多数开的西药,有些病员开了中药。病员们吃了杨文军开的药品,病情有所好转。看病的人越来越多。父亲有点讨厌,这么多人来打扰。

又看了两天病员。杨文军准备,把特务连卫生员,董成亮的东西,给他送到他家里面去。早饭后,杨文军。提着董成亮的东西出门了。按照他说的路线,来到大石公社八大队,叫白庙子的地方。董成亮说过,白庙子到他家不远。杨文军。来到一条石板路,下面是一条很深的河沟。又转过弯路。

突然。看到一个姑娘,在水塘边洗衣服。杨文军走了过去。她听到脚步声,站起来转过身。姑娘大约十八岁,皮肤白净。大约一米五五高。

杨文军问:“请问。董成亮的家,你知道在什么地方?”

她看到是一个解放军。手里提着东西。

她笑着问:“你是董成亮一个部队的?”又说:“我知道他们的家,一个大队的人,我等一会带你去。”

杨文军也笑着说:“我和董成亮是一个部队的,我回来探家。给他们家带了一些东西回来。”

她又说:“你跟着我来,我马上带你到董成亮家去,这里去不远。”

她端着装衣服的盆子,往旁边一条路走了。杨文军跟着她的后面。来到不远的一坐房子,她先进了屋。杨文军站在门口。她拿了一根凳子,叫杨文军到屋里来坐。杨文军拿过凳子来坐下。姑娘端着盆子,到里面屋去了。这时。从里面屋里出来一个,大约四十几岁的女人,她大约一米六高。杨文军。感觉不是董成亮的家。董成亮也说过,他的父亲,母亲个子都很高。年纪有五十几岁了。一会。姑娘又从屋里出来了,她来到杨文军跟前。

她对杨文军说:“我是董成亮的未婚妻叫李芳。”她又指着旁边的女人说:“她是我的妈妈。等一会。我带你去董成亮家。”

杨文军对小李的妈妈说:“你好。我是董成亮的战友,叫杨文军。”

杨文军明白了。又过了一会。李芳端来一碗合包蛋,放在桌子上。

李芳对杨文军说:“来吃一点东西,我们才一起过去。”

杨文军说:“我不能随便吃东西,这是部队的规定。”

李芳笑着说:“这里隔部队那么远,谁看得到。”

杨文军又说:“看不到也不能吃。”

李芳又笑着说:“你不吃我不带你去。”

杨文军没有办法。又说:“谢谢你们了。”

杨文军吃了合包鸡蛋。李芳穿好衣服,从里面屋出来。杨文军看了一眼李芳。她显得非常漂亮。她提着一个竹篮,里面装着东西,上面盖了一块布。

李芳对杨文军说:“走嘛!我带你去。”

李芳出了门。杨文军谢谢了李芳的妈妈,跟着李芳后面。下坡来到河沟边,过了一座桥又上坡,上完坡来到平地。

李芳问杨文军:“董成亮在部队,是做什么工作?”

杨文军说:“他是特务连的卫生员,是专门给连队的战士治病的。学到了医疗技术,工作可好了。”

李芳笑了。李芳又问:“他那里懂得治病的技术?”

杨文军说:“到了部队后。又到卫生队,也就是医院来培训学习的。”

李芳又问:“你在部队是做什么工作嘛?”

杨文军说:“我是在卫生队也就是医院里面。在药房管理药品,董成亮每一个月,要到我这里来领一次药品。”

李芳又笑着说:“你还好。还是管理他们的。”

杨文军说:“不是我管理他们,他是特务连管理的人。只是药品是我管理。每一个月来领一次药品。”

一边走一边说话。两个人来到一个院子。院子比较大。进了院子的院坝。院子里的人们,看到来了一个解放军。都出来看。

一个老太婆说:“董成亮回来了,你什么时候回来的?“

杨文军急忙说:“我不是董成亮,我是董成亮的战友。”

那个老太婆说:“看起来你和董成亮高差不多。”

李芳带着杨文军,来到院坝左边屋的门口,从里面出来一位,五十多岁的男人。他大约一米七高,面色黝黑。杨文军想,这可能是董成亮的父亲。进了屋后。李芳指着老人。

李芳对杨文军说:“他就是董成亮的父亲。”又对董成亮的父亲说:“他姓杨。董成亮一个部队的。”

杨文军说:“你好。我是董成亮的战友。”又说:“我回来探家,这是董成亮的东西,我带回来了。”

杨文军。把包拿给董成亮的父亲,他接过包。李芳到里面屋去了。

董成亮的父亲说:“麻烦你了。”

他拿来凳子。两个人坐下后。董成亮的父亲。

他问杨文军:“你认识李芳?”

杨文军说:“我不认识她。”

杨文军把来到白庙子,看见她在洗衣服,问你们家的时候。她说你们是一个大队的人,她带我到你们家来了。真的是遇巧了。”

他又问杨文军:“你看这个姑娘怎么样?”

杨文军笑着说:“非常漂亮。和董成亮组成一个家好得很。”

杨文军。把董成亮,在部队的情况给他讲。一会。从里面屋里,出来一个女人,大约五十多岁,一米六五。董成亮的父亲对杨文军。

董成亮的父亲说:“她是董成亮的母亲。”

杨文军站起来说:“阿姨你好!”

董成亮的父亲对杨文军说:“小杨。你坐嘛!”

