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拿破仑传
6458300000060

第60章 海(17)

巴黎对波旁王室有什么议论?按照国王们的惯例说法,拿破仑刚走,波旁王室就“光复”了首都。拿破仑时代制定了严格的新闻检查制度,报纸上因此满纸谎言,但远在小岛上的他还是了解到了真相:当时是四个人挤在一辆小车里来到巴黎的。爱讥讽的巴黎人这下终于找到取笑的对象了。国王就坐在马车上,装束很奇特,便装,但上面却缀着硕大的肩章。肥胖的国王有三个下巴颏儿,他向好奇的群众微笑致意。他身旁坐着一位面容憔悴的贵妇,那是安古勒默女公爵,她回首往事,泪水打湿了她的双眼。对面坐的是年迈的孔代亲王,以及波旁公爵。他们穿的是年轻人从未见过的旧王朝的制服。这辆马车,载回了22年后终于复活的鬼魂,护驾的是神情不悦的拿破仑皇帝的近卫军。他们布满弹孔的军服证明,在路易十六与路易十八的马车一出一进之间,曾经发生了多么波澜壮阔的斗争。

皇帝急切地问起他皇位继任者的生活习惯。他欣喜地听说,路易十八未加任何改动就住进了他的皇宫。路易十八看上去并无王者风范。按照当时一位德国人的描述,路易十八“非常肥胖,胖得几乎连路都走不动。他脚穿黑缎靴,两手都要扶拐杖,即使一根草都会把他绊倒。他身穿蓝色长袍,上有红色翻领,挂着老式的金质肩章”。诸如此类的描述让皇帝度过了一个非常愉快的小时。12年来,英国报刊一直发表种种漫画,讽刺拿破仑在波旁王宫中的军人习气。现在英国一手扶植起来的正统国王,却成了一幅道地的国王讽刺画。路易十八又做了哪些取悦人民的事情呢?

他颁发了一部宪法?真遗憾。但不久有消息传来,这件国王恩赐的礼物只停留在纸上。昔日的不平等,等级特权——当今国王的哥哥就曾经为此被送上了断头台——现在又全都悄无声息地从后门溜了进来。贵族不服兵役,出身卑微者无法跻身高位。新贵族遭到轻视。路易十八是个老好人,做事很理智,但他却一切都听从他的弟弟、性格阴郁的阿图瓦伯爵的指使。伯爵的左右都是报仇心切的流亡贵族。他们要求归还大革命中被没收的财产,但是现有法律保障实际所有者的权利。国王为了安抚他们,就册封他们为贵族院议员,并赐给他们大量年金。

怎么会这样?教会再度掌权?僧侣们与旧贵族沆瀣一气,他们利用地狱焚身恫吓垂死之人,迫使他们立下对财产原主人有利的遗嘱。虽然新宪法保障宗教自由,但礼拜日街道两边却百业停顿,否则就会受到处罚。宗教仪式的游行又出现在大街上。有一个生活浪漫的女演员受到很多巴黎人的喜爱,但她死后教会却拒绝为其施行天主教葬礼,因而引发了复辟之后的第一次暴动。

没过多久,民众就开始意识到那些外国解放者给他们带来的“好处”。被放逐的皇帝怀着极大的兴致观看了一幅漫画:路易十八骑马跟在一个哥萨克兵的后面,踏着法国人的尸首进入法国。威灵顿曾在西班牙击败了法国军队,所以当他以英国公使的身份在巴黎闲逛时,人们都用憎恶的眼光看着他。新政府对成千上万的退伍军人又做了些什么呢?军官仅拿到一半薪水。拒不信奉天主教的人就会被开除。与此形成强烈反差的是,由贵族子弟组成的新皇家卫队却待遇优厚。贵族的军官学校重新开办,而荣誉团军官的孤儿则受到安古勒默女公爵的庇护,新旧政权在这些事情上倒是出现了融合的趋势……失望的情绪在法国逐渐升级,其速度之快连拿破仑也始料未及。

不过,在厄尔巴岛上盛行的并不是雅各宾式的论调。拿破仑从未放弃他的政体主张,虽然他也承认自己的错误:“法国需要贵族统治。但是,要建立这样的统治,人们需要时间和传统。我册封了很多亲王和公爵,赐给他们土地和财产,但是由于他们贫贱的出身,我无法将他们改造成真正的贵族。所以,我就让他们与旧贵族家庭通婚。如果上天能给我所需要的20年,去把法国建成伟大的国家的话,我可以做很多事情。可惜命运不从人愿。”

总的说来,他像是一个棋手,在棋局之后,坦率地承认了导致他失败的错误,他甚至不分对象地承认自己的失误。他对那些陌生的英国人说,在德累斯顿时他就应该议和。当英国人问他为什么不在夏蒂荣议和时,他傲然答道:

“我不能做有辱法国尊严的和议。在我当政期间,比利时就是法国的一部分。那些被我占领的国家,我可以推出去。但是难道让我退回到原来波旁王朝的疆界?休想!……我天生就是一个军人。但突然间,我发现自己已置身于大革命之中。国王的宝座空出来了,而我只不过坐上去而已,能保持多久就保持多久。而现在,现在我又和当初一样,恢复了一个军人的身份……当人们看到别人的痛苦之后,只有胆小鬼才会去害怕那些痛苦。”

熟谙拿破仑秉性的人都可以从这样的心态中看出,他仍然没有被打倒。令人惊讶的是,他现在可以完全自由地谈论往事。在厄尔巴岛上,他从未表现出篡改自己历史的企图。不过,在最初的几个月里,他以为他的事业已经走到了尽头,再也不想搞什么暴力侵袭,而更多地考虑去英国做一名名誉法官。“假如我去了英国,人们会对付我吗?他们会不会向我扔石子?伦敦的暴民倒是个危险的因素。”与他交谈的英国人都向他保证,英国是好客的国家。他会记住这一点的。

促使他采取行动的第一个因素是维也纳会议。四位君主联合起来对付一个共和国,历经十年终于消灭了它;五位君主,如今结成同盟,聚集在一起,以求建立欧洲新秩序;他们已不需要再提防任何真正的敌人。但四个半胜利者(波旁王朝只算半个)的同盟很快就因为内在的嫉妒而分崩离析。为什么呢?沙皇不是要把整个波兰都据为己有吗?而普鲁士不是对萨克森垂涎已久吗?但是,加里西亚怎么办?波旁家族的亲戚萨克森国王怎么办?裂痕出现了。会议开始后三个月后,时值新年,联盟宣告破裂。同样是这些大臣和君主,不久前他们还在一起举行了一系列的活动庆祝胜利,现在开始了相互欺骗:哈布斯堡与英、法两国结盟,为的是对抗俄国和普鲁士。而在不久前,双方还在一起并肩战斗。

按照施泰因男爵的描述,梅特涅的轻浮、懒散、虚荣和阴险的天性支配了全局。“那些善良的、获胜的君主被他玩弄于股掌之上。”一个萨克森贵族从维也纳写信说,“普鲁士国王看上去总是满腔愤怒……丹麦国王颇具善意,有时也很机敏……巴伐利亚国王却像一个粗俗的、性情乖戾的车夫……巴登大公长得高大、黝黑、心无城府、身体结实……魏玛的老公爵还和以往一样,生活无拘无束。”

厄尔巴岛上的流放者一直关注着一切,心中的希望不断地升腾。他认为,一旦会议破裂,我的机会就来了!从那时起,他经常得到一些秘密情报,尤其是忠实的马雷向他汇报了维也纳的情况。这次会议恰似一艘张灯结彩的游船,摇晃着,漂浮着,上下颠簸。在所有人忙于策划阴谋或庆祝胜利之际,有一个人却坐在了望台上担心地注视着一切。拿破仑的死对头塔列朗保持着很高的警惕性。他在意大利的里窝诺安排有间谍,他们负责记录并汇报每一艘去往厄尔巴岛的船只以及乘客名单。

两个宿敌就这样隔着群山和大海,透过外交文件,注视着对方,监视着对方。全世界云集维也纳的目的,似乎只是为了衬托两位大师的棋战,看他们如何一争雄长。他们两个人是否还记得,雾月18日前夕的那个深夜:他们正策划政变,却都被街上的马蹄声吓得脸色惨白,以为有人要来逮捕他们?

有一点是确定无疑的,那就是塔列朗再次证明了他善于识人的眼光。他认为缪拉也是个危险的人物,于是他建议把拿破仑与缪拉都送到亚速尔群岛去,那里距离欧洲大陆足有500英里……但是他贪财的毛病却最终阻挠了计划的实行。缪拉也是个诡计多端的人。在维也纳会议上,他孤立无援,为了保住自己的王国,他答应用高价购买塔列朗在贝尼凡特的封地,因而让塔列朗放弃了反对该计划,并另想新招:他想绑架皇帝。但在里窝诺的间谍报告说,只有收买统率拿破仑船队的四大舰长中的一个,这件事才有可能成功。

当拿破仑获悉类似的阴谋后,科西嘉人那冒险家的血液再次涌上了心头。他命人加强岛上的防御工事,并且训练炮兵练习投掷手榴弹。“我是军人,随时准备着被枪决。但我决不愿再被人流放。他们首先要问问我的堡垒答不答应!”但是他们并没有来。在维也纳,人们又达成了谅解,会议破裂的趋势也有所减弱。但是在法国,人们的不满情绪却日渐高涨。所有这些都促使皇帝做出了决定。他的想法是:

如果维也纳会议达成了和平协议,所有的条约都得到签署,那么敌人就会再次组成严密的阵线。而现在他们的联盟却并不稳固,一加冲击,便会土崩瓦解。法国人对波旁家族议论纷纷,巴黎正在嘲笑他们,而作为他们的保护人,同盟国遭到了人们的一致痛恨。上百个迹象表明,以前的军队依然忠于他们的皇帝。波旁家族的人个个胆小如鼠,一定会逃走。一旦我再次稳坐了位置,那么他们就会把我的儿子送回家来。

他不停地筹划、计算,他从未像现在这样冷静地筹划过。虽然他对数字计算非常精细,但他最后还是需要依靠心理因素。他对亲信说:“我打算依靠突然袭击。面对一个勇猛的行动,人的精神会变得不知所措。面对一件重大新闻,所有人都会感到震惊。”他接着补充道,“是我造成了法国的不幸。我必须挽救它。”

2月底的时候,他召见宫廷司库,问他:“你还有很多钱吗?价值100万法郎的黄金有多重?价值100法郎的黄金有多重?装满书的箱子又会有多重?……你拿几个箱子来,把所有的金子都装进去,上面盖上我的书。我的仆人会将书交给你。辞退当地的仆人,装好他们的行李,付好工资。一切都要秘密进行。”

这个人非常惊慌地跑到德鲁奥将军那里:他们相互望着,谁也没有说话。第二天,拿破仑下令,所有的船只都不得离港。他静静地准备着一切:就像当年远征埃及,只不过规模要小得多。

在启程的前一天傍晚,他还在与夫人们玩纸牌。但没过多久,他就起身离开,走进花园,却没有出来。据他的母亲回忆说,她在无花果树下找到他的。迟疑了片刻之后,他把手放在她的额头,动情地说道:“我要告诉您一切。不要让任何人知道,包括波丽娜在内。”然后他用昔日的口吻,就好像对贝尔蒂埃说话一样,“我通知您,我将在明天夜里动身离开这里。”

“去哪儿?”

“巴黎。”停顿了片刻,他又说道,“我想听听您的意见。”

母亲的心瞬间停止了跳动。半年以来的平静、安全和天伦之乐,所有的一切都结束了。但她是那个要强的莱蒂齐娅,也是个聪明的母亲。她知道,没有人能够改变儿子既定的想法,而担心的话只会影响他的决心。于是她说道:“听从命运对你的安排吧。上帝不会让你中毒而亡,或者碌碌无为、寿终正寝。他的意旨也许就是要你拿着剑战死疆场。愿圣母马利亚保佑你!”

岛上最后一晚,皇帝把所有部门都召集起来,向他们宣布他即将离开。“我在这里生活得非常满意。为了表示我对你们的信任,我决定把母亲和妹妹留在这里。我也把我异常珍视的这个国家托付给你们。”总督和市长表示深感遗憾。所有的一切都好像是在为一位贵宾送行。就仿佛这位贵宾在美丽的小岛上休养了几个月之后,因为回去的时间已经到了。

然后,他登上船。晨曦中,七艘小帆船载着1000士兵和几尊大炮,向法国海岸驶去。他站在指挥台上。远处是他曾经平静居住过的厄尔巴岛,还有他曾寻求飞黄腾达的科西嘉岛。它们的轮廓渐渐地消失了。透过3月第一天的晨雾,戛纳与尼斯的海岸线逐渐变得清晰起来。这时,皇帝心里正在想:“最坏的结果是什么?失败和死亡。最好的结局是什么?整个欧洲?不要再想欧洲了!欧洲合众国的梦想已经化成泡影。100万法国人民和其他欧洲民族都还没有准备好。我必须为法国制定一部宪法,与议院一起制定预算。独裁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何况我们现在还没有到巴黎呢。军队会有什么反应呢?”

一位年已45岁的人,他所拥有的更多是过去,而不是未来。虽然思想有很强的时代色彩,但他的年龄已不足以掀起一场惊天动地的风暴。不过,他也没有老到必须垂死挣扎的地步。在勇敢与放弃的矛盾心情中,拿破仑又一次靠近了熟悉的海岸。

16

千人队伍 “你们认出我了吗?” 宣告 内伊元帅

“必须安于现状” 新的纲领 进军巴黎 玛丽·路易丝的背叛

寄希望于哈布斯堡 盲目

群山齐鸣!山谷回荡!他的千名士兵在戛纳港集结成的队伍就这样经过了一个又一个的阿尔卑斯山村。热情的群众夹道欢迎。这些老近卫军沿着历史的大路前进,无忧无喜,坚若磐石。这些农民是大山的儿子,他们在很久以前在同一个村落里曾经见到过这个人。那时候,他还是一位个子瘦小、名不见经传的将军。他帮助他们解除了一支纪律涣散的军队的压迫,又率军翻越阿尔卑斯山脉,走向胜利。他们是最早目睹他创造奇迹的人,从那以后他们就一直都引以为傲,认为皇帝是从他们的村子里发迹的——而现在,这个人又回来了!这1000多人的队伍一定有什么魔力,就像是先知或救世主在行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