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大医精诚:孙思邈传
6265700000040

第40章 盛世作为(81 岁—108 岁)(5)

孙思邈每当谈及这位老年患者,不无惋惜。当某人病入膏肓、无药可治时,身份再贵,也只能等死,医者再高明,也只是干着急。有鉴于此,他乃对老年朋友反复强调:“善摄生者,凡觉阳事辄盛,必谨而抑之,不可纵心竭意,以自贼也。若一度制得,则一度火灭,一度增油;若不能制,纵情施泻,即是膏火将灭,更去其油,可不深自防!所患人少年时不知道,知道亦不能信行之,至老乃知道,便已晚矣,病难养也。晚而自保,犹得延年益寿;若年少壮而能行道者,得仙速矣。”[94]

这病例让李渊听了,确有震惊。但他又问:“人至老年,未必对女辈一点也沾惹不得?”

孙思邈忙道:“不然。男不可无女,女不可无男。无女则意动,意动则神劳,神劳则损寿。若念真正无可思者,则大佳,长生也。然而万无一有。强抑郁闭之,难持易失,使人漏精尿浊,以致鬼交之病,损一而当百也。”[95]

不过李渊仍有一心结,即还是相信孙思邈有长生不老之方,乃道:“若有长生不老之药,岂不更佳?”乃命孙思邈择日再献。孙思邈苦笑无语。

对于孙思邈的劝告,李渊到底听得进去,故情绪一度大为好转。每日只与众嫔妃调笑嬉戏,好不开心,亦觉年轻不少。看着众嫔妃簇拥四围,状如盛开鲜花,一个个争相献媚邀宠,李渊不由烦恼皆除,想这太上皇日子真够惬意,早逊皇位亦不觉憾事。

李渊自听了孙思邈关于老人房中术之论,一度对后宫之事热情大减。然而再过一段时间,他便控制不住,觉得孙思邈所说,实难见诸日常生活。他于是只记着孙思邈言那精力旺盛者“一夜可御十女”之语,忘记了一般老人应谨守“一月一泄”戒律,结果把自己累得又困又乏,有时坐着便打起了呼噜。孙思邈得闻,徒叹奈何。

那日李渊突发低烧,全身燥热,烦闷不已,亦觉行走艰难,左腿膝盖以下针扎也无痛感。这让李渊吓得不轻,难道就此偏瘫不成?

孙思邈再被火急火燎召至太上皇身边,同来者还有那御用道长。原来那道长因博学多才,说啥懂啥,如今在太上皇面前已换了身份,由道长兼做太医令,还被赐封大夫。而孙思邈仍无任何爵位。

孙思邈知李渊之疾,源在服食仙丹,因仙丹中掺入过多壮阳之药,与当年杨广情形相似。然而有道长在侧,他没法实说,只含糊地道:“老朽无能,只能给陛下开处汤药,慢慢恢复。但只要坚定信心,必可恢复如常。”

那御用道长仍不肯承认问题出在仙丹上,坚持说太液仙丹有神奇疗效。李渊被他俩闹糊涂了,拍着案几对二人下令:“不治好朕的腿疾,谁也不得出宫。”

孙思邈见非得明确表态度不可了,乃跪对太上皇恳道:“若服老朽汤药,则仙丹必须停用。此犹冰雪炭火,两者实难共处。”

李渊于是将目光转向道长。道长先是一愣,马上反应过来,明显想耍花招,胡说汤药与仙丹合用,必见相辅相成之妙。

孙思邈这回不肯退让,再次强调:“启禀太上皇陛下,非为老朽冥顽,二者只可择一。”

“陛下,您且依孙老先生罢。”众婕妤亦在一旁劝导。

李渊权衡片刻,最后降旨:“先按道长意见试行一段,不成再考虑孙老先生办法。”

孙思邈无奈,只好勉力为之。结果当李渊有所醒悟,承认仙丹之弊,改服孙思邈药方时,其疾已深入脏腑,汤药无法发挥效力了。

孙思邈在唐贞观元年至九年(627—635)间,以相当多的精力指导李渊养生调理,且自我践行。这或多或少给予李渊一定影响。在孙思邈指导下,李渊晚年基本以养生调理为要,可惜不能持久,实为一大遗憾。

李渊生前,有子二十二人,女十五人,为中国历代皇帝中子女最多者之一。唐贞观九年(635)五月,李渊去世,享年七十一岁,远比儿子李世民、嫡孙李治寿高。然而以他年轻时候体魄,若遵从孙思邈之言,晚年于房事适当节制,或许享年更久。

五 稍有懈怠 饮酒过量“几至殒毙”

