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们向美国人学习什么
1997年岁末,在西方圣诞节前一周,匆匆忙忙地访问了美国休斯公司、IBM公司、贝尔实验室与惠普公司。美国人都在准备休假,我们却要在这么短的时间,横跨美国大陆从东向西访问。这些大公司的许多高级人员都等着我们,给予了我们热情真诚的接待,着重介绍了他们的管理,我们得到了许多收获。
1.前赴后继的创新精神与浪起云涌的创新机制
我去过美国很多次,美国人民的创新机制与创新精神留给我很深的印象。他们连玩也大胆去创新,一代一代人的熏陶、传递,一批又一批的移民又带来了不同文化的冲击、平衡与优化,构成了美国的创新文化。
越来越多的科技英雄的涌现与消亡,都对推动美国的科技进步作出了贡献。美国占据了世界60%的电子市场,我们不能不对那些在信息潮流中不断昙花一现的英雄,给予崇高的敬仰。信息潮的变幻莫测,快速的演变,使一批一批的大企业陷入困境,以至消亡;一批一批的小企业,增长为参天大树,大树又遭雷劈。不断地生,不断地亡,这是信息产业的特点。华为由于幼稚不幸进入了信息产业,后退就是死亡,被逼上了不归路,创业者及继承者都在消蚀健康,为企业生存与发展而顽强奋斗。
纵观美国信息产业的兴亡史,令人胆战心惊。500年春秋战国如果缩到一天内进行,谁是英雄?巨大的信息潮,潮起潮落,随着网络技术与处理技术的进步,新陈代谢的速度会越来越快。因此很难再有盖棺论定的英雄,任何过路的豪杰都会对信息业的发展给予推动。我们应尊重他们,学习他们,批判地继承他们。
IBM是昔日信息世界的巨无霸,却让一些小公司作弄得几乎无法生存,以至1992年差点解体。为了解除困境,励精图志,IBM重新走上改革之路,同时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曾经受联合国工作人员致敬的王安公司,从年销售35亿美元,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了。创立个人电脑的苹果公司,几经风雨飘摇,我们还能否吃到下世纪的苹果?……再这么发展下去,发展中国家还有多少人敢进入信息产业。
美国在这种创新机制推动下,风起云涌、层出不穷的高科技企业叱咤风云,企业不论谁死谁亡,都是在美国的土地上,资产与人才仍然在美国,破产只是拴住了法人,员工又可投入新的奋斗。这种从国家立场上来讲的宏观力量,永恒地代表美国的综合国力。由于信息产业的进步与多变,必须规模化,才能缩短新产品的投入时间,而几万人的公司又易官僚化。美国在科技管理上的先进也是逼出来的。发展中国家无论从人力、物力及风险投资的心理素质来说,都难以胜任。如果发展中国家不敢投入信息产业的奋斗,并逐步转换成实力,那么美国的市场占有率就将从60%提升到70%、80%,它占得越多,你就越没有希望。
推动技术进步的市场需求已经启动,世界近20年来,人民生活有了较大的改善,人们从温饱开始寻求知识、信息、文化方面的享受,从而使电子技术得以迅猛发展。得到巨额利润润滑的信息产业,以更大的投入引导人们走向新的消费。这种流动使所有产业都得到润滑,互相促进了发展。
中国农民主要是缺少教育,文化低,不会种地。如果电子业向他们提供充足、理想的网络服务,通过网络,使他们得到各种培训与商业交流(如:养牛、种地,假设有数十万种……),使9亿农民的素质提高,劳动力获得解放。一是种好现在的地,并进行产品的深度加工,大幅度地提高农产品的附加价值;二是多余的劳动力及资金找不到出路就会去开发荒山,绿化荒山。绿化的荒山提高了人的生存质量,人们又要向更高层次进取。那时中国大量过剩的优质劳动力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仍然比较便宜,中国在加工业上会永远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只要在自主开发上逐步努力提高,中国下世纪有望进入经济大国的地位。所以科教兴国是中国走向富强的必然之路,只有坚持十二大提出的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中国才会有希望。
中国自己有庞大的市场需求,中国历史上也有冒险家,十五大的开放政策比较好,中国应该产生一些敢于在高科技中有所作为的公司和时代的弄潮儿,联想、北大方正……不是已经启动了吗?我们并不孤单。
2.优良的企业管理
IBM的副总裁送了我一本书,是哈佛大学出版的,对大项目的管理非常有道理。在财政部部长刘仲黎访问我公司时,又把这本书送了他(我们后来采购了几百本)。我们在IBM整整听了一天管理介绍,对它的管理模型十分欣赏,对项目从预研到寿命终结的投资评审、综合管理、结构性项目开发、决策模型、筛选管道、异步开发、部门交叉职能分组、经理角色、资源流程管理、评分模型……从早上一直听到傍晚,我身体不好,但不觉得累,听得津津有味。后来我发现朗讯也是这么管理的,都源自美国哈佛大学等著名大学的一些管理著述。
圣诞节美国处处万家灯火,我们却关在硅谷的一家小旅馆里,点燃壁炉,3天没有出门,开了一个工作会议,消化了我们访问的笔记,整理出一厚叠简报准备带回国内传达。我们只有认真向这些大公司学习,才会使自己少走弯路,少交学费。IBM是付出数十亿美元直接代价总结出来的,他们经历的痛苦是人类的宝贵财富。
IBM作为巨无霸一直处在优越的产业地位,由于个人电脑及网络技术的发展,严重地打击了它赖以生存的大型机市场。80年代初期IBM处在盈利的顶峰,它的股票市值超过西德股票之和。也成为世界上有史以来盈利最大的公司。经过13年后,它发现自己危机重重,才痛下决心,实行改革,在1992年开始大裁员,从41万人裁到现在的26万人。付出了80亿美元的行政改革费用。由于长期处于胜利状态,造成的冗员,官僚主义,使之困难重重。聪明人十分多,主意十分多,产品线又多又长,集中不了投资优势。又以年度作计划,反应速度不快。管理的混乱,几乎令IBM解体。华为会不会盲目乐观,也导致困难重重呢?这是我们访美的目的。
1993年初,当郭士纳(Lou Gerstner)以首位非IBM内部晋升的人士出任IBM总裁时,提出了4项主张:1.保持技术领先;2.以客户的价值观为导向,按对象组建营销部门,针对不同行业提供全套解决方案;3.强化服务、追求客户满意度;4.集中精力在网络类电子商务产品上发挥IBM的规模优势。
第4条,是针对1992年IBM所面临着解体为7个公司的情况而说的。规模是优势,规模优势的基础是管理。历时5年IBM裁减了15万职工(其中因裁员方法的不当,也裁走了不少优秀的人才)。销售额增长了100亿美元,达750亿美元,股票市值增长了4倍。
听了一天的管理介绍,我们对IBM这样的大公司,管理制度的规范、灵活、响应速度不慢有了新的认识。对这样一个庞然大物的有效管理有了了解,对我们的增长少走弯路,有了新的启发。华为的官僚化虽还不重,但是苗头已经不小。企业缩小规模就会失去竞争力,扩大规模,不能有效管理,又面临死亡,管理是内部因素,是可以努力的。规模小,面对的都是外部因素,是客观规律,是难以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必然抗不住风暴。因此,我们只有加强管理与服务,在这条不归路上,才有生存的基础。这就是华为要走规模化、搞活内部动力机制、加强管理与服务的战略出发点。
在扩张的过程中,管理不善也是非常严重的问题,华为一直想了解世界大公司是如何管理的,有幸IBM给了我们真诚的介绍。回公司又在高层进行了2天的传达与研讨,这100多页简报激起新的改革火花。
3.机会是企业扩张的动力
IBM明确技术领先战略,贝尔实验室更是如此。所有美国高科技公司的宗旨无不如此,没有一个公司提出跟在别人后面,模仿的战略是不会长久的。
我们有幸参观了贝尔实验室,中午还与贝尔实验室的曾院士共进了午餐,曾院士是江总书记参观贝尔实验室时被接见的20个华人之一。
我年青时代就十分崇拜贝尔实验室,仰慕之心超越爱情。后来有幸成了竞争对手(指部分产品领域)。今天有机会亲自访问,十分高兴。
我首先参观了大厅中的贝尔实验室名人成就展。在巴丁的纪念栏下照了相。后来参观实验室时,又恰好看了巴丁原来工作过的房间,我特意怀着崇敬心情去巴丁50年前发明晶体三极管的工作台前站了一会儿,并说巴丁不仅是贝尔实验室的,也是全人类的巴丁。巴丁发明了晶体三极管,开创了人类的电子新纪元,促进了人类社会极大的发展。刚好上个月江总书记也在那儿站过,他们的科学家十分高兴,送了一个纪念巴丁发明三极管50周年的纪念品给我,他说他也送了一个给江主席。
贝尔实验室对人类有着伟大贡献,这里产生过7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贝尔实验室原来属AT&T,由国家垄断经营电信业务获得的巨大利润,支持其每年达20亿~30亿美元的研究经费。因此,他们出了非常多的发明,促进了全人类的进步。我年轻时听说他们每天产生一项专利,现在是每天产生4项专利。贝尔实验室现在归属朗讯,科研与预研明显已往产品方向转移。但其科研能力在整个世界仍然十分超前。
我们参观了他们1997年的重大突破波分复用和以波分复用为基础的光路由器,现在可实现几十段波长复用,以后还更多。光交换不是基于空分交换,而是波长交换。刻在一个6英寸硅片的光路由器,具有几十万门的交换能力,这意味着十年之内交换与传输将有重大的突破。我开玩笑说,以后一个邮电部长口袋中揣一个交换机,我就去失业保障局了。在贝尔实验室,我们首先听取了资深的技术主管玛丁的报告,我们主要与其讨论预测问题,华为在战略管理与项目管理上一直矛盾重重,理不顺,理又乱。
玛丁开玩笑讲了几项著名的预测:
电话作为一种通信工具,有许多缺陷,对此应加认真考虑,这种设备没有价值。——西欧联盟1876年
我认为世界市场上有可能售出5台计算机。——托马斯·沃特森IBM主席1943年
未来计算机的重量可能不会超过1.5吨。——大众机械杂志1949年
无论对谁来说,640K内存都足够了。——比尔·盖茨1981年
玛丁介绍了一系列重要的对未来的预测,如,到2010年,0.07微米芯片会实用化,达到硅的可能达到的最高极限。其单芯片容量可达到40亿只晶体管。
2000年后光纤单芯容量达120G,波分复用系统开始实用。
2005年无线接入的环路成本将低于有线接入。
当然也许后人也会将此预测纳入笑料。
贝尔实验室亚洲人占11%,其中华人为多数。有许多人都取得了重大的成就。
我们访问的所有公司都十分重视研发,而且研发要对行销、技术支持、成本与质量负责任,与我国的研发人员仅注意研发有较大的区别。
IBM每年约投入60亿美元的研发经费。各个大公司的研发经费都在销售额的10%左右,以此创造机会。我国在这方面比较落后,对机会的认识往往在机会已经出现以后,作出了正确判断,抓住机会,形成了成功,华为就是这样的。而已经走到前面的世界著名公司,他们是靠研发创造出机会,引导消费。他们在短时间席卷了机会窗的利润,又投入创造更大的机会,这是他们比我们发展快的根本原因。
华为1998年的研发经费将超过8亿人民币,并开始搞战略预研与起步进行基础研究。由于不懂,也造成了内部的混乱,因此,这次访美我们重在学习管理。学习一个小公司向规模化转变,是怎么走出混沌的。要真正培养一批人,需要数十年理论与基础的探索,至少在心理素质上就关山重重,任重道远。还不知有无人愿意在这如火如荼的时代甘坐十年冷板凳,并且要冒一生心血不成功的懊悔。即使成功不为人们理解,除内心痛苦之外,还有可能在大裁员时,把他也像IBM把发明光变相法的利文森错裁了一样,使IBM失去了在高精细芯片加工的技术领先与垄断地位。
在科学的入口处,真正是地狱的入口处,进去了的人才真正体会得到。基础研究的痛苦是成功了没人理解,甚至被曲解、被误解。像饿死的梵高一样,死后画卖到几千万美元一幅。当我看到贝尔实验室的科学家的实验室密如蛛网,混乱不堪,不由得对这些勇士,肃然起敬。华为不知是否会产生这样的勇士。
寻找机会,抓住机会,是后进者的名言。创造机会,引导消费,是先驱者的座右铭。十年之内通信产业将面临着一场革命。这场革命到来时华为在哪里?我在美国与一些资深人士交流,他们有的说计算机网络的进步会取代通信,成为全球最大的网络。通信专家说,通信技术的进步将会使通信网络包容了计算机网络,合二为一。我认为两者都有道理,在下世纪初,也许在2005年,真正会产生一次网络革命,这是人类一次巨大的机会。计算技术的日新月异,使人类普及信息技术成为可能。高速的光传输,与先进的交换与处理技术,使通信费用数十倍地降低,网络的覆盖能力增强到人们想象不到的地步,为信息的传播与使用铺平了道路。随着波分复用和波长交换,使光交换获得成功,现在实验室的单芯可传送2000G,将来会变成现实,那时候,通信费用会呈数百倍地降低,那么用户的迅猛增长,业务的增长迅猛,难以预计。例如,中国出现6亿门大网时,会是一种什么局面,你想象过吗?
