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丑正月五日[1],天气澄和[2],风物闲美[2],与二三邻曲[4],同游斜川[5]。临长流,望曾城[6];鲂鲤跃鳞于将夕[7],水鸥乘和以翻飞[8]。彼南阜者[9],名实旧矣[10],不复乃为嗟叹。若夫曾城,傍无依接,独秀中皋[11];遥想灵山[12],有爱嘉名[13]。欣对不足[14],共尔赋诗[15]。悲日月之遂往,悼吾年之不留[16];各疏年纪乡里[17],以记其时日。
开岁倏五十[18],吾生行归休[19]。
念之动中怀[20],及辰为兹游[21]。
气和天惟澄[22],班坐依远流[23]。
弱湍驰文鲂[24],闲谷矫鸣鸥[25]。
迥泽散游目[26],缅然睇曾丘[27]。
虽微九重秀[28],顾瞻无匹俦[29]。
提壶接宾侣[30],引满更献酬[31]。
未知从今去,当复如此不[32]。
中觞纵遥情[33],忘彼千载忧[34]。
且极今朝乐[35],明日非所求。
【注释】
[1]辛丑:晋安帝隆安五年(公元401年)。
[2]澄和:天空明净,气候温和。
[3]风物:风光。闲:闲静。
[4]邻曲:邻居。
[5]斜川:地名,在陶渊明家乡。
[6]曾(céng)城:山名。
[7]鲂(fáng):赤尾鱼。
[8]和:和风。
[9]南阜:南山,指庐山。
[10]名实旧矣:名和实都已是熟悉之物。
[11]独秀:独自挺立。秀:突出。皋:水边高地。
[12]灵山:仙山,指传说中昆仑山中的“曾城”。
[13]有:语气助词。嘉名:美名。
[14]欣对不足:快乐地看着还觉不满足。
[15]共尔:共同。指与同游者相约。
[16]悼:悲。
[17]疏:分列。
[18]倏:倏忽。形容时光迅疾。
[19]行:行将。
[20]中怀:心怀。
[21]及辰:及时。
[22]惟:助词。
[23]班坐:依次而坐。依:靠近。
[24]弱湍:较缓的水流。文鲂:彩色的鲂鱼。
[25]闲谷:幽静的山谷。闲:静。矫:飞。
[26]迥泽:广阔的湖沼。散:随意。游目:放眼四望。
[27]缅然:沉思的样子。睇:看。
[28]微:无。九重:指昆仑山的“曾城”,相传山有九重。
[29]顾瞻:环顾瞻望。匹俦:匹敌,匹配。
[30]接:近。
[31]引满:斟满酒。献酬:相互劝酒。
[32]当:尚。
[33]中觞:饮酒至半。
[34]千载忧:《古诗十九首》里说“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这里是说饮酒可以忘记人生的烦忧。
[35]极:尽。
【串讲】
诗在小序说:
辛丑年正月五日,天空明净,气候温和,外面的景色显得闲静而美丽。我和两三个邻居一同去游斜川。凭临长川,遥望曾城山。各种鱼儿在傍晚的微光里跳跃,水中的鸥鸟乘着和风在天空中翻飞。那南边的庐山,它的美名和景色已为人所熟知,就不再为它的美好而赞叹。至于曾城山,旁边没有连接的山脉,独自秀挺在一片水边高地中,联想起昆仑山中的同名仙山,就更喜欢它的好名字。喜欢地看着还感觉不满足,大家就相约赋诗。悲叹岁月的流逝,哀惜生命年华的难留。各自列出年纪和籍贯,以记述这一天的情事。
诗中大意是:
开年转眼已是五十岁,我这一生看看就要结束。想到这一点就满怀感慨,赶着好时辰作一次这样的游览。天气和暖天空明净,大家挨次坐在水流边。缓缓的水流中游动着斑斓的鲂鱼,幽静的山谷里飞翔着鸣叫的鸥鸟。展眼瞭望广阔的湖沼,若有所思地看着曾城山。虽然没有传说中的曾城那样九重的秀色,抬眼四望却没有一处可以和它相比。提起酒壶招呼同来的游伴,倒满一杯轮流着劝饮酒。不知从今离开以后,还有没有这样的机会。饮酒至半放开情怀,忘掉了那千载常怀的人生烦忧。且让我们尽情享受今天的快乐,明天的事今天无法追求。
【点评】
一个晴暖的初春日,陶渊明和他的朋友们一起去游附近的斜川。人生的短促感,让他更加珍惜当下的快乐。春日的川流湖沼,水鸟游鱼,都使他备感人间的美好,独秀水滨的曾城山,既让他想到传说中的仙境,又让他感受到自然山川的秀美。渺远的仙境是不可企及的,长生的奢望也难以实现,明天的幸福不可预期,只有抓住当下的美丽与欢乐,才不算浪费了这一生。看上去非常闲逸的游乐,其实是以生命的形而上痛苦为底色的,这就是陶渊明的及时行乐不同于流俗的地方。斜川风物的美好中,加进了这样的人生之思,才使这首诗更显出一种隽永的意义。
在古人看来,年至五十,是一个重要的生命节期。《论语·为政篇》记孔子言曰:“五十而知天命。”《礼记·曲礼上》曰:“五十曰艾。”郑玄注:“艾,老也。”孔颖达疏:“四十九以前通曰强,年至五十,气力已衰,发苍白色如艾也。”五十岁的老人,古称“艾老”。所谓“开岁倏五十,吾生行归休”,陶渊明的这次斜川游,很可以看作是他的辞别强年、进入艾年的一次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