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事都有一定的收支。你付出了多少,才会收获多少,付出时不一定痛苦,收获时却一定快乐。
这则寓言故事蕴含了深刻的做人哲理:
赵秀才与钱商人死后一起来到地狱,阎王看过功德簿后对他们说:“你们二人前生没有做什么坏事,我特准许你们来生投胎为人。但现在只有两种做人的方式让你们选择,一种是做付出的人,一种是做索取的人。也就是说,一个人需要过付出、给予的人生,一个人需要过索取、接受的人生。”
阎王说完,便让赵秀才和钱商人慎重考虑后再做选择。
赵秀才心想,前生我的日子过得并不富裕,有时还填不饱肚子,现在准许来生过索取、接受的生活,也就是吃、穿都是现成的,我只用坐享其成就行了,什么都不用干,那样真是太舒服了。想到这里,他第一个说道:“我要做索取的人。”
钱商人看到赵秀才选择了来生过索取、接受的人生,自己只有付出、给予这条人生之路可供选择,没有别的选择;他还想到自己前生经商赚了一点钱,来生就把它们都施舍出去吧。于是,他心甘情愿地选择了过付出、给予的生活,做一个付出的人。
阎王看他们选择完了,当下判定二人来生的命运:“赵秀才甘愿过索取、接受的人生,下辈子做乞丐,整天向人索取饭食,接受别人的施舍。钱商人甘愿过付出、给予的人生,下辈子做富豪,行善布施,帮助别人。”
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在选择人生时,其实也在选择态度。态度决定一切。谁懂得付出与给予,他人生的结局总不会太坏。
某一个下雨天的下午,有位老妇人走进匹兹堡的一家百货公司,漫无目的地在公司内闲逛,很显然是一副不打算买东西的态度。大多数的售货员只对她瞧上一眼,然后就自顾自地忙着整理货架上的商品,以避免这位老太太去麻烦他们。
其中一位年轻的男店员看到了这位老太太,立刻主动地向她打招呼,很有礼貌地问她,是否有需要他服务的地方。这位老太太对他说,她只是进来躲雨罢了,并不打算买任何东西。这位年轻人安慰她说,即使如此,她仍然很受欢迎。他并且主动和她聊天,以显示他确实欢迎她。当她离去时,这名年轻人还陪她到街上,替她把伞撑开,这位老太太向这名年轻人要了一张名片,然后径自走开了。
后来,这位年轻人完全忘了这件事情。但是有一天,他突然被公司老板召到办公室去,老板向他出示一封信,是位老太太写来的。这位老太太要求这家百货公司派一名销售员前往苏格兰,代表该公司接下装潢一所豪华住宅的工作。
这位老太太就是美国钢铁大王卡内基的母亲,她也就是这位年轻店员在几个月前很有礼貌地护送到街上的那位老太太。
在这封信中,卡内基夫人特别指定这名年轻人代表公司去接受这项工作。这项工作的交易金额数目巨大。这名年轻人如果不是好心地招待这位不想买东西的老太太,那么,他将永远不会获得这个极佳的晋升机会了。
付出、给予,这是我们立身成人之本。我们懂得付出,就永远有可以付出的资本;我们贪图索取,就永远有必须索取的企求。付出越多,收获越大;索取越多,收获越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