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大学生廉洁教育.入学第一课
62984300000002

第2章 大学生廉洁教育概述

【学习目标】

1.掌握大学生廉洁教育的定义和基本内容。

2.了解大学生廉洁教育的重要意义。

3.熟悉大学生廉洁教育的实践要求。

大学生承载着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作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基地,担负着培养人才、传承文明、建设先进文化和服务社会的重任。加强大学生廉洁教育是进一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的需要,也是加强和改进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需要。四年的大学生活是大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大学生要肩负历史责任,完成历史使命,就要坚持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重视廉洁修身,不断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

第一节 走近廉洁、廉洁文化与廉洁教育

一、廉洁、廉洁文化、廉洁教育的定义与内涵

(一)“廉洁”是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廉洁”一词,《辞源》上解释为“公正,不贪污”;《辞海》上解释为“清廉,清白。”,与“贪污”相对,用通俗的话说,廉洁就是不贪得、不妄取,不接受不应当的财物,公正清白,不受世俗丑行的污染。“廉洁”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伟大的诗人屈原的《楚辞·招魂》中:“朕幼清以廉洁兮,身服义尔未沫。”意思是我年幼时禀赋清廉的德行,献身于道义而不稍微减轻。东汉著名学者王逸在《楚辞·章句》中注释说:“不受曰廉,不污曰洁。”也就是说不接受他人馈赠的钱财礼物,不让自己清白的人品受到玷污,就是廉洁。廉是清廉,就是不贪取不应得的钱财;洁是洁白,就是指人生光明磊落的态度。汉代王充《论衡》中有“案古纂畔之臣,希清白廉洁之人”之句;《汉书·贡禹传》记载“禹又言孝文皇帝时,贵廉洁,贱贪污。”孔子曾说过“临官莫如平,临财莫如廉,廉平之守,不可攻也”;管子提出“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孟子主张“可以取,可以无取,取伤廉。”意思是对可取可不取的东西,就不要去取,随便去取,就有碍廉洁。东汉庐江太守羊续,为政清廉,自有高招。他把下属行贿送给他的鲜鱼,悬挂在大堂屋檐下,风吹日晒,几天就干了。后来又有人送鲜鱼给他,他指着干鱼对来客说:“你还想让我把鱼挂起来吗?”送鱼的人只好悻悻而返。明代于谦十分欣赏羊续拒腐蚀永不沾的做法,特赋诗赞道:“喜胜门前无贺客,绝胜厨传有悬鱼。清风一枕南窗卧,闲阅床头几卷书。”唐崔令钦《教坊记》:“夫以廉洁之美,而道之者寡;骄淫之丑,而陷之者众,何哉?”《清史稿·简仪亲王德沛传》:“德沛屡任封疆,操守廉洁,一介不取,逋负日积,致蠲旧产。”历史证明:清正廉洁盛行之日,则国家昌盛;贪污腐败猖獗之时,则国势衰微。历来清官受人颂扬,污吏遭人唾骂。廉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道德底线,也是当代大学生应具备的政治修养和品德情操。一个人无论是民还是官,都应当以廉洁立世,以清廉为人。我们要大力弘扬我们民族固有的清正廉洁的传统美德,提倡廉洁自律,秉公办事,不徇私情,不谋私利,清白做人的精神。廉洁与贪污是正与反两个相对的概念,自古以来廉洁就被视为一个人的内在品质和行为表现的综合概括,廉与洁是互为表现的,即廉是一个人外在表现,体现着这个人的文化影响,而洁是其内在品质的体现,是其能保持廉的内在动力。所以综合起来,从以下几方面来概括廉洁的内涵:与贪污相对,不贪不污;志气高洁,品行方正;节俭简约,朴实无华;求真务实,勤政律己。

(二)廉洁文化是关于廉洁的基本常识和知识,传习廉洁文化基本精神的文学和艺术

这是当代中国廉洁文化最基本的、大众化的文化特征,是廉洁文化得以传承、发展的文化载体。这一层面的文化特征在于:通过诗词、歌赋、典故、戏曲等形式,从格言、警句和杰出人物的言行体现出来。这些脍炙人口的典故、感人肺腑的格言、令人慎独的警句,告诉人们应当如何修身养性、励精图治,如何廉洁奉公、勤政为民,如何交朋结友、主持正义,在给人以艺术享受的同时,使人精神上得到激励、思想上得到启迪,以至言行上获得鞭策。二是关于廉洁文化的思想理论和政治准则及与之相适应的廉政制度建设的理论和实践。这是当代廉洁文化所具有的时代性特色,是廉洁文化融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于一体的文化形态的体现。传统廉洁文化推崇以“仁政”为价值内核的“人治”,反对以“霸道”为权术的“人治”,而缺乏以“民主”“法制”为核心的现代廉政理念。经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洗礼,中华传统廉洁文化升华为当代社会主义廉洁文化。当代中国廉洁文化建设贯穿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制度文明建设之中。在制度文明建设领域,当代廉洁文化主要表现为廉政建设理论及其准则和制度建设。三是关于廉洁的意识、信仰、行为规范和与之相适应的行为方式、价值取向。这是廉洁文化最本质的精神文明特征。中华廉洁文化萌芽伊始就将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统一起来,廉以洁为内在动力和精神理念,洁以廉为外在形式和文化形态。以廉洁为精神动力的传统廉洁价值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反腐实践表明,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动摇是一些领导干部走向腐败的主要原因,正是由于意识、信仰方面出了问题,才导致“前腐后继”现象的出现。因此,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也就成为必须重点抓好的几项教育的第一件事,而弘扬清廉精神、倡导廉洁文化价值观正是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当代中国廉洁文化的这一精神文明特征揭示出一个历史真理,即反腐必须倡廉。同时,它还告诉我们,当代廉洁文化必须始终成为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的先进文化、主流文化、强势文化的核心要素。基于以上三个基本内涵及其文化属性,当代中国廉洁文化就是关于廉洁的知识、理论、准则、信仰、文艺和与之相适应的价值取向、行为准则、制度体系及其相互关系的文化总和,它是中华优良传统文化中的核心要素,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

1.当代中国廉洁文化的内涵

如前所述,当代中国廉洁文化的内涵主要包含三个层面:一是大众化的、切中时弊的、与时俱进的廉洁文化艺术;二是倡导官德、推行法制、反腐倡廉的制度文化;三是以廉洁为荣、贪污为耻的价值观念与廉洁文化必定战胜腐败文化的乐观主义精神和坚定信念。首先,廉洁文化是一种高尚的大众化文学艺术,因此要大力发展和繁荣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切中时弊的、与时俱进的廉洁文化文艺作品,在满足人们对廉洁文化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的基础上,要处理好“雅”与“俗”的关系,针对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文化层次的群体对廉洁文化的需求,使人们通过对以“廉洁”为题材作品的审视,通过对廉洁文化精神的领悟,在内心深处形成一种高尚的社会意识,从而使人们能够分清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进程中的是非、善恶,深刻地感受到腐败即是丑恶,廉洁即是美好,由此推进“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在全社会的形成与确立。这是当代中国廉洁文化不断发展的社会土壤。其次,廉洁文化能够使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反腐倡廉建设关系到全党、全社会的共同利益。因此,必须在思想、意识和心理的构建上加大力度,在教育、制度、监督和惩处各个环节中增加廉洁文化含量,从价值观念、法律体系、社会道德风尚等方面,构建廉洁文化体系,增强廉政教育宣传的直观性、灵活性、系统性、实效性,充分调动起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廉政建设的积极性,形成以廉为荣的社会氛围,积极将廉洁价值观渗透到反腐倡廉建设的各项具体工作中去。同时,还要使人们树立共同的理想和组织纪律观念,从而保证思想、组织上的高度一致,推进反腐倡廉长效机制的建立。这是当代中国廉洁文化建设的时代主题。再次,当代廉洁文化必须成为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的先进文化、主流文化、强势文化之一。它不仅要通过鲜明的指向性,让广大人民群众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自觉接受廉洁文化的熏陶,从而将廉洁文化的价值观念转化为人们的思想和行动。同时还要通过鲜明的价值取向,向人民传达弘扬廉洁文化与实现共产主义伟大理想的一致性,使广大人民群众正确认识当前改革开放中腐败现象存在的客观性,逐步确立廉洁文化必定战胜腐败文化的乐观主义精神和坚定信念。这是当代中国廉洁文化建设的本质要求和力量源泉。

2.当代中国廉洁文化的内容

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要素之一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代中国廉洁文化具有丰富的思想内容。以社会价值定位的不同,当代中国廉洁文化包括了节俭、勤政、廉洁奉公、服务人民等主要内容。

(1)节俭

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往今来,中华民族对于节俭的重要意义一直有着深刻的认识,认为俭是立身之本、持家之宝和兴邦之道,勤俭节约成为中华民族自立、自强、自信的强大精神动力。及至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新中国的诞生,节俭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成为新中国的立国精神,更是新时期党员领导、干部拒腐防变的重要思想武器。

一是节俭革命。在革命年代,毛泽东反复教育党员干部要艰苦朴素,厉行节约。早在中华苏维埃红色政权创建不久,他就指出:“财政的支出,应该根据节省的方针,应该使一切政府工作人员明白,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反对贪污和浪费的斗争,过去有了些成绩,以后还应用力。”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毛泽东领导发动厉行节约运动。他强调:“节约是一切机关工作都要注意的,经济和财政机关尤其要注意。”同时,边区政府的领导人率身节俭,过着清贫俭朴的生活。1936年,美国作家斯诺访问延安时断言这种勤俭节约的生活作风,会产生一种取得革命胜利的伟大力量——东方魔力。正是由于传承了中华民族传统的节俭之风,形成了自己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人民取得中国革命一个又一个的胜利。

