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当时的贾后势力很强,权力极大,不是一张诏书就能解决问题的,很可能会刀兵相见。这批大臣中的手中没有兵权,便想请一位重臣出头,来解决兵力问题。挑来选去,他们选中了赵王司马伦。
赵王司马伦,是司马懿的第九个儿子,是晋惠帝司马衷的叔祖父。他原任征西大将军,镇守西部边陲。当年他在驻地敲诈勒索,滥杀无辜酿成边民造反,他又无力抵抗,因而被撤换回京城。回到京城后,为寻求保护,见贾后—派非常得势,就主动接近讨好贾后。贾后当时正在用人之际,便委他为车骑将军,掌握禁军,可算是重兵在握了。
马雅、许超等人便通过赵王的亲信孙秀,规劝赵王起兵谋杀贾后及其同党,复立太子。赵王虽然表面上投靠了贾后,不过在看到皇权全落在贾后之,司马氏的江山已有被而代之的危险后,心中也十分不甘,不免为司马氏的江山感到担忧。如今听说有人要谋杀贾后,正合他的心意,便欣然应允了。
就在要起兵举事之际,赵王司马伦的亲信孙秀突然进谏说:“太子素来聪明刚猛,如果复还东宫,决不会受制于人。大王你一直是‘贾氏之党’,天下人都知道。即便你为太子复位立下汗马功劳,将来太子也不一定能够明鉴大王的忠心,反而还可能会认为大王只不过是迫于众臣的压力,才反戈贾后,以赎自己曾亲善皇后私党的罪行罢了。即便是太子能舍弃宿怨,也未必就会对你感恩戴德,所以说,你此番冒险举事,未必就能够为自己带来大的益处,如若真的是空忙一场,不十分不值得了。”
赵王司马伦的私心是很重的,他不可能不为自己做打算。经亲信孙秀这么一说,如同梦中惊醒,意识到这个兵是不能出了,下一步怎么办呢?
孙秀这样出主意:“眼下的局势看来,如今之事,不如隐而不发,以静待时变。我想贾后必会杀掉太子,以求斩草除根,我们可以顺趁暗中唆使贾后一伙人立即杀掉太子。等到贾后杀掉太子,朝廷上下必然会掀起轩然大波,怨恨贾后之心剧增,那时大王你再高举义旗,讨伐贾后,声言为太子报仇,那么必将会成为众臣们推崇的对象,此后必会得志于朝廷了。”
赵王司马伦也认为此计乃万全之策,立即深表赞同,便按照孙秀之计行事。
于是,赵王司马伦派人四处传言,说:宫中有人阴谋废除贾皇后,重迎太子回宫。这些传言传到内宫后,着实令做贼心虚的贾皇后十分恐慌。这时,孙秀又亲自出马,对贾后的亲党进行煽动:外面既有这样的传言,不如帮助贾后先下手为强,立即杀掉太子,以绝众望。
贾后听说后,觉得这个办法不错,便立即派人到金墉城毒死了太子。太子被害后,果真朝野上下无一人不对贾后的倒行逆施万分惊骇,怨恨贾后的情绪十分强烈。赵王司马伦一看时机成熟,立即伪造了一道皇帝诏书,高举铲除乱党的旗号,堂皇之地率领禁军冲进内宫啊,杀掉了贾后,接着又杀了贾氏党羽裴頠、张华等一干人。
这样一来,赵王司马伦就成了除暴安良的大英雄,人人敬之。朝廷上下出于对贾后的怨愤,都不顾及诏书的真假,而是为铲除贾后一党而欢心鼓舞,并且归为赵王司马伦的功劳。
从此,赵王司马伦的声威赫起,稳稳当当地当上了相国,都督内外诸军事,朝中大权揽于他一人之手,却无人不心服口服。
[总结]
司马伦的行动,是经过再三推敲、反复研究后制定的行动方案,可以说达到了稳操胜券、万无一失的地步。这高明的、必胜的策略,令他一一铲除了政治路上的障碍,顺理成章地登上了高位、得到了实权。
丰田喜一郎的“丰田之路”
丰田喜一郎是闻名世界的“丰田轿车”的创始人,他成功地将丰田轿车推向了全世界,也成就了自己的事业。
丰田喜一郎本来是日本一位著名的纺织机械制造商的儿子,按常理,他应该继承父业,搞纺织工业,但他遵照了父亲“一个人的一生只能干一行,我搞纺织,你就干汽车吧”的遗愿,投身于汽车制造业。
走上汽车制造业,丰田喜一郎必须从零开始。他做的第一件事是,到世界各国去考察。1929年和1930年,丰田喜一郎的足迹遍及西方各大城市,德国的奔驰汽车公司、美国的福特汽车公司都给他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也受到了很大的启发。
两年的考察不仅开扩了丰田喜一郎的眼界,也使他清楚地看到了日本的汽车制造工业与西方发达国家汽车制造工业的差距,更使他看到了汽车工业的巨大前景,使他坚信一个光辉的“汽车时代”必将来临。因此,丰田喜一郎坚定了开拓汽车制造业的决心。
丰田喜一郎知道,人才是企业成功的根本,于是他着手网罗各方面的人才,并真诚地到有关专家和学者家中去拜访、求教,因此获益颇丰。
制造汽车离不开钢铁,丰田喜一郎曾多次到日本东北大学的特殊钢国际权威本多光太郎教授家中拜访,在本多光太郎指导下,丰田喜一郎建立了为他的汽车公司提供优质特殊钢的供应基地;
