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百位名人读书心法
629100000071

第71章 韩愈:“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

名人简介

韩愈(768-824),字退之,南阳(今河南孟县)人。唐代著名的散文家和诗人。他和柳宗元政见不和,但并未影响他们共同携手倡导古文运动。他们反对过分追求形式的骈文,提倡散文,强调文章内容的重要性。韩愈时代的诗坛,已开始突破了大历诗人的狭小天地。韩愈更是别开生面,也创建了一个新的诗歌流派。他善于用强健而有力的笔触,驱使纵横磅礴的气势,夹杂着恢奇诡谲的情趣,给诗思渲染上一层浓郁瑰丽的色彩,造成奔雷挚电的壮观。另外韩诗在艺术上有“以文为诗”的特点,对后世亦有不小的影响。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

心法探源

韩愈幼年丧父,少年失兄,一连串的不幸磨砺了韩愈的心志。他将失去哥哥的悲痛,把嫂嫂的期望,化为发愤读书的强大动力,每天早晨天一亮他就起床,到院子做完体操“八段锦”后,就到屋里读书。家中虽穷,但藏书不少,在嫂嫂指导下,他先读完《论语》、《孟子》,接着读《六经》,再读《老子》、《庄子》、《荀子》、《韩非子》,继而阅读汉代的经史典籍。他尤其喜欢汉代司马迁、扬雄等人的著作。韩愈尽管没进过校门,没有老师,但在兄嫂辅导下,经过系统自学,到十六七岁时,他已熟读诸子百家著作。

韩愈成名后曾在《进学解》中记述了他青少年时代自学的两个特点:

一、刻苦勤学

“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意思是说,我每天嘴里不停地吟诵六艺儒家经典,手不停地抄写整理诸子百家之说。天黑了点起油灯接替太阳光,一年到头夜以继日地勤奋学习。韩愈的勤奋从中可见一斑。

二、讲求方法

在韩愈的《进学解》里有这样两句话:“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意思是说:读书一定要作笔记;而读不同性质的书,又有不同的笔记法。读记载事实的书或一部书中的记事部分;必定要提出纲要;读记述言论的书,或一部书中的记言部分,必定要钩出精义。

用这种“提要钩玄”的方法读书,是很有好处的。因为既要提出纲要,就得弄清事件发生发展的过程及前因后果,弄清这一事件和其他事件之间的错综复杂的关系,既要钩出精义,就得对那些言论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这样做,自然很有助于加强记忆,提高阅读能力。

提要钩玄,正是韩愈青少年时代寒窗苦读,既勤于学习,又善于学习的写照。然而,韩愈虽好读古书,学古人,但不为古书所迷,更不让古人牵着他的鼻子走。能“卓然不丐于古而一出诸己”,能尽力躲开陈陈相因的滥调,能温故而知新,更能融古而创新。他谏佛骨之对人主的忠心,是人臣中少有的;他趋贼营宣抚王廷凑的勇敢,也是同僚中少有的。他讲一般人所不敢讲的话,作一般人所做不到的事,特立独行,信道守道,确已达到“举世非之而不惑”的境地。韩愈的散文,气势雄健,条理畅达,语言新颖,一扫六朝以来骈文的呆板风气,轰动了文坛,被后人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的诗作新奇奔放,意境浑厚,在中唐诗坛上别开生面。

韩愈在诗文中多次论及读书治学的要诀与方法,勉励年轻人:“人之能为人,由腹有诗书。诗书勤乃有,不勤腹空虚。”在他看来,一个人能成为人才,在于读书多而有学识,其中关键在于“勤”。在《赠别元十八协律》诗中,韩愈总结自己的治学经验,提出读书的“四患”即读书只怕不多,对书中道理只怕不明白,学习只怕自满认为自己够了,学了以后只怕不能照着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