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思想建设是党的基础性建设”[29],思想上的统一是全党步调一致的关键一环。把党的思想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注重从思想上建设党,是中国共产党不断发展壮大的重要法宝和基本经验,也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保证与鲜明特色。怎样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充分发挥思想建设的基础性作用,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的“钙”,“理想信念坚定,骨头就硬,没有理想信念,或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30]。
一、思想建设是党的基础性建设
党的建设的各方面互相联系、彼此渗透、相辅相成,构成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党的十九大首次确立新时代党的建设“七位一体”总体布局,即“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31]。其中,思想建设既是新时代执政党建设的重要内容与思想保证,更是党的其他方面建设的重要基础和前提条件。只有提高全党思想觉悟水平,党的其他方面建设的问题才能比较容易解决,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也才能不断提高。因此,执政党必须充分发挥思想建设的基础性作用。
(一)思想建设是党的政治建设的基础
从党的思想建设与政治建设的关系看,思想建设是党的政治建设的基础。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思想建设是党的基础性建设。党的政治路线正确与否,关系到党的事业的兴衰成败。党的政治建设,主要是明确政治任务,正确制定和坚决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把全党的力量统一到党的奋斗目标上来。然而,党的政治路线的正确制定与坚决执行,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指出:“思想理论上的坚定清醒是政治上坚定的前提”[32]。不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就不可能制定出正确的政治路线;没有正确的思想路线和全党在思想认识上的统一,即使有了正确的政治路线,也不可能得到顺利的贯彻执行。正如毛泽东所指出的:“掌握思想教育,是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如果这个任务不解决,党的一切政治任务是不能完成的。”[33]邓小平也说过:“不解决思想路线问题,不解放思想,正确的政治路线就制定不出来,制定了也贯彻不下去。”回顾中国共产党90多年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无论是逆境还是顺境,不管是强大还是弱小,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带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创造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党的强大思想引领与正确价值导向。因此,只有加强思想教育,不断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素质和政治能力,才能正确制定和坚决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才能实现全党政治上的团结、步调上的一致、行动上的统一。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搞好党的政治建设,必须更加重视党的思想建设,充分发挥思想建设的基础性作用,这样才能收到应有的效果和质量。
(二)思想建设是党的组织建设的条件
从党的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的关系来看,思想建设是党的组织建设的条件。中国共产党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组织起来的统一整体,有严格的组织纪律和组织制度。然而,民主集中制和组织纪律的执行,必须依靠党在思想理论上的正确,依靠全党同志在思想认识上达成一致和坚强的党性原则。只有加强思想教育,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才能正确执行和坚决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及各项规章制度,从而巩固和发展党的团结统一。加强党员思想教育,其内容是依据党在不同时期面临的任务以及对党员提出的要求而制定和设计的。革命战争年代,要求共产党员必须具有英勇献身的精神,具有冲锋在前、退却在后的品格,我们党始终不渝地用这种精神和思想教育、武装广大党员干部,使之前赴后继,不怕牺牲,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新中国的诞生,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感激与信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脚踏实地地为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而奋斗,带头执行党的现行各项政策和民主集中制原则。
“组织上入党,一生一次;思想上入党,一生一世”。在组织发展与培养教育的关系上,要把着力点放在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对新党员的继续教育与考察上。在市场经济与改革开放条件下,各种思想意识相互交汇,倘若没有高度的思想自觉,一些人即使组织上入了党,思想上也未必入党。正如毛泽东1942年5月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所指出的:“许多党员,在组织上入了党,思想上并没有完全入党,甚至完全没有入党”,要求“展开一个无产阶级对非无产阶级的思想斗争”[34]。端正入党动机,纯洁党员思想,提高党员质量,是执政党面临的永恒课题。列宁说过:“徒有其名的党员,就是白给,我们也不要”,“注意党员质量的提高和清洗‘混进党里来的人’。”[35]列宁在世时,通过清党,把那些“冒险家和其他危害分子”“不忠诚和不坚定分子”“各种各样不合格的分子”统统清除出党,从而保持了执政党队伍纯洁和思想纯洁。倘若单纯加强党的组织建设,片面追求党员的数量,就可能让那些投机分子、思想动机不纯的人混进党内,那么,中国共产党组织建设的加强和改进就会流于形式,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自然也就无从谈起。
(三)思想建设是党的作风建设的灵魂