二是节俭建国。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一再提醒全党和全国人民,一定要继续保持过去艰苦奋斗的精神,把勤俭节约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基本方针。新中国成立之初,在经济形势异常严峻的情况下,他告诫全党全国人民:“我们要进行大规模的建设,但是我国还是一个很穷的国家,这是一个矛盾。全面持久地厉行节约,就是解决这个矛盾的一个方法。”在国民经济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后,毛泽东仍主张勤俭节约,提出“勤俭办工厂,勤俭办商店,勤俭办一切国营事业和合作事业,勤俭办一切其他事业,什么事情都应当执行勤俭的原则。这就是节约的原则,节约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原则之一”的重要论断。1956年,针对党员干部中出现的铺张浪费问题,他又一次强调:“要勤俭建国,反对铺张浪费,提倡艰苦朴素,同甘共苦。”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毛泽东重申了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的方针:“要使我国富强起来,需要几十年艰苦奋斗的时间,其中包括执行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这样一个勤俭建国的方针。”

三是节俭养廉。古语有云,非俭无以养廉。只有保持艰苦朴素的本色,才能抵御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注意把保持和发扬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作为加强干部队伍廉政建设,防止干部腐化和变质的重要举措。在革命即将胜利的前夕,毛泽东提出了著名的“两个务必”思想,其中之一就是“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教导广大党员干部不要因为身份、地位的变化而腐化变质。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仍一再强调要发扬党的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改革开放时期,邓小平把艰苦奋斗教育作为加强廉政建设,预防腐败的有效途径。他反复告诫全党“艰苦奋斗是我们的传统,艰苦朴素的教育今后要抓紧,一直要抓六十至七十年。我们的国家越发展,越要抓艰苦创业。提倡艰苦创业精神,也有助于克服腐败现象。”江泽民也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不提倡艰苦奋斗、勤俭建国,人们只想在前人创造的物质文明成果上坐享其成,贪图享乐,不图进取,那么,这样的国家和民族,是毫无希望的,没有不走向衰落的。”江泽民强调,我们党要经得起执政、改革开放和反和平演变的考验,就必须做到艰苦奋斗,作风廉洁。进入新世纪,胡锦涛在造访革命圣地西柏坡的时候重申全党必须牢记“两个务必”,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胡锦涛强调:“艰苦奋斗作为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作为我们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本色,是凝聚党心民心,激励全党和全体人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共同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是我们经常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关系的一个重要法宝。”习近平总书记针对《网民呼吁遏制餐饮环节“舌尖上的浪费”》材料批示“浪费之风务必狠刹!要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大力宣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观念,努力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各级党政军机关、事业单位,各人民团体、国有企业,各级领导干部,都要率先垂范,严格执行公务接待制度,严格落实各项节约措施,坚决杜绝公款浪费现象。要采取针对性、操作性、指导性强的举措,加强监督检查,鼓励节约,整治浪费。”综上所述,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仍是我们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法宝,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2)勤政

勤政,就是勤于政务,尽职尽责。自先秦以降,历代思想家、开明统治者都大力倡导勤政,认为“为政之要在于勤”,勤政就是要勤于上书言事、勤于达民之情,勤政成为针对各级官员的一条重要道德标准。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中国共产党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勤政思想,赋予勤政全新的内涵。

一是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励精图治,开拓进取。邓小平指出:“中国搞四个现代化,要老老实实地艰苦创业。我们穷,底子薄,教育、科学文化都落后,这就决定了我们还要有一个艰苦奋斗的过程。”因此,“要教育全党同志发扬大公无私、服从大局、艰苦奋斗、廉洁奉公的精神。”正是凭着这种精神,我们迈开了改革开放的步伐,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江泽民号召全党要弘扬艰苦奋斗精神,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去夺取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胜利。进入新世纪新阶段,胡锦涛强调:“艰苦奋斗既是我们必须大力弘扬的工作作风,又是我们必须大力弘扬的思想作风,是共产党人应有的政治品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真正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做到夙兴夜寐、勤奋工作。无论在成绩面前还是在困难面前,领导干部都要始终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切实改进工作作风,牢固树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力戒奢靡之风,坚决反对大手大脚、铺张浪费,以实际行动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党员领导干部要不断加强自身修养,时刻做好为党、为人民长期艰苦奋斗的准备,不断磨炼自己艰苦奋斗的意志,始终做到自重、自省、自励。在这一思想的指引下,我国经济社会实现了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在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的基础上励精图治,开拓进取,就是要求我们的政府及各级领导干部工作态度要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不可敷衍塞责;工作作风要扎扎实实,埋头苦干,不可图慕虚名;工作思路要实事求是,勇于创新,不可墨守成规;办理政务要讲求效率,注重效益,不可拖拖拉拉;面临困难要迎难而上,勇往直前,不可贪图安逸。这些就是新时期勤政的具体内容,也是社会主义条件下,各级政府和领导干部坚持勤政为民的基本要求。

二是发扬共产主义无私奉献精神,当好人民公仆。这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政府的每一名工作人员,都必须也只能是人民的公仆。这就决定了党员、干部必须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以强烈的敬业精神去工作,务实求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因此,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既要干净又要干事,既要廉政更应勤政。干净就是要廉政,干事就是要勤政。要做到既廉政又勤政,就要认真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做到为民务实清廉,进一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改进领导工作作风,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就要始终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清清白白做官,认认真真做事,“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新中国成立以来,一大批人民公仆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共产党人的勤政观,如周恩来、焦裕禄、孔繁森、郑培民、任长霞和牛玉儒等。他们岗位不同,却坚守着同一个真理:为了人民的利益、国家的富强。他们恪尽职守、无私奉献,日夜操劳、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期勤政观的全新内涵。

(3)廉洁奉公

“廉洁奉公”是当代中国廉洁文化基本内容中的核心部分。清廉为官、廉洁从政是中华民族传统的官德规范,教育立廉、监督促廉、厚俸养廉、制度保廉等构成了传统廉政理论的基本内容。在当代,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政府继承了传统廉洁文化的精华,廉洁奉公成为党员领导干部的重要道德标准,成为加强廉政建设的理论基础和价值取向。

首先,廉洁奉公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政府的本质特征。这是由中国共产党的阶级本性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决定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除了人民的利益外,不为自己谋取任何私利,这必然要求共产党员廉洁奉公。中国共产党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唯一宗旨,做人民的勤务兵,这必然要求政治上保持廉洁的作风,只有搞廉洁政治,才能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正是这种无产阶级的本质及其政党的先锋队性质内在地决定了廉洁政治的真实性和实在性,否定了贪污腐化的不廉洁行为。既然中国共产党的本色是廉洁奉公,那么它领导的政府在本质上就应该是廉洁政府。对此,毛泽东指出:“我们的人民政府是真正代表人民利益的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国家机关必须依靠人民群众,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必须为人民服务。”因此,共产党领导下的政府应自觉厉行廉洁政治。同时,共产党作为一个政治集团,是“为民族、为人民谋利益的政党,它本身决无私利可图”,它“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广大利益,为最广大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这样的党应该是廉洁的党,廉洁的党领导的政府,就应该是廉洁的政府。廉洁奉公是社会主义制度下人民政府的一项基本要求,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各级人民政府是最广大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决不允许任何人利用人民赋予的权力谋取任何私利。以权谋私、贪污浪费等腐败行为是与此格格不入的。为政清廉、廉洁奉公才是党及其领导下的人民政权应具备的本质特征。

其次,廉洁奉公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江泽民指出:“我们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经历一个艰难的新旧体制转换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制度和机制不健全、不完善,工作中存在一些漏洞和薄弱环节,也会给腐败现象滋生以可乘之机。”市场经济建设使拒腐防变成为时代的重大课题,如何解答这一课题关系到民心向背,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加强反腐倡廉建设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而思想道德建设是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内容。在这里,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最根本的就是要弘扬当代中国廉洁文化所倡导的“廉洁奉公”精神。“廉洁奉公”注重从精神上培养人们特别是领导干部对清廉品质的追求,其目的是使人“不愿腐败”。“廉洁奉公”精神针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贪污腐败、损公肥私等消极腐败现象提出了鲜明的是非、善恶标准,它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爱祖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既有先进性的导向,又有广泛性的要求,确立了社会主义社会全体公民普遍认同和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为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廉政道德体系提供了思想基础,为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精神文化属于民族文化的深层结构,一经形成就具有较大的稳定性。一旦“廉洁奉公”精神深入人心,成为全社会共同遵守的道德准则时,这种精神就会充分持久地发挥出它的巨大作用,进而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这一物质文明层次产生积极的反作用。弘扬“廉洁奉公”精神,需要全体人民的广泛参与。从政治学范畴来说,所有政党、政府部门和公职人员都必须树立“廉洁奉公”意识,与各种形式的消极腐败现象做斗争,巩固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发展成果。特别是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更应该加强和改进自身建设,始终做到为民、务实、清廉,这样才能担负起领导市场经济建设的重任。就经济学角度而言,要求各部门、各行业和各企业都必须树立良好的市场参与意识,遵守职业操守,自觉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秩序,抵制各种危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不法市场行为。从社会学角度来看,树立“廉洁奉公”意识、反对各种腐败现象不仅是对领导干部的要求,同时也是对社会各阶层的普遍要求。近年来的反腐实例证明,不少腐败案件的背后都牵涉到私营企业主阶层中的少数不法分子,因此,我们的反腐倡廉建设除狠抓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外,还应当高度重视对私营企业主阶层及其他社会阶层的宣传教育。通过教育,使各阶层人民树立和弘扬“廉洁奉公”精神,在全社会形成爱岗敬业、遵纪守法、诚实劳动、依法经营的氛围,形成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社会风尚,使各阶层人民与一切腐败现象划清界限,与一切危害国家和人民利益的腐败分子做坚决的斗争,为保证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转做贡献。从民族学范畴来看,“廉洁奉公”也是对各民族人民所提出的要求。“廉洁奉公”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各民族在历史发展进程中所形成的共同价值理念,今天我们弘扬“廉洁奉公”精神,有利于在全民族树立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各民族力量,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再次,廉洁奉公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如果说倡导廉洁文化是对社会各阶层的普遍要求,那么弘扬“廉洁奉公”精神则是对为政者的要求,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理所应当成为弘扬“廉洁奉公”精神的表率。邓小平指出:“党是整个社会的表率,党的各级领导同志又是全党的表率。”这就告诉我们,党的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带头弘扬“廉洁奉公”精神。“廉洁奉公”精神的弘扬不仅要体现在党的理论建设中,还要集中体现到党的实践活动上来。“廉洁奉公”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目标和重要内容,必须把弘扬“廉洁奉公”精神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紧密联系起来。科学发展观是实现、维护、发展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发展观,其核心是以人为本,是与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完全一致的,它从根本上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的本质要求。“廉洁”是艰苦奋斗的现实体现,“奉公”是为人民服务的时代弘扬,“廉洁奉公”是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具有鲜明的阶级立场和广泛的代表性,因而也是新时期党的先进性的重要体现。因此,“廉洁奉公”与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在本质上是高度统一的,其目的都是要牢记党的根本宗旨,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坚持做到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中自觉弘扬“廉洁奉公”精神,在弘扬“廉洁奉公”精神中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腐败是无产阶级政党最危险的敌人,如任由腐败在党内滋生蔓延,就会腐蚀党的肌体,割断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影响党的先进性、凝聚力和战斗力,使党最终失去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这样,人民的根本利益就得不到实现和维护,我们的科学发展就不可能实现。因此,要实现科学发展,维护人民根本利益,就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腐败。“廉洁奉公”精神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党员干部思想境界和道德品质的集中表现,为加强党的建设和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提供了思想指导和行动准则。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通过弘扬“廉洁奉公”精神,广大党员干部才能始终做到“干干净净为国家和人民工作”,达到“正己”而后“其身正,不令而行”的效果;才能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尊重人民,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政治素质,为实现科学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弘扬“廉洁奉公”精神是共产党员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

