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篇
浙江省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江湾幼儿园 郎晓津
在幼儿园现阶段课程内容建立的过程中,教师们逐渐实现从“教育者”到“观察者”的转变,更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注重观察记录分析幼儿行为,从而推进幼儿个性化的发展。作为观察者的教师,应该逐渐强调对幼儿行为的观察记录。如何做好观察记录,利用教师的智慧为幼儿的成长提供专业化的指导与帮助,这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观察记录主要是在幼儿活动建立的过程中,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持久性的观察直觉,主要是将听到的话、发生的事以及所看到的场景记录,也可以将观察记录定义为在幼儿学习生活活动之中,通过实验记录及观察,幼儿教师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进行记录分析,并将幼儿作为主体,教师作为辅助,对幼儿的行为进行分析,从而使幼儿可以在正确的轨道上健康成长。这就要求教师具备专业的技能和教育的智慧,懂得从细节中观察幼儿的日常行为。
活动中观察记录的价值
(一)观察记录是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的保障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指出:“要注意观察儿童在新环境中的饮食、睡眠以及游戏等方面的能力,并采取适宜的技术手段激发他们适应新环境的能力,使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的人际关系。与此同时,教师也应该在观察、倾听的同时,获取更多幼儿的基本信息,辨别幼儿的状态,有效提高教育的整体效果。”幼儿教育,其核心的任务就是为了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在整个教育中,每个幼儿都是个性鲜明的个体,在成长的过程中他们具有自己独特的发展特点,因此很难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去衡量和判断,这就需要教师根据不同的个体案例,智慧地总结细节,形成不同类型幼儿成长的不同倾向性方案。通过观察记录,可以促进幼儿在自主的状态下进行知识的构建及经验的总结,同时也可以激发幼儿形成积极向上的心理,促进儿童形成自己的行为习惯,为幼儿的健康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观察记录是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途径
观察记录可以为幼儿教师提供有效的反馈,促进教学活动的整体质量,从而避免教师的专业发展受到一定的制约。观察记录可以实现教师个体理论的转变,逐渐培养自己特定的专业目光,为其专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而且,通过观察眼光的形成,可以帮助教师在教学活动建立的同时,做出特定的思考,通过反思观察确立下一次活动目标,从而逐渐优化教师的教学途径。观察记录除了是一门技术活,更需要教师的细心、耐心、用心和爱心,紧跟幼儿的生活,从细微之处发现幼儿的行为举止,善于从微不足道的事件中发现问题。
(三)观察记录促进教师对幼儿行为的关注与思考
马拉古奇曾说过:“儿童由一百种组成。儿童有一百种语言,一百种手,一百种思想,一百种思维方式、游戏方式、说话方式。”观察记录可以使教师及时发现幼儿的需求及其反应能力,通过对幼儿个性化的分析,实现因材施教,从而使幼儿在活动的同时,树立自信心,也可以充分感受到教师的关心,能更好地适应活动。比如,在幼儿园数学活动建立的过程中,通过系统性观察记录内容的建立,教师可以在活动中充分掌握幼儿的活动状况,从而对其行为进行有效的关注。
1.在观察中学会关注每一位幼儿
教师往往把更多的目光投入到那些调皮捣蛋、表现异常行为的幼儿,实际上每一个年龄段的幼儿,发展水平是参差不齐的,不管表现棒的还是表现差的,都应该获得原有水平的提高。教师只有做到在一日活动中,对每一位幼儿的行为进行观察分析,通过观察记录去关注每一位幼儿、了解每一位幼儿,才能促进幼儿个性化的发展。这样的要求说难不难,说易也不易。幼儿人数不少、个体差异明显、教师精力有限会使得工作比较难以开展,但如果教师对幼儿有足够的耐心,化困难为动力,就会减少过程中的疲惫感。比如,初来幼儿园就读小班的含含,在教室里总是表现出坐立不安,一会儿要求喝水,一会儿又要求帮教师洗碗,一会儿又大哭喊叫“老师,赶紧把我卖掉”,一会儿又去抢其他幼儿的玩具。对于如此焦虑的幼儿,我们应多一些宽容,时刻关注并适宜地进行引导。又如,观察到开展“娃娃家”区域活动时,“妈妈”给小娃娃一口气喂了五瓶奶,这个时候教师关注到游戏者的行为,分析扮演“妈妈”的幼儿已经有角色意识,但缺乏正确的科学认知。再如,当教师观察到热门的“小贝壳大舞台”慢慢使幼儿们失去了兴趣时,就要去分析,再次关注观察原因,是不是形式、材料原因,或者增设一些新的辅助小区域,如“音乐租赁吧”“美美裁缝店”“美啦美啦造型屋”等角色区,来刺激幼儿游戏的积极性。在观察记录中慢慢让教师学会关注、分析,并不断提高自己的反思能力。
2.在观察中学会理解幼儿每一个行为
案例:
吃中午饭了,幼儿们都吃得很欢,唯独妍妍一点反应都没有,教师多次提醒她,她就是目无表情地坐着。
“怎么啦,妍妍,你怎么不吃饭呢?”
