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别让穷人思维害了你(套装共6册)
64909300000006

第6章 别轻视小买卖,再小的生意都能助你发大财!

一小包榨菜,一枚小纽扣,小小的一元店,类似于这样小打小闹不起的小买卖,好大喜功的年轻人总是不屑一顾。殊不知,很多名扬天下的富豪都是干小买卖起家的。

涪陵榨菜的董事长身价两亿,他却是卖小咸菜的!

温州炒房团在全世界都扬眉吐气,他们却是一群卖纽扣修雨伞的!

在会做生意的人手里,榨菜也能变鲍鱼。在不会做生意的人手里,黄金能变草根。

如果你瞧不起小生意,那你注定发不了大财。

买卖大小不是以产品的个头和定价来论的,而是由利润决定的,外行了吧?傻眼了吧?快点改正过来吧。

只要能赚钱,小卖铺咱也开!榨菜咱也卖!

1.瞧不起小生意,注定当不了大老板

现在的年轻人,性情浮躁,都想做大生意,开大公司,当大老板;殊不知,很多腰缠万贯的超级富豪,都是做小买卖起家的。

在物价上涨不休的今天,1元钱能有什么用呢?仅仅能买到一包榨菜。

卖1元的榨菜,能有多少利润?答案是:3.5分钱。也许有人会问,利润这么少,谁还会做这种生意?可四川汉子周斌全却不嫌少,靠卖1元钱一包的榨菜,做到了上市公司。他是怎样做小生意赚钱的?

财富故事

2000年,周斌全开始担任涪陵榨菜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上任伊始,他发现涪陵榨菜年销量仅有一两万吨,一直徘徊在亏损边缘。这个时候,集团有人向他建议:“做手机好,附加值高。”也有人说:“搞网络,容易吸引风投。”

是啊,在高科技时代,传统食品是微利行业,做榨菜,能有出路吗?集团里不少高管都想放弃榨菜,认为附加值不高,挣的钱都按分算,他们更倾向于产品转型,从事IT、网络等赢利显著的科技项目。

可是,周斌全却坚持卖小咸菜。他认为,中国有10多亿人,每月每人只吃一包榨菜,也是一笔不小的数字。只要用心去做,榨菜也会变为“鲍鱼”的。周斌全对此很有信心。

确定了目标后,周斌全发现,涪陵榨菜尽管与德国的甜酸甘蓝、欧洲酱黄瓜同列为世界三大名腌菜,可利润低,而且生产榨菜的设备简单、原始,居然还在采用“脚踩”的作坊式生产。为此,他用了半年时间去贵州、湖南等20多家同行企业考察,结果发现全国酱腌菜行业几乎都是作坊式生产。在当时,全世界都没有榨菜的自动化生产线,连常吃酱腌菜的日本、韩国也不例外。

这是个好机会。在失望的同时,周斌全发现了商机。

2003年,涪陵榨菜集团果断投入340多万美元,通过国际招标的形式,最终确定与德国生产设备制造商合作。双方经过1500多次实验和调试,制造出榨菜行业第一套现代化的生产设备。

“世界上第一条榨菜全自动生产线”就这样诞生了,技术的创新,让涪陵榨菜从量到质都有了巨大的飞跃。

规模上去了,硬件改善了,但这些还远远不够。周斌全想,涪陵榨菜在市场上的定位并不清晰,知名度也不够响亮。何不给榨菜做一次“镀金包装”呢?他想到了当时红极一时的策划大师叶茂中。

然而,请叶茂中出山并不容易。他用十二万分的诚意和天价策划费请得叶茂中出山。在叶茂中的策划下,周斌全请来演员张铁林担当涪陵榨菜的代言人,同时,配套地在地面、航空进行大规模、大面积的终端品牌传播,进一步宣传和推广涪陵榨菜,使涪陵榨菜声名鹊起,家喻户晓。

经过一系列的运作,涪陵榨菜的经济效益开始凸显。2001年销售额突破1.5亿元,2009年销售额飙升至4.4亿元!在2010年的一次榨菜文化节上,涪陵榨菜首日便签下了11亿元的销售订单。2010年11月,涪陵榨菜成功登陆沪指中小板上市交易,周斌全持有552万股股票,当天股票收于40.8元每股,周斌全身价因此达到了两亿元!

