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大医精诚:孙思邈传
6265700000020

第20章 顺势而为(40岁~70岁)(3)

孙思邈经查,乃知宋齐之间有深师道人,于脚气治疗颇多成就。深师道人曾集诸家旧方三十卷,其中脚弱一方近百首。可惜该卷大部分失散,长安难觅。孙思邈初接触此疾,手头无处方积累,临时访得三五个方子,暂择其一而用之。因亲验不够,几剂汤药服下,效果不见明显。

杨坚本烈性人,自做了皇帝,性子更剧。见疗效不显,不由大怒,即将孙思邈叫来,喝道:“你小子知不知罪?”

孙思邈知其所指,赶紧跪地,郑重答道:“启禀皇上陛下,小的尽心竭力,不知罪在何处?”

“治了几日,治成这样。来人,拉出去。”

两武士应声入内,即将孙思邈架起,使之双脚离地。

孙思邈问心无愧,面不改色,镇静地道:“常言说,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鄙人为山野匹夫,要杀要砍还不容易?只误了陛下治疗。”

杨坚一听有理,乃给孙思邈宽限时日,宣布逾时不饶。

孙思邈便请求走出皇宫,遍访乡里,寻访江湖高手。杨坚这回通融,即予恩准。

脚气患者江南居多,而江南为陈地,彼此不相往来。故孙思邈决定沿长江北岸寻访,希望有所收获。因北岸亦潮湿濡污,想乡民必有患此疾者。

孙思邈推测没错,果然江北沿岸患脚气者不少,只多不识病,且不以为意,故多有枉死。孙思邈亲眼所见,困于脚气的平民患者,其危险症状远甚于皇上。有两胫肿满者,有两脚蜷缩者,有下腹膨大者,有全身遍肿者,有胸陷背驼者,有气急欲绝者,还不乏瘫痪在床者。应有尽有,不忍目睹。

孙思邈遍访之际,意外发现深师道人书卷善本,虽有残缺,基本面貌犹在。孙思邈大喜过望,立即援用老法,以自己珍藏的秘方与对方交换。

对方却仍不肯撒手。

“哗啦!”孙思邈将装铜钱的小布袋翻了个儿,笑道:“全部家当都在这里了。”

“啊,全给我?你回家咋办?”

“不用担心,我可以一边走路一边行医,换点儿吃的。”

“不好意思,收你一半,另一半你留着做路费好了。”

孙思邈再次以诚感人,终有所获。

深师道人所辑药方中,一方名“增损肾沥汤”。主治风虚劳损挟毒,胸中微有客热,脚弱疼痹或不随,心虚惊悸不得眠等症。还附一病例:昔“湘东王至江洲……极困笃,余作此汤令服,即得力。病似此者,服无不瘥。随宜增损之方”。[50]

该方由二十三味药构成,它们是:

黄芪 甘草 芍药 麦门冬 人参 肉苁蓉 干地黄 赤石脂 地骨白皮 茯神 当归 远志 磁石 枳实 防风 龙骨 桂心 芎藭 生姜 五味子 半夏 白羊肾 大枣深师道人所言湘东王刘裕,为南北朝时期宋朝之开国皇帝,因曾封湘东王,故有此称呼。孙思邈回到长安,急入皇宫,按“增损肾沥汤”方的要求,根据杨坚症状配上一剂,自服四分有一,觉无异味,才将汤药按规矩呈献皇上。

杨坚这回服后,感觉不赖,再服数剂,果有好转,这才面带微笑召见孙思邈:“你仍不需任何品秩?”

孙思邈灵机一动,忙述说觅寻药方的曲折过程,再求皇上恩典:“鄙人恳请皇上开恩,允许鄙人时而外出,收罗方剂。”

“你不是很有学问了吗?”

“启禀皇上陛下,若长期困于深宅,自恃旧学,则难有新进。”

“朕可准奏。只不得远行,务必随叫随到。”杨坚这回痛快应允。

孙思邈乃自拟一个计划,决计在一段时间内主攻脚气。他的体会是,学问须得专攻,切忌浅尝辄止。经过深入探究,孙思邈对脚气病治疗果有成绩。他知脚气初起时不仅病相极微,且极易混同于其他疾病,故多数患者染疾毫不知晓,以为只是轻度不适。还有人明知所患,仍不以为意,待他疾发作,带动脚气加剧,才觉脚软乏力,以致瘫痪。此种病状,危害最甚。

孙思邈亲见一人,即亡命于此。

那日孙思邈在尚药局当值,接诊一名朝廷命官。诊毕,孙思邈谨慎地道:“官长之疾,恐为脚气。”

“笑话。我怎会有脚气?”患者却颇自负,断然否定。

“禀告官长,此非玩笑。建议抓紧治疗。”

“先生差矣。本人常服石药,肯定病因在此。你就按这个治吧。”

孙思邈见患者如此自信,乃对自己的诊断产生怀疑,以为真是误诊。粗看患者临床表现,确与长期服用石药的后遗症类似。他便照对方自诉的病因开处汤剂,以常服石药不当处置。结果药不对症,风毒痛创脏腑,再处方为时已晚,该患者不过一旬而亡。