“老师,我不饿!”
这个时候,先不逼着她吃,因为妍妍每日来得比较晚,两餐时间距离较短,另外妍妍从小由外婆带大,每日主食以喝奶为主,非常挑食。
“好的,不饿就先不吃,等下饿了再吃!”说完教师故意走开!
过了一会儿,教师假装接电话,边看妍妍边对着电话讲:“妍妍妈妈,妍妍很乖呢,现在正吃饭呢!哦……妍妍哥哥吃了两碗饭呀,哥哥真棒!”
“老师,还有我,还有我!”妍妍跑到教师身边,然后小声说:“老师,我觉得有一点饿了,我也要吃两碗!”
虽然妍妍吃得很慢,但真吃了很多。
这个案例只是来源于一日生活的吃饭环节,在案例中教师发现幼儿不吃饭时,没有直接强迫、威逼幼儿吃饭,也没有说教,而是先暂时给予理解,并在教师的“智慧骗局”中,一步步让幼儿自己主动地吃完饭菜。
教学中教师观察记录的现状分析
(一)教师的观察意识相对薄弱
在现阶段幼儿园课程内容建立的过程中,存在着教师观察意识薄弱的现象,观察教学体系的建立缺乏一定的目的性,从而导致问题的描述出现笼统的现象,使观察活动的建立缺乏原有的价值,针对性的问题分析相对较弱。与此同时,在幼儿活动的过程中,很多教师只是关注活动的结果,轻视整个活动的过程,而活动过程中幼儿对活动的兴趣以及摆弄材料的细节都是启发教师观察意识的重要环节,因此,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活动中观察的重要意义,通过对幼儿活动操作过程的观察,更系统地了解幼儿的心理特点,从而实现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为幼儿的个性化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没有重视观察记录的客观性
在一些连续个性化活动建立的过程中,由于活动主题的限制,一些幼儿教师不能及时发现活动中幼儿的心理变化,当发现自己所预期的目标实现时,其活动的观察也就会停止,从而使整个活动的建立失去了原有的意义。而且,在现阶段幼儿游戏观察记录的过程中,教师并没有重视观察记录的客观性,其具体的内容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在观察记录的过程中,持续的时间相对较短,没有将幼儿设置在一个完整的情境之中,教师只是抓住幼儿简单的话语或是动作就结束了观察,这一观察的指导行为缺乏一定的系统性,存在着主观性。
2.观察记录的内容并非自己亲眼所见,而是根据其他幼儿反映的情况进行记录,这些记录的内容很难保证其真实性,这就给真实地分析幼儿实际的发展情况造成了制约性的影响。
出现此类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教师没有形成自己的记录习惯和记录体系,导致在日常活动中经常忘记或者没有记录的意识。要养成记录习惯就需要教师培养足够的耐心,用大量时间陪同幼儿进行活动;要形成自己的记录体系就需要教师应用自己的教学智慧,根据幼儿目前的情况和自己的习惯等因素进行合理规划,制定适合自己的记录模式。
(三)观察结果的分析缺乏有效性
观察结果的分析主要是教师开展新教育活动以及因材施教活动的重要依据,在整个工作内容建立的过程中,要做到客观、有效。但是,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观察活动的建立存在着一些不足。主要原因在于教师的教育智慧应用不灵活,教育智慧也应该因时因地而不断变化调整。
首先,内容的分析与观察内容不相符,观察的内容是某个幼儿的行为,但是所分析的却是一类幼儿的行为,其观点的形成缺乏一定的系统性。
其次,在互动观察的过程中,教师习惯采用静止的观点看待幼儿的发展问题,在观察分析的过程中会出现“幼儿胆小”“幼儿不讲礼貌”等语句,缺乏对幼儿行为的系统性分析。
最后,所列举的教育措施不具体,在观察内容分析的过程中,注重对幼儿的强化教育,但是用什么方法以及具体的教育活动没有系统性的分析,也就不能进一步对问题进行分析,失去观察记录的最终意义。
教师观察能力培养的基本策略
