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百位名人读书心法
629100000043

第43章 陶行知:读之善用方为上

名人简介

陶行知(1891~1946)是中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1891年10月18日生于安徽歙县。1914年毕业于金陵大学,后赴美留学。1917年回国,历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授,教务主任等,反对“沿袭陈法,异型他国”,推行平民教育。“五·四”运动后,从事平民教育运动,创办晓庄师范。“九·一八”事变后,陶行知积极从事抗日救亡运动。曾受全国救国联合会的委托,担任国民外交使节,出访欧、美、亚、非二十八个国家和地区,出席“世界和平大会”,“世界新教育会议”第七次年会,为光大中华民族在国际舞台上的形象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陶先生著作宏富,论述精当,与当前的社会主义教育学息息相通,堪称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一代巨人”。

心法探源

作为一名卓越的教育家,陶行知对读书问题也很重视。他的读书方法和经验,大致可分为三点。

一、要选好书

陶行知是一位教育家,考虑问题往往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非常重视对于书的选择。他认为世上的图书有两种:“一种是吃的书;一种是用的书。”所谓“吃的书”,主要是指文学等一类非应用型的书,而“用的书”,则主要是指一些能指导读者动手操作一类的理工类书,而“中国是吃的书多,用的书少”。而在“吃的书”当中,也有好有坏,“有的好比是白米饭,有的好比是点心,有的好比是零食,有的好比是药,有的好比是鸦片”,在这种情况下,从教育的目的出发,陶行知认为要把书读好,首先得把书选好。他觉得一本书是好是坏,可以拿三种标准来加以衡量、判断:

1、我们要看这本书有没有引导人产生新价值的力量,有没有引导人产生新益求新的价值的力量。

2、我们要看这本书有没有引导人思想的力量,有没有引导人想了又想的力量。

3、我们要看这本书有没有引导人动作的力量,有没有引导人干了一个动作又干一个动作的力量。

二、读书重在应用

陶行知在《陶行知全集》中特别强调读书和用书的关系,认为读了书要善于运用。下面是他在《陶行知全集》中的一些语录:

“我们应当明白,书只是一种工具,和锯子、锄头是一样的性质,都是给人用的。我们与其说“读书”,不如说“用书”。书里有真知识和伪知识,读一辈子,不能辩别它的真伪;可是用它一下,书的本来面目便显了出来,真的使用得出去,伪的使用不出去。现在一般学校里所注重的知识,只是闻知,几乎以闻知概括一切知识。亲知几乎完全被挥于门外。说知也被忽略,最多也不过是些从闻知里推想出来的罢了。”

“只知道吃饭,不成饭桶了吗?只知道读书,不成为有脚可以走路的活书架子了吗?我们为避免随入伪知识阶级的诡计起见,主张用书不主张读书。”

“书是三百六十行的公物,不是读书人所能据为私有的。”

“书呆子就是读书没有目的的人。我平时尽力劝人不要做书呆子。书是一种工具,只能用,不可读。”

“中国的教员、学生实在太迷信书本了。他们以为书本可以耕田、织布、治国、平天下;他们以为要想耕田、织布、治国、平天下只要读读书就会了。书本是个重要的工具,但书本以外的工具还多着呢。”

“生活教育与教学做合一之总要求。我们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真的书;不要假的书;要动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用的书,不要读的书。总起来说,我们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做指导,不要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

“旧时代之学生之生长的过程有三个阶段:一是读死书;二是死读书;三是读书死。新时代之学生也离不了书,所不同的,他们是:用活书,活用书,用书活。”

“书是一种工具,只可看,只可用,看也是为着用,为着解决问题,断不可以呆读。认清这一点,书是最好的东西,有好书,我们就受用无穷了。正是:用书如用刀,不书自须磨,呆磨不切菜,何以见婆婆。”

三、不可尽信书,有不懂或怀疑处要多问、多钻研

孟子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陶行知很赞赏这句话,并认为“在书里没有上过大当的人,决不能说出这一句话来。”因此,他提倡学生们在读书时不要盲目相信书,对于书中的错误和疑问,要敢于提出问题,要敢想、敢问。他鼓励学生们说:“书既不可以全信,那么,应当怀疑的地方就得问。”并以清代哲学家戴震小时候的故事来开导大家。

戴震小时候口讷,到十岁时才能开口说话。那时少年读书都是读的《四书》、《五经》,其中《大学》里有经一章,传十章,有一条注解说,这一章经是孔子的话,由曾子写的;那十章传是曾子之意,由他的门徒记下来的。戴震便问老师怎么知道是这种情况。老师说:“朱文公(熹)是这样注的。”戴震问朱文公是何时人。老师说:“是宋朝人。”戴震又问孔子和曾子是何时人。老师说:“是周朝人。”戴震紧问不舍:“周朝离宋朝有多少年?”老师想了一下:“差不多二千年了。”戴震越发好奇了:“那么,朱文公怎么会知道呢?”老师一时答不出,但见这个毛头小孩竟能寻根究底,敢于提问,不禁赞叹道:“这真是个不寻常的孩子呀!”

后来,戴震果然不信前人定论,敢于怀疑圣人之言,写出《原善》、《原象》等文章和著作,成为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哲学家和学者。

陶行知就是这样以戴震等人的故事来启发学生,希望学生们在读书时不要死读书,要敢想敢问,开动脑筋,这样读书才更有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