从党的思想建设与作风建设的关系来看,思想建设是党的作风建设的灵魂。思想建设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甚至决定着作风建设的进度与成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36]。党风是党的世界观在行动中的表现,包括五方面内容:即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干部生活作风。其中,思想作风是党的作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党员干部在思维方式、思想观念特别是指导思想上表现出来的活动特征与行为取向。党员干部的思想作风,说到底就是精神状态与思想境界,是世界观、方法论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实践过程中的生动体现与具体应用。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所形成的“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思想路线,是党的思想作风的主要特征与重要内容,是党的思想作风的灵魂与核心,是党顺应时代进步潮流、发展先进性与纯洁性的必然要求。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必须从不断发展变化的国内外、党内外形势出发,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努力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推动全党更加自觉地为实现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不懈奋斗。总之,有了良好的思想作风,就可以攻坚克难、无往不胜;就可以奋发有为、成就大业;就可以激发潜能、凝聚力量。
同样,没有正确的思想路线和坚强的党性原则,就不会有良好的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干部生活作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党的作风建设,就是继承和发扬党的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艰苦奋斗、谦虚谨慎、廉洁自律、不骄不躁等优良传统,旗帜鲜明地反对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向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开战,大兴“求真务实、崇尚实干”之风,坚决遏制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的做法,反对群众利益等不正之风,锐意进取,积极作为,使全党各级组织及全体党员干部的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干部生活作风等真正符合党的奋斗目标和根本宗旨,体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提高党的作风建设科学化水平,首先要增强全体党员干部的思想觉悟和党性修养,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克服浮躁情绪,抛弃私心杂念,真正把心思用在干事业、抓落实上,牢固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这是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党的作风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重要一环。因此,加强作风建设必须把思想建设摆在突出位置。
(四)思想建设是党的纪律建设的根基
从党的思想建设与纪律建设的关系来看,思想建设是党的纪律建设的根基。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持之以恒正风肃纪,“重点强化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带动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严起来。”[37]同时,党的十九大还要求,“加强纪律教育,强化纪律执行,让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习惯在受监督和约束的环境中工作生活。”所谓纪律教育,就是使受教育者提高执行纪律的自觉性,养成遵守纪律习惯的教育,当务之急是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第一堂政治必修课和纪律教育课,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努力提高全体党员的思想政治素养和思想理论水平,切实增强政治定力、纪律定力、道德定力、抵腐定力,以思想政治上的自觉主动确保行动的高度统一和步调上的高度一致。
毛泽东指出:“世界观的转变是一个根本的转变”[38]。纪律教育是德育内容之一,也是党的思想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教育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有力武器。通过纪律教育和思想建设,给党员干部的启迪是,要坚持严于律己,正确认识纪律与自由的关系,自觉抵制自由主义和无政府主义,坚持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的原则,严格遵守和坚决执行党的“六大纪律”(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从多方面筑牢思想防线,坚决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时刻保持警醒。纪律教育的过程是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齐头并进的过程,严以律己是党员干部遵循一定标准,发挥主观能动性,加强思想锻炼及思想改造的过程,进而达到自我调节、自我约束的思想境界。总之,只有加强纪律教育,才能有效地防止权力失控、决策失控以及行为失范,踏踏实实地工作,兢兢业业地付出,不断为党和人民建立新的业绩;只有加强思想建设,才能坚持党性原则,始终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实现自律与他律紧密结合,不断提高党的纪律建设科学化水平。
(五)思想建设是党的制度建设的支撑
从党的思想建设与制度建设的关系来看,思想建设为党的制度建设提供了坚实的价值基础,是党的制度建设的重要支撑和必要条件。党的制度建设,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但同时党的制度建设(如领导制度、组织制度、工作制度、党内权力监督和制约制度等)能否顺利推进,要受党的思想建设的制约和影响。正确的思想路线和与之有关的各项方针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能够为党的制度建设提供良好的前提,而错误的思想路线则对党的制度建设起阻碍和破坏作用。我们党对制度建设重要性的认识,是随着党的建设实践不断发展而逐步深化的。从中国共产党诞生到新中国成立后的一段时间,我们党在领导制度、组织制度、工作制度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由于思想认识和历史条件的局限,制度建设和制度执行都不完善。改革开放初期,我们党在深刻总结党的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制度是决定因素”的重要论断,积极探索靠改革和制度建设加强党的建设的新路子。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突出“严”的要求,制度治党驶入快车道,尤其是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同向发力,统筹推进党的各项建设”。