抓住机会与创造机会是两种不同的价值观,它确定了企业与国家的发展道路。混沌中充满了希望,希望又从现实走向新的混沌。人类历史是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发展的历史。在自由王国里又会在更新台阶上处于必然王国。因此,人类永远充满了希望,再过5000年还会有发明创造,对于有志者来说,永远都有机会。任何时间晚了的悲叹,都是无为者的自我解嘲。
4.忘我献身精神不仅仅是我们才有
我说过贝尔实验室的科学家,他们的忘我奋斗精神是令人佩服的。我以前看过一部诺贝尔科学家领奖的故事片,陈述他们像科学疯子一样,到处胡说八道,忙忙碌碌,走到哪儿就画到哪儿,并不考虑衬衣上不能写公式,不能作实验记录。
美国由于私人风险投资基金的推动,使一批一批的志士,如痴如狂地去追求成功,那种奋斗不止的精神,并非我们共产党人才有。我们先不说我们是为了社会的公平,他们是追求个人利益。从纯奋斗精神来讲,美国也有焦裕禄、孔繁森式的人物。
多年来我接触相当多的美国科技人员,由于一种机制的推动,非常多的人都十分敬业,苦苦地追求着成功,这是一种普遍的现象,而非个例。比尔·盖茨初期没有电视机,而是由他父亲帮他看新闻而后告诉他。有些人不理解,因此也不会理解中国的许多科技工作者在那么低的收入中的忘我奋斗与牺牲精神;理解不了两弹一星是怎么做出来的;理解不了袁隆平为什么还那么农民。大庆铁人王启明不就是这么一个苦苦探索二三十年,研究分层注水、压裂,使大庆稳产高产成为世界奇迹的吗?
拼命奋斗是美国科技界普遍的现象,特别是成功者与高层管理者。是由数百万奋斗者推动的技术进步,管理进步,服务网络的优良服务,而取得的。这种例子是很多的。
例如:自视甚高的IBM的高手,都会派到棒子杰克的部门去工作。由他来考验他们,这是过关的必经之路。他因为严厉而出名,而使真名伯特伦反倒不出名。许多人都对他恨得牙痒痒的。他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有时会半夜3点起床到他管辖的某个工厂去逛逛。看看有什么问题,任何人的汇报都瞒不了他。他的工作方法曾经妨碍过他的晋升,但长久以后还是为他挣得了神秘的地位。
经过多年不断地伤人感情,人们已开始接受他的时候,他生病了,已经来日不多了。56岁的他缠绵在病床上,仍不断地批评工作,说IBM发明了工作站,让别人去创造了这个工业,自身却因官僚体系与惰性愚蠢地错失了机会。IBM非改不可。
他的上司屈勒到医院去看伯特伦,看到伯特伦用人工器官呼吸,可能活不了几天了。使上司大吃一惊的是,伯特伦临死也不忘IBM的改革,这时还推荐赫勒主持工作站的工作。赫勒是IBM的离经叛逆者,最野的野雁。
再例:伯兰是IBM企业联盟构想的提出者,后来这个小部门增长为几百人的部门。企业联盟就是IBM不先去派销售人员去客户那儿推销硬件,而是先派一批程序员去与客户沟通,了解客户的需求,按客户的要求在30~90天内作一些客户需要的软件,这给客户留下很深的印象,客户在买机器时,一定会先想到IBM。由于IBM不断提供帮助,客户的消费标准已引导到IBM的标准上来了。客户都想找企业联盟,而数十个部门又不归他管。他的位置像没有内阁职位的政务委员一样,但由于IBM的组织庞大,经理十分多,推进十分困难。他警告IBM如果他想保持史无前例的成就,最好全面改革。
随后他病倒了。50岁,脑袋长了一个脑癌。医生开刀后,发现已扩散。他躺在病床上,在病房装了一台终端,每天花好几个小时追踪他的计划进度,发出几十封到几百封电子邮件。临死前,他说了一句“我动弹不得,就像IBM一样”。
如果以狭隘的金钱观来认识资本主义世界的一些奋斗者,就理解不了比尔·盖茨每天还工作十四五个小时的不间歇的努力。不带有成见去认识竞争对手,认真向他们学习好的东西,才有希望追赶上他们。我们国家不乏有许多如两弹元勋邓稼先那样优秀的艰苦奋斗者,只要我们一代一代的优秀青年继承他们的传统,发扬他们的精神,承先启后,继往开来,中国是有希望的。
5.华为的红旗还能飘多久
这次出访有幸与深圳市原市委书记厉有为同行。共处的十来天,双方交换了许多认识。他在台上时,我们很难有半小时的沟通,这次是淋漓尽致。
市委、市政府这些年来给华为许多道义上的、宏观的、政策上的支持,华为在深圳这块土地上有了不小的发展。但不是人们都了解和理解华为的发展。不仅银行,官员、朋友都担心发展这么快,会不会有一天垮了。当然也有一些是少数竞争对手,在不了解的情况下,作了一些不理解、不正确的分析与误导。
当然,华为也难以不断地以100%的速度增长。发生在基数小的时候,是可能的。1997年发展速度已经降下来了,以后还会不断地降下来。尽管每年净增的绝对值很大,但相对值在减少,逐步降到国际高科技企业35%的平均增长水平。
这次我们也考察了一些小公司,与华为几乎是同时起步的,年产值已达20亿~30亿美元,美国与华为差不多规模的公司产值都在50亿~60亿美元以上,为华为的3~5倍。华为发展不快的原因有内部原因,也有外部原因。
内部原因是不会管理。华为没有一个人曾经干过大型的高科技公司,从开发到市场,从生产到财务,全都是外行,未涉世事的学生一边摸索一边前进,磕磕碰碰走过来的。企业高层管理者大量的精力用于员工培训,而非决策研究。
摸索的速度必然较慢。外部看到华为快一些是员工把休息时间全牺牲了,把浪费的钱从生活中又省回来了。但掩盖不了它幼稚的本质。有一次国务委员宋健与我谈话,问我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我说浪费了非常多的钱用于员工培训。也许下世纪才能看到这些苹果长熟。外部条件是社会上难以招到既有良好素质,又有国际大型高科技企业管理经验的空降部队。即使能招到,1人、2人也不行,得有一个群体。国内政策与公司实力还养不起一个群体。
美国公司如果出了一项产品,登高一呼,很快就有非洲经验、欧洲经验,或熟悉亚洲文化的精英聚集。只要双方订好协议,国际市场就密锣紧鼓地干开了。华为成立10年了,海外市场走出去3年了,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现在才开始有一些小的收获。没大规模的市场营销,就发挥不了软件拷贝的附加值优势。企业就缺少再创新的机会与实力。再之,中国的技术人员重功能开发,轻技术服务,导致维护专家的增长缓慢,严重地制约了人才的均衡增长,外国公司一般都十分重视服务。没有良好的服务队伍,就是能销售也不敢大销售,没有好的服务网络就会垮下来。我们与外国大公司交谈时,他们都陈述自己有一个多么大的服务网络。相比之下,华为发展并不快,资源使用上也不充分,还有潜力可以发挥。
华为十分重视企业的内部管理与潜力的增长,企业的发展有十分强大的推动力与牵引力。因此充满扩张的机会,使内部的矛盾在扩张中消化。经历初期的快速扩张,使一代优秀的员工得以增长,成为骨干,为公司稳定下来后的正规管理积累了经验与管理力量。他们经历了艰苦的奋斗,具有了良好的心理素质,使公司避免了沉淀。只要持之以恒地坚持能上能下的按岗位目标责任的标准使用干部,华为的红旗是一定可以持续飘扬下去的。华为的内部凝聚力是抵御外界风暴的盾牌。只要长期坚持剖析自己、寻找自己的不足与弱点,不断地改良。避免重大决策的独断专行,实行委员会制的高层民主决策,华为的星星之火一定可以燃烧成熊熊大火。
十年之内,通信产业及网络技术一定会有一场革命,这已为华为的高层领导认识,在这场革命到来的时候,华为抓不住牛的缰绳,也要抓住牛的尾巴。只有这样才能成为国际大公司。这场革命已经山雨欲来风满楼了。只有在革命中,才会出现新的机遇。
6.中美关系的风风雨雨不影响学习美国人民
美国政府出于自己的内外政策需要,长期敌视社会主义的中国。它谋求霸权主义,以企保护其对资源的获得及市场的占有。消灭社会主义,推行其价值观,以强加给各国人民。中美关系时好时坏,是出于美国政府的需要,我国斗而不破的政策也是为保护自己的灵活措施。美国一边使用人权为幌子,拼命攻击中国,用台湾问题、西藏问题……干扰你,使你只有招架之力,一边它就乘机获得贸易的好处。
中国在不断地加强自身的改革,持续十几年的经济增长,有利于国内问题的解决。十五大以后,国企改革的力度加大,只要持续稳定地发展,中国的国际形象就会越来越改善。但企望美国完全改变政策是不可能的。但作为强国,就有了说话的地位。以后更会是强大的社会,先工业化国家通过贸易自由化,使后工业化国家长期处于辅助地位。中国是一个大国,我们要像当年搞“两弹一星”那样,拿出伟大的气魄来,在经济上、科技上站起来。当前,应在教育上加大发展,普遍提高人民的素质,认真学习各国的先进思想,在观念上对自身实现解放。从事高科技的产业更应向美国人民学习,学习他们的创新精神与创新机制,在软件技术革命层出不穷的今天,我们始终充满追赶的机会。
因此,中美之间的风风雨雨还会不断地出现,但不影响我们向美国人民学习他们的创新机制与创新精神,以促进我们更快地富强起来。
二、能工巧匠是我们企业的宝贵财富
这段时期以来,生产系统无论从产值上、质量上都有了很大的进步,我们今天开这个会的宗旨就是要使这个进步更进一步。生产制造是产品线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与研发、设计、中试同样的重要。而我们在这方面是十分薄弱的。将来国家在国际竞争中的主体是企业,而企业的竞争本质是技术先进、服务优秀、质量可靠。而我们相对来讲还是比较弱的,尤其是后者。我们对工艺与制造还没有提到像德国、日本一样重要,它的标志是我们的能工巧匠太少。我们要培养一支精良的工人队伍。
1.要苦练基本功,强化量化管理
生产系统目前的管理还处在一个很不成熟、非常幼稚的状态。在这一点上我认为:生产系统下一阶段最重要的工作就是不断苦练基本功,从上到下每一个员工都要苦练基本功。我曾经讲过可以把那些插件能手放在一条生产线上去,把这条生产线的定额定下来,不怕他们超定额,不怕他们高工资,要给其它人树立一个榜样。要把一些认真负责的能工巧匠的工资提起来。我们并不怕给你们多发一点工资,但怎么才能多发呢?我认为就是你们个人的基本功要过硬。但不要一提比武就是比速度,我认为不要忽略质量、遵守规章、处理问题的能力。
在苦练基本功的同时,还要加强同周边流程、相关工作岗位的协调,同步前进。我相信西方国家的生产工人和我们国家的工人没有太大的距离,当然这一点仅指的是劳动强度。中国的工人有一天也应该能拿到他们那么高的工资,也可以买房子、买车,但为什么我们做不到呢?
