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我的人生之路:陈先达自述
6331700000048

第48章 老年梦

我已经到了真正的晚年,但我仍然关心国内大事、世界大事。每天起床后第一件事是看早间新闻、看中央台的中国新闻、关心对各种焦点事件的访谈。新中国成立六十多年来,中国已不再是旧中国,更不是甲午海战和八国联军时的清王朝时代,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更是令世界既羡慕又震惊。我们东海和南海浪高风急,在《日美安保条约》支持下的日本企图再来一次“甲午海战”,实现独霸亚洲乃至称霸世界的野心。

习近平总书记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关于中国梦的谈话,使我心潮澎湃,激动不已,久久难以入睡。我想起了陆游的《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中国知识分子具有爱国忧时的民族精神传统,老年知识分子更是如此。

中国梦、中华民族的复兴是近代以来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它承载着沉重的、痛苦的历史记忆,是无数仁人志士的奋斗目标。中国梦,既是民族梦,也是个人梦。但任何美好的个人梦,如果不以中华民族复兴之梦为依靠,就不可能实现。旧中国并不缺少个人梦,可在那国弱民穷的时代,个人有很大本事却抱恨终天的不在少数。

一部近代史是中国历史中光辉的一页,从中你可以读到呐喊、抗争和浴血奋斗。读读秋瑾的“浊酒难销忧国泪,救时应仗出群才。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力挽乾坤”就是民族复兴精神的体现。读读林觉民的充满家国情怀以我身入地狱精神投身革命的《与妻书》,读读方志敏在狱中写下的《可爱的中国》,他们都是为民族复兴而奋斗的先驱。尤其是中国共产党人,经过几十年的革命,揩干身上的血迹、掩埋同伴的尸体,继续战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奠定了中华民族复兴的政治基础。六十多年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特别是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开辟了民族复兴的新道路,多少代中国人的梦想正在逐步实现,怎不令人兴奋、心情激动呢!

我已八十有三,在旧社会生活了十九年。我最能体会中华民族复兴的意义。我读小学、初中时,正是日本侵华战争时期。我老家是鄱阳,由于鄱阳湖的屏障,日本人没有占领。但南昌已沦陷,不断地有飞机轰炸。虽然只是一架螺旋桨的飞机,但猖狂已极。低空飞行,连驾驶员都能看到。国民党无力防空,我们每天一早就吃饭,跟着大人到对河偏僻农村去躲飞机,晚上才回来。国弱民穷,老百姓只能受罪,虽有满腔怒愤,也无可奈何。

抗战胜利,日本投降,那种喜悦无法描述。万人空巷,提灯游行,庆祝胜利。那种全民狂欢的感情是杜甫的“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无法相比的,只有经过抗日战争的人才能体会。可接下来的是失望,官员腐败、军警横行、经济凋敝、百姓穷困。胜利后的中国仍然是极其落后的中国。我读小学时,用的豆油灯,的确是一灯如豆;高中用的是煤油灯,没有电灯。只有少数几户商家有电灯,也是灯色昏黄,有等于无。我读高中时,老百姓仍然将火柴称为“洋火”,煤油称“洋油”,肥皂称“洋皂”,卷烟称“洋烟”。总之稍微好点的东西都是舶来品,都加上“洋”字。这是我们当代青年无法理解的。这就是旧中国,我经历的旧中国。

虽然从鸦片战争以后无数志士仁人抛头颅洒热血,但中华民族复兴仍是个遗恨终天的梦想。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立足中国实际,找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只要看看新中国刚成立时,我们什么也不会造,不会造汽车,更不会造飞机。可是我们在百废待兴、国家仍然不富裕的时候造出了“两弹一星”,打破了少数国家的核垄断,而且在不少领域取得了重大成绩。改革开放以来三十多年,我们取得的成就更是举世瞩目。由一个贫穷落后的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实体,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方面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历史经验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华民族复兴之路。道路决定命运。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制度是中华民族复兴的根本保证。

中华民族复兴是一条充满坎坷的崎岖之路,一些国家并不乐意看到中华民族的复兴,更不乐意看到中国的崛起,即使是和平发展仍然视为对自己既得利益的威胁。中华民族复兴面临强敌环伺,以各种方式遏制民族复兴设置的障碍;在国内,我们取得伟大成绩,但同样存在各种隐患,包括严重威胁政权存在的贪污腐败;存在迅速发展的诸多并发症,包括贫富差距的扩大、生态环境的恶化,以及教育、医疗、住房改革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党中央一再教导全党应该有忧患意识。一个真正的爱国主义者应该同时是具有忧患意识的有识之士。民族复兴是全党的事业、全民的事业。需要全国各族人民、从事各种行业的人共同努力。