在思想上坚定共产主义信仰丰富了政治制度建设的内涵。“制度决定论”人为地割裂了制度与人的关系,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不可否认,制度在政治生活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有其无法克服的内在缺陷,政治制度只能强制规范人们的行为,预防特权现象和腐败现象的发生,却无法激励人们发扬社会主义新风尚,带头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邓小平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提出“党的制度建设”,但他同时也指出,“政治路线确立了,要由人来具体地贯彻执行。由什么样的人来执行,是由赞成党的政治路线的人,还是由不赞成的人,或者是由持中间态度的人来执行,结果不一样。”[39]因为党内制度无法承载思想道德的失衡,无法产生信仰信念的力量,没有核心价值的支撑与发自内心的认同,再健全的党内制度也无法发挥其功能。如果说制度建设树立了现代政治的框架,那么思想建设则充实了现代政治的内容。因此,只有不断加强思想建设,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领导,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不断增强党章意识、纪律意识、规矩意识,进一步强化党纪国法意识,保持全党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的高度一致以及党的先进性与纯洁性,形成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坚定信念,真正认识到自身的责任和使命,才能形成尊崇制度、遵守制度、捍卫制度的良好氛围,进而真正提高党的制度建设科学化水平。
(六)思想建设事关反腐败斗争的成效
从党的思想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关系来看,思想建设事关反腐败斗争的成效。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告诫全党,没有理想信念,或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长此以往,“就可能导致政治上变质、经济上贪婪、道德上堕落、生活上腐化”[40]。党的思想建设搞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状况。以权谋私、贪污腐化、滥用职权的党员领导干部,首先是思想认识和道德觉悟上发生了质的变化。在同样的环境、同样的制度、同样的氛围下,为什么有的人能够经受住考验,始终做到一尘不染、两袖清风,而有的人却锒铛入狱、晚节不保?说到底,是理想信念和思想觉悟出现了问题,党的思想建设没有搞好。因此,坚持以反腐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和执着,深化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保证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离不开解决党员干部的思想问题,离不开加强和改进党的思想建设。
防腐和拒腐,提高反腐败斗争科学化水平,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不断加强学习,按照党章党规要求,结合工作实际和思想实际,认真组织并积极参加学习,把学习作为提高政治理论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的有效手段。通过廉政警示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进一步提高理论水平,坚定理想信念、提升综合素质,牢固树立艰苦奋斗思想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推动自律与他律紧密结合,努力改造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廉洁从政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从思想上做到不想贪、不愿贪、不敢贪,提高自身的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按照中央关于反腐败斗争的部署要求,真正依法行使权力,不滥用职权,玩忽职守;要廉洁奉公,不接受任何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利益;要管好配偶、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不允许他们利用本人的影响谋取私利,从而推进我们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跳出“历史周期率”,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
二、思想建设要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首要任务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党的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教育引导全党牢记党的宗旨,挺起共产党人的精神脊梁,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41]这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根据党的思想建设的基本要求与现实状况而提出来的,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
(一)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42]理想和信念是人们的政治立场和世界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反映。共产党员有了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才能产生巨大的精神动力,焕发出高昂的革命热情,脚踏实地,艰苦奋斗,认真实践党在现阶段的基本方略,一步一步地朝着共产主义目标前进;才能培养起坚强的革命意志,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能自觉地捍卫自己信仰的事业,为完成党交给的任务不怕艰难险阻,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才能把自己的一生同整个共产主义事业紧密地结合起来,牢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地抵制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保持共产党人的高尚情操。一个合格的共产党员,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具备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在顺利的时候要坚定,在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更要坚定;在不担任领导职务时要坚定,在担任领导职务时更要坚定。党的思想建设核心是解决思想建党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在党的思想建设中必须高度重视理想信念教育,要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党的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教育引导广大党员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立根固本、补钙壮骨,用理想之光照亮奋斗之路,用信仰之力开创美好未来。