我们应该很好地去研究一下。一个人有进步是不够的,整个周边环境都要进步。如果只有一个人干得很快,各方面都没有实现同等进步,一个人进步很快也没有多大意义。所以我认为在这个不断进步和优化的过程中,要特别强化周边的协调有效,我们每一个人的进步要和整个周边、整个流程共同进步放到一起。
同时,要真真正正量化考核。我们问一个干部:这个员工好不好?干部回答说他还不错。这就说明这个干部本身就不合格。在提拔干部上要用数据来衡量一个干部。只有用数据说话,才不会冤枉一个人,也不会乱提拔一个人。凭着感情说话,不是拉帮结伙,也是糊里糊涂。评价一个干部,要看这个干部是不是会做,是不是踏踏实实认真去做。在管理上我们还要继续深化,深化就是要用数据说话,这一点我们生产系统的人应该多向台湾人、香港人、日本人学习。
管理的深化还需要良好的环境。生产系统要先建立起好的环境,在这个好环境里面,要进行新的方法的不断的优化和改进,我们只有提高生产效率才能活下去。有人说我今年干了这么多活,比去年还增加了10%的贡献,为什么我的工资还是这么多?但是我认为,你增加10%的贡献,你的工资可能还要降一点,因为我们的产品价格降得太快,竞争太激烈!去年干100线,今年就要干110线,否则就没法保住现在的工资,想上升就更没有希望了。因此生产系统不仅要有新的环境、新的条件,还要有新的气象、新的精神面貌。跟国内企业相比,生产系统在总的方面还是好的,但如果和美国、日本、欧洲的企业相比,我们还有很大差距。
2.要把整改贯穿到每一个系统、每一个环节,尤其在对干部的教育与提拔上
目前我们的管理还不是很顺,我们缺乏良好的干部考核方法。当然现在也在推行干部任职资格,但任职资格真正走向成熟,至少要三年。这三年时间里,需要大家不断去做努力,不断地去改进。现在可能还有提错干部的情况,提错了、提快了,我们就要赶快让他下去。虽然我们在干部的教育上是和风细雨的,但每一个干部都要认清自己是不是真正合格。
整改干部队伍的目的,是要公司活下去。要想活下去,只有让那些阻碍公司发展的人下去,或者说把那些不利于我们发展的作风彻底消灭,公司才能得以生存。这也是我们整改的宗旨。在整改中,有一些干部要下去,有一些干部要上来。下去的干部不能自暴自弃,也要努力干,而且下去了也不意味着就不能上来,可以上来,但首先要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
对干部的教育上不能急,我们不能期望一天就使我们的干部能达到日本信华那样的严格标准,应该给他们一个逐步认识错误、改正错误的机会,如果他们不改正,可以辞退他们。但对干部的错误也不能只批评两句、说两句就算过去了。相反,一下打入地狱也不应该,也没有必要把他们打到最底下。因为人的毛病不是一天就能治好的,工资要降,职务要撤,但不能降太多。我们要不断加重处理的分量,每一次处理都留下机会,把我们应该做的事做完,听不听就是他自己的问题了。
干部的整改要真正触及灵魂。比如有些干部有投机心理,他们心里根本就没有装着公司的利益,也不是为了提高核心竞争力而努力奋斗,要从消除投机的思想去整改,你只有把自己整改好了以后,将来才会是一个很好的、了不起的干部。当然不是今天犯了错误的干部,以后都没有希望了,事物是发展变化的,每一个干部都要真正触及自己的灵魂,糊弄是糊弄不过去的,因为时间会对每一个人作出最正确的判断。
在整改的过程中我们也不允许转嫁危机,把自己的错误转给部下,然后给他戴个帽子,包装起来就辞退了,自己的错误也就送给人家了,我们不主张这种慷慨大方。我们主张干部能看到自己不对,敢于说自己不对,我们并不因为你说了自己不对就把你怎么样,我们要看你干得对不对,你干得对了,你已经改了,这就是我们所希望的。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由祸福避趋之。”这是林则徐流放途中的一首诗。一个封建的士大夫,能够有这样的高贵品德,我们生活在这样的新时代,难道还会因祸福来决定我们对事业的态度,对管理的责任吗?
公司出现一连串的管理问题,多数是干部的素养所决定的。这个素养中,除了技能的训练、职业化之外,更多的是责任心、使命感。
为什么公司有人做了好事还心虚。怕做的好事伤害了部门的利益、周边员工的利益,得罪了人。因为他一做好事,就暴露了以前的管理问题。而有些干部不怕伤害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不是“为民请命”,就是对错误不闻不问,听之由之。先进得不到支持,认真负责的员工得不到肯定,错误得不到纠正,而且在纠正任何一项错误时,瞻前顾后的,怕涉及有关的人和事。
多年来巨额的报废、报损事件,没有触痛我们的干部,没有人为此呕心沥血到睡不着觉;合同的错误率一直居高不下,是不是每个员工都已高度投入了消错的队伍;发货的成套率一直提不高,仅感叹日本人的精细管理,自己不拼力行动。
挺身而出反对我们的员工还太少,干部中消极懈怠的行为太多。生产系统没有形成一种很好的氛围,大家来议论问题,一起认真来解决问题。把QCC、合理化建议取得的成就,经过充分论证,形成新的管理流程,通过对优化的流程的固化,使管理一步一步地逼近合理。
3.作为公司的每一位员工,都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危机意识
有人说:我是打工的,我拿这份工资,对得起我自己。我认为这也是好员工,但是他不能当组长,不能当干部,不能管三个人以上的事情,因为他的责任心还不够。打工,也要负责任,在生产线出现的一个很小的错误,如果当场解决后,浪费的财产可能是一块钱。当我们把这个机器装到现场的时候,造成的损失至少是一千块钱。间接损失包括社会影响、包括客户对我们的不信任,这个损失绝不是一千倍可以衡量的。这也损失了你涨工资可能的空间,因为利润已转化为费用,拿什么来提升。
公司总的来说,是希望不断地提高员工的收入,使员工的收入能够更好地进行家庭建设。但是钱从哪儿来呢,只有从提高效益中来。要按照公司总的增幅、总的利润的增长和降低成本目标来定出工资总额。所以如果我们利润不能再增长,我们收入也就不能再增长。只有大家提高自己的效益,使自己的工作有效性和质量达到一个高标准,才有可能把大家的待遇提到一个高标准。因此我认为企业是要根据自己的效益来不断提高,去改善员工的生活。
由于市场和产品已经发生了结构上的大改变,现在有一些人员已经不能适应这种改变了,我们要把一些人裁掉,换一批人。因此每一个员工都要调整自己,尽快适应公司的发展,使自己跟上公司的步伐,不被淘汰。只要你是一个很勤劳、认真负责的员工,我们都会想办法帮你调整工作岗位,不让你被辞退,我们还在尽可能的情况下保护你。但是我们认为这种保护的能力已经越来越弱了,虽然从华为公司总的形势来看还是好的,但入关的钟声已经敲响,再把公司当成天堂,我们根本就不可能活下去。因为没有人来保护我们在市场上是常胜将军。
每一个能工巧匠要遵守流程,严格按规范来操作。任何改进必须经过周密策划,只有经过策划的尝试,失败不应受到指责。那种盲目将助焊剂任意不经实验就大规模采用,随意将烘烤温度从100度提升到200度,不是一种认真负责的行为。
在华为公司,像谭耀飞所做的事应该是每一个员工都可以做的,而且做完以后都是普普通通的,但是他在生产系统却受到了打击,这个打击说明我们的员工还有太平思想,认为公司幸福无边,没有必要管这件事,浪费一点又不影响我。竞争的硝烟已经存在了,所以如果我们再姑息一切不正确的员工,我们何以能生存下去?
