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百位名人读书心法
629100000089

第89章 列夫·托尔斯泰:要善于总结读书经历

名人简介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19世纪俄国最伟大的作家。出生于贵族家庭,1840年入喀山大学,受到卢梭、孟德斯鸠等启蒙思想家影响。1863—1869年托尔斯泰创作了长篇历史小说《战争与和平》,这是其创作历程中的第一个里程碑。小说结构宏大,人物众多,典型形象鲜活饱满,是一部具有史诗和编年史特色的鸿篇巨制。1873~1877年他经12次修改,完成其第二部里程碑式巨著《安娜·卡列尼娜》,小说艺术已达炉火纯青。70年代未,托尔斯泰的世界观发生巨变,写成《忏悔录》。80年代创作:剧本《黑暗的势力》、《教育的果实》、中篇小说《魔鬼》、《伊凡·伊里奇之死》、《克莱采奏鸣曲》、《哈泽·穆拉特》;短篇小说《舞会之后》,特别是1889—1899年创作的长篇小说《复活》,是他长期思想、艺术探索的总结,也是对俄国社会批判最全面深刻、有力的一部著作,成为世界文学不朽名著之一。托尔斯泰晚年力求过简朴的平民生活,1910年10月从家中出走,11月7日病逝于一个小站,享年82岁,一代文学巨匠走完其人生旅程。

心法探源

列夫·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小说享誉全世界,而他的高尚的人品和渊博的知识,也得到后人的颂扬。同样,在读书领域中,他也有自己富有个性的见解和与众不同的方法。

一、善于总结和回顾自己的读书经历,并加以归纳

与一切伟大的作家一样,列夫·托尔斯泰也很重视一个人的读书和学习问题。早在1870年,他就在自己的笔记中写道:“一个想学习的人在浩瀚的书海中如何去找寻他所需要的书呢?”

为了使人们了解他对文学作品的阅读情况,1891年,六十余岁的托尔斯泰曾给友人列德尔列的一封信中开了一份书单,题为《对我产生了印象的书籍》(以下列举俄国作家的作品):

童年至十四岁左右

《黑母鸡》——波戈列里斯基作印象很深

俄罗斯壮士歌:《多布雷尼亚·尼吉奇契》印象极深

《伊利亚·姆罗米茨》印象极深

《阿略莎·波波维奇》民间故事印象极深

普希金的诗:《拿破仑》印象深

十四岁至二十岁

普希金的《叶甫盖尼·奥涅金》印象很深

果戈理的《外套》、《两个伊凡》、《涅瓦大街》印象深

《死魂灵》印象很深

屠格涅夫的《猎人笔记》印象很深

德鲁日宁的《波琳尼卡·萨克斯》印象很深

格里戈罗维奇的《苦命人安东》印象很深

莱蒙托夫的《当代英雄》、《塔曼》印象很深

二十岁至三十五岁

邱特切夫的诗印象深

柯尔曹夫的作品印象深

费特的诗印象深

三十五岁至五十岁

壮士歌印象很深

不过,托尔斯泰也向友人说明:这份书单仅供参考,不要出版,“因为它很不全面”。

尽管托尔斯泰认为自己所开的这份书单“很不全面”,但他在六十多岁时尚能把过去各个年龄阶段所阅读的书籍分成“印象深”、“印象很深”、“印象极深”这样三个层次,这说明他还是很善于总结和回顾自己的读书经历的。因此,善于总结和回顾自己的读书经历,并加以归类,可以视为托尔斯泰第一个值得引起重视的读书方法。

二、读文学作品,一定要注意作者的性格

他在1853年的日记中写道:“读书,尤其读纯文学的书——要把主要的注意力放在该作品中所表现的作者的性格上。”既关心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性格,更关注“文学作品中所表现的作者的性格”,这可以视为托尔斯泰第二个值得引起重视的读书方法。

三、朗读文学作品,并在诵读中感受或评判一篇文学作品的好坏

托尔斯泰在休息、闲暇或与友人聊天的时候,经常会动情地朗读起他所喜欢的一些文学作品,并经常因朗读而感动地落泪。有时候,他在朗读之后,还会加以评说。像托尔斯泰这样喜欢朗读别人的作品,然后再加以评说的情况,在其他著名作家的身上并不多见,但这对于加深一篇文学作品情愫和内涵的理解,却有极大的好处,这可视为托尔斯泰第三个值得引起重视的读书方法。

除了以上三点以外,托尔斯泰还有一些读书方法也值得借鉴。例如,他在阅读书籍之余,还经常喜欢与人谈论,交流思想和读书心得,他认为这一点很重要。在1853年的日记中甚至写道:“与人交谈一次,往往比多年闭门劳动作更能启发心智。思想必定是在与人交往中产生。”又如,他不迷信那些一等作家或最低作家之类的划分,在他看来,“被划为第一等的作家也有非常坏的东西,而被划为最低一等的作家也有非常好的东西。因此,如果一个人相信了这种对作家划分等级的办法,相信了在一等作家那里一切皆好,在低等作家或不知名的作家那里一切都差,那么,在理解上他只会陷入歧途并且失去许多有教益的和有启发性的东西”。凡此,都是一些很值得学习的读书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