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因风委露:依托风露。委,托付。
〔67〕清尘:本指车后扬起的尘埃。又用作对尊贵者的敬称。
〔68〕存没之情:亦作“存殁之情”,生死不渝。
〔69〕坚洁:坚贞纯洁。唐裴癝《传奇·封陟》:“封陟性虽执迷,操唯坚洁。”
〔70〕乱丝一癟(qú):一癟紊乱的丝。比喻纷乱无常的事物。
〔71〕文竹:斑竹。
〔72〕愁绪萦丝:忧愁的心绪如同纠结的丝缕(理不清)。
〔73〕因物达诚:《太平广记》作“因物达情”。
〔74〕幽愤:郁结的怨愤。
〔75〕神合:精神会合。
〔76〕所知:相知相好的人。
〔77〕时人:当时的人;同时代的人。闻:听说。
〔78〕“所善杨巨源好属词”至“肠断萧娘一纸书”:写杨巨源为之赋《崔娘》诗一首。杨巨源:河中(今山西省永济市)人。贞元进士,官至国子司业。属(zhǔ):本意为连接。引申为缀句成文。
〔79〕崔娘:崔莺莺。
〔80〕清润:清丽温润。潘郎:指晋潘岳,少时美容止,故称。
〔81〕中庭:厅堂之中;厅堂正中。蕙草:香草。又名薰草、零陵香。
〔82〕春思:春日的思绪与情怀。亦表示怀春思念佳人。
〔83〕萧娘:萧姓女子。《南史·梁临川靖惠王宏传》言宏怯懦如女子。文中“萧娘”为女子的泛称。
〔84〕“河南元稹亦续生《会真诗三十韵》”至“然而张亦志绝矣”:《会真诗三十韵》系艳情之作,是追忆与崔莺莺西厢幽会事。见本书诗歌部分的解评。
〔85〕闻之者:听说这件事的人。莫不:没有不。无定代词。耸异:特别异样。
稹特与张厚〔1〕,因徵其辞〔2〕。张曰:“大凡天之所命尤物也〔3〕,不妖其身,必妖于人〔4〕。使崔氏子遇合富贵〔5〕,乘娇宠〔6〕,不为云为雨〔7〕,则为蛟为螭〔8〕,吾不知其变化矣。昔殷之辛〔9〕,周之幽〔10〕,据万乘之国〔11〕,其势甚厚。然而一女子败之〔12〕,溃其众,屠其身〔13〕,至今为天下笑〔14〕。予之德不足以胜妖孽〔15〕,是用忍情〔16〕。”于时坐者皆为深叹。后岁馀,崔已委身于人〔17〕,张亦有所娶。适经其所居,乃因其夫言于崔〔18〕,求以外兄见〔19〕。夫语之〔20〕,而崔终不为出。张怨念之诚〔21〕,动于颜色〔22〕。崔知之,潜赋一章〔23〕,词曰:
自从消瘦减容光,万转千懒下床。
不为傍人羞不起,为郎憔悴却羞郎。
竟不之见〔24〕。后数日,张生将行,又赋一章以谢绝之曰:
弃置今何道〔25〕,当时且自亲。
还将旧来意〔26〕,怜取眼前人〔27〕。
自是,绝不复知矣〔28〕。
时人多许张为善补过者矣〔29〕。予尝于朋会之中〔30〕,往往及此意者〔31〕,夫使知者不为〔32〕,为之者不惑〔33〕。贞元岁九月〔34〕,执事李公垂宿于余靖安里第〔35〕,语及于是。公垂卓然称异〔36〕,遂为《莺莺歌》以传之〔37〕。崔氏小名莺莺,公垂以命篇〔38〕。歌曰〔39〕:
伯劳飞迟燕飞疾〔40〕,垂杨绽金花笑日〔41〕。
绿窗娇女字莺莺〔42〕,金雀娅鬟年十七〔43〕。
黄姑上天阿母在〔44〕,寂寞霜姿素莲质〔45〕。
门掩重关萧寺中〔46〕,芳草花时不曾出。
注释:
〔1〕“稹特与张厚”至“绝不复知矣”:写张生视崔莺莺为“尤物”而抛弃之。后崔莺莺嫁人,张生另娶妻。因适经莺莺所居,让其夫告诉莺莺,以外兄身份求见一面,莺莺拒绝,并赋诗一章,“竟不之见”。后数日,张生将行,莺莺又赋一章以谢绝张生。从此,再也不知莺莺消息。稹特与张厚:实际元稹就是张生,后所谓“张曰”就是元稹自己说。
〔2〕因徵其辞:纯属假托,是诗人元稹为自己开脱而已。