“理想信念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理想信念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43]从当前党的思想建设状况看,首要任务是要解决理想信念问题。目前,大多数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是坚定的,政治上是可靠的,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新局面的全面开创,党群关系、干群关系的不断融洽,与此有很大关系。但也有少数党员干部对共产主义心存怀疑,不信马列信“鬼神”,不信组织信“大师”,有的热衷于算命看相、烧香拜佛,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化,是非观念淡薄,正义感退化,浑浑噩噩过日子;有的向往西方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在政治性原则性问题上态度暧昧、耍滑头,等等。这些现象和问题,归根结底是在理想信念上出了问题,丢了魂,忘了本,忘记了初心。可见,不断夯实理想信念的基石,对于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与纯洁性至关重要。坚定的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失去了理想信念就失去了灵魂,就会迷失方向。苏联共产党的领导人不相信科学社会主义的生命力,对马克思主义失去了信仰,歪曲和丑化党的领袖,否定苏共历史,结果葬送了近70年的苏维埃社会主义事业,埋葬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最具影响力的苏联共产党。这充分说明,一个政党的衰落,往往从理想动摇或信仰缺失开始,理想信念的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理想信念的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在党的思想建设中,抓住了解决理想信念问题,就拧住了“总开关”,牵住了“牛鼻子”。
(二)理想信念是保持党的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
理想信念是一个政党团结奋进的精神旗帜,决定着一个政党的凝聚力与向心力,没有崇高的理想与坚定的信念,就很难维护全党全国的统一。邓小平曾经指出:“最重要的是人的团结,要团结就要有共同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我们过去几十年艰苦奋斗,就是靠用坚定的信念把人民团结起来,为人民自己的利益而奋斗。”近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努力维护和实现了党的团结统一,虽历经各种挫折和磨难,但始终团结一心、风雨不动、坚如磐石,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一道勇往直前,主要靠的就是理想信念的凝聚与感召。历史事实告诉我们,保持党的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是崇高的理想与坚定的信念,马克思主义政党一旦放弃马克思主义信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就会土崩瓦解。苏联解体、苏共垮台,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理想信念动摇了,思想防线失守了,教训极为深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面临的形势越复杂、肩负的任务越艰巨,就越要保持党的团结统一。党的团结统一靠什么来保证?要靠共同的理想信念,靠严密的组织体系,靠全党同志的高度自觉,还要靠严明的纪律和规矩。”当前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受到各种挑战,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面临的执政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各种思想潮流相互激荡、敌对势力渗透不断加剧、资产阶级腐朽文化影响更为直接,要防止别有用心的人千方百计地拉拢党员干部,因为别有用心的人总是想利用党员干部手中的权力,为他们带来丰厚的回报。这就需要全体党员一定要树牢敌情观念,时刻绷紧“战场”这根弦。要用远大理想纯洁全体党员的心灵,用坚定信念激发全体党员的力量。当前,党员队伍的数量、结构、思想状况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中国共产党有8900多万名党员、450多万个基层党组织,如何把这么大一个政党组织起来、凝聚起来,形成共同的意志,保持行动统一、步调一致?最根本、最重要、最迫切的是要筑牢理想信念。就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在长期实践中,党内政治生活状况总体是好的,但一个时期以来,也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排在首位的是,在一些党员、干部包括高级干部中,理想信念不坚定,对党不忠诚,他们出了问题首先是因为理想信念垮掉了。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把党的思想建设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必须更加突出理想信念,必须营造更加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要解决这些问题,最关键的是要让全体党员干部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习近平总书记再三强调,“理想信念坚定,是好干部第一位的标准,是不是好干部首先看这一条。如果理想信念不坚定,不相信马克思主义,不相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上不合格,经不起风浪,这样的干部能耐再大也不是我们党需要的好干部。”有了崇高的理想与坚定的信念,就能始终在大是大非面前头脑清醒,在大风大浪面前立场坚定,在胜利时和顺境中不骄傲不自满,在困难时和逆境中不消沉不动摇,经受住各种赞誉和诱惑考验,经受住各种风险和挑战考验,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意志为意志,以党的使命为使命,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始终维护党的团结统一。
(三)理想信念是推动党的事业发展的内在动力“革命理想高于天。”[44]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归根到底是因为有远大理想与崇高追求。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和坚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始终是激励和鼓舞中国共产党人不懈努力奋斗的精神动力。只有始终高扬理想信念旗帜,才能夯实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确保党更加坚强有力、党的事业更加兴旺发达。党的十九大闭幕仅一周,习近平总书记就带领中央政治局常委专程瞻仰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和浙江嘉兴南湖红船。回顾建党历史,再望奋斗历程,重温入党誓词,阐明“红船精神”,一系列活动宣示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坚定政治信念,凝聚起全党担当使命、矢志奋斗的磅礴力量。长征,这一气吞山河的革命壮举、感天动地的英雄史诗,引起了世人关注和探究。在历时两年、跨越二万五千里的漫漫长征路,红军战士衣不御寒、食不果腹,征服空气稀薄的冰山雪岭,穿越渺无人烟的沼泽草地,历经千辛万苦,击退追兵阻敌,创造了难以想象的人间奇迹。究其原因,就在于红军坚若磐石的革命理想与不屈不挠的顽强意志。长征是一次理想信念的伟大远征,筑起了一座不朽的精神丰碑。没有崇高理想信念的有力支撑,要取得长征胜利是不可想象的。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树立和坚持明确的理想信念。
