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做人要懂心理学 做事要讲博弈术
6430100000007

第7章 识人心理学——透过现象看本质,揭示外表下的真实

我们常听到这样的话: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从中我们可以懂得,学会阅人、识人,对于我们的为人处世是多么重要。尤其面对现在复杂多变的人心,我们如何才能保持冷静的头脑和一双充满智慧的双眼识人断人呢?

学会识人,就等于通晓了人性学。从一个人的言谈举止、兴趣爱好、行为习惯等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品性。做人心理学之识人心理学就是教会你透过每个人的表现看到人心的本质,揭示出每个人外表下的真实内涵。

人不可貌相,即使是乞丐,也不能得罪我们都知道的一句古语是,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这不但是古人给后人的警句,也是老人们在经历了人生无数阅历之后的至理名言。识人心理学的第一堂课就是告诉我们,人不可貌相,即使是乞丐,也不能得罪。

其实“人不可貌相”是很简单的做人哲学,但越是简单的却越是难以做到。识人心理学的关键在于我们要有一颗没有分别的心,要时刻保持平常心。在我们身边有形形色色的人,如果我们没有一颗平常心去审视周边林林总总的人,势必会被每个人的外表所迷惑,这也就是以不变应万变的道理。

我们要用一颗平常心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无论是富人还是穷人,无论是高官还是平民,无论是贵族还是乞丐,我们都能一视同仁,这样就不会出现狗眼看人低的窘境了。

多年前,房地产销售行业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有一个房地产项目是北京一个地段和风水非常好的别墅楼盘。

这一天,因为天气不太好,来看房子的客人根本就没有,于是销售人员们都在大厅里三五成群地聊天。这时候来了一位老人,身上穿着破旧的棉袄,看起来真像一个捡破烂的,没有人去搭理他。其中有一个年轻的小业务员走过去,温和地问这个老人道:“老爷子,您想买什么样的户型呀?”

老人家说:“哦,我随便看看。”

其他人一听更没有兴趣了,可是这个年轻的业务员却很耐心地给老人讲解每一种户型。这个老人听得也非常认真,等业务员讲解完了,老人道声谢就走了。其他的业务员都说他:“哎呀,你别招呼他了,看着就不像能买得起房子的人,赶快过来歇会儿吧。”

可是过了一会儿,这个老人又推开大门进来了,这回手里多了一个大旅行袋,这个旅行袋也是够破的了。

这个年轻的业务员还是笑呵呵地迎上去,把老人迎到沙发那儿坐下,然后又到饮水机那儿倒了杯水给老人。结果,老人说的话让在场所有的人都大吃一惊。只听老人跟这个年轻的业务员说:“我买5套,就靠河边的那5套,都一样的户型,我全买下了。这是现钱,你们点点。”

所有的人都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以为听错了。这个年轻的业务员也谨慎地问这个老人道:“老爷子,您真的要买5套?”

老人点点头说道:“是啊,我一个老头儿骗你们干什么呀。”

于是业务员把相关的手续文件给老人看,然后把旅行袋拿到财务室去清点。

这回所有的人都相信了这个外表看起来像叫花子一样的老头真是来买房子的。年轻业务员从财务室出来后,走到老人身边,说:“老爷子,您干嘛买这么多房子呀。”

老头说:“哦,这4套是给我4个孩子的,另一套是我和我老伴儿住的,我们都住到一起,彼此有个照应。”

业务员帮着把所有的手续都办完了,然后把钥匙交给了老人,把老人送出去了,等出去一看,原来门外停着一辆军车,老人上了车之后把车开走了。其他业务员只能羡慕这个年轻的业务员。

这个事实告诉我们,人不可貌相。如果这个年轻的业务员也和其他业务员一样以貌取人的话,那这个老头只好转到别的房地产公司了。当然,业务员也别想拿到5套别墅的提成,连一套也别想拿到。正是这个业务员能保持一颗平常心,无论是怎样身份的客人都一视同仁,所以不但自己得到了数目可观的提成费,也让老人家买到了中意的别墅。可见,只要不以貌取人,就能使双方都受益。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正因为人们很难做到保持平常心,所以才会出现各种势利眼的人。

数年前,一对毫不起眼的老夫妇,在没有事先约好的情况下,直接去拜访哈佛的校长。校长的秘书看到老太太穿着褪色棉布衣、老先生穿着布制便宜西装,立刻断定这两个乡巴佬根本不可能与哈佛有业务来往。