(4)服务人民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坚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在批判地继承并发展传统“民本”思想和“天下为公”思想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为人民服务”主张人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回答了为什么发展、发展“为了谁”的问题。同时还主张人是发展的根本动力,回答了怎样发展、发展“依靠谁”的问题。“为人民服务”是当代中国廉洁文化的核心理念和核心内容,它规定了当代中国廉洁文化发展的动力、性质、目的和方向。

首先,人民群众是廉洁文化建设的根本动力。毛泽东继承和发展了古代民本思想,提出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并把它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基于“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的认识,毛泽东指出,共产党就是要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保持最密切的联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永远做人民的公仆,并认为这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新中国成立后,针对一部分同志因为革命胜利而在观念上淡化了为人民服务宗旨的现象时,毛泽东重申:“共产党就是要奋斗,就是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要半心半意或三分之二的心三分之二的意为人民服务。”同样,党的反腐倡廉建设也必须反映群众心声,以群众为依靠力量,以群众利益为出发点,始终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其次,群众利益是判定工作得失成败的根本标准。邓小平人本思想的核心内容是富民、安民。他尊重群众,热爱人民,总是时刻关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和愿望,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把“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作为判定改革开放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邓小平始终以人民的福祉为着眼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的诺言。“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江泽民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新概括,是江泽民群众观的集中表述。它要求我们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要求我们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江泽民指出:“因为我们党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所以全党同志的一切工作都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都是为了实现好、发展好和维护好人民的利益,任何脱离群众,任何违反群众意愿和危害群众利益的行为,都是不允许的。”胡锦涛多次阐明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并以“认认真真访民情,诚诚恳恳听民意,实实在在帮民富,兢兢业业保民安”四句新话,提出了实施以人为本思想的具体政策措施。因此,党的全部任务与责任,就是为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奋斗。

第三,“为民、务实、清廉”。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既继承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又推陈出新,反复强调以人为本、为民执政的理念,将民本思想和执政为民的宗旨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习近平高举民本思想的旗帆,要求以念民、利民与保民为执政的基点和重点,反复提醒全党要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切实做到“为民、务实、清廉”。在这里,“为民”是目的,“务实”“清廉”是基础和手段,广大领导干部只有树立“为民”的宗旨目标,才能更好地做到“务实”和“清廉”。而只有充分地做到“务实”和“清廉”,“为民”的宗旨才能真正得以实现。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要更加注重民利,更加注重保障民生。综上所述,当代中国廉洁文化的四个基本内容是有机统一的整体。它们之间相互区别、相互联系而又相互补充,具有明显的层次性:勤俭节约思想是针对整个社会而言的,是当代中国廉洁文化中最基本、影响最广泛、最具有普遍意义的内容。勤政思想主要是针对广大基层干部而言的,基层干部的正面努力程度决定着当代中国廉洁文化价值的实现程度;倡导官德的廉洁奉公思想主要是针对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而言的,领导干部作为决策者,其价值取向直接关系到廉政建设的成败。而最高领导者作为廉政建设的主导者,他们能否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直接决定着他们的执政理念,决定着当代中国廉洁文化的发展方向。

(三)教育的意义及目标

教育一词始见于《孟子·尽心上》,上面说君子有三件事情是值得高兴的。以德服天下是不在其内的,第一件开心的事是父母亲都健在、兄弟们都平安、没有去世的;二是上不愧对于上天,下不愧对于人民;三是得到天下优秀人才来教育。到了现代,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教育的广义是指能对人的身心健康有意识地施加影响(包括好的和坏的两方面)的一切社会实践活动;教育的狭义仅限指具体的学校教育,也就是教育者按照管理者的要求,根据受教育者的成长、成才规律,制定相应的计划和制度,影响受教育对象的身心健康,期望受教育对象的身心能朝着预定的目标发展。或者说,教,就是上做下学,或称为模仿;育,即正确态度对待客观;所以教育的终极目标就是以正确(教育者制度的标准)的态度和习惯来对待客观事物、待人接物等。

(四)廉洁教育是国民素质教育中传统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

国民素质的提高,关键在教育,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和引导受教育者“学会做人”。廉洁教育的内涵,是引导受教育者形成以诚实守信、正直节俭、崇尚廉洁为基本的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廉洁教育所倡导的为民为公的理想信念,有责任心的自律品质,民主、公正的法制观念以及对社会廉政、和谐发展的公民意识,都是社会主义民主社会合格公民的优秀素养。廉洁教育所蕴含的中华传统美德和现代文明社会的公共生活准则,体现了其教育的重要作用。廉洁教育是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廉洁思想影响的实践活动,其教育对象是社会的全体公民。廉洁教育是一种使受教育者变得廉洁或更加廉洁的特殊活动。社会共同体、执政集团指派和委托特定的教育者借助一定的“教育影响”,间接地将社会公众——特别是掌握公共权力、承担公共管理职能的公职人员——培育成具有廉洁之德、守持廉洁之行的中坚分子,使他们忠实地行使职权,积极扮演公共责任担当者和公共利益维护者角色的活动。廉洁教育是指教育的施动者通过综合的、多维度的教育方式和丰富多彩的、富有成效的教育内容在一定的时间里对受动者进行有关廉洁方面的实践活动,从而促进受动者的廉洁习成、廉洁塑造、廉洁保持以及廉洁的光大。综上所述,廉洁教育的特征是有组织的教育实践活动;具有自己的教育对象;具有明确的廉洁教育的目标。但廉洁教育不仅仅是把廉洁教育看成是一种单向的传统的灌输式教育,而更应强调受教育者本身的能动性,是指教育者营造适合廉洁教育对象廉洁品质形成的教育环境,使受教育者与教育者在教育环境中交互影响,并引导受教育者树立以廉洁自律、为公为民、诚实守信为基本内容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受教育者自觉做到廉洁自律、诚实守信、爱岗敬业、遵守党和国家的法律法规,推动公正廉明、崇廉尚洁的良好社会氛围的形成的实践活动。在廉洁教育中,教育者用廉政文化的基本理论,对受教育者施加有目的、有组织、有意识的影响,对受教育者的身心从为人清廉、正直、不损公肥私、不贪污、不行贿受贿、不铺张浪费、不弄虚作假等角度进行正确引导,使受教育者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和社会道德规范,切实增强反腐倡廉自觉性的社会实践活动。广义上说,通过廉洁教育,使受教育者在行为处事等方面能够做到廉洁。凡是有利于人们形成不贪不占、不损公肥私的廉洁品质的一切教育活动便是廉洁教育。而狭义上来说,廉洁教育则主要是指在学校的教育活动中,教育者通过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使其将清廉高洁的社会道德规范转化为受教育者自身的道德品质。廉洁教育在政治心理中具有重大的作用,直接影响人们的政治行为和人们在政治生活中承担的角色。廉洁教育是中国社会发展过程中要实现政治和谐、社会稳定以及人民民主参与意识发挥巨大潜在能动性作用的源泉,是个体人格全面发展中不可缺少的方面。廉洁教育是廉政文化的表现形式,是传播廉政文化的重要方式,是廉政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廉政文化有较高的战略地位,对廉洁教育有指导作用。运用廉政文化的感染力、凝聚力、震撼力和穿透力,进一步优化廉洁环境,强化廉洁教育。

(五)大学生廉洁教育的内涵

教育部在2005年的《关于在大中小学开展廉洁教育试点工作的意见》中提出:“大学阶段,主要教育学生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和社会道德规范,切实增强反腐倡廉的自觉性。”可见,教育部对大学生廉洁教育非常重视。专家学者也针对大学生廉洁教育进行了定义:其一,认为大学生廉洁教育是指教育者用廉政文化的思想理论,对大学生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大学生不断提高道德自律意识,增强拒腐防变的良好心理品质,逐步形成廉洁自律,爱岗敬业的职业观念的社会实践活动。明确指出了大学生廉洁教育应当要达到的目标。其二,认为大学生廉洁教育是指教育者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和指导,营造适合大学生廉洁品质形成的教育环境,对大学生进行廉政文化理论与实践教育,使大学生与教育者在教育环境中交互影响,促进自身廉洁认知、情感和践行能力等方面不断建构和提升的教育活动。具体而言,大学生廉洁教育主要包含以下几种内涵:一是大学生廉洁教育必须站在整个社会的高度来认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和指导;二是大学生廉洁教育以廉政文化理论与实践为主要内容;三是大学生廉洁教育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一种交互影响的实践活动;四是大学生廉洁教育的目标是促进大学生在廉洁认知、情感和践行能力等方面不断建构和提升。综上所述,大学生廉洁教育主要是用廉政文化的理论内涵和社会道德规范对大学生施加影响,发挥廉政文化潜在的熏陶、引导、渗透力量,来感化、优化大学生尚未成熟的价值观,侧重于敬廉崇洁的价值观内化为人格的修养。