求财启示

谁说挣3.5分钱的生意不是生意?周斌全让一元一包的榨菜,摇身变成企业的“鲍鱼”,把普普通通的榨菜,做成了“酱菜航母”。

很多穷人瞧不起小生意,但很多富人恰恰是做小生意的,只不过他做的不只是一个小生意,而是N个小生意的总和。

中国富豪刘永好,是做猪饲料起家的。城里人别说是养猪,就是看一眼猪,都会觉得邋遢。但是就在这个他们正眼也不瞧一瞧的行业里,却诞生了一个亿万富翁,雄踞在富豪榜首。

世界最大的百货零售商沃尔玛,世界最大的快餐店麦当劳,他们每天的销售额数以亿计,但沃尔玛每天要卖多少的碎小商品,麦当劳每天要卖多少个汉堡鸡腿,才能堆积出那样巨大的财富呢?不要以为你只是喝了一小瓶可乐,你那两三元的消费,相对于可口可乐的亿万资产来说,确实算不了什么,但却是绝不能忽略不计的,它巍峨的财富大厦,就是由无数个这样的两元三元垒成的!

所以,生意无大小。

没有做过生意的人,尽管每天和商品打交道,也只是个消费者。

消费者常常根据消费的经验,将生意分成大小等级,以为那些投资少、单价低的生意是小生意,反之则是大生意,比如经营房地产的必定是大老板,而从事柴米油盐的可能就是小商贩。其实生意的大小是由需求的大小决定的,需求大,市场大,就能赚钱多,就能把生意做大。

因此,发现大需求,才能做成大生意。人最大的需求是什么?不就是吃喝拉撒这些小事吗?越小的事越不能忽略,所以,别再好高骛远了,欲成大业,不妨从能做得来的小买卖开始。

2.开发房地产的干不过卖纽扣的

一提房地产开发商,傻子都知道这是做大生意的。一提卖纽扣的,人们本能地以为是干小买卖的。

可事实证明,开发房地产的干不过卖纽扣的。

温州商人有钱,是地球人都知道的事实。温州炒房团,在全世界的房地产市场都是主力军!可是你知道这些温州人都是怎么发财的吗?他们都是做小买卖起家的。

温州是“中国鞋都”“中国锁都”“中国电器之都”“中国制笔之都”“中国塑编之都”“中国合成革之都”“中国金属外壳打火机基地”“中国剃须刀生产基地”“中国印刷城”“中国徽标之乡”“中国泵阀之乡”等,这些国字号区域性品牌,不都是小买卖吗,这就是温州人擅长做小生意的一个明证。

财富故事

永嘉县桥头镇的纽扣市场闻名全国。在这个市场上有一个神秘人物,在温州纽扣市场壮大中作出了巨大贡献,他的名字叫邹文聪。

邹文聪生于60年代,中学毕业后未能考上大学,家乡田少人多,连种田务农都有难处。他只好自谋出路跟着许多永嘉人投入到销售纽扣的行列中。

邹文聪最初进入这个行业时才17岁,家里也拿不出钱给他做生意,他只好四处找人借,凑了100元钱,从桥头纽扣市场进了一些货,用书包背着走村串巷叫卖。

一枚纽扣仅赚几厘钱的利,要想通过经营纽扣成为百万富翁是何等艰难!可是邹文聪做到了。

最初,邹文聪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推销员,充其量只能算是一个游商。他背着一书包纽扣,从摆地摊做起,一个集镇一个集镇地走。遇到有人干涉,便收起纽扣,背上包离开。

靠着这种原始积累,邹文聪的本钱慢慢滚大,进的纽扣也多了,不可能再像从前一样在周边转,得去大一些的城镇,否则就难以卖出去。邹文聪开始远行,为了省点车票钱,他没少吃苦,他总在火车站、汽车站一类的地方过夜。

就这样走一路卖一路,几年后他竟然从温州走到了大连。邹文聪发现,大连的纽扣市场不错,需求量大,可供货量不足。大连的服装业发达,纽扣用量大。经过一番努力,他终于获得了第一个固定客户,拿到了一笔真正意义的订单。有了这个订单之后,邹文聪不再跑推销了,而是盘过一间门店,在大连搞起了前店后厂。