4.要尊重、承认、重视能工巧匠在公司管理中的地位
我们在经济待遇上要提升能工巧匠的待遇,以逐步达到国际标准。
当然我们的工作标准也要国际化。也要在政治上肯定他们,提升他们的地位,培养他们的自豪感与自信心。通过QCC、合理化,他们也卷入了管理,也培养了他们的技能。对他们的成绩要给予肯定,他们发明的方法,也可以用他们的名字来命名。
三、创新是华为发展的不竭动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江泽民总书记的这句话给华为人极大的激励和鼓舞,也使我们看到了祖国灿烂的前景和希望,更加坚定了不断创新的信心和决心。今又学习江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联系华为10年的发展历程,我们深有感触。华为自始至终以实现客户的价值观为经营管理的理念,围绕这个中心,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进行不懈的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在实践中我们体会到,不冒风险才是企业最大的风险。只有不断地创新,才能持续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只有提高核心竞争力,才能在技术日新月异、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中生存下去。
1.十年回顾,不创新才是最大的风险
回顾华为10年的发展历程,我们体会到,没有创新,要在高科技行业中生存下去几乎是不可能的。在这个领域,没有喘气的机会,哪怕只落后一点点,就意味着逐渐死亡。
华为是在艰难的学习中成长起来的。10年前,华为十分落后,当时党中央发出号召,要发展高科技,连我们自己都缺少信心。十年来,在党的政策一次又一次牵引下,华为经历了艰难困苦的奋斗,终于在SDH光传输、接入网、智能网、信令网、电信级Internet接入服务器、112测试头等领域开始处于了世界领先地位;密集波分复用DWDM、C&C08iNET综合网络平台、路由器、移动通信等系统产品挤入了世界先进的行列;明年华为的宽带IP交换系统以及宽带CDMA也将商用化。这标志着在党的领导下,一群土生土长的中国人,争得与世界著名公司平等的技术地位,为伟大祖国争了光。
在华为创业初期,除了智慧、热情、干劲,我们几乎一无所有。从创建到现在华为只做了一件事,专注于通信核心网络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始终不为其他机会所诱惑。敢于将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把活下去的希望全部集中到一点上。华为从创业一开始就把它的使命锁定在通信核心网络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上。我们把代理销售取得的点滴利润几乎全部集中到研究小型交换机上,利用压强原则,形成局部的突破,逐渐取得技术的领先和利润空间的扩大。技术的领先带来了机会窗利润,我们再将积累的利润又投入到升级换代产品的研究开发中,如此周而复始,不断地改进和创新。今天尽管华为的实力大大地增强了,但我们仍然坚持压强原则,集中力量只投入核心网络的研发,从而形成自己的核心技术。使华为一步一步前进,逐步积累到今天的世界先进水平。
有创新就有风险,但决不能因为有风险,就不敢创新。回想起来,若不冒险,跟在别人后面,长期处于二三流,我们将无法与跨国公司竞争,也无法获得活下去的权利。若因循守旧,也不会取得这么快的发展速度。
2.创新的内、外动力
华为的发展得益于伟大的改革开放时代,得益于党和政府的技术创新政策。华为发展的十年时间,正是祖国经济大发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信息消费不断增长的时期,这为华为提供了生存与发展的空间。离开了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环境的改善,华为纵有技术进步也难以生存。
同时,这十年,也是西方著名公司蜂拥进入中国的十年。其实他们不仅是竞争者,更是老师与榜样。他们让我们在自己的家门口遇到了国际竞争,知道了什么才是世界先进。他们的营销方法、职业修养、商业道德,都给了我们启发。我们是在竞争中学会了竞争的规则,在竞争中学会了如何赢得竞争。世界范围内的竞争者的进步和发展咄咄逼人,稍有松懈,差距就可能再次拉开;而且国内同行的紧紧追赶,使我们不敢有半点惰怠,客观上促进了我们的快速进步。既竞争,又合作,是21世纪的潮流,竞争迫使所有人不停地创新,而合作使创新更加快速有效。我们不仅与国内竞争对手之间互相学习,而且与朗讯、摩托罗拉、IBM、TI等十几家公司在未来芯片设计中结成了合作伙伴关系,为构建未来为客户服务的解决方案共同努力。
竞争对手多方位、多层次的竞争,逼得华为不敢有任何一点疏忽。稍有不慎就会落后。当我们拼死拼活往前赶的过程中,公司就不可能出现太胖的羊、太懒的羊。一个充满危机感,又有敏感性,又无懒羊拖累的公司是一定能生存下来的。要达到这样的境界,不仅技术上要不断创新,更要管理上不断创新。
这十年,营运商始终是华为的良师诤友。他们在我国通信网络的大发展中,在与西方公司的谈判、招标、评标中,练就了一种国际惯例的职业化水平。用这种职业水准来衡量每一家竞标者,使得我们的标书规格差一点,就不可能入围,更不能中标。特别是我们的解决方案,要在先进性、合理性、低成本、高增值、优良的服务上与西方公司进行综合比较才有可能入围。他们的苛求,迫使我们山沟沟的游击队,也不得不迅速国际化。他们对网络的理解,远远超过我们年轻的研发人员。一次一次又一次的谈判、技术澄清,就是一步一步又一步引导我们的青年人真正读懂技术标准,读懂客户的需求。我们一群土生土长的青年人,很快成为了世界领先产品的开发者,要感谢他们的引导。他们像严厉的诤友,逼着我们一天一天进步,只要我们哪天不进步,就可能被淘汰。他们时时拿我们与西方最著名公司进行比较,达不到同样的条件,就不被选用,逼得我们只有不断地努力,必须赶上和超过西方水平。没有他们的严厉和苛求,我们就不会感到生存危机,就不会迫使我们一天也不停地去创新,就不会有今天的领先。当然也由于我们的存在,迫使西方公司改善服务、大幅降价,十年来至少为国家节约了数百亿采购成本,也算我们对他们的一个“间接”贡献。
在这种激烈竞争的外部环境下,华为如何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使自己也可以持续生存下来呢?
华为矢志不渝地追求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不断提升,从未把利润最大化作为目标。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的必然结果就是生存、发展能力不断被提升。我们认识到,作为一个商业群体必须至少拥有两个要素才能活下去:一是客户,二是货源。
因此,首先,必须坚持以客户价值观为导向,持续不断地提高客户满意度。客户100%的满意,就没有了竞争对手,当然这是永远不可能的。企业唯一可以做到的,就是不断提高客户满意度。提升客户满意度是十分综合复杂的,要针对不同的客户群需求,提供实现其业务需要的解决方案,并根据这种解决方案,开发出相应的优质产品和提供良好的售后服务。只有客户的价值观,通过我们提供的低成本、高增值的解决方案的实现,客户才会源源不断购买我们的产品。归结起来,是企业必须管理与服务不断改进。
其次,企业必须解决货源的低成本、高增值。解决货源的关键,必须有强大的研发能力,能及时、有效地提供新产品。由于IT业的技术换代周期越来越短,技术进步慢的公司可能市场占有率会很快萎缩。因此,迫使所有的设备制造商,必须世界领先。IT业每49天就刷新一次,这对从事这个行业的人来说,太残酷了。华为追赶世界著名公司最缺少的资源是时间,要在十年内走完他们几十年才走过的路程。华为已提供了7种产品世界领先,4~5种产品为业界最佳之一,这是一代又一代的创业者以生命消蚀换来的。
1999年,世界权威电信咨询机构Dittberner公司在其年度报告中指出,“华为的C&C08交换机在全球网上运行量在业界排名第九位”,华为因最新推出iNET综合网络平台,被Dittberner公司称为“世界少数几家能提供下一代交换系统的厂家”。是党和政府营造的宏观发展环境,是客户多年来给予的理解和帮助,才使华为从幼小的树苗成长到今天的规模和水平。
3.坚定不移地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信息产业进步很快。它在高速发展中的不平衡,就给小公司留下了许多机会。不像一些传统产业,如飞机制造,它的设计理论已进入经典热力学,大公司充满了经验优势。而且数十年来,他们申请了无数的专利,使这种优势法律化。绕开专利,制造成本就会很高,没有竞争力。完全购买人家专利,如何能够超越。没有一场技术革命,没有新的技术突破,超越这些传统公司,越来越困难。而且,你没有理由一定会比他们做得好。
而信息产业不同,昨天的优势,今天可能全报废,天天都在发生技术革命。在新问题面前,小公司不明白,大公司也不明白,大家是平等的。华为知道自己的实力不足,不是全方位的追赶,而是紧紧围绕核心网络技术的进步,投注全部力量。又紧紧抓住核心网络中软件与硬件的关键中的关键,形成自己的核心技术。在开放合作的基础,不断强化自己在核心领域的领先能力。
公司一万五六千员工中,从事研发的有七八千人。而且四五千市场人员,又是研发的先导与检验人员。从客户需求、产品设计到售后服务,公司建立了一整套集成产品开发的流程及组织体系,加快了对市场的响应速度,缩短了产品开发时间,产品的质量控制体系进一步加强。在硬件设计中,采用先进的设计及仿真工具,加强系统设计、芯片设计、硬件开发过程质量控制体系、测试体系的建设,并在技术共享、模块重用、器件替代等方面加大力度。尤其是代表硬件进步水平的芯片方面,我们进行了巨大的投入。目前,公司已经设计出40多种数字芯片,几种模拟芯片,年产500万片。设计水平也从0.5微米,提升到0.18微米。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芯片,极大地提升了硬件水平,降低了系统成本。
软件开发管理的难度在于其难以测评和过程的复杂性。公司坚持向西方和印度学习软件管理办法,在与众多世界级软件公司开展的项目合作中实践、优化。我们紧紧抓住量化评估、缺陷管理、质量控制、项目过程以及配置管理等SEI-CMM软件能力成熟度的标准要求,持续多年地进行软件过程的改善实践。目前,华为的软件开发能力有了质的进步,完全具备高质量、高效率的大型软件工程作业能力。迄今为止,已成功开发出多种大型复杂的产品系统如C&C08交换机、GSM、数据通信和智能网等,其软件规模均接近千万行源代码,由数千人在2~3年的时间跨度内,分散在不同地域协同完成。
核心竞争力对一个企业来讲是多方面的,技术与产品仅仅是一个方面,管理与服务的进步远远比技术进步重要。十年来公司深深地体会到这一点。没有管理,人才、技术和资金就形不成合力;没有服务,管理就没有方向。
近二三年来,公司投入了巨大力量,在国际顾问公司的帮助下,建设企业的IT。管理已经开始有进步,但还是远远不够。
管理的创新对高科技企业来说,比技术创新更重要。华为在发展中还存在很多要解决的问题,我们与西方公司最大的差距在于管理。四年前华为公司提出国际接轨的管理目标,同时请来西方顾问在研发、生产、财务、人力资源等方面做长期合作,在企业的职业化制度化发展中取得进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得到提升,企业内部管理开始走向规范化运作。
华为持续每年提取大于销售收入的15%用于研究开发,继续把最优秀的人才派往市场与服务前线,通过技术领先获得机会窗的利润,又将利润用于研发,带动更多的突破,未来10年一定是华为大发展的十年。华为的员工平均年龄二十七八岁,十年后才三十七八岁,正当年华,他们前赴后继,继往开来,一定会在未来十年内推动华为的发展与进步。