老先生轻声地说:“我们要见校长。”秘书很不礼貌地说:“他整天都很忙。”

老太太说:“没关系,我们可以等。”过了几个钟头,秘书一直不理他们,希望他们知难而退,自己走开,可是他们却一直等在那里。秘书终于决定通知校长:“也许他们跟您讲几句话就会走开。”校长不耐烦地同意了。

校长很有架子,而且心不甘情不愿地面对这对夫妇。

老太太说出造访的原因:“我们有一个儿子曾经在哈佛读过一年,他很喜欢哈佛,他在哈佛的生活很快乐。但是去年,他出了意外而死亡,所以我丈夫和我想要在校园里为他立一个纪念物。”

校长并没有被感动,反而觉得可笑,粗声地说:“夫人,我们不能为每一位曾读过哈佛而死亡的人立雕像。那会让我们的校园看起来像墓园一样。”

老太太说道:“不是,我们不是要竖立一座雕像,我们想要捐一栋大楼给哈佛。”

校长仔细地看着他们不起眼的穿着,然后吐一口气道:“你们不知道建一栋大楼要花多少钱吗?学校的建筑物要超过750万元。”

这时,这位女士沉默不讲话了。校长很高兴,以为总算可以把他们打发了。结果,女士转向她的丈夫说道:“只要750万就可以建一座大楼?那我们为什么不建一座大学来纪念我们的儿子?”

她的丈夫点头同意。就这样,他们离开哈佛,留下充满遗憾的哈佛校长。他们到了加州,成立了史丹佛大学来纪念他们的儿子。

俗眼常常是以貌取人,俗人常常是借貌哄人。企图用金子和面子堆砌真实的人生大厦,其结果都会轰然倒塌,显露的只是自己的无知和可怜。人的价值在于是否有丰富内涵,以貌取人只会自取其辱,只会自己断送即将到手的成功。事实上,往往越是有料的人越在外表上看起来极其普通,越是没料的人越要在外表装样子。如果是有智慧的人,则不会单纯地以外表来判断一个人身份的真伪。如假包换常常隐藏于表面的平凡之中,只有具有慧眼的人才能看出这个人外表后面所隐藏的真实身份。

识人心理学告诫我们,人不可貌相,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都应该以一颗平常心对待任何人,因为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

切莫断章取义,勿信只言片语

人世间的事情千变万化,人的情感更是复杂多端,在纵横交错的复杂人心之中,我们怎样凭借一副智慧的头脑和睿智的双眼识人、断人呢?我们只有运用识人心理学的方法时刻保持冷静的头脑和智慧的双眼,从多角度全方位去审视我们身边所有的人,分析人心,才能够达到有效沟通。这样做才不会断章取义,才不会被某些人的只言片语所蒙蔽,这样才能看到人性现象的本质。

有一次,柏拉图对老师苏格拉底说:“东格拉底这人很不怎么样!”苏格拉底问:“这话怎么说?”柏拉图说:“他老是挑剔你的学说,并且不喜欢你的扁鼻子。”苏格拉底笑了笑,缓缓地说:“可我倒觉得,他这人很不错。”柏拉图问:“你怎么会这样认为呢?”苏格拉底说:“他对他的母亲很孝顺,每天都照顾得非常周到;他对他的老师十分尊敬,对老师从来没有不恭的行为;他对朋友们很真诚,常常当面指出别人的弱点,帮助改正;他对孩子很友善,经常和孩子们在一起做游戏;他对穷人富有同情和怜悯,有一次,我亲眼看见他搜出身上最后一个铜板,丢进了乞丐的帽子里……”

苏格拉底没有从柏拉图的只言片语中断章取义地判断东格拉底,而是用自己的眼睛观察出东格拉底的为人,从更全面更客观的角度了解东格拉底,避免了自己在看人方面的失误,并且同时教育了自己的弟子。

我们平时的为人也应如此,无论是看待一个人还是看待一件事,切不可从几句话中断章取义,从一些人的只言片语中对某人妄下断言,这样很有可能掉到别人设计好的陷阱里。在现在这样一个精英聚集的社会里,我们必须要比别人聪明百倍,才不会让自己做人失败。听话要会听,要集合所有人的话加以综合分析,得出真正的结论。如果只是听到只言片语就盲目地断章取义,结局只能是愚蠢地失败。这种失败是因为自己缺乏综合分析的智慧造成的,因为一棵树丢失了整片的森林。