邹文聪游走全国各地搞纽扣推销,对于许多城市的纽扣批发市场以及生产厂家都非常熟悉。他自己开厂,能吸取人家的优点,知道什么样的纽扣受欢迎。所以不久在大连便闯出了名头。

也就是这时候,更大的机会出现了。1992年,大连一家国营纽扣厂因经营不善濒于倒闭,为了挽救这家国有企业,有关部门四处张罗,希望招商引资。可并没有多少人对这种做小买卖的工厂感兴趣。邹文聪看准时机,及时出手买下了这间工厂。当时大连私人收购国有企业尚无先例,邹文聪创造了第一。

为了解决企业设备落后,人员素质差的问题,他回温州融资,从意大利等地进口一批现代化设备,对员工进行技术培训,终于使企业起死回生。

此时,邹文聪开始盘算着把纽扣这样的小生意做大,不再生产普通的纽扣。普通纽扣针对的是普通市场,实际上纽扣除了实用性还有装饰性。邹文聪的这间厂就是要加强纽扣的装饰性,向西方学习,提高纽扣的文化含量,增加产品附加值。

之前温州人的成功经验告诉邹文聪,办厂成功,除了管理必须科学严谨之外,有一个更为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必须创出自己的品牌。意大利生产设备本身便具有相当的技术含量,为邹文聪进行品牌创新提供了极为方便的可能。邹文聪即使不进行任何创新设计,仅仅按照这些设备的原设计程序生产,其产品就能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了。再在此基础上进行一番革新,品牌就由此创立。邹文聪给自己的纽扣注册了商标,并申请了品牌保护。

邹文聪意识到,大连的纽扣市场虽然很大,但与家乡相比还是存在很大的不同,因此,他又在桥头镇创建了自己的服饰有限公司。

与此相配套,大连的工厂也不再只是生产纽扣,他将这间厂命名为大连服装公司。一南一北两个公司,经营上有所侧重,又相互配套,使得整个经营迅速形成优势。短时间内,邹文聪将自己跑推销时建立的关系充分利用起来,先后在武汉、广州、北京等地建立分公司,创建新的渠道平台。

国内的高档服饰市场还有待培养,如果仅仅依靠国内市场,等这个市场培养成熟时,邹文聪的公司恐怕早已经倒闭了。邹文聪明白这一点,所以在培养创建国内市场的同时他更注重的是国外市场,在进口设备时他便和外商签有合同,相当部分产品是供出口的。

国际市场教给他的第一课便是高档纽扣并不大众化,真正要将企业做大还需要大众化产品;而产品大众化的前提并非传统化,而是流行化。他不得不异常关注流行趋势,当下国际市场上流行的是什么?他进行了一番调查后发现,是拉链。拉链是纽扣的一种变异,这种变异符合消费者追求方便实用的趋势,同时还具有相当的审美价值。

针对这一流行趋势,邹文聪决定上自己的拉链生产线,将自己的品牌命名为YYY。显然,他借鉴了日本YKK:两个品牌的字母形状颇为相似,却又不同,对手无法确定他的品牌是在影射;至于品质,YYY牌拉链和YKK极其接近,甚至在某些指标超过了YKK;而价格方面,YYY只有YKK的1/3。YYY投放国际市场便大受欢迎,有专家预测,YYY取代YKK在国际市场的地位是迟早的事。

求财启示

再小的生意也有人做大,再大的生意也有人做砸。

温州人之所以能创造出举世瞩目的财富奇迹,是因为他们没有以利小而不为。一般人通常思考的是:“做小生意没多少利润,还不如替人打工呢,这样做何时才能发财呀?”温州人却说:“做生意就是要挣钱,能挣一分是一分,小生意,大市场,只要市场做大了,几厘的利润照样能致富。”也因此,温州人卖纽扣,每粒只赚1分钱,温州人干;做标签,每条只赚几分钱,温州人干;修鞋子,每双只赚两毛钱,温州人也干;卖服装,每套只赚几元钱,温州人还干。事实上,生意不在大小,只在最终赚得的利润。小生意尽管赚得少,但是,投资少,风险小,薄利多销,积少成多,就能够赚到许多钱。所以,温州商人发财了。

在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下,全世界的房地产行业都陷入低迷的寒冬,而温州的炒房团们捂着兜里的人民币不知砸向何方?所以说,干房地产的没有干得过卖纽扣的。尽管如此,富裕的温州人却一直很低调,他们经常说,我无非是个修鞋匠嘛!正是这种踏踏实实做事业的态度,让他们积累了越来越多的财富。

