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眼无珠”,是形容一个人的观察能力太弱。“慧眼识珠”,是形容一个人的眼力很好。商容仅仅通过言谈举止,就识别出了哪个人是周王,令人佩服。可见,眼力好、察微知著是一门独特的本领,会者受益。
诸葛亮识刺客
史书上说,三国时期的刘备生有异相,据说臂长过膝,双耳垂肩,自称是汉朝景帝之子中山靖王的后代。
东汉末年,群雄逐鹿,刘备打着“匡扶汉室”的旗号,与曹操等人争夺天下。
在新野的时候,刘备三顾茅庐,请出号称“卧龙”的诸葛亮出山辅佐自己。刘备平时寡言少语,喜怒不形于色,喜欢结交豪杰。他在谋略上不如曹操、孙权,却在知人待士方面高出他人一筹,因而得到众多豪杰的追捧。关羽、张飞和赵云,都是他帐下有名的虎将,对他都是忠心耿耿,舍生忘死地追随着他。
在取得益州和汉中后,刘备自立为“汉中王”,当曹氏篡汉后,他在成都称帝,建立西蜀。
刚刚当上西蜀国的皇帝后,曾有位“客人”前去拜见刘备。虽然政务繁忙,一向礼贤下士的他还是接待了客人。
客人很有礼貌,他称赞刘备做皇帝是顺天应人,这让刘备很是高兴。客人也很健谈,畅论天下大势,头头是道,把个刘备听得津津有味。
客人越坐离刘备越近,他的目光似乎掩饰不住一丝异样的神情。这时门开了,诸葛亮走进来,说是有事要向刘备启奏。客人见到诸葛亮,马上站起身来说要上厕所,借机溜走了。
客人出去后,诸葛亮问道:“陛下,刚才来的是什么人?”
刘备把客人称赞了一番,然后说道:“丞相难道对他有什么怀疑吗?”
诸葛亮说:“我认为他是曹操派来的刺客。”
刘备听后大吃一惊:“你是怎么知道的?”
诸葛亮说:“他和您交谈的时候,脸上眉飞色舞,神情却好像有所畏惧。他的眼睛看着下面,眼珠却四处乱转。外表露出奸形,内里包藏祸心,因此我断定,这人一定是曹操派来杀害你的。”
刘备恍然大悟,马上令卫兵去捉拿,但那个人已经逃走了。
由此可见,诸葛亮的精明并非虚传,实在是令人钦佩。
经过《三国演义》的渲染,诸葛亮早已成为古代智者的化身。历史上的诸葛亮,确实智慧过人,这不仅仅是因为他精通《奇门遁甲》的缘故,他的细心、缜密,以及细致入微的察颜观色,都是他的过人之处。
刘备固然是一代枭雄,但对于这个来路不明的“客人”,他却根本就没有提防,更没有像诸葛亮那样察言观色、由表及里,因此他只能评判了来人说的话,却没有看到他另有所图。
如果不是诸葛亮及时发现了那个人的可疑,刘备的性命就岌岌可危了。
[总结]
当时的情形真是很凶险,若不是诸葛亮惊走了刺客,刘备就凶多吉少了。在察微知著这一点上,刘备远远不及诸葛亮,刘备被刺客给蒙骗住了,一点防备也没有,很容易给刺客以可乘之机,性命在旦夕。而诸葛亮则慧眼识人,一眼就看出这个人并非善辈,刺客乘机溜走也证实了诸葛亮的推断。而刘备不识刺客,险些送了性命。
清代名臣曾国藩因人设职
清末年间,曾国藩任职朝中大臣,很是风光,手中握有任免大权。
李鸿章曾带了三个人,去拜见曾国藩,请曾国藩给他们分派职务。不巧,曾国藩散步去了,李鸿章便示意那三个人在厅外等候,自己到厅里去等。
不一会儿,曾国藩散步回来。李鸿章说明来意,请曾国藩察问那三人,好分配任用。
曾国藩笑着说:“不必察问了!面向厅门、站在左边的那位,是个忠厚人,办事定会小心谨慎,能令人放心,可派他做后勤供应一类的工作;中间那位,是个阳奉阴违、两面三刀的人,不值得信任,只能分派干一些无足轻重的工作,担不得大任;右边那位是个将才,可独当一面,定会有不小的作为,应当予于重用。”
李鸿章很是吃惊,问道:“还没察问,也未任用,您如何知道的呢?”
曾国藩说:“刚才散步回来时,见厅外有三个人。走过他们身边时,只见左边那个低头不敢仰视,可见是位老实厚道、小心谨慎的人,因此适做后勤供应一类只需踏实、无需多少开创精神的事务。中间那位,表面上恭恭敬敬,可等我走过之后,就开始左顾右盼了,可见是个阳奉阴违的,因此不可重用。右边那位,始终挺拔而立,如一根栋梁,双目正视前衣而不卑不亢,定是一位大将之才,将来的成就,可能不在你我之下!”
