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大地美容师
6276800000013

第13章 写在《龟兔赛跑》扉页上的话(3)

在一场大火烧毁了房屋后,大凤不气馁,不放弃,起早贪黑,重建家园,第一个盖起了新居。欣慰之余,她深情地对丈夫汉原说“古人说:‘安居乐业’,安居只是第一步,这只是最起码的。屋里还没有家具,柜台也没有,要置办的东西还多哩。光有房子还不行,以后,要更加攒劲、发狠,做大户人家。”

当汉原经商返回途中被抢劫一空全家面临困境时,大凤又一次发出心底的誓言:立志无恒心,终身事难成;只要还有一口气,就要为孩子们打拼;无论如何一定要挺住,把弓上硬,把弦绷紧,把牙咬死,决不放弃,决不言败!决不向困难低头!

自从经历了新旧社会的沧桑巨变后,大凤把一切都看透了,悟透了,越发深沉、刚强、孤独了,她像活过了一千年,心情已磨成了茧子,把什么惊险、苦难、屈辱都用她的经验与忍耐接收下来,从容去想面对的办法,她又增加了一句口头禅:“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

最后,在做出人生的重大抉择后,走过了人生的重重关隘,几番大起大落,大凤显得从容、平静、坦然、淡定。她又看到了希望,看到了光明,看到了美好的未来!她仍然腰背挺直,神采奕奕,风风火火,干练利落,仍然开朗、乐观、坚强。她相信,只要坚持,只要攒劲,只要付出,只要不向困难低头,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就像太阳每天都会从东边升起!

笔者掩卷而思,深受启迪,并相信每一个读者尤其是年轻人都会从该书中受到启示,得到激励,感到震撼,尤其是从上述励志段落中汲取力量,勇敢地走向社会,走向工作岗位,走向创业之路,经受住人生的磨炼,开创出自己的天地,打拼出一番事业,成就远大的抱负和理想,从而实现人生价值。

2009.10.5《一部奇书的命运》后记

自1985年因编辑《平凹游记选》与平凹结缘,他给予了笔者不少的关心和帮助,1997年,笔者编修了王氏族谱,请贾平凹题写谱名,他欣然题写了“同州义井王氏族谱”八个大字,使王氏族谱增辉不少。

同年11月,贾平凹抱病为笔者的第一本文集《行余集》作序,其序文如下:

世上的坏人和好人是平均分配着的,所以在任何地方你都能遇着坏人或好人。王新民是好人。

好人老实,老实并不性钝,只是心存善良。在我接触过的文人中,有些是写大文章的,有些是写小文章的,大与小没有高下之分,如花卉成于形色,树木就为着粗壮,而写小文章的人中,很多曾写到过我。写我的,不论或褒或贬,只要真话真说,我都视为朋友,即使还不认识,也心向往之。偏有一些人,我不认识他,他也不认识我,却写我的秘闻隐私,随心所欲,胡乱编造,且一稿八投十投,赚取高稿酬。要赚容易的钱也是可以的,但把赚钱的生意建立在伤害别人的基础上,这就是坏人了。坏人在一定的时间里是活得很好的,又有钱,又有好身体,还常携着漂亮的女人,似乎天忘了报应。这是因为坏人无羞耻心,不守道德规范约束,能吃饭,又不失眠。但坏人最终下场不善,皆源于他养成习惯的思维意识必会造就他与世事的全面相违。有哪一个妓女能享受到爱情的幸福呢?

王新民与我相识的时候,我们感觉里就很熟,近十年了,我却并不是有酒有肉就想到他,他来了就来了,要走就走了,从未迎接送别。熟而平淡,这也是好人的交往。自家是没有客气的,好人的好处就在于似乎并不见其的好处。他那时热衷写文章,这些年来虽编书编刊工作超常的繁杂,但劲头不减,文章越写越好,篇幅不大,观点分明,绝不为名逐利而趋炎附势,也不落井下石作投机,记叙个人生活,一片真情,谈论文坛事故,一腔真言。正由此,赢得普遍好誉,都说他好人好文。

好人的朋友多,他的这些小文章就有人肯来编,肯来出版。读这些文章,便知一个平凡人的生活的辛劳和快乐,便知这一时期的文坛是是非非的驳杂,更知他纯朴的人格。写小文章从某种意义上讲较省力气,但写小文章又最容易鉴定作者的好坏,有多少人敢把十余年来随着世事沉浮而写成的小文章成册出版却不删减修改呢?王新民敢。这就足见好人能长久的好处。

此后十年,为不负平凹厚望,在努力做人做事之余,笔者先后创作了《贾平凹打官司》、《书友贾平凹》、《真话真说》、《走马书林》、《渭河大水灾》、《高考大透视》、《〈秦腔〉大合唱》、《龟兔赛跑》、《春华秋实》(后二者与女儿合著)等报告文学及一系列散文随笔集。平凹为《真话真说》、《走马书林》、《渭河大水灾》、《高考大透视》、《春华秋实》题写了书名。

同时参与策划、编选、主编出版《贾平凹游品精选》、《坐佛》、《贾平凹书画》、《做个自在人——贾平凹序跋书话集》、《西路上——贾平凹手稿珍藏本》、《贾平凹文集》(20卷)诸图书,此外还编著出版了《多色贾平凹》、《贾平凹与〈废都〉》、《贾平凹谜中谜》、《〈废都〉啊〈废都〉》等图书,参与《〈高兴〉大评》的审稿编辑。

