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籍唐伯虎集
6434300000012

第12章 诗(3)(3)

这是诗人后期的作品。是诗人在某天清晨起床之后偶有所感之作。表达对时光匆匆的慨叹和追求平淡生活的人生态度。

三通鼓角四通鸡,天渐黎明月渐低。

时序秋冬复孟夏,舟车南北与东西。

眼前次第人都老,世上参差事不齐。

若要自家求稳便,一壶浊酒一餐。

三通鼓角四通鸡,天渐黎明月渐低——这两句是说:三更时分听到鼓角声,四更时分雄鸡打鸣。天逐渐亮了,明月慢慢西沉。通:更。

时序秋冬复孟夏,舟车南北与东西——这两句是说:时序更替。过了秋天是冬天,现在转眼间就到了夏天,船只和车马在南北东西地奔忙。时序:时间的先后,季节的次序。孟夏:夏季的第一个月,农历四月。

眼前次第人都老,世上参差事不齐——这两句是说:眼前的人们一个接着一个都变老了,世上的事情大大小小一件接着一件没完没了。次第:一个接一个。参差:长短、高低不一致。这里指大大小小的事情。

若要自家求稳便,一壶浊酒一餐虀——这两句是说:要想寻求平安稳妥的生活,还是过这种杯酒素菜的日子就好。稳便:方便,稳妥。虀(jī):古同“齑”。

由于在生活中受过深重的伤,唐伯虎在他的诗歌中多次提到平淡是真的生活哲学。如《渔樵问答歌》、《桃花庵歌》等,这首诗歌也是展现诗人的这一生活态度的作品。诗歌语言浅显通俗,其中句法的使用颇似连珠体,体现了诗人追求浅白的艺术特点。

戏题机山

戏题:诗歌是为游戏之作。机山:位于江苏省松江县(今属上海市)西北,以晋陆机而得名。

无丝无线又无绳,何故当时有此名。

杨柳作经青错落,薜萝为纬绿纵横。

黄鹂掷过金梭小,紫燕裁来铁剪轻。

一抹晚霞斜挂处,恍疑新织绮罗成。

无丝无线又无绳,何故当时有此名——这两句是说:山上没有一丝一线,也没有绳,为什么当时却有机山这样的名字。

杨柳作经青错落,薜萝为纬绿纵横——这两句是说:想必是用杨柳来作织布机上错落有致的青青经线。用薜荔和女萝来做织布机上纵横交错的碧绿纬线。薜萝:薜荔和女萝。皆野生植物,常攀缘于山野林木或屋壁之上。

黄鹂掷过金梭小,紫燕裁来铁剪轻——这两句是说:黄鹂鸟如同小小的金色织布梭,穿插来往。紫燕的尾巴就是灵巧的剪刀,轻轻裁剪多馀的线头。紫燕:燕名。也称越燕。体形小而多声,颔下紫色,营巢于门楣之上,分布于江南。

一抹晚霞斜挂处,恍疑新织绮罗成——这两句是说:夕阳西下,天边斜挂的那一抹五色彩霞,真让人怀疑就是在机山刚刚织好的华贵丝绸。绮罗:指华贵的丝织品。

诗作轻快活泼,语言轻快流丽。既无狂态,亦无贫窘之态,体现出浓浓的童趣和游戏意味。全诗采用比喻之法写出,比喻新颖出奇却又恰到好处。首联提出疑问,其他三联为作答之语。作品构思精巧,匠心独具,于细微处见精神,有鬼斧神工之妙。

蒲剑

蒲剑:指菖蒲叶,其形状细长像剑,因而得名。这是一首咏物诗。吟咏江边的菖蒲叶子,能抓住物体的形与神。

三尺青青太古阿,舞风砟破一川波。

长桥有影蛟龙惧,江水无声日夜磨。

两岸带烟生杀气,五更弹雨和渔歌。

秋来只恐西风恶,削破锋恨转多。

三尺青青太古阿,舞风砟破一川波——这两句是说:河边的菖蒲叶犹如三尺青青的太阿宝剑。它随风舞动斩开一川水波。太古阿(ē):即太阿,也写作“泰阿”,古宝剑名。相传为春秋时欧冶子、干将所铸。砟(zhà)破:砍破。此句运用隐喻的手法。