曾国藩所指的那位“大将之才”,便是淮军勇将、后来担任台湾巡抚、鼎鼎有名的刘铭传。可见曾国藩“察微知著”识人的本事,是多么的了得。
[总结]
凡是著名的大人物,一般都有自身过人的本领,察微知著便是曾国藩的一个特长。也许是经过长期官场历练的结果,曾国藩一眼就能看出一个人的厚与薄、虚与实。上面故事中,曾国藩准确无误地判断出三个人的实质,实在是厉害,这对于他自身的官场生涯也有不小的帮助。
美国联邦调查局的一次特殊搜捕
1942年2月20日,美国联邦调查局截获了一封不同寻常的信件——上面有纽约港内组成护航船队的军舰和货船的详细情报,联邦调查局立刻确认:这是一名十分危险的人物,必须尽快逮捕他!
首先,要确定危险人物的藏身之地。
在此后的10天中,联邦调查局又截获了第二、第三封信。因此,调查局认为:这名危险的人物就在纽约市内。
两位颇有经验的反间谍人员从他的信件中发现了某些真实性的描写,于是又进一步确认,该间谍是一名空防人员。而当时,纽约市内有空防人员98380名。接下来,联邦调查局日以继夜地对这些空防人员进行调察,将范围缩小到8万人。
4月14日,调查局又截获了该间谍的第12封信,信中有一段对往昔万分怀恋的内容:“……这里已很暖和了,花儿含苞欲放。美丽的春天总是使我不断地忆起我们在埃斯托利尔海滩上度过的美好时光……”
埃斯托利尔是葡萄牙里斯本郊外的海滨避暑胜地!这条信息使邦调查局的情报人员兴奋起来。下一步,调查局决定从信上签名的笔迹入手——当然,那名字是假的,所以无法从姓名上入手。
终于有一天,一名侦探发现了与间谍信上的签名笔迹相似的签名笔迹。经进专家鉴定后得出结论,二者的笔迹出于同一人之手。
根据这一条,美国联邦调查局将空防人员欧·弗·莱密兹逮捕,莱密兹亦对自己的罪行供认不讳。
[总结]
美国联邦调查局查出并抓获间谍欧·弗·莱密兹可真不容易,通过一条条的珠丝马迹,一步步地调查寻找,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终于水落石出,抓获危险的间谍。之所以能够突破重重迷雾,拨云见日,美国联邦调查局靠的就是“察微之著”之法。
日本抓获澳姆教祖麻原彰晃
1995年3月20日,在日本东京发生了地铁毒气杀人案,造成5500多人中毒受害,10人迅速死亡的惨案。
日本首相村山富士和内阁官房长官五十岚立即下令,成立专门委员会调查毒气杀人事件,被誉为“亚洲第一警”的东京警视厅也立即行动起来。
调查结果表明,施毒的罪魁祸首是日本国的“澳姆真理教”。3月22日凌晨,警视厅搜查了澳姆真理教在全国的25个道场,查获了34卡车的神经毒气溶剂、烈性炸药原料,证实毒气杀人案正是“澳姆真理教”所为。
下一步,警方着手逮捕“澳姆真理教”的教祖麻原彰晃。
麻原彰晃曾在喜马拉雅山接受过苦行僧训练,自称身体能够随意轻飘而起,在水20分钟内可以不呼吸,他天有眼疾,视力有一定的障碍。
警方得知麻原彰晃潜伏在澳姆真理教位于富士山麓上九一色村的教团设施“第六礼拜堂”密室之中。警方对上九一色村进行了突击搜查,300多名身着迷彩服、手持铝合金盾牌的机动队员走向麻原彰晃潜藏的地方,用电割机“切”开紧密的铁门,强行进入建筑内。
麻原彰晃藏身的地方很复杂,三层楼房的每一层都由面积极小的众多房间组成,设计得宛如迷宫一般,而且,每一个房间都上着锁,楼房内几乎没有窗户。电线已被切断,警方队员们只能利用手电筒的光线进行搜查。
搜查进行了四个小时,警方仍一无所获。
居住在一层的麻原彰晃的妻子和女儿都说麻原彰晃在东京。警方则半信半疑,没有放弃搜查。后来,细心的警探们发现:房间的冰箱内有几个白兰瓜一——这是麻原彰晃最爱吃的食物!
就这一点来说,麻原彰晃肯定在楼内!
警方的几百名机动队员们有了信心,再次逐屋逐屋地细细搜查,终于在楼房的二、三层之间发现了一间暗室,麻原就藏在这里!