所以,全国人民都要向温州人学习,学习他们的严谨,学习他们的团队精神,学习他们的吃苦耐劳;学习,但最先需要学习的是他们勿以利小而不为的精神。

3.八零后创业明星无不从“小打小闹”开始

要说小生意,针头线脑的活儿也够小吧,可是这些针头线脑的活计也抬举了不少八零后、甚至九零后的创业明星。

在当下备受关注的九零后创业小明星队伍里,曼曼和媛媛是炙手可烫的两位。长着很多条腿的鳗鱼挂件、将“喜喜”字拆分两半的情侣日记本、麻布绣着大花的钱包、写着小时候儿歌的小杂物袋……这么多可爱的小东西,都是出自她俩的双手。

财富故事

曼曼是杭州一所大学大二的学生,学的是平面设计专业,一起参加制作的还有一位理工大学的女生媛媛,是学服装设计的,两位闺密在一起,擦出了不少艺术的火花。

“刚开始我们是做着玩的,做自己喜欢的东西自己用。很多朋友看到我做的东西就问我是哪买的。我告诉她们这是独一无二的,都是我自己亲手缝制的,每次都能博得一片赞叹。”曼曼从小就喜欢做一些小包包、蝴蝶结,逛街或旅游的时候发现喜欢的材料,都会不遗余力地收集起来,带回家设计创作。

大学里的“书籍装帧”课是它最喜欢的课,注重的是书籍封面的材料与创意。因此,麻布日记本就这样诞生了。

曼曼平时就特别喜欢用麻布、麻绳和东北大花布做素材,而学服装设计的媛媛的绝活是绣花,两个丫头凑在一起就会互相切磋交流。“我们经常去网上找绣花的针法,比如辫子法我就经常用。”媛媛说。

渐渐地,曼曼的手工制品在朋友圈里小有名气,大家有喜欢的元素就会告诉她,让她帮忙设计制作。随着口碑越来越好,开始有人向她订货,“自己亲手做的东西能卖出去,这种心情难以形容。”曼曼说,不过做这些手工制品可花时间了,光绣一个麻布日记封面的喜字就得花上3~4个小时。她们用卖东西的钱再去买材料,一边玩一边卖。

前阵子,听说创意集市征集参与者,两个小姑娘毫不犹豫就报了名。做手工是需要耐心的,找材料、想创意,光胶水就得找上近10种。幸亏是网络时代,要啥有啥,一个多月时间,她们完成了40多件创作。

“因为都是手工活,我俩的手已经磨出老趼了,还有不少窟窿,被针扎的。”曼曼说,不过真的很有成就感,想着能在公众场合摆摊卖自己的产品,两人就激动得睡不着。

这次创意集市,是她们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练摊行动,以前只是做着玩。尽管一个麻布绣花本要100多元,一个绣花小钱包要30多元,还是吸引了很多年轻人,毕竟是独一无二的手工艺品,东西一下子就卖得差不多了。

现在有很多人打电话给她们要订货,接下来曼曼和媛媛打算开一家淘宝店。“我不会放弃我的爱好,我会一直做下去。”

甚至还有礼品公司的人看中她们的创意,希望能下大订单,两个小姑娘正在准备迎接更大的发展空间。

求财启示

与之相关的故事还有南京大学一个女研究生放弃了高薪的稳定工作,靠卖煎饼创富,月收入3万!这更是个靠小打小闹歪打正着致富的好例子。据说当时这个女孩被保研后暂时闲着没事,突然想起了校门外好吃的熏肉煎饼,于是突然奇想和男朋友一起练摊,试试创业。当时她囊中羞涩,2000元的创业基金还是背着家人朝舅舅那儿借的。

现实生活中,这样的财富故事总是让人为之振奋。古人云: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不聚小流,无以成江海。在创业的过程中,很多梦想“一夜暴富”“一口吃成胖子”轰轰烈烈的人都没有成功,反而那些像曼曼和媛媛这些不急不慢,不嫌小钱,慢慢积累的人,却赢得了成功。因此,抱定“莫以事小而不作”的创业理念,才能成为“积微成巨”的大赢家。

