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中国发展战略概论
6263100000018

第18章 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任务

一、实施经济、社会和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一)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

实现可持续发展,核心问题是实现经济社会和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现在,国际上形成了一个越来越明确的共识,就是发展不仅要看经济增长指标,还要看人文指标、资源指标、环境指标。为了实现我国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为了中华民族的子孙后代始终拥有生存和发展的良好条件,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并切实解决经济方式的转变问题,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促进人和自然的协调与和谐,努力开创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二)把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放在重要战略地位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人均资源很有限,必须始终把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放在重要的战略位置。唯其如此,我们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20世纪,世界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迅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但也带来了一些严重的问题。比如,由于工业的迅速发展,由于资本主义国家在全球范围内对资源的掠夺,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许多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人民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这个教训值得深刻记取。在21世纪,我们要继续大力抓好稳定低生育水平,合理利用和严格管理资源,保持和创造良好生态环境的工作。能不能坚持做好人口资源环境工作,是关系到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安全,关系到我国人民生活质量,关系到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长远大计。

(三)重视环境保护

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最早源于环境保护,现在已成为世界许多国家指导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战略。经济的发展,必须统筹考虑人口、环境、资源等问题,不仅要安排好当前的发展,还要为子孙后代着想,为未来的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不能断子孙路。环境保护和计划生育,不仅具有近期效益,更具有远期效益;不仅有经济效益,更有社会效益。

(四)努力节约资源,实施可持续发展

在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中,我们要努力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节水、节地、节能、节材、节粮以及节约其他各种资源,农业要高产、优质、高效、低耗,工业要讲质量、讲低耗、讲效益,第三产业与第一、第二产业要协调发展;二是继续控制人口增长,全面提高人口素质;三是消费结构要合理、消费方式要有利于环境与资源保护,决不提倡脱离生产力发展水平、浪费资源的消费方式;四是加强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扭转一些地方资源受到破坏和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

(五)做好人口资源环境工作

(1)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关系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切实做好人口资源环境工作,不仅关系我们能否更好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而且关系我们能否更好地实现、发展、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进一步增强抓好人口资源环境工作的责任意识,继续坚持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党政领导班子要定期研究本地区人口资源环境工作,每年都要认真解决一两个影响和制约本地区人口资源工作的突出问题,做到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要坚持和完善责任制,明确有关部门的职责分工,协调各方面力量齐抓共管,加强督促检查,把任务和措施落到实处。

(2)人口资源环境工作要切实纳入依法治理的轨道。

(3)适应加入世贸组织新形势,不仅要把国内因素与国际因素结合起来考虑,而且要更多地考虑国际因素。既要考虑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又要考虑对我国提高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能力带来的挑战;既充分利用国外资源又不过分依赖国外资源;既不断促进贸易发展又确保环境安全;既扩大资源领域对外交流又防止珍稀资源流失,等等。

二、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一)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促进优生优育

(1)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主要任务是稳定低生育水平,同时要努力提高人口素质。提高人口素质,直接关系到中国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振兴的前途。要充分认识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要性、长期性和艰巨性,要加强计划生育工作,寓管理于服务之中,使计划生育事业真正成为造福人民的事业。(2)高度重视劳动就业、人口老龄化、人口流动与迁移、出生人口性别比等问题。(3)推动人口与计划生育领域的改革和创新,建立和完善依法管理、居民自治、政策推动、综合治理的工作机制。(4)抓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规的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人口与计划生育的工作重心,城市应放在社区,农村应放在村组,重点做好农村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农村计划生育工作。(5)加强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的管理和服务,建立以现居住地管理为主的工作机制,完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调控体系和相关政策,建立健全计划生育奖励和社会保障制度。

(二)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调控和管理机制

人口、资源、环境三者关系中,人口是关键,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人口宏观调控体系、计划生育体制和有利于计划生育的社会保障机制,采取教育、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使计划生育工作基本实现以宣传教育、避孕和常效工作为主,确保全国人口控制在预定目标之内。

(三)重视提高人口素质

人口问题不只是数量问题,还包括人口素质、人口结构与分布等问题。要把计划生育与发展经济、消除贫困、保护生态环境、合理开发利用资源、普及文化教育、发展医疗卫生事业、提高妇女地位、完善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工作结合起来,统筹规划,综合考虑,实现相互促进,协调发展。要努力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以及道德修养和身心健康水平,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促进国民素质的全面发展和提高。

(四)营造良好的人口环境

所谓良好的人口环境,是指适度的人口总量,优良的人口素质,合理的人口结构。良好的人口环境,将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环境、资源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三、合理利用资源

(一)合理开发和节约使用各种自然资源

依法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水、土地、矿产、森林、草原、湿地、海洋等国土资源,加强综合整治,实现持续利用。

(二)加强国土资源利用工作

应以提高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为目标,建立政府管理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资源优化配置新机制,全面加强资源调查、规划和管理,不断提高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水平。高度重视国土资源规划编制,并严格实施。