所以说,我们要做这个社会的精英人物,就必须学习做人心理学,切不可对他人的言行断章取义,千万不可相信某些人的只言片语。

有这样一个寓言故事:有三头牛在一起生活,在它们不远的地方有一只狮子。狮子很想吃掉它们,可每次当狮子偷袭时,牛总是很团结,狮子根本无法吃掉它们。于是,狮子就下决心去破坏它们之间的友谊。它想把牛分开,这样,就可以慢慢地吃掉这三头牛了。后来,狮子看见三头牛又在一起吃草,有一头牛离它很近,于是就悄悄走到那头牛旁边,对它说:“你的同伴说你对它们不好。”牛相信了他的话,非常气愤,于是就走过去问,这时狮子又对另一头牛说:“你的同伴说你在它们中间最懒。”牛听了也相信了它的话,于是,也去问那两只牛。接着,三只牛碰到了一起,它们互相吵闹,最后决定分开。这给狮子带来了很好的机会。随后,狮子趁三头牛在独处时,三下两下轻而易举地将它们一个个地吃掉了。

在临死之前,它们后悔地说,当初没看穿狮子的阴谋,不然,我们三头牛也不会落到今天这地步。

由此可见,我们不应该相信别人的只言片语,更不应该用听来的只言片语来判断朋友和伙伴。

试想,如果我们没有一个敏锐的头脑和一双睿智的眼睛,怎么可能从一个人的只言片语来判断这个人的真正用意?怎么可能识别出这个人的内心呢?有时候,往往是我们自己愚蠢才掉进了别人的陷阱。

在残酷的现实社会中,我们要学会不在他人的话语中断章取义,不相信他人的只言片语,要详细地了解前后的情况,全面地加以分析和思考,然后才下决断或评论。如果我们不经过慎重考虑而妄下断言或评论,就会让别人把你的话当做对付你的武器,从而使自己陷于危险当中。

所以,我们在判断一件事情的时候,千万不能断章取义,更不能相信他人的只言片语。

保持冷静,别让恭维之言冲昏你的头脑

人在社会上行走,不难发现,只要你有点权利,有点有用之处就一定不可避免地被那些有求于你的人所恭维,每到这时候,我们一定要运用好识人心理学的警句:保持冷静,别让恭维之言冲昏你的头脑。

我们都知道“狐假虎威”的寓言,老虎就是因为听信了狐狸的恭维,一时之间忘乎所以,结果被狡猾的狐狸当傻瓜一样地耍。在现实社会中,如果我们在遇到别人对自己恭维的时候,千万别被美言冲上天,否则到时候可能连怎么落地都不知道了,那结果一定很惨。

我们经常会被别人叫做帅哥、美女,但不要因此就昏了头而沾沾自喜。

要冷静地分析一下:第一,人家可能是在恭维你;第二,可能你自己长得还算不错。然而,只看到你的好看外表的人,就像看到一朵鲜花一样,只看到了外表,不曾真正关注你内心的喜怒哀乐和气质涵养。多听听那些看得很透的人怎么说,他们才是你生命中真正值得尊重的良师益友。

在现实生活中,做女人的不要被男人的恭维之词冲昏了头脑,而就此掉入男人的甜蜜陷阱;做男人的不要被女人的恭维之词冲昏了头脑,而从此被女人玩弄于股掌之中;居高位的人不要被居低位人的恭维之词冲昏了头脑,否则将因为高处不胜寒而导致无法落地;做员工的不要被老板的恭维之词冲昏了头脑,在你因沾沾自喜而犯错的时候,老板仍然会毫不留情地把你开除。

然而,人性的弱点决定了人是最经不住恭维的动物。当一个人听到别人的恭维话时,心中总是非常高兴,脸上堆满笑容,口里连说:“哪里,我没那么好,你真是很会讲话!”即使事后回想,明知对方所讲的是恭维话,却还是没法抹去心中的那份喜悦。

喜悦归喜悦,但也要告诫自己在听到别人对自己说恭维话时,万不可认为自己就真的是那样了,其实没准此时对你说恭维话的人在内心里还不知如何地鄙视你呢。最好的方法是时刻保持冷静,不让对方的恭维话冲昏了自己的头脑,扰乱了自己分析判断的能力。也许,恭维你的人都是为了达到他自己的目的,如果你真的相信了他的恭维话,那就真的掉进了人家的圈套里,这终将导致做人失败。

爱听恭维话是人的天性,虚荣心是人性的弱点。当你听到对方的吹捧和赞扬时,心中会产生一种莫大的优越感和满足感,自然也就会高高兴兴地听从对方的建议,而每当这个时候,也就是掉入恭维你的人的陷阱里了。

拿买衣服来说,在你试衣时,肯定会受到卖主的恭维:“啊,真漂亮!

