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农业产业化及其内涵、战略意义
(一)农业产业化的概念
农业产业化是通过市场配置资源的有效引导和政府的宏观调控,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利益为纽带,以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为基础,以合同契约为手段,以千家万户组成的农产品商品生产基地为基础,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的,选择具有市场优势和资源优势的各类龙头企业和组织带头,进行大规模开发,通过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形式,围绕区域性支柱产业和主导产品,综合发挥生产专业化、布局区域化、经营一体化、服务社会化、管理企业化、质量标准化、营销市场化等诸多优越性,将生产、加工、销售、服务紧密结合,联结成完整的产业系统,为有效解决农户小规模经营与社会化大市场的矛盾,改变农业比较效益低、科技含量低的现状,促进专业化分工,转移剩余劳动力,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市场竞争力,破解农民增收难等深层次矛盾,促进我国农业走向市场化和现代化的新型农业经营组织形式。
(二)农业产业化的内涵
农业产业化的内涵要把握以下要点:
(1)真正把农业当成一种“产业”,从宏观上将农业和其他产业置于平等的地位。(2)以市场为导向,根据国内外市场需求来调整农业的产业结构。(3)注重农业规模化生产,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4)强化农业的深度开发,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总之,在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要建立农业产业化战略,真正把农业建设成一种建立在平等地位基础上的产业,应该成为适应新形式要求的市场化农业、规模化农业、深度开发的农业。建立农业产业化战略,有利于更好地将农业生产与农业需求衔接起来,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有利于促进农产品供给总量的增长,缓解我国农产品供需矛盾;有利于优化农业内部结构,发展高效优质农产品,适应居民日益变化的消费需求;有利于提高农业的总体投入产出水平,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总之,农业产业化是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的一个重要途径,为解决中国农业问题探索了一条新的发展路子。
(三)农业产业化战略意义
(1)按照现代化大生产的要求,在纵向实行产加销一体化;在做法上实行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的集约经营,形成生产专业化、产品商品化、服务社会化的经营格局。
(2)战略意义:一是有利于引导农民走向市场,克服农户小规模经营与大市场的矛盾;第二是有利于提高农业比较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第三是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第四是有利于吸收更多的农业劳动力就业;第五是有利于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过渡;第六是有利于促进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的双向流动,加快城乡一体化的进程;第七是有利于利用产业化的组织载体,吸引金融资本向农业产业流动。它是我国农业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二、农业产业化战略原则
(一)区域化分工、专业化生产布局
分工、分业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产业结构优化的一个重要特征,在全球经济、产业高度融合的大背景下,我国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必须面向国际市场,从全国整体出发,根据各地的区域资源优势和市场、技术、竞争实力状况,实行区域化分工和专业化生产。只有区域化以后,才便于科学技术的推广,便于产业的形成,便于农民素质的提高,便于基础设施建设等问题的解决。
(二)一体化经营和大市场化经营原则
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实质就是资金、劳动力、实物资源的重新配置和农村产业的重新组合,使农业产业的生产、经营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和资源使用效率的提高,增强产业的市场竞争力。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现代农村经济运行中的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可能会更趋激化,分散经营的小生产无法和现代化的、规模化的生产经营方式相适应。因此,在加快农业双层经营、市场化改革的基础上,须强化农村产业一体化经营,逐步实现由分散化向合作组织化、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的转变。同时,要树立国际市场一体化理念,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抓好基地和市场建设,把种植业、养殖业和加工业结合起来,着力培育和扶持龙头企业,实现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连农户的目标。
(三)组织体系一体化原则
从农村产业组织整体性出发,发展中介组织和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在全球化背景下,农村产业要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上有竞争力,就必须形成一体化组织体系。为此,必须发展关联农村产业各环节的中介组织和发达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从农村产业组织整体性和一体化出发,大力发展中介组织,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是促进农村产业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的必然要求。
(四)农村科技产业化原则
农村产业是一个系统,农村产业的全面发展有赖于高新技术和先进的实用技术在农村产业中的运用。面对全球背景下经济的知识化、社会化、开放化和市场化,农村产业发展的立足点应放在高新技术的发展和产业化上,要充分运用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等高新技术改造我国农村传统产业,推动农业和农村非农产业的高新技术化。
