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张强文集·艺术批评卷
6274800000024

第24章 感觉的综合症候

我始终相信这样的道理:所谓“风格”就是“毛病”的系统化。而这里的“毛病”指的又是对正统规范的偏离,系统化就是内在的逻辑。是“系统”使得“毛病”产生意义,于是浮出水面,卓然独立于现象之上。因之,艺术就成为人类意识中最不可靠的同时又是最富感觉的载体。一位艺术家及其作品,反溢出来实际上也就成了“感觉的综合症候”。

在此层面而言,一位艺术家也就注定要成为一个敏感的人,一个脱离了正常秩序制约的人。同时,真正的艺术家的本性深层又翻腾着人性智慧与生命的热浪。也就是说,他的这种对抗必定是象征的、形而上学的,同时也是文化的。艺术家也同时成了在人类感觉浮动和视觉形式方面进行双重锻炼的匠师。它注定要走向寻找人类内心深层的隐秘结构之中去探询人类文化意识对他的反映,并把这种感触持续不断地延长下去,以至于成为有机的系统关系。

艺术家因此而踏上一条危险的,同时也是兴趣盎然的艰涩之途。没有再比成为一位真正的艺术家更为艰难的了——尽管现实中自封的艺术家俯首皆是,但他们注定与艺术是无缘的。

在与于荣国会面前,我时常被拨动心中最隐秘的那缕感觉,随之袭来的是不可遏制的观察欲与分析欲。是什么因素令我去对“艺术感觉”那么去做追思呢?我想这正是我要在此所要交待的。

于荣国的作品分为两大部分,一类是素描,另一类是油画。但在于荣国的绘画中,两者却似乎是密不可分。因为他的素描本身就是一种具有独立品格的艺术形式,是他油画的感觉支架;而他的油画却是其素描的延长与深入。二者在形式上虽然不可替代,但同时却又无法分离,因为任何试图分离的观照都是片面的。他们共同交织而成为于荣国艺术感觉的真实视觉网络。

在于荣国绘画艺术面前有一种抑制不住的眩晕感,造成这种感觉的原因,我想正是于荣国对于生活与现实所保持的那种距离,这种距离毫无疑问是必要的,如同玻璃幕墙反射的街景,那是一种被动艺术化了的效果。于荣国也为自己隔离了这么一道无形的屏障,也正是在这道屏障后面,我们时常看到的两束黑亮的、不断闪烁的晶光,它通过画面透进观察者的心灵,使我们成为战栗的被观察者。

在一幅完整的画面上,于荣国总是把他的人体、花朵等等摆放在中景靠后的位置上,这样做的目的我想正是他的感觉特征的显现吧。它不是一种线性的建构,也非条理的分析,更不是无原则躁动,而是一种真切而实在的抒写。是用不事雕琢的笔触交织成一个又一个谜团。艺术本身就是不能靠近的、触摸的和扣动的,你只需要远远的望着她、感知她、觉察她、这一切已经足矣。

回首于荣国的绘画,总是有一种氤氲四起的诡异之感,因为他的油画在深化素描的同时,又增添了一份沉着。有一个我们明白的常识在起着作用,色相的间离洞穿了心灵的深邃,它使得这一切平白的生活变得瑰丽而迷离,神圣而狡黠,从而最终成为心灵的镜像。

于荣国需要的是将这种感觉进一步放射性地展开,这样才使得他既摆脱了单向,又远离了冗繁,他的“统一”与“纵深”的感觉是可以保证不会滑向支离的,我对此深信不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