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古申论
6270700000036

第36章 5 辛伯谏周公黑肩(桓公十八年)

“左传背景”

周公黑肩想逆弑周庄王,而另立庄王之弟王子克为王。周大夫辛伯听说后,就把这件阴谋告诉了周庄王,于是庄王和辛伯合力杀死了黑肩,而王子克也畏罪亡命于燕国。

起初,王子克很受周桓王的宠爱,就把他托给周公黑肩,当时辛伯就曾劝谏黑肩说:“凡是宠妾跟王后居于同等地位,庶子和嫡子等量齐观,权臣和卿士互争政权,地方城市和国都的规模一般大,这些都是造成祸乱的根源。”可是黑肩不听从辛伯的话,终于招来杀身之祸。

东莱先生高度赞扬了辛伯所进谏的八个字的作用。

“原文”

万乘之君,犯之者未必皆得祸;士君子之一言,虽千百载之后稍犯之,则其祸立至。何其严也!

“译文”

大国的国君,触犯他的人未必都会得到灾祸;士人君子的一句话,即便是千百年之后稍微触犯到它,灾祸便立刻临到了。君子的话是多么严格啊!

“原文”

辛伯之谏周公,而谓并后、匹嫡、两政、耦国[1],才八字耳,总古今乱亡之枢而莫能移焉。汉高帝犯之,而有人彘之祸[2];唐高宗犯之,而有武氏之篡[3];晋献公犯之,而有里克之衅[4];隋文帝犯之,而有张衡之逐[5];齐简公犯之,而有田、阚之乱[6];齐王芳犯之,而有曹马之争[7];晋元帝犯之,而有武昌之叛[8];唐明皇犯之,而有范阳之变[9]。小犯,则小受祸;大犯,则大受祸。影随形,响随声,未有如是之速也。

“注释”

[1]并后、匹敌、两政、耦国:宠妾和王后居于同等地位,庶子和嫡子等量齐观,权臣和卿士互争政权,地方城市和国都的规模一样大。

[2]汉高帝犯之句:汉高祖宠爱戚夫人,引起吕皇后的嫉妒,汉高祖死后,吕后将戚夫人残忍地砍下四肢,并称之为人彘。彘,即猪的意思。

[3]唐高宗犯之句:唐高宗宠爱武则天,武则天后来篡取了李唐的天下,自立为帝,改国号为周。

[4]晋献公犯之句:里克是晋献公的宠臣,献公临死时,委托大臣旬息立公子奚奇为国君。僖公九年,里克为效忠于公子重耳,便杀掉了奚奇,旬息又立公子卓子为国君,里克便又杀掉了卓子。

[5]隋文帝犯之句:杨广任用亲信张衡的计谋,拉拢杨素等,在隋文帝面前替杨广说好话,使得隋文帝废长立幼,废除了太子杨勇。参见《资治通鉴·隋纪三》。

[6]齐简公犯之句:田、阚:即田成子(又称陈成子)和子我。齐简公的朝廷有两个大臣即子我(即阚止)和陈成子,他们都很有势力,但两人不和。当时子我当政,齐简公容忍这两股斗争势力,结果,酿成了陈成子之乱,杀害了齐简公。事见鲁哀公十四年。

[7]齐王芳犯之句:齐王曹芳是曹操的曾孙,即历史上的正始皇帝,当时的司马集团专权,最后篡夺了曹魏政权。

[8]晋元帝犯之句:晋元帝司马睿宠信王敦,后来王大权在握,拥兵自重,永昌四年,起兵叛乱。

[9]唐明皇犯之句:唐玄宗恩宠安禄山,授予他重权,掌握了河北、幽州、并州等重镇的兵权,后来他在范阳起兵叛乱,使唐王朝元气大伤。

“译文”

辛伯向周公进谏,而说出了并后、匹嫡、两政、耦国的话,虽然只有八个字,却总结了从古到今国家动乱、衰亡的重要症结,而没有例外的。汉高祖触犯了它,便有了人彘之祸;唐高宗触犯了它,便有了武则天的篡政;晋献公触犯了它,便有了里克的挑衅;隋文帝触犯了它,而听信了张衡的计谋把太子废黜了;齐简公触犯了它,便有了田陈子和阚止的祸乱;齐王芳触犯了它,便有了曹马政权的相争;晋元帝触犯了它,便有了王敦在武昌的叛乱;唐明皇触犯了它,便有了安禄山在范阳的兵变。稍微触犯,就稍微遭受祸乱;严重触犯,就严重地遭受灾祸。就连影子跟随形体,回声跟随声音,都没有这样迅速的啊。

“原文”

辛伯曷尝有厌胜、诅盟[1]之术,而必其验哉?亦因理而言耳。天下之甚可畏者,莫大于理。惟言出于理,故凛然列八字于千百载之上,非雷霆而震,非雪霜而严,非山岳而峻,非江海而险,非师旅而威,非砧质[2]而惨[3]。尊之者,王;畏之者,霸;慢之者,危;弃之者,亡。上林夫人之席,由此而正也[4];青蒲涕泣之谏,由此而发也[5];太傅默垂之几,由此而识也[6];尾大不掉之譬[7],由此而生也。世儒之文词愈多,而理愈寡。盖有书五车,而无片言之中理者矣。

“注释”