长桥有影蛟龙惧,江水无声日夜磨——这两句是说:菖蒲叶的影子投在长桥下的水中,连蛟龙都畏惧那剑的锋利。江水无声流淌,日夜打磨着蒲剑。

两岸带烟生杀气,五更弹雨和渔歌——这两句是说:江水两岸的菖蒲叶在雨烟的笼罩中暗含杀气,五更时分雨水弹击在剑上,和着隐约传来的渔歌声。弹雨:雨水落在菖蒲叶上,击打出清脆的声音。

秋来只恐西风恶,削破锋稜恨转多——这两句是说:秋天到来只担心西风太过凛冽,把蒲剑的棱角吹折了该是多么让人遗憾啊!稜(lénɡ):同“棱”。指蒲剑的棱角。

咏物诗重在抓住所咏事物的特点来写。文学史上著名的咏物诗如唐骆宾王《咏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唐贺知章《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宋王安石《梅》:“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这些作品都可谓是咏物诗中的佳品。这首诗歌咏唱的是江边的菖蒲叶,选题独特,诗人紧紧抓住菖蒲叶似剑的形状,在描摹形状的同时善于写精神。“三尺青青太古阿,舞风砟破一川波”两句状蒲剑之形;“长桥有影蛟龙惧,江水无声日夜磨”两句和“两岸带烟生杀气,五更弹雨和渔歌”两句写出蒲剑之神。眼前所见的菖蒲叶哪里只是生长在江边的野草,仿佛就是传说中旷古少见的太阿宝剑,锋利无比,剑气氤氲,高古出尘。最后两句“秋来只恐西风恶,削破锋稜恨转多”,写诗人自己对蒲剑的喜爱之情,沉郁悠远。诗歌构思巧妙,想像奇特,是一首艺术表现力很强的诗歌。

叹世(六首选二)

这是一组诗人后期所创作的作品,语言浅切平易,充满着对生命短暂的悲叹。有乐府诗《薤露》篇的苍凉悲戚。

其一

一寸光阴不暂抛,徒为百计苦虚劳。

观生如客岂能久,信死有期安可逃。

绿鬓易凋愁渐改,黄金虽富铸难牢。

从今莫看惺惺眼,沉醉何妨枕曲糟。

一寸光阴不暂抛,徒为百计苦虚劳——这两句是说:世俗之人连一刻都不能闲下来,他们白白地为各种凡尘俗世的事务而缠绕忙碌。一寸光阴:俗谚有“一寸光阴一寸金”的说法,一寸光阴指非常短暂的时间。暂抛:舍得,暂时放下。

观生如客岂能久,信死有期安可逃——这两句是说:生命只是这个世界上的过客,哪里能够长久停留。人的寿命都有一定的期限,怎么能逃脱必死的结局。

绿鬓易凋愁渐改,黄金虽富铸难牢——这两句是说:生命易逝,转眼间绿鬓变白发,令人愁痛惋惜。拥有黄金固然富有,但建立的基业难以长久。绿鬓:指代青少年。

从今莫看惺惺眼,沉醉何妨枕曲糟——这两句是说:从今往后,不要小看那些醉眼惺忪的人,人生就应该这样一醉方休,即使枕着酒睡觉又有什么关系。惺惺眼:迷离的眼睛。曲糟:制酒发酵所用的东西,这里指酒。