在青年群体中,大学生群体是特殊的群体,是青年群体的佼佼者,他们一般拥有社会上相对集中以及优越的文化资源和知识能源,是支撑未来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可忽视的群体。在对这一群体的教育中,廉洁教育显得非常必要。只有将廉洁教育深入人心、落到实处,才能使大学生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功能得以充分实现,才能对大学生的专业教育产生必要的引导作用,也才能使大学生健康成长和成才。对大学生进行廉洁教育就是要教育大学生不但要管好自己,避免成为国家廉政建设的阻力和负担,而且还要成为廉洁处事的积极力量。高校的廉洁教育侧重于三方面教育,即:对领导干部的廉洁从政教育、对教师的廉洁素养教育、对大学生的廉洁教育,把“不能为”的是非教育上升为“不敢为”的制度约束,进而内化为“不愿为”的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品行,最终要落到理想信念和“三观”教育的大范畴上。大学生廉洁教育通过教育者用廉政文化的思想理论,对大学生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大学生不断提高道德自律意识,增强拒腐防变的良好心理品质,逐步形成廉洁自律、爱岗敬业的职业观念的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廉洁教育是肩负时代意义的行为,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近期学校开展的关于廉洁文化建设的有关调查中,统计显示,在接受调查的学生中,63%的同学会参加廉洁教育活动,认为针对大学生开展的廉洁教育是有着其自身的重要意义,是非常必要的。廉洁教育以社会公德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为重点,其对象不专指从政者,也包括广大的普通社会成员。大学生作为社会系统中的一个分子,高校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发挥其在缔造廉洁文化方面的功能和载体作用。大学生的廉洁意识是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的最重要体现,直接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前途。大学生廉洁教育是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题,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其内涵是通过蕴含的中华传统美德和现代文明社会的公共生活准则的教育活动,不断引导大学生形成以诚实守信、正直节俭、崇尚廉洁为基本的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倡导为民为公的理想信念、有责任心的自律品质、民主公正的法制观念以及对社会廉政、和谐发展的公民意识。

新中国成立以来,廉洁教育一直以来都是几代领导集体所重点关注的问题。早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同志就把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执政党廉政建设的中心工作来抓,有效地防止了党和国家机关腐败的滋生,廉政美德在人们的心中牢牢生长,廉政之风如春日里的暖风吹遍整个中华大地;邓小平同志曾提出用“教育”和“法律”两种手段解决改革开放中的腐败问题;江泽民同志主张坚持“标本兼治”,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发生;胡锦涛同志曾颁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提出通过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从源头上防止腐败的滋生;习近平总书记发出了建设廉洁政治动员令,要求积极借鉴我国历史上优秀廉政文化,不断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中共中央颁布实施了《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简称《实施纲要》),明确了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工作任务和基本要求,并在《实施纲要》中明确规定:“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共青团组织要把廉洁教育作为青少年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培养青少年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全国学联、全国少工委联合下发通知,要求在青少年中深入开展廉洁教育活动。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在大中小学全面开展廉洁教育的意见》的文件,强调指出全国高等院校要结合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整体规划,从2007年起全面开展大学生廉洁教育。党的十八大报告中也明确提出:“把廉政文化建设纳入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总体布局,广泛深入开展廉政文化创建活动。将廉洁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使廉洁价值理念深入人心。加强反腐倡廉宣传工作,发挥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和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的积极作用。”近年来,党中央不断加大廉政文化建设力度,廉政教育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对增强全社会的反腐倡廉意识,形成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良好社会风尚有着重要意义。大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阶段的关键时期,是其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的最后阶段,对大学生进行廉洁教育,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既是一项具有前瞻性的、从源头上预防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系统工程,又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政治保证。因此,将廉政文化建设落实到学校教育之中,将“廉洁教育”纳入到高校的德育体系中是非常必要的,大学生廉洁教育已经成为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课题之一,同反腐倡廉体系建设一样,是一项综合系统工程,也是培养大学生正确价值观念和高尚道德情操的重要教育内容。

二、廉洁教育孰轻孰重——开展廉洁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大力加强廉政文化进校园建设,全面开展大学生廉洁教育,是建立健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长效机制的必然要求,是高校反腐倡廉工作拓展新途径、创造新形式的有效载体,也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高校的廉洁文化教育作为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大力推进廉洁文化进校园活动,全面开展大学生廉洁教育,把其纳入整个反腐倡廉的大格局之中,这是我党反腐倡廉工作的深入与创新。当前,在部分大学生身上出现了一些不廉洁现象,主要是由于这些大学生在思想上对廉洁认识的偏差,如果让这些错误思想意识生根发芽,并在大学生成长过程中不断强化,那么当其步入社会后便会产生不良后果。因此在高校开展大学生廉洁教育是一项刻不容缓的紧迫工程,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近年来,全国各大高校都在大力推广大学生廉洁教育,希望通过廉洁教育使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正确的事业观、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交友观等,在大学校园环境中形成“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良好风尚和文化氛围,这对国家、社会和个人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廉洁教育是传承中华民族廉政文化的重要方式

“文化”一词源于拉丁语,原义是指耕耘栽培,蕴涵着古人对天地的崇敬。“文化”一词在中国最早见于《易经》“关乎天文,以参时变,关乎人文,以化天象。”是说以文和德来转化天下。《辞海》对文化的解释是“广义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社会意义的文化概念指所有的人文现象,包括各种行为方式、态度、价值或信仰。文化是一种历史现象,每一个社会都有与其相适应的文化,并随着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而发展。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文化是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过程中形成的书本知识和实践知识的总和。文化属于社会意识的范畴,有先进和落后之分。文化、文化,根本在“化”。这个“化”就是内化、融合、升华和超越,把做人处事之道渗透到灵魂里,因而,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和风细雨的,这种影响一旦被人们所接受,其作用却是根本性、长期性的。校园文化哺育和传承了学校精神,滋养着学校的生命力,激发着学校的创造力,铸造着学校的凝聚力。文化在大学生成长、成才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培养人才,与学校的文化底蕴、学校的精神密切相关。

廉政文化是人们关于廉政的价值、观念、知识、规范及其行为方式的总和,是以廉洁从政为理念和目标,以廉政理论、廉洁思想、廉政制度、廉政纪律和廉政文艺等为表现形式的一种文化。从这个定义来看,廉政文化既体现在廉洁理念的树立上,也体现在廉洁从政行为的规范上。其基本的功能是通过丰富的廉政文化建设实践,在全社会形成尊廉崇洁的价值判断和社会风尚,对社会有较强的导向性。其核心是宣扬正气,褒扬勤政廉政人物,抨击各种不廉洁的思想行为和价值观念。廉政文化是文化大概念的一个分支,寓于文化的大环境中,具有丰富而独特的内涵。廉政知识体现人的素质,廉政规范体现社会的文明程度,廉政信仰推动人们形成良好的廉政修养和生活方式,随之产生巨大的精神和物质力量。其内涵可分三个层面:一是精神层,包括廉政的认知程度、廉政的思想素质、文化素质、生活观念、价值取向等;二是制度层,包括廉洁从政的规章制度、行为习惯等;三是物质层,包括廉洁教育场所、廉政主题公园、廉政文化景观等。社会主义廉政文化,是以培育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想信念为宗旨,以倡导廉洁奉公、弘扬清风正气为主要内容,以增强党的执政能力为目的,其核心在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地位观、权力观、利益观。社会主义廉政文化的内涵应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营造“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健康向上的社会廉洁氛围,构成社会廉政文化,这是廉政文化形成和发展的社会土壤。二是营造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政府廉洁氛围,构成政府廉政文化,这是廉政文化的主体。三是营造遵纪守法、办事公道、克己奉公的公职廉洁氛围,构成公职廉政文化,这是廉政文化的核心。社会廉政文化、政府廉政文化和公职廉政文化三者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和影响,是不可分割的整体。

廉洁教育是廉政文化的表现形式,是传播廉政文化的重要方式,是廉政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廉政文化有较高的战略地位,对廉洁教育有指导作用。运用廉政文化的感染力、凝聚力、震撼力和穿透力,进一步优化廉洁环境,强化廉洁教育。大学生廉洁教育主要是用廉政文化的理论内涵和社会道德规范对大学生施加影响,发挥廉政文化潜在的熏陶、引导、渗透力量,来感化、优化大学生尚未成熟的价值观,侧重于敬廉崇洁的价值观内化为人格的修养。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具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其中不乏被广为传颂的廉洁文化遗产。历代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化家关于加强自身修养、树立诚实守信品格的经典表述,是中华民族廉洁文化的重要部分。中国的历史上涌现了一大批清官和文人,例如包拯、海瑞等,他们创作了丰富的廉诗廉文廉言,为我们留下了耳熟能详的廉洁格言,为进一步传播廉洁文化提供载体。加强大学生廉洁教育,不仅能增强大学生的拒腐防变能力,为廉洁社会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能够促进高校的廉政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国家廉政制度体制,更能创造广泛的社会廉洁氛围,增强社会廉政文化的辐射力,从而更好地传承中华民族廉洁文化,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二)廉洁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加强大学生廉洁教育是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中国整体社会价值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发挥着主导作用,决定着整个价值体系的基本特征和基本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部分,统领思想政治教育的各个方面。在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伟大工程中,高校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高校是先进文化的传播阵地,将廉洁文化引入高校,在廉洁文化和大学生的这一结合点上,探讨开展反腐倡廉的新途径和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思路,这将会极大地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丰富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内涵,如此探索出一条以高校廉政文化建设拉动素质教育发展的新路子。高校是培养新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和接班人的地方,是为社会培养输送合格人才的基地。高校所培养的人才,将会一批批走到社会的各个方面,他们所带去的除了所学得的专业知识,还有所受到的文化熏陶。因此,高校作为社会的一个子系统,必须从不同的视角,运用多种方法来研究高等教育,大学生廉洁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是高校拓展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创造新的德育形式的有效载体,可以说是对高等教育研究的发展进步。大学生廉洁教育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必要措施。从目前高校学生的思想现状与我国防腐与反腐形势来看,大学生廉洁教育都是一种有效的教育形式,不仅仅是对未来我国人才链接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也必将成为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主要组成部分。长远来看,大学生廉洁教育是社会主义人才培养的重要工程,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将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廉洁教育通过推向大学,进而推向整个社会,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部分和有效补充,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必要完善,有助于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三)廉洁教育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力推手