(三)重点推进水、土地、矿产资源的节约使用和合理利用,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1)水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极为重要的保证。要大力兴修水利,防治水害,努力建设水利型社会,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完善各大流域综合治理开发规划,因地制宜地修建大中小微型水利工程,合理调蓄水源。要抓紧解决部分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尽早兴建南水北调工程,合理调配工农业用水、生活用水和生态环境用水,把节水放在突出位置,节约生产生活用水。普遍推行城市节水工程,推广节水器具和设备,鼓励冷却水、工艺用水循环使用和再生利用。推广节水灌溉,发展节水农业,广泛使用喷灌、滴灌、集雨节灌技术,提高农业用水的利用率。

(2)土地特别是耕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根本。必须严格执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切实保护耕地,从严控制城乡建设占用耕地,遏制城镇村庄建设用地规模盲目扩张。在城市化进程中,尤其要加强耕地保护。

(3)实施海洋开发,大力发展海洋产业,同时加强近岸海域水质保护,研究预防、控制和治理赤潮,抓好海洋环境综合整治管理。

(4)加强资源调查评价和地质勘查,力争实现战略性矿产资源勘查的新突破,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

(5)继续深化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改革,推进国土资源市场体系建设,严格整顿矿业秩序,做到产权清晰、规则完善、调控有力、运行规范,依法维护资源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

(6)建立和完善国家重要战略资源储备制度,努力提高矿产资源对国民经济建设的保证力度。正确处理利用国外资源与维护我国资源安全的关系,积极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更好地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

四、保护生态环境

(一)重视环境意识和环境质量

江泽民提出:环境意识和环境质量如何,是衡量一个国家和民族文明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现在,环境问题已涉及到国际政治、经济、贸易和文化等众多领域。我们愿为保护全球环境作出积极贡献,但是不能承诺与我国发展水平不相适应的义务。我们扩大开放,引进外资,需要抓好环境保护工作,改善投资环境,同时,也要注意防止国外有些人把污染严重的项目甚至“洋垃圾”向我国转移,切不可贪图眼前的局部利益而危害国家和民族的全局利益、危害子孙后代。

(二)加强环境保护工作规划

环境保护工作是实现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一定要从全局出发,统筹规划,标本兼治,突出重点,务求实效,进一步控制全国污染物排放总量,改善重点地区环境质量,努力遏制生态环境恶化趋势。

(三)全面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

我国自然生态条件复杂,很大一部分地区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必须加强建设和保护。

(1)要积极开展生态功能区划和生态保护规划。在长江和黄河源头等地区建设一批生态功能保护区,加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推进生态省和生态示范区建设。(2)林业发展战略要实现从木材生产为主向生态建设为主的重大转变,坚定不移地推进天然林保护工程和重点防护林体系建设,扩大退耕还林规模,加快宜林荒山的造林步伐。(3)抓紧实施京津风沙源和水源为重点的治理与保护,建设环京津生态圈,减轻风沙危害。(4)以大流域为骨干,以小流域为单元,实施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切实减少水土流失。(5)加强草原建设,在游牧地区实行退耕封地育草,推进休牧还草,遏制草原退化和荒漠化。(6)湿地具有调蓄洪水、调节气候、净化水体、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多种生态功能。要切实加强我国湿地保护,严格控制湿地资源开发。加强陆地、湿地和海洋生物保护,实施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保护建设工程,恢复生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

(四)增强全民环境保护意识,提高实施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可持续发展是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之所在。只有各级政府、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努力,广泛动员,积极参与,才能取得成效。政府要全面提高环保综合决策能力和行政执法能力,鼓励和支持社会各界以及民间团体和非政府组织参与可持续发展的各项活动。深入开展环保教育,利用各种媒体和舆论工具,大力宣传环境保护知识和环境法规,提高公民环保意识,大幅度提高社会公众参与可持续发展的程度。健全环境、气象和防灾减灾监测预报、安全网络体系,增强各种灾害的防御反应、紧急救援和抗灾减灾能力。完善有关环境保护、资源管理生态建设和法律法规,加强执法,加快制定符合国际惯例和我国国情的可持续发展认证认可体系、产品质量标准体系、环境保护标准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和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五)强化城乡污染治理

(1)着力抓好重点流域、区域、海域和大中城市的污染治理。强化对大气污染、水污染、垃圾污染和噪音污染的综合治理。(2)坚持预防优先,严格执行新上基建和技改项目环境评价制度,实行生产能力建设改造与环境保护措施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运行。(3)抓紧对达不到国家环境要求的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产品升级换代,淘汰落后的生产工艺、设备和产品,整顿和关闭破坏资源、污染严重的各类小企业,有效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4)引入市场机制,改革污水和垃圾处理机制,全面推行收费政策,加快设施建设,积极推进重点城市的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加强农业和农村污染防治,做好规模化畜禽养殖的污染防治。在积极解决点源污染的同时,大力加强面源污染的防治。(5)积极推广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保护农村饮用水源地,保证食品安全。我国是化学品生产、使用、进出口和消费大国。必须高度重视化学品无害管理,预防化学物质污染环境,消除污染事故隐患。(6)培育和发展环保产业,加强环保设备工艺的开发、设计和生产,使之成为具有良好经济社会效益的新兴产业,提高可持续发展的技术保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