其三

坐对黄花举一觞,醒时还忆醉时狂。

丹砂岂是千年药,白日难消两鬓霜。

身后碑铭从此好,眼前傀儡任渠忙。

追思浮世真成梦,到底终须有散场。

坐对黄花举一觞,醒时还忆醉时狂——这两句是说:面对菊花而坐,举杯饮酒。醒来以后回忆起醉酒时的张狂样子。黄花:菊花。觞(shānɡ):古代盛酒器。

丹砂岂是千年药,白日难消两鬓霜——这两句是说:丹砂哪里是千年不死的神药,人一旦老去就不能再年轻了。丹砂:指丹砂炼成的丹药。古代道教徒用丹砂化汞炼丹,配制不死之药。

身后碑铭从此好,眼前傀儡任渠忙——这两句是说:眼前的人们为名利驱逐如同戏台上的木偶,身不由己,劳劳碌碌。死了以后就只剩下称颂的碑文。碑铭:碑文。傀儡:木偶。借指受人操纵、没有自主意识的人或事物。渠:你。

追思浮世真成梦,到底终须有散场——这两句是说:好好想一想,人生在世真的是大梦一场,到头来终究是有死去散场的时候。浮世:人间,人世。因为人在世间浮沉聚散不定,故称。

诗歌用平易浅近的语言书写了诗人对人生、富贵的看法,表达了人生苦短,应少用机巧,及时行乐的人生态度。对生命苦短的慨叹是这组诗歌的主要思想所在。生命意识的主题在汉乐府诗《薤露》篇中较早得到显现:“薤上露,何易晞!露晞明朝更复落,人死一去何时归!”将短暂的生命比作草尖上的露珠,形象而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之后,建安文学中生命意识成为诗歌主题。唐伯虎这组作品,继承了前人在这一主题上的创作成就,并有一定的拓展。在这组诗歌中诗人将短暂的生命比做浮沤、蜉蝣、假钞、傀儡等,形象而鲜明,体现了佛教文化对唐伯虎思想的影响。

齐云岩纵目

此诗当作于弘治十八年乙丑(1505)。作品看似写景,实则重在抒发清远的情怀。齐云岩:齐云山上最高峰。齐云山位于安徽省休宁县以西,因最高峰齐云岩得名,是我国著名的道教仙山之一。“齐云”极言其高。纵目:放开眼界四处眺望。

摇落郊园九月馀,秋山今日喜登初。

霜林着色皆成画,雁字排空半草书。

曲蘖才交情谊厚,孔方兄与往来疏。

塞翁得失浑无累,胸次悠然觉静虚。

摇落郊园九月馀,秋山今日喜登初——这两句是说:九月城外的园林众芳凋零,今天终于高兴地登上了秋日中的齐云山。摇落:凋残,零落。郊园:城外的园林。

霜林着色皆成画,雁字排空半草书——这两句是说:层林尽染霜华,色彩绚烂,似一幅美丽的画。大雁在长空中排列成字,如同挥毫写下的草书。雁字:成列而飞的雁群。群雁飞行时常排成“一”或“人”字,故称。语出唐白居易《江楼晚眺景物鲜奇吟玩成篇寄水部张员外》诗:“风翻白浪花千片,雁点青天字一行。”

曲蘖才交情谊厚,孔方兄与往来疏——这两句是说:虽然贫穷没有太多银钱,但我们时常在一起饮酒,情谊深厚。曲蘖(niè)才:能喝酒的人。曲蘖,指酒。孔方兄:钱的别称。后一句化用宋代诗人黄庭坚《戏呈孔毅父》:“管城子无食肉相,孔方兄有绝交书。”

塞翁得失浑无累,胸次悠然觉静虚——这两句是说:人生之中的福祸是互相依存的,得即是失,失即是得,不是人所能左右的。心胸开阔,闲适淡泊,感到这个世界是如此恬淡平和。塞翁得失:比喻祸福相倚,坏事变成好事。无累:没有什么牵挂,连累。胸次:心胸。悠然:闲适淡泊的样子。静虚:恬淡平和。

