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航空工业人物传·领导篇2
6461100000005

第5章 吴运铎

吴运铎(1916.12—1991.5),湖北武汉人,株洲兵工厂(现中国南方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航工业南方)第一任厂长。吴运铎幼年流落到江西萍乡,早年曾在安源煤矿当矿工。全国抗战爆发后,吴运铎不远千里,奔向皖南云岭,1938年参加新四军,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新四军司令部修械所车间主任,淮南根据地子弹厂厂长、军工部副部长,华中军工处炮弹厂厂长,大连联合兵工企业引信厂厂长,1950年5月任株洲兵工厂第一任厂长,中南兵工局第二副局长,包头兵工厂副厂长兼总工程师、火炮研究所所长、兵器科学院副院长、机械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第五机械工业部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顾问等职。是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总工会第八、第九、第十届执行委员,第三届共青团中央委员。1951年10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和全国总工会授予吴运铎全国劳动模范称号,邀请他到北京参加国庆观礼。2009年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被追授“为新中国成立做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著有自传体小说《把一切献给党》。1984年离休,1991年5月去世。

吴运铎1938年参加革命,从事武器的研制工作,是我军兵器事业的开拓者。他创建了我军第一个军械修造车间,成功地制造出第一批新式步枪。抗日战争中,他先后在新四军二师军械制造厂和新四军兵工厂担任技术员、副厂长和厂长。当时条件十分困难,一无资料,二无材料,为了供应前方的军需,他毅然挑起了重担,用简陋的设备研制出杀伤力很强的枪榴弹和发射架,在抗日战场上发挥了消灭敌人的作用。为研制子弹,在敌人重重封锁下,找不到火药原料,吴运铎想方设法将红头火柴的头刮下来,用酒精泡开,制成火药。没有酒精,就用老烧酒蒸馏后代替酒精使用。因为火柴头爆炸力太强,他就将锅灶上的烟锅子掺在一起,配成合用的火药。后来红头火柴用量大,根据地供应不上,就从药店里买来雄黄和洋硝,混合配制,解决了难题。制造弹头的材料缺乏,他就试着把铅熔化注入模型,做子弹头。但铅经不住高热,步枪有炸毁的危险,后改用铜元,放在弹头钢模里压成空筒,做成尖头的子弹头,里面灌上铅,才试验成功。为制造军工机床,他组织大家利用废钢铁,加工成各种简易的机床,装备了军工厂,突破了难题。吴运铎先后发明、制造了各种地雷和手榴弹。在条件极端艰难困苦的状况下,军工厂修复了大量枪械。吴运铎还主持设计研制成功枪榴筒,参与设计制造37毫米平射炮以及定时、踏火等各种地雷,为提高部队战斗力做出了重要贡献。

为试制各种弹药,吴运铎先后数次严重负伤,砸坏了左腿,炸断4 根手指,炸瞎了左眼,身上留下了大大小小的伤疤,经过20 余次手术,身上还留有几十处弹片没有取出,仍以顽强毅力战胜伤残,坚持战斗在生产第一线。他说:“只要我活着一天,我一定为党为人民工作一天。”1951年10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和全国总工会授予他全国劳动模范称号,邀请他到北京参加国庆观礼。10 月5 日,《人民日报》发表专题报道《钢铁是这样炼成的———介绍中国的“保尔·柯察金”兵工功臣吴运铎》,从此“中国的保尔———吴运铎”的名字传遍祖国大地。

1950年5月,吴运铎从苏联治病、学习回来后,时任重工业部部长的何长工指示他去湖南接管原国民党十一兵工厂,担任株洲兵工厂第一任厂长。吴运铎到任后,果断打击了国民党潜伏人员,平息了较乱的局面,稳定了职工队伍,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他组织职工修建了临时厂房、宿舍、仓库和食堂等建筑,完成了25000米2 的基建任务,利用破旧机器设备和厂房组织生产,到1951年4月,工厂已形成了月产10万发炮弹的生产能力,为新中国的兵器工业做出了贡献。1950年12月,吴运铎调离工厂,任中南兵工局副局长。

1954—1965年,吴运铎主持了无后坐力炮、高射炮、迫击炮和轻武器等多项重大课题研究,取得了重大成果,并且为国家培养了一批年青的兵工专家,为国防现代化和改善我军装备做出了贡献。

吴运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斗争中,数次严重负伤,在手足伤残、左眼失明的情况下仍奋斗不息,被誉为“中国的保尔·柯察金”。他撰写的自传《把一切献给党》,出版了1000万册,不仅在我国多次再版,教育影响了几代人,而且被译成俄、英、日等多种文本,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

2007年10月1日,南方公司精心制作的吴运铎铜像矗立在工厂科技中心,在吴运铎铜像前,干部职工隆重集会,深切缅怀这位为国防工业建设倾注诸多心血的第一任厂长和把一生都献给了党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