孙思邈漫长一生中,既有自染疾患之时,也有行医误诊之过,还有稍事懈怠、险将性命赔掉的经历。唐贞观七年(633)三月八日,九十二岁的他,便在四川内江“栽”了一回。

孙思邈在李渊晚年那段时间,一直被太上皇拴住。想李渊那把年纪,受此重创,岂有健康如故之理?他且老当益壮,美姬成群,欢娱不歇,更于健康有损。故孙思邈三日两头被李渊叫去,或开方下药,或针灸按摩,或陪着闲嗑,总有没完没了的事情要做。他同时兼领长孙皇后疗养之责,不时往皇后那边跑。因之孙思邈便需琢磨,如何适应这一局面。他知岁无二度,时不再与,越到晚年,越觉得光阴易逝。因此须得惜时如金,做些事情,日不贪多,积沙成堆。否则转眼老昏,徒唤易逝。

他乃重新在长安坐堂接诊,同时有意识地整理医案。这事始于唐贞观元年(627),即李世民登基之后。此即《千金要方》孕育与写作之始。

后有一段时间,太上皇病情转缓,看去较为稳定。且太上皇觉得孙思邈对他规劝太多,很不自在,乃有嫌弃之意。孙思邈立即觉察到了。而此时长孙皇后病情稳定,情绪亦好,孙思邈乃向李世民告假,恳求去四川一走,行医集方。李世民问过太上皇和长孙皇后,二人均未予阻拦。于是孙思邈找了个年轻人做伴,再下四川。

孙思邈对四川印象极好。四川乃天然盆地,水土与关中有很大区别。它兼具江南特色,天空水雾蒙蒙,如同帐纱笼罩。因空气中湿气很重,当地人中感染风湿病者,不比江南人少。

四川还盛产药材,几乎遍地是宝,只大多未被人们所识,更未曾收录药典。孙思邈做这事十分谨慎,每将一种不知名花草入药,非得经过多少次试用不可。故每见到似可入药的草本,便反复询问当地老农。

四川一行使孙思邈收获颇丰,收集新方不少,其中一方名为“三台丸”,即孙思邈亲去偏远的梓州取得。梓州为大山区,路径甚窄,两旁时有滚石落下,让行人心惊胆战。持方人为一老者,约莫七十,因看不出孙思邈真实年龄,以为孙思邈比他年轻,便有些瞧他不起。乃扬着下巴道:“既见师父,总得讲点礼节吧。”

因对方话不好懂,孙思邈不明白他的意思。待醒悟过来,即趋步向前,单腿跪地,一手触地,诚恳地道:“老朽拜见师父。”随即将所带药方掏出,双手捧献,“老朽别无见面之礼,只将这数十首手抄秘方献上,请师父笑纳。”

这时,旁边有人悄悄提醒那位老者:“这位孙先生已九十多岁了。”

老者接过孙思邈所献方书,正待翻阅,闻言大惊:“啊,您老人家大我二十多岁?”

“老朽比师父虚长了些,学问却比师父差得远了。”孙思邈仍持跪地姿势。

“不敢不敢,请起请起。折杀晚生。”那老者忙急步向前,跪地向孙思邈还礼。

两人于是相谈甚洽。

孙思邈所献药方,内行人一看便知分量。故那老者拿着方书,真个爱不释手。乐呵呵地道:“无功受禄,愧不敢当。晚生这儿也有个方子,祖上所传,已历三代。该方主五脏寒热,胪胀肠鸣,甚者呕逆诸症。万望兄长珍爱。”老者之语,饱含敬意。

“一定,一定。深谢师父。”孙思邈接过方子,再次单跪。

该药方构成是:

大黄二两,熬 熟硝石 葶苈各一升,熬 茯苓半两 厚朴炙 前胡 附子炮,去皮 半夏洗 细辛各一两 杏仁一升,去皮尖、双仁,熬上十一味,捣筛为末,别捣杏仁如脂,次纳药末,炼蜜相和令得所,更捣五千杵,丸如梧子大,酒服五丸,酌量稍加,以知为度。[96]孙思邈经临床验证,效果确好。特将所集奇方以该地命名,为“三台丸方”。

两位老人交换过礼物后,便凭几而坐,谈养生之事。那老者道:“尊兄竟如此年少,是否天生体质,罕有染疾?”

“哪里。不瞒师父,本人年少时迭遭风冷,为了治病,几乎把父母家产耗光。长到壮岁,又被痢疾折磨得九死一生。您现在见着我好好的,其实还有一个顽症,即不时体内毒疮发作。”

他于是说起最近几年毒疮发作情况。

关于孙思邈八十岁以后患病情况,其著中明确有记。首记一例,即武德中六月所患麻疹。关于此事,上文已有交代。[97]

第二次发作,有原文为证:“余以贞观四年(630),忽口角上生疔肿。造甘子振母为贴药,经十日不瘥。余以此药(指‘治一切疔肿方’——引者注)涂之得愈。”[98]

第三次发作,又有自述:“余以贞观五年(631)七月十五日夜,左手中指背触着庭树,至晓遂患痛不可忍。经十日,痛日深,疮日高大,色如熟小豆色。尝闻长者之论,有此治方,(指以蒲公英草摘取根茎,白汁涂之——引者注)试复为之,手下则愈,痛亦即除,疮亦即瘥。不过十日,寻得平复。”[99]

那老者听孙思邈介绍几次患疾过程,对他更为敬佩。因在彼时,神仙之说流行,某些年长者为显示自己与众不同,一是故意夸大年龄,二是刻意隐瞒患疾事实,表示自己乃“刀枪不入”的金刚硬汉。孙思邈却毫不隐讳自己的短处,自然令他叹服!