此诗并未将笔墨重点放在写齐云岩的景色描写上,而是重在写诗人内心的悠远情思。首联点出登岩的时间和地点。颔联描写周围景色,只抓住了霜林和雁字,写其似画似书,悠远而富有韵味。颈联诗句“孔方兄与往来疏”,化用宋代诗人黄庭坚的“孔方兄有绝交书”,使诗句平添几分轻松幽默的气氛,苦中作乐,可谓带泪的微笑。尾联用塞翁失马的典故,道出人生福祸相依,非人所能算计的道理,抒发淡泊平和的情感。诗歌用语典雅端庄,情景完美融合。

白燕

白燕:白尾的燕子。古代以为瑞鸟。这是一首咏物诗。重在描摹刻画白燕之神及其文化内涵。

惊见元禽故态非,霜翎玉骨世应稀。

越裳雉尾姬周化,瀚海乌头汉使归。

误入梨花惟听语,轻沾柳絮欲添衣。

朱帘不隔扬州路,任尔差池上下飞。

惊见元禽故态非,霜翎玉骨世应稀——这两句是说:忽然看到了一只非同一般的燕子,它尾巴的羽毛像雪一般洁白,身架清瘦秀丽,是世上少有的。元禽:燕子。故态:旧日的情况或态度。霜翎(línɡ):白色的尾巴。翎,鸟的翅膀或尾巴上长而硬的羽毛。玉骨:清瘦秀丽的身架。

越裳雉尾姬周化,瀚海乌头汉使归——这两句是说:越裳国为周公献上白燕以示天下太平。因为出现了白色的鸟,苏武才得以回国。越裳句:寓意白燕是和平安宁的象征。《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交趾之南有越裳国。周公居摄六年,制礼作乐,天下和平。越裳以三象重译而献白雉。”瀚海句:指苏武归汉事。汉武帝天汉元年,苏武以中郎将出使匈奴。匈奴单于赞赏苏武气节,想诱逼苏武投降,苏武不屈。汉昭帝即位后,要求匈奴释放苏武等汉使。匈奴单于不得已,便释放苏武随汉使归汉。乌头,指战国时期燕太子丹被秦扣做人质,思归不得,幸而出现乌鸦头变白的奇迹,才帮助他回到燕国。燕太子丹在秦国做人质,秦王对他无礼,燕太子丹十分气愤,向秦王表示想回国。秦王说:你想回家,除非等到乌鸦的头白了,马的头上长出角才行。太子丹求归无望,仰天长叹,一叹之下,乌鸦的头由黑变白,马也生出了角。秦王无法,只好放他回国。这里诗人把两个典故合在一起使用。

误入梨花惟听语,轻沾柳絮欲添衣——这两句是说:它因为想要听取人们的谈话,误入梨花之中,它在柳枝中穿梭,轻轻拍打柳絮,似乎想要再多穿件衣服。

朱帘不隔扬州路,任尔差池上下飞——这两句是说:红色的帘子隔不断扬州繁华的大道,任凭你在这里展开翅膀,随意飞舞。朱帘:红色帘子。差池:语出《诗经·国风·邶风·燕燕》:“燕燕于飞,差池其羽。”形容燕子张舒其尾翼。

以白燕诗得名的是明初诗人袁凯,人称袁白燕。袁凯诗中有“月明汉水初无影,雪满梁园尚未归”句,而唐伯虎此作“越裳雉尾姬周化,瀚海乌头汉使归”一联,较袁凯诗更为工稳。有人评价唐伯虎的诗歌是“如乞儿唱莲花落”,指出其诗浅俗的弊病。但这只是唐伯虎诗歌的一个方面,也是有意追求的一种艺术境界。唐伯虎也有规矩典雅的作品,这首白燕诗就是其中的代表。诗作语言典丽精工,使用相关典故增加了对所咏之物的文化阐释,提高了咏物诗的境界。