〔3〕尤物:绝色美女、绝代佳人。
〔4〕妖:祸害,祸及。
〔5〕遇合:相遇且彼此投合、投缘。
〔6〕乘:凭借,利用。娇宠:即宠爱。
〔7〕为云为雨:指男女欢娱幽会。宋玉《高唐赋》序:“旦为朝云,暮为行雨。”
〔8〕蛟:古代传说中的一种龙,“常居深渊,能发洪水”。螭(chī):古代传说中的无角龙。
〔9〕殷之辛:殷商传至殷纣王辛,荒淫亡国。
〔10〕周之幽:西周传至周幽王(前?-前771),宠褒姒,****横暴,“烽火戏诸侯”,被申侯引犬戎攻杀于骊山之下。
〔11〕万乘之国:能出动兵车万乘的大国(诸侯之国)。文中泛指国家。
〔12〕一女子败之:古代君王亡国往往归罪于女子,即所谓女祸,这是一种有偏见、歧视并嫁祸女性的说法。元稹对女性“始乱之,终弃之”,却把一切不是均归之于女子(莺莺或者双文)。
〔13〕溃:败逃。屠:毁坏、屠杀。
〔14〕癠(lù)笑:耻笑。
〔15〕妖孽:喻女色。
〔16〕忍情:抑制感情。
〔17〕委身于人:言女子将身体交给男人,嫁给男人。
〔18〕因其夫言于崔:通过其丈夫告诉崔(莺莺)。
〔19〕外兄:表兄。“姑之子曰外兄”。
〔20〕语之:告诉她(崔莺莺)。
〔21〕怨念之诚:怨愤而又思念之情。
〔22〕动于颜色:因受感动而表情动色。
〔23〕潜:暗地,暗中;私下。
〔24〕竟不之见:竟不见之。竟,副词,终于;竟然。
〔25〕弃置:抛弃;撇开。
〔26〕旧来:原来,本来。
〔27〕怜取:怜悯、疼惜。
〔28〕复:又。副词,没有数量的限制。
〔29〕“时人多许张为善补过者矣”至“芳草花时不曾出”:诗人借“时人”及朋友李绅之口,称誉自己为“善补过者”,并作《莺莺歌》以传之。元稹真不愧为“假道学者”和封建官僚的卫道者。时人:当时的人。许:称许,赞誉。
〔30〕朋会:朋辈聚会,朋友聚会。《易·兑》孔颖达疏:“同门曰朋,同志曰友。”
〔31〕及:论及。
〔32〕为:作为,做。
〔33〕惑:迷乱,惑乱。
〔34〕贞元岁九月:应为贞元十六年(800)九月。唐德宗贞元从785年至804年。贞元十六年,元稹二十二岁,于蒲州之西厢与双文(莺莺)幽会,第二年“文战不利”,遂止京师。贞元十八年(802),元稹同白乐天、李复礼、吕频、崔玄亮等试书判拔萃科及第,时元稹二十四岁。文中隐去真实年份,有所讳也。
〔35〕执事:执事官,指各级官府内有具体职务的官员。《隋书·百官下》:“居曹有职务者为执事官,无职务者为散官。”唐因隋制。李公垂:李绅字公垂(772-846),元和进士,官至尚书左仆射、门下侍郎,同李德裕、元稹号曰“三俊”,有《追昔游集》。靖安里第:元稹寓所,在东都洛阳。
〔36〕卓然:卓越貌。文中犹突然之意。
〔37〕遂为《莺莺歌》:于是作《莺莺歌》,即下文“伯劳飞迟燕飞疾”八句。
〔38〕以命篇:以崔氏小名“莺莺”为诗的篇名,即《莺莺歌》。
〔39〕歌曰及“伯劳飞迟燕飞疾”至结句“芳草花时不曾出”:《太平广记》无。
〔40〕伯劳:鸟名。又名癢或癡。头部两旁及额部为黑色,颈部蓝灰色,背部棕红色。吃昆虫和小鸟。善鸣。《诗·豳风·七月》中“七月鸣癢”毛传:“癢,伯劳也。”伯劳与下文之“燕”,后引申借指离别的亲友。《玉台新咏·歌辞》有“东飞伯劳西飞燕”之句。
〔41〕绽金:花蕾绽放。引申作“突出”。
〔42〕绿窗:绿色纱窗。文中指女子居室。字:人的表字,指在本名之外所取的与本名意思相关的另一个名字。《礼记·曲礼上》:“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许嫁,笄而字。”孔颖达疏:“人年二十,有为人父之道,朋友等类不可复呼其名,故冠而加字。”文中指取名,取表字。
