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皇后传
6329700000032

第32章 宋真宗皇后刘娥

刘娥,宋真宗皇后,小名娥,华阳(今双流县)人。父亲刘通,官至嘉州刺史。1012年被封为皇后,谥号“章献明肃”。

借腹生子终得后位

刘娥的父母在她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她被一个流浪艺人所收养,并被带到了益州。刘娥14岁时,那个流浪艺人也死了,一个叫龚美的银匠将她纳为妾。刘娥姿容秀丽,龚美的妻子不能容她,龚美就带着她来到宋王朝的京都开封谋生。

龚美进京后结识了襄王府当差的人,却不知道富贵已经降临到了他的身上。襄王赵恒是宋太宗的第三个儿子,他曾让左右侍从为他留心查访一个蜀地美女来侍候他。这时与龚美相识的襄王府当差人立刻想到龚美标致的妻子,连忙跑去告诉龚美。次日龚美带着自己的小妾刘娥,诈称自己的妹妹,来到襄王府。赵恒一下被这个15岁的少女吸引了,看得他如痴如醉,当晚就留宿在襄王府。从此赵恒对刘娥极其宠爱,将以前的几个嫔妃全部抛在脑后,深深地迷恋上刘娥。

至道三年三月,太宗驾崩,赵恒即位,是为真宗。刘娥被赐封为美人,真宗有意立刘娥为皇后。但朝中大臣以刘娥出身卑微而反对,真宗只好作罢,于是开始一再提升刘娥在宫中的地位,先是封刘娥为美人,再封为修仪,再封为德妃,地位仅次于皇后。

虽然受着皇帝的百般宠爱,但刘娥自入宫以来一直没有生育。皇妃没有生育能力,特别是没有男孩,别说当皇后,就是现在的地位也很难保住。刘娥把侍从李氏召来,软硬兼施,搞了个双凤戏龙,李氏怀孕了。刘娥借口怀子,不见皇帝,直到孩子降生。更幸运的是李氏所生为一个男孩。刘娥安置了李氏,自己作了“母亲”,寥寥无几的知情者服从了刘娥,为刘娥保密。拥有儿子的刘娥就拥有了当皇后的资本。大中祥符五年十二月,刘娥正式被封为皇后,此时她已经43岁了。

勤俭治国任用贤能

刘娥成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皇后,却仍然对自己保持低调,带头清廉。她衣着打扮简朴,要的是神圣高贵。她请自己的亲朋吃饭,从不使用皇家器皿。刘娥让皇帝和大臣们的宫女侍从个个都是华丽衣着和精心打扮,以此向邻国显示大宋帝国的繁荣昌盛,而自己的宫女和侍从却是个个素装淡抹。刘娥送给长公主等上了年纪的皇家女子珠宝帕首,以便她们在临朝和外出的时候不必为假发和容颜而发愁。一次,她的亲朋也要求珠宝帕首,刘娥回绝了。在刘娥的影响下,丈夫真宗和“儿子”仁宗都不敢贪图享受,而是兢兢业业地做好治理天下的事情。例如,真宗能宽仁慈爱和抵御北方外族入侵,保证了天下太平和经济发展。仁宗能恭俭仁恕,有了旱灾水灾,他立在殿下,为全国百姓祈祷。有一次,他晚上不能睡觉,饿了,很想吃羊肉。侍臣建议降旨破例索取。仁宗拒绝了,他说:我那样做,大家仿效,夜夜杀羊,天下还得了吗?

刘娥天资聪明,在与还是太子时的真宗相识后,她读了不少诗书,丰富了知识,也增长了才干。真宗即位后批阅奏折起问,刘娥都能道出本末,朝中所有重大问题的处理,刘娥几乎都要参与。宫中事务归她管辖的,她引经据典,处理得有板有眼,真宗对刘娥越来越倚重,刘娥也渐渐干预起了朝政。天禧四年,真宗得病,不能主持日常事务,刘娥开始直接掌握了朝政大全。乾兴元年二月,真宗病逝,太子赵祯即位,尊刘氏为皇太后。由于皇帝年幼,皇太后处理军国大事,刘娥开始垂帘听政。

刘娥听政时期,坚持对内对外都要稳定发展的基本方针。寇准等着名功臣仍然习惯于大宋建国时期的方针,借口刘娥出身寒微,反对刘娥登台,上谏不成,就计划让太子监国,推翻或谋杀刘娥。刘娥很机警,识破和粉碎了这个计谋。她的主张符合当时的历史需要,得到了皇上的支持和信赖。不记得史料说明了寇准等大臣和哪个太子共谋,不管如何,他们的失败,是刘娥的机会。对于此次密谋的人,刘娥是以善治恶,她没有处死他们,而是贬斥了主要首领,量才起用其他的人(例如李迪等参与密谋的大臣),做到君臣释疑,共事宋室。宋太祖防止别人“黄袍加身”的削权政策巩固了新政权,同时埋下了缄口不言和言必伤人的危机。刘娥的人事政策感动了很多人,消除了这个危机。