闻江声

这是一首抒情诗作。主要通过描写诗人面对残冬尚在,春日将至之时,听闻江声所产生的万千人生感触。

岁事匆匆两鬓星,坐看檐影下虚屏。

寒梅向暖商量白,旧草吟春接续青。

梦似俗牵终夜恶,酒因愁敌片时新。

秦山暮雪巴山雨,不似江声不奈听。

岁事匆匆两鬓星,坐看檐影下虚屏——这两句是说:岁月匆匆而逝,鬓角很快就有了白发,傍晚坐在房中,眼看着房檐的影子逐渐拉长。

寒梅向暖商量白,旧草吟春接续青——这两句是说:冬日盛开的腊梅在阳光下窃窃私语,好像要盛开得更加洁白。去年的枯草为迎接春天到来,又一次泛出青青的颜色。

梦似俗牵终夜恶,酒因愁敌片时新——这两句是说:梦中的世界似乎还始终受到俗世的牵挂,彻夜纠缠,酒却因为要消解内心的愁情而略觉有些滋味。愁敌:愁对。

秦山暮雪巴山雨,不似江声不奈听——这两句是说:终南山傍晚的雪声和巴山的雨声都不像江声一般不耐欣赏品味。秦山:终南山。巴山:四川境内的山。

诗歌前两句起句情感伤感低沉。“岁事匆匆两鬓星,坐看檐影下虚屏”,体现出一种伤时和悠远的意味。颔联“寒梅向暖商量白,旧草吟春接续青”两句,在写景中采用了拟人的写法,使诗句变得生动而有灵气,也使读者从前两句的暗淡情绪中解脱出来。颈联则再次将读者的情绪笼罩在一种淡淡的挥之不去的愁情之中。尾联采用对比的手法点题。当然这里的“江声不奈听”中包含着多少诗人内心的隐隐愁情,并非江声不奈听,而是听者自忧,无心欣赏。

感怀

这是诗人在中年时期写下的一首诗歌,主要抒写自己内心情怀,充满着对自在随意生活的赞颂和喜爱之情。

不炼金丹不坐禅,饥来吃饭倦来眠。

生涯画笔兼诗笔,踪迹花边与柳边。

镜里形骸春共老,灯前夫妇月同圆。

万场快乐千场醉,世上闲人地上仙。

不炼金丹不坐禅,饥来吃饭倦来眠——这两句是说:我既不学习道家炼制长生不老的丹药,也不学习佛家静坐参禅,以求获得大智慧。我只是在饥饿的时候吃饭,困倦的时候睡眠。金丹:中国古代炼丹术名词。包括“外丹”和“内丹”两种。道教认为服食以后可以使人成仙、长生不老。坐禅:佛教语。指静坐息虑,凝心参究。后一句语出《景德传灯录》卷六源律师问慧海禅师曰:“和尚修道,还用功否?”师曰:“饥来吃饭,困来既眠。”曰:“一切人总如师用功否?”师曰:“不同。他吃饭时不肯吃饭,百种须索;睡时不肯睡,千般计较。”

生涯画笔兼诗笔,踪迹花边与柳边——这两句是说:这辈子以写诗作画为生计,常常在花柳丛中行乐遣兴。后一句双关。花柳既指美好的自然界风物景观,也指歌女舞伎。

镜里形骸春共老,灯前夫妇月同圆——这两句是说:从镜中看到自己伴随着春天的逝去而逐渐衰老。在红烛下夫妇和美恩爱共赏一轮圆月。形骸:人的躯体。

万场快乐千场醉,世上闲人地上仙——这两句是说:千万场快乐千万场醉,甘当这世上的悠闲之人、地上的活神仙!