“志之所向,无坚不入,锐兵精甲,不能御也”。98年前,承载着民族希望的小小红船,如今已经变成承载着13亿多中国人民希望的巨轮;只有50多人的中国共产党,已经发展成为拥有8900多万名党员的世界第一大党。只有坚定理想信念不动摇,才能不断提升思想境界,才能在复杂环境中保持清醒头脑,在明辨是非中加强党性修养、锤炼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品行;也只有坚定理想信念不动摇,才能守得住根本,经得住考验,抵得住危险,才能始终站得正、站得稳、立得牢,才能更加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拥护和支持,才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当前,社会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社会思想观念越趋多元化,越需要党员干部在多元中确立主导、在多样中谋取共识,充分发挥理想信念的精神支柱和主心骨作用。迈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党即将迎来建党100周年,在团结一心、苦干实干的继续奋斗中,要铭记激荡百年而依然坚定豪迈的誓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12月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强调的那样:“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关键在于培养造就一支具有铁一般信仰、铁一般信念、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的干部队伍。”总之,远大的理想与坚定的信念,无论是对党员干部,还是对一个政党、民族和国家,都极为重要。
(四)坚定理想信念,必须加强学习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指出:“坚定理想信念,必须加强学习。”[45]学习是人生成长之梯和政党巩固之基,更是通往信念之巅的通途。理论上加强学习,思想上才能坚信不疑,意志上才可坚忍不拔,行动上才会坚定不移。
坚定理想信念,必须上好必修课。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宏大而完备的科学理论体系,也是党员领导干部必须普遍掌握的看家本领,包括三个组成部分—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涉及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的各个领域。全面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以及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加强学习是有效手段。毛泽东说过,“如果我们党有一百个至二百个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实际地而不是空洞地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同志,就会大大地提高我们党的战斗力量”。因此,全党必须毫不动摇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党的各级组织必须坚持不懈抓好理论武装,广大党员干部必须自觉加强学习、增强党性修养,认真学习党章党规,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必修课,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思想觉悟和理论水平,坚定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信念。通过理论学习,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有效解决改革发展稳定中的重大现实问题,不断提高对重大、复杂问题的认识水平,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把坚定理想信念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理解之上、建立在对历史规律的深刻把握之上。只有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以及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才能心明眼亮,始终坚定理想信念,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才能在纷繁复杂的形势下坚持正确前进方向,才能带领人民走对路、走得通、走得好。
坚定理想信念,必须学好新知识。坚定理想信念离不开各方面知识的涵养与支撑。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进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生动实践,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有许多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迫切需要回答。当今世界正处于信息时代,各种知识更新很快、层出不穷,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广度和深度远远超出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当时的想象,也远远超出了马克思主义在发展过程中的已有理论积累。党的各级组织必须持之以恒抓好理想信念教育,强化理论武装,广大党员干部必须适应时代进步和事业发展要求,要把学习摆在第一位,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抓紧学习,广泛吸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所需要的一切新知识,广泛学习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以及哲学、历史、法律、科技、国防、国际、党建等各方面新知识,不断提高思想觉悟和文化水平,不断提高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努力使自己真正成为行家里手、内行领导,以更好地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成就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发展为坚定理想信念提供实践支撑与现实依据。
(五)把理想信念的坚定性体现在做好本职工作的过程中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理想信念的检验,和平年代不像战争年代那样直截了当,但依然可以分出优劣高低。领导干部的一招一式、一言一行,都有理想信念的影子。特别是在关键时刻和重大考验面前,公私是否分明,法纪是否严明,就是对理想信念是否坚定的最好检验。”我们不能空谈理想信念,要落实在行动上,体现在工作中,正如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提出的要“把理想信念的坚定性体现在做好本职工作的过程中”[46],要把坚定的理想信念落实到日常工作中和具体行动中,永葆建党时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
在革命战争年代,抛头颅、洒热血,主要表现为牺牲奉献精神。面对枪林弹雨、血雨腥风,我们的革命先辈用生命铸就信仰的力量、真理的力量和忠诚的力量。黄继光用身体堵住敌人的枪眼;方志敏在死囚牢里写下遗志:“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王若飞在牢狱中说:“我生为真理而生,死为真理而死,除了真理,没有我自己的东西”;渣滓洞革命烈士何敬平的诗中说:“为了免除下一代的苦难,我们愿——愿把这牢底坐穿”;王成喊出“向我开炮”;董存瑞舍身炸碉堡……革命战争年代对于理想信念的检验更简单、更直接!