〔43〕金雀:妇女首饰,钗名。娅鬟:古时少女的一种发式。
〔44〕黄姑:牵牛星。《玉台新咏·歌辞》:“黄姑织女时相见。”
〔45〕霜姿:皎洁的容貌。不能作身姿解。素莲质:白皙的肤色,犹白里透红。
〔46〕重关:指险要的关塞。犹“重门”。萧寺:《唐国史补》卷中“梁武帝造寺,令萧子云飞白大书‘萧’字,至今一‘萧’字存焉。”(唐李肇)后因称佛寺为萧寺。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楔子有“可正是人值残春蒲郡东,门掩重关萧寺中”。
《莺莺传》作为小说,其流传之久、传播之广、影响之大,世人皆知。同其相关的诗,元稹集中就有《春晓》、《明月三五夜》、《寄诗》、《莺莺诗》、《离思五首》、《会真诗三十韵》等。
《莺莺传》在唐人小说中,是对元明大曲杂剧影响最深最广的。其原因很多,主要原因诚如汪辟疆校录所按:“一则以传出微之,文虽不高,而辞旨顽艳,颇切人情;一则社会心理,趋尚在此,观于赵令癮称‘今世士大夫,无不举此为美话’。宋世已然,于今为烈;其流播之故可知矣。”
《莺莺传》中之张生究竟是何人?宋人就有疑为张籍之说。汪辟疆校录以王鱷、赵德麟并为辨正,认为张生为元稹之托名,同时征诸元微之本集诗歌、年谱,均与《莺莺传》相吻合。张生,非张籍而是元稹,当无疑义。传中张生本无名字,宋王楙《野客丛书》二十九卷载“唐有张君瑞遇崔氏女于蒲,崔小名莺莺,元稹与李绅语其事,作《莺莺歌》”之说。而张生之为张君瑞,宋时或许有所依据,赵德麟《侯鲭录》卷五所载《辨正》及《商调蝶恋花》十阕,关系此传的真实情况,兹考录如下。王性之《传奇辨正》记述:尝读苏翰林赠张子野诗云:“诗人老去莺莺在。”注言张生乃张籍也。而元稹所传奇莺莺事,在贞元十六年(800)春天,又说明年张生“文战不胜”,是十七年。但张籍是贞元十五年(799)登科(详见唐《登科记》),先于二年,所以张生绝非张籍。汪辟疆《辨传奇莺莺事》进而考证张生“非微之一等人,不可当也”。据记载,清源庄季裕曾说其友人杨阜公,曾得元稹所作《姨母郑氏墓志》云:“其既丧夫遭军乱,微之为保护其家备至。”则所谓《传奇》,是元稹自叙,特假他人以自避嫌。进一步考《元氏长庆集》,不录《姨母郑氏墓志》文,同时仔细斟酌元稹之序,并考于其他书,完全与庄季裕所说暗合。再说昔人做事凡有违背于义的,往往托之于鬼神、梦寐,或者假之于他人、见之于他书,后世尚可考证。元稹心有所亏,付诸翰墨时,易其姓氏为张生。依《莺莺传》所记叙之人与事,非本人所经历,“安能委曲详尽如此”?再考白乐天《微之墓志》,元稹于大和五年(831)七月二十二日卒于武昌任所,时年五十三岁。当生于大历十四年(779),到贞元十六年(800)恰好二十二岁,既同《传》所谓“是年二十二,未尝近女色”相合,又与韩愈《微之妻韦丛墓志》文“作婿韦氏时,微之始以选为校书郎”,与《传》所谓后岁馀,生亦有所娶者相合。又元稹作《陆氏姊志》“予外祖父授睦州刺史郑济”,白居易《微之母郑夫人志》“郑济女”,唐《崔氏谱》“永宁尉鹏,亦娶郑济女”,莺莺是崔鹏之女,同元稹为中表;与《传》所谓郑氏为异派之从母相合。特别是元稹作《元氏古艳诗》百馀篇,其中有《春词》二首,其间均隐有“莺”字,还有《莺莺诗》、《离思诗》、《杂忆诗》,与《传》所记犹如一家之说,一一吻合。至于《古决绝词》、《梦游春词》前叙所遇,后言舍之以义,以及娶韦丛之年,均与《传》所叙无异。