穿起来非常合身,朴素、大方、有风度……”本来你是不想买那件衣服的,结果却买回来了。

第二天,你神气起来,可是穿了不到两小时,某条缝线断了,裂开了一个口子。此时你才晓得,是商家的恭维使你上了当。

大多数情况下,当别人恭维你的时候,一定是对你有所图的,所以越是这个时候我们越是要保持冷静,千万不能让别人的恭维之词冲昏了头脑,而被人家牵着鼻子走。

美国前总统胡佛曾任美国联邦调查局局长,他为人心计颇多,很少有人能骗过他。他曾规定,联邦调查局的所有特工人员,都必须严格地控制体重,不准超标。那些大腹便便的特工人员都知道,一旦被胡佛局长发现,肯定没有好果子吃。但是也有一次例外,他手下的一名胖特工同他开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

有一天,这名胖特工得知自己将被提拔为迈阿密地区特警队的负责人,任职前胡佛局长要接见他,也就是要当面考查考查他。于是,这名胖特工开始绞尽脑汁地琢磨:我发福得这么厉害,怎么才能顺利通过局长接见这一关呢?功夫不负苦心人。胖特工在被胡佛接见之前,到街上买了一套衣服,号码比平时穿的要大得多。他穿上这套新买的衣服一试,非常满意。因为这给人一种假象,就是减肥卓有成效,至少已经减下四五公斤的分量了。

到了接见的时候,胖特工穿上这身大号衣服去见胡佛,一见面就感谢局长提出的控制体重的要求,他一本正经地说:“局长控制体重的指示太英明了!这简直就是救了我的命啊……”

胡佛听得沾沾自喜,仔细端详了一阵,不但没有批评他,反而还连连夸奖,鼓励他继续带头瘦身。就这样,胖特工顺利地过了关,如愿以偿地到新岗位任职去了。胡佛局长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后,说了一句发人深思的话:

“谁越喜欢恭维,谁就越可能被恭维者支配。”

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我们有些人会被恭维声包围。在这种情况下,有的人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走出恭维的包围圈,有的却被恭维所困扰,甚至在恭维面前栽了跟头。恭维的话好听,但背后却隐藏着许多看不见的东西:有的是真诚善意的赞扬,有的是别有用心的讨好,有的是心怀叵测的奉承……面对不同的恭维意图,我们要用不同的方式来处理,从而使自己的人格免受其影响。

面对恭维你的人,我们不妨一笑而过。美国著名交际家卡耐基曾说:

“人,天生就喜欢被人恭维,也是最经不住恭维的动物。”在恭维的背后,往往隐藏着某种目的。在与人的交往中,我们总会听到他人的恭维,而那些话,并不一定是发自他们的肺腑,他们或许仅仅是为了讨好你,为了自己的某些利益。那么,如果我们陶醉其中,妄自得意,只会让自己如坠雾里,蒙蔽了自己理智的双眼,分不清是非黑白。而面对恭维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识人心理学所告诫我们的:面对他人的恭维,要时刻保持冷静,千万不要让恭维之言冲昏了头脑。

施展移魂大法,要了解他,先变成他

生活在世上,就必然要参与社会交往,社交的范围与每个人的职业、爱好、生活方式及地理位置有很大关系。但在现实生活中,为什么有些人在社交中总交不上朋友,或者是交了朋友没多久,朋友又离他而去,而且平时和同事的关系也不融洽。究其原因,是这种人在社交中不会使用识人心理学的移魂大法,不懂得要了解对方,先把自己变成对方的道理,从而阻碍了人际关系的正常发展。

《孙子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在现实社会中,我们要面对种种的竞争,无论是人力资源的竞争还是市场经济的竞争,如何在这没有硝烟的战场中取胜或者说是立于不败之地呢?这就需要用到《孙子兵法》