[1]厌胜、诅盟:厌胜,以巫术取胜;诅盟,盟约,誓约。

[2]砧质:即砧锧。古代杀人的刑具,斩头时垫用的砧板。

[3]惨:严酷,吓人。

[4]上林夫人之席句:汉文帝宠爱慎夫人,在宫中慎夫人常常是和皇后平起平坐,后来文帝游玩上林苑,皇后、慎夫人跟着去,摆坐席的时候,只给皇后摆了正席,而没有给慎夫人摆,慎夫人很生气,不肯坐。见《史记》卷一百一。

[5]青蒲涕泣之谏句:汉元帝病重,宠妃傅昭仪狡言善辩,哄动元帝废黜太子,而立她的儿子陶为国君,元帝颇为动摇。老臣史丹闻说后,急不顾暇,趋入寝宫,跪伏在青蒲之上涕泣劝谏,恳请元帝保全嫡嗣,不要违背经义。青蒲是青色的画地,接近御床,向例只有皇后才能接近青蒲。但元帝没有怪罪他,最终听纳了他的谏议。

[6]太傅默垂之几句:太傅指王莽,他在元始元年正月丙辰被拜为太傅,此后王莽的权力一直在上升,但王莽这个人表面上十分谦虚。默,默然。垂,拱垂,不闻不问。几,征兆。

[7]尾大不掉:这个成语来自于昭公十一年。这年,楚灵王在楚地、蔡地筑城,并打算派弃疾做蔡公,为此楚王向申无宇征求意见。申说:“臣听说五种大人物不在边境,五种小人不在朝廷,亲近的人不在外边,寄居的人不在里边。这恐怕不妥当吧。”楚王说:“国都有高大的城墙,怎么样?”申说:“宋国在萧地杀了子游,卫国在戚地赶走了献公。树枝大了就一定要折断,尾巴大了就一定要不能摇动。”比喻部下势力强大,不听从调动和指挥。

“译文”

辛伯何尝有神巫、盟誓的法术,而必定使他的话得到验证呢?也是根据道理而说的罢了。天下最可畏惧的,没有大于道理的。言论惟有出于理,才能凛然不可侵犯地排列这八个字以至于千百年之久,不是雷霆,却震慑人心;不是雪霜,却严酷;不是山岳,却高峻;不是江海,却险要;不是军队,却威武;不是砧板,却可怕。尊重它的,称王;畏惧它的,称霸;轻慢它的,危险;抛弃它的,灭亡。汉文帝游玩上林的时候,慎夫人和皇后的席位,因为它而摆正;跪伏在青蒲上的良言谏诤,因为它而发出;王莽保持沉默但另有图谋的征兆,因为它而可以识别出来;尾大不掉的譬喻,因为它而生发。世上儒生的议论越多,所包含的道理就越少。大概五车书里面没有只言片语能符合道理。

“原文”

辛伯之言,如是之约[1],而古今有国之大戒咸在焉!非所谓文中之敧器[2]欤?呜呼!辛伯之言,真有国者座右铭也!为国者诚能朝览夕思,奉以周旋,则未读《诗》而已知上僭[3]之讥,未读《易》而已知洊震[4]之象,未读《书》而已知威福之权,未读《礼》而已知畿甸[5]之制,未读《春秋》而已知一统之义矣。固可配无逸之屏[6],而代千秋之鉴也。故吾以谓献丹扆之六箴[7]者,不如献辛伯之八字。

“注释”

[1]约:简约。

[2]敧(qī)器:倾斜易覆之器。其器注满则倒,空则侧,不多不少则正。饮酒时置于座位的右边,提醒人们不要过于不及。

[3]上僭:越礼,超越本分冒用在上者的礼仪。

[4]洊(jiàn)震:洊,严重,引申为重复地,屡次地。震,指震卦,其卦义为戒惧和震动。洊震,意为接连不断地雷声象征着震动,君子由此惶恐惊惧,自我修身省过。语见《周易·震卦》。

[5]畿甸:指京城五百里内的土地,后来泛指京城地区。

[6]无逸之屏:无逸,指《尚书·无逸》,古代的帝王在屏风上常常书写这篇文章作为铭文。

[7]丹扆(yǐ)之六箴:《资治通鉴》记载,唐穆宗昏荒,亲近小人,不理朝政。浙西观察使李德裕上《丹扆六箴》劝谏。六箴为:《宵衣》以讽朝政稀晚,《正服》以讽服御乖异,《罢献》以讽征求玩好,《纳诲》以讽远弃贤臣,《辨邪》以讽信任小人,《防微》以讽轻出游幸。

“译文”

辛伯的话,如此之简约,而从古到今国家应当严格警戒的,都包括在内了!这难道不是文字中的敧器吗?唉!辛伯的话,实在是国君的座右铭啊!做国君的果真能早晚阅览、思考,遵奉它来应酬交际,那么,没读过《诗经》就已经知道了对僭越悖乱的讽刺;没读《周易》就已经知道了洊震卦象所包含的君子自我修身省过的道理;没读《尚书》就已经知道了威严尊贵的权力;没读过《周礼》就已经知道了畿甸的制度;没读过《春秋》就已经知道大一统的道理了。(辛伯的话)自然就能够配得上屏风上的《无逸》之篇,能替代千秋万代以作借鉴的明镜。是故,我认为,进献《丹扆六箴》,还不如进献辛伯的这八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