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思邈其时已过古稀之年,以精湛医术在辽东行医,于当地自是一大奇闻,何况他来自京城。然而关于孙思邈在辽东以至幽燕地区活动情况,不仅正史无载,就连怪诞野史也少有着墨,唯民间永远记得,历代口口相传。在孙思邈去世千余年的今日,辽宁省沈阳市、铁岭市等地仍有“药王庙”数座,虽年代久远,孙思邈坐像前香火依然。最称奇者,吉林省吉林市位于沈阳之北,也有为孙思邈而建的“药王庙”。一座座民间自发修建的庙宇,证明孙思邈影响所及。
转回关内。现北京、天津两地,同样有多处与孙思邈相关的药王庙。位于天津市西青区大寺镇王村之药峰山药王庙(俗称“风窝庙”),据传始建于唐代永淳二年(683),而那是孙思邈仙逝第二年。若此说属实,可知孙思邈去世在民间有过多大反响。天津其他地区,也建有药王庙。
在古都北京,据《乾隆京城全图》记载,老北京城内有大小药王庙十余座,分别坐落于东直门内、西皇城根、旧鼓楼大街北、崇文门外、海淀黄庄、西便门外、三里河等处。北京市郊区也有不少。相传农历四月二十八日为药王诞辰日,各药王庙照例举行盛大“药王会”。此与一些地区关于孙思邈诞辰日的传说相同。
今日北京市东直门内大街(簋街)东头路北,有一座红墙绿瓦的山门,门额上书“敕建福世普济药王庙”,惜无其他建筑,显得孤寂突兀。旁有一座残碑,字迹颇为模糊,圈以围栏,慎重卫护。碑旁存一古槐,枝干苍劲拙坚。此则《乾隆京城全图》所载之东直门内药王庙。据载,原庙有座山门,山门内为面阔三间的天王殿,灰筒瓦顶,前有月台。殿前有方石碑,通高四点三米。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北京东直门地区危房改造,拆迁胡同,涉及此庙。为保护历史遗迹,乃于新建高楼群内留此庙门,庙殿却无。观此残留建筑,孙思邈奔忙于古幽燕大地的身影如在眼前。
二 意外落草 为山寨兄弟竭诚效力
隋末对杨广的公开武力反叛,始自杨素之子杨玄感。这场反叛虽很快被残酷镇压,却揭开了众人武力反隋的序幕。于是群雄并起,都想趁机据有天下。自隋大业十一年至大业十三年(615—617)短短两年内,隋王朝便土崩瓦解,杨广自洛阳逃往扬州。隋大业十三年七月,李渊父子在太原起兵,揭开历史新的一页,标志隋末武装夺权进入新的阶段,数千万百姓再次被推进血海。
李渊父子发祥之地在太原。太原,古名晋阳,别称并州,历经兵火,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近至魏、齐两朝为经营晋阳,都狠下功夫。当年周主挥师灭齐时,晋阳备遭战争摧残。至南北大统,晋阳又恢复东部重镇地位,故总管一直由王子担任。传至杨广,嫡生儿子只有两人,于是这总管先由太子杨昭担任,后由次子杨暕继任。不日太子突然病故,杨暕奉召入京,管理太原的重任,便交付与杨氏皇室有密切关系的李渊负责。
李渊祖父乃西魏重臣,名唤李虎,官至柱国大将军。李虎生子李昞,袭父爵位。李昞妻独孤氏(本名不详),为独孤信第四女,即杨坚夫人独孤伽罗胞姐。李昞生子李渊,又袭父爵,为唐国公。故杨坚为李昞姨妹父、李渊姨父,杨广与李渊为姨表兄弟。隋朝既立,李渊先后为谯州、陇州刺史,因治世有方,调任离京城最近的岐州刺史。因杨广从未去岐州巡察,李渊便常命僚属广搜各种礼品,打点精致,亲自送入宫去。
李渊对隋室忠心耿耿,深得朝廷信任。尤其在杨玄感反叛之时,李渊为防止杨玄感残部西进弘化,主动集结陇右诸军,驰援京师。后杨玄感被他部所败,李渊此举虽无尺寸之功,却大获杨广赏识。隋大业十一年(615),各路义军频袭太原,杨暕力不能支,杨广乃委任李渊为山西河东宣慰大使,专门镇压义军。
大业十三年(617)初,杨广更以李渊为太原留守兼晋阳宫监,委以镇守东都大门重责。李渊对这一任命喜不自禁。那日唐府外面甲兵森严,内中却张灯结彩,大设宴席,以示庆贺。
李渊敦敦实实,眉毛粗黑,长得一副憨厚模样,平素恪尽职守,忠于本分,初无贪天之心,唯愿隋王朝天长地久,自己得享天年。见杨广治国无方,奢侈挥霍,且挑起对高句丽的战争,李渊每日在家闷坐,怅恨不已,对妻子窦氏叹道:“这样下去,我等皆死无葬身之地。”
“此非大丈夫之言。”夫人窦氏当即反驳。
“依夫人高见?”李渊试探地问。
“该当即断,见机而为。”夫人回答,落地能砸出坑来。