孙思邈对这一病例印象极深,如同早年枉治狂犬病一样。他回想此一病例,殊为痛悔。虽是患者不肯接受正确的治疗方案,孙思邈仍严厉责备自己,不该附和患者。他在几十年后写作专著时,特将该病例明白载入,以告诫后人。[51-1]

他且书示:“故脚气不得一向以肿为候,亦有肿者,有不肿者。其以小腹顽痹不仁者,脚多不肿。小腹顽后不过三五日,即令人呕吐者,名脚气入心,如此者,死在旦夕。凡患脚气到心难治,以其肾水克心火故也。”[51-2]

孙思邈后来发现,脚气患者,枉死者不少。略而言之,有三种情况:一是觉之伤晚,二是骄狠咨傲,三是狐疑不决。因之患者不可大意。

联想到上例患者,孙思邈不由感叹:“虽有骐骥,而不遇伯乐;虽有尼父,而人莫之师,其为枉横亦犹此也。”

孙思邈对深师道人深怀敬意,特将其中一方命为“道人深师增损肾沥汤”。

针灸系上古传统治疗手段,用于治疗脚气是否有效?孙思邈就此亦进行探索。结果乃知,以针灸治疗脚气效果不错。他的结论是:“凡脚气,初得脚弱,使速灸之,并服竹沥汤,灸讫,可服八风散,无不瘥者,惟急速治之。若人但灸而不能服散,服散而不灸,如此者半瘥半死。虽得瘥者,或至一二年复更发动,觉得便依此法速灸之及服散者,治十十愈。此病轻者,登时虽不即恶,治之不当,根源不除,久久期于杀人,不可不精以为意。”[52-1]

孙思邈经数年努力,于治疗脚气方面终于成绩斐然。至于晚年,满有把握地宣布:“今有病者,有受入性依法,使余治之,不过十日,可得永瘥矣。”[52-2]

孙思邈经对脚气风症持续跟踪治疗,不仅医术大增,亦集方不少。其中有的载于古籍,有的采自民间。他对诸方严格剔挑,于《千金要方》专辟一卷。为让众人吸取教训,预防为先,又特辟“论得之所由”一则。内云:

凡四时之中,皆不得久立久坐湿冷之地,亦不得因酒醉汗出,脱衣靴袜,当风取凉,皆成脚气。若暑月久坐久立湿地者,则热湿之气蒸入经络,病发必热,四肢酸疼烦闷;若寒月久坐久立湿冷地者,则冷湿之气上入经络,病发则四体酷冷转筋;凡常之日,忽然暴热,人皆不能忍得者。当于此时,必不得顿取于寒以快意也。卒有暴寒复不得受之,皆生病也。[52-3]

孙思邈接着提醒:“世有勤工力学之士,一心注意于事,久坐行立于湿地,不时动转,冷风来击,入于经络,不觉成病也。”[52-4]

孙思邈所论“脚气”,特指起于足底的风湿症,与一般风毒不同。他就这样仓促入门,由浅入深,渐成行家。

三 不远千里 只为求得一个奇方

隋开皇六年(586)三月八日,乃孙思邈漫漫人生中一个重要日子,令他终生不忘,故在专著中特予记载。

孙思邈自获准在尚药局内外自由行走后,即利用此千金难求之机,更广泛地接触患者,探索未竟领域,再入民间,广求良方。除治疗风毒脚气外,还接诊其他病者。

其时,长安东、西两市各有若干药肆,接诊兼药材营生,每个药肆皆有一两名医者坐堂。其中西市药肆居多,皆于墙上写一老大“药”字,门楣悬一块白色布幌,上书斗大一个“药”字,且悬挂一幅长须老人画像。人来人往,颇为热闹。

药肆掌柜的便利条件是接触广泛,手中都有些绝活儿,然皆以获利为第一要旨,故不乏疯狂牟利之徒。孙思邈此前从未与他们有过联手,宁肯自己游走江湖。现受尚药局医者身份束缚,无法远行,便试着如普通游医那样,参与药肆坐堂,从而扩大接触范围。

一日孙思邈来到城东街市,走进一家药肆,见坐于柜台内的掌柜,只顾埋头拨拉算盘。孙思邈感觉不对味,乃转向第二家。这第二家药肆门口,有一医者模样的中年汉子,坐于案几之后,等着患者上门,门口却冷冷清清。孙思邈估摸这一家声誉不会太好,又转向第三家、第四家……他连着走了十多家,最后在一家药肆门口停下。

这家药肆内坐着一名白发老者,看去面目慈祥。孙思邈便主动上前,揖手称道:“请问老先生,您可愿意收我为徒?”

行医老者将孙思邈打量一番,指着他的脑袋笑道:“你是要看病吧?”

“我想学医。此前曾学得一星半点儿,希望拜老先生为师。”

白发老者见孙思邈说得认真,乃问:“是么?那你有何要求?”

“我啥都不要,连伙食都不用管,只提供一张案几即可。”

“你说笑话吧?”