成漱正男是当时国际著名的齿轮专家,在他的帮助下,丰田喜一郎研制出了特种丰田齿轮;
丰田喜一郎的好友隈部一雄是汽车专家,丰田喜一郎听从隈部一雄的指导,博采了福特、雪弗莱等名牌汽车之长,最终使丰田车集“节油、坚固、廉价”等诸多优势于一体;
丰田喜一郎让忠诚可信、长于社交的妹夫利三郎出任公司经理,自己仅任副经理,专管工厂的生产及处理各种技术难题。
1938年11月,丰田汽车厂正式投产。很快,丰田轿车就得到了全世界顾客的认可,丰田喜一郎成功了。
如今,丰田汽车公司每年产车约300万辆,占世界汽车生产总数的十分之一,全世界几乎每一个国家都有日本的“丰田”车在奔驰。
[总结]
丰田喜一郎这个汽车行业的“门外汉”,之所以在汽车领域取得重大成功,与他做事周密这一因素是完全分不开的。他周密的计划和精心的安排,造就了丰田车的高品质、高性能,也铺就了丰田的成功之路。可以说,是他的必胜策略造就了成功。
胜兵先胜——事先创造必胜的形势
[原文]
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是故,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
[译文]
善于作战的人,总是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而不放过击败敌人的机会。所以,胜利的军队通常是先造成胜利的形势,而后才同敌人交战。失败的军队往往是先冒险同敌人交战,然后企求侥幸取胜。
《孙子兵法》 形篇 第四
[评析]
“造势求胜”,是军家制胜的一项策略。孙子也说,胜利的军队通常是先造成胜利的形势,而后才同敌人交战。这样一来,胜利就是很容易的了。在两军相对时,时局变化不定,谁的策略高明,谁就自然会成为可能取胜的一方。如果能够事先创造出胜利的形势来,那么,定会立于不败之地,只有胜而不会败了。
[实例]
晋文公称霸
春秋时期,晋文公60多岁才登上君位,期间历经了千辛万苦,但这并不妨碍他成为一位英明而强势的国君。
公元前636年,晋国公子重耳终于结束了逃难生涯,在秦国的护卫下回到晋国,作了国君,他就是晋文公。
晋文公当上国君后,就开始训练他的百姓习武。两年以后,晋文公便准备用其军队的威力,称霸诸侯。
大臣子犯劝阻说:“百姓们经过训练后,虽然身体已强健,作战也勇敢,但还不懂得‘义’,还没能各居其位,因而尚不能用。”
晋文公是位贤明的君主,能够听取大臣们的谏言,觉得子犯的话有理,便想办法让百姓们懂得“义”。
正在这时,周朝发生了“昭叔之难”。昭叔是周惠王的儿子,他的母亲是惠后,昭叔的哥哥是太子。
惠后一心想帮助昭叔当上太子,但还没有得逞便死了,昭叔便逃到了齐国。太子即位后,不计前仇,对昭叔宽宏大量,将弟弟从齐国接了回来。然而,昭叔却本性难改,回到齐国后,不仅不洗心革面,又和周襄王之后狄隗共同叛乱。周襄王知道后,便将狄隗废掉。
这件事触怒了狄隗母亲家族的利益,他们派重兵进攻周朝,周襄王被迫逃到了郑国。在当时,周朝名义上是各诸侯国的宗主,是真正的天子,因为这个原因,晋文公决定帮助周襄王返回周朝,并用此事教育晋国的百姓,让他们知道什么是“义”。
晋文公共派出左右两军,右军攻打昭叔,左军前往郑国迎接周襄王,并护送他返回周朝。事后,周襄王为表彰晋文公的功劳,以天子的礼仪迎接晋文公。
晋文公却推辞说:“这是臣下份内之事。”
晋文公一方面通过这件事,教百姓们知道了什么是“义”,另一方面又致力于便利百姓,使百姓们都安居乐业。
这样一来,晋文公认为可以使用其百姓了。
子犯又出来阻拦,说:“百姓们虽然懂得了‘义’,但还不知道‘信’是什么,因此还不能用。”
晋文公又听从了子犯的建议。当他率领晋国军队攻打原国时,事先约定,如果三天攻不下原国,就立即撤兵回国。结果,晋军攻打原国三天未攻下,晋文公说到做到,立即下令撤军回国。
正在晋军刚退兵时,间谍从原国城中出来报告说:“原国已经支持不住,准备投降了。只要再坚持一下,立即就能得到原国。”
将士们都主张再坚持一下,等待原国投降。
晋文公却坚毅地说:“我身为一国之君,就该说话算数,言而有信。如果不退兵,虽能得到原国,却为此而失去了信用,得失相比哪个更大呢?”于是,晋文公坚持退了兵。
通过这件事,晋文公使百姓们懂得了什么是“信”。由于晋文公用义和信教化百姓,所以国内民风大变,国内的百姓们都能做到,凡事以信为本,做买卖不求暴利,不贪不骗。
这时,晋文公问子犯:“现在能够使用百姓,成就霸业了吧?”
