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百位名人读书心法
629100000011

第11章 李敖:有所为而读

名人简介

李敖(1935~),中国作家、历史学家。生于哈尔滨,14岁随家人到台湾,从此没有离开台湾一步。他大力提倡“全面西化”,并鼓吹自由主义思潮,反对国民党独裁。李敖文字犀利,并是台湾民主化的先驱。著名作品主要是散文、评论及专题历史研究,在台湾岛内往往引起巨大反响。小说方面亦有建树,长篇历史小说《北京法源寺》曾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李敖是十分具有争议性的人物,有人认为他狂妄,但也有人认为他为人侠骨柔情,仗义直言。1997年他曾经公开义卖自己多年收藏品,为台湾慰安妇筹款。李敖在政治上虽然曾经长期反对国民党独裁,却支持两岸统一。

心法探源

除了金庸、司马中原、柏杨之外,还有许多人非常喜欢李敖。他学识渊博,犀利流畅,不留余地,让人读来过瘾。

李敖的渊博与他精于读书、善于用书大有关系。最近他出版的《要把金针度与人》一书,内容是200种中国古典名著导读,值得推荐。这本书是根据1983年他自己编的《中国名著精华全集》所收各书的导读集合而成。书的封底介绍说——你可以上下古今,把千年精华,尽收眼底;你可以纵横左右,把多样遗产,罗列手边。你可以从古典中寻新义,从旧籍里找时潮;从深入浅出的文字里,了解古代和现代的中国——这段话虽然广告味道浓厚,但多少道出了这本书的价值,尤其序言,谈到怎样读书。李敖说他看书第一重点是只跳看一遍。“所谓跳看,是每页的重点让它跳出来给你看,而不是逐字逐句地死读,也不是所谓连读。连读的方法我看像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是骗人的。”这个方法可以提高读书效率,但却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他觉得“跳看”必须有两个基础:一是对相关问题已具备相当认识,才能有拨云见月之功,轻易找出重点;二是带有目的去读,知道该向哪个方向寻索重点。而且“跳看”只适用于查阅资料,不能用于文学欣赏。

试想“孔雀东南飞”,如果不跟着“五里一徘徊”,怎能理解个中淋漓反复的曲折情节,怎能品味诗中主人公死后合葬,有情人“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的缠绵哀痛?李敖读书方法的第二个重点是眼到手到,“重点部分立即用色笔勾出,剪刀剪下或刀片割下。这样子随看随动手,再把‘分尸’下来的分类处理。这样一来,这本书,就跑不掉了。它永远为你所用,并且拈之则来,不易忘记。”这确实是好办法,尤其对年事稍长者。年纪大了,记忆不好,过目即忘,读了等于没读。若能眼到手到,在书本上勾勾划划,写写眉批,必有助于记忆。其实慢读比泛泛而读有效。第三个重点是同步通读,同个主题串起来读。他说在跳读过程中,对重点有兴趣,会找来其它相关的书同步钻研。“这时候,不是每次只看一本书了,而是触类旁通,互相印证与补充。这样子折腾下来,书才真正为我所用。”这个层次的读书已经不是单纯读书,而是在做研究了。不过这个方法确实可以加强读者读书深度与兴趣。

做事讲求方法是对的,识得窍门,事半功倍。李敖的读书方法积极进取,我们不妨称之为“有所为而读”。当然,海阔天空,瞬息永恒,我们不一定拘泥一端,以为读书非如此不可,破坏了兴趣反而不好。为怡情遣兴,读书也不妨随兴之所至,飘到哪里就是哪里。喜欢时随手拈来,倦了掩卷寻梦而去;能记得最好,忘掉就算了;重读时幽默处可以再莞尔一笑,悲戚处再扼腕叹息吧!这样“无所为而读”,便成了“有所为而读”的另一种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