在和平建设时期,“革命理想高于天”,更多的是表现为敬业奉献精神。党员同志大多工作在普通、平凡的岗位上,面对的都是一些具体的甚至于琐碎的事情,生死考验有,但毕竟不多,看起来离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比较远,但事实上,理想是一步一步、循序渐进,通过一个个具体目标来逐步实现的,如果每位共产党员都把理想信念的坚定性体现在做好本职工作的过程中,按照党的要求,尽心尽力做好每一件事情,完成好每一项任务,不断为党的事业添砖加瓦,我们的远大理想何愁不能实现?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全国组织工作会议讲话中讲到要看“六个是否”,“那就主要是看干部是否能在重大政治考验面前有政治定力,是否能树立牢固的宗旨意识,是否能对工作极端负责,是否能做到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是否能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勇挑重担,是否经得起权力、金钱、美色的诱惑”。由此可见,检验一个干部的理想信念是否坚定比较难,但也不是不能检验的,而且这个检验不是一下子或一两件事完成的,需要一个过程和看长期表现,甚至要看一辈子。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远大理想,不是合格的共产党员;离开现实工作而空谈远大理想,也不是合格的共产党员。他强调,衡量一名共产党员、一名领导干部是否具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是有客观标准的,那就要看他能否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能否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能否勤奋工作、廉洁奉公,能否为理想而奋不顾身去拼搏、去奋斗、去献出自己的全部精力乃至生命。邓小平早在改革开放之初就告诫全党:“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今天,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更加需要苦干实干,把“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崇高追求落脚到立足岗位敬业奉献上。“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每一名党员领导干部都要志存高远、脚踏实地,把理想信念的坚定性体现在做好本职工作的过程中,扎扎实实做好每一项工作,努力取得“接力赛”中我们这一棒的优异成绩,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让党员和群众感受到理想信念的强大力量。
三、实现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同向发力
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同向发力”。人性具有“善”“恶”两面,一方面,要善于运用思想教育的手段,去净化人的心灵;另一方面,要善于运用党内法规的手段,去规范人的行为。充分发挥思想建设的基础性作用,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必须坚持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良性互动,还要在人性考量的前提下找准具体有效的破解路径。
(一)推动理论武装与制度规范互促共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炼就‘金刚不坏之身’,必须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不断培植我们的精神家园。”[47]理论武装是坚定“四个自信”、更好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重要一环,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有效手段。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黄坤明指出:“理论武装体现着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性质、承载着共产党人的使命追求,是严肃的党内政治生活。”对全体党员而言,就是要通过理论武装让全体党员坚定理想信念,真正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基本方法,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变化的实践。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推动全党更加自觉地为实现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不懈奋斗”[48]。首先,理论武装要突出重点。所谓突出重点,即思想建党要突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在思想越来越开放、价值越来越多元的情形下,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一刻也不能放松,要坚持以领导干部为重点抓好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突出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深化党章党规学习教育,还要突出理想信念教育。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黄坤明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指出,要“着眼深入人心,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着眼凝心聚力,营造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浓厚舆论氛围”。其次,理论武装要突出要点。所谓突出要点,即深入抓好全体党员经常性学习教育和思想教育,增强全体党员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加强全体党员对党的性质、理论、宗旨、奋斗目标、组织原则等本质属性的深刻理解、内化和践行;努力使全体党员在改造客观世界过程中,自觉改造主观世界,不断开创实践和认识的新境界;强化党员的自强和自律的统一。最后,理论武装要与时俱进。所谓与时俱进,就是思想教育不能墨守成规,要注重多方面的创新,内容上的创新要求我们既要追本溯源,又要学习党的创新理论成果,提高党员干部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思想问题的能力,切实加强对深层次思想理论问题的引导,把当代中国存在的问题讲清讲透;方式上的创新要求我们要寓教于乐,要注重潜移默化,而不是简单表面化的说教;载体上的创新要求我们既要坚守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主流阵地,又要抢占微博、微信、博客、论坛等自媒体的新高地,我们不能把这些载体让位出去,这些新型载体都是我们宣传思想工作的新方式新手段。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黄坤明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强调,“着眼以文化人,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着眼成风化俗,提高人民文明素养和全社会文明程度。”不仅如此,还要推动理论武装与制度规范互促共进。