子犯摇摇头,说:“百姓们虽然已经知道‘信’和‘义’,但还不知道‘礼’,还没有养成恭谦让的习惯。”
晋文公再次听从了子犯的建议,于是又想办法让百姓知道什么是“礼”。他特意举行盛大的阅兵仪式,每个环节都严格依照军礼执行,使百姓看到礼仪的庄重。又严格规定百官的等级及职责,使百姓知道对什么职官行什么礼仪。
结果,百姓们都懂得根据“礼”来判断一件事的是和非。
这时,子犯笑着说:“这下可以使用百姓去称霸了。”
于是,晋文公率晋军讨伐曹国,攻打卫国,并取得了齐国之地,又大败楚军于城濮(今山东范县境内),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总结]
晋文公是一代明君,他虽很想尽快称霸,却能够听从臣子的劝谏,事先调教晋国百姓,使得晋国变得秩序井然,上下团结一心,之后再出兵讨伐曹国。这样的国家这样的百姓,怎能不打胜仗呢!晋文公是先创造了必胜的形势,然后取得胜利的。
忽必烈革旧俗征服天下
在元世祖忽必烈即位以前,蒙古的政权机构十分混乱。忽必烈即位以后,在汉族地主阶级的帮助下,仿照宋、金的制度,逐步建立起中央和地方的统治机构,使朝政管理变得完善而有序。
元朝的政权机构,在中央设有中书省、枢密院和御史台,地方设有行中书省,行省之下设有路、府、州、县四级,县以下又分为乡。元朝从中央到地方建立起这一整套完整的统治机构后,加强了对地方和边疆的控制,有效地巩固了国家的统一,也对组织生产、发展经济起到了重要作用。
此外,元世祖忽必烈在生产方式与剥削方式方面,也制定了一系列新措施,诸如劝课农桑以富民;行仁政、不嗜杀,保护社会生产力;整顿户籍和赋役制度;立司农司,垦荒屯田,兴修水利,限制纳良为奴等等。这些措施,对促进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以及促进边疆地区的开发,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因此有些地方出现了“户口增,田野辟”的大好景象。
元世祖忽必烈通过这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制度,稳定了对北方的统治。正因北方的统治得到了稳固,他才得以把统一战争的目标,毫无后顾之忧地集中到南宋。
忽必烈登上皇帝位后,曾派郝经为使,出使南宋,要南宋履行和约,每年向蒙古献银20万两,绢20万匹。权臣贾似道向南宋朝廷隐瞒了和约详情,为了苟安,拘留了郝经。
公元1267年,忽必烈以南宋扣留使臣为借口,大规模举兵攻打南宋,襄阳和樊城是南宋边防重镇,元军采用水陆夹攻的办法,用5年的时间,终于攻下襄、樊二城。
公元1274年6月,忽必烈发布伐宋诏书,任命左丞相伯颜和平章政事阿术统率20万大军,水陆并进,大举伐宋。1276年正月,伯颜率军来到临安城北。二月,迫于元军的压力,南宋王朝的谢太后、宋恭宗赵显献出了传国玉玺及降表,投降元朝。
公元1276年,元军又消灭了流亡到崖山的南宋残余势力,至此完成了全国的最终统一,初步奠定了我国疆域的规模。
元世祖忽必烈统一全国后,等于是结束了自唐末五代300多年的分裂割据局面,使“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的广大地区,置于一个中央政权的管辖之下,促成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
[总结]
要想完成统一大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元世祖忽必烈先是通过改革旧制来富国强民,待到实力充足后,才开始统一天下的战争。有了坚实的基础,元朝才能够一一消灭其他国家,最终一统天下。忽必烈同样是先创造了必胜的形势,然后再实现天下一统的。
管仲与鲍叔牙左右逢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