马克思说过,在科学的入口处正像地狱的入口处,这是那些把有限的生命投身于无限的事业中,历经磨难的人,才能真正感受到的。创新虽然艰难,但它是唯一的生存之路,是成功的必经之路。
4.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一定会进入世界强国之列
值得庆幸的是,华为赶上了改革开放的好时期。党和政府实施的“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及国家创新体系的建立,为华为的持续创新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党的十二大提出了要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奠定了科教兴国的基础,推动了创新的发展。这二十年来,体制、机制、科技……的创新不断深化,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这一切成就都是在党的正确领导下所取得的。我当时虽然参加了十二大,但对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的理解并不深刻,随着国家撤销基建工程兵集体转业到地方的十几年来,才逐步理解了党的号召的深刻涵义。
江总书记近年来在多次讲话中透彻阐述了科教兴国、创新、民族进步的深刻内涵,使我们一步又一步地更加理解了党的政策与方针,更加坚信发展的步伐。
中国共产党经历了50多年的执政努力,把一个贫穷落后、一盘散沙的旧中国,建成了一个民族团结、国家统一、步调一致、协作有效的初步繁荣的中国。中国共产党不断地在实践中丰富与发展自己的理论,引导全国人民努力建设繁荣富强的祖国。特别是江总书记的“三个代表”鲜明地指出了新时期党的建设的纲领与方向,更加有力地领导着我们走向新的胜利。
二十一世纪,中国将会快速发展,国家更需稳定,唯有共产党才能使国家稳定地发展。我接待过几个俄总统顾问、东欧一些国家的总统顾问的来访,他们非常羡慕中国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了基本的市场经济。他们的感慨,使我们由衷地感到生长在祖国的幸福。
华为及其员工一直把爱祖国、爱人民、爱党作为自己的企业文化,把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企业的兴衰、个人得失、家庭幸福看成一条生命链。我们倡导全体员工除了努力提高自己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外,积极参加各类社会活动,支持社会进步的各项举措,提高自己的精神素养;积极关心国家,支援希望工程;积极参加抢险救灾,热情捐赠;积极帮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
现在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最好的发展时期。党和政府实施的“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及国家创新体系的建立,为“振兴中华”注入了强大的动力。新的世纪,命运掌握在中国人自己手里。我们只有做出实实在在的成绩,才无愧于这个时代,无愧于千百年来中华儿女国富民强的梦想。华为人将在技术和管理上不断创新,争取在不远的将来,赶上和超过西方公司。
四、开放、妥协与灰度
(任正非在2009年全球市场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华为的核心价值观中,很重要的一条是开放与进取,这条内容在EMT讨论中,有较长时间的争议。华为是一个有较强创新能力的公司,开放难道有这么重要吗?其实我们由于成功,我们现在越来越自信、自豪和自满,其实也在越来越自闭。我们强调开放,更多一些向别人学习,我们才会有更新的目标,才会有真正的自我审视,才会有时代的紧迫感。
1.坚定不移的正确方向来自灰度、妥协与宽容
我们常常说,一个领导人重要的素质是方向、节奏。他的水平就是合适的灰度。
一个清晰的方向,是在混沌中产生的,是从灰色中脱颖而出,而方向是随时间与空间而变的,它常常又会变得不清晰。并不是非白即黑,非此即彼。合理地掌握合适的灰度,是使各种影响发展的要素,在一段时间的和谐,这种和谐的过程叫妥协,这种和谐的结果叫灰度。
妥协一词似乎人人都懂,用不着深究,其实不然,妥协的内涵和底蕴比它的字面含义丰富得多,而懂得它与实践更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我们华为的干部,大多比较年轻,血气方刚,干劲冲天,不大懂得必要的妥协,也会产生较大的阻力。我们纵观中国历史上的变法,虽然对中国社会进步产生了不灭的影响,但大多没有达到变革者的理想。我认为,面对他们所处的时代环境,他们的变革太激进,太僵化,冲破阻力的方法太苛刻。如果他们用较长时间来实践,而不是太急迫,太全面,收效也许会好一些。其实就是缺少灰度。方向是坚定不移的,但并不是一条直线,也许是不断左、右摇摆的曲线,在某些时段中来说,还会画一个圈,但是我们离得远一些,或粗一些看,它的方向仍是紧紧地指着前方。
我们今天提出了以正现金流、正利润流、正的人力资源效率增长,以及通过分权制衡的方式,将权力通过授权、行权、监管的方式,授给直接作战部队,也是一种变革。在这次变革中,也许与二十年来的决策方向是有矛盾的,也将涉及许多人的机会与前途,我想我们相互之间都要有理解与宽容。
2.宽容是领导者的成功之道
为什么要对各级主管说宽容,这同领导工作的性质有关。任何工作,无非涉及两个方面:一是同物打交道,二是同人打交道。不宽容,不影响同物打交道。一个科学家,性格怪癖,但他的工作只是一个人在实验室里同仪器打交道,那么,不宽容无伤大雅。一个车间里的员工,只是同机器打交道,那么,即使他同所有人都合不来,也不妨碍他施展技艺制造出精美的产品。但是,任何管理者,都必须同人打交道。有人把管理定义为“通过别人做好工作的技能”。一旦同人打交道,宽容的重要性立即就会显示出来。人与人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所谓宽容,本质就是容忍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不同性格、不同特长、不同偏好的人能否凝聚在组织目标和愿景的旗帜下,靠的就是管理者的宽容。
宽容别人,其实就是宽容我们自己。多一点对别人的宽容,其实,我们生命中就多了一点空间。
宽容是一种坚强,而不是软弱。宽容所体现出来的退让是有目的有计划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无奈和迫不得已不能算宽容。
只有勇敢的人才懂得如何宽容,懦夫决不会宽容,这不是他的本性。宽容是一种美德。
只有宽容才会团结大多数人与你一齐认知方向,只有妥协才会使坚定不移的正确方向减少对抗,只有如此才能达到你的正确目的。
3.没有妥协就没有灰度
坚持正确的方向,与妥协并不矛盾,相反,妥协是对坚定不移方向的坚持。
当然,方向是不可以妥协的,原则也是不可妥协的。但是,实现目标方向过程中的一切都可以妥协,只要它有利于目标的实现,为什么不能妥协一下?当目标方向清楚了,如果此路不通,我们妥协一下,绕个弯,总比原地踏步要好,干吗要一头撞到南墙上?在一些人的眼中,妥协似乎是软弱和不坚定的表现,似乎只有毫不妥协,方能显示出英雄本色。但是,这种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实际上是认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没有任何妥协的余地。
“妥协”其实是非常务实、通权达变的丛林智慧,凡是人性丛林里的智者,都懂得恰当时机接受别人妥协,或向别人提出妥协,毕竟人要生存,靠的是理性,而不是意气。“妥协”是双方或多方在某种条件下达成的共识,在解决问题上,它不是最好的办法,但在没有更好的方法出现之前,它却是最好的方法,因为它有不少的好处。
妥协并不意味着放弃原则,一味地让步。明智的妥协是一种适当的交换。为了达到主要的目标,可以在次要的目标上做适当的让步。这种妥协并不是完全放弃原则,而是以避退为进,通过适当的交换来确保目标的实现。相反,不明智的妥协,就是缺乏适当的权衡,或是坚持了次要目标而放弃了主要目标,或是妥协的代价过高遭受不必要的损失。明智的妥协是一种让步的艺术,妥协也是一种美德,而掌握这种高超的艺术,是管理者的必备素质。
只有妥协,才能实现“双赢”和“多赢”,否则必然两败俱伤。因为妥协能够消除冲突,拒绝妥协,必然是对抗的前奏;我们的各级干部要真正领悟了妥协的艺术,学会了宽容,保持开放的心态,就会真正达到灰度的境界,就能够在正确的道路上走得更远,走得更扎实。
五、悼念杨琳
休假归来,郑黎告诉我杨琳在海南旅游出车祸已去世了,顿时我惊呆了。我还问了是哪个杨琳,郑黎说是市场部的杨琳。我立即打电话找张建国,他家人讲他出差了,我还诧异了,节日期间出什么差。我又打电话给几位公司领导,结果他们都知道杨琳出车祸了,因为我在外地,他们关心我的身体和安全,没有即时告诉我。但已经组织善后队伍出去了,张建国、朱建萍、唐明惠、唐修文早已飞去海南了。顿时我泪如雨下,多么好的一位同志,我们从此再也看不见她了。
半个月前,她还在来自市场前线的汇报会上,代表100多名秘书发言呢!她的音容笑貌还在我们脑中萦绕,而现在香消玉殒了。
杨琳什么时候来公司的,已记不清了,我本人几年来也没有与她说过几句话、谈过一次心。对她的了解是从每次评工资的标杆争论里,是从大大小小的各会务准备过程,是从她作为市场部秘书代表在汇报上的发言中。杨琳是一位出色的秘书,踏踏实实、不声不响、一点一滴的,一直做到市场部秘书处的主任,管理了庞大、复杂、多变的市场服务体系。杨琳是一位尽心的管理人员,为加强秘书队伍的管理下了很大功夫,使得市场部秘书们在秘书大比武中获得了较好的成绩;她出面组织了市场部秘书处关于“怎样做一名好秘书”的演讲比赛;定期对秘书文档的检查评比、规范,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前一次市场部的高层领导与我谈,市场发展太快了,杨琳的管理有点跟不上了。我说,一是人力不足,事务太多。文件成堆,需要发送与接收给各地办事处的传真和电话应接不暇。我答应在春节后补充一大批秘书给她们,把管理者的压力降下来,使她们有学习的机会。二是春节后杨琳调到我的办公室来,给我做几个月的秘书,我来带一带,培养培养这些革命功臣,不要忘记这些英雄。旅游车的相撞,使她成了我未能上任的秘书,我悔不该前几年不能挤十分钟与她多说几句话,也算送一送她。这些年来,我几乎卖给了市场部,不停地让我出访、接待客户,竟然很少有时间与员工谈心,这会成为我将来的一大悔恨。
公司创业初期,是十分艰难的。工资很低,组织不健全,使得有的干部工作十分的繁重。杨琳所在的部门就是之一。那时我们的出版系统尚未健全,她们的几台复印机,就成了公司的印刷厂。公司排山倒海的市场宣传,就靠她们几十双小手在那儿频频翻舞。不停的展览会、推广会,秘书们比主管还要忙,会前、会后有多少无人知道的小事,堆积如山的文件和用具与之相伴,起早贪黑地忙碌着。公司的秘书系统至今还没有出一位英雄,我想杨琳应算一名英雄了吧。
公司无论市场部,还是中研部、中试部、生产总部以及企管部门,几百名秘书们默默地奉献了她们的青春。我们的价值评价体系,由于前八年处在饥寒交迫时期,公司重点抓产品开发、市场拓展,对这两方面的英雄尽管评价体系还不完善,总归有个评价。但秘书体系常被忽略,而且很难得到评价。渡过了创业的艰难,我们要均衡地建设公司,秘书们会得到正确评价,也会英雄辈出,而杨琳作为创业者却失去了这个机会。她永远作为一名无名英雄,被我们怀念。我建议熟悉她的人,要把她的事迹写出来以教育后人,向她学习。