制度规范是对全体党员干部的硬要求。制度规范既包括制度创新,更包括制度执行。制度“笼子”要织密。邓小平沉痛地说过,“我们过去发生的各种错误,固然与某些领导人的思想、作风有关,但是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问题更重要。这些方面的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49]习近平总书记也强调,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50],以及“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任何人都没有法律之外的绝对权力”。只有建立一个好的制度、严密的制度,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一项好的制度不应该只是原则性或纲领性规定,不仅要有明确的指向,即明确规定可以干什么、应该干什么、不能干什么以及相应的责任后果,与此同时,还要明确规定违反制度规定的追责机构以及不追责的结果。制度是刚性的,不能等同于道德规范,刚性的制度才能彰显制度的威慑力。如果制度的规定仅仅只是方向性指引,而没有明确违反制度规定的责任后果、没有相应的追责机制,制度就会出现“破窗效应”,就会失去权威。制度“笼子”要扎紧。制度出台之前是针对过往情形。事实上,制度出台后还会出现新的情形,一些人甚至可能钻制度空子,利用制度谋取私利,所以,需要把“虫眼”堵死,把“漏洞”封住。即是说,要不断完善制度,抑或通过对制度作出新的解释,把“漏洞”封住,不留“暗门”、不开“天窗”。更重要的是,制度执行要做到从严,因为党内制度不同于国家一般性法律,党员干部本身不等同于普通群众,对钻党内法规空子的党员要从严处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制度治党,并多次强调制度执行力的问题。他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中郑重指出,要增强制度执行力,制度执行到人到事,做到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在习近平总书记看来,当前制度治党的关键是要加大贯彻执行力度,让“铁规”发力,让“禁令”生威,才能确保各项法规制度落地生根,才能确保全面从严治党落到实处,才能遏制党内歪风邪气和腐败现象不断滋生和蔓延的势头,才能克服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的危险。
(二)实现从严教育与从严管理同向发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总开关”没拧紧,不能正确处理公私关系,缺乏正确的是非观、义利观、权力观、事业观,各种出轨越界、跑冒滴漏就在所难免了。教育让人析理,教育让人明辨是非,教育让人长志。对党员干部开展经常性的马克思主义教育,是由党的根本宗旨决定的,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我们党的事业不断走向胜利的法宝。广大党员干部能够成为坚强的共产主义战士,教育是最为直接的原因。对党员干部教育从严,不仅是基于人格人性的健全完善,还是基于党员干部的责任担当。当前,我们党面临的形势十分艰巨,肩负的使命十分艰巨,特别需要加强党员干部的教育。要以优良学风养成为抓手,有效提升思想政治建设质量,通过教育让党员干部始终拧紧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总开关”。为此,要严明学习教育制度,及时下达和执行规划计划,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教育,通过远程教育、听讲座等形式加大对党员党风廉政的教育力度,使党员从自身做起,带动身边党员,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毫不放松地抓好理想信念教育,补足精神之“钙”,培育思想之源,筑牢信仰之根,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正如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王沪宁所强调的那样,要牢牢把握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的要求,精心做好党的十九大精神集中宣讲,推动学习宣传贯彻工作往实里走、往深里走。
从严管理既是基于人性不完美的考虑,也是基于全面从严治党的需要。党员干部是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具体执行者、组织者和推动者,干部管理得好不好、严不严,事关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能否落到实处,事关党的建设的成效。只有从严管理干部,才能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才能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管理出战斗力、管理出凝聚力、管理出生产力。干部出问题,很大程度上源于管理上失之于宽、失之于软、失之于松。任何一个强有力的组织都需要加强对组织成员的严格管理。一是从严选配干部。结合平时考核、日常巡视、约谈走访等,掌握干部表现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研判,形成一套完整的制度体系,严把信念关、政治关、责任关、能力关、作风关,确保干部选任质量,要让真正优秀的干部出得来、用得上,坚决防止“带病提名”“带病提拔”“带病上岗”。二是从严考核干部。明确干部考核指标,提升干部考核的针对性,推进述职评议考核,落实督查、问责、约谈机制,督促干部落实责任,推进考核评价结果与干部晋升薪酬等挂钩,防止“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让干部既有压力又有动力。三是从严监督干部。加强对重点领域、重点人群、重点时段的监督检查,对班子换届、干部调整、机构改革、婚丧嫁娶、新居乔迁、子女考学等易发生腐败问题的时段,组织纪检等有关部门及时跟进监督,让干部不敢懈怠、不敢失责。围绕从严管理的主题,把干部日常管理监督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要完善并严格落实谈心谈话、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和函询、诫勉等制度,突出对“一把手”的监督、对关键岗位领导干部的监督、对班子换届和干部调整等重要节点的监督,要探索建立“为官不为”的教育和惩戒机制,以及允许失误、宽容失败的容错机制,让干部敢抓敢管、敢于担当。总之,全面落实从严管理要求,在干部管理上更严一层、更实一分,以铁的纪律保证干部忠诚、干净、担当。
(三)坚持自我修炼与外部监督紧密结合