刘娥管制群臣用于心计。在一次封赏仪式上,刘娥让大臣们把自己的子女亲朋的名单报上,大家以为是要择优提拔,纷纷上报,名单列得长长的,能包括的全包括了。刘娥把名单挂在自己的卧室,名为“百官公卿亲族表”。有人推荐某某当官,刘娥就查看那张表,除非证明有奇才,列入者基本不用。刘娥还搞了“约束子弟诏”,要大臣百官带头教训子女亲朋,奉公守法;违反了子弟诏,刘娥严惩不贷。不少大臣对此耿耿于怀,但刘娥的政策深得人心,取得了天下的信任,没人敢随意篡改旨意搞特殊。刘娥时期,“政出宫闱”,却“号令严明”,当时的各级政府基本做到了有令必行、有行必果。

刘娥时期,宋室萌发过变法念头,起用的大臣大都有变法倾向,可惜,旧臣的嫡系把持了通讯渠道,扣押了范仲淹等人的革新奏折,结果,刘娥时期在革新变法方面没有特别作为。后来,他们重用的大臣的嫡系控制了宋室通讯渠道,使王安石的变法上通下达,形成了一个局面。

刘娥曾经也动过称帝的念头。一次,她问参事鲁宗道:“唐武后如何主?”回答是:“唐之罪人也,几危社稷。”刘娥听了,沉默不语。有些庸臣试图向刘娥献媚取宠,例如,方仲弓奏表上疏,请刘娥像武则天那样建立刘氏宗庙。一开始,刘娥飘飘然,却有些犹豫不决,跟老臣商量,才放弃了这个念头。后来,程琳献上武后临朝图,称刘娥为当代武则天。刘娥立刻把图抛在地上,呵斥道:“我不能对不起先辈!我不是、也不想作武则天第二!”

辅佐圣主获得善终

仁宗的亲生母亲李氏去世时,刘娥准备按照宫人(李氏是刘娥的侍从)等级送葬。知情老臣极力谏说,李氏为真母,当用一品厚礼。刘娥大怒,吼道:“休想拆散我们母子!”老臣表示,不用一品厚礼,愿以死说明真相。一时间,双方剑拔弩张,宫闱风云几乎酿成宫廷政变。经过反复心理斗争,刘娥终于觉悟,同意以一品厚礼送葬,自己能否继续当皇后,任凭发落。老臣们看见刘娥能以大局为重和战胜自己的权欲,深受感动,对她敬重起来,不但支持她继续当皇后和垂帘听政,而且甘心为她保密。宫里有些人挑衅议论:“李氏不过是个宫人,为何享有一品厚礼?如何要我等守法清廉?”那些老臣帮助刘娥说:“李氏为皇上立过大功,你等有何功劳?”刘娥终于平安地渡过了这场危机,地位愈加巩固了,跟仁宗一直保持了母子无间的亲密关系。

道明二年二月,刘娥突发重病,卧床不起。刘娥去世前,仁宗一直在左右守候。刘娥死后,仁宗痛不欲生。仁宗刚刚摆脱了悲痛,一些旧臣便把仁宗的身世真相告诉了仁宗,仁宗才知道自己的母亲是侍从李氏、自己是个出身卑贱的人。他痛哭数日,下诏自谴,追认李氏为皇太后,欲罢刘娥皇后之位。然而,当他来祭奠生母李氏时,看到李氏穿着皇太后的冠服,脸色如生时一样,身体以水银浸着,所以身体不腐。仁宗皇帝才宽了心。想到刘娥对自己的培养、对父亲的爱,以及刘娥对大宋帝国所做的贡献的时候,仁宗不但理解和原谅了刘娥,而且从心里把刘娥当作亲生母亲看待,对刘娥的家人像对自己的一样。他同时重新安葬了两个母亲,把“双凤戏龙”化为“双母育子”,史称“明肃(刘娥)庄懿(李氏)之事”。

刘娥去世后,她在位时期的政策得到延续,以至于继承者仁宗被史书称为“圣主”。他能做到这些,也多亏了刘娥时期起用的大臣。比如,仁宗曾经想册立娇艳妩媚的张美人为皇后,废除郭氏,刘娥阻止了他。刘娥去世后,仁宗按照自己的意愿做了,甚至默许张美人派奸医借看病毒死了郭氏,弄得朝廷顿时腐败衍生。这时候,刘娥时期起用的大臣范仲淹出来陈述利害,仁宗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罢了张美人,厚葬郭氏,追认为后。随后,仁宗按照刘娥的做法,重用范仲淹等人,从此再没有犯过大错,政府保持了清廉和号令严明。

也许是因为刘娥很喜欢文学艺术,真宗和仁宗重用的文武大臣及其往来友朋,几乎个个都是文学大匠,他们的诗句至今广为流传:

范仲淹:“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和“酒未到,先成泪”;晏殊:“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张升:“多少六朝兴亡事,尽入渔樵闲话”;宋祁:“红杏枝头春意闹”和“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欧阳修:“庭园深深深几许”和“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柳永:“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等等,都是当时的流行名句和文学史上的千古绝唱,至今还被经常引用。

没有圣后刘娥,哪有圣主仁宗!刘娥不是完人,也有利欲熏心和听不进忠言的时候,有爱也有嫉妒、有善也有恶,但史籍对她的评语是“恩威皆浩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