“和谐”源于儒家,“和”的基本含义在《说文解字》中为“和,相应也”。“和谐”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为“配合得适当和匀称。”而“和谐社会”,则是指社会结构均衡、社会系统良性运行、相互协调,人与人之间相互友爱、相互帮助,社会成员各尽其能、各得其所,人与自然之间协调发展的社会。党的十六大至今,中央一直将“社会更加和谐”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明确提出把“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党执政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国家领导人也多次强调“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人是和谐社会的主体,社会成员的道德自律、社会群体的和谐相处、社会风尚的良好导向,对于推动社会和谐十分重要。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高校在教育观、发展观上应主动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要把这种观念渗透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的各个方面,开展对大学生的廉洁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对构建和谐社会应更多一份责任、更多一份贡献。在实践中启发大学生的道德觉悟,引导广大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注重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大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祖国的观念、人民的观念、社会主义的观念、集体的观念牢牢地树立起来,对于形成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社会风尚,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新型人际关系,促进社会稳定和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四)廉洁教育是建设我国反腐败体系的重要基石

我国的反腐败体系在现阶段仅仅是政党行为或者是政治行为。当然,随着国家社会、公民社会的发展,反腐败的主体与范围也将扩大到国家与社会层面。我国反腐败体系的构建也是一个不断深化与发展的过程,这也需要不断地探索与实践。我们将会看到,大学生廉洁教育在不远的将来进入到反腐败体系的构建主体当中。如果把反腐败体系比喻成为一条长河,那么大学生廉洁教育将是这条长河的源头,源远则流长。在当前的反腐败形势中,高校越来越成为众矢之的,因为学术腐败、高校领导腐败落马的案件接踵而至。在缺乏有效的廉洁教育与权力监督体系下,高校也越来越不是一片“纯净”的沃土,滋生了许多腐败思想。我们只有从源头抓起,不断进行大学生廉洁教育,将大学生廉洁教育融入我国的反腐败体系当中,那么反腐败的成效将事半功倍。

反腐败是世界各国的共识,每一个国家都非常重视反腐工作。反腐倡廉国际合作已成为当今的流行趋势,国际和地区间反腐交流活动不断进行。不少国家和地区在对青少年的廉洁教育方面有着成功经验,我们虽不能照搬照抄这些成功经验,但可结合我国的国情加以借鉴。国际非政府组织“透明国际”(也称国际透明组织)2013年12月3日公布“2013年全球清廉指数”报告。丹麦和新西兰并列全球最清廉的国家,美国排名中等,中国在排行榜上名列80位,和去年相同,不过评分连续三年上升。索马里、朝鲜和阿富汗仍然是全球贪腐问题最严重的国家。政府清廉与公民的道德素质水平密不可分,而公民的道德素质正是得益于良好的学校教育环境,从儿童开始的公民道德教育。新加坡是亚洲唯一连续十年成为进入廉洁排行榜首十名的经济体,新加坡在廉洁教育上,也是得益于从娃娃抓起,他们提倡国家至上,社会为先,使廉洁、诚实、公正的核心价值观深深植根于娃娃心中。香港是世界公认的最廉洁的地区之一,可在30多年前廉政公署成立之初,社会风气可以说是乌烟瘴气,贪污腐败已被人们所接受,且已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反腐工作被认为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而今天在著名的国际反腐败组织——透明国际每年公布的国际清廉指数(CPI)排名中,香港一直名列前茅。2013年度CPI排名中,香港在亚洲仅次于新加坡,“廉洁之都”究其原因,就在于香港1974年成立廉政公署30多年来,在香港各阶层中不懈地推广廉政文化,廉政文化建设、廉洁文化的教育已经推广到了大专院校,大学生在专业培训过程中,廉洁价值观早早深入人心。可以说,在青少年中开展系统科学的廉洁教育已是全球共识。2003年10月,第58届联大通过了《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其中便包含开展“包括中小学和大学课程在内的公共教育”的内容。由此可见,在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的体系中,大学生廉洁教育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对大学生进行廉洁教育是将全社会反腐倡廉的预防教育的“关口”前移,是一项具有前瞻性的、从源头上遏制腐败现象的重要举措,是对大学生进行一种人格上的教化,净化社会空气,陶冶学生情操。如果说反腐败斗争是一项系统工程,大学时期的廉洁教育就是一项基础工程,对于反腐败工作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高校大学生中开展廉洁教育关系到一代又一代年轻人能否健康地成长,关系到我国能否培养出千百万合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关系到民族文化的现在和未来能否始终朝着中国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发展,因此,加强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教育是刻不容缓和势在必行的。廉洁教育进校园,让学生从小具有抵抗腐败的免疫力,以确保其成长为健康的社会主流力量,对促进全社会的反腐败斗争也具有重要影响,对引领社会风气向更好的方向发展将产生积极作用,对开展反腐败斗争从源头上治理腐败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今后社会发展大方向具有战略意义。因此,要结合党风廉政建设,不断深化开展廉洁教育,在大学生中传播廉政知识,弘扬廉政精神,培育和建设高校廉政文化。

(五)廉洁教育是加强和改进高校德育体系的重要内容

德育是教育的核心与灵魂,是完善大学生人格、品德、素质等人生观和价值观最重要的教育方式。当前高校德育体系的内容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人道主义与社会公德教育、理想主义教育、劳动教育、自觉纪律教育、民主与法制观念教育、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等。虽然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教育事业的不断推进,特别是高等教育的普及,在德育体系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还需要不断地完善和发展。伴随着我国反腐败斗争任务的严重性和社会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不断滋生,大学生廉洁教育无疑弥补了高校德育体系的缺陷。在对大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过程中,廉洁教育必将对其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积极的影响,也将进一步完善我国高校的德育体系建设。高校承载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传承文化四大历史性重任,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高素质合格人才的重要阵地。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其思想道德素质将直接影响到整个中华民族的整体道德素质水平,直接关系着中华民族伟大事业的兴衰成败。廉洁教育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规范与新时期的时代道德规范相结合的产物,是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德表现,也是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大学生心理尚未完全成熟、踏入社会之前对其开展的廉洁教育,将有利于引导和培养其形成积极、健康的理想信念、道德观念、法制意识和社会责任,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道德情操,进而有助于形成和巩固其健康人格,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在进入社会后,面对各种利益的诱惑,能够做到廉洁自律,拒腐防变。大学生成才必须拥有扎实的理论功底、较强的实践能力、诚实守信的态度和奉公守法的品质,这也是大学生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能脱颖而出的最佳资本和最有利的砝码。因此,开展大学生廉洁教育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党的事业合格接班人的客观需要,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可或缺的内容之一。从2005年中央颁布《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至今,国家采取得力措施,确保《实施纲要》部署的廉政文化建设、廉洁教育进校园和青少年廉洁教育工作任务落到实处。通过对大学生廉洁教育,实现国家对青年一代的培养目标。

(六)廉洁教育是保证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防腐剂

对大学生进行廉洁教育是将全社会反腐倡廉的预防教育的“关口”前移,是一项具有前瞻性的、从源头上遏制腐败现象的重要举措,是对大学生进行一种人格上的教化,有助于抵制腐朽思想,对净化社会空气,陶冶学生情操有重要作用。学生不是终身职业,而是各种职业的预备队。从社会整体上讲,学校教育是学生社会化的一部分,要为学生走上工作岗位所从事的职业服务,学生时期的道德状况、综合素质直接关系他们以后走上各种职业岗位的职业道德面貌。高校倡导廉洁文化教育是为了培养大学生的道德品质,腐败虽然是后天形成的,但是如果能在学校塑造好人格,到了工作岗位抵御各种腐朽思想的能力会更强,既不会是“土壤”,也不会成为“蛀虫”。因此,大学生廉洁教育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必修课。推进廉洁教育进高校,让大学生在尚未进入社会时,接受廉洁教育,具备抵抗腐败的免疫力,确保其能够成为健康积极向上的社会建设主导力量。高校大学生所处阶段,正是他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这时的道德状况将直接影响他们以后工作的职业道德面貌。但由于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攻坚时期,社会中不断曝光一些党内领导干部贪污受贿事件和一些行业的不正之风现象,加上部分庸俗的人生哲学和拜金主义文化的影响,大学生可能一时难辨是非,导致其急功近利,投机取巧。在目前高校大学生的成长过程中,面临着诸多环境问题。大学生的生活丰富多彩,在对大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专业知识教育并不是与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有着同等的分量。甚至,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不断地弱化,或者仅仅流于形式。在这种环境当中,部分大学生也往往偏离了健康成长的轨道,例如,大学生之间的“争权夺利”,只索取不贡献,相互攀比及拜金主义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并对其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严重的误导。因此,对大学生加强廉洁教育,扭转他们的“官本位”思想、享乐主义思想、拜金主义思想等,提高大学生的道德自律和拒腐防变意识,逐步形成廉洁自律、诚实守信的良好素质,对大学生思想素质的提高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让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中时刻拥有着“廉洁奉公”“廉政为民”的高尚情操,让他们在廉洁的“阳光”里健康成长,成为真正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生是未来国家公务人员的重要后备群体,是社会建设大业中的中坚力量,他们的整体素质直接决定了未来国家建设队伍的整体水平。所以,加强大学生廉洁教育,提高其综合素质,为其健康成长保驾护航,使其成为国家需要的人才,是当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

第二节 大学生廉洁教育的现状

中共中央颁发的《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要求将廉洁教育作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培养青少年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中央纪委颁布的《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13—2017年工作规划》中强调校园廉洁教育是社会廉洁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说明校园廉洁教育的重要性。而了解大学生廉洁教育的现状,对于有效开展校园廉洁教育兼具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一、大学生廉洁教育的目标