(一)提升教师的专业知识
在现阶段幼儿教育事业建立及发展的过程中,应该不断增强教师的专业理论知识,从而为其有效性的观察奠定良好的基础。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是直接影响幼儿发展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有效观察的基本前提,教师在幼儿活动观察的过程中,会着重关注幼儿的表现行为,而对其思考的内容相对较少,所以,在整个观察活动建立的过程中,对于观察后的分析相对较少,也就严重地阻碍了教师有效教育行为的出现。教师的教育智慧在这里起着关键性,甚至决定性的作用,教师的教育智慧直接影响到观察记录能否顺利实施,记录效果能否完善有效。因此,教师的观察行为应该合理分析教学目标及基本的结构,深入学习各个年龄段幼儿的基本特点,通过对《指南》的学习,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实现有针对性观察幼儿行为的目的。比如,在一次幼儿集合比较任务的活动录像中,其任务的目标是让幼儿通过数数画出比8少的小圆点,但是,在录像的过程中幼儿不懂教师是什么意思,会在整张纸上画满小圆点,比8多很多。当这一现象出现时,教师通过《儿童早教数概念发展》的内容对集合进行了比较,分析之后教师才明白,通过数数比较集合的应用,对幼儿而言是具有挑战性的,需要概念之间的相互铺垫,才可以使幼儿得到更好的发展。因此,在整个活动内容建立的过程中,教师要逐渐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二)增强教师的观察意识
教师观察能力主要是指幼儿在活动过程中所表现的动作、语言及表情,通过不断的观察发现幼儿的身心变化,强化其认知能力,充分了解其情感需求。但是,对于这一类的观察内容而言,教师缺乏系统性的认知。因此,教师应提供对观察目的的分析,选择适合的观察角度,获取更多的价值,从而合理地解决实际问题。比如,在幼儿大班歌唱模仿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对本班的幼儿进行分组,8个人为一组,对所给的图片进行内容的分析及模仿。由于幼儿之间的差异性,相对内向的幼儿会被挤在外围,不能积极参与组内的活动,而其他幼儿则充分表现着自己。在这种状况下,教师要对这些幼儿进行鼓励,活动结束后要认真询问不参与的原因,并对幼儿进行引导,告诉他们:“这首歌很好听,要是你可以积极地参与,你的小伙伴会很高兴的,下次积极参与好吗?因为你的歌声很好听,我们都特别想听。”通过这种鼓励性的语言,使内向的幼儿树立自信心。因此,教师应该强化自己的观察能力,通过观察,及时对幼儿进行鼓励,从而为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提高教师的观察能力
对于教师的观察能力而言,是一种自身综合能力的体现,一个具有观察能力的教师,可以对幼儿的情绪及内心活动进行充分的分析,通过对其个性特点的分析,深入了解幼儿的心理活动。
首先,确定教学的观察目标。在观察的过程中,目标的确定是十分重要的内容。如果没有确定教学目标,很多教师会出现无目的观察的状况,导致观察的结果较为随意,在遇到问题时缺乏分析能力,对这种观察记录会无所适从。因此,通过目标的确定,可以使教师明确自己观察的目的。
其次,建立师生互动机制。在现阶段幼儿活动建立的过程中,对幼儿自主能力的要求相对较高,一些教师较为年轻,适合参与很多活动,而且在活动参与的同时也可以更全面地做到观察记录。教师会在整个过程中,更好地对幼儿的兴趣做出评判,使每个幼儿的能力有所提升,使幼儿在每场活动的过程中都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在真正意义上实现观察记录的核心目的,为每位幼儿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