再说了,对于大多数的普通人来说,一般没有可观的遗产去继承,平时靠工薪生活,扣除日常开支所剩无几。因此,要想投身商海,也只能从小打小闹的小本买卖做起。

4.第一桶金数量虽少,功劳无限大

对于大多数想创业的年轻人来说,他们有的是热情、书本知识,缺少的是经验、资金。而资金往往是创业所必须的,所谓初次创业成功就是掘到“第一桶金”。有了这“第一桶金”,加之掘金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创业之路就开始步入正轨了。

所以,能保证你赚到“第一桶金”的项目,再小都是宝贵的。

财富故事

方小姐是一个年轻的成功女性,她在北京拥有三家建筑设计公司和一家办公系统工程有限公司,现有资产3000万元。

谈及自己的成功,她非常感谢她的“第一桶金”。方小姐是学建筑设计出身,从清华大学研究生班毕业以后,先在一家国营的建筑师事务所工作了两年,积累了最初的经验。1993年,方小姐辞掉工作,和几个朋友一起成立了一个设计事务所。公司最初的情形是很简陋的,当时在一家不怎么像样的写字楼租了一间房,自己既是老板,又是业务员,还是设计师。但在那里,方小姐收获了她的“第一桶金”。

“那时候,因为公司规模小,大公司根本看不上我们,所以只能接一些小活。纵然如此,我仍然毫不犹豫地接下来,一丝不苟地完成。给客户留下很好的印象。因为‘第一桶金’来得扎实,所以第二桶金、第三桶金也随之滚滚而来。公司的规模也不断扩大,公司从最初成立时的丙级接连跳级而成为国内唯一一家有甲级资质的民营建筑事务所。”

现在方小姐有四家公司,她正在运作把这四家公司重新进行整合,成立一个控股公司,整合资源以集团化经营为目标对这四家公司进行结构调整。

求财启示

挣得“第一桶金”,对于凭满腔热血但空手套白狼的普通创业者来说至关重要,俗话说万事开头难。“第一桶金”的意义对任何人都非常重要,是起点。Sam Walton先生依靠岳父借来的钱,创立了全球最大的企业——沃尔玛(Wal-Mart);Bill Gate先生全赖父母支持,购入窗口软件,并将之改良转售予IBM,因而获得巨款。

可是大部分人都没有这么幸运,更多的人还是要靠自己的智慧和勤奋在创业路上苦苦挣扎,开源节流,练好挖掘第一桶金的基本功。

下面咱们就一起看看商贾名流们的掘金基本功:

(1)一门手艺

都说拥有万贯家财,不如一门薄技在身。就凭这身薄技,最低目标是能养家糊口,最高目标是能发家致富而创下万贯家财。

张果喜是中国大陆第一个亿万富翁,也是迄今为止中国唯一把自己的姓名写到行星上的企业家。他是一个木匠,在上海艺术雕刻品一厂学会了生产雕刻樟木箱。凭着这门手艺,他在广交会拿到不少订单,20个樟木箱,赚了一万多元。

第一桶金的掘得,使他把家当全部押在传统木雕业上,最终有了今天的成果。

经验之谈:没有手艺,要去学门手艺。首先最好是在你准备打天下的地方,学门拾遗补缺类的手艺。掌握手艺后,就要向精益求精发展,要在一个区域里竖起旗帜,并在中间进行区域的扩大。

(2)借鸡生蛋

王志东虽然已经离开了新浪网,但他“借船出海”的举措,是运作相当成功的一例。

1993年王志东向四通融资500万元港币,创办四通利方。后来,四通利方与华渊网合并,易名新浪。1999年,在国际上融资2500万美元,后来,又向戴尔电脑和软银等融资6000万美元。2000年,在纳斯达克上市,融资打开新天地。

经验之谈:荀子老先生对此早有总结——“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非生异也,善假于物也。”

(3)捕捉机遇

这个榜样是上海的杨怀定,人称杨百万。应该说,他的第一桶金是来自国库券的异地交易。苗头是在上海看到的,108元买进,113元卖掉,4个小时赚了800元。

他说:“赚了以后,我就开始想入非非,在外地108元买回,到上海112元卖掉。”