半月前,在来自市场前线的汇报会上,她代表100多名秘书发言,把“最无私的爱藏于最深的心底”。那震撼人心的语言,句句都是她心灵的呼唤。华为正是由无数的平凡人物的呼喊,创造了自己光辉的历史。我又一遍读了第四十二期《华为人报》“最无私的爱藏于最深的心底”,心灵一次又一次受到震撼。多么好的文章,多么好的人,多么真挚无私的呼唤,这篇文章,成了她留给我们的遗言。我们永远不要忘记她。她,是华为的功臣,是一位真正的英雄。
华为的光辉是由数千微小的萤火虫点燃的。萤火虫拼命发光的时候,并不考虑别人是否看清了他的脸,光是否是他发出的。没有人的时候,他们仍在发光,保持了华为的光辉与品牌,默默无闻,毫不计较。他们在消耗自己的青春、健康和生命。华为是由无数无名英雄组成的,而且无数的无名英雄还要继续涌入,他们已在创造历史,华为的光辉历史,我们永远不要忘记他们。当我们的产品覆盖全球时,我们要来纪念这些为华为的发展贡献了青春与热血的萤火虫。
六、要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
毛泽东同志说过:“人类的历史,就是一个不断地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发展的历史。这个历史永远不会完结。……人类总得不断地总结经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人们只有走进了自由王国才能释放出巨大的潜能,极大地提高企业的效率。但当您步入自由王国时,您又在新的领域进入了必然王国。不断地周而复始,人类从一个文明又迈上了一个更新的文明。
华为经历了十年的发展,有什么东西可以继续保留,有什么东西必须扬弃,我们又能从业界最佳吸收什么。如何批判地继承传统,又如何在创新的同时,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继承与发展,是我们第二次创业的主要问题。
华为走过的十年是曲折崎岖的十年,教训多于经验,在失败中探寻到前进的微光,不屈不挠、艰难困苦地走过了第一次创业的历史阶段。这些宝贵的失败教训,与不可以完全放大的经验,都是第二次创业宝贵的精神食粮。当我们第二次创业,走向规模化经营的时候,面对的是国际强手,他们又有许多十分宝贵的经营思想与理论,可以供我们参考。如何将我们十年的宝贵而痛苦的积累与探索,在吸收业界最佳的思想与方法后,再提升一步,成为指导我们前进的理论,以避免陷入经验主义,这是我们制定“公司基本法”的基本立场。几千员工与各界朋友两年来作了许多努力,在人大专家的帮助下,《华为公司基本法》十易其稿,最终在1998年3月23日获得通过,并开始实行。当然它还会在实行中不断地优化,以引导华为正确地发展。
华为第一次创业的特点,是靠企业家行为,为了抓住机会,不顾手中资源,奋力牵引,凭着第一、第二代创业者的艰苦奋斗、远见卓识、超人的胆略,使公司从小发展到初具规模。第二次创业的目标就是可持续发展,要用十年时间使各项工作与国际接轨。它的特点是要淡化企业家的个人色彩,强化职业化管理。把人格魅力、牵引精神、个人推动力变成一种氛围,使它形成一个场,以推动和导向企业的正确发展。氛围也是一种宝贵的管理资源,只有氛围才会普及到大多数人,才会形成宏大的具有相同价值观与驾驭能力的管理者队伍,才能在大规模的范围内,共同推动企业进步,而不是相互抵消。这个导向性的氛围就是共同制定并认同的《华为公司基本法》。形成切实推动的就是将在十年内陆续产生的近百个子基本法。它将规范我们的行为与管理。
淡化企业家和强化职业化管理,要求我们逐步地开放高层民主。华为实行的委员会民主决策,部门首长办公会议集体管理的原则,这是发挥高层集体智慧,开放高层民主的重要措施。以资深行政人员、资深专业人士,以及相关各行政职能部门首长组成的委员会,贯彻了选拔的从贤不从众。在实行决策管理过程时,又使用了充分的民主原则。从而使企业的管理避免和减少首长个人决策的失误机会。即使失误了,也因事先有过充分的研究,可以有众多人员去补救。委员会是务虚,确定管理的目标、措施、评议和挑选干部,并在实行中进行监控,使企业的列车始终运行在既定的路线上。
外延的基础是内涵的做实。华为要用5~10年时间将内部关系合理地理顺,使之充满了扩张的力量。不是制约与限制它的发展,也不是纵容它的扩张。而是管而不死,活而不乱,依规律行事。各级干部在做实的基础上,努力提高自己的素质,增强驾驭流程与组织的管理能力,并在实践中拥有不断优化自己、批判自己的能力。任何一个人在新事物面前都是无知的,要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唯有学习、学习、再学习,实践、实践、再实践。
什么叫自由,火车从北京到广州沿着轨道走,而不翻车,这就是自由。自由是相对必然而言。自由是对客观的认识。人为地制定一些规则,进行引导、制约,使之运行合理就是自由。孔子说他人生的最高境界是“从心所欲而不逾矩”,这就是自由。必然是对客观规律还没有完全认识,还不能驾驭和控制这些规律,主观还受到客观的支配。例如:粮食现在还不能很大地丰产,水灾和地震还不断给人类造成危害,我们的交换机软件如何发展与稳定……
一个企业能长治久安的关键,是它的核心价值观被接班人确认。接班人又具有自我批判的能力。《华为公司基本法》已阐明了我们的核心价值观,我们的数千员工现时认同它,并努力去实践它,实践中把自己造就成各级干部的接班人,这就是希望,这就是曙光。
一个企业的内、外发展规律是否真正认识清楚,管理是否可以做到无为而治,这是需要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优秀员工不断探索的问题。只要我们努力,就一定可以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
七、华为的冬天
公司所有员工是否考虑过,如果有一天,公司销售额下滑、利润下滑甚至破产,我们怎么办?我们公司的太平时间太长了,在和平时期升的官太多了,这也许就是我们的灾难。泰坦尼克号也是在一片欢呼声中出的海。而且我相信,这一天一定会到来。面对这样的未来,我们怎样来处理,我们是不是思考过。我们好多员工盲目自豪,盲目乐观,如果想过的人太少,也许就快来临了。居安思危,不是危言耸听。
我到德国考察时,看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恢复得这么快,当时很感动。他们当时的工人团结起来,提出要降工资,不增工资,从而加快经济建设,所以战后德国经济增长很快。如果华为公司真的危机到来了,是不是员工工资减一半,大家靠一点白菜、南瓜过日子,就能行?或者我们就裁掉一半人是否就能救公司?如果是这样就行的话,危险就不危险了。因为,危险一过去,我们可以逐步将工资补回来,或者销售增长,将被迫裁掉的人请回来。这算不了什么危机。如果两者同时都进行,都不能挽救公司,想过没有。
十年来我天天思考的都是失败,对成功视而不见,也没有什么荣誉感、自豪感,而是危机感。也许是这样才存活了十年。我们大家要一起来想,怎样才能活下去,才能存活得久一些。失败这一天是一定会到来,大家要准备迎接,这是我从不动摇的看法,这是历史规律。
华为公司老喊狼来了,喊多了,大家有些不信了。但狼真的会来了。今年我们要广泛展开对危机的讨论,讨论华为有什么危机,你的部门有什么危机,你的科室有什么危机,你的流程的哪一点有什么危机。还能改进吗?还能提高人均效益吗?如果讨论清楚了,那我们可能就不死,就延续了我们的生命。怎样提高管理效率,我们每年都写了一些管理要点,这些要点能不能对你的工作有些改进,如果改进一点,我们就前进了。
1.均衡发展,就是抓短的一块木板
我们怎样才能活下来。同志们,你们要想一想,如果每一年你们的人均产量增加15%,你可能仅仅保持住工资不变或者还可能略略下降。电子产品价格下降幅度一年还不止15%吧。我们卖得越来越多,而利润却越来越少,如果我们不多干一点,我们可能保不住今天,更别说涨工资。不能靠没完没了的加班,所以一定要改进我们的管理。
在管理改进中,一定要强调改进我们木板最短的那一块。各部门、各科室、各流程主要领导都要抓薄弱环节。要坚持均衡发展,不断地强化以流程型和时效型为主导的管理体系的建设,在符合公司整体核心竞争力提升的条件下,不断优化你的工作,提高贡献率。
全公司一定要建立起统一的价值评价体系,统一的考评体系,才能使人员在内部流动和平衡成为可能。比如有人说我搞研发创新很厉害,但创新的价值如何体现,创新必须通过转化变成商品,才能产生价值。我们重视技术、重视营销,这一点我并不反对,但每一个链条都是很重要的。研发相对用服[5]来说,同等级别的一个用服工程师可能要比研发人员综合处理能力还强一些。所以如果我们对售后服务体系不给认同,那么这体系就永远不是由优秀的人来组成的。不是由优秀的人来组织,就是高成本的组织。因为他飞过去修机器,去一趟修不好,又飞过去修不好,又飞过去又修不好。我们把工资全都赞助给民航了。如果我们一次就能修好,甚至根本不用过去,用远程指导就能修好,我们将省多少成本啊!因此,我们要强调均衡发展,不能老是强调某一方面。
2.对事负责制与对人负责制是有本质区别的,一个是扩张体系,一个是收敛体系
为什么我们要强调以流程型和时效型为主导的体系呢?现在流程上运作的干部,他们还习惯于事事都请示上级。这是错的,已经有规定,或者成为惯例的东西不必请示,应快速让它通过去。执行流程的人,是对事情负责,这就是对事负责制。事事请示,就是对人负责制,它是收敛的。我们要减化不必要确认的东西,要减少在管理中不必要、不重要的环节,否则公司怎么能高效运行呢?现在我们机关有相当的部门以及相当的编制,在制造垃圾,然后这些垃圾又进入分拣、清理,制造一些人的工作机会。制造这些复杂的文件,搞了一些复杂的程序以及不必要的报表、文件,来养活一些不必要养活的机关干部,机关干部是不能产生增值行为的。我们一定要在监控有效的条件下,尽力精简机关。
市场部机关是无能的。每天的纸片如雪花一样飞,每天都向办事处要报表,今天要这个报表,明天要那个报表,这是无能的机关干部。办事处每一个月把所有的数据填一个表,放到数据库里,机关要数据就到数据库里找。从明天开始,市场部把多余的干部组成一个数据库小组,所有数据只能向这个小组要,不能向办事处要,办事处一定要给机关打分,你们不要给他们打那么好的分,让他们吃一点亏,否则他们不会明白这个道理,就不会服务于你们,使你作战有力。
在本职工作中,我们一定要敢于负责任,使流程速度加快,对明哲保身的人一定要清除。华为给了员工很好的利益,于是有人说千万不要丢了这个位子,千万不要丢掉这个利益。凡是要保自己利益的人,要免除他的职务,他已经是变革的绊脚石。在去年的一年里,如果没有改进行为的,甚至一次错误也没犯过,工作也没有改进的,是不是可以就地免除他的职务。他的部门的人均效益没提高,他这个科长就不能当了。他说他也没有犯错啊,没犯错就可以当干部吗?有些人没犯过一次错误,因为他一件事情都没做。而有些人在工作中犯了一些错误,但他管理的部门人均效益提升很大,我认为这种干部就要用。对既没犯过错误,又没有改进的干部可以就地免职。
3.自我批判,是思想、品德、素质、技能创新的优良工具
我们一定要推行以自我批判为中心的组织改造和优化活动。自我批判不是为批判而批判,也不是为全面否定而批判,而是为优化和建设而批判。总的目标是要提升公司整体核心竞争力。
为什么要强调自我批判?我们倡导自我批判,但不提倡相互批评,因为批评不好把握度,如果批判火药味很浓,就容易造成队伍之间的矛盾。而自己批判自己呢,人们不会自己下猛力,对自己都会手下留情。即使用鸡毛掸子轻轻打一下,也比不打好,多打几年,你就会百炼成钢了。自我批判不光是个人进行自我批判,组织也要对自己进行自我批判。通过自我批判,各级骨干要努力塑造自己,逐步走向职业化、走向国际化。公司认为自我批判是个人进步的好方法,还不能掌握这个武器的员工,希望各级部门不要对他们再提拔了。两年后,还不能掌握和使用这个武器的干部要降低使用。在职在位的干部要奋斗不息、进取不止。