其他如诗中多处所谓“双文”,意喻两“莺”字为双文。且《古艳诗》多为元稹专因莺莺而作无疑。至于元稹《百韵诗寄乐天》所云“山岫当阶翠,墙花拂面枝。莺声爱娇小,燕翼玩逶迤”注所说“昔予赋诗云:‘为见墙头拂面花。’时惟乐天知此事。”又云:“幼年与蒲中诗人杨巨源友善,日课诗。”《传》中“张生发其书于所知”、“所善杨巨源……为赋《崔娘》诗一绝”等等,都说明《莺莺传》为元稹所作无疑。
再说元姓与张姓二者,本同所自出。张姓本出自黄帝之后,元姓亦如此。后为拓跋氏,后魏当国之际,改姓元氏。
汪辟疆先生还从元稹之所遇合,及其诸诗所云考证:“微之所遇合,虽涉于流宕自放,不中礼义,然名辈风流馀韵,照后世,亦人间可喜事。”又说:“(微之)虽巧为避就,然意微而显,见于微之其他文辞者,彰著又如此。”白居易和元稹《梦游仙诗序》所谓“斯言也,不可使不知吾者知,知吾者亦不可使不知。乐天,知吾者也,吾不敢不使吾子知。予辱斯言,三复其旨,大抵悔既往而悟将来也。”也是说这件事,张生非张籍而是元稹,可以定论!
元稹对崔莺莺(双文)“始乱之,终弃之”,尚念念不忘,写了诸多诗文,是思念、是张扬,还遮遮掩掩,维护其假道学面孔。而白居易在元稹死后(卒于大和五年即831年,五十三岁)花甲、古稀之年,家中仍养有妓女,直到开成四年(839)六十八岁高龄,得风痹之疾时,“乃放妓卖马”,忍痛放走长期侍候身边的二妓。狎妓之举,是元白二人所嗜,抑或当时社会风气使然,笔者未加详赡考证,不敢妄下断语。
宋赵令畤《商调蝶恋花》十阕,关系《莺莺传》甚切,其起首曰:“夫《传奇》者,唐元微之所述也,以不载于本集,而出于小说,或疑其非是。今观其辞,自非大手笔,孰能与于此。至今士大夫,极谈幽玄,访奇述异,无不举此以为美话。至于倡优女子,皆能调说大略。惜乎不被之以音律,故不能播之声乐,形之管翤。好事君子,极饮肆欢之际,愿欲一听其说,或举其末而忘其本;或纪其略而不及其终篇。此吾曹之所共恨者也。今于暇日,详观其文,略其烦亵,分之为十章。每章之下,属之以词;或全摭其文,或止取其意。又别为一曲,载之《传》前,先叙前篇之义。调曰商调。曲名《蝶恋花》。句句言情,篇篇见意。奉劳歌伴,先定格调,后听芜词。”赵德麟又说:“逍遥子(宋潘阆自号)曰:乐天谓‘微之能道人意中语’。仆于是益知乐天之言为当也。何者?夫崔之才华婉美,词彩艳丽,则于所载缄书诗章尽之矣。如其都愉淫冶之态,则不可得而见。及观其文,飘飘然仿佛出于人目前。虽丹青摹写其形状,未知能如是工且至否?仆尝采摭其意,撰成《鼓子词》十一章示余友何东白先生。先生曰:‘文则美矣,意犹有不尽者。胡不复为一章于其后,具道张之与崔,既不能以理定其情;又不能合之于义。始相遇也,如是之笃;终相失也,如是之遽。必及于此,则完矣。’余应之曰:‘先生真为文者也,言必欲有终始箴诫而后已。’大抵鄙靡之词,止歌其事之可歌,不必如是之备,若夫聚散离合,亦人之常情,古今所共惜也。又况崔之始相得,而终至相失,岂得已哉?如崔已他适,而张诡计以求见,崔知张之意,而潜赋诗以谢之,其情盖有未能忘者矣。乐天曰:‘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尽期。’岂独在彼者耶!”
由此可知,元稹攀高结贵,始乱终弃,以今日之道德观要求,在这一点上称其为“无行文人”大概不为过吧!
鲁迅先生在其《唐宋传奇集·稗边小缀》中肯定《莺莺传》“振撼文林,为力甚大”,洵为的论。其形象鲜明生动,给历代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极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