“请您看看,我像在说笑话么?再说我还不算太老,可帮着干些粗重活儿。”

“好,且试用十日。”白发老者见孙思邈语气诚恳,也就认可。

白发老者起初以为,孙思邈真的只知一点儿皮毛,故不敢让他单独接诊。孙思邈笑着表示:希望在先生教诲下亲手一试。这时恰来了个肝病患者,孙思邈一望而知,对方病症为何,疾在何处,便在白发老者诊过之后,委婉谈出自己的看法。白发老者立即听出,孙思邈实非等闲之辈。

孙思邈诊出,该患者右肋下痛,宿食不消,昏风泪出,见物不审,乃断其患肝病已有相当时日。因肝开窍于目,故目之昏糊,即肝劳所致。患者眼底浑浊,黑白不明,兼肝区胀痛,可见病情已颇为严重。孙思邈为树立患者信心,于是强调:“你只需用心服药,即可确保一月缓解,半年得瘥。”

“太感谢了。我已求诊多处,皆道无药可救。”患者听了,倒地拜谢。

“不妨,不妨。你定能恢复健康。”孙思邈继续给对方鼓劲,且告以“人卧血归于肝,肝受血而能视”的道理,指出保证睡眠的重要性,尤其是睡好“子午觉”。万一没条件睡午觉,午间闭一会儿眼睛,稍息片刻也有好处。患者听了,甚是欢喜,接过孙思邈开具的“补肝散”方,就在该药肆买了数剂,再约定复诊时间,欢天喜地而去。

白发老者尤喜,想不到孙思邈医术如此高明。再问孙思邈行医经历,孙思邈仍不肯多言。白发老者卖药兼及行医,欲高价网罗贤才,便对孙思邈开具优厚条件,请他长期在药肆坐堂。孙思邈表示应允,且不取任何报酬,只提一个要求:药资能否稍降?以吸引更多患者。如此薄利多销,药肆收益总体仍未下降。

孙思邈恳求道:“求诊者大都贫苦,若药资太费,必不敢前来,反将许多人吓跑了。”

“好,且听你的。”白发老者听孙思邈说得有理,也就答应了。

孙思邈之议果然见效,该药肆迅即红红火火。

此时国家虽分南北,长安仍然繁华。街市终日人来车往,各地患者慕名而来,所患之疾五花八门。面对众多患者,孙思邈充满热情,从不因人多而敷衍塞责,也不因人少而没精打采。且对每一种新出现的疾病皆悉心辨证,以求彻解。这样,孙思邈便觉得知识越来越不够用。

一日来了个口腔病患者,自诉其舌卒肿,满口溢出,如吹猪胞,同时因舌肿滞气,呼吸不畅,随时可能憋气而亡。为求治此症,患者将长安各药肆走遍,均无医者接诊。患者乍到得该药肆时,白发老者心里没数,欲拒而不纳。孙思邈见病人痛苦之状,照例先加安慰,以稳定情绪。他亦从未见过此症,细察患者舌状,见属虚症,略一镇静,乃以指尖刮破患者舌之两边,去其胞汁。消除舌肿后,再敷疮膏。待患者病情初步好转,再处汤药数剂,以疗其虚症。经过几个疗程,终使该患者痊愈。

孙思邈又接诊一异常病例。该患者口内生疮,奇臭无比,旁人闻之恶心,连家人都觉得污秽。患者悲观自弃,干脆自闭斗室,意欲了此残生。孙思邈从闲谈中得知此事,即主动央人传话,请患者前来就诊。患者却自惭形秽,数请不来。孙思邈放心不下,那日忙里偷闲,徒步亲往探看。门才开启,果闻有刺鼻怪味。他却不为所阻,依旧毅然近前。

原是患者因口疮治而不愈,疮毒转入脏腑。孙思邈见患者年岁不是太大,机体仍有再生能力,斟酌再三,最后以蔷薇根汁、角蒿灰等并用,并不断变换用药剂量,使患者彻底脱离痛苦。患者全家人感动得一齐伏地,连呼孙思邈“救命菩萨”。

经孙思邈接诊的患者,因疗效一般都好,故而众口相传,使该药肆名气远扬。除许多复诊者外,还不断增加新求诊者。药肆门口,总有许多人排队相候,让药肆掌柜的欢喜至极。孙思邈因不分享掌柜的任何利益,使掌柜的特别过意不去。同时担心孙思邈哪天忽然变了主意,拂袖离此而去,使自己利益受损,乃刻意拢住这一棵“摇钱树”。他知孙思邈别无所求,只酷爱偏方,便不时提供些药方线索,让孙思邈设法获取。

这手法果然奏效。白发老者所提供的药方线索,对孙思邈来说皆为至宝,总要设法获得。而获取之法,便是以自己手中的方子交换。因他是以多换少,且不乏价值甚高的秘方,故每回都能成交。如此一来二往,孙思邈所得渐多。无意之间,为日后写作巨著积下第一手资料。

孙思邈获取民间药方的办法之一,即是与患者闲聊,在闲聊中获得线索。为减轻患者的紧张情绪,他对患者总是和颜悦色,患者亦愿意与他交流。孙思邈援用此法,亦取得线索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