我虽然年老,但仍怀强烈的爱国之心。因为我经历过旧中国,有强烈的新旧对比。我不是着眼于我个人,而是着眼于我们的国家和民族。从个人生活来说,新中国成立后不如成立前。因为我生于衣食无忧的较为富裕的商人之家,住房也比现在宽敞。但我不后悔家庭的衰落,因为国家、民族远比一个家庭重要。家庭富裕只是一家之富,而民族复兴、国强民富,是全民之富,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如果这个问题都分不清,只能是一个叶公好龙的假马克思主义者。

1997年香港回归时,我内心激动不已。百年奇耻,终能一雪:

恨无良策系斜阳,银河光冷转玉盘。

瑟瑟秋风今又是,短发萧疏入暮年。

百载国耻洗刷尽,满城翁妪舞翩翩。

最喜孙孙可人意,也知摇旗倚膝前。

香港回归是个标志性事件。它表明中国人民确实站起来了,“铁娘子”再铁,也不可能阻挡香港的回归。香港回归时,我想起上世纪90年代初因为到台湾进行学术交流,经过香港曾停过几天,内心有种说不出的感觉。我因为路不熟,曾经向几位香港人问路,没有一个停下来搭理我的,仿佛我是要饭的乞丐,或是向他讨钱。也可能他们听不懂普通话,只懂广东话;也可能生活节奏快,没有时间停下来听你说什么。可也难免有人因当久了大英帝国女王下的治民,有种优越感,自以为高中国人一等。当时香港还未回归,内地就是中国。我如鲠在喉,真想骂人。我当然知道,在香港不是人人如此,这种人不能代表香港人。但有些人的那种高等华人的派头,确实令我久久不快。

中华民族复兴包括多方面的内容,其中中华民族的文化复兴是重要内容。文化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一个民族的盛衰兴亡并不单纯取决于文化,而同时决定于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对中华民族文化复兴来说,应该注重文化复兴的指导思想。文化复兴绝不是文化复古,复我汉唐衣冠,恢复古礼儒教,而是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中国传统文化以及西方优秀文化采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方针,创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除了重视文化复兴的指导思想外,还要对文化的作用有恰如其分的评价。一个社会的盛衰强弱决定性的条件是经济发展、政治清明、军力强大,而不是单纯取决于文化这一个因素。在中国历史中,宋朝是中国文化发展较高的时期。明代宋濂在《太史苏平仲文集序》中说,“自秦以下,文莫盛于宋”。不仅宋词成就卓著,哲学、文学、绘画等各方面都大放光彩,连贵为君主的徽宗赵佶的艺术成就都名载史册。无怪陈寅恪先生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年之演进,而造极于赵宋之世。”可是与汉唐相比,宋代又是国势最弱、边患最重的王朝,受制于辽与西夏。虽然文化发达,但冗兵冗官,国势衰弱,最后北宋亡于金,徽、钦二帝成为俘虏;南宋被赶着到处跑,亡于元。这是一种奇怪的现象。文化水平高的民族敌不过具有朝气但文化水平不高的北方游牧民族。近代同样如此,有数千年文化传统的中华民族,甲午之战败于日本,订立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成为中华民族永远的痛;更敌不过西方,尤其是没有多少文化底蕴的“暴发户”美国。这当然不能成为轻视文化的理由,但文化建设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并与经济、政治、军事、社会建设相辅相成,文化复兴才能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一环。

我自知看不到未来局势的发展,但忘战必亡,这个道理还是懂的。你看看日本四处游说,拉拢一些国家试图组织反华联盟,想来一个第二次八国联军。我很坦诚地说,我从来就没有相信过美国的所谓价值观外交,它本质上就是企图组织包围中国的反华同盟。六十多年前“六评”白皮书中的名篇《丢掉幻想,准备斗争》,至今我没忘记。只要世界仍然是当今世界,政治格局仍然是一霸独大的格局,就仍有时时温习的必要。我相信,只有民族复兴,国强军盛,才有可能受到尊重,才有可能形成双赢的格局。

两岸学术研讨会

我们这一代人都已经老了,我不是什么“愤老”,我只是经历了旧中国,内心怀有中华民族复兴的强烈愿望。我们应该有爱国心。一个中国人连自己的国家都不爱,算什么中国人呢!爱国也就是爱家。如果国家被人侵占、压迫,家能保住吗?除非心甘情愿当亡国奴。******说过,中华民族不是一群绵羊。现在的中国已经不是六十多年前的中国,更不是清王朝时代的中国。谁要企图用软实力、巧实力或硬实力改变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谁要敢把战火烧向中国,必然遭到中国人的坚决抵抗。经过战火的中华民族一定会浴火重生。我这个年龄的中国人尚且如此爱国:

八十年华十八春,头白老儿顽童心。

屈指明知无多日,依旧血沸带月奔。

我说过,中国梦是民族梦,也是个人梦。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再美的个人梦都不可能实现。我相信我们的儿孙们会把实现民族梦和个人梦很好地结合在一起。中华民族是爱和平的民族,也是从不屈服的民族。我们的人民中真正愿意当汉奸的人是绝少的。多难兴邦,如果真有外敌敢于入侵,往往会成为唤醒青年爱国热情的冲锋号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