心动不如行动,他立刻到合肥,那里的国库券与上海的差价是30元。两天时间,他就赚了6000元。他认为自己“找到了一条挖金矿的路”。

经验之谈:发现机会要有眼光,兑现机会需要行动。这一切,还要有学识、毅力等内在的支撑。

(4)自己动手

吉利汽车集团的董事长李书福的第一桶金是开照相馆掘得的。李书福到南京路的冠龙,只买了几个灯泡。一千多元的反光罩买不起,自己动手做了一个,只要两元,他觉得与敲个白铁皮的水桶没有多大的区别,甚至连照相机上装胶片的玩意,都是自己做的。

因此,对他后来敢造冰箱、造摩托车、造汽车,你是没有什么可以惊讶的。

在他眼里,“汽车只有4个轮子,1个方向盘,1个发动机,1个车壳,里面还有两只沙发。”

经验之谈:就如不少富翁说过的一样: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以上这些基本功适用于每一个人,从现在开始习练,他们的今天,没准儿就是你的明天。

5.不停创意,一个鸡蛋变成一座农场

越是小生意,越需要花心思,只要你点子够了,功夫到了,小生意不知不觉也被你做大了。这不,广州的一个年轻女孩居然通过琢磨“吻”赚了大钱。

财富故事

广州浪漫女孩小樱有一天忽发奇想,做个漂亮的“吻”送给自己热恋的男友。于是她先在唇部涂好口红,然后印在一张白纸上,再把唇印扫描下来保存到电脑中,拿彩色打印机一打,一个漂亮的“吻”便做出来了。她又细心地在纸上做了一圈花边,写下两行字:“把我的吻给你,把我的心给你。永远爱你!”最后把这张纸过塑后送给男朋友。男朋友特别开心,表示会把这吻随身携带,思念的时候拿出来“甜蜜”一下,他还对小樱开玩笑说,这个创意挺绝,我看你不如干脆辞职开一个个性小店,就叫“浪漫吻唇”。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小樱真的动起了心思。经过一番精心准备,她的“浪漫吻唇”开张了。很快引起了喜欢稀奇古怪小玩意的女孩子们的眼球,她们纷纷要求做个“吻唇”送给男朋友。随着生意一天天好起来,机灵鬼小樱又琢磨出了新“花样”,将“吻唇”做成方便携带的小挂件,一面是吻唇,一面是小照片。

接着小樱又不断在设计上推陈出新:在“吻唇”里加上一朵干花,配上镜框,做成挂在墙上的装饰画;把“吻唇”做成小挂件,可以挂在钥匙扣、皮包上;甚至可以放在中国结里,做成能挂在房间和汽车里的小挂件!这个创意产生后,小樱立即联系生产干花、钥匙扣和中国结的厂家,批量生产一系列由“吻”做成的定情信物。

有的男孩嫌“情侣之吻”中男孩涂口红“恶心”,对此,小樱马上将男孩的唇印设计成男孩的手掌印,寓意为:男孩“手”在上,女孩“吻”在上,叫做“我的手捧住你的吻”,又称“掌心里的吻”。

小樱还将做吻唇的材料不断更新,从普通白纸、布纹纸、玫瑰花边纸、香味纸,到最近的金属片。

考虑到“吻唇”不仅能传达爱情,还能记载亲人之间的浓浓情意,小樱又乘势推出了“亲情吻唇”项目:“结婚周年吻唇纪念”、父母和孩子的“全家之吻”、记载新生儿出生的“天使之吻”……这些项目不仅招来了恋人、夫妻,更有许多人倾家出动。

短短三年,小樱靠出售别人的“香吻”,一举跨入了百万富翁的行列!

求财启示

在这个世界上,许多人都在抱怨没有得到机遇的垂青,做不成大生意,而实际上,只要你点子够多,再小的生意也能被你做大。如果给你一个鸡蛋,你能把它变成一座农场吗?可能绝大多数人会认为这样的问题太不可思议,并给出否定的回答。但是,在一些人的眼里,这个问题的答案却是肯定的:可以。

首先把蛋孵成鸡,再让鸡生蛋,蛋再孵成鸡……如此循环往复,鸡越孵越多,蛋越生越多,钱也会越来越多,买来了牛羊,购置了土地,于是,鸡蛋变成了农场。这个故事看上去好像是个神话,其实更像是一个关于财富的寓言。它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只要创意不止,财富就可以不息,小本买卖也能做大。

