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现实沿途坎坷皆风景
62548400000222

第222章

一个星期天的早上。杨文军。给销售人员发了货,早饭后。销售人员陈小明,杨存元。送货去了。陈军,陈兵。他们出租了一辆小货车,装了一车洒琪玛,鸡蛋饼,营养饼,送货到南坪副食批发部去。杨文军。到农贸市场去买了菜回来。又到成品库房清理存货。今天。销售出去的货比较多。库房里面几种糕点库存少了许多。只是花生糖,奶糖多一些。杨文军清理完后。把库房打扫干净。

大约九点多钟。听到渝川食品厂大门旁边。有几个人说话的声音。杨文军出了库房,来到大门前。看到食堂门口前,站做王治国和他的家属。家属手里提着一个口袋。还有周立光。杨文英。外侄女周兰。王治国家大约五十五岁,身高一米六五,微胖。穿着蓝色中山服,黑色裤子,黑色皮鞋。家属大约五十岁。一米六高。长头发。身材苗条。一身蓝色衣服。王治国正在和母亲说话。杨文军。来到王治国跟前。王治国又看到杨文军。

杨文军说:“王厂长来了。”

王治国笑着说:“你的父亲是我的师傅。我们是师兄师弟。”

王治国又伸出手来,杨文军。也立即伸出手和他握手。两个人同时说出,师弟,师兄好。两个人又同时笑了。这时。陈芬带着艳艳来到杨文军旁边。

杨文军对王治国说:“她是我的家属,这个小姑娘,是我的女儿艳艳。读小学一年级。”又对陈芬说:“他是父亲的大徒弟王厂长。”

陈芬笑着说:“王厂长好!”

王治国笑着说:“弟妹好!”又说:“以后。就叫王哥就行了。”

陈芬又叫女儿教艳艳,叫伯伯,伯妈。

艳艳立即叫:“伯伯,伯妈好!”

王治国,他的家属都说:“艳艳多乖的女儿。”

王治国的家属,提过袋子交给母亲。

她说:“给师母买了一点东西。”

母亲接过袋子。

她说:“你们来玩一玩就行了,还买什么东西嘛!”

王治国说:“几年没有看到师母了。前一段时间。听周立光说。师弟在汽车十七团部队里面,办了一家食品厂。师母也在这里。今天。是星期天。我们来看一看师母。”

杨文军说:“到食品厂里面去喝茶。”

杨文军。带着王治国。他的家属,周立光,杨文英,周利。艳艳。来到楼梯间旁边的办公室。杨文军,王治国,周立光,坐在沙发上,王治国家属,杨文英坐在椅子上。杨文军对杨文英。

杨文军说:“你泡一下茶,茶叶在办公桌上面盒子里。”

杨文英。给每一位泡了茶。王治国问杨文军。

他问:“师弟是什么时间办的食品厂,现在生意怎么样?”

杨文军说:“办厂两年多时间了。生意还可以。有三十几个生产人员。四个销售人员。”

王治国笑着说:“师弟不错嘛!办了这么大一个厂。用以前的话说,你成了资本家了。”

杨文军也笑着说:“我这么一个小食品厂。算得上什么资本家。”

王治国又笑着说:“玩笑话。改革开放了。国家允许私人办厂,做大生意。搞活国家经济。国家现在的政策好。”

杨文军说:“是呀!要不然。我还在农村种地。”

杨文军出了办公室。来到生产间。看到杨京在包装产品。

杨文军对她说:“来了几位客人。你把才做出来的产品,用袋子装一些,还在库房拿一些洒琪玛,到办公室来,他们尝一尝口味。”

杨京用袋子,装了刚才生产的营养饼,又到库房去了。杨文军又来到办公室,坐在沙发上。

杨文军说:“你们等一会。渝川食品厂的产品,拿来你们尝一尝。”

过了一会。杨京提着几个袋子,来到办公室,她放在茶几上后,又出去了。

杨文军说:“你们尝一尝。渝川食品厂生产的产品。”

杨文军。从袋子里面拿出营养饼,洒琪玛,给王治国,和他的家属。他们拿过去后。打开包装尝了起来。杨文军。又把糕点拿给。周立光,杨文英。周兰他们。

杨文军说:“你们也得尝一尝。要吃什么糕点。到生产间去拿。在我这里随便一点。要吃多少拿多少。”

杨文英笑着说:“在么哥这里。我们随便得很。我还要带一些回去吃。前一次。带了一些回去。几天就吃完了。”

杨文军笑着说:“今天。多带一些回去嘛!”

