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意义的人生绝不是浑浑噩噩的,也不会是在享受前人所创造的财富中度过的。最有意义的人生,应该是为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而奋斗不止,为了履行应尽的社会责任而尽职尽责。但是,应该说,无论是个人的理想的实现还是公共义务的履行,必须体现时代精神和开拓性才更有现实意义,而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我们要具有善于发现的眼光,发现新事物、发现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发现英才、发现新路子……
价值取决于态度
哈佛故事
有一个生长在孤儿院中的小男孩,随着年纪的增长,也逐渐看出了自己与外面生活的孩子的不同,一天,他问院长:“像我这样没人要的孩子,活着究竟有什么意义呢?”
对于他的这个问题,院长只是沉思了一下却没有作答。
有一天,院长交给这个男孩一块石头,告诉他:“明天早上,你拿这块石头到市场上去卖,但不是‘真卖’,记住,无论别人出多少钱,绝对不能卖。”
第二天,男孩按照院长的吩咐拿着石头蹲在市场的角落,他发现有不少人对他的石头感兴趣,最后,竟有人提出要买这块石头,而且价钱愈出愈高。但男孩用手紧捂着石头却不卖,当非有人要求他卖的时候,男孩索性拿起石头回到了孤儿院并兴奋地向院长介绍所发生的事,院长笑笑,要他明天拿到黄金市场去卖。在黄金市场上,有人出比昨天高10倍的价钱来买这块石头。
最后,院长叫孩子把石头拿到宝石市场上去展示,结果,石头的身价又涨了10倍,更由于男孩怎么都不卖,竟被传扬为“稀世珍宝”。
男孩兴冲冲地捧着石头回到孤儿院,把这一切告诉给院长,并问为什么会这样。
这回院长对他的问话给了回答:
生命的价值就像这块石头一样,在不同的环境下就会有不同的意义。一块普通的石头,由于对它倾注了注意力,并因你的珍惜而提升了它的价值,最后竟被传为稀世珍宝。你问你活的有什么意义,你不就像这块石头一样?只要自己看重自己,自我珍惜,就有意义,这对所有的人都一样。
阅后警言:
现在搞收藏的人不少,摘收藏也是一种赚钱的生意。那么,收藏的古董也好,文物也好,有的说,有些文物价值连城,有些一文不值,这是为什么,对于收藏家和古董鉴定专家来说,都有一定的标准和依据,但就其实质来讲,它的价值取向也终取决于人的态度,对于一个不懂古董,对其也不感兴趣的人来说:一个古罗马艺术品并不及一个现代手机值钱。
成功最快捷的路径是有新发现
哈佛故事
美国早期的富豪们,多半靠的是机遇,而唯有约翰·洛克菲勒是个例外。他靠的既不全是才智,也不完全是机遇。而靠的是冷静和发现,他凭借自己的异常冷静、精明,富有远见,尤其是善于发现、积极思考的习惯,白手起家,一步一步地建立起他那庞大的石油帝国。
洛克菲勒最初在石油公司工作时,既无学历,又无技术,于是,被分配去检查石油罐盖有没有自动焊接好。这是整个公司最简单、最没有技术含量,且又枯燥的工序。每天他只需看着焊接剂自动滴下,沿着罐盖转一圈,再看着焊接好的罐盖被传送带移走不出现问题就行。半个月后,他实在忍受不了这种枯燥无味的工作,便找到主管请求改换其他工种,被拒绝之后,他只好重新回到焊接机旁,他想,既然无法换到更好的工作,那就先安心把这个不好的工作做好再说。
静下心来后,洛克菲勒开始认真观察罐盖的焊接质量,并仔细研究焊接剂的滴速与滴量。通过观察,他有了一个重要的发现:当时每焊接好一个罐盖,焊接剂要滴落三十九滴。洛克菲勒并不满足于这个答案,他觉得实际运用与理论数据可能会有所出入,经过周密计算,他发现,实际只要三十八滴焊接剂就可以将罐盖完全焊接好。他决心用事实来检测自己的计算结果,于是,他开始测试、实验,经过反复试验后,洛克菲勒研制出“38滴型”焊接机,用这种焊接机,每只罐盖比原先节约了一滴焊接剂。但仅这一滴焊接剂,一年下来就能够为公司节约几百万美元的开支。
在这次成功的鼓舞下,年轻的洛克菲勒凭着他积累的知识不断地在技术、生产和经营、合作等各环节有所改进、发现和发展,直至成为石油大王。
阅后警言:
善于发现,是走向成功的最快捷的路径,比如一项科技发明,可能要耗尽你毕生的心血,但你能发现“新大陆”、“方便面”、“纯净水”和连锁超市,那么,你更多的时间可能就不是在做研究,而是在数钱。
有疑问的事情中一定有秘密
哈佛故事
综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定理、定律、学说的发现者、创立者,差不多都很善于从细小,但存在着疑问的自然现象中看出问题,追根求源,最后找出答案。
就拿洗澡来说,是一件非常普通的事情。洗完澡,把浴缸的塞子一拔,水“哗哗”地流走……然而,麻省理工学院机械工程系的系主任谢皮罗教授,却敏锐地注意到:每次放掉洗澡水时,水的漩涡总是向左旋的,也就是逆时针的!