干部要有敬业精神、献身精神、责任心、使命感。我们对普通员工不作献身精神要求,他们应该依据自己付出的劳动从而取得合理报酬。只对有献身精神的员工作要求,将他们培养成干部。另外,我们对高级干部实行严要求,不对一般干部实施严要求。因为都实施严要求,我们管理成本就太高了。因为管他也要花钱的呀,不打粮食的事我们要少干。因此我们对不同级别的干部有不同的要求,凡是不能使用自我批判这个武器的干部都不能提拔。
自我批判从高级干部开始,高级干部每年都有民主生活会,民主生活会上提的问题是非常尖锐的。有人听了以后认为公司内部斗争真激烈,你看他们说起问题来很尖锐,但是说完他们不又握着手打仗去了吗?我希望这种精神一直能往下传,下面也要有民主生活会,一定要相互提意见,相互提意见时一定要和风细雨。我认为,批评别人应该是请客吃饭,应该是绘画、绣花,要温良恭让。一定不要把内部的民主生活会变成了有火药味的会议,高级干部尖锐一些,是他们素质高,越到基层应越温和。事情不能指望一次说完,一年不行,两年也可以,三年进步也不迟。我希望各级干部在组织自我批判的民主生活会议上,千万要把握尺度。我认为人是怕痛的,太痛了也不太好,像绘画、绣花一样,细细致致地帮人家分析他的缺点,提出改进措施来,和风细雨式最好。
4.任职资格及虚拟利润法是推进公司合理评价干部的有序、有效的制度
我们要坚定不移地继续推行任职资格管理制度。只有这样才能改变过去的评价蒙估状态,才会使有贡献、有责任心的人尽快成长起来。激励机制要有利于公司核心竞争力战略的全面展开,也要有利于近期核心竞争力的不断增长。
什么叫领导?什么叫政客?这次以色列的选举,让我们看到了犹太人的短视。拉宾意识到以色列一个小国,处在几亿阿拉伯人的包围中,尽管几次中东战争以色列都战胜了,但不能说50年、100年以后,阿拉伯人不会发展起来。今天不以土地换和平、划定边界,与周边和平相处,那么一旦阿拉伯人强大起来,他们又会重新流离失所。要是这样犹太人再过2000年还回不回得来,就不一定了。而大多数人,只看重眼前的利益,沙龙是强硬派,会为犹太人争得近期利益,人们拥护了他。我终于看到一次犹太人也像我们一样的短视。我们的领导都不要迎合群众,但推进组织目的,要注意工作方法。
干部要有敬业精神、献身精神、责任心和使命感。区别一个干部是不是一个好干部,是不是忠臣,标准有四个:第一,你有没有敬业精神,对工作是否认真,改进了,还能改进吗?还能再改进吗?这就是你的工作敬业精神。第二,你有没有献身精神,不要斤斤计较,我们的价值评价体系不可能做到绝对公平。如果用曹冲称象的方法来进行任职资格评价的话,那肯定是公平的。但如果用精密天平来评价,那肯定公平不了。我们要想做到绝对公平是不可能的。我认为献身精神是考核干部的一个很重要因素。一个干部如果过于斤斤计较,那么这个干部绝对做不好,你手下有很多兵,你自私、斤斤计较,你的手下能和你合作很好吗?没有献身精神的人不要做干部,做干部的一定要有献身精神。第三点和第四点,就是要有责任心和使命感。我们的员工是不是都有责任心和使命感?如果没有责任心和使命感,为什么还想要当干部?如果你觉得你还是有一点责任心和使命感的,赶快改进,否则最终还是要把你免下去的。
5.不盲目创新,才能缩小庞大的机关
庙小一点,方丈减几个,和尚少一点,机关的改革就是这样。总的原则是我们一定要压缩机关,为什么?因为我们建设了IT。为什么要建设IT?道路设计时要博士,炼钢制轨要硕士,铺路要本科生。但是道路修好了扳岔道就不要这么高的学历了,否则谁也坐不起这个火车。因此当我们公司组织体系和流程体系建设起来的时候,就不要这么多的高级别干部,方丈就少了。
我们要坚持“小改进,大奖励”。“小改进、大奖励”是我们长期坚持不懈的改良方针。应在小改进的基础上,不断归纳,综合分析。研究其与公司总体目标流程的符合,与周边流程的和谐,要简化、优化、再固化。这个流程是否先进,要以贡献率的提高来评价。我年轻时就知道华罗庚的一句话:“神奇化易是坦途,易化神奇不足提”。我们有些员工,交给他一件事,他能干出十件事来,这种创新就不需要,是无能的表现。这是制造垃圾,这类员工要降低使用。所以今年有很多变革项目,但每个变革项目都要以贡献率来考核。既要实现高速增长,又要同时展开各项管理变革,错综复杂,步履艰难,任重而道远。各级干部要有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意识,要热烈而镇定,紧张而有秩序。“治大国如烹小鲜”,我们做任何小事情都要小心谨慎,不要随意把流程破坏了,发生连锁错误。
6.规范化管理本身已含监控,它的目的是有效、快速的服务业务需要
我们要继续坚持以业务为主导,会计为监督的宏观管理方法与体系的建设。什么叫以业务为主导?就是要敢于创造和引导需求,取得“机会窗”的利润。也要善于抓住机会,缩小差距,使公司同步于世界而得以生存。什么叫会计为监督?就是为保障业务实现提供规范化的财经服务,规范化就可以快捷、准确和有序,使账务维护成本低。规范化是一把筛子,在服务的过程中也完成了监督。要把服务与监控融进全流程。我们也要推行逆向审计,追溯责任,从中发现优秀的干部,铲除沉淀层。
7.面对变革要有一颗平常心,要有承受变革的心理素质
我们要以正确的心态面对变革。什么是变革?就是利益的重新分配。利益重新分配是大事,不是小事。这时候必须有一个强有力的管理机构,才能进行利益的重新分配,改革才能运行。在改革的过程中,从利益分配的旧平衡逐步走向新的利益分配平衡。这种平衡的循环过程,是促使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与效益增长的必需。但利益分配永远是不平衡的。我们在进行岗位变革也是有利益重新分配的,比如大方丈变成了小方丈,你的庙被拆除了,不管叫什么,都要有一个正确的心态来对待。如果没有一个正确的心态,我们的改革是不可能成功的,也不可能被接受的。特别是随着IT体系的逐步建成,以前的多层行政传递与管理的体系将更加扁平化。伴随中间层的消失,一大批干部将成为富余,各大部门要将富余的干部及时输送至新的工作岗位上去,及时地疏导,才会避免以后的过度裁员。我在美国时,在和IBM、Cisco、Lucent等几个大公司领导讨论问题时谈到,IT是什么?他们说,IT就是裁员、裁员、再裁员,以电子流来替代人工的操作,以降低运作成本,增强企业竞争力。我们也将面临这个问题。伴随着IPD、ISC、财务四者统一、支撑IT的网络等逐步铺开和建立,中间层消失。我们预计我们大量裁掉干部的时间大约在2003年或2004年。
今天要看到这个局面,我们现在正在扩张,还有许多新岗位,大家要赶快去占领这些新岗位,以免被裁掉。不管是对干部还是普通员工,裁员都是不可避免的,我们从来没有承诺过,像日本一样执行终身雇佣制。我们公司从创建开始就是强调来去自由,内部流动是很重要的,当然这个流动有升有降,只要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提升了,个人的升降又何妨呢?“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因此今天来说,我们各级部门真正关怀干部,就不是保住他,而是要疏导他,疏导出去。
8.模板化是所有员工快速管理进步的法宝
一个新员工,看懂模板,会按模板来做,就已经国际化、职业化,现在的文化程度,三个月就掌握了。而这个模板是前人摸索几十年才摸索出来的,你不必再去摸索。各流程管理部门、合理化管理部门,要善于引导各类已经优化的、已经证实行之有效的工作模板化。清晰流程,重复运行的流程,工作一定要模板化。一项工作达到同样绩效,少用工,又少用时间,这才说明管理进步了。我们认为,抓住主要的模板建设,又使相关的模板的流程连结起来,才会使IT成为现实。在这个问题,我们要加强建设。
9.华为的危机,以及萎缩、破产是一定会到来的
现在是春天吧,但冬天已经不远了,我们在春天与夏天要念着冬天的问题。IT业的冬天对别的公司来说不一定是冬天,而对华为可能是冬天。华为的冬天可能来得更冷一些。我们还太嫩,我们公司经过十年的顺利发展没有经历过挫折,不经过挫折,就不知道如何走向正确道路。磨难是一笔财富,而我们没有经过磨难,这是我们最大的弱点。我们完全没有适应不发展的心理准备与技能准备。
危机的到来是不知不觉的,我认为所有的员工都不能站在自己的角度立场想问题。如果说你们没有宽广的胸怀,就不可能正确对待变革。如果你不能正确对待变革、抵制变革,公司就会死亡。在这个过程中,大家一方面要努力地提升自己,一方面要与同志们团结好,从而提高组织效率,并把自己的好干部送到别的部门去,使自己部下有提升的机会。你减少了编制,避免了裁员、压缩。在改革过程中,很多变革总会触动某些员工的一些利益和矛盾,希望大家不要发牢骚,说怪话,特别是我们的干部要自律,不要传播小道消息。
10.安安静静地应对外界议论
对待媒体的态度,希望全体员工都要低调,因为我们不是上市公司,所以我们不需要公示社会。我们主要是对政府负责任,对企业的有效运行负责任。对政府的责任就是遵纪守法,我们去年交给国家的增值税、所得税是18个亿,关税是9个亿,加起来一共是27个亿。估计我们今年在税收方面可能再增加百分之七八十,可能要给国家交到40多个亿。我们已经对社会负责了。媒体有他们自己的运作规律,我们不要去参与,我们有的员工到网上的辩论,是帮公司的倒忙。
我想,每个员工都要把精力用到本职工作上去,只有本职工作做好了才能为你提高带来更大的效益。国家的事由国家管,政府的事由政府管,社会的事由社会管,我们只要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公民,就完成了我们对社会的责任。只有这样我们公司才能安全、稳定。不管遇到任何问题,我们的员工都要坚定不移地保持安静,听党的话,跟政府走。严格自律,不该说的话不要乱说。特别是干部要管好自己的家属。我们华为人都是非常有礼貌的人。当社会上根本认不出你是华为人的时候,你就是华为人;当这个社会认出你是华为人的时候,你就不是华为人,因为你的修炼还不到家。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网络股的暴跌,必将对二三年后的建设预期产生影响,那时制造业就惯性进入了收缩。眼前的繁荣是前几年网络股大涨的惯性结果。记住一句话:“物极必反”,这一场网络设备供应的冬天,也会像它热得人们不理解一样,冷得出奇,没有预见,没有预防,就会冻死。那时,谁有棉衣,谁就活下来了。
八、北国之春
我曾数百次听过《北国之春》,每一次都热泪盈眶,都为其朴实无华的歌词所震撼。《北国之春》原作者的创作之意是歌颂创业者和奋斗者的,而不是当今青年人误认为的一首情歌。
在樱花盛开春光明媚的时节,我们踏上了日本的国土。此次东瀛之行,我们不是来感受异国春天的气息,欣赏漫山遍野的樱花,而是为了来学习度过冬天的经验。
北国之春总会来临
一踏上日本国土,给我的第一印象还是与十年前一样宁静、祥和、清洁、富裕与舒适。从偏远的农村,到繁华的大城市,街道还是那样整洁,所到之处还是那样井然有序;人还是那样慈祥、和善、彬彬有礼,脚步还是那样匆匆;从拉面店的服务员,到乡村小旅馆的老太太,从大公司的上班族,到所有人都这么平和、乐观和敬业,他们是如此地珍惜自己的工作,如此地珍惜为他人服务的机会,工作似乎是他们最高的享受,没有任何躁动、不满与怨气。在我看来,日本仍然是十年前的日本,日本人还是十年前的日本人。
但谁能想到,这十年间日本经受了战后最严寒和最漫长的冬天。正因为现在的所见所闻,是建立在这么长时间的低增长时期的基础上,这使我感受尤深。日本绝大多数企业,近八年没有增加过工资,但社会治安仍然比北欧还好,真是让人赞叹。日本一旦重新起飞,这样的基础一定让它一飞冲天。华为若连续遭遇两个冬天,就不知道华为人是否还会平静,沉着应对,克服困难,期盼春天。
日本从20世纪90年代初起,连续十年低增长、零增长、负增长,这个冬天太长了。日本企业是如何度过来的,他们遇到了什么困难,有些什么经验,能给我们什么启示?
这是我们赴日访问的目的所在。
华为经历了十年高速发展,能不能长期持续发展,会不会遭遇低增长,甚至是长时间的低增长;企业的结构与管理上存在什么问题;员工在和平时期快速晋升,能否经受得起冬天的严寒;快速发展中的现金流会不会中断,如在江河凝固时,有涓涓细流,不致使企业处于完全停滞,这些都是企业领导人应预先研究的。华为总会有冬天,准备好棉衣,比不准备好。我们该如何应对华为的冬天?