“敢问您这毛病因何而起?”两人继续探讨。

“老朽这疾,原因或许有二。一是早年曾服石药。那时不知石药厉害,重达五六两的石药,有时一日服俩。二是可能祖上有长疔痈者,传给我了。”孙思邈回答得相当实在。

“多谢老哥,大受启发。如此说来,老哥真不是铁打的汉子,全靠调理及时。所说那几场疾患,乃属体内之毒已到爆发之时。凡毒若不发散,积久必成痼疾,纵有仙药,也徒唤奈何。不知晚生理解妥否?”

“贤弟所说极是。老朽这深刻教训,正可供贤弟借鉴。”

孙思邈自患痢疾之后,即看重个人养生,这从他论述脚气病、风毒症起源及防范文字可知。他既是劝导别人,也是介绍调理心得。与一般人不同之处,还在他一旦有所不适,即行自我疗理,绝不拖延误时。故他虽然体弱,却仍能保持健康。孙思邈进入老年,体形愈显精悍,如那铁打的骨架一般干净利落,腰背不驼,腿脚不瘸,行走自如,全无龙钟老态之相。

不过,孙思邈也有大意失态之时,事情就发生在此次四川之行。请看孙思邈亲笔所述:

余以贞观七年三月八日于内江县饮多,至夜睡中觉四体骨肉疼痛。比至晓,头痛目眩,额左角上如弹丸大肿痛,不得手近。至午时至于右角,至夜诸处皆到,其眼遂闭合不得开,几至殒毙。县令周公以种种药治不瘥。经七日,余自处此方,其验如神。故疏之以传来世云耳。[100]

原是孙思邈每到一地,都有当地医者慕名来访,相互交流。孙思邈将自己的秘方整理成册,毫无保留地分卷赠予,供大伙儿传抄。行至内江,县令周公慕孙思邈大名,特置酒席相待。席间,一方面是友人劝盏,一方面是自己高兴,孙思邈一时尽兴,喝得多了,且过于劳累,故出现意外。

内江位于今四川东南,临沱江,隋以前名中江,隋改名为内江,唐依隋制。治所即今之四川省内江市。

方中所谓芸苔菜,即油菜。此方显系当地民众所授,孙思邈亲自试验,疗效见奇。饮食为养生保健的重要内容,孙思邈对此多有论述,且一贯严格律己,不敢放纵口欲。然而这回,他却一时懈怠,闹出如此大事。可知百日难养,一夕即崩。孙思邈对此痛悔不已,这才详细载录,专以警示后人。

孙思邈此次发病,起因又是疔肿,可见体内之毒非一时能净。读孙思邈著作,自贞观七年(633)三月八日以后,再无疔肿发散记载。自是孙思邈从此更加留心,警惕诱发因素。

孙思邈总结这回饮酒诱发大病的教训,乃对饮酒利弊刻意探究,得出“饮酒不欲使多,多则速吐之为佳,勿令至醉,即终身百病不除”的结论。同时指出:“醉不可露卧及卧黍穰中,发癞疮。醉不可强食,或发痈疽,或发喑,或生疮。醉饱不可以走车马及跳踯。醉不可以接房”等。[101]切望当今动辄豪饮烂醉者戒之。

孙思邈四川数行其足迹所及,从今日遍布各地的药王庙可大致推测。据悉,散见于四川各地的药王庙,大小有二十余座,为全国药王庙最多省份之一。青城山、彭州位于成都附近,有药王庙或许不足为奇,阿坝羌族自治州地处偏远,却也有药王庙立于其所。青城山药王庙还附有传奇故事,版本截然不同。一个版本是将孙思邈完全神化,如《酉阳杂俎》所载。另一版本则称:孙思邈的巨著《千金要方》,是在青城山终卷。

采自巴蜀、收入专著的药方还有不少。例如:巴郡太守奏三黄丸,主治男子五劳七散;茅山仙人系列方,出于益州导江县与茂州山中,主治诸风毒;高子良服柏叶方,令人长生益气、可辟谷不饥;务成子荧火丸方,主辟邪气疾病、凶害贼杀,等等。孙思邈还在四川采有一方,名“书生丁季回方”,主驱邪扶正,声称能将鬼王吓跑,看来渲染太过。

六 人身国象 知治其身则善治其国

在孙思邈故里及晚年隐居地五台山,言及李世民的传说不少,称其曾亲临该地,会见孙真人。五台山上,还有一座李世民使用过的“拜真台”,一条李世民走过的“御道”。李世民是否去过五台山,无史实可凭。而孙思邈与李世民成为忘年交,则是确切事实。两人接触既频,自不免道论今古。然议及经国之事,孙思邈即格外小心,切忌引经据典。只以治病为题,巧妙予以暗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