纵观近年中央开展的校园廉洁教育,主要将廉洁教育的目标定位在素质教育与道德教育层面,强调塑造大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增强廉政意识,提高职业素质和人格本位等。职业性成为廉洁教育的显著特性,大学生廉洁教育属于思想道德教育范畴,以廉政文化的思想理论为主要教育内容,以着力提高大学生的公正、清廉、敬业的职业素质为目标。廉洁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以提高学生廉洁素质,树立廉洁从业观念为目标。廉政教育旨在引导大学生增强廉政意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利观、地位观、名利观,正确对待公共利益、公共资源、公共关系,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完善的人格。掌握反腐倡廉基本理论、形成正确的廉洁理念、践行廉洁自律的行为规范、树立健全的人格是大学生廉洁教育的目标。

二、大学生廉洁教育的内容

廉洁教育包含政治、历史、文化等丰富的内容,体现了廉洁教育的综合性。廉政教育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和主导,以思想道德教育为基础,以系统的反腐倡廉理论教育为着眼点,加强法制和诚信教育,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组织学习党和国家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方面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等。包括我党反腐倡廉的理论与实践、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方面的政策法规、反腐倡廉正反两方面的典型事例分析、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理论及中国古代的廉政文化等内容。廉洁教育是以廉政知识、理想信念、党纪政纪、法制意识、思想道德、纪律规范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活动。

三、大学生廉洁教育的意义

在普遍强调廉洁教育具有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意义的同时,当前开展的大学生廉洁教育更加强调廉洁教育是大学生贯彻以德治国、抵制社会诱惑、健全人格的需要;具有保证党和国家后继有人、构建和谐社会、完善高校德育体系等作用;能够夯实社会主义廉政建设的社会基础,促进高校廉政建设,弘扬优秀政治文化;大学阶段开展廉洁教育能够减少未来社会的治理成本,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能够培养大学生廉洁意识和公平正义素质,为社会培育廉政文化发挥辐射、引导和示范作用,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高校提出的任务和要求;大学生廉洁教育是高校反腐倡廉工作的有效载体,是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长效机制的要求;具有培养社会主义可靠接班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构建反腐倡廉“大宣教”格局等意义;能够培养大学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树立自律意识,认清反腐形势,树立反腐信心,增强政治免疫力。

四、大学生廉洁教育的基本原则

强调廉洁教育必须与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和谐校园建设、师德建设以及与学生的受教育程度和认知能力等相结合,做到区分层次、整体衔接,注重实效,防止形式主义,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吸引力。当前,廉洁教育提出正面教育、心理疏导、施受相宜、全面渗透、环境育人等基于心理保护的若干原则;把握正面引导、心理保护、可接受性、循序渐进和整体协调等原则;应坚持与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相结合,与大学生的思维方式相适应,与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与大学师德建设相结合的原则;注重阶段性和连续性,整体构建实施体系,注重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注重课堂教学、社会实践引导和校园文化熏陶相结合等原则。

五、大学生廉洁教育的途径和任务

从管理机制、载体建设、环境熏陶、课堂教学、实践训练等方面阐述廉洁教育的途径与任务。廉洁教育高校管理机制包括组织保障、任务分解、教育督导、教育考评等;各高校纪委就如何开展大学生廉洁教育;廉洁教育如何注重能力培养;思想政治理论课如何开展廉洁教育;如何借鉴《大学》修身思想开展廉洁教育等内容进行了思考;从教育机制建设、课程与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学科教学研究、团队主题教育活动、环境育人等各方面途径与任务全面推进学校廉洁教育;提出了依托课堂教学、校园文化、教育基地、校园党校、师德风范、管理机制、自律教育等“七大载体”建设的教育拓展和路径选择;把握廉洁教育的系统性、改进课堂教学、建立健全廉洁教育的评价机制等方面展开研究和探索;提出了构筑思想基础、营造人文氛围、净化廉政环境的思路,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实现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紧密结合,纳入校园文化建设的范畴;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作用,以理性思考和辨析为主进行廉洁教育,营造廉洁教育氛围,重视教师引导和示范作用等基本思路;强调健全教育机制,加强师德建设,以“两课”教学为主渠道,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发挥学生党员骨干影响力等教育途径和任务。

六、大学生廉洁教育的基本经验

目前各高校开展廉洁教育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形成了一些基本经验。如有的高校开展廉洁教育形成“六抓”经验。具体有:抓机制,聚合力,形成齐抓共管、狠抓落实的良好局面;抓学习,重普及,提高廉政知识水平;抓调研,明实情,努力增强廉政教育的针对性;抓教育,善引导,增强廉政意识;抓实践,重培养,提高廉洁从政的有效性;抓党员,促带动,发挥骨干学生的积极性和影响力等等。有的高校提出了应当加强廉洁教育研究,推动廉洁教育载体建设、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等观点,总结了六方面经验。主要有:明确目标、加强领导、健全机制;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突出学科教学的渗透性;突出校园廉政制度、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依托社区,将廉洁教育延伸到社会;加强师资队伍的教育和培训工作;利用网络优势,积极扩大廉洁教育的覆盖面等基本经验。

七、大学生廉洁教育存在的问题

目前大学生廉洁教育还无法有效克服影响廉洁教育实效性的不利因素,与社会主义廉政建设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一些高校不重视大学生廉洁教育,形式主义严重,没有形成廉洁教育的氛围。一些大学生廉政意识比较淡薄,学生管理存在泛行政化倾向。高校存在师德问题、腐败问题,廉洁教育缺少环境管理体制保障,不能与高校廉政建设、社会反腐倡廉建设紧密结合。有的高校开展廉洁教育存在不能把握大学生与党政领导干部廉洁教育的区别,以廉洁教育为主题的实践活动不够丰富,廉洁教育的教材建设需要加强,廉洁教育工作应突出重点与坚持长期性的统一等问题。

第三节 进一步提升大学生廉洁教育的实效性

目前,有的高校所开展的廉洁教育活动,教育方式匮乏,方法落后,由于对大学生的思想特点了解不足,还停留在自上而下的说教阶段,过多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方法,导致廉洁教育工作流于形式,廉洁教育的方式匮乏,方法落后,廉洁教育的实效性不强。

加强大学生廉洁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廉洁教育的效果往往需要很长的时间被事实所反映而得以充分显现。这就要求在实施过程中,教育者应遵循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和教育规律,积极探索大学生廉洁教育的方法及途径,切实推进大学生廉洁教育的有效实施。

一、确立大学生廉洁教育的原则

(一)正面引导原则

所谓正面引导原则是指对受教育者进行正面的启发和正确的诱导。大学生大多为18—23周岁的青年,从思想认识上来看,该年龄段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定型时期,针对该群体的廉洁教育不能采取“纯成人化”的做法,从教育的方式方向到内容都应当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以正面的引导和教育为主开展工作,用先进的科学理论武装其头脑,用正确积极的舆论引导其思维,用高尚的道德情操锻造其品格,用优秀的先进事迹鼓舞其行动。

(二)全面渗透原则

所谓全面渗透原则是指廉洁教育要融入经济工作、文化工作、管理工作等各方面工作乃至日常生活中去,结合各项具体工作的实际进行。大学生的廉洁教育是具有广泛性的,其受众在认知水平和能力都是具有平等性特征,在此要将先进性与广泛性相结合,全面推进大学生廉洁教育。要将廉洁教育融入校园宣传、实践教学、文体活动等各种教育载体中,使其渗透于大学生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与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结为一体,不断增强学生对廉洁教育的认知度和认同感,还要将廉洁教育融入大学教育的各个媒介和环节之中,进行全面渗透。紧抓新生入学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考试、实习、答辩、求职等时机,有目的的、有计划性的开展廉洁教育,针对学生干部选拔、学术论文答辩、考试舞弊等不良现象,坚持教育与管理共同进行,将其与大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管理融合在一起,对学生的日常生活产生一定约束力和影响力。切实增强学生的廉洁意识,提高大学生廉洁教育的实效性。

(三)环境育人原则

加强大学生廉洁教育需要环境的衬托和催化,更需要坚持环境育人原则。各高校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总体部署,建立健全高校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遏止腐败现象在校园中的滋生和蔓延,建设清正廉洁、公平正义、和谐有序的育人氛围,以增强大学生对廉洁教育的可信性和认同度。大力加强高校廉政文化建设,抵制社会各种腐败现象、腐朽文化对高校的侵蚀,在高校校园内营造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文化氛围和道德风尚,纯洁校园精神,深入展开廉洁教育。古语有云:“所谓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学校开展廉洁教育,首先就对教师队伍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要求师者自律,在学生心目中牢固树立廉洁的形象,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深入推进对高校教职工的反腐倡廉教育。弘扬“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职业道德,以廉洁自律的优良品德为学生提供榜样示范,增强大学生廉洁教育的感染力。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手法,在教育无痕之中,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四)施受相宜原则

首先,开展大学生廉洁教育必须遵循受众的认知规律。要根据受教育者的实际情况,在教育内容和方式方法上需要充分予以考虑,有的放矢,保证教育的成效。提高教育的实效性应将传授廉政理论知识、培养廉洁情操及价值观作为教育的重点。其次,正面与负面相宜,既有执政为民的正面案例,也要有贪污腐败的负面案例。不要立竿见影、急功近利,而是坚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最后,要把握廉洁教育的特点,充分体现教育的现实性、层次性和渐进性。在教育的深度和广度上,要逐步递进,潜移默化,着重培养廉洁意识、观念和行为,增强分辨是非的能力。坚持这一原则就要将其作为一项长效工作看待,要树立长远目标,不断完善发展规划体系,保持持续稳定地开展,细水长流而达到水滴石穿的成效。

二、优化大学生廉洁教育的内容

教育部《关于在大中小学开展廉洁教育试点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大学阶段,主要教育学生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和社会道德规范,切实增强反腐倡廉的自觉性。要求大学阶段廉洁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中国共产党反腐倡廉的理论与实践;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理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方面的政策法规;我国古代廉政思想。”根据廉洁教育的目标要求,可将大学生廉洁教育的内容细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法制观教育;中国共产党反腐倡廉理论教育;古代廉政文化教育。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我党在思想文化建设上的重大理论创新,其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等。《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贯穿现代化建设各方面。”我们应当充分地理解这一体系的深刻内涵以及实践意义,充分发挥其内在的凝聚力量,运用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可以理解为要求当代大学生应当以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来武装自己的头脑,争当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是社会主义办学的教育目标。加强大学生廉洁教育需要延续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要导向,即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教育的主要内容和评价标准,引导我国高校大学生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立场、观点、方法,树立科学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服务于社会主义人才培养目标。