这是为什么呢?谢皮罗对这个发现做了深入地研究。他制作了一个碟形容器,当里面灌满水时,每次拔掉碟底的塞子,碟里的水也总是形成逆时针旋转的漩涡。这证明放洗澡水时漩涡朝左,并非偶然,而是一种有规律的现象。
1962年,谢皮罗发表了论文,认为这漩涡与地球自转有关。如果地球停止自转的话,拔掉澡盆的塞子,水就不会产生漩涡。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旋转,而美国处于北半球,洗澡水便朝逆时针方向旋转。
谢皮罗认为,北半球的台风都是逆时针方向旋转,其道理与洗澡水的漩涡是一样的。他断言,如果在南半球则恰好相反,洗澡水将按顺时针形成漩涡;在赤道,则不会形成漩涡!
谢皮罗的论文发表之后,引起各国科学家的关注,他们纷纷在南北半球进行实验,结果证明谢皮罗的论断是正确的。
谢皮罗教授从洗澡水的漩涡,联想到地球的自转问题,联想到台风的方向问题,并做出了合乎逻辑的推理。
无独有偶。在20世纪40年代,有一位名叫密卡尔逊的生物学家,调查了蚯蚓在地球上的分布情况。他指出,美国东海岸有一种蚯蚓,而欧洲西海岸同纬度地区也有这种蚯蚓,在美国西海岸却没有这种蚯蚓。密卡尔逊无法回答这是为什么。
密卡尔逊所提的问题,引起了德国地质学家魏格纳的注意。当时,魏格纳正在研究大陆和海洋的起源问题。他认为,那小小的蚯蚓,活动能力很有限,无法跨渡大洋,它的这种分布情况正是说明欧洲大陆与美洲大陆本来是连在一起的,后来裂开了,分为两个洲。他把蚯蚓的地理分布,作为例证之一,写进了他的名著《大陆和海洋的起源》一书。
就这样,魏格纳从蚯蚓的分布,推论出了地球上大陆和海洋的形成。
阅后警言:
凡是有疑问的事情,它的背后一定有故事,许多人感叹自己的命运不好,为什么没有科学家们那样的好命运呢,新大陆为什么不是被我发现的呢?其实科学的真理往往就在我们身边,需要那些有准备的头脑去发现、去把握、去揭示。对不解的事情,敢于怀疑,敢于探索,人人都可能会成为不同凡响的人。
不拘权威敢于怀疑
哈佛故事
一位心理学教授,他在两所小学里分别选择出一个班级的学生出了同一套试题,以测试学生对所出问题的看法,试题是这样的:在一艘船上装有86头牛和34只羊,问:这艘船的船长年纪有多大?
一所学校的学生的回答情况是,超过90%的同学没有答题,他们认为这道测试题根本没办法回答,甚至嘲笑老师也会出错。显而易见,这些学生的回答是对的。而另一所学校学生的答题情况是:有80%的同学是仅凭想象做的答案,86-34=52岁。只有10%的同学认为此题非常荒谬,无法解答。做出正确回答的同学竟然只有10%!