所说的“知己知彼”。“知己知彼”不仅仅是指了解自己了解对方,更重要的是要深入到对方的内心中掌握一切。这就像武侠小说中常出现的武功秘诀“移魂大法”,将自己的灵魂加入到对方的头脑中,让自己成为对方。

金庸先生在武侠文学中将“移魂大法”描写得可谓淋漓尽致、神乎其神,其不仅可以从心理上引导人的思维,而且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人的行为。而在现实生活中,做人功夫深厚的人也经常施展这种移魂大法,他们穿透对方的心理,了解和掌握对方的心思。我们要想成功做人,也必须具备这种高强的移魂大法的做人功夫,深入了解对方之后,才知道如何进行下一步的行动,才能投其所好,把握对方的心理,从对方的角度思考、谋划,这才是真正的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比如说,在营销行业里,移魂大法是被运用得最多的。作为销售人员,要想成功地销售出自己的商品,就必须充分了解客户的需求。曾经有这样的一个销售团队,本公司生产的产品在市场上占有很大的空间,但是不久就被另一个公司的产品占据了原先的销售阵地。为了扭转这种局面,销售人员开始研究解决销售危机的方案。一开始,销售人员始终找不出原因,也不知该从何处下手,后来一位销售人员提议可否站在对方的角度研究问题。这一提议提醒了销售团队所有的人,于是他们开始把自己变成对方。以对方的心理发现自己公司产品的缺陷,并分析对方公司产品胜于自己公司产品的地方。

经过这种换位思考,很快就找到了自己公司产品的问题,之后让研发部门加以改进,结果使自己公司产品的销售额又大幅提升并超过了竞争对手。

如果要想战胜对方,那就变成对方,以对方的心理进行思考,让对方的一切变成对自己有利的条件。这样做不但让对方察觉不到,反而有可能让对方把自己当成是你的盟友,从而顺利战胜对方。

费城有位赛尔滋先生,一天他觉得必须给一群意志涣散、充满失望的汽车推销员灌输些热情和信心。他召开了推销员会议,让员工们告诉他,希望从他身上得到些什么。他在会议中把员工们所提出的意见,都写在黑板上,然后他说:“我可以给你们所希望得到的,可是希望你们告诉我,我在你们身上,能获得些什么?”他很快就有了满意的答案,那是忠心、诚实、乐观、进取、合作,每天8小时的热忱工作,其中有人甚至愿意每天工作十四小时。这次会议的结果,使员工们充满了新的勇气,新的激励。此后销售激增,公司业务蒸蒸日上。

赛尔滋先生说:“我和他们作了一次精神上的交易。我对他们尽我所能,所以他们也尽了最大的力量。跟他们商谈他们的需要,那是他们极愿意接受的。”

所以说,如果想要对方顺从自己的意愿,首先要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这就是所谓的移魂大法。将自己变成对方,想想对方会做什么样的人,对方会如何处理你要处理的事情。这也是充分了解对方的表现,只是换了一种方式,就是换位思考的方式。

在现实交往中,我们只有运用识人心理学的移魂大法,才能更巧妙地识人断人,把自己变成你想要了解的人,从而更快更好地深入对方的内心,让对方跟我们谈谈他们的愿望、需要、想法。了解了对方之后,把对方的这些信息嫁接到自己的内心,从而达到和对方心思一致,这样才能得到对方的赞赏和接受。

社会纷繁复杂,各色人等都有,但我们又不得不跟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所以,要识别一个人,不能只是听,还要用眼睛仔细去看、去观察;不能只看其表面,还要透过表面现象透视其内心世界。要善于运用移魂大法,充分了解对方,知己知彼,因为读准对方才能看准对方。

擦亮慧眼,识别真伪信息

俗话说,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人生“千难万难”,莫如“人心隔肚皮”。所以,我们很有必要练就“一眼看穿”“一语识破”的高超识别人心的技巧。对人心的识别,就像《雾里看花》歌中所唱的“借我借我一双慧眼吧,让我把这纷扰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面对纷繁复杂的人际社会,我们每个人都必须擦亮慧眼,让自己具备一双能看透人心的慧眼,尽量准确地判断人、识别对方的真伪信息。

我们都说21世纪是“信息化社会”,各种信息充斥于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我们的生活也因此丰富多彩。同样,在社会交往中,我们要面对形形色色的人,有的会成为你的贵人,有的会成为你的敌人,我们必须学会擦亮慧眼,识别对方的真伪信息。