这是我们在日本时时思索和讨论的话题。
奋斗是一个民族崛起的动力源泉
在一个偏僻乡村的小居酒屋,巧遇一群旅游的日本退休老人,他们为我们热情地演唱了《拉网小调》,我们也情不自禁地与他们同唱北海道民歌《北国之春》。他们那样乐观、热情、无忧无虑,感染了我。相比之下,我感到中国老人有操不完的心,心事重重,活得很累。我们父辈们沉重的心情,他们至死也没有轻松过。
我曾数百次听过《北国之春》,每一次都热泪盈眶,都为其朴实无华的歌词所震撼。《北国之春》原作者的创作之意是歌颂创业者和奋斗者的,而不是当今青年人误认为的一首情歌。
当一个青年背井离乡,远离亲人,去为事业奋斗,唯有妈妈无时无刻不在关怀他,以至城里不知季节已变换,在春天已经来临时,还给他邮来棉衣御严冬。而我再没有妈妈会给我寄来折耳根(鱼腥草)、山野菜、腊肠……了,这一切只能长存于永恒的记忆。儿行千里母担扰,天下父母都一样,担忧着儿女。我写的《我的父亲母亲》一文,日本朋友也译成了日文、英文让员工传阅,他们误认为我是孝子。我是因为没有尽到照顾父母的责任,精神才如此内疚与痛苦。我把全部精力献给了工作,忘了父母的安危,实际上是一个不称职的儿子。
一个人离开家奋斗是为了获得美好的生活,爱情又是美好生活中最重要的部分,但爱情就像独木桥一样,人家过了,你就不能过。离家已经五年,在残雪消融、溪流淙淙的时候,面对自横的独木桥,真不知别人是否已经过去,心爱的姑娘可安在。那种惆怅,那种失落,那种迷茫,成功了又能怎么样?
棣棠丛丛,朝雾蒙蒙,静静的水车,小屋,与阵阵无忧无虑的儿歌声相伴的是父兄的沉默寡言。我们多数人能去读大学,都是父兄默默献出自己的结果。他们含辛茹苦地,一点一点地劳动积攒,来供应远在他乡孤立无助的游子,他们自身反而没有文化。他们用自己坚硬的脊梁,为我们搭起了人生和事业的第一个台阶。但愿他们别太苦了自己了,愁时相对无言也沽两杯薄酒。我们千万不要忘记他们,千万不要嫌弃他们,千万不要忘记报答他们。
由此我想到,我们每一个人的成功,都来自亲人的无私奉献,我们生活、工作和事业的原动力,首先来自妈妈御冬的寒衣,来自沉默寡言的父兄,故乡的水车、小屋、独木桥,还有曾经爱过你但已分别的姑娘。
《北国之春》是日本人民奋斗的一个缩写。
我亲自领悟过日本人民的勤奋,没有他们这种精神,就很难用二三十年时间,就从“二战”的废墟中崛起。日本民族善于精工,在产品经济时代大放过光芒,让全世界人民对日本人民刮目相看。我也领教了他们在困难时期战胜萧条的忍耐与乐观精神。
日本是一个岛国,国土面积狭小,而且大多数是高山,日本民族因而养成了善于把“长大厚重”的东西,作成“短小薄轻”,长期养成了精工的习惯。小小的花园,是那样的美轮美奂。小小的街道是那样的整齐、精美,以至任何一个角落都让人舒适惬意。小小的功能强大的相机;曾经风驰电掣般席卷世界市场的家用电器。一个无煤炭、铁矿、石油的国家,生产的优质汽车遍布全球。日本人民的勤劳,与德国民族的执着,在机电产品产业时代,震撼了世界。他们无怨无悔,勤奋努力,不断奉献的精神,创建了日本的繁荣。
日本目前虽然遇到了困难,但其国民的忍耐、乐观、勤奋和奋斗的精神未变,信念未变,对生活和工作的热爱未变。天道酬勤,相信日本能够度过这寒冷的冬天。
日本企业遇到了什么困难?
我们访问的是实业型公司,这样的公司相比其他类型的公司好一些。产品还在市场上有销售,现金流还能转得动。只是八年的经营成长曲线是一条平线,几乎没有增长,工资总额也几乎没有增长,甚至还略有下降。
日本企业面临的三种过剩,沉重地压在企业的头上,使之调整困难。这三种困难是雇佣过剩、设备过剩和债务过剩。这三种过剩的调整,涉及机构改革、结构及产业重组,向发展知识创新产业过渡,以及培养核心经营能力和向速度经营的转变。过去的日本企业体制,束缚了这种转变,使之困难重重。日本企业真正感到了,不是做什么事好,做什么事不好,关键在于有无核心竞争力。
如果,华为的增长速度大幅减慢,日本企业的三种过剩都会在华为出现。没有及早的认识和充分的思想准备,就会陷于被动。
随着日本企业长时间不吸收新员工,员工平均年龄逐步增大,人才结构由宝塔形转向纺锤形,优秀的人才少,新生力量少,年龄大的员工多,使企业缺少活力,而且工资成本较高。由于人才的流动减弱,职位相对凝固,使创新明显不足。
日本企业的内部改革滞后,国内企业竞争不激烈,企业内部员工也缺少必要的竞争。促使企业改革的内因、外因,并没有因为经济不景气凸显。日本企业完全靠自身力量实行较大的改革,十分困难。如前所讲,日本是一个治安很好、生活很舒适、稳定的国家,尽管八年未涨工资,并未足以威胁消费,人们比较安于现状的生活,日本人连留学都很少出去。这种安定,也不利于迫使企业痛下决心进行改革。
尽管他们已废除了年功序列制、终身雇佣制,加强了绩效考核,日本企业现在内部也开始进行改组,重新划分结构,从一个大公司什么都干,逐步收缩到几大领域,然后这几大领域财务独立,共同品牌,使核算目标清晰化等等,但观念和文化的惯性使这种变革的努力见效不大。
日本企业也开始推行员工持股制度,激活和推动员工之间和企业之间的相互竞争。日本的法律原先是不允许员工持股的。但日本企业在根本的竞争力提升上并没有有力的行动。治标不治本,深层次的问题依然存在,苦熬是熬不出头的。
因为日本一贯比较求稳,致使企业经营者年龄偏大,决策过程过于谨慎。许多重要决策必须一致通过,少数人通不过,要做工作,甚至有时做不通就拖着,这种决策的安全性拖累决策的及时性。过于民主的决策体系并不一定是好的。
日本的企业相比亚洲其他国家已经比较国际化,但他们总结他们的失败之因时,还是说他们不够国际化。想想华为比松下、NEC的国际化还差多少,有什么可以值得盲目自豪的。亚洲企业的国际化本来就难,我国在封闭几十年后,短短20年的发展,还不足以支撑国际化。华为的国际化步伐更难,仅仅因为大量的外籍员工,读不懂中文的文档,大量的国内员工英文也没过关,就足以看到华为的国际化是多么的困难。如果不克服这些困难,华为也可能是昙花一现。
日本政府也决定在2003年之前,处理完不良债务,把33兆亿日元的债务从银行买过来。实行小政府,确立地方分权。进行税制改革,降低所得税,提高消费税。实行教育改革,改变过去的平均教育法,采取因材施教的分类教育政策,开发人的潜能,提高年轻人的创造力。改革社会保障制度,引进美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加强IT建设,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为企业的进一步改革打下基础。
华为怎么办?
有人将企业比作一条船,松下电工就把自己的企业比作是冰海里的一条船。在松下电工,我们看到不论是办公室,还是会议室,或是通道的墙上,随处都能看到一幅张贴画,画上是一条即将撞上冰山的巨轮,下面写着:“能挽救这条船的,唯有你。”其危机意识可见一斑。在华为公司,我们的冬天意识是否那么强烈?是否传递到基层?是否人人行动起来了?
华为还未处在冬天的位置,在秋末冬初,能认真向别人学习,加快工作效率的整体提高,改良流程的合理性与有效性,裁减并不必要的机构,精简富余的员工,加强员工的自我培训和素质提高。居安思危,也许冬天来临之前,我们已做好了棉袄。
华为成长在全球信息产业发展最快的时期,特别是中国从一个落后网改造成为世界级先进网,迅速发展的大潮流中。华为像一片树叶,有幸掉到了这个潮流的大船上,躺在大船上随波逐流到今天,本身并没有经历惊涛骇浪、洪水泛滥、大堤崩溃等危机的考验。因此,华为的成功应该是机遇大于其素质与本领。
什么叫成功?是像日本那些企业那样,经九死一生还能好好地活着,这才是真正的成功。华为没有成功,只是在成长。华为经过的太平时间太长了,在和平时期升的官太多了,这也许会构成我们的灾难。泰坦尼克号也是在一片欢呼声中出的海。
我们有许多员工盲目地在自豪,他们就像井底之蛙一样,看到我们在局部产品上偶然领先西方公司,就认为我们公司已是世界水平了。他们并不知道世界著名公司的内涵,也不知道世界的发展走势,以及别人不愿公布的潜在成就。华为在这方面很年轻、幼稚,很不成熟。
华为组织结构的不均衡,是低效率的运作结构。就像一个桶能够装水多少取决于最短的一块木板一样,不均衡的地方就是流程的瓶颈。例如我公司初创时期处于饥寒交迫,等米下锅。初期十分重视研发、营销以快速适应市场的做法是正确的。活不下去,哪来的科学管理。但是随着创业初期的过去,这种偏向并没有向科学合理转变,因为晋升到高层的干部多来自研发、营销的干部,他们在处理问题、价值评价时,有不自觉的习惯倾向,从而导致强的部门更强,弱的部门更弱,形成瓶颈。有时一些高层干部指责计划与预算不准确,成本核算与控制没有进入项目,会计账目的分产品、分层、分区域、分项目的核算做得不好,现金流还达不到先进水平,但如果我们的价值评价体系不能使公司的组织均衡的话,这些部门缺乏优秀干部,就更不能实现同步的进步。它不进步,你自己进步,整个报表会好?天知道。这种偏废不改变,华为的进步就是空话。
华为由于短暂的成功,员工的待遇暂时比较高,就滋生了许多明哲保身的干部。他们事事请示,僵化教条地执行领导的讲话,生怕丢了自己的乌纱帽,成为对事负责制的障碍。对人负责制与对事负责制是两种根本不同的制度,对人负责制是一种收敛的系统,对事负责制是依据流程及授权,以及有效的监控,使最明白的人具有处理问题的权力,是一种扩张的管理体系。而现在华为的高中级干部都自觉不自觉地习惯于对人负责制,使流程化IT管理推行困难。
职业化、规范化、表格化、模板化的管理还十分欠缺。华为是一群从青纱帐里出来的土八路,还习惯于埋个地雷、端个炮楼的工作方法,还不习惯于职业化、表格化、模板化、规范化的管理。重复劳动、重叠的管理还十分多,这就是效率不高的根源。我看过香港秘书的工作,有条有序地一会儿就把事做完了,而我们还要摸摸索索,做完了还不知合格否,又开一个小会审查。你看看,这就是高成本。
要迅速实现IT管理,我们的干部素质,还必须极大地提高。
推行IT的障碍,主要来自公司内部,来自高中级干部因电子流管理导致权力丧失的失落。我们是否正确认识了公司的生死存亡必须来自管理体系的进步?这种进步就是快速、正确,端对端,点对点,去除了许多中间环节。面临大批的高中级干部随IT(管理)的推行而下岗,我们是否作好了准备。为了保住帽子与权杖,是否可以不推行电子商务?这关键是,我们得说服我们的竞争对手也不要上,大家都手工劳动。我看是做不到的。沉舟侧畔千帆过,我们不前进必定死路一条。
华为存在的问题不知要多少日日夜夜才数得清楚,但只要我们不断地发现问题,不断地探索,不断地自我批判,不断地建设与改进,总会有出路的。就如松下电工昭示的救冰海沉船的唯有本企业员工一样,能救华为的,也只有华为自己的员工。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没有神仙皇帝,要创造美好的明天,全靠我们自己。
冬天总会过去,春天一定来到。我们趁着冬天,养精蓄锐,加强内部的改造,我们和日本企业一道,度过这严冬。我们定会迎来残雪消融,溪流淙淙,华为的春天也一定会来临。
创业难,守成难,知难不难。
高科技企业以往的成功,往往是失败之母,在这瞬息万变的信息社会,唯有惶者才能生存。