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航空工业人物传·领导篇2
6461100000031

第31章 张品修

张品修(1912.9—1971.9),河南清丰人,国营航空机轮附件厂(后改名为陇西铸造厂,于2003 年4 月与国营新安机械厂、航空附件研究所部分整合为西安航空制动科技有限公司,简称中航工业制动)首任党委书记。1938 年8 月参加革命,1942年8月入党。1946年6月先后任冀鲁豫边区军工部制造部主任,兵工一厂、兵工四厂厂长、政委等职。1949年新乡解放后,率兵工四厂(更名为建设机器厂)迁驻新乡市;新建平原机器厂,任厂长、党委书记。1953年平原机器厂由第二机械工业部接收,任厂长。1954年8月任新乡市人民政府委员。1955年3月任国营航空机轮附件厂、国营第115厂(现中航工业电源)联合建厂办公室主任,1956年9月兼任国营航空机轮附件厂党委书记,后任副厂长、总工程师。1971年9月去世。

国营航空机轮附件厂是我国“一五”期间苏联援建的重点工程之一,也是我国航空工业建设最早的飞机机轮、刹车装置和防滑系统研制、生产的专业化辅机工厂。张品修在任航空机轮附件厂和国营第115 厂两厂筹建委员会联合办公室主任期间,组织征购土地2555.94亩[1],妥善安置了农民拆迁问题。随后,张品修带领附件厂职工一起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开始了艰苦的建厂工作。适逢44 天连阴雨,他们头顶雨,脚踩泥,牛车拉,马车送,身背肩扛,完成了生活福利区第一批职工住房的建筑工程。同时抢修出施工工地通往兴平县城的公路和电话线路。经过多方努力,克服了重重困难,1955 年底实现了水、电、路的“三通”,为全面开始施工创造了条件。

建厂后,张品修任副厂长、总工程师。由于试制和生产的技术空白,他带领全厂干部职工在设计、工艺、加工制造、热表处理、镁合金铸造、工艺装备制造、设备安装、调试等各个方面摸索,进行了反复论证,取得了很大突破,有力地促进了工厂产品的研制和生产。

1957年4 月,航空工业局下达了试制减压阀QS-1(苏лY-7)和刹车分布器QS-2(苏лу-8)的试制生产计划,后又追加了QS-4(苏д-1)试制生产任务。1958年2月又决定增加工厂年产各种飞机液压附件11 种36000 套的任务。为了保证试制工作的顺利进行,张品修领导全厂职工在“边基建、边准备、边试制、边生产”方针的指导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面对现实,充分发挥2号厂房初步形成的生产能力,集中主要力量做好试制工作。从1957年7月到1958年3月,在短短的9个月时间里,成功地完成了QS-1、QS-2、QS-4 三项产品的试制和生产任务。于1958 年底完成工厂基建任务,1959年3月30日正式验收,并陆续投入生产使用。1957年10月,工厂更名为陇西铸造厂。

“一五”期间,是我国航空工业复制学步的第一阶段。张品修带领全厂干部职工成功复制了多种飞机刹车机轮、刹车装置及附件,满足了空军各种苏式飞机的零备件急需,保证飞机正常飞行,还节约了大量外汇。

1958年张品修带领技术人员自行设计“东风107”、“东风113”机轮,1960年开始国产强5飞机的主轮LS-401、前轮LW-402试制任务,1964年完成,装上飞机试用。经过多次改进,于1972年生产定型,使自行设计的机轮上了一个新台阶。

1960年,中苏关系紧张,苏联撤走了专家,中断了向我方提供辅机配套关键产品和飞机、发动机所需的大型镁铸件。航空工业局决定把大型镁铸件毛坯生产放在陇西铸造厂。1960年6月,镁铸件厂房基本建成,镁铸件生产线正式投入运行。张品修带领研发团队开始试制尖端镁铸件,在1964年、1965年两年中,分别生产交付了1号部件63件和H-1支架38 件,为国防尖端产品的研制做出了重大贡献,并得到上级嘉奖。1964年10月,开始试制轰5镁铸件,于1966 年一季度完成镁铸件毛坯的试制任务。轰5飞机镁铸件的试制生产,是工厂走向飞机大型镁铸件生产发展的标志,也为工厂后来承担轰6、运8等大型镁铸件的生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随着国产歼8飞机研制工作的配套需要,张品修带领大家开始了对刹车附件的自行设计研制工作。经过3年的艰苦努力,工厂为歼8自行设计的附件结构新、体积小、性能好,满足了新产品设计要求,同时填补了国内一项空白,先后纳入了企业标准和部颁标准,为多种附件产品广泛采用,效果良好。

1962年5月18日,国防部航空研究院和三机部航空工业局联合发文,共同组织歼7机的技术摸底工作。同年7月24日,工厂经过详细摸底上报了关于生产盘式刹车的关键难题。面对新工艺、新材料,张品修带领广大职工知难而进,终于攻克了盘式刹车这个飞机刹车装置的新的难题。

在致力军机刹车机轮、装置、系统生产、研发的同时,张品修带领工厂职工积极响应航空工业局提出的“在确保军需任务的完成和不断提高技术水平的基础上,军品民品同时并举”的方针,大力支援农业,大干机床武装自己。

1958—1959年,生产了近1400 台柴油机、594 台水泵,有力地支援了农业排灌。生产出330台六角车床,大部分留作自用,部分支援了兄弟厂。1960 年,生产近100台冷冻机。1965 年,生产立式空调机,三机部批准定名为“双燕”牌,前后共生产500余台。在张品修的带领下,工厂在建厂初期不仅开发试制了十几项民品,而且进行批生产,其产值占全部商品产值的51.8%。这不仅为支援国家经济建设做出了贡献,而且学会了军、民品两套生产本领,同时锻炼提高了广大职工的生产技术水平,为工厂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971年9月,张品修不幸去世。

注 释

[1]. 1亩=666.67米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