现代社会可以说是千变万化,越来越复杂,现实也越来越残酷,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人心也越来越深不可测。为此,看人识人就显得越发重要。俗话说,成在识人,败也在识人,只有慧眼识人,才能使一个人获得真正的成功与幸福。

事实上,如果我们有辨认的智慧,当然就不用担心被人欺骗,因为假的终归是假的,永远成不了真的。当然,慧眼有时候也会蒙上微尘,进而影响自己的观察及判断分析能力,这时候你需要擦亮自己的慧眼,让它不再蒙尘,重新恢复明亮锐利,用慧眼判断事情的真伪或人的真伪。假的只能被没有智慧的人错认,而没有智慧的人常常将真的也看成假的。所以,要明辨真伪,我们需要一双慧眼。

在现实生活中,看错人是最糟糕的,也是极容易犯的错误,与其在货物的品质上上当,还不如在货物的价格上受骗。与人周旋和与其他的事比起来,更需要慧眼识人、相人,洞悉他人的内心。

我们时时刻刻都要面对一个相当复杂的人群,应该怎样认识他们呢?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炼就一双慧眼,能够准确地识人、相人。

果戈理的小说《钦差大臣》所描写的就是市长等高官不辨真伪,把一个骗子当成了钦差大臣而引出的一系列的丑剧。其实这种情况在我们的生活中比比皆是。所以,我们看人的时候一定要仔细,做到识人于微。

据《玉泉子》一书记载,吕元膺任东都留守时,有位处士常陪他下棋。

有一次,两人正对局,突然来了公文,吕元膺只好离开棋盘到公案前去批阅公文,那位棋友趁机偷偷挪动了一个棋子,最后胜了吕元膺。其实吕元膺已经看出他挪动棋子了,只是没有说破。第二天,吕元膺就请那位棋友到别处去谋生。

吕元膺以一棋子认人,可谓识人于微,毫厘不爽。这里面有什么玄奥的道理吗?没有,古人说:“不矜细行,终累大德”,“道自微而生,祸自微而成”。一个人的思想素质和道德品质如何,并不一定要等到这个人犯了大错误才显示出来,其实从这个人对很多细小问题的处理上就能有所反映。

识人本应于细微处,但现实生活中仍有不少人忽视这一点,以致犯下用人失察的错误。比如宋朝的蔡京,在王安石执政推行新法时,他积极响应,从而得到王安石的信任和提拔。当王安石失势时,他便很快投身到保守派一边,反对改革。其实蔡京这个人向来就爱耍两面派,而王安石却疏于对其细微处的考察,以致上当受骗。

总之,相人是一门深奥的哲学,必须像研究学问那样深刻地研究人。就像西方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曾经说过的那样:“任何人都无法保守他内心的秘密。即使他的嘴巴保持沉默,但他的指尖却喋喋不休,甚至他的每一个毛孔都会背叛他。”

所以,人就好比一本书,只要我们能够掌握必要的“阅读”方法与技巧,我们是完全可以把人当作书一样拿在手中阅读的。同时,我们也完全可以洞悉人的本性,进而能够用一种热情与自信的态度去面对芸芸众生。

一旦练就了识人的眼力与心力,读懂人性中的真相,具备洞悉人心的本领,也就意味着你可以看透生活中的人与事,勘破一个人的真伪。让我们从一个人的言谈举止中,观人于细致,察人于无形,轻而易举地识别他人,深入细致地了解他人的内心动态,体味人情世故的冷暖,并且能够分辨事情的真伪,比较准确地洞悉隐藏在一切假相后面的真相和奥秘。这样,我们才能够以不变应万变,冷静而坦然地面对各种挫折和磨难。同时,也才能够在纷繁复杂的社会关系中始终把握主动权,左右逢源,一帆风顺,顺利地绕过生活中的险滩,躲过四处碰壁的危境,消除危难,让自己更加从容地融入到社会中,游刃有余地应对人生的各种挑战。

识人心理学就是教会我们从一个人的外貌特征、衣着打扮、言谈话语、行为举止、兴趣爱好、生活细节等方面来洞悉他人内心世界的技巧,从而轻松识别他人的本质。同时也让我们的言谈变得更为得体,举止更为大方,处事更为机敏而自信,能够更为洒脱自如地遨游于人生的广阔天地之间,获得生活与事业上的双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