(二)法制观教育

法制观是人们关于一定社会的法律制度和社会秩序的根本看法以及对一定社会的法律制度和社会秩序的认同意识,它包括对民主、法制和纪律的认识。社会主义法制观教育就是对人们进行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教育,以使人们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民主、正确行使民主权利,自觉遵守国家法律和纪律,维护社会主义的法制秩序。组织政治理论及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学习是廉洁文化建设的根本措施之一,以此增强学生的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展开思想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全面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在思想上杜绝严重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在理论上打下坚实的廉洁基石;在行动上以科学的理论作为指导,牢固树立正确的廉洁观。大学生廉洁教育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旋律,学习党和国家的有关党风廉政建设的方针政策,不断加强民主教育、法制教育和遵守纪律的教育,通过到法庭旁听、参观监狱等社会实践活动,不断增强大学生廉洁教育的警示效果。

(三)中国共产党反腐倡廉理论教育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中国共产党人一向重视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在我党90多年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我们党高度重视党风廉政建设,注重从严治党,始终把反腐倡廉作为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大事来抓。所以在高校廉洁教育工作中组织广大学生学习了解我党的反腐倡廉的科学理论以及相关的法规政策是必不可少的,通过了解学习我党通过长期实践所得经验及所得成果,鼓舞广大学生自觉参与到廉政建设中来。中国共产党九十多年的奋斗史也是反腐倡廉的斗争史。反腐倡廉工作一直是我党的主要工作之一,尤其近年来我党为了进一步巩固执政地位,不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改革开放以来,我党在不断地摸索前进中,积累了宝贵的反腐工作经验,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理论体系。通过加强大学生对这些理论的学习,积极引导广大学生树立党风廉政建设的基本立场和正确观点,学会辩证地看待分析反腐倡廉问题。例如高校可结合建党周年纪念活动等开展廉政社会调查、参加反腐倡廉宣传、参观革命纪念地和警示教育基地等,不断丰富大学生廉洁教育的内容,增强其实效性和针对性。

(四)古代廉政文化教育

悠悠中华五千年,有着悠久的廉政文化传统,在中国古代历代王朝的治国策略中都十分重视对廉政的倡导,“清正廉明”“吏治清廉”一直被视作从政者的主要行为规范,在儒家的“修身治国平天下”的政治理念中,“廉洁”“廉平”“廉正”“廉直”“廉谨”也是主要的道德准则。所谓“廉者,民之表”“廉者,仕之本”“廉耻,立人之大节”“廉耻者,士人之美节”等说教,可谓俯拾即是。历代思想家和政治家们身体力行廉政亲为所创立的廉政思想和主张措施,不仅对当时政治经济发展有着重要促进作用,也是非常珍贵的历史遗产,在今天仍给我们以重大的启示。我们应当积极地汲取古今中外的一切廉政文化,从而丰富和完善自身的廉政制度,开展大学生廉洁教育,大力研究和学习中国古代的廉政思想,不断进行总结,推陈出新,挖掘出更深层次的廉政文化资源,使之成为大学生廉洁教育的能量之源。除此之外,高校廉洁教育的开展还应对大学生进行有关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守法、权力问责等多个方面的教育,向其介绍《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以及其他国家在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方面的政策法规与经验,并展示所取得的成果,在大学毕业前夕,还应集中开展与公共权力有关的法律法规教育和警示教育,同时教给学生们应如何妥善处理其步入社会后可能接触到的腐败行为等,在学生走向工作岗位之前,提高廉洁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把工作落到实处。

三、改进大学生廉洁教育的方法

(一)理论灌输法

所谓理论灌输法是指有目的有计划向学生进行廉洁教育,或由学生系统学习廉洁教育,逐步掌握科学世界观方法论的教育方法。社会主义道德的形成和发展不可能自发形成,它具有“灌输性”的特点。正如列宁就工人的社会主义意识培养时所提到的:“工人本来也不可能有社会民主主义的意识,这种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进去”。大学生的思想中不会自发产生对廉洁教育的认识,因此要提高其对廉洁的认知,就要加强理论灌输。通过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进行深入了解,学习我党的发展史、革命史和改革开放史,进行反腐倡廉的理论知识教育,尤其加强对党风廉政建设实践、预防和惩治腐败的政策法规、权力问责等方面的教育。同时将廉洁教育渗透于各学科教学和学生活动中,深入挖掘所蕴含的廉洁教育资源,不断增强课堂教学的引导作用和学生自我教育的深化作用,使学生通过不同渠道学习廉洁教育内容,以此提高是非辨别能力和理性判断能力,增强腐败免疫力。

(二)情景教学法

所谓情景教学法是指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高校在开展大学生廉洁教育时,要善于结合国内外时政的重大事件、开学典礼、毕业典礼、签订助学贷款等时机,创设一定的教育情景,开展特色鲜明的主题教育活动,积极营造崇尚廉洁的校园文化氛围。如2013年,北京联合大学纪委在全校组织开展了“廉政文化进校园”的主题活动,涵盖了书法作品、才艺表演、主题征文、漫画创作等形式,掀起了全校大学生深入学习廉政文化,推动高校廉洁教育的高潮。此外,高校还应加强校风、学风建设,营造清正廉明的校园文化氛围,不断陶冶锻造大学生的廉洁品质。如高校管理层要依法加强管理,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等形式,切实维护广大教职工的合法权益,坚持做到校务公开,自觉接受广大师生监督。通过建设清正廉明的校风,使广大学生的道德品质在无形中得到熏陶。

(三)实践教育法

所谓实践教育法是指通过组织大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参观访问等活动,使其深入社会、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在实践教育中培养良好的廉洁品质的教育方法。在实施廉洁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应积极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拓宽大学生廉洁教育途径。要充分利用大学生暑期“三下乡”、主题党团日、青年志愿者服务等实践活动,积极组织广大学生深入企业、社区、农村以及政府监察机构等部门,通过开展社会廉政调查,参加反腐倡廉教育宣传,与老干部、老红军战士等先进人物交谈,参观革命纪念地(馆)和警示教育基地等,引导大学生在实践中切身感受廉洁文化,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从而促进其健全人格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高校还可通过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教育活动,使大学生在活动中接受廉洁教育。例如以学生社团活动为平台,积极开展以弘扬廉洁文化为主题的演讲比赛、文艺演出、辩论赛、图片展等,开展读书思廉活动,将有关的名人名言、典型事例等进行摘抄学习,增强廉洁教育的感染力和吸引力,营造浓厚的校园廉洁文化氛围。

(四)特色融合法

所谓特色融合法是指针对受教育者的不同特点,将受教育者和不同特色的教育环境相结合而达到教育目的的方法。在廉洁教育中,高校应注重将独有的大学精神和独特的校园文化融入到教学过程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中国矿业大学是一所以民族煤炭工业发展为依托的大学,建校以来有无数的毕业生投身于我国煤炭事业建设。因此,在对学生进行廉洁教育介绍中国古代廉政文化时,可特别讲解明朝于谦的《咏煤炭》和宋代苏东坡的《石炭》,通过对煤炭“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和“投泥泼水愈光明,烁玉流金见精悍”精神的赞美和歌颂,将其与“勤奋、求实、进取、奉献”的校风建设教育相结合,引导学生树立不畏艰辛、服务人民,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崇高信念。

(五)榜样示范法

榜样示范法是教育者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影响学生,促使其形成优良品德的方法。社会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班图拉认为,“人可从环境中直接学习,榜样示范是道德教育的主要手段”。榜样示范法即是通过挖掘、树立廉洁典型,用先进人物的高尚品德和模范行为感染并影响大学生,使抽象枯燥的说理变为生动的典型人物或事件,使廉洁教育更易于被广大学生接受,增强其说服力的方法。实施这一方法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加强高校教师师德建设。鉴于当前高校教师对廉洁教育的忽视及部分师德建设的缺失现象严重,大学生廉洁教育应与师德建设相结合。面对当前存在的校园腐败现象,高校教师要坚持以身作则、廉洁从教,切实贯彻身教重于言传的原则。通过组织教师观看廉政教育纪录片、召开廉洁教育会议、师德标兵评比等活动,进一步提高广大教师敬业爱岗、廉洁从教意识。同时按照教育部《意见》中的要求:“开展表彰和树立优秀教师先进典型等宣传教育活动,弘扬正气,引导广大教师用崇高的学识魅力和人格魅力”,以“为人师表、言传身教、率先垂范”的实际行动影响和教育学生。杜绝学术造假等不良现象,提高全体教师道德水准,切实做好榜样作用。第二,要加强优秀大学生党员、学生干部等先进典型的教育力量。高校应注意发掘大学生身边的廉洁典型,充分利用党团组织、学生会组织、学生社团等组织优势,充分发挥大学生党员及学生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通过组织其阅读廉洁教育书籍、观看《焦裕禄》《任长霞》等先进人物影视片,开展廉洁自律的主题教育活动等,培养大学生廉洁自律意识。比如,北京工商大学建立了由学生自发组织的“北京工商大学青年学生廉洁自律促进会”,吸引了不少热心关注廉洁教育,并愿意为廉洁教育的推广、传播做贡献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参加。第三,加强家庭美德教育尤其是父母良好榜样的教育作用。大学生廉洁教育一定要同家庭美德教育相结合,父母和其他家庭成员要严格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奉公守法、干净做人,起到良好的表率和楷模作用。第四,加强与社会监察部门的联系。大学生廉洁教育不仅要在校园内开展,还要积极走出校园,与社会纪检监察部门加强联系,组织学生参加警示教育系列活动、聆听党风廉政建设先进事迹报告会、与纪检干部座谈等活动,引导大学生将敬廉崇洁作为改造其价值观和人生观的核心内容,坚持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四、拓宽大学生廉洁教育的载体

