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青少年必知的文学与作家故事
64564100000016

第16章 马克·吐温走上文学路

马克·吐温(1835~1910),原名萨缪尔·兰享·克莱门斯,出生于美国密苏里州的一个叫佛罗里达的偏僻小镇。幼年家境贫寒,对底层百姓的关注和热爱贯穿了他一生的创作。不懈努力终于使他成为19世纪后期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卓越代表,杰出的幽默讽刺作家。

1867年6月,马克·吐温搭乘“贵格号”游览船驶向地中海,打算做一次远航。可是,由于旅途生活乏味,他十一月就回到了纽约。

不过,这次航行便马克·吐温有了个意外的收获。在船上,他结识了一个名叫查利的青年。

一天,马克·吐温来到查利客舱闲聊。查利谈到自己有个温柔而漂亮的妹妹奥丽薇娅,说着拿出她的照片给他看。马克·吐温迷恋上了这个未曾相识的姑娘。

旅游一结束,马克·吐温就到埃尔迈拉,光临了查利的家。他完全被奥丽薇娅的美貌恬静的性格所征服。可是,奥丽薇娅的父亲,厌恶马克·吐温吸雪茄、饮烈性酒、过早地涉猎世界,怀疑他的品格有缺陷。因此,当马克·吐温向奥丽薇娅求婚时,首先便遭到了朗顿先生的拒绝。尽管这样,他仍然不气馁,经常出入其家。

一天晚上,马克·吐温乘马车来到埃尔迈拉,再次求婚未遂,朗顿先生一家人把他送至门外。他无精打采地上了马车。由于疏忽,座位没有系紧。当车夫抽打辕马启程时,车子突然向前一窜,他从马车上栽了下去,直挺挺地倒在地上。

朗顿先生一家人惊恐万状地围拢上来,小心翼翼地把他抬回家里,又请来了医生。看护任务自然地落到了奥丽薇娅的身上。谁知在精心护理马克·吐温的三天中,她真的喜欢上了这个乐观、幽默的青年。

临别时,朗顿先生与马克·吐温进行了单独的谈话,坦率地说明了自己对他的看法,希望他提出能够保证他品格的证人名单。马克·吐温当即写下了好几个人的名字及其通讯处。然后,高高兴兴地辞别了。

过了几天,马克·吐温被朗顿先生请到家里。一进门,他就感到气氛有些紧张。寒暄几句后,朗顿先生便将了解他的一叠回信递给了马克·吐温。

马克·吐温看完信,心全凉了。他万万没有料到,几位朋友在信中有的说他嗜酒成性,必将烂醉而死;有的为了显示与他的关系密切,竟把他小时候的恶作剧也写出来了,弄得马克·吐温面红耳赤,异常尴尬。

“这都是些什么样的人?你在世界上就没有一个朋友了吗?”经过一阵长时间的沉默之后,还是朗顿先生先开了口。

“显然没有。”马克·吐温回答道。

“我来做你的朋友,”朗顿先生站在马克·吐温面前庄重地说:“和她结婚吧。我比他们更了解你。”

马克·吐温惊喜万状,不知如何是好。他如愿以偿了。订婚日期是1896年2月4日。

与奥丽薇娅订婚不久,马克·吐温被聘为加里福尼亚《圣坛报》记者,对欧洲进行了长达五个月的采访。此间,他写了大量旅途通讯寄回国内,发表在《圣坛报》上,轰动一时。

回国后,美国哈特福特的出版公司同马克·吐温商量,要把他在国外写的通讯汇集出版。他欣然同意,并着手准备。不料,《圣坛报》根本没有征求他的意见,抢先把已发表在该报上的五十多篇通讯汇集起来,以《傻子国外旅行记》为题出版发行了。

马克·吐温异常愤慨,痛斥《圣坛报》老板为“偷儿”;同时,诉诸法律,但也没有什么结果。马克·吐温只好承认了该书的出版。

在这本散文集里,作者以幽默的笔调嘲笑了北方资产阶级富有者的蠢笨。这些私囊饱涨的阔佬是一帮呆头呆脑的角色。他们知识贫乏,对欧洲古老文化一窍不通,却又装作博学的样子,信口开河地大发宏论,出尽了洋相,闹出了不少笑话。

对这种无知、鲁莽,马克·吐温感到愤怒和羞耻。但是,他又以宽容的态度,对美国“文明”给予了天真的肯定,表明作者对美国民主的实质还没有彻底的认识。该书出版后,畅销全国。马克·吐温在美国文坛崭露头角,被誉为“第一流的美国作家”,“我们文学上的林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