杨文军又坐下。又把董成亮,在部队里的情况,接着讲给他们听。他们听了后,非常高兴。李芳也来到旁边听,她听了后。有时候她也在微笑。把董成亮在部队。杨文军知道的情况,都给他们讲了。

董成亮的父亲,对杨文军说:“你回部队后。给董成亮说,叫他回来相亲。你把这个话带到。”

杨文军马上说:“没有问题,我一定把你们的话带到。”

杨文军看了李芳一眼,她的脸上,带着幸福的微笑。在一起。又说了很多的话。董成亮的母亲做饭去了。到了中午的时候吃饭了。吃了午饭饭后。杨文军忙着要走。李芳拿出一个包给杨文军。

李芳对杨文军说:“这里是几双鞋垫,你回去带给董成亮。”

杨文军拿过包说:“要得。我一定带得到。”

说完话。杨文军走了,他们把杨文军送出院坝。杨文军顺着来的路回到家里。

杨文军回来这几天。父亲。对于杨文军不能接他的班,始终是耿耿于怀。几年没有相见面,他对杨文军有些冷淡,杨文军在三给他解释,也讨不了他对杨文军的欢喜。母亲劝解杨文军的父亲。

母亲说:“他在部队回来不来,没有办法接你的班,又有什么办法呢!儿子这么远回来看你。你应该高兴才是,这么多年没有在一起了。你们父子两个人,好好摆一下龙门阵。”

母亲劝解后。父亲的态度有所转变。其实。父亲是非常疼爱杨文军的。必经。杨文军是父亲的么儿。从小父亲特别喜欢杨文军。百姓爱么儿嘛!父亲在重庆热水瓶总厂,工作了二十年。专门在科研所工作了十五年,带了八个徒弟。他们研究开发了很多的新产品。大徒弟王治国后来当了厂长。父亲一直没有把关键技术,交给徒弟们。他一心要把关键技术交给么儿。杨文军不能接班,对于技术问题,他就不知道传给哪一个人。大徒弟王治国,给师傅哀求了很多次,为了热水瓶总厂的生成,师傅得把关键技术,交给你信懒的某一个徒弟。现在。父亲看来关键技术,交给么儿杨文军,是不太可能的了。他认为。他的关键技术外传了,是一个悲哀。关键技术又不能带走。这关系到热水瓶总厂生成问题。他只有想到了,第八的个么徒弟周刚,周刚是返城知青,父亲选他来科研所学习技术。他对父亲也非常尊重。

杨文军在家里。经常有人来找他看病。杨文军。还是乐意给他们看病。有些病员,吃了杨文军开的药品,效果还很好。他们又带来一些病员来,使用杨文军,忙于给病员检查疾病开处方。引起了公社一些人员的关注,也带领了一场风波。公社还派人员来了解,是否真的收钱。来人了解病员,来杨文军家里现场观看。杨文军确实没有收钱。

过了一段时间。来看病的病员少了一些。杨文军心里想。回来这么多天了。也应该到重庆,看一看大姐他们,随便去看一看,自己的老战友李直友。他在重庆第三军医大学读书,已经两年多的时间了,是自己的良师益友。

又过了一天。三哥从工作单位回来了,三弟兄团圆了,生产队的人十分羡慕。这是一个工农兵家庭。非常幸福的一个家庭。五姊妹,大姐在重庆钟表厂工作。妹妹在读初中。

杨文军对父亲说:“我到重庆去一下。看一看老战友和大姐。”

父亲说:“我也要到厂里去。有些事情还得给厂长,王治国说一说。安排谁来传承我的关键技术。”

三哥说“我们一起去嘛!”

父亲同意了。第二天上午。父子三人来到热水瓶厂。来到厂长办公室。厂长王治国亲自迎接。大家坐下后。泡了茶。王治国。称三哥和杨文军为师弟。王治国大约一米六五高,三十五六岁。微胖皮肤白净。身穿厂工作服。

热水瓶总厂。原来是一家私人企业,五五年。私人企业和国家合作经营后。成为。地方国营重庆热水瓶总厂,由重庆轻工业局,玻陶公司管理。五八年该厂成立了科研所,杨文军的父亲,在所里面搞产品研究开发。王治国读书毕业后,分配到该厂来工作。老厂长选派王治国等,几个有文化的青年。到科研所拜师学艺。

几年间。科研所开发出来,很多保温容器产品,该厂迅速扩大,十年间。由建立总厂时,一百五十多人,扩大到两千多人。成为西南地区,最大的保温容器生产企业。王治国工作勤奋,好学又埋头苦干。几年后。提升为生产科科长,又提升副厂长等职务。老厂长退休后升为厂长。他对师傅非常敬重。

王治国问杨文军:“师弟。你什么时间回来的?”

杨文军说:“回来有好几天了。”

王治国又问:“听师傅说,你在部队医院工作,很有发展前途。”

杨文军说:“我在部队医院药房工作,说不上什么发展前途,不过。部队在唐古拉山国防施工,医院要保障,施工人员的医疗任务。医院人员一时走不了。”

王治国。对杨文军父亲说:“师傅。师弟一时回不来,接班的事情你是怎么安排的。一定要考虑清楚?”

杨文军的父亲说:“杨文军没有办法回来接班。哪只有他的妹妹接班了。”

王厂长又问:“师傅你在厂里,科研所的那些技术,又交给谁呢?”

杨文军的父亲又说:“只有交给么徒弟周刚了。”

王厂长笑着说:“师傅。你终于把技术交出来了。”

中午的时候。王治国带着师傅,杨文军两弟兄来到伙食团,王治国办招待,在伙食团吃了中午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