古人云:“吾日三省吾身。”所谓自我修炼,就是全体党员按照党章党规要求,经过学习、磨炼、涵养和陶冶的功夫,在各方面进行的自我教育与自我塑造,是党性修养能力的培养以及自我道德完善的过程。全体党员干部必须强化自我修炼。学习实践是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提升精神境界、加强党性修养的重要途径。只有通过学习实践,学懂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领会了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才能心明眼亮,才能始终加强党性修养、提升精神境界。我们处在信息时代,不系统学习理论,只拥有碎片化的知识,就会被当前的矛盾问题所困惑,就不能自觉抵制各种错误思潮的影响,就不能坚定理想信念。不注重自我修为,就会被眼前的浮云遮住双眼。党性修养更源于实践的锤炼。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过,基层的艰苦生活,能够磨炼一个人的意志。而后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只要想起在那样艰难困苦的条件下还能干事,就有一股遇到任何事情都勇于挑战的勇气,什么事情都不信邪,都能处变不惊,克难而进。中国知识分子大多有“悲天悯人”的情怀,却缺失“知行合一”的品质,究其原因,就在于他们没有深入社会实践,没有直面社会现实,没有“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没有走出“象牙塔”。“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在社会实践基础上的深入思考,才能磨砺出坚强的党性、坚毅的品格、坚定的信念。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强纪律教育,强化纪律执行,让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习惯在受监督和约束的环境中工作生活。”[51]全体党员要习惯在监督下开展工作,要视监督为“支持、爱护、帮助”,要习惯在阳光下生活,要把“生活圈”和“社交圈”放在阳光下,“八小时之内”与“八小时之外”一副面孔,一样为人,一样做事。党的自我修炼与外部监督相辅相成是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是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的内在要求,是辩证思维和系统思维在党的建设上的创造性运用。立足于人性基础上的自我修炼与外部监督的有机结合,才能抑制人性的“恶”的阴霾,才能彰显人性的“善”的光芒,才能始终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才能锻造我们党坚强的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才能实现我们党新时代的历史担当。
(四)注重思想建党与制度建党良性互动
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是事物的一体两面,必须紧密结合,相辅相成,不能视为“两张皮”,要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使加强制度治党的过程成为加强思想建党的过程,也要使加强思想建党的过程成为加强制度治党的过程。”总的说来,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相结合,就是通过思想建党解决党员干部理想信念、价值追求问题,通过教育的导向功能,为党组织及党员行为指明善的方向;通过制度治党解决党员干部行为规范、约束监督问题,通过制度的保障功能,为党组织及党员行为保存善的成果。这就需要在思想建党中融入制度元素,即把思想建党的成功经验升华、固化为制度,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王沪宁强调,“要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坚持立破并举,突出工作重点,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与此同时,需要在制度建党中植入思想元素,即制度制定和制度执行要坚持思想教育先行。
思想建党具有引导教育对象朝着理想目标前进的功效和能力,思想建党可以起到“方向仪”的作用,能够为教育对象指明方向,帮助教育对象坚定理想信念,强化宗旨观念,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制度建党是使思想教育取得的成果、思想建党的基本原则和方法通过制度建设固化下来。从制度制定后到制度修改前,始终保持应有的效力,让它不因领导人的更替而废止,也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坚决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吸收人类文明有益成果,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52]在实际工作中,以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这个看家本领为着力点,夯实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和衷共济的坚实基础;以领导干部发挥表率作用为着力点,把握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同向发力的关键所在;以强化制度执行力为着力点,为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互促共进提供强力支撑;以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为着力点,为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良性互动提供良好环境。
创新案例
国网杭州供电公司:实施问题管理,提高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针对性、有效性
近年来,由于环境和形势的变化,供电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难题。供电企业员工思想正呈现多样化、复杂化等趋势和特征。基于这样的背景,国网杭州供电公司党委探索开展了思想政治工作“问题管理”。将“问题管理”融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体现了现代管理的内涵和导向,更是思政工作科学化发展的有益探索。
调查分析供电企业员工思想上的突出问题
当前供电企业员工思想上主要存在8个方面的突出问题:班组负担重引发的焦虑,争先进位和结构性缺员造成了较大的心理压力,部分员工对职业前景的困惑,对标考核与实际工作脱节产生的纠结,竞赛调考带来的思想包袱,农电及集体人员的归属感问题,不同身份人员在价值认同上的差异,收入福利减少带来的不良情绪等。由此可以看出,虽然目前基层供电企业的绝大部分员工思想是积极向上、健康稳定的,但少数员工思想上存在着严重问题,若不及时有效地解决,就会影响队伍稳定。因此,必须以提升科学性针对性为目标,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探索与时俱进、务实管用的思想工作方法。“问题管理”正是这样贴近实际、富有成效,应大力倡导的新途径新方法。
思政工作问题管理“1234”工作法
“1”,即制定一项基本流程,确保工作有序开展。“查找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是问题管理的基本流程,也是开展思政工作问题管理所应遵循的步骤。“2”,即坚持“两个结合”,确保查找问题全面深入。在查找方式上,坚持“走下去”和“请进来”相结合;在活动载体上,坚持“正激励”和“硬约束”相结合。“3”,即建立“三级架构”,确保分析问题科学有效。以公司、部门(二级单位)、班组这三级架构为基础,对应建立思政工作三级“问题管理库”,分层分类研究分析。“4”,即实行“四位一体”管控模式,确保解决问题闭环管理。一是召开“三方会议”,二是实施“分类管理”,三是强化“督办和反馈”,四是推行“最佳实践共享”。
应对员工队伍思想问题的具体举措
针对员工思想上存在的主要问题,运用“问题管理”,该公司制定实施了相应举措:一是开展员工思想动态“大数据”分析;二是大力加强员工心理疏导;三是实施班组“减负‘定向突破’”计划;四是开展员工“三能”提升行动;五是建立青年职工“定苗助长”培养模式;六是开展“办实事”活动;七是推行领导班子“走动式”管理;八是实施思政工作“柔性管理”;九是实施幸福企业“和谐管理”;十是实施企业文化建设重点突破行动。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17年3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