中国人口众多,市场广大,越是小的东西越蕴藏着巨大的商机,任何一个小的项目只要耐心开掘都能发财致富,对普通百姓尤其如此。

最常见的把小生意做大的途径有两个:

(1)薄利多销,把量做起来

薄利多销是指低价低利扩大销售的策略。“薄利多销”中的“薄利”就是降价,降价就能“多销”,“多销”就能增加总收益。薄利多销的关键在于,当该商品的价格下降时,需求量(销售量)增加的幅度大于价格下降的幅度(最终总利润增加)。

现在,市场日趋完善,各种生意都有人做了,所以做小生意定高价赚高额利润的路子是行不通的。价格定高了,吓走人。看上去多好的利润,没有卖出,利润体会不出来,等于零!而且,库存积压着资金,生意就是这样:不赚就亏!同时,没做成的生意,也减少了以后与人家打交道的机会。

(2)把财富复制出去

如果你在城南开了一家餐饮店名曰“A”,生意火暴,那么你可以到城北开一家同样的“A”店,并参照城南的模式运营,80%会成功。然后,你想再做大,可以把店子复制到其他的城市。于是,“A”在全国各地开花。由此,你的生意做大了。

6.来点小灵感,布娃娃可变“吸金石”

开玩具店卖玩具是小生意还是大生意?

按照一般人的思维,一个毛绒玩具几十上百块的,当然是小生意啦。

可也得分什么人什么时候卖,赶上灵感来了,一个普通的布娃娃也顿时变成“吸金石”。

财富故事

罗伯斯是一名大学期间的退学学生。他个矮结实、满脸胡须,一年四季都穿着开领衫、蓝色工作裤及蛇皮靴子,戴着牛仔帽。

23岁时,他就开始在家乡一带销售自己创新的各种款式的“软雕”玩具娃娃,同时他还在附近的国家公园礼品店上班。

在以前连房租都缴不起、穷困潦倒的罗伯斯,如今已成了全世界最有钱的年轻人之一。

然而,这一切不是归功于他的玩具娃娃讨人喜爱的造型,或是它们低廉的售价,而应归功于他在一次乡村工艺品展销会上突然冒出来的一个灵感。

那天,在展销会上,罗伯斯摆了一个摊位,将他的玩具娃娃排好,自己站在摊位前不断地调换拿在手中的小娃娃,向路人介绍说“她是个急性子的姑娘”,“她不喜欢吃红豆饼”。

就这样,他把娃娃拟人化,不知不觉中,就做成了一笔生意。

不久之后,便有一些买主写信给罗伯斯,诉说他们的“孩子”,也就是那些娃娃被买回去后的问题。

就在这一瞬间,一个惊人的构想,突然涌进罗伯斯的脑海中。

罗伯斯忽然想到,他要创造的根本不是玩具娃娃,而是有性格、有灵魂的“小孩”。

就这样,他开始给每个娃娃取名字,还写出生证书,并坚持要求“未来的养父母们”都要履行一个收养宣誓,誓词是:“我某某人郑重宣誓,将做一个最通情达理的父母,供给孩子所需要的一切,用心管理,以我绝大部分的感情来爱护和养育他,培养教育他成长,我将成为这个孩子的唯一亲人。”

玩具娃娃就这样不仅具有玩具的功能,而且还凝聚了人类的感情,将精神与实体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真可谓是一大创举。

事实上,罗伯斯的许多“小孩”是左治亚州克利夫兰的一家“儿童医院”中诞生的。该医院原来是一家诊所,罗伯斯把它改造成一家大百货商场,里面的售货员也都穿着医生和护士的服装。

在这里,“未来的父母们”可以亲眼看到颈上挂着听诊器、脸上戴着口罩、身着白色长服的“医生”从摇篮里抱起他们的新生婴儿,然后拍拍它的屁股,表演得跟真的一样。

当这些“未来的父母们”去“收养室”宣誓和去收款处付款的途中,他们会经过“儿童医院”的手术室和保育室,可以透过窗户看到里面的“新生婴儿”。

就这样,数以万计的顾客,被罗伯斯这些异想天开的构想迷得神魂颠倒,他的“小孩”和“注册登记”的销售额,一下子激增到20亿美元。罗伯斯获得了成功,他的事业远远超越了同行,这应该归功于他瞬间迸发的灵感和大胆的创意。

求财启示

看了这个案例,是不是觉得有点忽悠?你是不是会怀疑买家的智商?