(一)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

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加强理论知识灌输课堂教学作为一种生活,是对意义的寻求过程,是发现人生存的意义、展开人的各种可能性、寻求人的价值实现过程;是学生学会选择的生活,是形成智慧与德行的生活。当前我国高校的廉洁教育大多数以主题教育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方式为主体进行,而对于深入课堂教育这一方面没有建立完善的教学体系。课堂教学作为教学的主要形式,其规模效应、统一要求、明晰制度等特点,在目标上反映着强烈的社会意志,在方法论上体现着鲜明的科学特征。要加强大学生廉洁教育,必须要发挥课堂教学的重要作用,尤其需要大力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形式的主要渠道作用。为此应将该类课堂作为学生廉洁品质培养的切入点和契机。将廉洁自律与当前高等教育的相关内容紧密结合起来,对大学生进行廉洁防腐的教育,促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做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将廉洁目标的实现和教学内容的完善合并为同一轨道,将廉洁教育纳入本科生教学计划,在师资、学时等方面均予以充分保证,充分发挥课堂的载体作用,引导学生摒弃享乐主义、盲目攀比、官僚主义等错误思想认识,进而提高学生诚信意识,树立坚固廉洁意识。比如上海师范大学等高校将廉洁教育定为一门必修课,所有大一新生必须进行学习,并获得相应学分;杭州师范大学将廉洁教育列入了“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内容,编写了《大学生与社会廉洁》的教材;北京理工大学组织编辑了大学生《廉洁教育读本》,并组织学生认真阅读,征集修改意见。如积极开展中国史教育等课程,并从中华传统文化精华与传统美德的角度,深入开展廉洁奉公,反腐倡廉的廉洁教育,全面引导大学生认识和领悟廉洁的重要意义。

(二)建立健全廉洁教育机制,注重教育的系统性

亚里士多德认为:“没有一种令人信服的理解能够形成良好的根深蒂固的习惯,良好的道德并不是来自认识而是来自行动。”这表明了对廉洁教育工作的各个环节进行实效性评估的重要性。加强大学生廉洁教育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的工程,为了保证实现廉洁教育工程的总目标,高校教育机构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将廉洁教育融入社区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校园文化之中,融会贯通,相辅相成,多样化教育形式,拓宽渠道,优化配置,竭力打造“四位一体”的整体合力。因此,要不断建立并完善廉洁教育机制,使廉洁教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并将其纳入基础课程的教学计划中,确定明确的教学步骤,有计划性地开展教学任务,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还应当针对大学生的特殊性,重点发挥学校在廉洁教育中的主阵地作用,结合家庭教育等阵地的向心力,调动积极因素,发挥各阵地的强大作用和自身优势,不断健全廉洁教育机制,形成高效廉洁教育系统化网络。

(三)丰富校园文化载体,有机融入校园文化建设

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进步的灵魂。把廉政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用先进健康、积极向上的廉政文化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使他们真正成为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栋梁,是大学培养和教育人才的基本任务。首先,校园文化活动形式多样,吸引度高,可参与性强,是大学生提高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把高校学生廉洁教育融入到校园文化活动中,可以更系统、更高效的开展。这就要求要依托校园文化和网络阵地,将大学生廉洁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通过各种形式和载体陶冶大学生情操。在学术比赛、科技创新、文化艺术演出等学生活动中,让学生自觉参与到弘扬良好社会风尚的各类活动中来,比如还可以开展以反腐倡廉为主题的演讲征文比赛等等。抓好“一头一尾”入学和毕业两个重要时段,开展廉洁教育主题活动,通过多样的活动形式加之浓郁校园廉政文化氛围的渲染,增强大学生的廉洁意识。其次,廉洁文化建设要立足校园,必须在学生工作中,让学生在自我管理中进行初步的廉洁实践锻炼和实际体验。并要以此为基点,引人向廉。大学生廉洁教育是一项与文化建设密不可分的人才建设工程,其间需要不断探索教育方法,丰富教育内容,使廉洁观念深入人心,在大学校园中构筑起廉洁的前沿阵地。最后,将廉洁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还需要加强师德师风改进工作,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大学生具有榜样示范作用,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直接影响到工作的总体成效和学生的健康成长。为搞好青少年廉洁教育“三进”工作,必须着重抓好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要抓好教师,争取发言权。教师只有真学、真信、真懂、真用,才能很好地教育学生、培养学生。在高校,任课教师既是传道授业解惑的主体,也是廉洁教育的传播者,所以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师德和业务水平,率先垂范、言传身教。

(四)强化信息化建设,占领网络新阵地

随着我国信息化建设越来越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应当采取相应的新措施,强化廉洁教育的信息化建设,针对网络信息对学生思想的多重影响采取与之对应的相关措施和手段。加强大学生廉洁教育要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促进廉洁教育进入大学生头脑。抓住网络这个大学生接触面更为广泛的平台,开拓创新,使得大学生更乐于接受廉洁教育,而达到预期教育效果,比如可以在校园网站上开辟“廉洁教育”专题网页及反腐倡廉的专项栏目等,还可以将大学生喜闻乐见、朗朗上口的廉政故事制作为flash上传供学生分享传播,同时,注意将学生对信息技术的热情引导到廉洁品质的培养上,引导学生自觉地摒弃网络中与清正廉洁相悖的信息,正面引导教育,开展诸如廉政动画制作比赛等活动。

(五)深化“知行合一”教育,在实践中践行廉洁思维社会实践

这是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能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使命感的重要途径。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当紧密结合廉洁教育与社会实践,在社会实践中践行廉洁思维,发挥社会实践这个重要载体和媒介的作用。一方面我们要不断深入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引导大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培养大学生知法、守法观念和职业道德,积极组织大学生参加生产劳动、社会调查、公益活动、志愿服务和勤工助学等社会实践活动,使大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接受教育,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这一契机,在实践过程中展开廉洁教育和实践,改正学生在认识过程中的个人认知偏差,弥补学校教育的不尽完善之处。正确对待社会因素影响,树立大学生廉洁观,保障廉洁教育目标的有效实现。

(六)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的廉洁教育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还需要把廉洁教育融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要将廉洁教育融入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之中,在职业道德规范的教育中融入廉洁教育,并且要将廉洁教育渗透于职业知识、职业技能培训中,将深刻的廉洁教育内涵贯穿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之中,使廉洁教育犹如涓涓细流,慢慢内化在学生头脑之中。任课教师要结合学生的专业等特点,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本专业的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纪律教育,使学生自觉认识到自己将来所从事职业的社会价值,深感自己肩负的社会责任和使命,分别对自己提出具体的职业廉洁目标和要求,如教育会计专业的学生“不做假账”,使廉洁教育更具针对性。廉洁教育要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才会使廉洁教育的目标更明晰,更具体、更生动形象,从而增强廉洁教育的实效性。

五、拓展大学生廉洁教育的途径

(一)完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渗透廉洁基础教育是大学生获取廉洁精神的源泉之水

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主阵地,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培养自主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是这一新形势下必须贯彻的重要内容之一。高校要科学制定廉洁教育的教学计划,在思想理论教育课程中要侧重“知”与“信”的教育,侧重于传授廉洁知识,澄清是非观念、从而使大学生树立敬廉崇洁的意识。在课程的讲授中,正确介绍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进程中形成和发展反腐倡廉的理论与实践,使大学生发扬和继承中华民族道德教育的优良传统,将廉洁教育思想教育有效地融入其中。科学阐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使大学生提高守法护法的自觉性,增强法制观念。唯有如此,才能从中获取廉洁教育的养分,为自主廉洁修身打下最坚固的理论知识基础。

(二)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培养自我教育能力

高校廉洁教育需从表面的思想政治教育向内在的自我教育转化,即从教育者的外部向内部转化。作为教育工作者,应为大学生开展廉洁教育创造条件、搭建平台、提供机会、给予指导并不断加大鼓励力度,正面引导和培养大学生自我认识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和自我激励能力。如采取自我管理的方法,使大学生在团委、学生会的帮助下参与关于自我组织、自我控制、自我调节、自我纠正、自我约束、自我教育等为内容的活动,提供大学生进行实际操练的机会,通过训练脚踏实地的行为方式,引导他们最终养成良好的廉政行为习惯。如果大学生这几种能力都得到了充分发展,他们的接受教育能力也将随之提高,这样不仅会更快于接受廉洁教育而且还会因此在其他方面获得更多长进和提高,这对他们终身都将非常有益。学生不能只重视专业而忽略了宝贵的修廉良机,需要主动感受廉洁的价值在科学研究、行业兴衰、事业发展中无处不在的事实。

(三)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深化廉洁意识培养

在高校教育中应当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尤其是应当发挥学生党员、学生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环节,是学生队伍中的先锋力量,有着较高的政治素养,开展学生的廉洁教育应发挥他们在学生中的影响力,形成弧形扩散的良好循环,不断扩大廉洁教育的主体范围,从而带动全校学生深入学习和实践廉洁精神。特别是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要通过党性修养以及党的相关知识,在入党及其过程中贯穿渗透勤政廉政理念;对学生干部要进行自律教育,强化服务理念,引导他们意识到学生干部作为服务的群体,应当尽力在服务过程中不断升华自我,从而端其德,正其行。抓好两大群体,进而发挥其群众影响力,带动周围同学参加学校开展的多样化的廉洁教育活动,通过不同形式和内容的活动进行反腐和倡廉的宣传教育,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腐败现象,深化大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四)牢牢占领网络,实现教育阵地创新

高校应拥有一支思想政治过硬、理论水平较高、科技知识较强的廉洁教育工作者,使之通过了解网络知识,研究网络知识,及时有效地掌握学生们的思想动向,把廉洁教育的内容与学生们的思想紧密结合,建立一个融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等于一体的廉洁教育网页,使学生能够自觉地、能动地参与廉政知识的学习。同时,还应使学生成为廉洁教育的推广者。廉洁教育网络建设可聘请学生担当其网页的管理员,使创建网页模式的权力过渡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个性的潜力,使学生们进行自我管理与自我教育,培养学生廉洁教育的责任化和自主化。在教学方式上,利用网络教学的特点,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参与、讨论、实践等教学方式,不断优化廉洁教育资源配置,使学生自主选择,变被动为主动,开展研究型学习,使用经过学生筛选的、适用的“教材”进行网页设计,在互联网上获得他们的关注。与此同时,高校还要加强网络主干信息建设,实时更新,融入学生关注的时政信息,加强正面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