王治国尝了洒琪玛,又看了看包装袋。

他说:“洒琪玛很好吃。在热水瓶总厂大门口旁边。一家副食店里面,有洒琪玛,几种糕点,都是渝川食品厂生产的,我们的女儿买来吃过。洒琪玛和几种糕点都好吃。原来。渝川食品厂,就是师弟办的厂。看包装才知道。”

杨文军笑着说:“渝川食品厂,现在小有名气了。石桥铺地区,那些副食店都知道。他们要到这里来进货。”

杨文军。又叫王治国他们尝营养饼。他们又尝了营养饼。又一边喝茶。又讲了一些热水瓶厂的事情。

王治国深情地说:“我这一辈子。唯一对不起师傅,师弟的一件事情。就是没有兑现,我对师傅的承诺。把师弟弄到热水瓶厂来上班。真的对不起。”

杨文军急忙说:“这个事情不能怪你。在那一个年代,不是你说了算,虽然。你是热水瓶总厂的厂长。但是。在招工的问题上。要经过上级部门批准,还要申报的劳动部门批准。还有一个政策,农村户口。到城市厂里面去工作。是难于上青天。不是你的责任。你也不要责怪自己了。”

周立光说:“那个年代。国营厂家招收工人。还有通过劳动局批准。农村户口,劳动局是不会批准的。”

王治国叹了一口气。

他说:“我亲自。分别向公司写了两次报告。热水瓶总厂科研所,特招一名。政治思想好的复员军人,作为技术研究人员的后备力量,结果都没有批准。又写了一次报告。热水瓶总厂,医务室需要一名医生。是从部队医院回来的,还是没有批准。理由都是农村户口,公司不予批准。就这样卡下来了。我真的不好意思,见师傅,师母和师弟。”

杨文军笑着说:“师兄你不要怪罪自己。你进了最大的努力,也尽到了你的责任,我们应该感谢你才是。”

王治国家属说:“几次报告退下来后,他晚上瞌睡都睡不着。每天都说,我怎么对得起,我对师傅的承诺。我真的成了,言而无信的人了,有什么脸面去见师傅。我又怎么向师傅交代?”

杨文军说:“你们不要自责自己了。那是社会原因造成的,我和父亲没有怪罪你。也不会怪罪你们。我现在。办了一家食品厂。我现在很满足了。虽然。妹妹接了父亲的班,当了工人。可以说。我现在比妹妹好多了。”

杨文英说:“么哥。你是有能力,才办得起一家食品厂。”

在一起。又说了一阵话。这时。陈芬来到办公室。她叫杨文军出去一下。杨文军出了办公室。

陈芬问杨文军:“来了这么多客人。你看中午饭怎么做?”

杨文军说:“买菜也来不及了。我们等一会。到外面去吃火锅。你和艳艳一起去。”又问:“厨房的饭菜弄好没有?”

陈芬说:“厨房的饭菜已经弄好了。等一会。生产人员就可以吃饭了。”

杨文军。看了一下时间。快十二点钟了。杨文军又回到办公室。

杨文军说:“到十二点钟了。我们先去吃饭。吃了饭以后。我陪伴师兄,看一看渝川食品厂。”又问:“你们吃火锅还是炒菜?”

王治国说:“随便吃一点就行了。”

杨文英笑着说:“么哥。吃火锅嘛!重庆喜欢吃火锅。”

杨文军对王治国说:“师兄。我们吃火锅。你看怎么样?”

王治国也笑着说:“要得。客听主安排。就吃火锅。”

一行人出了办公室。杨文军又去叫上陈芬,带上女儿艳艳。一起来到,十七团部队大门旁边。选择了一家火锅馆。火锅馆里面,坐了一些客人。进了火锅馆。一股浓烈的火锅味道,扑面而来。服务员安排了一个单间。大家坐下后。服务员泡了茶。又拿过菜单。杨文军把菜单拿给王治国。

杨文军说:“师兄你点几个菜,大家不要客气。随便点菜。”

王治国又推迟说:“随便吃一点就可以了。”

大家推来推去。最后。大家都点来菜。过了一会。服务员又送来了啤酒。饮料。还有刚才点的各种菜。火锅底料熬出浓烈的味道。也十分诱惑人,大家开始烫火锅。大家又互相敬酒。酒足饭饱后。杨文军对王治国。

杨文军说:“回去休息一会。再看一看渝川食品厂。”

王治国说:“好嘛!参观一下师弟的食品厂。”

一起回到渝川食品厂办公室,坐下后。陈芬给大家泡了茶。又在一起说了一阵话。杨文军问王治国。

杨文军问:“现在热水瓶总厂效益怎么样,科研所还是原来那些人,开发了多少新产品?