可是市场经济,谁说了都不算,只有市场说了才算,一个愿卖一个愿买,只要不触犯法律,谁能管得着?不怕你的产品小,也不怕你的创意荒诞,只要有人喜欢就好。要说有什么东西需要注意,那就是要提醒你千万别胆子太小了。只要你敢想,平淡无奇的产品也能被你渲染得美轮美奂,貌似不靠谱的产品也能变成吸金王!

引爆你的头脑风暴,让那些稀奇古怪来的更猛烈些吧。

7.关注小细节,卖菜的也能雷倒美国农业部

有一种人,他们看起来是极普通的,可是他们仿佛有特异功能,就是总能从平淡无奇的表象嗅出钱味,然后大胆地想象,小心地求证,结果就富了起来。

说起来你可能不相信,北京掎角旮旯里一个卖菜的农民,就是因为注意关注小细节,结果就把卖菜做成了国际性大生意,还吸引了美国农业部的优待。但这却是个真实的故事。

财富故事

北京有个“LOUSSHOP”蔬菜店,不仅北京的外国人都知道它,就连北京的海归派和白领也以逛“LOUSSHOP”为时尚。它在北京共有11家连锁店,而且生意兴隆,而它的总经理卢旭东原来只不过是个在北京三里屯农贸市场卖菜的河南农民。他卖菜5年,收入仅够养家糊口而已。

一天,一个外国人来他菜摊上买菜,专挑小个头的买,与中国人喜欢专挑个头大的菜相反。后来一些老外来买他的菜都是专挑小的。于是他多了个心眼,特地请了个大学生老乡来与外国人对话,才知道西方审美情趣与饮食观念和中国大不同,外国人认为小巧的菜品不仅漂亮而且营养价值高。

知道外国人的喜好后,他每次进菜就专挑同行不喜欢的小巧菜。这样,来买他的菜的外国人越来越多,于是他又和蔬菜批发市场的供货商悄悄签订合同:凡是小巧菜都归他所有。垄断了小巧菜之后,他的连锁店就越开越多。才三年时间,他不仅在北京购置了豪宅、轿车,还在京郊买了块地建起了自己的蔬菜基地,并在一些外国人的帮助下,作为“中国卖菜工第一人”受到了美国农业部的邀请,远赴美国进行实地考察,从而学习美国的农业技术、管理经验。

求财启示

为什么同样是卖菜的二道贩子,有人竟然雷倒了美国农业部,有人一辈子甚至是两辈子都依然还在卖菜?因为他们对生活的关注不够,对金钱的嗅觉不同,对商机的感知能力不同。有生意头脑的人,就像一只猎犬,他们的嗅觉异常灵敏,哪里有商机,哪里是财路,干啥能发财,他们好像得了财神的指引一样,别人还没反应过来怎么回事呢,他们已经把挖钱的机器安顿好,开始轰隆隆地作业了。更让人服气的是,他们挖哪里哪里就有金矿。

尽管有些人天生就有生意头脑,干啥啥行,但敏锐的金钱嗅觉,也是可以训练出来的。

第一,善抓端倪

上述案例中的买菜农民在注意到外国人总挑小巧的蔬菜瓜果买时,他没有像同行那样仅仅当做个好玩的现象,作为饭后的谈资,而是作为一种现象去深思、研究,从而发现了商机。

第二,有魄力

假如说这位农民仅仅停留在多进小个的果蔬,多赚些外国人的钱这个水平,那还不值得我敬佩,让我万分仰慕的是他竟然花钱请来大学生和老外交谈,进一步了解真相。一个农民能有这样的魄力,真是让人心生敬意,我们多少高学历的知识分子恐怕也很难做到这一点。

第三,有规划

假如他没有想赚钱的理想,只安于在菜市场买菜,根本不会发展到后来的规模,有自己的蔬菜基地,和供货商签订合同,垄断小巧菜,然后开连锁店,再然后建立自己的蔬菜基地。一个农民,有这样的远见卓识,有这样缜密的规划,步步为营,想不出名都难呦。

尽管这些能力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但意识到其重要性并有意识地积淀与培养,就会迈出成功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