上述可见,笔者与贾平凹及其著作结下了不解之缘,尤其是《废都》,从出版前后的征文解读到为他延聘律师打《霓裳》和《创世纪》侵权案,可以说想其所想,急其所急,协助他度过那一段艰难的岁月。

如今《废都》解禁,笔者为他高兴,为中国文学事业高兴,为出版业改革开放高兴。高兴之余,不禁回想起十几年来《废都》的大起大落,风风雨雨,以及引发的有关思考和感悟,觉得有义务甚至有责任写出来,也许能为中国文学史和出版事业留些参考资料,为后来者提供些可资思考的案例。

于是在贾平凹、全玉玲等亲友的支持下,利用工余撰写出这部长篇纪实。在写作中参考引用了孙见喜先生的《危崖上的贾平凹》及《华商报》等媒体的有关报道,《当代陕西》杂志社文字总监李丁抱病审阅了拙稿,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同时本书收录了近年来撰写的有关贾平凹其人其事其文其书的一系列文章。此外还附录了多与贾平凹及其著作编辑出版评论维权有关的本人的文学年表、著作目录,以及主编和编选的以贾平凹作品为主的图书目录,以供读者参考。但因时间仓促、资料有限和水平所限,不足之处在所难免,还望读者和专家指正。

2009年12月18日怀念海燕老师——读《青春的备忘》有忆

还记得——

一位年轻的山村女教师

被胃穿孔击倒在课桌边

孩子们像天塌下来一般

教室里哭声一片:

老师,我们听话

我们不再捣乱

老师,咱不怕,我们送您上医院

于是——

夕阳下群峰间

一群孩子一路呼喊

老师忍着剧痛与颠簸

却品尝着纯真与甘甜

她泪水涟涟:

我插队七百天

吃着百家饭

在房东大婶身上我找到了母亲的影子

在村姑们身上我感到了妹妹的情缘

没有乡亲和孩子的爱

我不会走到今天

每每读到薛保勤先生长篇诗作《青春的备忘》中的这一段,就会勾起我对少年学习生活的美好回忆,那时我在渭北的一个偏僻的山村小学读书,日子是那样的漫长,生活是那样的单调,忽然有一天,学校里来了一位女教师,她圆圆的脸盘,时新的衣裳,动听的普通话,令我们这些闭塞的孩子耳目一新,听校长介绍说她是西安来的插队女知青,担任我们班的班主任兼语文课老师,在上课前,她在点名后自我介绍说她叫张海燕,是来自西安的知青云云,然后开始讲课,她的普通话是那样的标准,嗓音是那样的甜美,讲解得是那样的清晰,简直使我们这些乡村孩子听得入了迷。可以说海燕老师是我的语文启蒙老师,从此我的语文尤其是作文成绩犹如芝麻开花节节高,以致我后来报考大学时选择了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

那时我是班上的学习干事,收发作业本是我的工作,也因此与班主任有较多的接触机会,加之我的作文写得比较好,因此很快就赢得海燕老师的关注。我很想举手回答她的提问,但因为一度染上口吃,却屡屡放弃。但海燕老师不但不歧视我,反而更加关心我爱护我。

记得冬天上学早,乡村凌晨的天很黑,天气又很冷,戳天明的我叫上左邻右舍的同学就上学去了,我们打着小油灯,到校后,没有炉子的教室冷得坐不祝海燕老师宿办合一的办公室就在教室的西北角,她看着瑟瑟发抖的我们,就叫我们到她的办公室,在温馨的房间里,我们围着炉子一边烤火,一边背诵课文,在朗朗读书声中迎来日出。

学校作息时间有午休,我却没有午休的习惯,在冰凉的石板课桌上睡不着,就偷着看书。海燕老师发现后,不但不批评我,反而叫我到她的房间看书,或询问我和同学的学习情况,或手把手教我帮她批改同学的作业,使我的鉴赏能力大大提高。

海燕老师还到我家家访,在家长面前表扬我学习刻苦用功,成绩优秀,但告诫我要注意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希望我持之以恒,争取更大的进步。记得有一次放学回家的路上,我不慎将一颗石子踢到一个女同学身上,女同学的奶奶找到我家大吵大闹,又告到老师那里,海燕老师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显然袒护我这个爱徒,使我心中充满了感激之情。

不知不觉三年过去,海燕老师要回西安城了,在送别海燕老师那天,情景就像开头引诗的场面那样,教室里哭声一片,海燕老师也含泪摸摸我们的头,拉拉我们的手,一步三回头,同学们目送老师直到看不见老师的身影,才若有所失地回到教室。

弹指一挥间,四十年过去,我几乎遗忘了海燕老师。感谢薛保勤先生的《青春的备忘》,使我回忆起海燕老师,回忆起少年读书生活,回忆起峥嵘岁月。忘记就意味着背叛,《青春的备忘》,记载了一段难以忘怀的历史,那段历史已有定论,薛保勤先生的长诗也予以深刻的反思、形象的记述和理性的评判,无需赘言。但对我而言却是温暖的甚至是温馨的,这皆源于一个女知青——海燕老师,天使般来到我们偏僻的乡村小学做了我的班主任和语文老师。

海燕老师,我的启蒙老师,您的学生时刻怀念着您,祝您晚年身心快乐,阖家幸福,也期望您看到学生的小文,有幸使我们师生重逢,再叙师生之情,再聆听您的教诲。

海燕老师,您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