当警方的机动队员用铁锤砸开墙壁后,看见了留着长发、蓄着长胡、身着飘垂的红色道袍的麻原,此刻正端坐在莲花座上闭目冥想。
麻原彰晃最终被日本警方抓获。
[总结]
本来,对于麻原彰晃的搜查,已经到了山重水尽的地步。是冰箱内的几片白兰瓜,让警方人员意识到,麻原彰晃肯定就在楼内。这让警方人员增强了信心,坚持到最后终于将麻原彰晃搜到并抓获。是“察微知著”帮了警方的大忙。
衢地则合交——结交盟友利于得胜
[原文]
争地,吾将趋其后;交地,吾将谨其守;衢地,吾将固其结。
[译文]
在争地上,要使后续部队迅速跟进;在交地上,要谨慎防守;在衢地上,就要巩固与邻国的结盟。
《孙子兵法》 九第篇 第十一
[评析]
孙子说,在可以得到帮助和支持的时候,就一定要与他人结交,这样,必然能够增强自身的实力,利于作战取胜。“独木难成林”,若是能够得到他人的支援和帮助,是最好不过的了,这样一来,双方的力量就会结为一体,从而不易被敌方打垮。
[实例]
鲁肃交周瑜前程无忧
鲁肃,字子敬,是三国时期东吴的一代儒将。他是东吴最有远见的政治家,在军事上也有建树。他爱读书,即使在作战时,也是手不释卷,因此他学到了渊博的知识,为他开创大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鲁肃为人有见识,也有远大的志向。本来,他的家财富足,到了东汉末年,看到天下将要大乱,就卖掉田产,散尽家财。他这样做一方面是赈穷,也换来了好名声,以此结交了不少天下英雄。
周瑜在做居巢长将时,征集军粮,鲁肃家中有两囤米,便把一囤送给了周瑜,从此两人结为朋友。
鲁肃很有眼光,他虽然想有所作为,但袁术要给他官做时,他却拒绝了。因为他看出袁术不会有大的作为。
而他交下周瑜,则是选对了人。周瑜很有才干,其雄才大略,仅次于诸葛亮。周瑜把鲁肃引荐给东吴主孙权,受到了孙权的赏识。
据说,孙权见了鲁肃后,和他不分昼夜地促膝交谈,对他非常器重。
晚上,孙权留鲁肃联床交谈,向他询问道:“眼下汉室倾危,我想成为齐桓公和晋文公那样的人,你将怎样助我?”
齐桓公和晋文公都是春秋时的霸主,他们都扶携周天子,受到诸侯的尊重,显赫一时,孙权就是想做他们那样的人。
鲁肃却不以为然。
鲁肃说:“当初,汉高祖想遵从义帝却无法做到,因为有项羽为害。现在的曹操,就如同当年的项羽,将军又怎么能够做成齐桓公和晋文公?”
孙权不解地问道:“那么,依你之见,我该当如何呢?”
鲁肃坐起身来,向孙权分析了当前形势:汉室气数已尽,回天无力了。他劝孙权立足江东,找机会剿灭黄祖,进击刘表,占据长江中下游,然后建号帝王,最终夺取天下。
孙权听后,非常认同,高兴地说:“你的一番话,真的让我茅塞顿开啊!”
后来,曹操挥军南下,当时的东吴,分为“主战”与“主和”两大派。鲁肃力主抗曹,他说,刘备乃天下枭雄,又与曹操不合,应该与他结盟,共同抗曹。
当时,东吴的群臣纷纷要求孙权投降,只有鲁肃坚决主张抗击,鲁肃又前往江夏请诸葛亮过江,共谋抗曹大业,并和周瑜一道,力排众议,说服了孙权,建立起孙、刘联盟。
在与曹操交战的“赤壁之战”中,鲁肃以武将身份出战,总领三军,立下了很大的功劳。在东吴、西蜀的联合抗击之下,“赤壁之战”以曹操大败而告终,从此曹军退守北方。
仅此一事,就足以证明鲁肃是位出色的战略家,他的深谋远虑和战略谋略,使孙权的江东大业得以存留。
周瑜临死前,向孙权推荐鲁肃继任自己的都督之位,可见周瑜对鲁肃也是非常倚重的。
217年鲁肃病死之时,年仅46岁。请葛亮在成都听到鲁肃的死讯,特地为他挂孝。
后来,孙权在江东称帝,感慨地说:“以前鲁子敬就说过会有这一天,看来子敬真是有远见呀!”
多年之后,在孙权后来和陆逊的一次交谈中,孙权对周瑜、鲁肃和吕蒙三个人的优缺点作出了评价。
孙权谈到了鲁肃的两个功绩,一个是第一次相见时,便谈到大略帝王之业,另一个是曹操大军南下之时,一干文官都劝孙权降曹,只有鲁肃主张抗曹,这充分证明了鲁肃的远见卓识。
孙权还说,鲁肃作军屯营,能司做到令行禁止,职责分明,能做到路不拾遗,这又说明,他不仅有见识,还有实际才能。
[总结]
“千里马常在,伯乐却不常有”。说明有才能的人很多,但真正有机会大展宏图的,只是极少数。鲁肃结交周瑜,走对了关键性的一步棋,是周瑜将他带上了成功之路。有了周瑜的引见,才有了孙权的厚待和赏识,也才有了鲁肃在三国时期留名的机会。
袁盎四海皆朋友
袁盎,西汉时期楚地人,在吕后当政时,他做过吕后侄儿吕禄的家臣。汉文帝登上皇位后,袁盎的哥哥袁哙保举他做了中郎的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