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双玉
三月,春风吹过,春雨落下,城市已有了春意,人们开始忙碌起来。我吃完早餐,收拾利索,又盘算着午餐该做点什么吃。年节刚过,我想着应该多些青菜,少点肉食。“叮咚”,打开手机一看,朋友正在微信上晒美食,还发了一段视频。点开一看,原来她在做葱花饼。只见她把小麦粉放入面盆中,立刻开始添水和面,反复揉搓后,等待发酵。点开下一个视频,见她把小葱洗净切碎,放在小碗内,倒入些许香油,洒入一点盐,拌和均匀。再后来,就是面团发酵后,她在平锅内煎面饼。葱花饼终于做好了,只见她尝了一口就放不下,一口气吃完了一个,高兴地说:“外脆里软,太好吃了!”
看着朋友的美食视频,我不由得想起了20世纪70年代的生活。小时候,位于下野地的连队种植着小麦、玉米和棉花,那些条田很长很长,感觉始终望不到边。父母起早贪黑在地里忙碌,开春播种,夏天锄草、定苗,秋天开始收获,冬天拉沙改善土壤。那时,家里的粮食供应是定量的,只有白面(小麦粉)和玉米面,而且,有一两年,每月供给百分之九十的玉米面,剩下的百分之十才是白面。刚上小学的我,在妈妈的指点下,时常帮着做点事,烧火,洗碗,早上做玉米面糊糊。后来,还学习擀面条,因为白面少,每次和面时都要掺和一些玉米面,不然白面不够吃。
记得有一年夏天,妈妈去地里干活了,吩咐我中午做面条。于是,我学着妈妈的样子,在白面里放入一些玉米面,揉好后,开始擀面条。由于没有掌握好比例,这种混合面不筋道,擀开的面边上裂开了口子,做不成长长的面条了。没办法,我只好将就着切成了面片。妈妈回来一看,笑着说:“傻丫头,玉米面不能放多,这下我们只能吃面片了。”小时候的玉米面多,勤快的妈妈也时常想各种办法来改善生活。玉米面漏鱼,就成了家中的小吃。每次做漏鱼时,妈妈先把玉米面煮成粥,然后用漏勺将稠粥漏到凉水盆内,就成了漏鱼,此时,捞出漏鱼放入大碗里,加入醋、盐、葱末等,就是可口的美食了。漏鱼比那玉米面糊糊要好吃许多倍,妈妈用这种方法让我和弟弟妹妹吃饱肚子。
那个时候的连队,食用油也很少,一个月只有几两油。每天炒菜时,只能放一点,有点油花就行了。只有过年时,家里才舍得炸油条和芝麻叶。为此,小时候,我就盼着过年,想天天吃油条,感觉那是非常好吃的东西。过年前,妈妈炸油条和芝麻叶时,作为家里的长女,我理所当然要在旁边帮忙。于是,出锅的芝麻叶放在搪瓷盆里,我时不时就可以顺手拿一个品尝,油条炸好了,我也可以先吃为快。记得有一年,过年时吃的东西比平时多,我这个吃一点,那个也吃一点,到了晚上,肚子疼了起来,原来是吃多积食了,妈妈赶紧给我吃了药,这才好些。记得隔壁高个子的陈叔叔,农忙时,没白天没黑夜地在田地里忙。有一天中午,浇完水回来的陈叔叔又累又饿,吃饭时把家里炼得的一碗猪油给喝了,看得我们目瞪口呆。叔叔家的阿姨为这事,唠叨了好几天。
20世纪80年代,我到外地上学时,星期天与同学到街上买本子、寄信,想在街上吃碗面,也要粮票,而且必须是全国粮票,不然的话,你是吃不成饭的。为此,我每次去上学前都要把地方粮票换成通用的全国粮票。有一次,我在学校附近的街上看见一种长长的膨化棒,据说非常好吃,于是星期天上街,就买了当零食吃。冬天放寒假,我想着给家里买些东西,千挑万选,还是觉着膨化棒可口,于是和几个同学一人买了一包。这东西脆,不能挤压,几天的火车,我们几个人就小心地看护着,生怕碰碎了。
岁月的长河来到了新的时代,改革开放的坚定步伐,让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我们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吃穿不愁。城市的农贸市场、超市、批发市场,供应着各种食物,肉类、蛋类、海鲜类等食品,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你买不到的。曾经一到冬天,碗里就只有白菜、土豆、萝卜,现在各种蔬菜、水果一年四季都有供应,琳琅满目摆满货架,让人挑花了眼。小时候,每天做饭想的是下面条、煮玉米糊糊,现在每天做饭,考虑的是营养如何搭配。粗粮、蔬菜已成了人们的最爱,低盐、少油,也成了常态。童年时期心心念念的油条等油炸食品,我现在已经吃得少了,玉米糊糊、小米粥、南瓜粥、红薯粥等,纳入了我的食谱。
去年秋天,我和妹妹又回到了我们出生、长大的地方,那里已变成了小镇,一排排楼房整齐、漂亮,曾经住过的地方已变成了绿化广场。农贸市场里,有新鲜的蔬菜,还有葡萄、苹果、橘子、白兰瓜、西瓜,猪肉、羊肉、鸡肉、活鱼,应有尽有,家里常用的锅碗瓢盆摆了不少,外甥女看见一些小玩意儿,好奇得不得了。走着走着,看到卖雪糕的,我又想起过去几分钱一根的冰棍,好不容易有几分钱,才能买一根,咬一口,只有一点甜味,吃到最后都是冰了。尽管如此,这却是那个时代连队孩子非常稀罕的东西。
有一天,妹妹用面包机做了不少面包,让我去她家里拿几个。宽敞明亮的屋子,收拾得干干净净。妹妹一边说话,一边忙着做中午饭。不一会儿,粉丝扇贝、清蒸鲽鱼、清炒西蓝花、山药木耳就摆到餐桌上了,还有一碗红枣银耳汤。“哎哟,这么丰盛,又不是过年过节。”我说道。妹妹笑着说:“现在,天天都是过节,想吃什么都可以做的。”我俩边吃边聊,妹妹说:“小时候,我喜欢吃糖,可咱们连队里没有。有一次,一位阿姨从上海带回来奶糖,给了我一颗。我剥开糖纸,尝了一口,舍不得吃,就一小口一小口地吃,那滋味简直美极了。”“现在还喜欢吃糖吗?”我明知故问。“如今,好吃的太多,很少买糖,你看,参加婚礼带回来的糖放在茶几上不记得吃,可能都过期了。”
“嘀嘀嘀”,微波炉的响声将我拉回现在,原来烤红薯熟了。回味小时候的饮食,再看这些年的美味,我感慨万千。过去吃饭,我们是为了填饱肚子,如今吃饭,我们开始讲究营养,注重色香味。时代的发展变化让我们的舌尖品尝到更多美味佳肴,让生活更加美好。所谓的岁月静好,不就是这样吗?
(贾双玉,乌鲁木齐市建筑节能墙体材料革新办公室退休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