王治国说:“热水瓶总厂。现在的效益还是不错的。科研所。开发了一些新产品。两个研究开发技术好的师弟,被公司调走了。缺乏后继研究人员。我还等几年也要退休了。科研所。后备研究人员不足。研究经费也不足,热水瓶总厂要持续发展。可能有一定的困难。”

周立光说:“科研所。梅元东所长。研究技术赶不上,调走的那两位师兄。梅元东是从外单位调来到。调走了那两位师兄进厂来,就被老厂长分配到科研所。跟着父亲搞研究十多年。有能力,有技术。”

王治国又说:“现在。培养技术人员来不及,也有一定的困难。原来师傅说过。热水瓶总厂有了科研所,热水瓶总厂就有了发展。科研所。没有研究出新产品来。热水瓶厂就会衰退。师傅说得对。”又说:“厂里现在接近三千人。还有两百多个退休工人。负担是很大。”

杨文军笑着说:“师兄。不说这些了。到生产间去看一看。”

杨文军。带着王治国他们。来到生产间。就闻到一股鸡蛋的香味道。

王治国说:“鸡蛋味道好香哟!”

杨文军说:“这是烤鸡蛋饼的时候,散发出来的味道。”

看到生产人员,忙着生产鸡蛋饼。王治国。到做胚子的地方看了看。又看到烤箱里面。拖出来烤成金黄色的鸡蛋饼。

他说:“鸡蛋饼就是这样生产的。”

看了生产间。又到油锅间看。生产人员正在制作洒琪玛。看到张勇。在大锅里造洒琪玛胚子。然后。把混合糖浆的洒琪玛胚子,铲到盒子里面压成板。然后。又切成方块。包装人员就拿去包装。

王治国说:”原来。洒琪玛就是这样生产的。”

杨文军说:“这才只是一半的工序。上午。还要炸洒琪玛胚子。”

看完了油锅间。杨文军。又带王治国来到糖果间。看到这里的生产人员。杨文友在熬糖。三个人在切糖。对面包装间里面。有人员十几个人员,在包装糖果。

王治国笑着说:“师傅弟。你办了这么大一家食品厂。三个车间。”

杨文军说:“我这个生产场地算什么车间。只是。生产一个产品的一间屋,范围非常小。”

王治国笑着说:“生产一个产品用一间屋。也算得上是一个车间,麻雀虽小,五脏齐全。那不是算什么厂?”

看完了生产间。油锅间,糖果间。王治国非常感叹。

他说:“师弟这样发展下去。要不到几年,你就成了大老板。真的佩服你。不愧是师傅的老么有能力。”

杨文军笑着说:“师兄过讲了。做这么一个生意。只是。比在农村种地好得多,现在。我也心满意足了。”

几个地方看完了。又回到办公室。母亲,陈芬也来到办公室。在一起喝茶,说了一阵话后。王治国。又问了母亲的一些情况。嘱咐母亲。好好保养身体。他会经常过来看望师母。母亲也非常感谢王治国。

王治国说:“师傅还有两个师弟,不知道师母在这里。下一次。来看望师母的时候。我叫他们一起来看望师母。”

母亲说:“他们有事情。工作又忙。有空时间的时候。再来看我就行了。不要这样急。”

王治国说:“我们跟着师傅十多年里,他对我们的工作上非常严格。但是。从来没有骂过我们。真的是一个慈祥的父亲。”

杨文军说:“父亲这个人性格温和。他讲道理不得骂人。”

王治国又说:“听师傅说。他十二岁。就跟着师爷做木工活。四零年。又到重庆望江兵工厂,拜师学艺做各种枪枝。重庆解放后。调到菜园坝飞机码头乐器厂,厂里生产手风琴,脚风琴,口琴。师傅在厂里面当调音师。五五年。水瓶厂和国家联营后。成立了热水瓶总厂。师傅又调到热水瓶厂来,做钳工,开发模具。五八年。热水瓶厂成立科研所。老厂长派他到科研所,带领我们几个有文化的徒弟,搞新产品研究。那几年。科研所。研究出来很多的新产品。厂里生产,销售非常好。热水瓶总厂,从合营的时候,一百五十几个人,发展到现在,两千多人的大厂。师傅是有贡献的,他经历的事情太多了。”

母亲说:“你师傅这个人,经历的事情是特别多。也经受了很多的磨难。他不怕什么困难,是一个顽强的人。”

大家在一起。又说了很多的话后。

王治国说:“我们要回去了。明天上午。厂里面要开一个会。我要早一点回去准备一下。”

杨文军又叫陈芬。把各种产品装了一些。杨文军。叫王治国的家属,带回去给家里,两个儿女们尝一尝。王治国和家属走了。杨文军。他们把王治国和家属,送到十七团部队大门口。然后。杨文军。他们回到渝川食品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