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百位名人读书心法
629100000083

第83章 莫洛亚:学生和成人读书学习应用所区别

名人简介

莫洛亚(1885——1967)是法国20世纪著名的传记大师。曾写过《巴尔扎克传》、《拜伦传》、《雪莱传》、《伏尔泰传》、《雨果传》、《肖邦传》等许多名人传记。同时,他还写过许多长篇小说,甚至是《英国史》、《美国史》、《法国史》等不少历史著作。

心法探源

莫洛亚是一位非常博学的作家和学者。在读书方面,他曾积累了不少经验和方法,并曾专门写文章谈起过。

莫洛亚认为,学生的读书学习和一般成年人的读书学习是有区别的,所以他在文章中谈到了两者各自不同的学习方法。为此,先让我们考察一下他在学生读书方法上所提出的要求。

莫洛亚对学生的读书学习的方法和要求,集中体现在《生活的艺术》一书中的《学生的学习》一文中。他一共提出了五点。

第一,学而无规,无以成学。

在莫洛亚看来,“学生的首要任务,是学会学习。思想的形成,首先是意志的形成”。为了让学生学会学习,他认为应该给学生建立一定的学规,否则便“无以成学”。要让学生建立学规,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在学校里,甚至是在寄宿制的学校里学习,这样“尽管生活常常相当艰苦,但是,它造就人,在那里,学生们能够学会在社会里谋生。而在家中,他们只是坐享其成”,不利于学规 的建成,只有学校才是建立学生学规、养成读书和学习习 惯的最好的场所和环境。

第二,教育决不是消遣。

莫洛亚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基于一定的意愿,确立一个基础的知识范畴,并引导学生达到当代人的知识水准。然后,再通过实践,让学生用在生活中领略到的经验和新的发现来填补这个知识范畴内的空缺。”他认定这是一个教育的“自然程序”。因此,他不赞成对学生进行娱乐教育,那些“图片教学、广播教学和电影教学本身并无效力。只有在学生自己产生积极性并经过努力的条件下,这种方法方可采用”。他觉得如果只让学生听或看,而不进行实际练习,是徒劳无获,不会有什么用处和意义的,“不费力学到的东西,忘得必然快”。

第三,强迫学生参加测验和考试是十分有益的。

随着教育的发展和学生在学习上竞争的加剧,不少家长和改革者都主张应减少学生的测验和考试,以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而莫洛亚却不同意,认为“强迫学生参加测验和考试是十分有益的”。他说:

家长和教育改革者不时地提出取消中学生毕业会考。他们错了。没有竞争,没有惩处,就永远不会有严肃的学习气氛。

为此,他主张应该让学生们去参加各种必要的测验和考试,甚至是强迫。

第四,教育中最重要的是基础教育。

针对有些家长不重视学生初级阶段读书学习的情况,莫洛亚提出了“基础教育”是最重要的教育的观点。他明确地指出:“一切都决定于孩提时代良好的教育方法。读、写、算样样精通本来就很不容易。大部分人不具备这些基础知识。”为此,他强调对学生必须要从小加强基础教育,读好这些基础课,对他们将来有利。

第五,教学与其多而杂,不如少而精。

依照莫洛亚的观点:“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技术员,而是造就人才。”所以,他认为学校里只要设立几门学科就行了,不要搞得很复杂,有些可让学生课外自己去学,“教学与其多而杂,不如少而精”。除了必要的语言、哲学等课程以外,他主张学校教育中让学生“要读历史和学习科学,重要的不是让学生了解最新的发现和最现代的理论,而是让他们懂得什么是历史的方法和科学的方法”。莫洛亚的这些观点是否完全正确,似乎仍可商榷。但他主张最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懂得和掌握历史的方法和科学的方法,这还是相当有见地的。

以上是莫洛亚对学生读书学习所提出的一些要求、方法和看法。下面让我们再来看看他对一般读书求学者所提出的方法和经验。因为在他看来:“读书,同所有的其他工作一样,也有其规律可循。”他的读书经验和方法大约有以下四点:

第一,应该能具体熟知一部分作家及其作品。

世界上由古及今的书籍已经很多,而人的生命有限,再加上工作诸项,不可能把世界上所有的书都通读或熟知。但莫洛亚主张可具体熟知一部分作家及其作品。他在《生活的艺术》一书中《读书的艺术》一文里说:

首先,最好是具体熟知一部分作家及作品。而对大部分作家,只做一般性了解。初读一部作品,常常领略不到其精华所在。年轻时,泛舟书海,如同步入尘世一样,应去寻朋觅友。当发现知音,选择、确定之后,就要携手并进。

他这里所说的意思,实际上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重点阅读与一般泛读的关系。只是他把阅读的年龄因素结合了进去,并把寻书视同寻友,这样就显得更为生动有趣,也更易被别人所接受和理解。

第二,要相信前人的选择,认识人类的伟大作品。

莫洛亚针对许多读者对人类的伟大作品缺乏足够认识的情况,提出“阅读时,在众多的作品当中,要给伟大的作品一席显赫之地”。当然,他也并不偏废对当代作家的认识,觉得“应该对当代作家感兴趣,这也是必要的”。不过,他还是慎重提醒:

但是,不要把自己淹没在一般性书籍的海洋中。名著之多,我们已无暇一一问津。要相信前人的选择。一个人兴许看错,一代人也兴许看错,而整个人类不会看错。

所以,他还是奉劝人们应该重视已被人类反复证明了的伟大作品,如荷马史诗、莎士比亚的作品等,阅读并深刻认识这些作品对我们肯定会有帮助。

第三,读书要聚精会神,富于思考。

莫洛亚读过大量的书籍,但他一直注意选择,勤于思考,对于有些人仅“埋头于干巴巴的铅字之间,却从不冷静地想一想,动动脑筋”,他是不赞成的。认为他们只是一味读下去,不注意思考其中的内容和主题,便“看不出字里行间的现实世界和思想实质。……对丰富的信息资料,也分不出其价值的高低”。为此,他极力主张读书要专心致志,开动脑筋。他说:

读书要尽量聚精会神,沉思冥想。如同亲临一场美妙的音乐会、一次神圣的礼仪。凡是一目十行、断断续续、心不在焉者都不能算是读书。

第四,每读一本书,总在扉页上记一些概括性的话。

莫洛亚承认,读书有“娱乐性的阅读”与“工作性的阅读”之分,而他则有大量工作性的阅读。对于这种阅读,他主张在“每本书读过之后,当再想回味一下思想主题的时候,也没必要把整本书重读一遍”。如果有支钢笔或铅笔,只要在书的扉页上记下思想主题就可以了。他以自己的经验为例:

我读一本历史书或者其他类似严肃的书籍时,我总要在扉页上记上一些概括思想主题的词句,并在每个词的后面标好页码。这样,在需要时,我不必重读全书,而可以直接找到要找的地方。

应该说,莫洛亚的这一读书方法,虽然不像中国古代评点批书那样复杂,有眉批、夹批、旁批等,仅是扉页概括,但也别具一格,十分实用。

综合莫洛亚的读书方法,包括对学生的读书学习的要求,他对学生的读书见解似乎比较传统,未必能够迎合当代学生的口味;但他对一般读者所提供的读书经验,却又有着极大的参考价值和使用价值,特别是第一、第二、第四点,都可说是他个人读书经验的结晶。对于这位显赫一时而又博学的传记文学大师和法兰西学院院士的读书经验,无疑是值得我们参考和借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