此诗首句与《言志》首句相同。作品以直白明了的语言总结了他的生活状况和内心感受。首句虽说“不炼金丹不坐禅”,但是诗人还是深深领悟到了禅不拘泥于形式而只需“饥来吃饭倦来眠”的随意境界,体现了唐伯虎在经过淹蹇的时运后所表现出的疏狂玩世、狷介自处的态度。诗歌语言流畅生动,感情浓烈真挚,表现了诗人率性而又快乐的人生。

赠徐昌国

徐昌国:即徐祯卿(1479—1511),字昌谷,一字昌国,吴县人。弘治十八年进士,官国子监博士。与唐伯虎、祝允明、文徵明号称吴中四才子。早攻文词,后中进士,因容貌丑陋瘦小而仅被任命为大理寺副,后被降为国子监博士。遭受人生的尴尬和不得意之后,徐昌国转而学道。王阳明在正德六年所作的《徐昌国墓志》挽词中说:“早攻文词,中乃谢弃;脱淖垢浊,修形炼气;守静致虚,恍若有际。道几朝闻,遐夕先逝。”在《王阳明全集》卷二十五中又记:“昌国之学凡三变,而卒乃有志于道。”

书籍不如钱一囊,少年何苦擅文章。

十年掩青衫敝,八口啼饥白稻荒。

草阁续经冰满砚,布衾栖梦月登床。

三千好献东方牍,来伴山人赞法王。

书籍不如钱一囊,少年何苦擅文章——这两句是说:熟读经书有什么用?还比不上一袋钱的用处大,你为什么偏偏想要在写文章上有所特长。前一句语出汉末赵壹《刺世嫉邪赋》,篇末有“文籍虽满腹,不如一囊钱”的感叹。擅:在某方面有特长。

十年掩骭青衫敝,八口啼饥白稻荒——这两句是说:读了十年书,衣服破烂不堪。家中的人为饥饿而啼哭,田地间的稻子荒芜不堪。骭(ɡàn):小腿骨。青衫:古时学子所穿之服。借指学子、书生。敝:破烂。白稻:一种谷粒狭长的稻。

草阁续经冰满砚,布衾栖梦月登床——这两句是说:在用茅草搭成的房间中读书,砚台结满了厚厚的冰花,盖着薄薄的布被睡觉,清冷的月光洒在床头。砚:砚台,写毛笔字时磨墨用的器具,多用石头制成。布衾:用布做的被。

三千好献东方牍,来伴山人赞法王——这两句是说:遗憾的是你现在已经学有所成,就如当日汉代的东方朔一样,能写下洋洋洒洒几千字的好文章。你本应去进献国策,可是你却选择了和那些隐居的高士一起寻求佛家智慧的人生道路。前一句用汉代东方朔的典故,东方朔:字曼倩,平原厌次(今山东德州陵县)人,性诙谐幽默,善辞赋,汉武帝时大臣、文学家。汉武帝即位初年,征召天下贤良方正和有文学才能的人。各地士人、儒生纷纷上书应聘。东方朔也给汉武帝上书,上书用了三千片竹简,两个人才扛得起,武帝读了两个月才读完。牍(dú):古代写字用的木片,后来指公文、书信。山人:优游林下悠闲之人。法王:佛教对释迦牟尼的尊称。

这首赠友之作凄苦之情,溢于言表。前三联重在渲染当日徐昌国读书生活的艰辛。其中饱含着诗人对读书人的感叹和同情。正因为惺惺相惜,因此写得格外动情感人。颔联和颈联营造出文人读书苦寒、潦倒的人生景况。在前面三联的铺垫下,尾联就尤其显现出沉痛的意味。文人读书皓首穷经,到了文采斐然可以为国效力的时候,却生出隐遁山林之心。原因何在?当时社会使然。遭到社会打击的不仅仅是徐昌国一个人,唐伯虎又何尝不是?他们都在以某种特别的方式宣泄着对社会的不满和愤懑。这首短短的诗歌中实则隐藏着诗人自己对人生的失望和遗憾,是一篇借他人之酒杯,浇自己之块垒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