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百位名人读书心法
629100000073

第73章 欧阳修:乃知读书勤,其乐固无限

名人简介

欧阳修(1007~1072),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自称庐陵人,因为吉州原属庐陵郡。他的文学成就以散文最高,影响也最大。他继承了韩愈古文运动的精神,在散文理论上,提出文以明道的主张。他取韩愈“文从字顺”的精神,大力提倡简而有法和流畅自然的文风,反对浮靡雕琢和怪僻晦涩。欧阳修一生写了500余篇散文,有政论文、史论文、记事文、抒情文和笔记文等,文体兼备。除此,欧阳修在经学、史学、金石学等方面都有成就。他研究《诗》、《易》、《春秋》能不拘守前人之说,提出自己的创见;史学造诣更深于经学,除参加修撰《新唐书》250卷外,又自著《新五代史》,总结五代的历史经验,意在引为鉴戒。

心法探源

欧阳修4岁丧父,家境贫寒,但聪敏好学,由母亲郑氏教他识字读书。因家贫买不起笔墨文具,母亲便教他用芦苇画地以练习写字,“画荻”后来成为慈母教子读书的著名典故。家中没书,他到处借书,连夜披阅,有的还抄录下来,抄录后辄已成诵。

欧阳修27岁调汴京(今河南开封)任馆阁校勘,参修《崇文总目》,得以博览内府的丰富藏书,他开始对目录学和历史学进行研究。在政治上,他力助范仲淹推行新政,得罪权臣,多次被贬离京。到滁州任太守时,寄情山水,写下散文名作《醉翁亭记》。48岁那年他被召回京师,入翰林院任侍读学士,刊修《新唐书》,后来升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

欧阳修从一介寒儒成为一代文豪,成为当时公认的文坛领袖。他将自己的成功原因归结为“读书勤”,“勤读书”。他一生孜孜不倦地读书治学,到老不衰。一次,孙莘志向欧阳修请教为文之道,欧阳修回答说:“无它术,惟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他曾说:“为文有三分:看多、做多、商量多也。”他认为惟有勤读书,多练习,多与朋友们商讨,文章自然就能写好。欧阳修还总结挤时间,写作的“三上”之法,说:“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盖惟此尤可以属思尔。”当有人向他请教作诗之道时,他说:“作诗须多诵古今人诗。不独诗耳,其他文字皆然。”欧阳修曾精辟地指出:“读书趋简要,害说去杂冗。”他读书善于抓住精神实质,去粗取精。他写文章也力求“去杂冗”,追求言简意深,逐字逐句反复锤炼。据说他写《醉翁亭记》曾修改十多遍。最初,文章开头描写滁州的自景色用了几十个字,而最后剩下“环滁皆山也”这极精炼的5个字。

另外欧阳修主张文章应“明道”、“致用”,倡导“文道并重”,是北宋文坛诗文革新的领袖。他在翰林院倡导古文运动,反对“西昆派”华而不实的恶劣文风。他利用担任考官主持贡试的机会,把文风质朴流畅者擢为前列,在他的奖掖下,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等新生力量联翩而出,欧阳修领导的诗文革新运动取得显著成果。

欧阳修曾说:“君子之学,或施之事业,或见于文章。”他一生可谓事业与文章双丰收,以自身卓有成效的创作实践,横扫靡弱文风,开创宋代诗文革新的新局面。

“一生勤苦书千卷”。欧阳修这句诗是他毕生勤奋读万卷书、著千卷文的真实写照。欧阳修晚年仍酷爱收藏大量金石铭刻与古代图籍,自号“六一居士”。他解释说:“吾《集古录》一千卷,藏书一万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吾老于其间,是为‘六一’”。他并把自己的读诗札记题名为《六一诗话》,可见其情趣仍在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