窦氏生下四个虎子,长为建成,次为世民,三为元吉,另有一子夭亡。窦氏牢记家父遗训,悉心相夫教子,且暗立大志,必助夫成器。她于是在教子诵读诗文之余,对历代史典并兵书知识尤加留意,常命虎子们刻意用功,不许有任何懈怠。
李渊虽对杨广毕恭毕敬,却非诚心诚意。尤其是夫人窦氏,更不将杨广放在眼里。原来窦氏之父窦毅,亦为北周上柱国,娶妻周天元帝之妹,为正经北周驸马爷。因而不仅与杨坚同为皇室宗亲,论与周王室关系,比杨坚更近了一步。杨坚只是外戚,而窦氏家族却与北周王朝有血缘关系。故当杨坚逼周静帝禅位时,身为静帝姑父的窦毅极为不满,却不敢言,恐遭暗算,不久忧郁而亡。窦氏对杨坚窃国亦甚是不平,因杨坚所窃,乃李渊与窦氏外祖父的天下。故窦氏曾道:“惜妾未为男身,否则必助家父与之争雄。”窦毅知女儿大志,临终紧握女儿的纤纤巧手,断断续续嘱咐:“志大不分男女,可助夫婿大事。”窦氏跪于父亲身旁,悲伤哽咽,只一个劲儿点头。
以后便是天下乱成一锅烂粥,拥兵称雄、占山为王者不下百人,称帝、称王、称公、称总管、称大丞相者更不计其数。
李渊父子便在这种情况下趁乱而起,李建成、李世民在战争中作用殊大,谁都不可替代。李氏父子在进军长安途中虽曾受挫,终于六一八年将长安攻下。势之迅猛,令人惊叹。当其他义军头领还没醒悟过来,李渊已于六一八年五月在大兴城称帝。因嫌大兴城名秽气,有亡国之象,仍改称长安。
关于各路义军行动,本传不作详述。只说孙思邈自幽燕回返,见天下这副乱象,乃知百姓生活非一时三刻能恢复正常。但他不想坐等天下太平,仍需积极作为。他不识兵书,亦无意据地称王,便穿上道士服装,背了褡裢雨具,再次远行。这回,他将目标锁定九江。因彼时争夺天下的主战场在中原、齐鲁等处,九江一带非战略要地。孙思邈知道那儿有个樟树镇,为江南药材集散地,值得一看。
现今江西省樟树市之城区,即由原樟树镇发展而成。樟树镇曾属清江县,位居赣江袁水交汇要地,历来商贸发达,尤以药材交易市场和药材炮制技术闻名,据称有千年历史,被誉为“江南药都”,有“药不过樟树不灵”一说。因其经济地位特殊,曾与景德镇、吴城镇、河口镇并称江西四大名镇。
当地习俗,旧时药店或中医馆堂多敬奉“药王”,专设神案。同时每年举办“药王会”,以纪念药王诞辰。人们所敬奉的药王菩萨,自伏羲氏(一说太上老君)、神农氏、轩辕氏以降,至孙思邈为第十三代。孙思邈坐像位列殿中,享祀至今。
且说孙思邈出长安东行,知长江下游水面宽阔,渡江不易,便提前在水面较窄的江陵过江,再沿长江南岸一路行走,边走边给人看病。约莫月余,到得九江地界。不料发生意外,被一伙强人劫持,抬上山寨。原来孙思邈不小心误闯山寨哨位,被盯上了。对方不容分说,将他当作探子,给抓上山寨审问。在此大乱之时,天下山头林立,彼此都想吃掉对方,故对陌生人闯入寨门极为敏感。孙思邈年虽七十,却显得年轻,仍被当探子看待。哨兵用一副滑竿将孙思邈抬着,以黑布蒙上眼睛,直抬上山。
孙思邈暗暗叫苦,以前听过强盗“吃人肉”的故事,心想这回没准完了。但事已至此,他只能顺从。这就叫听天由命,或叫进哪座山唱哪支歌。
他在滑竿上躺着可不轻松。那滑竿由两根竹杠做成,胡乱绕了几圈草绳。孙思邈与其说被抬着,不如说被绑缚。随着山路时高时低,左盘右绕,他一会儿头高脚低,一会儿头低脚高,颠簸得五脏六腑都要倒吐。也不知走了多少路程,他才被放到地上。接着便听得几个粗嗓子一齐吆喝:“大王快来。一个探子!”
孙思邈明白,这些人最恨探子,难怪把他当猪一样抬了上来。再听得一阵喧闹,估摸是山大王到了。孙思邈暗想紧要关头到了,乃不顾一切嚷道:“我不是探子,我是医生,我会看病。”
这话起了作用,山大王便问孙思邈被抓过程。听毕,亲手将蒙在孙思邈脸上的黑布揭去。孙思邈于是看到山大王满脸黑须,两眼红肿。他感觉到对方为一热心汉子,且看出其胃肠燥热,阳亢火盛,急需加以调理,否则后果堪忧。他乃决定对山大王取合作方式,求得“好汉不吃眼前亏”。
“大王,他是官家探子,还带着官家告示。”一鼻尖有红斑者,手拿一沓纸走了过来。孙思邈看时,不由发笑,原是他随身带的一些病案,被水浸过,模糊不清。山大王目不识丁,将病案记录倒过来拿着,脸色立时严峻起来,喝道:“这真是官家告示?”孙思邈赶紧说明真相,且指出官家告示皆盖了印模。
山大王把病案记录再掉过一头,看了半晌,最后严厉地道:“你是官家探子,就别想活着下山,咱这所有兄弟,都是被官家害的。你是医生,正好我们需要。”
孙思邈乃道:“我已七十多岁,怎会去当探子?”