这位心理学教授很惊讶,两所学校的学生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大的差别呢?他通过对答题错误的学生的调查后发现,他们之所以做出错误的答案,是因为他们坚信不移地认为:“老师平时教育我们,只有对问题做出回答,才可能得分;不做的话,就连一分也得不到。老师出的题总是对的,总是有标准答案的,不可能没办法做,也不可能没有答案。”
这位教授在总结这两次实验的时候,引用了几位名人说的话:
怀疑就是方法。
在学术上不盲从大师,他应当重事不重人,真理应当是他的首要目标。
科学发现的过程是一个由好奇、疑虑开始的飞跃。
然后,他颇有感触地讲道:“应当教育孩子敬重老师,但更要教育孩子敬重真理。怀疑并不是缺点,总是没完没了地怀疑才是缺点。只有敢于怀疑,才能减少盲从。有怀疑的地方才有真理,真理是怀疑的影子。”
阅后警言:
在现实生活中,不论是在工作上,还是学习上,或者是将要对某些事物进行判断真伪的时候,如果我们发现凭借自己的知识和阅历来求解的时候,觉得我们遇到的问题违反常理,那我们就应该大胆地提出质疑,不必拘束于权威和常理,必力求了解其本质,如果对于不明了的东西,就盲从于权威和前人下的结论,就探求不到真理,自己也就不会有大的提高与越升。
行动受制于心理
哈佛故事
哈佛的心理学教授,要让学生知道,一个人的心理作用对他的行为究竟有多大影响,他做了这样一个实验。
他安排了10个学生,让他们穿过一间黑暗的房子。这10个学生在他的引导下,都很自然地穿过了那间黑暗的房子。
然后,教授打开了房内的一盏灯。同学们在那昏黄灯光的照射下,看清了房内的陈设后个个都吓出了一身冷汗。原来这间房子的地面是一个大水池,而在水池里竟然有十几条让人看了毛骨悚然的大鳄鱼,事先他们走过房间经过的是一条只有一米宽的木板过道。
教授问道:“现在,你们谁还愿意再次走过这个通道,回到房间的那一头呢?”没有人回答。过了很久之后,有3个胆大的人站了出来。
这3个人中,有一个人是提心吊胆地走了过去,但是速度显然比第一次慢了很多;另外一个人则胆战心惊地踏上了木板通道,当他走到一半的时候,竟然趴在上面爬了过去;第三个人谨小慎微地刚走了几步,便一下子趴了下来,最后不得不退回来。
接着,教授又将房内的全部灯都打开了。这个时候,人们看到在过道的下方装着一张安全网,只不过由于网线的颜色极浅,过于惶恐的他们才根本没有看到。
“现在,有谁还愿意穿过这个房间呢?”教授向其余的人问道。这次有5个人站了出来。
“为什么你们不愿意呢?”教授向剩下的两个人问道。
“这张安全网够牢固吗?”剩下的这两个学生向教授问了同一个问题。
阅后警言:
据说:早就有心理学家探讨和研究过人的心理状态,对其行为的影响问题,他们得出的结论是,人的心理状态对其行为影响巨大,也就是说:相同能力的人面对相似的外面环境,做相同的事,心理素质好的人做成事的成功率要远远大于心理素质不好的人。也可以说,心理素质不好的人有时候完不成他能力所及的事。
人要分得清轻重
哈佛故事
在缅因州,有一位叫巴尼·罗伯格的个伐木工人。有一天,他一个人在山上伐树,由于一阵风吹来,让本来要倒的树改变了倾倒的方向,因而,他促不及防,右腿不幸被压住了。
面对自己眼前的困境,他心里非常清楚:周围几十里没有人家;10小时以内不会有人来救他:不久之后,他会因为流血过多而死亡。
他不能等待,必须自己救自己。他用尽全身力气抽腿,可这无疑是徒劳的自耗体力,他想找到斧子在腿下刨出个坑,而抽出腿来,当他摸到斧子的时候,他才发现,腿恰巧被夹在树干和石板之间,于是,他开始砍树。在身体被压的情况下,要砍断一棵树也是妄想,而且,每砍一下都会让自己巨痛一下,无奈之下,他发现了他的电锯。好在电锯离他不远也拿到了,他打算用锯把压着腿的树干锯掉。可是,他发现树干是倾斜的,一旦拉动锯子,树干就会把锯条死死夹住。
此时,他知道,时间不允许他耗费无用功夫了,要想活命,只有把自己被压住的大腿锯掉!他当机立断,毅然锯断了自己的大腿,从而保住了自己的生命。
阅后警言:
我们每天要做的事,有轻有重,当我们面临对所得利益进行抉择的时候也需要分出轻重,如果一个人分不出轻重,做事就抓不住重点,做人也就马马虎虎,只有善于划分轻重,才能避免在做事中舍本求末,在重要的人生取舍中不后悔。
人要善于联想
哈佛故事
关于联想,哈佛的一位教授为他的学生们讲了一个有关日本的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的故事,松下属下有一个叫西田千秋的总经理。
1956年,松下电器与日本生产电气精品的大阪制造厂合资,设立了大阪电气精品公司,制造电风扇。松下幸之助委任松下电器公司的西田千秋为总经理,自己任顾问。
这家公司之前只做电风扇,后来开发了民用排风扇。但即便如此,产品还是显得很单一。因此,西田千秋准备开发新的产品改变产品单一的现状,于是,他试着探询松下的意见。松下对他说:“你只做风的生意就可以了。”
松下的想法是想让松下电器的附属公司尽可能专业化,以期有所突破。可是当时的电风扇制造已经做得相当卓越,颇有余力开发新的领域。尽管如此,西田得到的仍是松下否定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