(五)城乡产业一体化原则
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不仅仅涉及农村范围,产业结构本身就是开放性的,农村产业结构的变动是和国际化产业、城市化产业的变动相关联的。在经济全球化的环境下,国际产业、城市产业和农村产业将逐步走向融合。因此,按照经济现代化的发展要求,我国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应把农村产业发展和知识化、信息化相结合,贯彻城乡产业协调一致原则。要按照科技化、名优化、规模化和大幅度增值的要求,大力发展农村工业,扭转农村工业布局分散、规模小、市场竞争力弱的现状,依托“龙头企业”及其具有一定资源禀赋优势的相关工业的发展,走向国际市场,使农村第二、第三产业和城市产业、国际产业相融合。
(六)农村经济发展的信息化原则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产业的发展状况取决于产品要素的价格信号是否真实、准确,即在发展市场农业的过程中,价格信号是决定资源配置的方向、规模和速度的核心因素,进而是引发结构变化和资源配置效率水平变化的基本动因,信息化发展水平将决定农村产业的发展水平。
三、农业产业化战略的实施
(一)为农业产业化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1)国家和地方有关部门应根据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与发展战略,制定全国和区域性主导产业、商品基地发展规划及其具体的产业政策,搞好统一布局,以指导农业产业化有规划有步骤地实施。对规划内的项目,应在财政、信贷、投资、税收等方面予以优先扶持。
(2)理顺管理体制,消除体制障碍。农业产业化不仅涉及第一、二、三产业,而且涉及政策、法律、计划、体改、农业、财政、金融、工商、税收、供销等部门。政府各个部门之间要密切配合,共同研究制定农业产业化规划、有关政策、法规,协调解决农业产业化遇到的重大问题。必须强调政府在体制上应该强化综合服务,弱化部门分割的体制和管理职责,在今后适当时候可考虑在中央成立一个能够协调有关产业和部门的农业产业化综合管理机构。
(3)尽快研究、制定、完善国家对农业的保护政策。
(二)转变政府职能,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
(1)完善农业产业化宏观调控体系。(2)多渠道增加投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在提高农户自身积累能力的同时,加大政府扶持力度,由政府提供贴息贷款;按合作制或股份合作制原则建立专业银行,为农民造地或基础设施提供低息贷款;发放农业产业化经营专项贷款,扶持龙头企业。(3)建立科学的利益分配机制,保障农民利益。(4)积极培育和扶持大型、特大型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5)建立和完善土地流转机制,促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6)重视信用制度和体系建设,培育诚信、合格的市场主体。
(三)培育、发展农业产业化市场体系
(1)建设产地农副产品专业批发市场,解决农民的生产与销售矛盾。除了重点建设好一些大型的区域农产品批发市场以外,还要建设一批县乡级农产品专业市场,发挥市场商品的信息作用和对外商品流通的辐射效应,拓宽建设产地农副产品的销售渠道,切实解决农民销售环节遇到的难题,帮助农民增加销售收入。
(2)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运用现代市场营销手段。应充分运用信息技术等现代营销手段,建立统一的专门的市场预测系统和信息发布系统,通过各种渠道及时发布可靠的农业生产信息和农产品市场供求信息。围绕订单农业和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建立连接龙头企业、农产品批发市场、中介组织、科研单位、重点县和专业大户的信息网络,提供多样化、全方位服务,带动农民开拓国内外市场。
(3)实施特色战略,确立自己的名牌产品。随着农副产品买方市场的形成,农业从传统的自给半自给的农业进入特色、优质、高效的精细农业发展阶段。发挥比较优势,生产具有特色的农产品,发展有区域特色的特种种植业、特种养殖业,积极兴办农副产品加工、储藏、保鲜、运销等企业,加大对农牧产品的加工深度和精度,并根据当地的特点,切实选择有效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确立自己的主导产业和名牌产品。
(四)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
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通过合作经济组织,上连公司,下连农户,有效降低龙头企业和农户之间的交易成本。通过合作组织协调企业与农户之间合理的利益关系,为企业和农户服务。我国现拥有2亿多分散经营的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将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主要组织模式。当前应依托优势产业、引导和扶持一批带头人开展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试点,在坚持“民办、民营、民受益”原则基础上,逐步使其成为市场主体。
(五)提高农业劳动者素质,加强科教驱动
(1)增加财政对农村教育的投入,积极开展农业后续人才的教育事业和专业农户的培训工作,重视农业从业人员的提高。当前建立系统的农业职业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所谓系统的农业职业教育就是指要建立起由地方政府统筹领导,形成较完善的连接初、中、高级并与农民成人教育相结合的区域性农业职业教育新体系。在教学模式上要创建“学校 农户 市场”的办学新模式,拓展学校在人才培养、实验示范和社会服务方面的功能,使农业教育更贴近农户实际,贴近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实际,以把农业知识更快地转化为生产力。
(2)增加技术应用和开发的投入,努力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使科技力量在农业产业化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在新品种开发、引进、培育中发挥龙头作用,在农业产业化中发挥纽带服务作用。
(3)加快产学研相结合,鼓励大专院校、科研机构与龙头企业相结合,建立工程技术中心、科技开发实体,增强龙头企业的科技实力,在推进产品更新换代、提高企业生产能力、培育企业品牌,以及在产业化链条中使得科技服务充分发挥驱动作用。
(4)建立科技服务体系,对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系列服务。可以采取挂钩包干、有偿服务、科技指导、培训咨询、示范推广等形式,带动农村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农业产业化保持旺盛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