“啊,你七十多了?还以为你三四十岁呢。”
“看上去顶多五十。”
“你是神仙吧?”大家七嘴八舌。
孙思邈见气氛改变,恳切地道:“老朽确是这把年纪。只要弟兄们不嫌弃,自己留下无妨。”
“你真能瞧病?且说说本大王有何毛病?”山大王将孙思邈反复看过,仍有怀疑。
“大王您是要听真话,还是只拣好听的?”孙思邈想了想道。
“真话怎么了?好听的又怎么了?”山大王狠狠地瞪着他问。
“要听真话,我就说您胃有燥火,食而不化,需以汤药调理,否则将有大麻烦。”
这时,旁边几位大王助手一齐起哄:“你敢诅咒我们大王?将你碎尸万段。”说时,早有人一把揪住孙思邈的斑白头发,将他往木柱上撞。
孙思邈知是说错话了,怎能当众揭大王短处?他便改口,同时磕头:“请大王谅解,鄙人所说不全。刚才说的毛病,其实他们都有,有的比您更为严重。然而不论是谁,皆不宜讳病忌医。有病早治,没病预防,总不会错。大王和众班兄弟若信得过,我都能帮大家基本调好。”
这话说得皆大欢喜。齐道:“好好好,治治治。你就别下山了,帮我们一个个地治。”
他就这样被留在山寨。
孙思邈对山大王之疾不敢大意,担心日久越发难治。他便择个时辰,要求与山大王单独见面,以便诊疗。开头山大王不服,辩道:“本大王如此壮实,怎有那许多毛病?”
“禀告大王,凡过于体胖之人,皆非健康之体。”
“那你说本大王有哪些毛病?”
“禀告大王,恕老夫直言,大王您常有胸腹发胀,大便干燥,尿频细绵,失眠多梦,早起口苦,牙龈出血……”
这话让山大王大为吃惊:“你竟知道得如此详细?”
“这都写在您脸上呢。大王。”
“那你说怎么办?总不能等死。”
“那当然啦。以大王这个年纪,正是干大事的时候。”
“那你说吧,都听你的。”山大王彻底信服。
孙思邈见对方表示服气,改以激励口吻。他先历数山大王诸多不良生活习惯:喜食肥腻,不食菜蔬,喜辛辣食物,不爱喝水,进食太快,饱食即卧,等等。最后指出:“大王之疾,并非与生俱来,若能将不良习惯改了,何愁不得康健?”最后补上一句,“没准皇上身体比您更差。”
“好!我只需比杨广活得健康就好。”山大王最爱听后面一句,高兴得从座椅上立起。
孙思邈通过望诊,将山大王看了个透彻。大凡面色黄者,一般常苦便秘。便秘看似小疾,实为一大隐患,常使人阴阳失调,内生燥火,若长此相续,必出现恶性循环,直至毙命。孙思邈不辜负山大王信任,先以“濡脏汤”处之,使其排出燥屎,消谷益气。初见疗效后,孙思邈再要求防止暴饮暴食,以利长久健康。山大王喜得拍着孙思邈肩膀,直呼“神仙”,视孙思邈如同胞兄弟。
孙思邈通过对山大王个案的诊疗,于大便闭塞症深入探究,因之又有所获,由此形成《千金要方·脾脏·秘涩第六》所述的可喜成果。孙思邈针对此疾,列专论一首,方四十一首,灸法十五首。他郑重提醒患者:“有人因时疾瘥后,得秘塞不能,遂致夭命,大不可轻之”。此症“虽非死病,凡人不明药饵者,拱手待毙,深可痛哉”。
孙思邈落草之后发现,山寨兄弟之间亲密程度远胜于官军。山大王虽为寨主,却鲜有欺压兄弟之事。每有打劫官府所得,必重赏诸位兄弟,于山寨开设酒宴,让大伙痛饮。山大王与大家举杯同欢,无分高下。
然而这种时候不多,打劫收获往往有限。故偶尔设宴,总有些兄弟食之过量,或醉或呕,伤及脾胃。孙思邈入寨不久,即亲睹一场不幸之事。
那回山大王领着众班兄弟又下山抢了一座官库,劫得酒肉、粮食若干。运上山寨后,山大王即命于山寨遍燃松明,摆开筵席,尽情畅饮。山大王自己带头大碗喝酒,喝得醉醺醺的。孙思邈欲上前劝阻,山大王反将他推倒。孙思邈爬起再劝,山大王竟拔出剑来。幸得其他兄弟劝阻,把长剑夺下,使悲剧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